2023年12月28日发(作者:华晨金杯9座汽车价格图片)
1.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 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 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3) 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解答:(1) 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1998年 1999年
数量 价格 数量 价格
10美书本 100 10美元 110
元
面包 1.5美200 1美元 200
(条) 元
菜豆 0.5美 1美500 450
(千克) 元 元
(1)1998年名义GDP:(2)1999年名义GDP;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
(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
解答:(1)1998年名义GDP=100×10+200×1+500×0.5=1 450(美元)。(2)1999年名义GDP=110×10+200×1.5+450×1=1 850(美元)。(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 450美元,1999年实际GDP=110×10+200×1+450×0.5=1 525(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 525-1 450)/1 450≈5.17%。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1 850(美元),1998年的实际GDP=100×10+200×1.5+500×1=1 80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 850-1 800)/1 800≈2.78%.(5)GDP的变化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数量的变动,二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以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 450/1 450=100%,1999年GDP折算指数=1 850/1 525=121.3%。
3.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1) 用s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p),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c=4 100-3 800=300(亿元)
(2) 用i代表投资,用sp、 sg、 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g=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 =BS=-200。
s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投资为i=sp+ sg+ sr=300+(-200)+100=200(亿元)(3) 从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
g=5 000-3 800-200-(-100)=1 100(亿元)
4.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增加 (D)。
A. 20亿元; B. 60亿元; C. 180亿元; D. 200亿元。
5.假定:(a)消费函数为c=50+0.8y,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5r;
(b)消费函数为c=50+0.8y,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10r;
(c)消费函数为c=50+0.75y,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10r。
(1)求(a)、(b)、(c)的IS曲线;
(2)比较(a)和(b), 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曲线的斜率发生什么变化;
(3)比较(b)和(c), 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曲线斜率发生什么变化。
(1)根据y=c+s,得到s=y-c=y-(50+0.8y)=-50+0.2y, 再根据均衡条件i=s,可得100-5r=-50+0.2y, 解得(a)的IS曲线为y=750-25r; 同理可解得(b)的IS曲线为y=750-50r, (c)的IS曲线为y=600-40r。(2)比较(a)和(b),我们可以发现(b)的投资函数中的投资对利率更敏感,表现在IS曲线上就是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变小,即IS曲线更平坦一些。(3)比较(b)和(c),当边际消费倾向变小(从0.8变为0.75)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变大了,即(c)的IS曲线更陡峭一些。
1
6.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5r。(1)画出利率为10%、8%和6%而收入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
(2)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亿美元,价格水平P=1,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的收入与利率;
(3)画出LM曲线,并说明什么是LM曲线;
(4)若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再画一条LM曲线,这条LM曲线与(3)相比,有何不同?
(5)对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10,y=1 100亿美元,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
(1)由于货币需求为L=0.2y-5r,所以当r=10,y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10亿美元、130亿美元和150亿美元;同理,当r=8,y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20亿美元、140亿美元和160亿美元;当r=6,y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30亿美元、150亿美元和170亿美元。
(2)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即L=MS,由L=0.2y-5r,MS=m=M/P=150/1=150,联立这两个方程得0.2y-5r=150,即:y=750+25r。可见,货币需求和供给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为:y=1 000,r=10;y=950,r=8 ;y=900,r=6……
(3)LM曲线是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即预防需求)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关系中推导出来的。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y和利率r的关系的图形被称为LM曲线。也就是说,LM曲线上的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根据(2)的y=750+25r,就可以得到LM曲线,如图14—3所示。
(4)货币供给为200美元,则LM′曲线为0.2y-5r=200,即y=1 000+25r。这条LM′曲线与(3)中得到的这条LM曲线相比,平行向右移动了250个单位。
(5)对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10,y=1 100亿美元,则货币需求L=0.2y-5r=0.2×1 100-5×10=220-50=170(亿美元),而货币供给MS=200(亿美元),由于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所以利率会下降,直到实现新的平衡。
7.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实际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均为亿美元)。(1)求IS和LM曲线;(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α+e解答:(1)先求IS曲线,联立y?c?i和c????y,i?e?dr;得y=α+βy+e-dr,此时IS曲线将为r=-d1-β100+1501-0.82501y。于是由题意c=100+0.8y,i=150-6r,可得IS曲线为r=-y;即r=-y 或 y=1 250d66630-30r。再求LM曲线,由于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故货币市场供求均衡时得150=0.2y-4r
1501即 r=-+y 或 y=750+20r
420(2)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和LM曲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通过求解IS和LM的联立方程得到,即:y=1 250-30r和y=750+20r。得均衡利率r=10,均衡收入y=950(亿美元)。
8.设总供给函数为yS=2 000+P,总需求函数为yD=2 400-P:(1)求供求均衡点。
(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3)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
解答:(1)由yS=yD,得2 000+P=2 400-P。于是P=200,yD=yS=2 200,即得供求均衡点。
(2)向左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 yD=2 160-P于是,由yS=yD有2 000+P=2 160-P;P=80 yS=yD=2 08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3)向右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 yD=2 640-P于是,由yS=yD有2 000+P=2 640-P;P=320 yS=yD=2 32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2
(4)向左平移10%的总供给方程为 yS=1 800+P于是,由yS=yD有1 800+P=2 400-P;P=300 yS=yD=2 10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
(5)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型。
9.计算题 设某一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为L=Y-100r,名义货币供给是1 000,政府购买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解答:收入恒等式为Y=C+I+G,将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政府购买代入其中,得Y=200+0.75Y+200-25r+50,化简后,得 Y=1 800-100r(1)。式(1)即为该经济的IS曲线方程。
1 000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M/P=L,将货币需求关系式和货币供给数量代入其中,有=Y-100r, 其中P为经济P1 000中的价格水平。上式化简为:Y=100r+(2)。式(2)即为该经济的LM曲线方程。为求该经济的总需求曲线方程,P500将式(1)、式(2)联立,并消去变量r,得到Y=900+上式即为该经济的总需求曲线。
P10.计算题 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90亿美元+0.8yd,t=50亿美元,i=140亿美元-5r,g=50亿美元。(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亿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解答:(1)由c=90+0.8yd,t=50,i=140-5r,g=50和y=c+i+g可知IS曲线为y=90+0.8yd+140-5r+50
=90+0.8(y-50)+140-5r+50=240+0.8y-5r。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y=1 200-25r(1)
由L=0.20y,MS=200和L=MS可知LM曲线为0.20y=200,即y=1 000(2)
这说明LM曲线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 000,联立式(1)、式(2)得1 000=1 200-25r
求得均衡利率r=8,代入投资函数,得i=140-5r=140-5×8=100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20亿美元将会导致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新的IS曲线为y=90+0.8yd+140-5r+70=90+0.8(y-50)+140-5r+70=260+0.8y-5r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y=1 300-25r与LM曲线y=1 000联立得1 300-25r=1 000由此均衡利率为r=12,代入投资函数得i=140-5r=140-5×12=80而均衡收入仍为y=1 000。
(3)由投资变化可以看出,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减少相应份额,这说明存在“挤出效应”,由均衡收入不变也可以看出,LM曲线处于古典区域,即LM曲线与横轴y垂直,这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可见这是一种与古典情况相吻合的“完全挤占”。
(4)草图如图15—1。
11.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L=0.20y,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消费为c=100亿美元+0.8yd,投资i=140亿美元-5r。(1)根据这些数据求IS和LM的方程,画出IS和LM曲线。(2)若货币供给从200亿美元增加到220亿美元,LM曲线如何移动?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各为多少?(3)为什么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
解答:(1)先求IS方程,根据s=i,得-100+0.2y=140-5r,解得IS方程为:y=1 200-25r。再求LM方程,根据M=L,得200=0.20y,即y=1 000(亿美元)。可解得均衡收入y=1 000(亿美元),均衡利率r=8。IS曲线和LM曲线的图形如下(见图15—5):
(2)若货币供给从200亿美元增加到220亿美元,则LM曲线将向右平移100个单位(因为此时y=1 100亿美元)。均衡收入y=1 100(亿美元)时,均衡利率r=4,消费c=100+0.8×1 100=980(亿美元),投资i=140-5×4=120(亿美元)。
(3)由于L=0.2y,即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只与收入有关,所以LM曲线垂直于横轴(y轴),从而也使得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
12.若某一经济的价格水平1984年为107.9,1985年为111.5,1986年为114.5。问1985年和1986年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若人们对1987年的通货膨胀率预期是按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算术平均来形成。设1987年的利率为6%,问该年的实际利率为多少?
P1985-P1984111.5-107.9解答: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π1985=×100%=×100%=3.34%
P1984107.9
3
同理可得:π1986=2.69%。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πe1987=π1985+π19863.34%+2.69%==3.015%
22 1987年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6%-3.015%=2.985%
13.设某经济某一时期有1.9亿成年人,其中1.2亿人有工作,0.1亿人在寻找工作,0.45亿人没工作但也没在找工作。试求:(1)劳动力人数;(2)劳动参与率;(3)失业率。
解答:(1)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2+0.1=1.3(亿)
1.3(2)劳动参与率=×100%=×100%=68.4%
1.9可工作年龄人口数失业人数0.1(3)失业率=×100%=×100%=7.69%
1.3劳动力人数劳动力人数
4
更多推荐
曲线,货币,收入,需求,利率,经济,投资,供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