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奥迪车钥匙图片)
特斯拉业务架构、商业模式与估值深度研究
报告
前言:新商业模式,由硬件向软件生态和服务转型
特斯拉软硬一体化双轮驱动。类似苹果围绕 iOS从芯片到系统、
再到硬件设计 打造的软硬一体化体系,特斯拉亦从 Autopilot、电
池、造车统一调控,打破传 统主机厂商仅依靠前端销售获利的方式,
通过“硬件降本+软件加成+Robotaxi共享出行”不断赋能新商业模式,
以售出的硬件为基凭借平台服务加成,向具 更广阔盈利空间的软件
业务扩展。以最具想象空间的 FSD功能为例,其价格随 功能愈发复
杂而上行,预计 2025 年贡献收入 119.84 亿美元,在营收端占
比提 升至 12%。此外,后续内置的功能型软件的激活、娱乐导向的
应用型软件变现、 中长期订阅服务或将成为新增长点。
我们对特斯拉商业模式的探讨,基于硬件、软件、服务业务三大方
面。1)硬件 方面体现于整车销量,对三电及芯片垂直一体化的研发
模式、国产化推进采购 环节重新定价,将引导售价清晰的下探路径,
辐射更大销量市场。2)软件方面 体现在构筑初阶车企软件盈利模式,
分为 FSD付费、软件应用商城及订阅服 务三种,此外加速部署
的 Robotaxi将重塑出行方式。3)服务方面,保险业务 以实时跟进、
直面客户 DTC模式提升粘性,光伏与储能组成的能源业务通过充 电
环节与车产生联系。
整车销售业务:量价两维度看整车销售盈利空间
传统汽车盈利模式受量价影响。其中价格下限由制造端成本决定、
上限由消费属性 的品牌驱动,车企进行动态调节以维持较稳定的单
车盈利;量是决定车型盈利能力 的核心要素,其中产量受生产效率制
约,销量由消费者认可度锚定。
量端:短期受供给制约,长期看车型竞争力
特斯拉 Model3/ ModelY价格带辐射 4 成的美国轻型车市场
(扣除皮卡和大型车 后 270 万辆)以及 10%的国内乘用车市场
(200 多万辆),此阶段能与其价格与品 牌力相当的竞争车型较少,
中短期发展仍受产能制约,随国内及德国工厂快速上量、 竞品车型
持续推出,销量的主导因素逐步向车型竞争力倾斜。
目前特斯拉有四个汽车生产工厂。按投产时间顺序依次是美国加州
的弗里蒙特 工厂(Fremont2012 年下线首台特斯拉 ModelS)、中国
的上海工厂(2019 年 投建)、欧洲的柏林工厂(2020 年启动建设)、
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超级工厂(2020 年启动建设)。其中美国弗里蒙特
工厂主要生产 ModelS/X/3/Y,中国和欧洲新 工厂主要生
产 Model3/Y(特斯拉于 2021 年 1 月推出具价格优势、车型竞
争力 不俗的国产版 ModelY;指引中国工厂在 3/Y以外仍会引入新
的生产车型),未 来美国有望新扩建工厂产能用于特斯拉皮卡等其他
车型的生产。
从产能规划看,上海工厂 2021 年产能规划 55 万辆/年,
Model3、ModelY分别为 30 万辆/年、25 万辆/年;德国柏林工厂规
划年产 50 万台 ModelY和 Model3;当 前上海工厂为美国工厂总
产能的 42%,中国工厂 2021 年投产后 ModelY产能不 亚
于 Model3,美国工厂未来总产能有望扩充至 60 万辆/年。我们预
计 2021 年销 量较2020年有望增长47万辆(2020年销量50万辆),
其中ModelY销量有望达 53 万辆。2025 年累计销量或将提升
更多推荐
工厂,软件,车型,美国,硬件,服务,销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