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日发(作者:马自达3两厢图片)

第一章 工程建设总体目标和整体思路

1.1 工程建设总体目标

在国电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对工程进行全面合理组织、科学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程管理和环境保护责任制,确保国电榆次热电厂2×330MW工程建设的有序进行,建设“四新”电厂,实现“安全优质、节能环保、科技领先、持续高效”的总目标。

1.2 工程建设总体管理思路

遵照国电集团公司建设“四新”电厂的要求,围绕国电榆次热电有限公司 “安全优质、节能环保、科技领先、持续高效” 的总目标,提出总体管理思路如下:

依照集团公司“建设新电厂、确立新机制、创造高效益、展示新风貌”的建设四新电厂总要求,围绕项目公司“安全优质、节能环保、科技领先、持续高效” 的总目标,实行“基建生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坚持工程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以造价控制为核心,以质量、安全、工期控制为主线,确保工程造价、质量、安全、工期可控在控,切实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和投产后的市场竞争力;按照“指导、监督、协调、服务”的工程管理思路,以合同为基础,以施工组织总设计为指导,协调参建各方“四位一体”(业主、监理项目部、承包商项目部、设计院),团结协作,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力量;树立以工程建设为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大局观念,实现工程建设目标,实现双赢和多赢。

本工程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由监理工程师在授权范围内,代表业主对工程的造价、质量、安全和进度进行全过程的控制,业主监督其工作。

依照国电集团公司三标一体化体系文件,推行工程建设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标准化管理,按照现代化项目管理方法和手段实施管理,应用MIS、P3等先进的管理软件,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

1.3 工作方针和目标

1.3.1 安全工作方针和安全目标

1.3.1.1 安全工作方针

1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严格执行国家、行业、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及上级有关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幸福家庭”的基本理念,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安全文明施工,人人有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管理,落实措施,保障人身、设备安全,保障人员健康,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高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水平,努力实现工程的安全管理目标。

1.3.1.2 安全目标

? 重大人身死亡事故为零;

? 重大机械、设备事故为零;

? 重大火灾事故为零;

? 死亡事故、群体性中毒事故为零;

? 环境污染事故为零。

1.3.2 质量目标

? 实现达标投产,确保省优或电力行业优质工程,争创国优工程。

? 为实现此目标,保证实现以下各项指标:

? ——机组高标准达标投产、质量达到国内同类型机组的先进水平;

? ——不发生较大及以上质量事故;

? ——分项工程,建筑、安装工程合格率100%,建筑工程观感得分率≥85%,建筑单位工程优良率≥90%,安装单位工程优良率≥95%;受检焊口无损探伤一次合格率98%以上。

? ——机组调试的质量检验分项优良率100%;实现七个一次成功:即锅炉水压试验、汽轮机扣缸、厂用受电、锅炉酸洗、锅炉点火、汽轮机冲转、机组并网发电和168h八个一次成功。以商业运行标准进入168h满负荷试运,期间主要仪表投入率100%,保护投入率100%,自动投入率100%;汽水品质分阶段100%合格,机组真空严密性试验值<0. 3kPa/min, 发电机漏氢量<10NM3/d, 机组最大轴振<76μm;

? ——机组移交后第一年平均等效可用系数≥85%;

? ——竣工资料齐全,内容完整,数据准确,清晰有序,装订整齐,及时移交;

? ——在控制质量同时,努力控制工程造价;

? ——机组移交试生产时无尾工、无缺陷、无施工痕迹。工程档案与工程施工同步,机组移交试生产后1.5个月内完成档案移交。

1.3.3 文明施工目标

实行施工总平面模块化管理,做到“实施标准、行为规范、施工有序、环境整洁”,创建国电2

集团公司2×330MW机组建设形象工程。

1.4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

工程静态总投资

工程动态总投资

发电工程每千瓦造价(静态)

发电工程每千瓦造价(动态)

项目计划总资金

单位

万元

万元

(元/kW)

(元/kW)

(万元)

数量 备注

237070

248106

3592

3759

249410

3

第二章 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2.1 编制依据

2.1.1有关工程文件

? 1)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国电榆次热电厂2×300MW供热机组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

? 2) 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与业主签定的关于国电榆次热电厂工程的勘测设计合同

? 3) 《国电榆次热电厂2×300MW供热机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收口报告

? 4) 山西省电力公司晋电发展[2006]131号:《关于国电榆次热电厂2×300MW供热机组接入系统设计评审意见》

? 5) 山西省地震安全评定委员会晋震评[2005]63号:《关于国电榆次热电厂2×300MW建设项目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评审意见》

? 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国电榆次热电厂2×300MW供热机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06]371号)

? 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国环评估书[2006]163号:《关于国电榆次电厂一期工程(2×300MW供热机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评估报告》

? 8) 水利部水保监便字[2006]7号:《关于委托审批国电榆次热电厂2×300MW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复函》

? 9) 山西省水利厅晋水保[2006]94号:《山西省水利厅关于国电榆次热电厂2×300MW供热机组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

? 10) 山西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晋水资发[2005]35号:《关于国电榆次热电厂用水水源的意见》

? 11)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晋国土资发[2006]58号:《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国电榆次发电厂一期工程项目用地预审的初审意见》

? 12)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全国电力行业优质工程评选办法》(2004年版)

? 13)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国家电网工[2003]153号)

? 14)原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规定(2002年版)》(电质监[2002]3号)

? 15)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办法(2006年版)》(国电集工[2006]41号)

? 16)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国电集工[2005]1号)

? 17)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工程项目年度考核办法(试行)》国电集工[2003]67号)

? 18)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国电集工[2004]122号)

? 19)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火电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国电集工[2004]78号)

? 20)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安全设施·标志·标识标准化图册》(2004年8月印发)

? 21)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火电工程建设工期定额(试行)》(国电集工[2004]21号)

? 22)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工程项目基建MIS功能构建原则性方案》(国电集工[2004]10号)

4

? 23)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国电集工[2004]327号)

? 24)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工期管理办法》(2004年)(征求意见稿)

? 25)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新建、扩建电厂生产准备大纲》(2004年)(征求意见稿)

? 26)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火电厂工程施工标段划分原则》(招办[2004]15号)

? 27)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火电工程项目开工标准规定》(国电集工[2006]3号)

2.1.2 法规、标准、规范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70号)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

? 3)《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279号)

? 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393号)

? 5)《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 (DA/T28-2002)

? 6)《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50319-2000)

? 7)《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 (DL5009.1-2002)

? 8)《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工程篇、水工结构篇、 锅炉机组篇、汽轮机组篇、管道篇、化学篇、电气装置篇、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等

? 9)《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建筑篇、锅炉机组篇、汽轮机组篇、电气装置篇、热工篇等

? 10)《电力建设安全施工管理规定》〔电建(1995)671号〕和相关补充规定

? 1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 12)建设部令第81号《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

? 13)国电集团《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管理办法(2006年版)》

? 14)国电集团《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管理办法(2006年版)》

? 15)国电集团《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2006年版)》

? 16)国电集团《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办法(2006年版)》

? 17)原国家电力公司《火力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导则》(国电电源[2002]849号)

? 18)国电集团工[2006]5号《火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和审查管理办法》

2.2 工程概况

? 本工程建设2×330MW国产燃煤亚临界空冷抽凝式供热发电机组,电厂规划容量为4×330MW供热发电机组。厂址位于榆次区南约5km。计划于2007年11月底开工,#1机组于2009年5月底、#2机组于2009年8月底投产。

2.2.1 建厂条件

2.2.1.1 厂址自然条件

2.2.1.1.1 厂址位置

5

? 国电榆次热电厂的厂址,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境内。修文(郭村)厂址位于榆次区南面约5km处,东临榆(次)长(治)公路,东南是西嫣村,西南为油毡厂,西北方向有南同蒲铁路通过,再往北是郭村。厂址的自然地形情况,本期厂区范围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一单斜坡地,地形破碎,高差起伏较大。自然地面标高在806.0~838.0m之间(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可供电厂使用范围,东西宽约900m,南北长约1200m。厂区用地在榆次区修文工业基地的规划范围之内,场地内有少量的果园。

2.2.1.1.2 燃料

? 电厂本期工程2×330MW燃煤机组锅炉年耗煤量为176×104t左右,计划由山西省新元煤炭有限公司、北山煤矿、东窑煤矿和山底煤矿供给。各煤矿位于电厂的北偏东方向,运距分别为55km、16km、13km、15km。电厂燃煤采用公路运输方式,本期工程燃煤运输采用公路运输方式,再扩建工程考虑采用铁路运输方式。

2.2.1.1.3 水源

? 本期供水水源采用榆次区第一污水处理厂的中水,采用1条DN400的补给水管;距离约为10.3km。备用水源为郭堡水库,郭堡水库位于晋中市太谷县东侧、榆长公路与太焦铁路之间王公村的南面,管线走向:沿榆长公路的右侧北上,采用1条DN400备用水管,距离约25.6km。生活用水源为就地打井取水。电厂已取得有关部门对上述水源许可或批复文件。

? 经水量平衡计算,本期工程耗水量夏季为324 m3/h,冬季为389 m3/h,年平均耗水量为245.8

m3/h(351.1m3/h),折合百万千瓦耗水量为0.148 m3/。

2.2.1.1.4 灰场

? 本着不占、少占或缓占农田,尽量占用山沟、洼地、荒地和其它贫、次地的原则,围绕拟选厂址的位置,选择了井峪西沟作为本期工程的事故灰(渣)场,井峪西沟灰(渣)场占地(水平投影面积)约15hm2,有效容积约为85.3×104m3,供2×330MW机组使用约1.58年。

? 井峪西沟灰场所处地貌单元为黄土丘陵区,地势起伏,地形较破碎,为局部发育的黄土冲沟。灰场库区位于此黄土冲沟中,属于山谷灰场,沟谷由于人工的改造,形态呈“U”型。库区地面标高一般为805.0~830.0m。该灰场距电厂厂址4.5km。

2.2.1.1.5 交通运输

? 榆次区铁路交通四通八达,石太(石家庄~太原)铁路、南同蒲(运城~太原)铁路、太焦(太原~焦作)铁路在此交汇,其中南同蒲铁路从榆次热电厂厂址西北面通过,电厂对外铁路运输十分便利。

? 榆次区公路交通非常便利,太旧(太原~旧关)高速公路、108国道及绕城公路构成了本区交通的骨架,与四通八达的省道及城乡道路一起形成了完善的公路运输网络,良好的道路基础设施,对工、农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也给电厂对外交通和电厂建设期间所需的各种大件设备及材料、大件设备的运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 本期工程锅炉燃煤依靠公路从煤源点运至电厂。电厂已取得相关部门许可通行文件。

6

2.2.1.1.6 地质条件

? 1)国电榆次热电厂一期场地位于潇河二~三级阶地, 地形呈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阶梯状,地面标高一般为822.0~802.0m。

? 2)场地的地基土以黄土状土(Q4)和黄土(Q2+3)为主。地基土初步划分为5个大层和9个亚层;它们为:①1~①4层黄土状粉土(Q4)、②1~②2层黄土(粉土) (Q3)、③层黄土(粉土)(Q2)、④粉土夹砂层(Q2)和⑤层(粉质粘土) (Q2)。

? 3)本次勘测结果表明,场地的湿陷土层为①1、①2、①4层黄土状粉土和②1层黄土(粉土),其中①1和①4层黄土状粉土为强湿陷性土层;二级阶地区多数地段为Ⅱ级(中等)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三级阶地以Ⅰ~Ⅱ级(轻微~中等)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主;沿二、三级阶地交汇区域分布有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且在交汇区形成一个带状的Ⅱ~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 4)主厂房、空冷平台及炉后的烟囱、脱硫场地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黄土的湿陷性逐渐增强、厚度增大、湿陷等级增高。其中以位于两个阶地交汇处的烟囱和脱硫场地的湿陷类型和等级最复杂。即东部为Ⅰ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南部为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和西部为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这些地段拟采用的桩基方案必须穿透整个湿陷土层,桩端进入④层粉土的细砂夹层,以补偿湿陷土层可能对桩身产生的负摩阻力。从④层顶面埋深的趋势看,桩长由东而西应逐渐增加,一般为19~25m。

? 5)附属建筑物场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土层的湿陷性逐渐增强,湿陷土层厚度和湿陷等级也逐渐增加,分别为Ⅰ~Ⅱ级(轻微~中等)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和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东部还分布有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由于本场地跨越潇河二、三级阶地,土层的空间分布、湿陷的类型和等级较复杂,宜整片进行处理,采用人工复合地基。据初设阶段的地基方案试验成果,该场地拟采用钻孔孔内强夯的挤密法进行处理。就本次勘测的结果分析,处理深度不宜小于10m。

? 6)贮煤场为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土层厚度7~10m。场地基本上为填方区,填土厚度2.5~6.5m,加重了场地土层的湿陷性。湿陷土层不宜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可以采用分片处理的方式全部或部分消除土层的湿陷性。

? 7)本期场地地下水水位埋深770m左右,年变幅1.0~2.0m,稳定水位高于场地设计标高30m左右,可不考虑场地地下水对建(构)筑物基础的影响。

? 8)根据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提交的《山西榆次2×300MW热电联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2005年10月),本厂址50年超越概率分别为63%、10%、5%、2%。因此,本场地(包括潇河二~三级阶地地段)的动峰值加速度按0.211、反应谱特征周期按0.60考虑,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 9)本地区季节性土壤冻结深度0.90m。

2.2.1.1.7 水文气象

7

? 榆次地区属于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降水少;夏季雨量集中,易降大雨、暴雨;秋季早晚凉爽,中午炎热;冬季多风少雪、气候严寒。

? 距厂址最近的气象站为榆次气象站,气象站位于榆次区城东北土桥口(郊外),地理坐标北纬37°41′,东经112°46′,站址海拔高度831.2m,极端最高/低气温37.6/-21.2度。年最大/最小降水量601.5/200.9毫米,全年、动机、夏季主导风向均为东风。

2.2.2 主要工程概况

? 本工程本期建设2×330MW国产燃煤亚临界空冷抽凝式供热发电机组,同步建设100%烟气脱硫装置,预留脱硝场地。电厂规划容量为2×330MW供热发电机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在非供热期应具备有不小于机组额定容量50%调峰能力,在供热期应具有一定的调峰能力。

2.2.2.1 建筑工程

? (1) 主厂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煤仓间屋面及各层楼板采用压型钢板做底模,钢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

? 汽机房大平台为H型钢梁、钢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组合结构,局部采用钢格栅或花纹钢板。

? 锅炉运转层平台(包括炉前平台)为钢梁——现浇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锅炉运转层平台钢梁由锅炉厂设计与供货)。

? (2) 主厂房横向抗侧力结构体系是由汽机房外侧柱-汽机房屋面-除氧煤仓间框架组成的框排架体系。纵向抗侧力结构体系:汽机房A列为框架——钢支撑结构;煤仓间B、C列纵向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汽机房固定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扩建端考虑扩建采用钢结构。

? (3) 锅炉为岛式布置,钢架由制造厂设计提供。炉架、炉顶盖及司水小室均由锅炉厂设计供货。与煤仓间框架相连的炉前平台梁与C列采用简支连接,与炉架采用滑动连接。栈桥与主厂房的连接为滑动支座。

? (4) 根据本工程特点,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地震烈度、地区建材生产技术及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建筑物结构体系的具体形式,主厂房外围护结构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围护体系。汽机房、煤仓间、炉前通道、锅炉部分、渣仓部分、风机房1.2m以下采用240mm厚烧结多孔砖封闭,其1.200m以上均采用现场复合镀铝锌彩色压型钢板围护体系,玻璃棉保温。控制楼采用240mm厚烧结多孔砖封闭。主厂房内隔墙均为240mm厚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有防水、防腐的房间墙体下部先砌300mm高烧结多孔砖。

? (5) 汽机房运转层A列设通长水平带型低侧窗。由于汽机房进深较大,为取得较好的室内采光效果,在汽机房屋面布置平天窗。汽机房底层、中间层以天然采光结合人工照明,局部开设带型窗以满足采光要求。煤仓间皮带层设水平带型窗,能够满足天然采光要求。集控楼外廊环形走道设独立窗采光。蓄电池室,电气房间等采用人工照明。

? 锅炉房底层各边、炉前通道入口处设带形窗采光。

? (6) 空冷构架柱采用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柱与钢桁架组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平台为钢桁架上铺8

花纹钢板。平台标高34m,每台机组对应30台风机,共60台风机,平台四周设10.8m高的挡风板,挡风板由型钢墙架和压型钢板制成;平台四周设有1.5m宽的环形通道;另外设有2部钢制的上人检修楼梯。

? 平台承重结构由空间交叉钢桁架或钢梁组成。交叉钢桁架(或钢梁)构成了11.30×12.00m的网格,每一个网格安装一台风机。钢桁架上设置平台板,以满足工艺要求,并保征钢桁架的平面外的侧向稳定。

? 架构柱拟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空心管柱,直径Ф3.6m,壁厚350mm,两机一共18根柱。

? 空冷排气管道支墩采用大块式钢筋混凝土基础。

? (7)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主厂房等主要建筑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乙类建筑采取抗震措施。一般次要建(构)筑物为丙、丁类抗震措施。各建筑的抗震计算按0.21g地震作用和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0.60s进行设防。并按《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构物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建(构)筑物的抗震设计及抗震构造。

2.2.2.2热力系统

? (1)热力系统

? 本工程选用330MW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双缸双排汽直接空冷、供热凝汽式汽轮机。给水回热为3高加+1除氧+3低加的系统,加热器疏水采用逐级自流,除氧器滑压运行,汽封为自密封系统。

? 热力系统中的主蒸汽,再热蒸汽,主给水系统均采用单元制,每台机组设置高、低压两个辅助蒸汽联箱,两台机组的辅助蒸汽联箱用母管连接,联络管上设有隔离阀,便于切换和互供厂用汽。辅机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亦采用单元制。

? 本工程采用30%容量的二级串联电动旁路系统,并带有三级减温减压器。

? 根据空冷机组的特点,热力系统按7级抽汽回热系统设计,即:3台低压加热器,3台高压加热器,1台除氧器。一、二、三级抽汽分别供汽至3台高压加热器,二级抽汽还作为辅助蒸汽汽源。四级抽汽供除氧器,还作为高压辅助蒸汽汽源。五、六、七级抽汽供汽至3台低压加热器。五级抽汽作为热网加热蒸汽的蒸汽汽源,同时还作为低压辅助蒸汽汽源。

? (2)燃烧系统

? 本工程设计煤种磨损冲刷指数≤3、哈氏可磨系数76~80,按照《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2000)规定和《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DL466-2004),宜选择中速磨正压直吹制粉系统。本工程制粉系统采用双进双出钢球磨冷一次风机直吹式制粉系统。经过初步计算,配置3台磨煤机,型号为:BBD4060型双进双出磨煤机。

? 本工程预留有烟气脱硝系统设备位置。烟气从炉膛出口通过尾部受热面,在省煤器出口烟气分两路进入SCR脱硝装置进行脱硝,脱硝后的烟气再分别进入容克式三分仓空气预热器,然后通过烟道进入电气除尘器,再由两台静叶可调吸风机经吸收塔脱硫后由烟囱排至大气。在空气预热器进口连接烟道上装有电动挡板门,可允许特殊工况下单侧空气预热器运行。

9

? 在预留的SCR脱硝装置进出口烟道设有电动挡板门,省煤器出口与空气预热器进口设有SCR脱硝装置旁路电动挡板门。在脱硝装置故障情况下关闭脱硝装置进出口门,开启旁路门,可将脱硝装置断开,并允许特殊工况下单侧空气预热器运行。

? 电除尘出口烟道设有联络管,在吸风机入口处有入口导叶用于调节流量,吸风机进出口设有电动风门,起开启、关断作用。

? 本期工程同步建设烟气湿法脱硫系统,烟气由吸风机后引出至脱硫岛,经吸收塔脱硫后经烟囱排至大气。脱硫系统布置于引风机后面的脱硫场地。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取消脱硫增压风机,与吸风机合并。

? 本期工程二台炉合用一座高240m,出口直径¢7500mm的钢筋混凝土烟囱,布置于两炉之间,烟气经吸收塔后从两侧烟道进人烟囱。

? (3)由于本工程为新建工程,需设置启动锅炉为机组启动用汽及试运期间采暖用汽提供汽源。按照《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规定》(DL500-200)的要求,“启动锅炉容量只考虑启动中必须的蒸汽量”。本工程所在地区属采暖地区,因此,本工程选用1台20t/h的燃煤炉。

? (4)热网站

? 厂区内设供热热网站首站,热网站设计仅考虑本期供热负荷,热网管线以厂区围墙外1米为界。

? 热网站:加热站为框架结构,柱距为6m,共6×6=36m;跨度22m。分为三层布置,0m布置循环水泵、疏水泵、补水泵、供热蒸汽母管等设备、管道;中间层4.5m为管道层;8m运转层布置热网加热器、除氧器等。加热站屋架底标高为17m。

? 供热蒸汽参数:本工程冬季是以供热为主、发电为辅的热电厂,供热以热水为热媒,采用二级换热。在电厂内建热网首站,利用汽机抽汽加热外网供热热水,每台机组的额定抽汽量约500

t/h考虑, 最大抽汽量为600 t/h,热网加热器汽源来自1、2号汽轮机5段抽汽。

? 供热方案:根据机组的抽汽量及供热负荷,本次设计拟采用4台热网加热器, 5台热网循环泵。供水温度130℃,回水温度70℃,热网循环水量为9315t/h。

? 厂区供热系统:本期工程热网站为独立建筑,热网系统采用一级换热闭式循环、间接供热方式,以水为热媒。热网循环水经热网循环水泵升压后,进入热网加热器吸热,水温由70℃升至130℃,然后进入供热管网供给热用户。

? (5) 主厂房布置

? 本期工程主厂房布置采用除氧间和煤仓间合并布置,汽机房、除氧煤仓间采用框架结构,主厂房主厂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主厂房布置从汽机房A列至烟囱排列顺序为:汽机房、煤仓间、锅炉房、除尘器、烟囱、脱硫岛。

? 热网站与主厂房脱开,靠近汽机房固定端布置。汽轮机机头朝向扩建端,汽机房跨度31.5m,柱距9m,运转层标高12.6m,两机之间设有0m检修场,汽机房总长136.5m;除氧煤仓间跨度13.5m,总长147m;输煤栈桥设在固定端1/01~1’号柱间;三台电动给水泵位于汽机房0米靠近B列处;二台机组的集中控制楼设在二炉之间;低压缸排汽经排汽装置引至汽机房A列外10

的空冷凝汽器,排汽装置布置在低压缸下方;机组的供热管道,从汽机机头引至A列外,两根供热抽汽管道并排引至热网站。

? 主厂房A列轴线距烟囱中心线194m 。二台炉合用一座高240m、出口内径为7.5m 的烟囱。

2.2.2.3燃料供应系统

? 1) 本期工程建设规模为 2×330MW级,运煤系统除煤场及以外的公用设施、土建工程均按4×300MW级机组一次建成设计。

? 2) 受卸设施及煤场

? 本期工程燃料厂外运输全部采用公路运输方式,公路来煤由设在斗轮机煤场旁边的缝隙式汽车卸煤沟受卸,卸煤沟按每个货位年卸煤15×104t, 电厂2台锅炉年燃煤176×104t,共需12个货位供卸煤。煤槽上方设有简单的防雨棚,可防止雨天雨水进入煤沟。

? 煤槽下每路带式输送机设有2台QYG-600型叶轮給煤机,由叶轮给煤机将燃煤从煤沟给到带式输送机运至运煤系统或贮煤场贮存。

? 储煤场设计了一座斗轮机煤场,煤场长120m,宽92.2m,堆高13.5m。储量45000t。汽车卸煤沟储量1500t,共储煤46500t。可满足电厂2台锅炉燃用8天。

? 煤场设备为一台1000/1000·35型的斗轮堆取料机。堆料能力1000t/h,取料能力1000t/h,臂长35m。当煤场设备检修时,可通过推煤机作业将煤场的煤推入卸煤沟完成上煤任务,或者通过汽车来煤直接上系统。选用2台T220型推煤机及ZL50型装载机作为煤场的辅助设备。

? 3) 筛分、破碎设施

? 由于电厂燃用的煤在供煤点未经过筛选,特别是地方煤矿来的原煤,因开采方式的原因,存在有较大量的大块煤,所以本次设计考虑设一级筛分、破碎设施。

? 筛分设备选用梳齿摆动筛,筛分效率可达90%以上,筛下物粒度可保证≤30mm,满足磨煤机对燃煤粒度的要求。系统中设一级筛碎设备。筛子出力与系统匹配1000t/h。入料粒度≤300mm,出料粒度≤30mm。碎煤机出力800t/h,其型号为超重型环式碎煤机,入料粒度≤300mm,出料粒度≤30mm。

? 4) 厂内运煤系统

? 厂内运煤系统出力按1000t/h设计,与煤场的斗轮堆取料机堆取能力相匹配,与火车煤槽、汽车煤槽下口给料设备出力配套,使来煤能直接经带式输送机运至主厂房原煤斗,减少动用煤场机械以节约能源。

? 综合二期工程连续建设的要求,为节约规划容量范围内的工程建设费用,本阶段留有铁路来煤的接口。

2.2.2.4除灰渣部分

? (1) 除灰系统

? 除灰系统拟采用正压浓相气力输送系统。其工艺流程如下:在静电除尘器每个灰斗下设置一台输灰器,灰斗的排灰经输灰器由压缩空气通过管道输送至灰库。为满足粉煤灰综合利用需求,11

灰库设有干灰分选系统。灰库布置于距除尘器场地约280米处,共设三座,一座原灰库、一座粗灰库、一座细灰库,内径15m,每座灰库有效库容1900m3。原、粗二座灰库可贮存2×330MW机组燃用设计煤种满负荷运行时约49小时的排灰量,三座灰库可贮存2×330MW机组燃用设计煤种满负荷运行时约59小时的排灰量。

? 每台炉设4根输灰管道,除尘器一电场二根、二电场一根、三、四、五电场合用一根。正常运行时,除尘器一、二电场的灰排入原灰库,三、四、五电场的灰排入细灰库。其中一电场的输灰管道在原灰库及粗灰库间可通过切换阀进行切换;二电场的输灰管道在原灰库及细灰库间可通过切换阀进行切换。三、四、五电场的输灰管道在粗灰库及细灰库间可通过切换阀进行切换。

? 灰库分选系统采用闭式循环,原状灰经给料机进入气灰混合器,与管内负压气流混合后进入分选机,分离出的粗灰经下部给料机落入粗灰库,细灰则随负压气流经旋风分离器分离后排入细灰库。含尘气流经高压离心风机返回输料管,形成闭式循环。

? (2)除渣系统

? 每台锅炉配置一台干式排渣机,单侧出渣。锅炉排出的渣通过渣井和液压关断门排至干式排渣机,在输送过程中热渣被逆向运动的空气冷却后,排入碎渣机,经碎渣机破碎到粒径约35mm以下,通过斗式提升机垂直提升输入渣仓。渣仓每炉设置1座,有效容积160m3,直径φ8m,可贮存锅炉燃用设计煤种满负荷运行时约36小时的排渣量。

? 为满足干渣综合利用的要求,在渣仓下设有调湿渣装自卸汽车设施一套(出力100t/h)、干渣装罐车设施一套(出力100t/h)。当需要取用干渣进行综合利用时,可在渣仓下直接将干渣装入罐车运走,其余的渣则通过搅拌机加水喷淋后用自卸汽车运至灰场碾压堆放。

? (3)压缩空气系统

? 本工程设立全厂统一的压缩空气系统,供2×330MW机组各用气点用气。

? 根据计算及各专业的用气要求,本期工程设一套压缩空气系统,布置在锅炉房零米,共设空压机7台,设计工况为5运2备,单台空压机流量为约42.0Nm3/min,工作压力为0.85MPa。

2.2.2.5化学部分

? (1) 本期工程化学水处理系统出力按2×330MW机组容量考虑,同时考虑二期扩建2X300MW级空冷供热机组因素,预留扩建场地。

? 通过计算,本期工程锅炉补给水量的设计值如下:锅炉正常补给水水量86t/h;锅炉最大补给水水量155t/h。

? (2) 根据水源水质结构和拟安装机组的参数,保证水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满足拟安装机组对给水水质的要求,经优化设计计算,本期工程初步设计阶段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拟定为:水工来水→加热器→双介质过滤器→反洗水箱→超滤器→超滤水箱→反渗透→除二氧化碳器→中间水箱→单室逆流阳床→单室逆流阴床→混床→除盐水箱。

? (3)根据直接空冷机组凝结水的特点,采用中压凝结水精处理装置。

? (4) 根据本工程采用水源水质情况,辅机循环水处理采用:循环水进行加酸、加稳定剂、加杀12

菌剂处理方案,维持循环水的浓缩倍率在2~3倍左右,即可满足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亦可达到充分节水的目的。

2.2.2.6电气部分

? (1)两台机组以发电机-变压器组接线接入厂内220kV配电装置,其为双母线接线,出线两回,接入榆次南220kV变电站,启动/备用电源引自220kV母线。管母分相中型

? (2) 本期工程高压厂用电采用6kV中性点低电阻接地系统。本工程低压厂用电接线采用380/220V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主厂房内采用PC-MCC供电方式。容量75KW及以上的低压电动机和200KVA及以上的静止负荷由PC供电,容量75KW以下的电动机及200KVA以下的静止负荷一般由MCC供电。

? (3) 本工程A列外布置有主变压器、高厂变、启/备变。高厂变、主变前后布置,便于封母连接,其布置在主厂房A排墙外3、4号柱及11、12号柱之间,距A列分别为28米和47米。起动/备用变压器布置在两高压厂用变之间,距A排墙28米,与高厂变一字排列。

? (4) 本期工程2×330MW机组采用炉、机、电单元控制室控制方式,两台机组共用一个单元控制室。单元机组及部分公用电气系统的控制、信号和测量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监控。

2.2.2.7 热工自动化部分

? (1)、本工程采用炉、机、电集中控制方式,两台机组和公用部分共设一个集中控制室。控制室及锅炉电子设备间布置在主厂房内运转层两炉、两机之间的适中位置,控制室、锅炉电子设备间下面设电缆夹层,另外,为节省电缆及安装工作量,根据物理分散的原则,在汽机6.3米层设置汽机电子设备间。

? 对于辅助系统,为了满足电厂热工自动化发展的需要,采用PLC+上位机的网络控制方案,设全厂辅助车间集中网络控制系统。并将全厂辅助车间集中控制系统操作员站布置在主控楼辅助车间集中控制室,对全厂辅助系统进行监视和控制。全厂辅助车间均设置就地控制接口。烟气脱硫控制系统随脱硫岛提供,对其进行集中监视和控制,并留有与DCS的通讯接口。设置脱硫就地电子设备间,布置在脱硫控制楼内。

? (2)、本工程两台单元机组设一个单元控制室。在单元控制室内布置有炉、机、电单元机组操作员站,全厂辅助车间集中网络控制系统操作员站,全厂的火灾报警、消防、值长工作站和SIS机房等。

? 单元控制楼设在两炉之间。单元控制室位于控制楼内运转层,B~C、2-A~2-E列,7~9号柱之间,B~C列为监控区面积约为170㎡;

2.2.2.8 采暖通风及空调部分

? (1) 国电榆次热电厂,地处山西省晋中市,日平均温度小于等于5℃的天数为137天,属集中采暖区。电厂内各建筑根据要求设集中采暖设施。考虑到本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厂区内各建筑物采暖采用110/70℃高温热水。

? (2) 汽机房适合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室外通风温度为28℃,排风温度取37℃,13

经计算通风量为2.014×106 m3/h。室外新风由0.00m、6.90m层以及运转层窗户进风,总开窗面积为625m2,进风风速为2.7m/s。热湿空气由屋顶风机排至室外。共设置17台屋顶排风风机,每台风机额定风量为1250000 m3/h,总排风量为2.125×106m3/h。屋顶风机可根据排风温度的变化自动开启台数,也可手动开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冬季,关闭进风窗,减少了底部的冷风渗透。这种通风系统与自然通风系统相比,夏季能提高排风能力,更有效地排除室内的热湿空气,改善通风气流组织。

? 煤仓间采用自然进风,自然排风的通风方式。

? 锅炉房采用半露天布置,采用自然通风即可满足通风要求。

? (3) 为满足集控室、电子设备间等工艺要求,按照《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DL/T5035-2004的要求,电子设备间、控制室等房间设置全年性集中空调设施。因此,为满足集中空调的要求,本工程在集中控制楼19.00米层设置一个空调制冷加热机房,以下称“空调机房”,为集控楼电子设备间、控制室等房间提供冷热源,夏季供冷采用直接蒸发型制冷系统,冬季供热水参数为110/70℃。

? (4)地下卸煤沟及运煤转运站,碎煤机室的采暖采用热媒为110~70℃的热水采暖,散热器采用钢管三柱型。运煤系统各转运站和碎煤机室设置除尘设施;地下煤沟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

? (5)根据《火力发电厂劳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的要求,结合本工程煤种特性,锅炉房设置了真空清扫系统,主要对锅炉本体及煤仓间进行灰尘清扫。选用一台HV-475型真空吸尘车,由吸尘车连接锅炉及煤仓间的吸尘管网,可满足3~4个吸嘴同时工作。

? (6) 全厂采暖管网最大供热半径为1000m,采用双管枝状布置,输送介质均为热水。其中,供水管道介质温度为110℃,回水管道介质温度为70℃。采暖管网主干管管径为DN200,起始点位于汽机房扩建端采暖加热站。热水管网采用无补偿冷安装直埋敷设方式,管道采用工厂预制保温管,保温材料采用聚氨脂发泡,外保护层为聚乙稀套管。

2.2.2.9 水工部分

? A:水工工艺部分

? (1) 电厂本期工程汽轮机的排汽冷却采用直接空冷系统,辅机及工业冷却水系统采用采用闭式+带机力通风冷却塔的再循环供水系统。

? 根据水源情况,在电厂内拟建2×2000m3蓄水池,作为电厂用调节水池,一座综合水泵房,内设升压泵向各用水系统供水。

? 再循环供水系统中每台机组配置2台循环水泵,两台机组合建一座辅机循环水泵房、配置3格机力通风冷却塔。

? 生活污水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工业废水经澄清、过滤处理后至回收水池,回用于脱硫用水、干灰加湿和煤场喷洒用水。雨水集中后排至厂区北面雨水沟。

? 输煤栈桥冲洗水经含煤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后,重复用于输煤系统除尘和栈桥冲洗用水及煤场喷14

洒。

? (2) 本工程辅机冷却系统推荐采用机力通风冷却塔闭式冷却系统。

? 两台机合建一座机循环水泵房,布置在塔前区域。每台机设置2台辅机循环水泵,1用1备。

? (3) 厂区内补给水在综合水泵房前建两座2000m3蓄水池。由污水厂来的中水和郭堡水库来的备用水分别进入到一座经过分格的2000m3蓄水池(其中分出中水1000m3,水库水1000m3)通过化学水处理系统供水泵向化学水处理车间供水、通过脱硫补水泵向工业废水处理中间水池补水;经过化学车间深度处理的中水和地下深井水再进入到另一座经过分格的2000m3蓄水池(其中分出经深度处理中水1000m3+945 m3,地下深井水55m3),通过消防泵向厂区消防给水系统、辅机循环水补水泵向辅机循环水系统供水;通过生活水泵向厂区生活给水系统供水。

? (4) 本期工程排水采用分流制,即生活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工业废水排水系统。生活污水排水系统设置管网收集后进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雨水排水通过管道收集后排入附近的天然河道。

? B:水工结构部分

? (1) 本着不占、少占或缓占农田,尽量占用山沟、洼地、荒地和其它贫、次地的原则,围绕拟选厂址的位置,选择了井峪西沟作为本期工程的事故灰(渣)场,井峪西沟灰(渣)场占地(水平投影面积)约15hm2,有效容积约为85.3×104m3,供2×330MW机组使用约1.58年。

? (2)辅机循环水泵房、综合水泵房等建筑地下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地上部分采用混合结构。

2.2.2.10空冷部分

? (1)空冷岛采用整岛招标方式。空冷岛接口设计界限以审定的空冷岛招标书为准。

? (2)汽轮机排汽采用直接空冷方式。空冷凝汽器总体上在汽机房“A”列外且平行“A”列布置。按本工程总平面布置的方案,汽机房为座西朝东即空冷凝汽器主进风侧为东方向。

? (3)根据优化后确定的结果,确定一台300MW级机组直接空冷系统散热面积为853793m2。本工程每个空冷凝汽器单元拟配置一台轴流式风机,变频调速,每台机组共配置30台风机。风机将采用低噪音风机,风机参数为:

? 顺流凝汽器 逆流凝汽器

? 风机直径(m): 9.754 9.754

? 空气流量(m3/h): 496 446

? 风机静压(Pa): 83.5 83.5

? 风机轴功率(kw): 66.8 60.1

? 电动机铭牌功率(kW): 110 110

? 齿轮箱型式: 两级减速,平行轴斜齿轮

? 电 压(V): 380 380

? 台 数: 24 6

15

? 每台机的空冷凝汽器布置在散热器平台之上,平台标高初步定为34m,30个空冷凝汽器单元分6列垂直于A列布置,每列有5个空冷凝汽器单元,其中4个为顺流,1个为逆流,逆流空冷凝汽器放置在单元中部。30台风机设置在每个空冷凝汽器单元下部。

2.2.2.11脱硫部分

? (1)脱硫设施与2×330MW机组同步建设,按2×330MW机组全烟气脱硫进行设计。煤种含硫量取校核煤种1.1%,脱硫效率不小于95%。并在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中考虑适当余量。

? (2)主要工艺系统为单元制,采用一炉一塔方案。

? (3)烟气系统中不考虑设置烟气-烟气换热器(GGH)。并考虑不设置增压风机,脱硫系统阻力拟由锅炉引风机增大风压克服。设置100%烟气旁路烟道。

? (4)吸收剂制备系统采用:外购≦20mm石灰石颗粒,厂内湿式球磨机制浆方案。

? (5)本工程采用干式贮灰场。脱硫产生的副产物石膏经二级脱水至含水率≤10%,储存于石膏库,由汽车运往综合利用用户或运至干灰场与灰渣分别堆放。

? (6)对于烟气脱硫系统中的设备、管道、烟风道、箱罐或贮槽等,考虑防腐和防磨措施。室外部分考虑保温。

? (7)脱硫岛所需仪用压缩空气由全厂统一的压缩空气系统供给。

? (8) 脱硫岛内仅设置就地电子设备间,其操作员站置于全厂辅助车间集中网络控制室,完成对脱硫系统监控。岛内不设配电间,脱硫设备高、低压配电装置置于除尘器配电间。

? (9)结合目前国内脱硫装置厂家实际情况,及其它同类工程脱硫岛建设的经验,为保证脱硫工程的正常实施以及投运后能安全、稳定运行,建议业主在脱硫工程的招标模式上采用:由国内具有引进技术的工程公司负责性能保证并提供主要设备(包括关键进口设备),其余由业主另行委托的方式。

2.2.3 主要设备简介

2.2.3.1 锅炉

型 式: 亚临界参数、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锅炉;单炉膛、平衡通风、全钢架悬吊结构;采用四角喷燃燃烧方式;半露天布置、固态排渣。

燃烧制粉系统:

燃烧方式:

空气预热器型式:

双进双出钢球磨正压冷一次风机直吹式制粉系统

四角喷燃

回转式三分仓

锅 炉 性 能 表

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 1164t/h

16

过热器出口蒸汽压力:

过热器出口额定蒸汽温度

再热蒸汽流量

再热蒸汽压力(进口/出口)

再热蒸汽(热段)温度

再热蒸汽(冷段)温度

给水温度

空气预热器

空预器进/出口一次风温

空预器进/出口二次风温

排烟温度

锅炉效率

2.2.3.2汽轮机

型号:

17.5 MPa.g

541℃

959.74 t/h

4.1/3.9 MPa.a

541℃

330℃

275±5℃

回转式三分仓

28/334℃

23/343℃

132℃

92%

CZK330/265-16.7/0.4/538/538型

两缸两排汽、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供热抽汽凝汽式汽轮机

型式:

额定功率:

额定供热工况功率:

额定蒸汽参数:

高压主汽门前蒸汽压力:

高压主汽门前蒸汽温度:

中压主汽门前蒸汽压力:

中压主汽门前蒸汽温度:

进汽量(THA):

额定进汽量(TRL):

额定排汽压力:

夏季满发背压:

330MW

288.366MW

16.67MPa.a

538℃

3.634MPa.a

538℃

1046.4t/h

1129.9t/h

16kPa.a

34kPa.a

17

供热抽汽压力:

额定供热抽汽流量:

供热方式:

额定转速:

给水回热级数:

0.4Mpa.a

500t/h

水暖

3000r/min

7级(3高加+1除氧+3低加),低加疏水采用逐级回流,除氧器滑压运行。

2.2.3.3发电机

型号:

型式:

QFSN-330-2-20

三相两极同步发电机,采用水氢氢冷却方式,励磁方式采用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

额定功率:

最大连续功率:

额定容量:

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因素:

额定频率:

额定转速:

相数:

额定电流:

定子绕组接线方式

330MW

350MW

388MVA

20KV

0.85(滞后)

50HZ

3000r/min

3

11207 A

YY

18

2.3 施工标段划分

? 本工程共分为十一个标段进行施工。

? 标段划分依据国电集团公司《火电厂工程施工标段划分原则》(招办[2004]15号)进行,并根据工程特点进行调整。

2.3.1施工准备标段

? 厂区及施工区土石方开挖、运输、回填(包括局部强夯或换填)及平整;

? 本工程范围内空冷岛、主厂房、锅炉、电除尘器、烟囱、脱硫岛等基础的基槽开挖;

? 土石方开挖区、回填区的边坡处理及护坡工程;

? 承包商方格网的设置;

? 施工水源、施工道路(含进厂施工道路)、施工围墙等工程(施工道路、水源、围墙按永临结合要求施工);

? 以上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有弃料清理运输。

2.3.2施工A标段:#1机组建筑安装主体工程

? 本标段工程范围如下:

? 1、1号机组主厂房建筑、锅炉间建筑、供热站、空冷岛建筑工程及其区域所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下设施施工;

? 2、升压站(含围栅)、集控楼、除灰除尘控制楼、烟囱及其区域所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下设施施工;

? 3、#1机组热力系统及辅助系统安装、电气系统安装、空冷系统、控制系统安装;

? 4、供热站厂内送出管网、区域内的厂区非主干综合管架、地下沟道及管网等;全厂区域内的地下主管网、综合管架、电缆沟、管沟等;

? 5、启备变及其相接线路安装施工;

? 6、区域内的设备保温、油漆、防腐、上下水、消防、采暖、通风、空调及照明系统安装施工。

2.3.3施工B标段:#2机组建筑安装主体工程

? 本标段工程范围如下:

? 1、#2机组主厂房建筑、锅炉间、空冷岛建筑工程及其区域内所有建筑物、构筑物、地下设施等。

? 2、#2机组热力系统及辅助系统安装、电气系统安装、空冷系统、控制系统安装;

? 3、区域内的非沿路主干地下沟道、综合管架及地下管道。

? 4、启动锅炉、区域内的厂区非主干综合管架、地下沟道及管网等;

? 5、灰库建筑及灰库设备安装,分选系统设备安装。

? 6、区域内的设备保温、油漆、防腐、上下水、消防、采暖、通风、空调及照明系统安装施工。

2.3.4施工C标段:输煤系统建筑安装工程

19

? 本标段工程范围如下:

? 1、汽车卸煤沟、碎煤机室、输煤综合楼、转运站及输煤栈桥施工;

? 2、煤场、斗轮机轨道、挡煤抑尘墙、排水沟、沉淀池、煤泥水集中处理室、推煤机库施工;

? 3、输煤系统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控制设备安装;

? 4、原煤取样装置、皮带秤及分炉计量系统安装;

? 5、输煤水冲洗系统、喷淋系统安装施工;

? 6、区域内的设备保温、油漆、防腐、上下水、消防、采暖、通风、空调及照明系统安装施工。

2.3.5施工D标段:化学水、辅助系统建筑及安装工程

? 本标段工程范围如下:

? 1、锅炉补给水系统的所有建筑物、构筑物施工及设备系统安装;

? 2、中水深度处理站、生产污水处理站和生活污水处理站建筑施工及其设备安装;

? 3、制氢站、油库建构筑物施工及其区域内设备安装;

? 4、综合水泵房、辅机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所有建筑物、构筑物施工及设备系统安装;

? 5、区域内的设备保温、油漆、防腐、上下水、消防、采暖、通风、空调及照明系统安装施工。

2.3.6 施工e标段:灰场工程

? 本标段工程范围如下:

? 1、灰场通水、通电、通信、通路及场地平整;

? 2、灰坝修筑;

? 3、灰场管理办公用房建设。

2.3.7 施工f标段:水源管线

? 主要内容包括:

? 厂外管线及附件安装施工;

? 沿程阀门井的建筑施工。

2.3.8、施工g标段 脱硫系统建筑安装工程

? 本标段工程范围:EPC项目承包

2.3.9、施工h 标段 空冷系统盘管及设备安装

? 本标段工程范围:EC项目承包

20

21

更多推荐

采用,系统,工程,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