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铃福特领界图片-2015年一汽奔腾b50


2023年11月17日发(作者:众泰江南tt)

20126月我国轿车企业销量排行Top10

20126月前十车企产品销量图—No.1一汽-大众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1

20126月前十车企产品销量图—No.2上海通用

20126月前十车企产品销量图—No.3上海大众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2

20126月前十车企产品销量图—No.4东风日产

20126月前十车企产品销量图—No.5北京现代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3

20126月前十车企产品销量图—No.6一汽丰田

20126月前十车企产品销量—No.7长安福特马自达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4

20126月前十车企产品销量图—No.8吉利汽车

20126月前十车企产品销量图—No.9奇瑞汽车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5

20126月前十车企产品销量图—No.10广汽本田

20126月我国国产轿车车型销量排行Top10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6

20126月我国SUV企业销量排行Top10

20126月我国MPV企业销量排行Top10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7

20121-6月我国轿车企业销量排行Top10

20121-6月我国国产轿车车型销量排行Top10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8

20121-6月我国SUV企业销量排行Top10

20121-6月我国MPV企业销量排行Top10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9

一句话点评6月份销量——中高级车篇

车型 4 5 6 一句话点评

奥迪A6L 13675 15208 12159 全新一代A6L的价格两个月之前已经全面松动,但即便如此,相比

E级和5系,新款A6L仍然达到量价的均衡,不过A8L、S级和宝

7系的价格下滑幅度更是吓人,8折优惠都可以谈,S300终端成

交价格已经滑落到60万,亲们,现在是买豪车的最佳时机,过时

不候~~

宝马59024 10173 9393 5系对新一代奥迪A6L,那真是步步惊心

奔驰E 3665 3999 4331 奔驰?长期成为看客,那滋味,好受么?

S80L 660 289 297 对于volvo到处占地的意图,很难从市场规则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来

解释,可能是我们太俗,看不懂李老板的宏图

奥迪A4L 8868 10290 8344 2009年上市的A4L加长之后,迅速改变入门级豪华品牌小众化的

命运,很简单,A4L和加长3系都在迎合一个需求——喜欢中高级

车的空间但是不满雅阁和帕萨特的LOGO,所以,在不远的将来,

随着A4L3系入门门槛降低,A4L3系将会月销接近雅阁

奔驰C 2881 3252 3352 A4L3系撒欢儿奔向万辆的时候,C级在无言啜泣。

宝马30 2902 1494 3系价格中规中矩,如果一年之前或者四季度上市,应该会更受

欢迎,当下豪车一片哀鸿,希望不要躺着中枪,BTW,新3将对奥

A4L产生巨大冲击,预计最早会在今年四季度赶上、甚至超越

A4L,当然,二者都是好基友,最受伤的是不争气的C级。

林荫大道 0 38 36 如果真的ZF采购以后主要倾向国产车,林荫大道杯具了,荣威950

在一旁偷着乐呢,不过上汽倒是不损失什么,比较都是自己孩子,

只是一个嫡子,一个庶出。

凯迪拉克 491 2205 2507 当初草率的国产到如今步履阑珊,美国的豪华,国人还是不懂

S40 0 173 269

皇冠 3026 2901 699 皇冠的中期小改款即将出炉,这让人充满期待,此前大改款的外型

过于垃圾,使得这款声名远扬的车型步入尴尬,在解读中国稍有怀

旧情结的中高端消费者上,FTMS该吃一堑长一智了吧?

CC 2722 2792 3502

雅阁 10143 7867 10323 雅阁失去威力?和以前相比的确如斯,当下正值honda品牌低谷

歌诗图 4990 4513 5009 期,不过,一个品牌的魅力在于:它总会能够寻找到自身发展的

平衡,所以当歌诗图2.4L冲破5000辆的时候,这是对honda低头

的奖赏,也是广汽honda企稳的一个标志

凯美瑞 11767 14241 13063 最近在各地见到新一代凯美瑞的机会多了起来,虽然相比之下,广

丰当前的日子似乎稍稍更艰难些,当然混合动力版本的车型是一个

亮点,只是有时候一些SB的所谓新政,让本应该红火起来的混合

动力最快进入消费市场。

天籁 9321 6897 10794 天籁今年主动回调销售目标真是明智。

新君越 6992 5048 5516 君越比君威下滑得似乎更快一些,包括帕萨特和凯美瑞在内莫不如

君威 5825 5621 6779 此,这说明行政级的需求在快速下滑,这似乎和经济面的走向相

悖?今年以来打击最大是私营经济,政府的购买力可能是隐形藏

起来了,或者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吃紧,公车消费暂停?

思铂睿 780 1600 1573 东本中期改款的思铂睿将在今年9月份出一款2.0L排量,so

what?

迈腾 16188 17612 15220 在迈腾上市一周年之后,彻底扭转了对兄弟帕萨特长期致敬的被

帕萨特 21357 11703 14222 动,新速腾一上市就直奔2万辆大关,一汽-大众的营销,焕然一

新。如果不是途观的支撑,上海大众今年会彻底向一汽-大众低头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10

锐志 6134 6642 6467

致胜 6305 6104 5368

C5508淡季里面似乎也不比旺季差~~~这可能是这对兄弟惟一值C5 2219 3017 2456

得安慰的消息了。 508 1745 2434 2243

昊锐 4582 3106 3500

每当睿翼和马自达6摆在一起的时候,两代同堂的典范之一,但是睿翼 1962 2113 1314

负面效应很明显,下一代马自达6已经进入倒计时,那时候,马自马自达6 7920 4663 6300

达在中高级车的口碑,可能唯一剩下的,就只有价格优势了

奔腾B70 1079 1559 390

尊驰 391 417 169

荣威950 1627 第一个月的批售量,红旗H7大张旗鼓直指国家部委政府机关采购,

荣威搞定上海政府采购,也是一笔大单了

荣威750 175 190 191

帝豪Ec8 781 872 1043 国内帝豪的销量还是不给力,帝豪EC7EC8外销势头很猛

F6 333 25 3

G6 2626 如果从数量上看,G6是自主品牌B级车销量最大的。但是比亚迪

似乎和奇瑞一样,弄了一大堆的车型,什么G啊,F啊,不晕菜才

怪!

远舰 555 306 104

H530 3639 3002 2007

东方之子 3 3 589 新一代东方之子姗姗来迟,奇瑞汽车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每一次

的变化的背后,是走向更好,或者原地踏步,长期被捧在手心的奇

瑞,何时走出目前的低谷,整合之后焕然一新的奇瑞,我们何时可

见?

凯旋 0 0 0

索纳塔 7750 8522 7823 海南车展,打出最高让利4.5万的优惠消息,看来,还真有人把汽

车当白菜~

K5 4791 4532 4000

传祺 915 1378 467

戈蓝 46 31 29

迈锐宝 2003 1660 1735 我现在想知道梁朝伟的广告费心情,就像当时东南菱绅上市的时候

成龙的代言费一样迫切。

一句话点评6月份销量——中级车篇

车型 456 一句话点评

速腾 9950 14575 19037必须要为速腾致敬一下,虽然它的外形实在“套娃”得聊无新意,但是

这逼近2万辆的销量,很是值得对手膜拜。

宝来 19836 18568 19971从速腾到宝来,还有高尔夫和捷达,A4LA6L,一汽-大众实在是坐享

大众品牌巅峰之福,这家被骂不会卖好车的老牌国企正在彻底为自己正

名。

朗逸 20000 19705 10325朗逸中期改款,也是一个小速腾~~

408 4461 4384 3676 PSA在华国产的动力总成系统将在今年秋天开始陆续装备到旗下标致以

及雪铁龙多款车型上,3008应该是第一款,随后C4L会是第二款。

308 4978 4307 308?这两个月不给力了

景程 1216 2180 2442 Malibu卖不好,景程五味俱全——一边是难兄难弟同病相怜,一边是暗

自欣慰,原来mailibu也这样,不都怪我。。。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11

10623 11177 2081 9.98万元买一辆。。。。,阳光还是TIIDA,都不是,你可以买一辆轩轩逸

逸,你没看错,19号下午得知新款轩逸11.8万元起,老一代9.98万元

起,这TM价格,太。。。NB了,看来两代轩逸不止是想卖两万辆

明锐 12502 11851 11340明锐?实在没啥好说的,你看它它是这个销量,不看它,还是这个吊样。

捷达 21909 22328 20995新捷达,即将出炉,第四季度,新桑塔纳,也即将出炉~

志俊 10000 7103 13430

桑塔纳 10500 11601 14755

荣威3506484 5773 5436 在三大集团的自主品牌中,上汽的起步不算早,基础也不算好,但是在

整合资源、利用合资方资源以及二次开发能力,上汽做得最好。

荣威5504172 3005 3137 想起来几年之前550刚刚上市的时候的故事,刚刚一上车放手刹我就被

那个坑爹的设计夹住,然后被右边只能看到一半的后视镜(被A柱挡住

一小半)晕倒,五年过去,印象依然那么深刻。

MG6 2307 1407 1768

高尔夫611507 11817 11017

凯越 22982 23085 24009

科鲁兹 16788 18977 21076科鲁兹以价换量当然明智,只是可怜了经销商,8折出头大甩卖

奔腾B505624 3243 3218

A60 612 401 据说新一代轩逸新老同堂,最紧张就是山寨轩逸A60了,对不?

风神S301756 1424 1465

H30 2658 2274 2275

TIIDA 12017 16334 18691我。。。靠!

爱丽舍 5217 5157 4542

标致3072944 2958 2636

F3 8417 10081 10416比亚迪ISQ10计划,是一款新车两年之内平均故障值是1个,这是一个

令人惊讶的水准,F3已经给人品质廉价的印记,比亚迪能行吗?

G3 2555 1540 1639 这家始终充满变化和创造许多奇迹的本土品牌,能在这轮残酷的争夺战

中突围否?我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充满了疑问——甚至质问

骏捷FRV2363 3428 2264

骏捷FSV4090 3697 4574

蓝瑟 226 150 205 蓝瑟这几个月的销量,太得瑟了。

翼神 1632 2121 2152

菱悦 6123 5515 5303

伊兰特 6695 6938 4095 朗动来袭,伊兰特该退市了吧?或者,专注出租车市场

悦动 14931 18525 16725不久之前走市场,发现和一些竞争对手相比,悦动的终端售价不再和以

前那样充当急先锋,经过几年来的品牌提升,现代汽车已经逐渐摆脱品

牌低廉的定位,最大族群的中级车,是其中最佳代言人

赛拉图 3130 3100 3067

i30 319 213 68

花冠 11199 10906 10484FTMS上半年增幅位居合资品牌第一,第一因为去年召回之后影响之深,

卡罗拉 15843 16975 15191其次是花冠和卡罗拉放手一搏。。。

思域 3666 5009 4863 honda50多年来的造车历史,代表honda精神和DNA的车型并非目前大

红大紫的ACCORD或者CR-V,而是起源于第二次能源危机之后的civic,

顾名思义“市民车”,据说,在美国,许多女孩子的第一次就在一辆二

手思域上失去,在日本和美国刚刚毕业的学生和踏上社会的年轻人,选

择一款civic是他们梦想之一,但是在中国,搞得太高端了,失去honda

的市民化精髓。

福克斯 12500 10212 12410老福克斯保持销量不变,新福克斯持续攀升,的确非常出色。

新福克12771 12928 14750新福克斯卖那么多,我咋路上一辆都没有见到?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12

9540 8736 8083 世嘉不久之前还可以福克斯PK一下,三个月过去就彻底臣服了,还是世嘉

等等C4L出来之后再说吧。

赛豹 0 40 0

奇瑞A3 1530 1273 1000

奇瑞E5 5336 2664

旗云3 2852 3321 1190

马自达36599 2314 2070 这是马自达3和马自达星骋的两款新车销量相加吗?真的是吗?!

锋范 10038 7867 12301最新谍报,新一代的广本中级车将在明年第三季度早些时候面试,以

concept C的名义出现在北京车展上,将和锋范、思域形成honda中级

车家族——honda早该这么干了才是,你看看人家大众,多少款中级车?

这年头,没有几款中级车,你好意思出来比市场份额?

新阳光 12043 12503 18008NB,膜拜,顶礼的阳光销量——如果你一直这么卖的话。

天语 3946 4861 4632

Soul1033 946 800

远景 2792 1449 1733

和悦 7734 5670 4455

帝豪EC79543 8289 13946这是包括出口的么?

GC7 1712 1148 697 这个数字,太对不起吉利了

腾翼C50 3983 2885

G6 33 3340 2918

英朗GT 8582 8750 11000

英朗XT 4086 3235 4228

思铭 3478 2260 1448 在更多的思铭标识被换成“H”标识出售的时候,这对合资自主,是不

是一记狠狠的耳光?

理念S1 4052 2135 2487

启辰D50 4816 5062 启辰将在下个月开始增大供应量,预计会在9月份试图冲冲万辆?

一句话点评6月份销量——小型车篇

车型 4 5 6 一句话点评

欧朗 3425 972 这下滑直线,走得惊天地泣鬼神

骊威 7169 10450 14448 骊威三个月时间再次大步跨越回归万辆俱乐部,价格放了么?

玛驰 891 683 900

飞度 2367 3880 4622 飞度价格下调以后销量直线回升,以价换量有时候屡试不爽,

honda如今在华是品牌低迷期,定价溢价以及产品成交议价能力

大不如以前,以价格换份额只是阵痛,如此境地仍然盲目自信和

自大,才会是致命的打击,所以尤其要骂骂SBCR-Z混合动力

价格,28.8万元的价格,你妹啊,你以为你是acura?

3271 同悦 3614 2268

8193 C30似乎出现了大问题,从去年的两万辆到如今的不足万辆,其腾翼C30 9742 8817

中有故事吗?

11702 POLO 13386 9128

4200 晶锐 4704 3303

25380 sail每个月大概有3000~5000辆的出口,即便如此,雪弗兰新赛欧 21698 30163

目前销售数字稳定而且价格不算下跌太狠的车型,也就小sail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13

夏利 13535 11654 9512

威乐 500 55 35

威志 1863 3135 2434

旗云2 1636 2208 1782 对于奇瑞,网友总是批评我对自主品牌过于苛刻,其实不然,和

风云2 6533 7356 5896

奇瑞A1 2823 3156 2183

瑞麟M1 9 7 6

雅绅特 373 320 149

RIO 593 914 740

马自达134 122 0 停了?南京工厂那么大的产能,难道全部让给嘉年华啊?

2

嘉年华 6021 5164 4381

雅力士 1216 1582 1366

江淮、比亚迪以及华晨汽车一样,奇瑞汽车正在经历自主品牌的

阵痛,这种痛苦比2004年和2008年来的更加凶险,诸多自主品

牌甚至不甚作为的主机厂,之所以能逃过20042008年那两劫,

一则是三军用命,更重要的是2005~2007年,2009~2010年两次

大波浪的增长救活了自主,但是也掩盖了隐患,这次不一样,预

计从2011~2015年,整体经济难有起色之下,汽车最多追平GDP

增幅,甚至不排除负增长可能,在这样压力之下,马太效应顿显,

部分无法棉衣不足的自主品牌,难免倒在黎明前。这是合理的,

也是合适的。

威驰 870 1211 1185

羚羊 3529 3398 3473

雨燕 3763 3799 3998

207 2611 2485 2439

C2 1102 1105 936

QQ 12135 11847 11043 QQ国内的销量已经下滑到4000辆以下,据说6月底的时候奇瑞

汽车调了1000QQ奔往广州,让客户抢牌专用~

F0 8020 2760 3131 7月初采访比亚迪总裁王传福,他认为,F0目前是比亚迪产品中

品质最好也是最稳定的车型,是第一款达到比亚迪刚刚推出的

IQS10(两年内问题故障1个)的车型,随后推出的速锐将是全

新一代F3,品质将会彻底改变老一代F3的口碑差、故障多的缺

憾。

熊猫 3077 1891 2546 F0QQ走的以价换量的路,技术过剩的熊猫,只好走高端小车

华山一条路了。

新奥拓 4191 5445 5427

路宝 1391 928 288

瑞纳 14222 16054 15245

利亚纳 419 441 552

一句话点评6月份销量——SUVMPV

车型 4 5 6 一句话点评

CR-V 17096 16034 18692 CR-V仍然强劲,但是加价神话已经不再持续,市场上还有加价

的车么?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14

Q5 7108 6928 6609 有人说Q3最低售价将40万元起,烧包了吧?虽然Q3进口卖,

GLK 2060 2646 可怜的GLK,终端最高优惠8万元,奔驰,你听到经销商的哭

RAV4 10212 10758 10646 RAV4全新的换代车型已经露出峥嵘,这一代RAV4活生生被召

ix35 6050 7849 7150 Ix35完全没有去年的凶悍和激凸,why?保价格吗?

途胜 3661 3119 5840 途胜价格一泻千里,所以销量不降反升,不过,令人期待的是

狮跑 3042 3436 2914

科帕奇 700 980 1134

昂科雷 0 666 164

哈弗 16123 4672 7200

哈弗H6 11190 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仍然是自主品牌进入淡季以来的亮点

瑞虎 11576 9133 8358 北京车展上新一代瑞虎不知道何时能量产,这一代瑞虎已经坚

5732 汉兰达 4608 8397 据悉,汉兰达在沿海地区的优惠幅度巨大,内地部分市场仍然

陆巡 345 462 473

普拉多 1700 2085 1932

奇骏 1724 1869 3012

逍客 12696 9029 13372

瑞鹰 812 772 535

途观 14000 14102 17844 途观的产销节奏,由于上海大众产品丰富底气更足,所以更加

智跑 4869 6189 5286

S6 6408 6518 7266

纳智捷3021 2145 2363

7

GX7 2410 2112 2184

GS5 341 848 2012 嗯,如果终端数据能接近这个数字,这是一个不错的销量,广

但是Q5起价才38万元,Q3敢卖40万?

泣了吗?

回给毁了,不知道下一代的RAV4会不会好命一些,BTW,新一

RAV4的造型仍然保持现有RAV4大空间的风格,但是线条更

加时尚,一改此代车型的呆板和平庸。

新一代的途胜即将面世,这款车型糅合了欧洲和日本的风格。

然长城C30今年不再如去年气势如虹,但是H6接过接力棒,

保证长城汽车今年上半年17.3%的增幅——没有几家合资公司

能够比长城跑得更快。

持太长时间,难以持续了。

有不错的终端成交价,这样一来,除了进口埃尔法,广丰也几

乎没有车型有销售利润了,经销商苦熬度日。

稳健,如果放手一搏,途观和CR-V之间的PK,会异常精彩。

汽可以开开香槟庆祝下。

X1 2342 2033 1697

Mini 584 661 A1水深火热,A/B级挥泪甩卖,countryman还有增量,还得多

countrySUV这个身份,这年头,上头有人已经没用,身上有货才管

man 用。

别克GL8 4421 4917 5263 GL8毫无疑问成为SGM经销商还算有利润的车型。

东风本田想用艾力绅来试试MPV的水,这趟水至少到目前为止

还不算浑,这样的年份,有一款还有利润的好产品,打着灯笼

艾力绅 740 都难找了。

瑞风 4055 3964 3137 有时候实在不忍心看江淮乘用车数据,想想瑞风都扛不住了~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15

奥得赛 2482 1635 2594 2012款奥德赛,将在本月底出炉,加加配置,降价就别指望了

途安 3111 2783 4968 途安这个月喝红牛了?

比亚迪111 104 97 筒子们,M6很快就会有重大利好消息了!耐心点

M6

S-Max 234 139 129 目前还没用S=MAX的啥好消息,只看到坏数据~

阁瑞斯 2005 1687 1909

蒙派克 449 200 340

北斗星 5772 4664 4760

20126月份汽车销量点评:B级轿车

2012年上半年B级轿车共销售了82.1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4%,在整个轿车的结构比重是

15.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2个百分点。

日系、美系和自主品牌B级轿车市场占有率比去年同期下降,欧系和韩系增长。

2012年上半年日系B级销量统计对比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16

1、日系B级轿车上半年总销量为28.97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24%;

2、凯美瑞超过新天籁,夺得日系B级轿车销量第一名;

3、锐志的月销量超过5000辆,直逼马自达6,日系增幅第一;

4、思铂睿的销量“稳定”,时间任务均过半,同去年基本持平;

5、睿翼的销量逐年下滑,今年上半年下降了41.34%,降幅“第一”;

6、戈蓝的月销量萎缩到两位数。

2012年上半年欧系B级销量统计对比

1、欧系B级轿车上半年总销量为26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1%,净增了近10万辆;

2、新帕萨特是欧系B级轿车的“领衔主演”,帕萨特系列半年总销量超过10万辆;

3、迈腾销量翻番,一汽-大众补上了B级轿车的“短板”,谁说一汽-大众只会卖捷达;

4、领驭、CC和昊锐处于欧系B级轿车的第二梯队;

5、雪铁龙C5+标致508的月销量不及5000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17

2012年上半年美系B级销量统计对比

1、美系B级轿车上半年总销量为13.48万辆,比去年同期下滑了7.84%;

2、新君越受新帕萨特和新迈腾的挤压,上半年的总销量下滑了近三成

3、蒙迪欧的月均销量稳定在5000辆以上,比去年同期微增;

4、景程的下滑幅度最大,月均销量不到2000辆,是通用的“鸡肋”;

5、国际影星梁朝伟代言,广告由好莱坞团队制作的迈锐宝销量与厂家的期望相差甚远

2012年上半年韩系B级销量统计对比

1、韩系B级轿车上半年总销量为8.75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0.9%,不要被这个数字迷惑,

韩系B级轿车去年的整体走势是前低后高;

2、新索纳塔的销量呈逐月下滑之势,彻底无缘万辆俱乐部了;

3、K5被自家哥哥“打压”,销量始终“保持”新索纳塔的一半水平;

4、名驭继续发挥“余热”,上半年为北京现代贡献了一万的销量;

5、远舰实行订单生产,主要供应出租车型;

2012年上半年自主品牌B级销量统计对比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18

1、自主品牌B级轿车上半年总销量为4.88万辆,比去年同期下滑了5.47%;

2、在售的自主品牌B级轿车月均总销量不到一万辆,每个品牌月均销量不及一千;

3、今年上半年,比亚迪G6月均销量超过3000辆,是自主品牌B级轿车的唯一亮点;

4、奔腾B70下滑幅度最大,被帝豪EC8超越

5、比亚迪G6、华泰B11和东方之子停产;

6、荣威950是唯一一款能和合资品牌同台竞技的自主品牌B级轿车。

20126月份汽车销量点评:A级轿车

2012年上半年A级轿车共销售了278.7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73%,在整个轿车的结构比重

53.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个百分点。

欧系、韩系和自主品牌A级轿车市场占有率比去年同期下降,日系和美系增长。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19

2012年上半年日系A级销量统计对比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20

1、日系A级轿车上半年总销量为59.5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1.4%;

2、新骐达、新阳光和卡罗拉是日系A级轿车三强;

3、新轩逸上市后,老轩逸冠以“经典”款继续销售;

4、启辰一炮打响,有利于后续上市的车型;

5、思铭的高价策略影响了销量;

6、天语上市6年了,审美严重疲劳。

2012年上半年欧系A级销量统计对比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21

1、欧系A级轿车上半年总销量为80.4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

2、德系A级轿车没有大起大落,捷达摘得欧系A级轿车第一;

3、新宝来的销量超过朗逸;

4、高尔夫增幅第一,进入万辆俱乐部;

5、新朗逸即将上市,将再次迈入“两万辆俱乐部”;

6、PSA产品销量全线下滑;

7、标致在A级轿车上玩起群狼战术。

2012年上半年美系A级销量统计对比

1、美系A级轿车上半年总销量为45.9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6.8%;

2、上半年美系A级轿车全线正增长;

3、6月三款美系级轿车超过两万辆,上半年总销量均超过10万辆;

4、月均销量超过两万辆,凯越是美系版的“捷达”

5、英朗组合双丰收,GT月销量过万,增幅美系第一。

2012年上半年韩系A级销量统计对比

1、韩系A级轿车上半年总销量为21.5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1%;

2、和美系相反,韩系A级轿车全线负增长;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22

3、悦动比去年同期微降,支撑着韩系A级轿车的半壁江山;

4、产品老化,伊兰特和赛拉图的竞争力下降;

5、半年销量勉强过千,i30是北京现代最失败的车型。

2012年上半年自主品牌A级销量统计对比

1、自主品牌A级轿车上半年总销量为71.3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17%;

2、在售的自主品牌A级轿车数量达到30多个,平均月销量3000辆;

3、帝豪EC7的月销量超过比亚迪F3,成为自主品牌A级轿车销量第一;

4、力帆620是自主品牌A级轿车中的一匹黑马;

5、奔腾B50、旗云3和奇瑞A3销量大幅下降;

6、腾翼C30比去年同期微降;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23

20126月份汽车销量点评:A0级轿车

2012年上半年A0级轿车共销售了105.5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92%,在整个轿车的结构比重

20.1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08个百分点。

日系、欧系和自主品牌A0级轿车市场占有率比去年同期下降,美系和韩系增长。

2012年上半年日系A0级销量统计对比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24

1、日系A0级轿车上半年总销量为16.2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87%;

2、骊威6月大幅放量,是日系A0级轿车第一;

3、飞度的销量向5000冲击,是日系A0级轿车增幅最大的车型;

4、雨燕和威驰较去年微增;

5、玛驰和利亚纳维持三位数的水平;

6、马自达2停产。

2012年上半年欧系A0级销量统计对比

1、欧系A0级轿车上半年总销量为10.9万辆,较去年同期下滑了14.8%;

2、Polo和被爱唯欧、瑞纳分流了部分销量;

3、晶锐比去年微降;

4、标致207该引进换代产品了

5、C2的年销量在万辆上下,典型的小众车型。

2012年上半年美系A0级销量统计对比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25

1、美系A0级轿车上半年总销量为19.4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3%;

2、新赛欧今年放量,月销量稳定在两万辆以上;

3、爱唯欧和嘉年华你追我赶。

2012年上半年韩系A0级销量统计对比

1、韩系A0级轿车上半年总销量为17.4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了91,2%;

2、瑞纳的势头盖过了大众的POLO;

3、韩系A0级两极分化,锐欧和雅绅特彻底OUT

2012年上半年自主品牌A0级销量统计对比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26

1、自主A0级轿车上半年总销量为40.7万辆,较去年同期下滑了18.1%;

2、自主A0级轿车上半年的市场占有率比去年下滑了11.3个百分点;

3、25个品牌车型的月均销量不到3000辆,无靓点;

4、夏利上半年总销量跌破10万辆;

5、悦翔上半年总销量不及新赛欧一个月的销量;

6、欧朗、北汽E、SC3V3悦翔是上半年新车型。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27

20126月份汽车销量点评:A00级轿车

1、2012年上半年A00级轿车共销售了27.9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在整个轿车的结构

比重是5.33%,比去年同期下滑2.21个百分点。

2、A00级轿车销量几乎全线下滑,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微轿;

3、QQ3总销量比去年减少了一万辆,但月均销量仍保持在万辆以上;

4、奔奔和QQ3拉大了距离;

5、比亚迪F0跌出前五;

6、熊猫、乐驰较去年大幅下滑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28

20126月份汽车销量点评:SUV车型

1、在第一梯队有五款SUV月均销量超过万辆;

2、今年下半年途观和CR-V、逍客和RAV4的销量将有一拼;

3、韩系SUV(ix35、途胜和狮跑)竞争力下降,销量下滑;

4、汉兰达和智跑上半年的总销量和去年持平;

5、Q5的销量比去年净增了近两万辆,一汽-大众的年终奖金有了保障;

6、传祺GS5远远好于轿车的市场表现;

7、

奔驰GLK上市后没有看到热销的场面,Q5的销量丝毫没有影响;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29

20126月份汽车销量点评:MPV车型

1、同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MPV销量名次大变;

2、景逸和菱智摘得MPV销量冠亚军,GL8退居第三名,瑞风推出前三;

3、上海世博会以后,途安的销量逐年上升;

4、奥德赛、普力马和森雅比去年微增;

5、非主流MPV马自达8、腾翼V80、威麟V5、S-MAX和郎悦的销量停留在三位数。

2012年上半年外资乘用车企销量分析

上半年国产外资车企销量增长13.1% 增速加快

根据盖世汽车网整理的数据,相对于销量下滑的自主品牌(今年上半年下滑2.1%),国产外资企

业乘用车(不包括微客)销量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且增速略有加快。今年上半年,国产外资乘用车企

业销量共计448.80万辆,同比约增13.1%,增幅高于市场平均水平(8.1%),同时也高于其去年同期

和去年整年增幅(均为11.7%)。

丰田超过现代 起亚超过PSA

今年上半年,16家国产外资乘用车企按销量高低排名依次是大众、通用、日产、丰田、现代、起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30

亚、PSA、福特、铃木、马自达、宝马、戴姆勒、莲花、三菱和沃尔沃。与去年同期相比,主要的变化

是:丰田超过现代,排名由第五升至第四;起亚超过PSA,排名上升一位,至第七;三菱被莲花超过,

排名降至十五。

销量最高的大众,今年上半年国产车销量125.48万辆,仍远高于其他企业。南北大众销量差距在

缩小:去年同期,上海大众销量(57.69万辆)高出一汽-大众(47.61万辆)十万辆有余;而今年上

半年,上海大众销量63.67万辆,虽然依旧高于一汽-大众的61.81万辆,但两者销量差距已缩至不足

两万辆。

排名第二的通用,今年上半年销量68万辆。排名第三至第五的日产、丰田和现代销量分别为45.38

万辆、41.88万辆和37.28万辆。

莲花、宝马增长最快 增幅均超五成

从销量增长率来看,今年上半年国产外资乘用车企中,多数企业销量均增长。其中,莲花销量增

幅最高,其销量同比增长66.3%。其次是宝马,销量由去年同期的5.30万辆增至今年上半年的8.09

万辆,同比增长52.5%。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31

销量增长的三家日系车企中,丰田增幅最高,销量同比增长31.7%。日产和本田销量增长也较快,

分别增长了17.7%和15.7%。

销量排名第一的大众,今年上半年销量增长近两成(19.2%)。

此外,起亚销量也以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销量增长16.3%至22.11万辆,超过PSA。

虽然今年上半年国产外资企业销量实现快速增长,但仍有四家企业销量出现下滑,其中,国产沃

尔沃销量降幅最高,今年上半年销量下滑约四成。而其他三家下滑的企业均为日系车企:马自达销量

同比下滑15.9%至9.50万辆,三菱和铃木销量分别下滑了5.7%和9.6%。

小结:

随着市场增速逐渐放缓,市场竞争的加剧,马太效应进一步显现出来:

1、 整个国产乘用车市场中,自主品牌销量增速逐渐放缓,至今年上半年已出现下滑趋势,而外资企

业却依旧快速增长,且增速略有加快。

2、 国产的六家日系车企中,丰田、本田、日产销量快速增长,而马自达、三菱和铃木销量则均出现

下滑。

注:

1、本文所有销量均指外资车企国产外资品牌狭义乘用车(轿车、SUV、MPV之和)批发销量。

2、广汽本田的理念S1因属合资自主品牌,不在本文所指\"外资品牌\"统计范围内。同理,上汽通用五

菱的宝骏630、五菱品牌微客、东风日产启辰D50和东风本田思铭,也未列入统计。

3、本田(中国)所产的Jazz因全部出口,不包括在本文所述本田销量中。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32

2012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企销量分析

自主品牌销量下滑2.1% 长城首次进入前三

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销量同比下滑2.1%

根据盖世汽车网整理的数据,2011年上半年,2011年全年和2012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市场(不

包括微客)销量增速持续放缓,由10%降至8.7%,再降至8.1%。其中,我国主要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

集团(22家企业和4款合资自主品牌车型)销量增幅由2011年上半年的7%降至2011年全年的2%,

年上半年步入下滑趋势,销量同比下滑2.1%至193.90万辆。

下面主要对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前十企业销量进行分析。

上半年:长城进入前三,超过比亚迪和一汽集团

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销量前五企业依次是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和一汽集团。其中,奇瑞

依然稳居榜首,但其销量却同比下滑9.3%至26.55万辆。奇瑞旗下的主力车型中,除了高速增长的A1

(增幅为55.6%)和销量略有增长的瑞虎以外,其他主力车型销量均以两位数下滑。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33

而去年上半年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比亚迪和一汽集团,今年上半年均被吉利和长城超过,排名

跌至第四和第五名。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和一汽集团销量均出现两位数的降幅:比亚迪销量同比下滑11%至20.69

辆;一汽集团销量下滑近三成(27.7%)至16.58万辆。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34

比亚迪车型结构或进入调整期:其原主力车型F3(包括两厢和三厢)、G3三厢、F6等均出现超三

成的降幅;而近年推出的新车L3三厢、S6G6销量则均实现高速增长,今年上半年这三款车型销量

均仅次于F3,而高于其他车型。

一汽集团旗下主力车型中,今年上半年,除了新车欧朗和销量略有增长的森雅以外,夏利、奔腾

B50、B70和威志销量均以20%以上的降幅下滑。

吉利和长城销量今年上半年实现不同幅度的增长。吉利销量略增3.6%至22.32万辆,旗下车型中,

帝豪EC7销量增长24.8%至6.08万辆,远高于其他车型。

长城汽车今年上半年在自主品牌中排名第三,这也是其首次半年度排名进入前三。今年上半年,

其销量同比增长17.3%至20.94万辆,增幅不仅远高于乘用车市场平均水平,同时也高于外资车企平均

水平(13.1%)。而从车型层面来看,长城销量增长主要得益于哈弗H6及长城C30车型的贡献。近年

推出的新车哈弗H6,无疑受众多消费者的喜爱,今年上半年销量累计实现5.8万辆,在整个中端SUV

市场中销量排名榜首。腾翼C30自上市以来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上市后的第六个月就已实现单月破

万成绩,2011年又交出了月均销量过万、累计实现15.57万辆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销量又实现6.8

万辆。

排名第六至第十的企业依次是东风集团、长安集团、江淮汽车、上汽集团和华晨。与去年同期相

比,海马跌出前十,而华晨上升一位,至第十位。

东风集团依然持续高速增长,今年上半年销量同比高增46%至11.38万辆,其去年同期销量同比增

66.2%,去年全年销量增长近五成。

上汽集团销量也增长较快,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2.2%至9万辆。江淮销量则同比大幅下滑——销

量下滑27.5%至9.07万辆,旗下瑞风、和悦、和悦RS、同悦销量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

6月:长安集团和上汽集团销量增长最快 一汽集团降幅最高

6月单月来看,自主品牌前十企业依次是吉利、奇瑞、长城、比亚迪、长安集团、一汽集团、

上汽集团、东风集团、华晨汽车和江淮。

四大自主品牌(奇瑞、吉利、长城和比亚迪)今年6月销量均在三万辆以上,且吉利、奇瑞、长

城销量均超3.5万辆。其中,吉利销量4.05万辆,超过奇瑞,排名榜首。而去年同期,吉利销量3.23

万辆,不仅低于奇瑞的3.95万辆,也低于比亚迪的3.25万辆,排名第三。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35

奇瑞今年6月销量3.85万辆,仅次于吉利。长城汽车销量3.59万辆,排名第三。

比亚迪今年销量3.01万辆,被吉利和长城超过。而去年同期其销量3.25万辆,仅低于奇瑞。

从销量增长率来看,自主品牌前十企业中,销量增长的企业均以两位数增长。其中,长安集团和

上汽集团增幅最高,今年6月销量分别同比增长47.6%和46.6%。长安集团主要靠高增长的悦翔、长安

CX20和新上市的逸动销量拉动增长。

东风集团和吉利销量分别以33.7%和25.3%的增幅增长,长城汽车也有13.8%的增幅。

销量下滑有的企业中,一汽集团销量降幅最高,销量同比下滑35.6%。其次是江淮,其销量也以两

位数下滑,降幅为13.8%。而奇瑞、比亚迪和华晨均以个位数下滑。

注:

1. 本文/图/表中的乘用车均指狭义乘用车,即轿车、SUV、MPV销量之和。

2. 计入本文中的\"自主品牌\"车销量指所有使用非外资品牌车标的车型销量之和。吉利的销量不包括沃

尔沃品牌在华销量。

3.“东风集团”的销量是指东风乘用车、东风柳州和郑州日产的东风品牌销量之和。“一汽集团”的

销量指一汽轿车的自主品牌和吉林汽车、天津一汽、一汽华利的销量之和。“长安集团”的销量指长

安、哈飞、昌河品牌销量之和。“海马”销量为一汽海马和海马轿车销量之和。“广汽集团”销量为

长丰、吉奥品牌和广汽传祺销量之和。“北汽集团”销量为北京汽车制造厂和福田汽车的销量之和。

“上汽集团”指上海汽车的荣威和名爵品牌销量之和。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36

一汽-大众上半年产销同比增长21.2%

20120712日 11:56 新浪汽车综合

上半年,一汽-大众同比增长21.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和主要竞争对手;

上半年,一汽-大众生产体系进一步完善,迈上累计生产整车600万辆台阶;成都工厂产能释放,

全新速腾日产量达到800辆,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继车辆安全中心投入使用后,一汽-大众整车试验场奠基,2015年实现整车开发提供重要支持;

除了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汽车、实现企业自身能力的提升,一汽-大众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承担

企业社会责任。

随着6月份的销量数据相继出炉,上半年各大车企的市场表现也尘埃落定。今年以来一直表现抢

眼的一汽-大众,5月份终端销量超过10.6万辆、重夺行业第一之后,6月份总销量达到10.65万辆。

凭借优秀的产品实力、新车型的相继投放和产能的逐渐释放,今年上半年,一汽-大众共实现销售562515

辆,在增幅放缓、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上继续保持领先;上半年,一汽-大众同比增长21.2%,远超行

业平均水平和主要竞争对手。

数据显示,一汽-大众大众品牌6月份共销售78507辆,同比增长30.9%。捷达、宝来、高尔夫、

全新速腾、迈腾2012款等各级别产品全部稳居万辆阵营。全新速腾一改老速腾慢热的市场表现,在上

市三个多月后,单月销量已突破15,000辆,不仅再次领跑A+级市场,也创下了速腾品牌历史上的最好

成绩。全新迈腾2012款终端销售13782辆,细分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奥迪品牌6月销量达到27987辆,同比增长26.2%。在国产车型中,全新奥迪A6L仍然稳坐高档C

级轿车的冠军宝座,销量达到11972辆;奥迪A4L销售9040辆,成绩依旧出色;奥迪Q5销售6975辆,

同比增长58.3%,增速最高。

今年第一季度,一汽-大众新品迭出,进一步优化产品布局。全新速腾、迈腾2012款、全新奥迪

A6L,无论是产品理念的进化、创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人性化配置的升级,都显示出一汽-大众对消费

者需求的准确把握。

在产能方面,自去年成都轿车三厂投产以来,一汽-大众的生产体系日渐完善。3月份,一汽-大

众突破单月产量10万辆,创生产历史新高后,连续实现产能新突破。628日,一汽-大众在长春、

成都两地同时举行了第600万辆整车下线仪式,此时距第500万辆整车下线仅有10个月。得益于体系

优势,成都三厂产能快速释放,目前日产量已达到1000辆,预计今年总产量将突破20万辆;其中,

全新速腾每日产量已经达到800辆,能够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优异的市场表现为一汽-大众自主研发的加大投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521日,一汽-大众车

辆安全中心投入使用。安全中心采用与德国大众、奥迪相一致的流程、设备和标准,能够针对整车和

安全带、安全气囊等模块的被动安全性能进行全面、严格的实验。安全中心的建成,是一汽-大众在车

身被动安全性能开发方面的一个里程碑。

68日,总投资超过13亿元、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一汽-大众整车试验场也在长春市农

安县巴吉垒镇举行了奠基仪式。该试验场是目前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试验场,总占地面积达到14平方

公里,场内道路总里程超过80公里。试验场建成后,将能满足大众、奥迪两大品牌全系车型的试验、

认证需求,为一汽-大众的汽车产品提供强有力的品质保障,并为2015年实现整车开发提供重要支持。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37

除了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汽车、实现企业自身能力的提升,一汽-大众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承担

企业社会责任。61日,一汽-大众“中国新未来”爱心大使团来到了宁夏,为新建的一汽-大众希望

小学挂牌,并为学校添置了全新的乒乓球台、课桌椅和夏季校服。自2007年以来,一汽-大众“中国

新未来”行动已先后在云南、湖南、青海、江西、甘肃、内蒙古等地建设了12所希望小学,为改善贫

困地区的教育条件作出了贡献。

65日,一汽-大众以“世界环境日”为契机,举办了“拥抱绿色 幸福你我”主题节能环保活动,

践行“造优质环保节能汽车,创造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企业环保主题,引导并带动合作伙伴共同参与

环保事业。通过对供应商体系、生产制造环节及销售体系的全面绿色化改造,一汽-大众正逐步打造一

条节能环保的绿色汽车产业链,为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2011年实现年产销百万辆,是一汽-大众由“做大”转向“做强”的新起点。迈上600万辆台阶

后,一汽-大众在今年下半年还将继续提升与销售规模相适应的生产、物流、质量保证等体系能力,积

极投入自主研发,强化综合实力,力争实现更大的突破。

多重因素促一汽-大众出台限价措施

622日起,针对部分地区经销商对CC、高尔夫等紧俏车型进行加价销售的行为,一汽-大众

大众品牌发出了最高限价的通知。该通知要求:从通知下发第二日起,对大众品牌全系列产品,禁止

任何终端整车销售过程中的加价行为,一旦经销商进行加价销售且被证实,经销商必须返还用户双倍

加价金额的资金。针对此次出台限价通知的初衷,一汽-大众给出的理由是“为进一步提升大众品牌形

象,提高用户满意度,保护消费者利益”。对于一汽-大众给出的这种理由,相信包括消费者和行业人

士都是不会认同的。

众所周知,大众品牌旗下车型的加价销售行为存在的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在消费者看来,甚

至有“不加价卖就不是大众车”的概念,而大众车之所以被称为“神车”,一方面确与其不错的市场

销量有关,而另一方面则可以说不得不与它的加价销售有关。从大众神车在中国的销售历史来看,一

汽-大众对于此次限价给出的上述理由并不成立,如果说一汽-大众真的要从保护消费者利益出发,那

早就应该出台这种限价通知了。

因此,一汽-大众此时出台限制经销商加价的行为,就肯定另有原由。众所周知,打江山易,守江

山难。大众品牌虽然成为了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单一品牌,但要守住这个“第一”又容易。

此次一汽-大众的限价措施其实就是大众品牌“守江山难”的一个真实写照。笔者分析认为,促使一汽

-大众此次限价的初衷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来看,降价促销之风已经愈演愈烈,旗下产品如仍加价,必然影响

到一汽-大众最终销量。

由于对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销售增速预期缺乏信心,从今年年初开始,国内高端豪华品牌汽车市

场出现价格大战,而这种价格大战带的的是诸如奔驰、奥迪和宝马等品牌车型的零售价下探到了20

~30万元区间,而这个区间明显是B级轿车传统的主流价格区间。因此,豪华品牌汽车的价格下探,

接引发了B级轿车价格的下探。所了解,诸如天籁、雅阁、凯美瑞等B级轿车的降价幅度已经突破3

万元以上。而B级轿车市场价格的探,又直接波及到了A级及以下级别细分市场。也就是说,国内整

体主流品牌旗下所有车型所在的细分市场都出现了降价促销。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公布的数据显

示,5月份国产汽车价格比4月下降0.53%,降幅创下今年新高,其中,乘用车成为拉动价格下降的主

要因素。但与此同时,国内汽车市场的销量表现并未因降价促销而出现往年的热销场面,同比增速已

经出现明显回落。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38

因此,在国内车市一片降价促销声中,在降价促销后国内车市仍没有出现非常好的市场表现的情

况之下,一汽-大众自然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放任其经销商继续公然其加价销售行径。

其二,从竞争对手来看,无论从发展现状还是其未来规划,都将对一汽-大众保持未来第一大的市

场份额带来更大压力。

虽然一汽-大众目前排名销量第一,但在销量排行榜上的其它汽车企业并不是没有挑战其第一名的

实力。以5月销量仅比一汽-大众少1万辆的上海通用为例,其排名屈居第二,可以说是其旗下君威和

君越两款产品已经到了要换代的时间节点,产品已经进入生产周期的衰退阶段,导致其市场销量出现

大幅下滑所致。但根据通用汽车规划,其将在2014年之前在中国汽车市场推出超过60款全新和升级

车型,其中,仅雪佛兰品牌就将推出15款全新和升级车型,涵盖小型车、中级轿车,以及数款全新SUV

和运动车型,全面扩充雪佛兰品牌的产品线。由此可见,未来上海通用的后劲是实足的,一汽-大众是

有守成压力的。又以5月销量排名第六的丰田为例,5月虽然其销量仅为5.2万辆,但增速却超过400%。

虽然这一高增幅有去年3月日本大地震造成丰田产能损失的因素,但作为多次问鼎全球销量第一的丰

田来讲,其不可能拱手将目前全球最大的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让与他人,因此,一汽丰田对于一汽-大

众来讲,也不是没有竞争压力。此外,诸如近年实现快速增长的东风日产等汽车企业对于一汽-大众来

讲,也都是拥有能够成为争夺其第一宝座实力的潜在竞争对手。

其三,从自身现状来看,DSG变速器问题已经让包括一汽-大众在内的大众品牌遭受前所未有的信

任危机,一汽-大众不想看到加价等有损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来“火上浇油”。

众所周知,最近,大众被由换挡冲击、低速车抖、异响等问题引发的DSG变速器问题所困扰。而

无论是此问题出现本身所引发的消费者对于大众品牌品质的信任危机,还是大众通过延长DSG质保期

来处理此次DSG变速器问题的举措所引发的“‘绑架’了消费者出保后保养的自由选择权”的批评声,

甚或是国家质检总局之于此事件对大众的施压,都让大众的品牌形象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失。而在

这样一种大的背景之下,一汽-大众就不太可能让加价售车等有损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再为受损的大众品

牌形象火上浇一把油,伤口撒一把盐。

由此可见,一汽-大众的此次限价行为,绝不是其所谓的要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而实为保护一汽-

大众甚至大众品牌在中国的自身利益。一汽-大众此举以及此种说辞,只不过是想一举多得,即得形象、

得销量、守销量第一宝座。

一汽-大众第600万辆下线 成都产量将超20

新京报讯 (记者尹蔚)上周四,一汽-大众第600万辆整车在长春下线,这距一汽-大众第500万辆

整车下线只有10个月时间。据悉,目前一汽-大众三地产能已超过100万辆,成都工厂今年预计将实

20万辆产量,佛山工厂也进入调试阶段,明年将首先投产第七代高尔夫车型。

当天,一辆新速腾作为一汽-大众的第5999999辆整车,在成都轿车三厂下线。据悉,目前速腾日

产量已达到800辆。而长春工厂奥迪总装车间则迎来第六百万辆车型,一辆奥迪A4L。据悉,随着捷达

车型全部移至成都生产,未来长春工厂将有更多产能腾给奥迪。

据了解,目前一汽-大众多款车型已进入万辆阵营,其中新迈腾已取得月销超17000辆的业绩。而

随着成都、长春和佛山三地产能的进一步提升,一汽-大众此前多款车型的产能将得以进一步释放。预

计到2015年,三大生产基地布局将完成。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39

一汽-大众或于武汉建厂 海兹曼剑指400

20120709日 08:23 来源:新浪汽车 作者:鲍家翔

近日,一则武汉官方媒体的报道引起了新浪汽车的注意。报道称,有关方面透露,一汽-大众正在

就建立新的整车生产工厂与武汉方面紧密接洽当中。如果此事成形,武汉工厂将成为长春、成都与佛

山之后的第四个生产地和第五家工厂,而其总年产能有可能达到200万辆。

新老板的雄心:剑指400

6月初刚被大众汽车宣布接替倪凯铭,担任大众在中国一把手的约赫姆·海兹曼近日表示:“到

2018年,我们将大幅增加在中国的产能,使之达到400万辆/年。”而这样的宣言,在前两日纪念斯柯

5周年的庆祝仪式上再次被提及。

400万不仅是大众中国新老板的雄心,也是大众“2018”全球战略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根据大众计

划,至2018年,其全球销量将达到1000万辆,同时跃居全球车企销量榜首。中国作为大众的“第二

故乡”,将是该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担负了40%的重任。

为了是这个宏大的计划得以实施,近期大众集团内部实施管理人员大换血,海兹曼的到来最重要

的目的就是确保这400万的产销目标得以全面的贯彻。在日前的斯柯达入华五周年庆典上,其坦言将

进一步扩张大众两个在华合作伙伴的生产能力。按照大众之前公布的规划,在2016年前,大众将对在

华两家合资公司将再投入140亿欧元(约合170亿美元)。主要用于新工厂的建设,其中包括中国西南、

西北地区新工厂。

一汽-大众的目标:产能200

在此前不久,上海大众第七工厂刚刚于新疆奠基,该厂计划于2014年先期投产5万辆,计划最终

总产能达到30万辆。至此,加上未来即将投产的江苏新仪征工厂和宁波工厂的产能,上海大众已基本

完成了57200万辆产能的先期布局。

反观一汽-大众,在跑马圈地的进程中则稍显落后。分别落户于长春、成都和佛山的四座工厂,总

设计产能为165万,距离200万的产能目标仍有35万的差距。这一数字刚好是一座工厂的产能数量。

按照此前大众将在西南、西北投产的说法,行业内人士猜测武汉方面传出的一汽-大众建厂事宜或许可

以成行。

武汉的野心:打造300万产能汽车城

此前,一则武汉某官方媒体的报道显示,一汽-大众正在就建立新的整车生产工厂与武汉方面紧密

接洽当中。如果此事成形,武汉工厂将成为长春、成都与佛山之后的第四个生产地和第五家工厂。

武汉当地人士透露,当下武汉地方政府正在积极打造以沌口、金口为核心的300万级汽车城。此

前武汉一直是东风集团的核心腹地,但自引进上海通用的整车工厂之后,该地区决定将武汉打造成一

座国际化的汽车制造基地。目前已有东风风神、东风本田、神龙汽车等多家整车厂。而政府当下正在

积极与国内各大车企进行接触。该人士还透露,政府已对一汽-大众承诺,如果一汽选择在武汉建厂,

将在沌口地区为新工厂批复建厂用地。

在得知此消息后,新浪汽车在第一时间致电一汽-大众。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此予以了否认。但抛

开地理位置的因素,为了保证大众2018战略的顺利实施,考虑到新工厂的兴建和产能爬坡与再扩建的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40

问题,一汽-大众当下确实面临着兴建新工厂的压力。

为了确保2018年产能达到200万,最新的一座工厂最迟将在2016年前首期投产,而新工厂的建

设时间在一年半到两年左右。考虑之前的预先调研、谈判、审批和购置土地也要用掉最少1年左右的

时间。2012年底到2013年间将是一汽-大众着手新工厂建设的开始阶段。

不过厂址的选择对于一汽-大众来讲仍存变数,按照大众此前的说法,新工厂的建设将在西南和西

北地区。当下西北已存在新疆,西南是否包含武汉已不得而知。从当前一汽-大众三座生产基地的布局

来看,已覆盖北、西、南三地,唯东方尚存空间,所以在东南沿海选择产地也未尝不可能。

另一方面,630日晚,广州市宣布将效仿北京、上海实施限购政策,全年机动车牌照发放量将

锐减至12万张。这对于已决定在佛山建厂的一汽-大众无疑是当头棒喝。在广州示范效应的带动下,

未来大中型城市的限购或将成为常态化,该政策对新车的销量将会有极大地影响。同时此政策对于整

车企业对新工厂的选择以及对整体营销网络的调整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所以未来一汽-大众的新工厂选

择将存在多种可能,而且短期内会对既有的方案进行大范围调整。

大众旗下中高级车无可匹敌?

悄然之间,中高级轿车(业内也称B级车)市场规模已经超过百万辆。根据选车网公布的各厂家

数据,笔者作了一个统计,1-6月,整个中高级车销售1001042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众集团旗

下两大合资企业的三个品牌5个车型销售286254辆,占整个中高级车市场的28.60%。也就是说,大众

集团以近三成的市场份额,在中高级车市场已经无可匹敌。

在列入上半年统计的中高级车全部46个车型中,大众集团旗下的帕萨特、迈腾和奥迪A4分别占

据第一、第二和第六,显示出德系品牌的特殊强势;而斯柯达昊锐、大众CC也分别以两万辆上下的销

量,排名第16和第18位,表明迟来的品牌或小众高端车型也并不逊色。

大众集团之所以能够在中高级车市场领先,得益于大众旗下两款主力车型——帕萨特和迈腾在

2011年均推出换代车型,在销量上迅速跨入原来由雅阁、凯美瑞等构成的第一梯队。进入2012年,

萨特和迈腾在中高级车市场更是交替领跑,1-4月是帕萨特遥遥领先,最近两个月则是迈腾后来居上,

完全改写了日系品牌引领国产中高级车的历史。

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在中高级车市场上形成一个有趣的“组合对打”现象。即同一合资企业或

两家合资企业的同一外方,以两个以上的品牌或车型(多为同一技术平台)搏击同一市场,以赢得不

同需求的消费者,至少也谋求一个漂亮的销售数字。如上海大众同为大众旗下的大众帕萨特(含帕萨

特领驭)和斯柯达昊锐;再如同为丰田旗下的广汽丰田凯美瑞(同样是两代车型)和一汽丰田锐志;

还如本田旗下的广汽本田雅阁、歌诗图和东风本田思铂睿,以及通用旗下之君越、君威、迈锐宝和景

程等等。

在这种“组合对打”中,大众在华合资企业同样占尽先机。上半年,被形象地成为“着西装”与

“穿休闲服”的上海大众“帕萨特+昊锐”组合,其累计销售136230辆,在中高级车的市场份额为13.61%;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41

而一汽-大众的“奥迪A4+迈腾+CC”组合销量更高达150024辆,市场份额为14.99%。尤其值得一提的

是一汽-大众三款中高级车:奥迪A4在高档车市场与宝马3系、奔驰C级的竞争中保持领先,而CC

开辟了中高级运动车细分市场,换代后的迈腾在性能、空间和配置上都引领B+市场,以上车型全部处

在中高级车市场的高端,品牌形象良好、盈利能力凸现。

因此,无论是整个大众,还是把一汽-大众或上海大众拿出来“单挑”,都令其他各种“组合”相

形失色。如上半年销量与大众最为接近的外方集团组合依次是:日产旗下“天籁+轩逸”为114109辆,

丰田旗下“凯美瑞+锐志”是112676辆,通用旗下“君越+君威+迈锐宝+景程”为103018辆。你甚至

会发现,其中的任何一个“组合”,尚不及上海大众帕萨特一款车的同期销量。

再从外方集团层面看,大众以近30万辆的业绩领跑中高级车市场;作为第二集团的日产、丰田、

通用,分别有超过10万辆的业绩;而本田旗下三款车型累计刚刚超过8万辆“雅阁+歌诗图+思铂睿”

81739辆),已经退出第二集团的竞争,甚至低于现代起亚旗下之“索纳塔+K5+名驭+远舰+领翔”

组合(上半年销售87502辆),最多也就是与现代起亚共同领跑第三集团。

那么,谁能打破大众对国产中高级车市场的统治呢?

2012年上半年全国轿车B级车销量排名

排名品牌厂商车型销量

1大众上海大众帕萨特116032

2大众一汽大众迈腾78769

3丰田广汽丰田凯美瑞77182

4日产东风日产天籁60880

5本田广汽本田雅阁57787

6奥迪一汽大众奥迪A453719

7日产东风日产轩逸53229

8现代北京现代现代索纳塔51289

9别克上海通用君越41141

10马自达一汽轿车马自达638482

11别克上海通用君威37965

12丰田一汽丰田锐志35494

13福特长安福特蒙迪欧致胜31712

14标致神龙汽车标致40825781

15起亚东风悦达起亚K524146

16斯柯达上海大众昊锐20198

17比亚迪比亚迪G619508

18大众一汽大众CC17536

19雪铁龙神龙汽车C515458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42

20本田广汽本田歌诗图14732

21奔驰北京奔驰C12767

22雪佛兰上海通用雪佛兰迈锐宝12676

23标致神龙汽车标致50812079

24雪佛兰上海通用景程11236

25马自达一汽轿车睿翼10265

26现代北京现代名驭10078

27本田东风本田思铂睿9220

28瑞麒奇瑞汽车G38984

29帝豪吉利汽车帝豪EC88934

30宝马华晨宝马37951

31奔腾一汽轿车奔腾B707816

32广汽广汽乘用车传祺6834

33起亚东风悦达起亚远舰1988

34荣威上海汽车荣威9501942

35中华沈阳华晨尊驰1323

36雪铁龙神龙汽车凯旋1309

37荣威上海汽车荣威750928

38江淮江淮汽车宾悦875

39奇瑞奇瑞汽车东方之子816

40瑞麒奇瑞汽车G5727

41比亚迪比亚迪F6419

42三菱东南汽车戈蓝310

43瑞麒奇瑞汽车G6225

44MG上海汽车MG7210

45华泰华泰汽车华泰B1189

46现代北京现代领翔1

大众汽车“约架”A级车市场

“鸡蛋两枚上脸,后背三腿,裆下三脚……我全身而退,毫发无损,没给四川老少爷们儿丢脸。

6日中午,在北京朝阳公园南门,某电视台女记者与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兼职律师吴法天(真名

吴丹红)通过微博“约架”,最终引发群殴。

一时间,“约架”成为打架的代名词,在网络上引起诸多搞笑故事。而朝阳公园由此也荣升北京

著名的“约架胜地”。约出来打架,看似有意,实则无意,有着更多的娱乐趣味。

而在中国车市,如果说去年是B级车扎堆战斗的一年,那么2012年则是A级车市集体决斗的一年。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产销数据显示,20125月份,全国乘用车共销售128.19

万辆,同比增长22.56%,环比增长0.46%。其中,同为大众品牌、出自同一平台的两款重量级车型——

宝来和朗逸,在2012年前5月累计销售榜上,分别以近十万辆的市场成绩,进入国内A级车阵营前五

行列,在其合围A级车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上显得功不可没。而凭借捷达、宝来、朗逸和高尔夫等多

款热销车型,大众品牌在A级车细分市场上向来表现突出,保持领先的地位。

但对业界来说,大众汽车在A级车市场的策略,还是让人觉得胆战心惊。既有捷达、桑塔纳在入

A级车市场的廿年对局,也有朗逸、宝来几年前的兄弟对峙,再到高尔夫、速腾的上下其手,没有

哪个车企在A级车方面进行如此细分乃至全面的布局。

几年前,低调、考究的德系车一度被认为属于慢热性格,一款车经过长达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

间才能被消费者认可,这和日系车形成鲜明对比。但近年来,随着汽车消费观念趋于成熟,中国消费

者已逐渐将视线转向拥有更高品质、更高产品价值、更扎实制造功底的德系车型。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以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为代表的德系车整体市场份额历来都保持着稳中

有升的趋势,尤其在A级车细分市场上,凭借着捷达、宝来、朗逸和高尔夫等多款秉承德国大众造车

精髓、满足消费者用车需求的热销车型,大众品牌表现十分突出,一向保持着领先的地位。

说到朗逸和宝来的“同室操戈”,多年来一直为媒体所津津乐道。实际上,当年大众汽车作出这

种“左右手互博”的决定后,很多人讥讽其为自杀行为。当2008年北京车展,大众内部赫然推出代号

MODEL XMODEL Y的两款概念车时,便早已拉开了宝来与朗逸两款车竞争序幕。

不过,后来的事实让业界大跌眼镜。从2008年至今,宝来、朗逸均呈热销态势。由于定位成功,

两款车型各自守得一片天地,互不干扰,反而互帮互助、上下夹击、前后迎敌,形成大众在A级车市

场的双子星。

如今,朗逸将推新款,宝来GP紧随其后,关于此前“兄弟阋于墙”的看法早已被“兄弟同心、其

利断金”而被业界认可。在此也不难看出,大众汽车在A级车市场多年耕耘、打造的多款优质车型,

无论是制造水平、科技含量,还是售后质量等环节,均具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再加上大众品牌于中

国汽车家庭根深蒂固的良好口碑,从而能够引领该细分市场的发展、久经考验,且成为各细分市场消

费者心目中的首选车型。

一直以来,A级车市场都是各大厂家的必争之地。虽然大众朗逸和宝来多年来从敌对的竞争关系最

终发展成为携手共进的典范,但随着新款车型的相继推出,有关兄弟间的斗争是内讧还是通吃的说法

也正开始新一轮的蔓延。但大众要想在A级车市上再次证明自己的高瞻远瞩和精明布局,不仅要练好

内功,还要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

几天前,日本发明了一种必胜“猜拳机器人”,猜拳从来没输过,只要通过千分之二秒不到的时

间,就能准确猜出对手想出剪刀、石头还是布。由于在机器人身上装有精密镜头,能仔细观察人类手

指的动作、变化情况,从而轻松猜透对手的意图。这种“见招拆招”的精准程度让亲眼目睹的民众惊

叹不已。

那么,在A级车市,当朗逸和宝来再度相遇,大众汽车又能如何“见招拆招”?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44

大众汽车今年8月在德国投产第七代高尔夫

第七代高尔夫

据德国《汽车周刊》(Automobilwoche)日前报道,从今年8月初开始,大众汽车德国工厂将投产

新一代高尔夫车型:高尔夫7(Golf Ⅶ)。

大众汽车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Wolfsburg)和茨维考(Zwickau)的工厂计划在8月份第2周开始生

产高尔夫7。两家工厂将利用为期3周的暑假调节生产工序,以适应模块化横置平台MQB(Modularen

Querbaukasten)车型的生产。高尔夫7是大众汽车第二款基于新MQB平台开发的车辆,仅次于奥迪A3

预计到今年9月中旬,大众汽车将向欧洲市场投放高尔夫7,首先是德国本土市场(发布时间第45

周),并为经销商提供服务培训。该车首次亮相于20119月下旬的巴黎车展。

从中国国内情况看,高尔夫7将由一汽-大众佛山南海工厂投产,预计时间为2013年,成为该工

厂首款下线新车。

上半年德系车增近20%,中高级车竞争分化

2012071208:1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刘卫琰

盘点上半年乘用车市场,可以看出,上半年我国乘用车产销依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长。其中,

上海通用以累计671530的成绩位居销量榜首,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紧随其后。

在销量排名前10家的企业中,美系和德系企业上半年销量目标完成较好,日系和韩系的部分车企

未完成上半年销量目标。

合资品牌竞争的加剧,科尔尼亚太区汽车咨询业务负责人孙健认为,B级车领域的竞争将会越来越

激烈。

日系车半年销量堪忧

今年上半年我国车市虽然增速不及前两年,但是产销增幅基本符合年初的预期。根据乘联会公布

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销售乘用车754.17万辆,同比增长7.3%;乘用车批发量为759.46

万辆,同比增长6.5%。

从合资汽车企业的销量来看,上海通用依然稳坐今年上半年销量冠军宝座,累计销售汽车671530

辆。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日产等,销量分别为636691辆、618127辆、454798辆。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45

从前十家乘用车来看,虽然销量同比均有不同程度地增长,但距离各自的销量目标的完成情况并

不乐观。其中,德系车和美系车完成情况较好,而日系车完成情况令人担忧。

今年,上海通用采取了保守的销售政策,仅确定了130万辆的销售目标,半年销售671530辆,销

量已过半。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年初制定的销量目标分别为128万辆和120万辆。对比销量目标和上

半年销量,这两个企业完成或者基本完成半年目标。此外,东风日产、北京现代一汽丰田东风悦

达起亚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均完成半年销量目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产业与市场分析部处长刘明表示:“目前我国的汽车市场中,竞争越

来越激烈,分化也越来越严重,德系车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该类车型增速达

19.7%,市场占有率能够达到20%左右。”

他认为,日系车虽然进入中国时间较长,但由于市场风格过于保守,发展速度落后于德系车,同

时去年日本地震,对日系车在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上半年日系车的增长速度为12.3%,相比德

系汽车的19.7%的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但今年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业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未

来的发展后劲较大。就美系车而言,虽然上海通用上半年依然是销量冠军,但在第二季度连续三个月

丢失月度销量冠军的宝座,而一汽-大众却成功夺冠,因此,美系车遭遇严峻挑战,被德系车反超的趋

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中高级车竞争白热化

随着合资车企竞争的不断加剧,一直短兵相接的中高级车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除了日系和

德系在B级车市场的竞争之外,美系、法系、韩系车商也不断进军该领域。上海通用迈瑞宝、北京现

第八代索纳塔东风标致508的入市都是重要佐证。

孙健认为,“近两年来,中国的一、二线市场保有量不断增大,已经步入了换车高峰期,换车必

定出现不断高端化趋势,因此,B级车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特别是德系车和日系车的竞争将不断升

级。”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虽然上海大众新帕萨特的销量在近两个月出现了小幅回落,但上半年

萨特累计销量达到116032辆,成为B级车销量冠军,紧随其后的是其兄弟车型一汽-大众新迈腾,这

款车自从上市以来,月销量同比实现了翻番的增长,上半年迈腾累计销售78769辆,位居B级车销量

榜的亚军。应该说,德系车依据新迈腾和新帕萨特的两把“利剑”战胜了B级车昔日的“三剑客”,

即东风日产天籁、广州本田雅阁和广汽丰田凯美瑞。

对于德系车的绝地反击,日系车也并未示弱。混合动力凯美瑞以较低的价格入市,将推动凯美瑞

车型销量提升,给B级车市场带来新一轮竞争。同时,明年雅阁也将迎来换代车型,新车对市场的利

好刺激作用不言而喻。

同时,日系车和德系车除了加速产品布局外,其终端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就北京市场而言,不

管是日系的雅阁、天籁,还是德系的迈腾、帕萨特均打出了高于2万元的优惠幅度,除了现金优惠之

外,各种礼包也是层出不穷。“随着竞争不断激烈,经销商压力不断增大,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将在

下半年继续升级。”刘明表示。

“长子”一汽的自主新局

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一汽集团公司建厂59周年之际,红旗H7下线量产仪式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

更早的时候,一汽集团总经理徐宪平带队,前往北戴河参与了省部级官员公务用车的品鉴会,新红旗

开始起航。

这不止是一汽轿车的全部,实际上,作为一汽自主的核心,一汽轿车的自主新战略从去年开始已

经密集启动。

6月份,高举为“为青春喝彩”的一汽欧朗在欧洲杯期间频频出镜,风头尤甚欧洲杯的官方赞助商

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自主品牌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不过一汽轿车试图通过全新推出主打年轻时尚

A0级别家轿欧朗,加之刚刚换代的奔腾B70,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中杀出一条血路。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46

从红旗的起起落落到如今三个子品牌雏形初现,一汽自主轿车事业历经坎坷,六年之前,一汽暂

停非议多多的红旗,开始全力以赴打造奔腾品牌,随后奔腾B70B50站稳脚跟之后,已经打下不错

基础的一汽决定三线出击:稳固奔腾品牌自主事业基础,推出主要瞄准年轻消费者的欧朗;复活红旗,

作为中国汽车长子,一汽集团自主事业单元核心要素的一汽轿车,步入新阶段。

三线布局

自从红旗系列暂停之后,一汽轿车长期依靠B70B50两款老车型,随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加入竞争,

一汽轿车的优势被逐渐削弱。去年以来,自主品牌的市场环境愈发恶劣,肩负着一汽集团自主品牌发

展重任的一汽轿车,被市场低迷倒逼进入主动调整。

2011年年初开始,汽车市场的大环境也在持续恶化,国家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集体退出,

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势头戛然而止。相比2009年车市销售增幅46%,2011年的汽车市场可谓急转

直下,车市销售增幅仅为3%,2012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依旧延续着之前低迷的市场走势。“长子”

一汽如何破解自主项目的被动局面?

B70向上和合资品牌的中级车正面接触,B50陷入自主品牌同类产品此起彼伏的价格战,一汽轿车

必须寻求突破。在这种车市环境中一汽轿车始终坚持“为社会创造更有价值的财富,为用户提供能够

体现自身价值的轿车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使命,开始谋求三线突围。

20121~5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境况不佳,销量和份额分别下降2.1%和3.25%,许多厂家的利润呈

现急速下滑的态势。自主品牌试图通过对中高端车型的推广来缓解目前的市场低迷局势,但多数自主

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短时期内仍然无法逆转汽车市场的销售困境。面临汽车市场困境,一些自主品

牌采取降价保市场的营销策略,合资品牌也纷纷降价,更让众多自主品牌面临严峻的考验。

一汽轿车意识到,如果不能积极应对这种市场环境,自主品牌做大做强的难度将越来越大。积极应

对市场变化,首先就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在坚持独立开发、生产、营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轿车产品。

去年广州国际车展上发布欧莱品牌是一汽轿车寻求突破的第一个信号,而据一汽轿车总经理张丕杰

透露,除了欧莱和奔腾品牌之外,2013年,沉寂了两年之久的红旗品牌轿车,也将再次以推出全新车

型的方式投身风生水起的豪华车市场。未来,欧莱、奔腾、红旗这三个品牌将彼此补充和呼应地形成

高、中、低三个品牌层次红旗主攻豪华车市场、奔腾主攻B级车市场、欧莱主攻A级车市场,改变产

品线狭窄的现状。

新使命与新战略

一汽集团的“十二五”规划显示,2015年的产销目标为4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销量将占据200

万辆(2010年为103万辆)。并且,不久前,一汽集团刚刚任命了在发展自主品牌方面有着丰富经验

的许宪平担任一汽集团总经理,和三大集团中的上汽集团以及东风公司一样,一汽集团十二五期间的

战略重心将不断向发展自主品牌倾斜。

一汽的自主业务正在形成以下战略布局:红旗进军高端豪华领域,奔腾将来仰攻中高级市场,欧朗

为中军守住中端,一汽夏利系列继续在低端市场抢夺份额。

重新梳理之后,一汽轿车成为一汽集团自主乘用车的核心业务板块,肩负三大子品牌的重任,一汽

轿车也一改此前高举高打的模式,以“生产‘中国人买得起、用得住、有尊严’的轿车”理念,除了

奔腾和即将复活的红旗之外,在入门级市场,一汽轿车为年轻人打造的“高性能时尚轿车”欧朗,以

低价进驻A0级汽车市场,所以,在一汽轿车造车理念当中,最为吸引消费者的不仅是“买得起”,更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47

重要的是“用得住、有尊严”。

欧朗上市三个月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缓慢起步,5月份销量接近3500辆,站稳脚跟虽然有待

时日,但是入门级定位以及吸引年轻消费者的风格,已经初步得到认可。

和大多数自主品牌的起步阶段相似,一汽在自主的起步阶段将利用合资多年的经验对自主实施反

哺,如欧朗、奔腾等车型依托一汽轿车国际一流的生产平台和先进的国际化管理理念,融汇世界级的

造车经验,在原有的汽车性能基础上突破创新,依托强有力的产品基础和品质控制,奔腾和欧朗获得

了大量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以奔腾B70为例,依托马自达平台提供的技术基础,奔腾B70在成熟技术基础上继续实施创新,

在卓越的品质与出色的安全性能方面获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20118月,J.D. Power亚太公司

公布了2011年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研究(SSI)总体排名,一汽奔腾成为唯一一个高于行业平均值的

自主品牌企业,位居自主品牌第一名。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合资合作,汽车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中国汽车工业在发展之

初一直追求以市场换技术,导致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品和自有品牌的汽车产品滞后。早在《中国汽车

产业“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中国将着力增强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大力引导汽车产业

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研发和推向市场的力度,扩大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提高自主品牌的产业竞争力。

一方面响应政策需求,另一方面为在低迷市场环境下保持中流砥柱的市场地位,一汽轿车不断推出新

车型,表现出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一汽轿车的成功之道可资借鉴。

不过,三大集团中,上汽凭借自主品牌荣威和名爵已经取得领先地位,东风风神也开始有后来居

上之势,重新整合之后的一汽能否凭借三大品牌的布局能否在三大集团中重新确立领先优势,仍然充

满疑问。

在合资品牌下行挤压以及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不断围攻之下,在人、财、物都具有明显优势的三

大集团如何从低迷的市场突围,这无疑是考验战略重心移至自主项目的上汽、东风和一汽都面临的迫

切课题。

高级经理“换位” 一汽意在补位“自主”

2012071607:22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杨小林

[提要]上周,来自一汽集团内部的一则消息称,现任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

军,将和现任一汽轿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树文“岗位对调”,由此引发了外界关于一汽集团“高

级经理大轮岗”的猜测。 [我来说一汽高级经理换位]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杨小林 上周,来自一汽集团内部的一则消息称,现任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

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将和现任一汽轿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树文“岗位对调”,由此引发了外

界关于一汽集团“高级经理大轮岗”的猜测。

记者上周从一汽集团内部以及多个二级子公司层面得到证实,除张晓军和葛树文职位对调外,此

次人事调整还涉及多位一汽轿车高管以及奥迪事业部的高层,目前已知的即将换岗的高级经理名单已

增至近10人。

“一汽集团目前共有300多名高级经理,每隔几年都会‘轮岗’,一般高级经理任期是四年左右,

像张晓军和葛树文这样任期超过五年的少之又少。”一汽集团内部人士向记者证实,在张晓军和葛树

文对调后,还将有更大范围的高级经理“轮岗”。

“张总目前还没有到任,但消息已经在内部传开了,何时到任要等集团组织部宣布,估计会很快。

一汽轿车内部人士向记者确认了曾主管奥迪销售的“中方一把手”张晓军即将接替已经“服役”近七

年的葛树文,成为一汽轿车销售公司的新任总经理,主管奔腾马自达红旗三大品牌。

记者了解到,这是许宪平就任一汽集团总经理以来对高级经理进行的首度大范围调动。由于正值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48

一汽集团整体上市“最后一公里”的冲刺期,此番高级经理“大换防”是否会引起集团更高层管理人

员的变动引人遐想。不过知情人士透露,“在企业整体上市前夕,应该不会对高级管理层进行大范围

的调动”。

“如果单从张晓军由奥迪调任一汽轿车来看,应该算是合资公司在人才和管理上反哺自主品牌。

业界资深汽车分析师张志勇告诉记者,在一汽集团这样与多家跨国车企合资的央企内部,合资公司既

是利润的最大贡献者,也是为发展自主品牌培育人才的“黄埔军校”。

高级经理“大换防”

在即将调任一汽轿车销售老总的消息传来时,张晓军正代表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的中方高管

参加奥迪在美国举办的全球经销商大会。接近张晓军的知情人士透露,这一纸调令来得很突然,在此

之前,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张要离开奥迪。

“我们听说了这个消息,但迄今为止还没有看到官方下发的正式通知。”虽然一汽集团和一汽轿

车销售公司均已证实上述消息,但奥迪销售事业部公关部相关人士仍对此出言谨慎。但据一汽集团相

关人士透露,高级经理轮岗是惯例,集团组织部不会下发书面文件。

据记者了解,在奥迪方面,除张晓军外,包括销售副总经理柳燕在内的多位高级经理也将离岗。

“奥迪方面可能还有另外三位高级经理参与整体调动”,有知情人士上周向媒体爆料称,这些人有的

被调往集团职能部门,有的去往集团旗下二级公司。

即将调任一汽轿车销售公司担任总经理的张晓军属于后者。这位在职长达七年的销售老总,见证

了中国最成功的高档车品牌奥迪从崛起到腾飞的最辉煌阶段,并在德方三任“搭档”走马灯似的轮岗

中,依旧岿然不动。

如果从20051月在奥迪销售事业部上任算起,张晓军已经超期服役长达三年。最近两年,关于

他即将升迁的传闻不断,2010年年底,坊间还曾传出同样超期服役的一汽-大众总经理安铁成即将升任

集团副总经理,张晓军也将随之升迁的传闻。

不过,处于筹备整体上市关键阶段的一汽,已经基本上冻结了集团副总以上高层的任命。而关于

张晓军的此番调动,仅属于“平级调动”。

接替张晓军担任新一任奥迪销售事业部中方销售高管的,是同样在一汽轿车销售公司效力长达七

年的葛树文。在公司内部,低调、务实是内部员工对葛树文的一致评价。而与张晓军的此番职位“对

调”,葛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均不小。

据记者从一汽轿车内部了解到的信息,除葛树文调往奥迪外,其母公司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简

称一汽轿车,股票代码000800)的多位高级经理同样被调离原来的岗位,“在级别上,他们都和葛总平

级,同属高级经理”。

这些被调离的高级经理均掌管着一汽轿车的关键职能部门,例如,一汽轿车规划部部长调任一汽

财务公司任副总经理;公司采购部部长李伟调任集团某二级子公司担任党委书记;公司财务部部长兰

红霞调任集团审计署以及公司总经理助理许万才调任一汽富维公司副总经理。

用奥迪经验打造红旗

从此番一汽集团高级经理的\"大换防\"不难看出,除了例行的不同二级公司职能部门管理层\"对调\"

外,一个更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合资公司中方高管对自主品牌业务管理层的\"补位\"。而将张晓军和葛

树文的职位对调,就被认为是一汽集团高层希望借助奥迪经验打造全新红旗品牌形象的积极尝试。

\"合资公司高层调任集团或者旗下二级子公司负责自主品牌业务,在一汽集团内部早有先例,比如,

集团现任战略规划部部长和副部长,都来自一汽-大众。\"一汽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奥迪拥有丰

富工作经验的张晓军接替葛树文担纲自主品牌奔腾和红旗的销售,这类人事任命在集团内部并不稀奇。

例如,20094月,一汽丰田的诸多中高层就曾经被调换出合资公司,转而在自主品牌的业务部

门任职。其中,一汽丰田常务副总经理王法长调至一汽轿车担任副总经理,一汽夏利常务副总经理田

聪明接替王法长的职务;一汽丰田销售企划部部长董修惠调至一汽集团营销管理部担任部长。

不过这一次,一汽集团希望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张晓军调任一汽轿车销售公司,目标相当明确,

那就是通过借助合资公司打造高端品牌的宝贵经验和管理能力,提升自主品牌奔腾和红旗的经营水准。

今年4北京车展前夕,一汽集团在钓鱼台国宾馆发布了全新的红旗品牌战略和主打高端定位的

旗舰车型红旗H7。在此之前,相关部委已经发文,明确政府采购用车将优先考虑选购自主品牌车型,

彼时,一汽集团已有内部消息称,红旗将取代奥迪成为省部级官车的\"指定座驾\"。

\"中央高层的指定用车出自红旗最高端的L系列(目前已经定名L7),而省部级官员用车将指定红旗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49

H系的首款量产C级车红旗H7。\"一汽轿车内部负责红旗项目的相关人士上周向记者确认,红旗作为自

主品牌高端乘用车的代表,进入省部级及中央官员的\"官车\"已属板上钉钉。

一汽集团官网消息称,日前在北戴河举办的中央国家机关红旗系列轿车品鉴会已于上周落幕,来

自中央各大部委近60多个部门的150多位领导和嘉宾参加品鉴会,品鉴会由一汽轿车销售公司与国务

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共同主办,并由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宪平和副总经理吴绍明亲

自率队参加。

\"目前部分省部级在用的奥迪车型,已经开始进入拍卖处理的程序,这些奥迪官车将统一被红旗取

代。\"一位参与北戴河红旗系列轿车品鉴会的一汽轿车北京某4S经销商老总上周向记者透露,在红

旗进入省部级采购目录后,取代奥迪\"高档官车\"的地位已经指日可待。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界都将奥迪在中国高档车市场的成功,归结于先人一步的国产化战略,但

撬动私人购车的支点却是奥迪早期在官车市场的\"示范效应\"。而自2005年起就接替付强主抓奥迪销售

业务的张晓军,毫无疑问是对高档官车市场理解最充分的销售老总。

奥迪延迟超越宝马目标 最晚2020年成头号豪车品牌

奥迪CEO施泰德

据德国《南德意志报》(Süddeutsche Zeitung)77日消息,奥迪汽车计划2020年成为全球

最大豪华车品牌,较原先的2015年时间节点有所延迟。

在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时,奥迪CEO鲁伯特·施泰德(Rupert Stadler)被问及奥迪何时将

超越宝马成为全球第一大豪华车制造商,其表示:“最晚到2020年。这不是指明天或后天赶超宝马,

而是占据并牢牢把持第一名的位置。”而此前施泰德曾表示2015年将跃居全球豪华车企之首。

施泰德还声称,公司计划到731日发布“非常出色”的上半年业绩数据,不过其对于下半年则

持谨慎态度:“我们觉得道路越来越崎岖了。”但施泰德表示奥迪当前各大工厂不会考虑削减开工时

间。

作为参照,上周戴姆勒汽车表示,梅赛德斯-奔驰豪华车6月全球销量同比增幅创今年新低,主要

原因在于关键市场中国仍然增速缓慢。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50

成功收购保时捷将促进大众成为全球最大车企

据路透社消息,大众汽车CEO马丁·文德恩日前表示,完成收购保时捷汽车业务剩余股份的交易

将为大众铺平道路,实现2018年成为全球最大车企的目标。

74日大众和保时捷达成协议,将收购后者汽车业务剩余50.1%股份,合并从81日起生效。

之后文德恩在大众汽车总部向媒体声称:“我们完成了汽车界最重大震撼的项目之一。大众和保时捷

将组建起地球上最出色的汽车公司。”其表示,该交易将使原先需缴纳的15亿欧元税款得以免除,并

让大众通过加速吸纳保时捷建立多品牌帝国,推动2018年销量突破千万辆,达到世界第一。

文德恩还指出,大众准备向双方共享的技术和生产设施进行“巨额投资”。目前已经进行的联合

项目包括保时捷的下一款车型Macan中型SUV。该车将在2014年发布,采用模块化纵向平台MLB

(Modularer L?ngsbaukasten),与奥迪Q5共平台。

另外,从今年秋季开始,大众汽车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奥斯纳布吕克(Osnabrück)的工厂将投产

保时捷Boxster等车型,该厂目前已经为部分保时捷车型提供车身框架。

大众收购保时捷规划出炉 今年81日合并生效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51

大众与保时捷合并规划出炉

201274日,大众汽车宣布将加快同保时捷合并的步伐,双方已经达成一致,预计交易额为

44.6亿欧元左右外加一股大众普通表决权股股票,从今年81日合并动作开始生效。

收购规划出炉

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大众汽车股份制公司(Volkswagen AG/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以

下简称大众汽车或大众)将加速收购保时捷欧洲股份制公司(Porsche SE/Porsche Societas Europaea)

的汽车业务,即后者旗下的保时捷股份制公司(Porsche AG,以下简称保时捷汽车或保时捷)。

目前双方已经初步达成一致,整合行为将从今年81日起生效。该合并模型使得大众收购保时

捷的进度大为提前,比2009年双方协议中的认沽(Put)和认购(Call)方式加快了大约两年,并且

具备更高的可行度。

保时捷股份制公司的资产已经整合入保时捷对控股有限责任公司(Porsche Zwischenholding

GmbH,Gesellschaft mit beschr?nkter Haftung)名下。大众汽车在2009年以39亿欧元价格收购了

保时捷对控股有限责任公司49.9%的股权,其余部分只有到20148月完成交易方能避开高达15亿欧

元(约合19亿美元)的巨额税款,因而原先普遍认为20148月是双方合并的节点。

交易完成前股权结构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52

保时捷欧洲股份制公司将从交易中获得44.6亿欧元左右外加一股大众普通表决权股股票,大众汽

车则会将当前未持有的50.1%保时捷股权收入囊中。44.6亿欧元的估计值以协议中保时捷其余股权

38.8亿欧元价值为基础,加上调整项目所需费用。这意味着届时大众将100%拥有保时捷汽车业务。而

保时捷欧洲股份制公司依然持有此前购入的50.7%大众汽车股权。

本次规划的合并模型以2011年底发布的德国《重组税法案》(Umwandlungssteuergesetz)《重

组税通知》(Umwandlungssteuererlass)为依据建立,并且符合有关税务部门相关细则。之前保时捷

总部所在地斯图加特税务部门已经裁定,大众汽车收购保时捷案从法律角度判定属于重组,而非资产

处置(Disposal),原因在于保时捷将在该笔交易中获得表决股权,因此大众和保时捷已经找到避开

巨额交易税费的途径,绕开了合并的最大“拦路虎”。

交易完成后股权结构

合并互利,为大众集团增益90亿欧元

预计加速整合带来的协同综效(Synergies)大约为3.2亿欧元,大众和保时捷将各自占有其中的

50%。

按照2012331日的计算结果,合并将为大众汽车集团带来总额90亿欧元的非现金增益。

汽车业务净资产将因收购而减少约70亿欧元,除了合并耗费的44.6亿欧元现金之外,保时捷汽车目

前净资产为负25亿欧元——尽管营业利润率居高。

大众汽车董事长马丁·文德恩表示,两家公司将运营业务合并,能够让大众和保时捷同时从经营

战略和财务角度得到增强;双方可以更加密切地合作,通过在技术和产品方面的协同,在高利润豪华

车领域联合探寻更多机遇,而用户、员工和股东也将从中受益。

一汽长安马自达有限公司猜想

20120719日 11:03 青年参考 张露

入华多年来,马自达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与大众、通用相比,日系车的通病——没

有真正理解中国市场,在这个品牌身上体现的更为突出。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53

时至今日,马自达在华最大的窘迫,在于有限的产品资源在销售权柄上被分割得支离破碎。除了

一汽马自达的合作模式局限于销售环节,长安马自达与长安福特的分家计划,同样未获批复。今年,

马自达中国又拿走了进口车销售权,三方博弈的后果是谁都后继乏力。

马自达6(配置 图库 口碑 论坛 4S店)的短暂繁荣过后,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都遭遇了发展

瓶颈。两家合资公司只对销售负责,无暇顾及品牌塑造。这是马自达中国收权进口车销售以获取利润

用于品牌建设的初衷,但也进一步分流了合作伙伴的利润,让原本就捉襟见肘的产品线更显单薄。

从长安马自达单飞受阻到一汽马自达人事变动风波,一度受制于福特的马自达话语权有限,也使

其在应对利益博弈的拉锯战中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形成合力。

笔者认为,最好的建议是成立一汽长安马自达有限公司,为此,提出上、中、下策——上策:统

一规划,两个生产基地;中策:一汽负责销售,长安负责生产;下策:纵队变横队,一汽负责北区,

长安负责南区。

成立一汽长安马自达有限公司,此举能充分发挥各合资方的优势,突破现有合作模式,改变马自

达在与一汽和长安合作中话语权不足的问题,使其能将更多精力放在市场的拓展上,展开有效的营销

活动,以此来扭转多年以来的颓势。

统一规划,两个生产基地的策略首先有利于在全局层面迅速调整在华市场定位,发挥马自达的整

体优势,解决本土化滞后问题,真正融入中国市场。其次,此举有助于化解现有合作模式的分歧和利

益冲突,改善一汽马自达局限于销售合作而投资动力不足,长安福特马自达话语权不足导致市场策略

推广困难、营销力不足的痼疾。此外,两个生产基地可以灵活调整资源分配,从根本上解决南北利益

之争,有助于马自达中国总体战略的实现。

一汽负责销售,长安负责生产。此中策责任清晰,既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一汽马自达销售网络,又

能解决公司的营销动力不足问题。长安则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生产平台,开发适合中国本土的产品。

“纵队变横队”,两大合资伙伴分管南北的策略,则是借鉴吉利的先进经验。吉利模式的成功充

分证明,“全国一盘棋”的营销策略和服务,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纵队转变为区域管

理的横队,有利于增加一线人员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包括经销商资源、车型、商圈、广告宣传等,

对进一步提升品牌规划的管理水平非常有利。

就艰难前行的马自达而言,成立一汽长安马自达有限公司,运用上述三种策略谋求突破困局,何

尝不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良策?

红旗取代奥迪 公车自主时代进入倒计时

20120719日 07:58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黄少华

715日,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工厂里,尽管红旗H7的下线量产仪式极尽低调,却仍阻挡不了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一职,原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出任

一汽轿车销售公司总经理。传闻终于得以证实,在奥迪服务7年之久的张晓军当选新的“红旗手”,

扛起重塑红旗品牌的重任。

此次人事变动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红旗H7已经下线,上

市在即,张晓军能否利用自己在奥迪的工作经验,为红旗顺利打开采购和市场的大门;其二,今年2

月份,工信部就公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公车采购自主

品牌已经成为共识。近期,更有消息称,目前部分省部级领导干部在用的奥迪车型,已经进入拍卖处

理的程序,为采购红旗预留市场空间。随着红旗取代奥迪,备受关注的公车改革也再次启动,相比普

通公务车,省部级领导干部用车的示范作用更大,也自然引起更大的关注。

1981年开始,由于耗油量大、成本高、产量低,生产了23年的“国车”终于停产。之后,红

旗轿车沉寂了几十年。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奥迪开始进入中国,并成功抢占公务车市场。特别是1999

年加长版的奥迪A6L在长春下线后,奥迪A6L就成为政府高档用车的代名词,而且长达23年之久。两

个“23年”,让红旗与奥迪从一开始就结下不解之缘。

“近几年来,随着自主品牌的发展,公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汽车评论家贾新光在接受记者

采访时表示,公车改革并不需要特别高明的设计,最需要的是触碰既得利益的改革决心与魄力。这些

年来,公车改革难以推进,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既得利益者不愿意放弃已有的权益。“公车改革不可能

一步到位,而应该循序渐进地推进。从目前情况看,直接取消省部级以下干部用车并不现实,因此,

‘双18’(18万元、1.8升排量及以下)和采购自主品牌是不错的折中办法。”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也认为,近年来,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自主品牌遇到非常大的困

难,公车自主有利于缓解自主品牌目前的困境。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则认为,2月出台的公

车采购目录并不是为救自主品牌:第一,自主品牌轿车这两年虽然困难,还没到必须指望政府购买的

程度;第二,公务用车市场很小,影响有限;第三,自主品牌生产企业千万别因此而松劲,还应努力

练内功;第四,本期目录管的是普通的公务用车、通信用车,真正对市场导向作用大的是省部级领导

用车。

中央高层的指定用车出自红旗最高端的L系列(目前已经定名L7),而省部级官员用车将指定红旗

H系的首款量产C级车红旗H7。”近日,一汽轿车内部负责红旗项目的相关人士确认,红旗作为自主

品牌高端乘用车的代表,进入省部级及中央官员的“官车”已属板上钉钉。

另据一汽集团官网消息称,中央国家机关红旗系列轿车品鉴会上周在北戴河举行,来自中央各大

部委60多个部门的150多位领导和嘉宾参加品鉴会,品鉴会由一汽轿车销售公司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

理局共同主办,并由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宪平和副总经理吴绍明亲自率队参加。

据悉,红旗复出的第一款车型H7是一款C级轿车,定位高于此前基于皇冠的红旗HQ3,车身尺寸

5095/1875/1485mm,超过了主流C级车的标准,轴距为2970mm。同时,红旗H7将匹配一汽自主研

发的双离合变速器。“我们就是按照奥迪A6L的定位和标准来打造的,未来也希望能在公务车领域拥

有相似的地位。”一汽轿车相关负责人表示,H7从造型和核心技术上实现全面自主,但设计研发环节

是开放的,除采用奥迪以及丰田C级车的一些技术外,H7的开发也不排除与奔驰成功合作。

在动力方面,H7将配备3.0L2.5L两款一汽自主研发的6缸发动机以及一款一汽自主研发的2.0T

涡轮增压发动机,入门级车型价位有望下探至25万元左右。按照规划,红旗品牌将有H平台和L平台,

分别定位高档车和豪华车。H平台未来还会推出多功能车型,未来肯定是要面向大众的,走民用路线,

L平台将定位D级以上级别,在量产以后将会给国家领导人使用。

“红旗H7量产后将首先进入公务车市场,从明年开始将面向市场开放,与奥迪、奔驰等国际豪华

品牌竞争。”在下线仪式上,徐建一宣布,“十二五”期间,一汽将再投入105亿元,进一步提高红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55

旗产品的研发能力,丰富产品系列。未来5年,红旗将再投放两款SUV、一款商务车和一款中型礼宾客

车,不断满足用户对红旗高端车的需求。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红旗取代奥迪,或将为公务车改革破冰。“从中国的国情看,只有从上而下

的改革,才有可能真正推进和实施。”

红旗H7低调上市 一汽集团庞大人事布局待揭秘

20120719日 08:3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刘旭

717日,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发布公告称,即日起原一汽轿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葛树文将接任原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一职,并与总经理薄石共同负责奥迪品牌国产车及进口

车在中国的营销工作;张晓军将出任一汽轿车销售公司总经理。

至此,葛、张二人职位对调消息尘埃落定。然而,围绕一汽集团旗下各子公司高级经理人的轮值

调整仍然在进行当中。“调整不仅限于以上二人,也不仅限于上述两家子公司。”一汽集团相关负责

人向记者表示。

当旗下子公司高层轮值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热点之时,一汽集团自主品牌的一件“大事”悄然发

生。715日,全新一代红旗的量产车型H7下线量产仪式在长春低调举行。据悉,同时下线的还有基

于马自达睿翼平台的奔腾B90。

“无论是自主车型的设计与研发,还是新能源产业布局,抑或是合资企业未来走向,一汽集团都

有甚为庞大的布局,只是还不到解密之时。”熟悉一汽集团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高级经理轮换继续进行

针对一汽集团的高层轮换,上述一汽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不只是目前已经进行(职位

调动)的葛树文和张晓军,也不只针对一汽轿车和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两个子公司,甚至不只是以上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56

二人的职务层面,或将涉及更高层经理人。”

从今年年初开始,一汽集团内部已经开始了对高级经理的岗位轮换工作。此前,一汽-大众总经办

主任王琳,在今年年初就已经就任一汽成都事业部相关负责人,直管一汽集团在成都的所有项目。此

外,一汽集团众多内部管理岗位的负责人同样进行了职务轮换。

据悉,高级经理人岗位轮值是一汽集团一直坚持的传统,一般4~5年进行一次大规模轮换。以张

晓军为例,自2006年担任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副总经理一职,至今已经超过6年时间,本属“超期

服役”,而葛树文更是在一汽轿车销售公司任职7年之久。

但是,在一汽集团整合上市的关键时期,以及接受审计等事件引发的相关调查正在进行中,一汽

集团此时进行高级经理人轮值引发了多方猜测。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高层轮换是一汽集团总经理许宪平上任以来首度大范围调动。一汽集团

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张晓军、葛树文属于二级子公司下属的高级经理人,这一变动之后,其他部门的

高级经理人变动或将陆续展开。

“与张总同事多年,这一调动在情感上多少有些不舍。”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相关人士向记者表

示。据悉,上周消息传开之时,张晓军正在美国参加奥迪经销商的一次全球会议,原计划于次日举行

的奥迪赞助中国国家射击队和游泳队出征奥运会的张晓军专访活动,也临时取消。

资料显示,自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2006年成立以来,张晓军一直担任执行副总经历一职。

在任期间,奥迪品牌销量从2005年年销5.8万辆提升到2011年超过30万辆,今年则有意冲击40

辆。

分析认为,张晓军从奥迪品牌调任一汽轿车,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合资公司锻炼出来的高

级经理人反哺自主品牌发展的体现。时下,正值一汽轿车举集团之力打造自主品牌之时,多款产品的

集中上市,正需张晓军这样的营销高手掌舵自主品牌市场布局。

红旗H7低调下线

715日,红旗H7正式在吉林省长春下线,进入批量生产阶段,预计将在明年正式上市销售。

与今年北京车展前夕红旗品牌战略在钓鱼台国宾馆的高调发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旗品牌复兴

之后的首款量产车型H7的下线仪式可以用“悄无声息”形容。

“一汽集团早已成立了红旗品牌下线的项目组,计划对红旗首款量产车型H7的下线重点关注,

借此提升一汽集团自主品牌的影响力。”上述一汽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恰在筹备之时,接到上级

通知,将红旗H7的下线仪式定义为内部活动,不再进行大规模宣传。

对于这一突变的原因,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并不知情。根据记者了解,鉴于红旗品牌的特殊性,

以及一汽集团正值人员轮换时期,原因不言而喻。

今年年中,国家审计署官方网站披露的特大型央企的审计结果显示,针对一汽集团,提出“提高

研发投入,推进集团技术中心以及乘用车研究所的建设,以增强自主品牌竞争盈利能力”的审计措施。

对此,红旗品牌的再次复兴成为一汽集团自主品牌的 “重头戏”。分析认为,此番调任张晓军负

责一汽轿车自主品牌的销售工作,其中重要原因也是希望借鉴张晓军在奥迪品牌多年来积累的销售经

验,为红旗在公务用车领域,以及此后的市场化方面助力。

一汽集团官网显示,日前一汽集团在北戴河举办的中央国家机关红旗系列轿车品鉴会,来自中央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57

各大部委近60多个部门的150多位领导和嘉宾参加。据悉,红旗品牌进入省部级公务用车来的战略已

经逐步展开。一位奥迪品牌经销商称,部分省部级在用的奥迪车型,已经开始进入拍卖处理的程序,

这部分车型将全部由红旗取代。

至此,一汽轿车在自主品牌上的“三线布局”已经完成:欧朗品牌主打年轻消费者的小型车市场,

奔腾品牌坚持高端化;随着B90下线,一汽轿车在中高端自主品牌市场将着力展开布局。主打省部级

公务用车的红旗品牌,在明年投入市场之后,将在C级车市场与其他高档车品牌展开竞争。

在一汽整体上市 “箭在弦上”之时,从管理层调整,到自主品牌高度产品的密集投放,毫无疑问

正在加速整合,为一汽集团下一步在资本市场的发力蓄势。

东风连续发力为那般?

710日,总规划产能24万东风本田第二工厂在武汉正式建成投产。目前投产的车型为新思域。

明年Concept SInsight国产,从标准轴到加长轴距和CVT变速器的新思铂睿在2014年投产。此举

显示全球产业供应链正出现了新一轮大洗牌。中国企业必须集中全力打造高、精、尖、专等核心竞争

力,才能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发展。

分析认为:这是继英菲尼迪在襄阳落户东风日产和北扩大连及起亚盐城第三工厂开工。近期,东

风汽车频频与合资对象在南、北市场创造出令人关注的一波又一波不同寻常的产业新闻。

东风本田第二工厂的初期规划产能为12万辆,未来将达到24万辆的产能,加上一工厂的24万辆

产能,中期目标锁定2014年销量目标锁定50万辆。

东风本田武汉第二工厂给出的扩产理由是:由于建厂时间的滞后和整体本田在华面临的停滞,错

过了进入大众、通用、东风日产等企业组成的第一集团的最佳时期。所以选择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

路成为了东本在华成长的最佳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遭遇发生了马尔乔内的合资认错“共识”。从大众不按协议提供铃木发

动机技术的纠纷到双方指责并官司,更洞透此类问题在国际上“以大欺小”是公开透明的。

今年上半年东风公司销售汽车163.4万辆,同比增长8.57%,销量位居行业第二位,增幅远高于行

业平均水平。

其中,销售乘用车128.7万辆,同比增长17.31%。自主品牌汽车一直是东风“十二五”时期的重

要战略点:上半年,东风公司销售自主品牌汽车59.8万辆,东风风神旗下H30、A60、H30CROSS的总

销售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其中H30CROSS同比增幅达到165.9%,成为国内汽车细分市场销量第一、同比

增幅第一。

分析认为:东风汽车与不同的合资对象相继在不同的地区进行扩产,和细分布控调整产业升级----

英菲尼迪在襄阳落户是东风在生产高端乘用车领域中是一个产业转换特点。

东风与日产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是五大事业板块之一.而东风汽车零部件

(集团)有限公司由15家分(子)公司组成,分布在十堰、襄樊、武汉、苏州、上海等地,从业员工16000

余人,注册资本22.3亿元. 201028日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东风零部件公司确定了研发流程《流程纲要》的基本阶段、形成“5个开发主阶段、23个开发子阶

段、78项活动”的零部件基本开发管理流程。过去十一年间,东风汽车零部件的销售收入从39亿元提

升到100亿元,外部市场销售份额从10%上升到近50%。

而下半年,东风与沃尔沃重卡历经十年的反复谈判,届时在杭卅的合资公司挂牌成立与启动又成

为一个产业转换亮点。

东风汽车在乘用车整车领域的合资对象已相继有标致雪铁龙,本田,雷诺日产,起亚,台湾裕隆。

这表明了东风对于掌握平衡多国的资源制造平台关系的重要性。而近期东风频频发力的根源也出自这

些平台。

分析认为:今年,东风汽车公司计划销售汽车33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4200亿元。东风汽车连续

发力证明了央企在“十二五”期间的承担着对新一轮产业创新经济的主导和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的重

要引领作用。表明宏观政策指向中,保增长重新回到首位。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58

标致雪铁龙最大股东不满结盟通用 欲令CEO瓦兰走人

标致雪铁龙CEO菲利普·瓦兰

据法国《论坛报》(La Tribune)620日消息,标致雪铁龙最大股东标致家族希望更换CEO

利普·瓦兰(Philippe Varin)及其率领的管理团队。

《论坛报》报道称,标致家族现在以25.2%的股权和37.9%的表决权成为标致雪铁龙集团最大股东;

由于集团销量出现下降,并且标致家族对结盟通用的现状并不满意,因此有意让瓦兰和管理团队走人。

标致方面对上述报道未予置评。

标致雪铁龙和通用汽车在欧洲业务均陷入困境,因而今年229日结成同盟,将在采购和物流上

实现资源共享,从2016年开始共用平台开发新车,从而降低成本削减债务。分析人士认为,瓦兰希望

双方再进一步加深合作。

通用汽车发言人也表示两家公司在采购和物流方面合作潜力巨大,对取得进展表示满意。

两个新25年合资期限意义不凡?

在耐心等待央企第二轮扩产让路后江淮终于等到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复。

74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美国纳威司达合资生产柴油发动机项目近日收到发改委批

复。表明宏观政策指向中,保增长背后的重点调节构又重新回到首位。

分析认为:江淮项目重点不在于整车,在于发动机核心力提升。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与中国政府

续签合同为25年。江淮发动机项目也同为25年,但两个25年的内涵却大不同。拥有技术的切入点和

能量不尽一致。前者的经验具有市场普遍性,后者则注重市场专业化提升。

前者已进中国市场多年,后者刚刚迈入但行动飞快。如纳威司达所言:在本地市场化方面江淮是先

师。

此前的20109月,江淮汽车与纳威司达公司正式签署《发动机合资项目》协议,并与美国纳

威司达公司和美国卡特公司的合资公司签署《中重卡合资项目》协议。

分析认为:这个项目的获批,不仅是对中部江淮多年坚持自主积累和柄持产业升级的肯定-----

有效地推进公司内部的轻、重卡专业划分精细管理,并洞透江淮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能够抓住机遇

并对海外市场的实力扩大有足够的发展战略眼光----这是江淮新红军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自主基因。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59

公告显示,该合资项目投资总额为18亿元,项目资本金6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3.3%,其中,

江淮汽车以现金及设备等资产出资3亿元,占50%,纳威司达以现金出资3亿元,占50%,项目总投资

和资本金间的差额部分申请贷款解决。项目合资期限25年。

根据协议,该发动机合资公司主要生产江淮汽车HFC4DA1(2.8L)系列柴油发动机和纳威司达

MaxxForce3.2L柴油发动机、MaxxForce4.8/7.2L柴油发动机,年生产规模可达15万台。

分析认为:纳威司达在美国市场的优势占校车市场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可以享见与彼邻省份的郑

卅宇通会逞比肩趋势。江淮最大的优势就是专业化和自主对于市场对标的“创新破坏力”。这是被认

为合资25年最大的基础亮点。

同时,合资双方已在商讨引进纳威司达MaxxForce9.3L及 MaxxForce11/13L等大排量柴油发动机

的计划。

分析认为:江淮纳威司达期限25年的发动机合资项目,将进一步放大发挥中部地区持续产业升级

和对交通物流速度与校车安全标准的品质提升。尤其,对国内重卡行业的发动机是一个细分与引领。

也只有类似江淮这种企业市场竟争能力体系全面增强了,国家整体的自主体系有了绝对依靠,才真

正能够将马尔乔内在巴西对“中国汽车威胁论”的耽心变成事实。

这才是江淮纳威司达的合作背后,两个新25年在不同对象,不同区域,不同模式所产生的影响,

引起海外备受业界关注意义所在。

奇瑞路虎敲定中方团队 陈安宁将任董事长

奇瑞路虎的合资项目正在一步步推进之中。从日前国家环保部发布的信息显示,奇瑞捷豹路虎合资项

目已经通过了环境影响审批。而近日有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奇瑞路虎已经敲定其中方高管团队,董

事长一职将由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兼汽车工程研究总院院长陈安宁担当。由于目前该项目还要等待国家

发改委的最终审批,因此,奇瑞方面对于此人事安排未作出回应。

环保部此前发布的信息显示,奇瑞捷豹路虎项目将落户江苏省常熟市,和奇瑞的另一个国际合资项目

观致汽车在同一城市。奇瑞和捷豹路虎对这一项目的投资甚为大手笔,总投资额高达120.9533亿元,

计划年产13万辆乘用车。“未来总共生产4款车型,其中包括2款路虎揽胜车型,1款奇瑞和捷豹路

虎合资自主车型,另外一款是全铝车身的捷豹车型。”近日,有媒体援引地方政府官员披露的信息称,

如果项目审批进展顺利的话,奇瑞捷豹路虎合资公司首款国产车型最快有望在2014年下线。

有消息人士日前曝料,目前奇瑞路虎已经确认的核心部门为销售、采购、财务、人事、研发和制造。

而其中方高管团队现已出炉:其中中方担任一把手的部门是人事、财务和制造。其中董事长一职将由

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兼汽车工程研究总院院长陈安宁担当,而原奇瑞汽车战略规划部部长朱国华则将担

纲合资公司常务副总经理,CFO一职已确定由原长安福特CFO区捷成担任,销售副总监是胡俊(销售一

把手是外方)。

陈安宁于20108月出任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奇瑞汽车工程研究总院院长,并亲力亲为

地引导了奇瑞研发体系的变革。而朱国华则曾在奇瑞汽车先后担任采购部部长和战略规划部部长等职

务,并在奇瑞与捷豹路虎合资项目的谈判中扮演了中方谈判组的“关键先生”。区捷成曾在福特供职

数十年,其加盟奇瑞路虎在福特体系内引起很大的震动。而胡俊曾供职通用中国和上汽通用五菱,在

加盟奇瑞路虎之前,其执掌国内某民营汽车经销集团。

世界各国新能源汽车规划目标一览

目前,在提出较为明确的新能源汽车规划的国家中,除中国外,其他都是具有很强汽车工业基础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60

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法国、英国等。这些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汽车产

销国家。

从各国的新能源汽车规划时限来看,美国、中国、韩国和英国等国主管汽车工业的政府部门或协

会提出了较为近期的产销目标——在5年内达到一定的产销总量或保有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

些国家发展新能源车更为迫切的心态。

而德国、日本和法国等国家提出的新能源汽车规划中,对实现量化的产销规模目标的期限则设定

相对较晚,他们分别设定了2020年的产销目标,其中,德国与日本还对2030年也提出了较为明确的

产销目标。这些国家发展新能源车的长期战略决心昭昭。

世界主要汽车市场新能源车产销规划

国家 规划时限 新能源车产销目标 新能源车类型

美国 2015100万辆(保有量) 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型电动车、纯电动车

201550万辆(产销总量) 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

中国

2020500万辆(产销总量)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

2020200万辆(年销量) 电动车(80万)、混合动力(120万)

日本

2030年销量70% 不详

2020100万辆(保有量) 电动车

德国

2030500万辆(保有量) 电动车

英国 201524万辆(保有量) 电动车

法国 2020年前 200万辆(累计产量) 清洁能源汽车

2015120万辆(产量,10%世界电动车市场)电动车

韩国

2020小型电动车普及率10% 电动车

来源:盖世汽车网,公开资料

从各国2015年产销规模目标来看,美国的决心最大,美国计划在2015年电动车的保有量达到100

万辆。中国提出到2015年新能源车销量达到50万辆。而英国的目标相比其他国家而言最为“保守”,

2015年电动车的产销目标仅为24万辆。

而在2020年的目标中,中国则显得“咄咄逼人”,中国政府提出了在2020年新能源车产销总量

达到500万辆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中还不包括普通的油电混合动力车型。此外,日本提出在2020

达到年销200万辆新能源汽车——约占其新车销量50%,其中的电动车的销量目标为80万辆,这一目

标同 样非常具有野心;法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实现清洁能源汽车累计产量200万辆的目标,这一

目标虽然比其他国家低,但相对其目前仅不足一万辆的保有量来 说,法国政府决心亦非常大。

从新能源车的定义范畴来看,多数国家都将未来新能源车发展方向锁定在电动车身上,而把混合

动力当作一种过渡产品。譬如,德国、英国和韩国等国家所设定的新能源汽车产销规划中,仅包括电

动车一类产品。而美国在其定义的新能源汽车范畴中也强调了只有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才计入新能源汽

车统计中。中国在其 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规划,也只包括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外资车企新一轮跑马圈地结束 2014年将迎投产高峰

2011年,随着国家鼓励消费政策的退出和限购令政策实施等因素的影响,车市增长大幅度回落。

在车市低迷的大背景下,国内自主品牌哀鸿一片,销量持续以两位数下滑,然而合资品牌,却加快了

投资扩产的步伐,一些原本“保守的”企业也开始“跑马圈地”式地扩大产能,在逆市中显得更加激

进。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61

新增产预计投产

能地点 时间

宁波,宁波工厂30万辆;新疆工厂初期5万辆,最终30万辆,2014年大众轿

上海大众 2013

新疆 车产能将增至300万辆。

一汽-大众 南海 2013初期15万辆,最终30万辆

上海通用 武汉 201430万辆;通用2015年产销量目标200万辆。

合资企业 产能规划

一汽丰田 天津 不详

东风日产 大连 201430万辆。到2016年东风日产总产能将提升至134万辆。

广汽本田 不详 2014初期12万辆,最终24万辆。届时广汽本田产能将提升至60万辆。

北京现代 北京 2017不详;第四工厂最早将在2013年开建。

东风悦达起

盐城 201430万辆。届时起亚汽车在中国的年产量将达到73万辆。

重庆,重庆工厂35万辆,杭州工厂25万辆。到2015年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

长安福特 2014

杭州 的年总产能将超过120万辆。

不详;目前丰田在华产能共有92万辆,而随着丰田天津第四工厂正式

投入运行,丰田的在华产量将突破百万大关。

从上述的表格可以看出,大部分资企业建厂项目将在2013年底或2014年完成投产,这也预示着

届时将迎来一个新的产能高峰。然而,不少业内人士担心,届时的市场需求是否有那么庞大,外资车

企是否集体过于乐观。

2011年,中国车市结束了长达10年高速增长的神话,增幅一度回落至3.3%。而今年前5个月低

增长依然继续,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汽车产销量分别为800.02万辆和802.35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3.19%和1.70%。车市以两位数增长的时代已不复存在,未来国内汽车销量甚至将长期在

10%以下徘徊。

但是,仔细研读数据不难发现,尽管近两年整体市场销量呈现低迷,但合资车企销量依然占行业

主要销量份额,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相反自主品牌份额下滑明显,直到今年五月这样的下滑态势仍

然不见好转。“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在中国市场逐渐显现。外资的扩产并非盲目乐观,

即便市场增长缓慢,如果自主品牌的份额在未来继续下滑,那么这部分份额就将被外资蚕食。一位外

资车企高管曾向记者透露,他们对自主品牌毫不担心,因为中国的首次购车者出于成本的考虑可能会

选择自主品牌,但第二款车一定会是品质与品牌更好的外资品牌。在他看来,自主品牌只是帮他们培

育了消费者。

可以预见,伴随着2014年合资品牌将迎来产能上的高峰,届时车市的竞争更多是合资品牌之间的

较量,而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届时自主品牌内部的分化

将更明显,竞争力弱的一批企业或将关门。

J.D. Power公司曾对未来三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做出预测:到201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将有90

个汽车品牌,为全球所有汽车市场之最,相当于美国市场乘用车品牌数量的两倍以上。其中自主品牌

占据一半以上。如此众多的汽车品牌不会一直都存在在汽车市场上,竞争激烈加剧,企业面临着优胜

劣汰,而大规模的兼并重组以及市场调整又是否就在2014年出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降薪暴露自主品牌困境 比亚迪谋二次腾飞

对于比亚迪目前的困境,比亚迪人士对记者表示,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公司太阳能业务和汽车

业务业绩都不好,加上之前公司摊子铺得太大,整体的业绩难免会出现问题。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62

车市持续低迷,让自主品牌再次受到强烈的冲击。近日,比亚迪的降薪,再次将自主品牌的困境

暴露无遗。

比亚迪内部公布的降薪文件称,由于外部经济环境不乐观,公司效益出现了较大下滑,经研究决

定,今年6~9月公司员工绩效奖统一下调,其中A级绩效奖额度为0,G-B级、H级以及操作工绩效奖

额度均统一下调至15%。

对于比亚迪目前的困境,比亚迪人士对记者表示,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公司太阳能业务和汽车

业务业绩都不好,加上之前公司摊子铺得太大,整体的业绩难免会出现问题。

不过,对于比亚迪来说,关键还在于汽车业务的持续低迷。毕竟,从去年的财报来看,比亚迪的汽车

业务占了其营业总收入的47.8%。

当然,比亚迪整体业绩的回升也有赖于汽车业务的回暖。而这和当前车市的大环境关系密切。

难以止住的下滑

2009年开始,脱下“黑马”外衣的比亚迪汽车,其市场表现和整体自主品牌毫无两样。

今年前5月,比亚迪汽车销量同比下滑了11.6%至16.9万辆,这成为比亚迪整体业绩陷入困境而

被迫降薪的主要原因。

比亚迪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较淡,不仅是比亚迪受到影响,整个行业都有不少冲击。

1~5月自主狭义乘用车总销量同比下滑了11.5%,不过,比亚迪16.9万辆的销量列狭义乘用车企第

九位,居自主狭义乘用车国内销量冠军。

对于比亚迪来说,原有车型的销量在持续下滑,而新车型的销量也未能填补旧车型下滑的销量。

以前F3是比亚迪销量的支柱,也是轿车销量前十车型中的常客,如今早已淡出了销量前十的阵容,5

月销量勉强破万。

G6S6这两款代表其转型之作的新车型,随着整体市场的低迷,销量也不甚理想,未能起到

提振比亚迪销量的作用。

特别是比亚迪首款SUV车型S6,虽然自去年上市后短短数月便突破万辆大关,但今年4月销量迅

速降至5800辆以下,几近腰斩;5月销量也仅为6500辆。对于S6,比亚迪期望很高,在去年上市时,

曾宣布两年不降价。不过,如今经销商早已经开始降价促销。

其实,比亚迪今年以来的销量下滑,是我国整体自主品牌困境的反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

显示,今年以来,乘用车市场增长乏力,自主品牌遭受巨大压力。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经连续

三个月下滑,5月占有率为40.3%,同比下滑3.3个百分点,市占率较2010年的高点已经下滑一成。

2013年回暖?

“目前降薪措施只实行4个月时间,以后有可能会逐渐好转,到四季度薪酬有望得到恢复。”上

述比亚迪人士表示。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9月和10月是汽车销售的旺季,比亚迪的4个月降薪措施,显然是在等待这

个旺季的到来。

随着降息等政策的推出,国家宏观政策基调正在发生调整,车市是否会随之回暖,还难以有一致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63

的看法。不过,即使是车市回暖,自主品牌能从中分得多大的蛋糕,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对于比亚迪来说,目前依然处于调整阶段,其业绩的真正好转,还要看其汽车业务的调整进度。

比亚迪汽车的总体思路,由以前擅长的价格战,开始转移到了靠品质取胜,走稳健的品质提升之路。

最近几年来,汽车低端市场的竞争正逐渐趋于饱和,自主品牌再依靠单纯的价格战已经难以继续

立足,要想摆脱困境,显然需要走新路子。

410日,比亚迪在北京发布了品质宣言,并推出“4年或10万公里”超长质保。相对于行业普

遍实行的2年或6万公里,这一超长质保政策,无疑将树立行业新标准。

在比亚迪汽车品质发布会上,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表示:“今年是调整期的最后一年。”这意味着

原定2011年、2012年、2013年历时三年的比亚迪调整期将提前一年结束。他预测,2013年比亚迪将

实现二次腾飞。

今年下半年,比亚迪战略车型F3的换代车型F3速锐会以平行换代的方式上市销售。新车搭载与

G6相同的1.5L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双离合变速箱,有望成为比亚迪销量的一个新增长点,减缓

销量的下滑。

2013款奥迪A3 评析

在欧洲市场紧凑型掀背车的竞争日趋激烈,几乎所有汽车制造车都推出了全新高配置车款,当然

奥迪公司也不例外。第三代欧版奥迪A3使用大众公司最新开发的MQB平台生产制造,主要竞争车型为

第二代宝马1系和第三代奔驰A级。同奥迪其他车型类似,欧版A3的外观造型让人感觉传统保守,但

仔细观察你会发觉很多奥妙之处。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64

动力系统

测试选用了两款不同动力系统的三门掀背版A3:1.4TFSI(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四缸发动机,

最大输出功率140马力;1.8TFSI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80马力。两款发动机皆能够为A3提供澎

湃的动力,峰值扭矩同为184磅英尺,但1.8升发动机的扭矩曲线更加激进,这表明1.8升发动机在

更低的转速下即能产生出色的扭矩,而且1.8升发动机没有明显的增压延时现象,使用起来仿佛大排

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考虑到1.8升发动机优越的动力性,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奥迪公布的A3 060

英里的加速时间为6.8秒,最高时速144英里/小时。

1.4升发动机使用的技术更吸引人,采用了停缸系统,可以根据动力需求来确定工作的汽缸数,

低负载状况下1.4升发动机仅有两个汽缸工作,随着负载的增加发动机选用四缸模式运行,据称采用

停缸系统能够节省5%的燃油消耗。虽然1.4升发动机的增压延时要大于1.8升发动机,但总体来说还

是很不错的,如果你并非执着于强劲的动力,1.4升发动机足够日常的需要。配置次发动机的A3 0

60英里的加速时间7.8秒,最高时速132英里/小时。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65

底盘

与这两款发动机搭配的标准传动系统是一款精密的六速手动变速箱,而更流行的双离合七速自动

变速箱属于可选配置。同上一代奥迪A3相比,A3重量降低了180磅,这也帮助A3获得了如此出众

的动力性能表现。

奥迪为A3提供了三种不同悬挂:标准版、底盘高度低0.6英寸的运动版和底盘低1英寸的S系悬

挂。搭载1.4升发动机的A3 使用中级225/45 R17(胎宽225毫米,扁平比47,轮毂半径17英寸)邓

禄普Sport Maxx轮胎,使得车辆行驶过程平稳舒适,但在极速状态下轮胎抓地力严重下滑;1.8升发

动机的A3选用高级225/40 R18马牌ContiSportContact轮胎,使得整车感觉和1.4版本完全不同,

舒适性略有下降,但极速下抓地力表现依然优秀,这些现象表明A3小型运动车型的设计初衷导致了其

对不同的轮胎橡胶成分构成非常敏感。A3的电动助力辅助转向系统表现出色,可以为各种不同驾驶

风格提供合适的助力大小。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66

全新Q1/Q4/Q6/新Q7 奥迪未来SUV新车展望

随着奥迪Q3即将国内上市,我们此前对于奥迪未来SUV车型规划的预测已经成真了一部分,那么

接下来,奥迪即将推出的SUV车型还会有哪些呢?

奥迪Q1

基本信息:奥迪入门级SUV,时尚小型CROSSOVER车型,基于MQB平台生产

国内看点:进口上市

竞争车型:MINI COUNTRYMAN

造型完成度:未知

【奥迪Q1效果图】

一直以来,奥迪Q1的生产机会一直是同Q3被放在一起的,那么如今Q3已经到来,Q1还会远么?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67

在定位上,奥迪Q1其实可以被看成是类似于奥迪A1 SUV版的CROSSOVER车型。其竞品自然也放

到了A1的竞争对手MINI的衍生型号——MINI COUNTRYMAN这类车型之上。因为,根据市场的预期,这

类小型的更为紧凑的时尚型CROSSOVER车型将在未来更受欢迎。

造型方面,Q1将会延续A1的设计,造型动感时尚,但又含有SUV的粗犷设计。在细节风格上,Q1

将会按早目前奥迪全新的家族风格修改。

在平台方面,奥迪Q1自然会是基于最新的MQB平台生产,这将会与A1有所差异,但差异有限。

在动力上,Q1的必定也将更新装配大众新的EA211列(汽油)引擎以及和EA288系列(柴油)引擎。

其中,汽油方面会以1.2TSI1.4TSI(125马力、150马力两版)引擎为主力。柴油版则以1.2TDI、

1.6TDI为主。

奥迪Q4

基本信息:COUPE奥迪Q5,定位细分的CROSSOVER车型,基于MLP平台生产

国内看点:进口上市

竞争车型:路虎EVOQUE

造型完成度:未知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68

【奥迪Q4效果图】

目前,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明显是多样化的,而这种多样化在中、高端市场尤其明显。所以,细

分市场也越显魅力。在去年推出的路虎EVOQU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的。它的定位和售价明显是与普通

消费群体有距离的,但是,这款车还是做到了供不应求的销售场面。由此,奥迪对出一款基于Q5的、

带有跑味的动感型SUV的计划也是顺理成章的。

这款传闻中的Q4在造型上,自然还是奥迪的家族化面孔设计,只不过在车尾的和车身线条的处理

上,奥迪会让它显得更动感,会把它营造出一款带有COUPE风格的SUV车款的造型。另外,其车身也

会因为动感的设计而变得更低矮,车门预计也是采用三门的设计。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69

动力部分,Q4的主打配置还是一具2.0TFSI引擎+S-TRONIC双离合变速器的组合;另外,装配

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也是必须的。推出时间上,按照目前奥迪计划的SUV车型的排序,Q4的推出预

计最早也该在2014年以后。

奥迪Q5敞篷版

基本信息:奥迪Q5敞篷版,定位细分市场,基于MLP平台生产

国内看点:进口上市

竞争车型:NISSAN MURANO CABRIO

造型完成度:未知

提前Q5的敞篷版,我们就不得不提到Q5量产前的原型车AUDI CROSS COUPE CONCEPT概念车以及

其姐妹概念车CROSS CABRIOLET CONCEPT。这两款车型都是分别在2007年于上海车展以及洛杉矶车展

全球首发的,这两款车型都在当时揭示了未来奥迪全SUV的设计方向。不论是Q5还是AUDI刚刚全

新推出的Q3,都是基于CROSS COUPE CONCEPT概念车设计而来。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70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既然Q5可以基于CROSS COUPE CONCEPT概念车的设计量产推出,那么同理

Q5 CABRIO敞篷版也是可以基于CROSS CABRIOLET CONCEPT概念车推出的。它与Q5之间的主要区别也

就是在于硬顶变为了可收起的软顶设计。

不过,虽然在设计上Q5 CABRIO敞篷版是完全可以轻松实现的。但其还要面临一大问题就是——

市场,推出一款如此车型,市场的接受态度会如何,在成本与市场上奥迪明显要考虑很多。但好消息

是,NISSAN MURANO CABRIO已经给出了一个类似的例子。

按照目前的消息,奥迪只准备计划限量推出5000台左右的Q5 CABRIO敞篷版;而在制造环节上,

则可能会被交给奥迪的供应商Magna SteyrValmet制造完成。在量产的环节上,Q5 CABRIO敞篷版

因为是敞篷设计,所以还要克服因硬顶被取消而带来的车身刚性下降的问题。为了补强车身刚性,Q5

CABRIO敞篷版的体重预计会被增加到1720公斤,而在动力部分则会和Q5硬顶版相同;当然,quattro

四驱系统也是必须的配置。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71

在推出时间方面,按照海外媒体透露的消息,奥迪会在未来18个月推出Q5 CABRIO敞篷版,定价

4万欧元。我们认为,奥迪Q5 CABRIO敞篷版可能会在新一代的Q5推出之后才会出现。

奥迪Q6

基本信息:基于MLP平台生产,BMW X6同级

国内看点:进口上市

竞争车型:BMW X6

造型完成度:未知

BMW X6的成功推出已经让奥迪看到了这一细分市场的前景,因此,就如同看到了四门豪华COUPE

市场的前景适时的推出A7 SPORTBACK一样,一款与X6有着类似风格的奥迪SUV也在奥迪的设计、规

划中。而它就是传闻中暂命名为Q6的产品。

奥迪Q6最新效果图

说起Q6由于它和Q4一样是基于MLP平台生产,因此可能大家对于它们间的区分有所模糊。其实,

这两款车型定位于不同的售价区间,Q6会更豪华、配置会更高、动力会更强劲,Q4的售价区间则是

在百万元之下。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72

Q6的造型会结合目前运动型SUV、COUPESUV想结合的CROSSOVER设计,不过却会采用五门的设

计。毕竟这是一款定位全尺寸的豪华SUV。在车身的大小上,它应该会和X6相当,这也意味着它不会

Q7看上去那么宽大,但彪悍的外表也必须是其需要拥有的。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73

【之前海外媒体曝光的奥迪Q6效果图】

奥迪Q6底盘测试车】

动力部分,Q6应该会套用Q7的动力总成,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也是标准配置。推出时间上,应

该是会在新一代Q7推出之后

新一代奥迪Q7

基本信息:Q7换代车型,全新设计,同大众途锐保时捷卡宴同平台

国内看点:加剧国内豪华SUV竞争

竞争车型:2代大众途锐、2代保时捷卡宴、奔驰新一代ML、BMW X5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74

【全新奥迪Q7路试谍照】

随着2代大众途锐,2代保时捷卡宴的先后到来,和它们采用同平台生产的奥迪Q7也即将迎接量

产车型。考虑到Q7是在2009年的上海车展上发布的改款车型,我们预计,全新一代的Q7很可能就会

在今年的巴黎车展上发布全新一代的换代车型。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75

从目前2卡宴上市后一车难求,2代大众途锐销售火爆的情况来看。换代的Q7将依旧延续现款

的设计风格,其主要的修改应该是加入奥迪全新的家族设计元素,这些更新主要还是表现在头灯造型、

灯组以及水箱罩造型上。

在动力方面,全新的2Q7将会和大众2途锐共享动力总成,因此,它也必定会有一款混合动

力版推出。一款更为省油、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奥迪Q7即将到来。

程远:竞购萨博失利是中国汽车业国际化战略遭受的挫折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是近些年中国人用来讥讽同胞中“钱多人傻”一族的笑谈,不料同样

性质的事情也发生在海外并购中,这就是最近刚刚落定的萨博收购案。中国青年汽车集团出价46亿瑞

典克朗,竞标竟然败给出价仅16亿克朗的瑞典国家电动车公司。业已宣布破产、囊中羞涩的萨博,竟

然不愿多卖钱,究竟是有病,还是人傻?局外人看来简直匪夷所思!

据称,真正左右这桩收购案的是幕后的通用汽车,这已是通用第三次干预中国企业收购萨博的行

动,而且每次都“心想事成”。因为担心原旗下子公司萨博破产拍卖导致技术外泄,特别是害怕流入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76

中国企业手中,通用宁可让萨博破产,破产拍卖业又宁可少卖钱,也不让中国企业收益,这是典型的

损人而不利己的思维方式。

通用汽车此举,是继福特搅黄上汽购买罗孚品牌之后,又一例跨国公司阻挠中国自主汽车发展的

案例,再次证明跨国公司对中国技术封锁之严厉,之坚决。所以收购萨博失败,不仅是青年汽车的失

利,也是中国汽车业“国际化”遭受的一次挫折。

在中国人心目中,通用汽车向来是一种“开放”、“友善”的形象,而且2009年金融危机时,

是中国市场挽救了通用汽车,使其免遭破产之灾,方有通用汽车今日的重新崛起,中国是有恩于通用

汽车的,但是在事关核心技术的“大是大非”面前,通用汽车尚且如此,遑论其它?这对那些幻想依

靠跨国公司发展自主汽车产业的人,应当是一付清醒剂。这再次说明中国要建成“汽车强国”,只能

依靠自己。

虽然竞标失利,但青年汽车声称,“注意到发布会上尚有很多未尽事宜和详尽计划尚未落实,我

们仍将密切关注后续发展”。20111月正式与瑞典萨博洽谈合作至今的500多个日日夜夜,青年

汽车集团伴随萨博从合资、并购、破产、收购走到了最后,可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弃不离。

青年汽车为何如此不遗余力坚持收购被业内称之为“鸡肋”的萨博呢?青年集团是借道客车进入

轿车领域的。掌门人庞青年十分清楚,世界上没有长命百岁的客车企业,客车企业规模不可能发展得

很大,即使有中国这样超大的市场背景,像宇通年产销量也就做到4万多台而已。青年集团要想在汽

车业长期发展,就要进入轿车领域。

虽然通过收购云雀,又和莲花技术公司合资做青年莲花,但青年汽车并没有因此而掌握核心技术,

更没有获得叫得响的品牌,莲花轿车的市场表现更是差强人意。当此时,世界上优秀的轿车公司已尽

数进入中国,可谓“名花皆有主”,青年已不能找到可心的合资伙伴了,青年汽车陷入进退两难境地。

去年,英国莲花跑车又以“路特斯”(Lotus)之名进入中国市场,出现所谓真假“莲花”之争,

对青年汽车轿车品牌更有很大伤害力。拥有一个好的轿车品牌和平台,成为青年汽车更加重要而又急

迫的事情。收购破产了的萨博,是青年汽车实现这一目标最后的机会,对青年汽车而言,自然是志在

必得。

最近青年汽车公开宣称,对萨博的执着,源自于自己“与高端品牌合作、造高品质车”的企业发

展理念,也证实了这一点。如今萨博花落别家,青年集团董事会主席庞青年说:“有的是遗憾,但没

有损失”。

青年汽车集团表示:去年已成功购买了瑞典萨博为之投入超过2亿欧元开发的“凤凰平台”,经

过青年集团专家小组半年的破解分析,货真价实、物超所值。青年集团获得的“萨博凤凰平台”可配

套车身长度横跨为4米至5.2米的所有车型,代表着世界最新技术的柔性平台,之前萨博在此平台上

规划了92、93、94、95、96、97等一系列产品。青年汽车将充分利用好这套宝贵的财富,正在研究规

划依托这个平台来发展青年集团的乘用车事业。萨博收购案留给青年的遗憾,将会通过萨博的“凤凰

平台”来梦想成真。希望青年汽车好自为之。

很大,地方政府违反客观规律来发展电动车、圈地运动、对技术路线争论不休,延误了发展机遇。

“与整体的产销数字相比,目前电动车的产销数字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

书长叶盛基表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字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整车企业生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8626

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655辆,混合动力汽车1300辆,代用燃料汽车5671辆,销售节能与新能源汽

10202辆,其中,纯电动1830辆,混合动力1499辆,代用燃料汽车6873辆。

针对电动车《规划》制订的内容,杨裕生也有话要说。“虽然经过多次修改推迟公布,调和业内

关于发展路线和充电、换电模式的矛盾,即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哪个优先、电池在车上充电与快速更换

电池哪个为主两个焦点矛盾,但是《规划》并没有反应两年以来我国电动车的实践。”

建立电池组安全评价体系

今年以来,比亚迪电动车燃烧又一次让业内对电动车的安全性产生怀疑,电动车安全性特别是电

池安全性成为本届研讨会的重点。

与会专家认为,业内普遍存在一些不利于普及纯电动汽车安全性的错误观点——“纯电动汽车要

高档、快速”,“普及型车的技术水平低”、“垃圾技术”、“低速不安全”、“低速会造成堵车”。

目前,电动车制造企业用传统燃油车理念支配纯电动车设计,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人们希望复制

传统汽车空间大、加速度大、速度大、航程大。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纯电动车档次高、配置高、易燃物多、车身更重、车身重量大、电池用量多、

危险性增大、速度增加一倍,风阻增大8倍,能耗高速度高,电池发热量大,安全性下降。

按照此前发布的《新能源发展规划》纲要,下一步行业主要任务是:重点突破动力电池技术瓶颈,

包括开发电池自激活电压控制和热控制等新技术,提高电池安全性。但是何谓电池安全性,并没有客

观的、定量的衡量尺度,更没有按定量衡量尺度提出指标要求。

“我们应该建立新的概念,把电池安全性与事故概率挂钩 ,应该用数值表示。”杨裕生表示,建

议参考核反应堆的安全性系数,建立电池组安全性系数评价体系,而这样的概念能不能建立,如何建

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按照杨的说法,事故概率的影响因素包括电池单体品质和一致性 ;电池单体的容量、数量;电池

成组技术及控制管理 ;电动车的设计理念 ;电池组充放电制度和用法;意外事故危害性和控制力,

而这些问题必须系统解决。

不仅如此,电动车的发展要切合中国实际,电动轿车做小、做微,尽量减少锂离子电池用量,改

进交通管理法规,允许低速车在城镇行驶。

普及混合动力不是上策?

在研讨会上,部分专家表示,由于各种电池电动车起火,让政府对电动车的安全性产生质疑,按

照此前出台的新能源规划纲要中,纯电动降温不少,而混合动力地位大幅度提升。

业化,保有量达到500万,而混合动力大规模普及,保有量占乘用车年产销的50%。

但是,有专家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比不上增程式电动车,因为插电式混合动力50公里以内不用油,

但远距离全部用内燃机,大马拉小车,油耗同样很高,而且内燃机和电动机两套驱动系统,比增程式

电动车复杂、成本高,而且插电式混合动力对于电池的要求一点不低于纯电动车。

另外,重度混合动力车很难适合中国企业,我国的技术基础薄弱,有人想靠日本的技术作为出路。

“但是在混合动力方面,重演市场换技术的道路并不现实,以普瑞斯为例,两组动力组合复杂,加工

要求高,专利很难绕过。” 杨裕生表示,在我国推广普及混合动力车并非上策。

相反,中国更适合发展实用小型的电动车,而且这方面具有优势。首先,立即可节省汽油、减轻

污染。其次,每夜的11亿多度低谷电,可供数千万辆小型电动车充电,还可以省掉建设调峰电站的大

笔投资。

小型电动车因为电池少、价廉,易推销,技术积累好,去年我国年产已经达到6万多辆,并已经

出口。

还有,小型电动车可以用220伏的民用电,可作为晚间用电的“家用电器”,乡镇甚至无需专门

设置充电桩。

杨表示,《规划》要充分体现近两年我国电动汽车的实践积累,应该将《规划》纲要中提及的“重

点推动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汽车产业化,推广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改变为“当前重

点推进微小实用型纯电动汽车产业化,推广增程式大中型汽车,适度发展插电式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普及节能内燃机汽车。”

“国家应大力推进增程式和微型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制定相应的政策;电动车的设计、运行,

要以安全和延长电池寿命为第一要务,不搞脱离电池实际的高水平。”杨裕生呼吁说。

汽车大学:流水线还是梦工厂?

20120717日 11:30 汽车公社 文:洪华

龙应台曾把教育比作一条垂在井底的绳,下面的人可以攀着绳子爬出井来。从一叶障目的愚驽状

态中将人解救出来,无论是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无论是系统的还是零碎的,这正是教育一直以来被

赋予的责任。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几千年华夏文明一直在世界

上处于领跑者的姿态,文化教育也曾盛极多时。唐宋时期的山东章丘县曾因经济昌盛而带动教育事业

的发达,素有“学士之乡”的美誉,书院就是从那时那地开始走向鼎盛;宋朝时期儒学复兴,文化教

育达到最繁荣时期,科技发展也突飞猛进,史学家陈寅恪描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

然而,环宇之内有个不太好的循环规律,那就是盛极必衰,这则规律在中国更是屡试不爽。在中

国的教育问题上,经过几个明暗变化,没落似乎已经成了当下评点时的关键词,教育体制被贴上了“模

式化”、“实用主义”等各种标签。钱学森对中国大学教育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目前没有一

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

对于综合教育来说,中国的汽车教育无疑更是夜寒衣袂薄,汽车业发展起步晚,但经过10年的井

喷,却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人才的短缺问题顿时捉襟见肘。先不说“质”的问题,单

就一个“量”来看,尚且还得不到满足。

最近围绕教育的嘴仗不少。舞蹈演员金星谑称《非你莫属》应该改叫《毁你莫属》,谈到中国的

教育,几次用到“恐怖”一词。崔永元公开用“不努力,不作为,不要脸”这“三不”来评价湖南省

教育厅。在这么多喧嚣的背后,《汽车公社》选择奔赴最清静的地方——高校,这里是人才的蓄水池,

这里是教育者的舞台。从清华大学、吉林工大、同济大学、合肥工大、武汉理工作为起点,开始我们

关于中国汽车人才摇篮的探究旅程。

火焰与冰

“旺季卖车,淡季整人”。年初时《汽车公社》主编卫金桥的一句话,如今一语成谶。汽车销售

的低迷处境,让汽车界原本纷扰不断的离职潮显得更加突兀。原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执

行副总裁付强加盟沃尔沃;路虎中国执行副总裁胡波回归大众;长城汽车国内部销售总经理贾亚权低

调离职。国内相对高端的汽车人才,正进行着有限的新一轮分配。

然而大环境的事实却是,汽车人才严重稀缺,高端人才分无可分。正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付于武

所描述的中国汽车人才现状:“拆东墙补西墙,墙墙有破洞;你挖我,我挖你,彼此彼此!”

一边是国内汽车产业近10年来意想不到的繁荣,对人才的需求犹如烈火渴望干柴。而另一边,却

是高校汽车人才培养的青黄不接,汽车人才严重短缺与匮乏。清华大学系主任杨福源慨叹清华因为要

办综合性院校,重文理科而轻工科,一年招收的汽车系学生太少,最多的时候,也不到100人。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则透露,汽车专业在很多大学里其实并不“热”。以他所

在的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为例,“我们学院是到大二才细分专业,前几天,我们汽车专业的老师

在学院里做宣讲,希望学生来学汽车,结果只来了二三十个学生”。对于高校汽车教育的青黄不接,

许敏直言不讳地指出:很多高等院校的汽车学院、汽车专业都新开不久,人才培养未成体系;而像清

华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大、北京理工大学等一些老牌院校汽车专业的学生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

而还有缩减的趋势。

汽车类人才告急已经成了一个严峻的现实。有数据显示,国内汽车技术人才缺口达80万人,涵盖

技术研发、整车设计、项目管理、汽车营销等领域;汽车从业人员在结构上存在严重缺陷,技师以上、

当我与杨福源教授在谈到中国高校培养的汽车人才与国外存在的差距时,提到中国培养出来的汽

车专业本科生在技能上甚至不如国外一般的技校生。杨福源并未否认,“这种差距,其实是文化和教

育体制造成的,这也是造成目前国内汽车人才培养和实践脱节的主要原因。”国内的教育自古以来就

重理论,轻实践,这种五千年积淀而成的“遗留问题”,不是一两代人就能改变的。

羽化成蝶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任总裁阿尔弗雷德·斯隆曾有一句名言,“把我的资产拿走吧,但要把我公

司的人才留下。5年后,我将使拿走的一切失而复得。”显而易见,人才问题对于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

的意义如同一剑封喉。

上世纪70年代,2000多名韩国汽车研发人才从美国返回国内,一举改变了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

程。以至于韩系车最近几年在全球的发展无往不利,在国内也已进入车企第一阵营行列。而在中国,

汽车研发人才总量少,研发人才中领军人物奇缺。国外发达国家中,汽车技术人才从业者占总量的30%,

而在中国则不到12%。一汽集团研发人才据称仅占2.6%,而丰田的数字是9.8%。

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总量并不多的优秀汽车人才,也由于企业吸引力和福利待遇等各种原因,

大部分被合资企业瓜分。最近一向发展稳健的自主车企长城接连遭遇两位副总裁的离职;523日,

江淮汽车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王朝云也传出将离职的消息,类似的自主品牌车企人事变动已经见惯不

怪了。自主车企求贤若渴,却稳固不了人才团队,人才基石不稳固,拿什么来与跨国车企相抗衡呢?

自主品牌发展萎靡,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意义又何在?

清华汽车系系主任黄开胜的看法是,“学校不可能包打天下,教育的目的是交给学生基本的方法,

判变的思维能力。如果企业也能在人才教育上投入更多。学生是可以塑造的。”许多汽车品牌也意识

到这个问题,正在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通过多种方式为自己储备技术人才。如北京现代班、丰田特别

班等。甚至有的品牌自己开设大学培养人才,如吉利汽车开设了吉利大学、三亚学院、浙江汽车工程

学院等院校。

西方经济学界认为,只要存在着一个顺畅的通道,人们能拾阶而上,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就是一

件好事情。它刺激不富有的人在通往财富的路上努力打拼。这句话对于与国外人才培育存在巨大差距

当我抵达长春时,已经是深夜,天上飘着小雨。一同拼车的女生是吉林大学经济学的大三学生,

聊起学校的汽车工程学院,她满脸艳羡:“进了汽车工程学院,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一汽。”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的车辆工程学科成立于1955年,由原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和山东工学院

的相关专业组建而成,是国内汽车专业领域最早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到了20006月,原吉林大学与

同样为汽车行业培养过众多优秀人才的吉林工业大学强强联手。吉林工业大学前身是建校于1954年的

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曾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是当时工业部委学校中的NO.1。当中国汽车工业还

是一片蛮荒之地时,毕业于这里的才子们几乎撑着汽车行业的半壁江山,担当了垦荒牛的角色。合并

之后,有“工学龙头”之称的汽车工程学院成为了新吉林大学的金字招牌。

如今,吉林大学规模庞大,有6个校区8个校园,分布在长春各处。未见其貌之前,就已耳闻它

的美名:“美丽的长春市坐落在吉林大学校园当中”。而汽车工程学院就设立在吉林工业大学的原校

址,现称为吉林大学南岭校区。

陈建涛1998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2001年研究生毕业时,原吉林大学与吉林工大已经合校,

“那个时候发的毕业证就是吉林大学的。” 毕业后,陈建涛直接进入一汽-大众,如今在一汽-大众核

心部门之一——内饰开发科担任经理,办公地点设在警卫森严、颇为神秘的17号楼。见到他时,已近

中午,在他的邀请之下,我来到一汽-大众的食堂品尝了一把营养均衡的工作餐。

吃饭期间我们聊起学校教育,陈建涛对过去的课程安排颇有微词。“我们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有点

偏向于理论,而在工厂里涉及到实践,更多的谈应用,工作后还是要靠你边干边学。” 陈建涛在大学

期间学的是汽车工程中的车身专业,当时车身工艺学所用的教材还是制造老解放CA10时的资料,用他

的话来说:“根本不适合现代工艺的需求,十分脱节”。

2003年,一汽-大众举办了一次研发人员的培训项目,当时陈建涛新进公司一年多。通过这次招聘

选拔,他被公司派到德国培训了一年。回忆起这段经历,陈建涛颇为感慨,德国有一个很大的区别,

就是校企结合很紧密。我在国内还没看到过在工厂里干过几年,然后到学校去当教授、去带领学生培

训的。但在德国这种现象很普遍。”在德国汉堡大学学习期间,陈建涛接触到了从未感受过的教育方

式。他所在班级教车身设计的老师以前是大众的车身设计师,由于家庭原因来到汉堡大学担任教授。

陈建涛对这位老师赞不绝口:“他讲授的课程很贴合生产的实际,内容也是结合当前最新工艺来讲的。

对于这一点,通用(中国)前瞻设计中心总监乌琳高娃也曾在微博中发表过自己的观点,公开批评

了国内高校教师的教育方式,不过相比陈建涛,言辞犀利了许多:“对于汽车设计的教师:我不想责

难你们,因为你们大多没有从业经验。或者很少,你们自己并不了解汽车设计,或者曾被更不懂的人

教成这样,这不是你们的错。但是如果不懂又强硬就是耽误别人的前程……”

曹竹青比陈建涛小六届,原吉林大学与吉林工业大学合并那年,他正好考入汽车工程学院,现在

是一汽-大众二厂总装的区域主管。当时国内设有汽车工程学院的高等学府并不多,合并后的吉林大学

汽车工程学院口碑极好。

听过我对陈建涛观点的转述之后,他笑了好半天,直呼“说话太直”。 同样面对“大学知识能否

学以致用”这个问题,曹竹青表示:“学校里学的是最基本的。应该说用得上,但肯定是不够用的。

来到这里你会发现,学校里学的还是非常理论的。我来了之后被分在汽车电器,汽车电器在学校学习

时,尤其是本科,空白还是挺多的。而且,每一个环节在不同的公司都会做一些技术上的改进,这些

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很少会出现在书本上。”

到达长春的第三天,采访已结束了大半。在明媚的阳光之下,我从虹形正门走进吉林大学南岭校

区,打算一睹“中国汽车工业人才摇篮”的风采。或许是毕业不久的缘故,漫步在绿树成荫、建筑风

格典雅别致的校园中,看着一张张青涩稚嫩的面孔,心中倍感亲切。走在通往校区主楼——逸夫楼的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82

路上,我眼前闪过无数汽车界前辈的身影,他们与如今的大多数学子并不相同,他们不算考分,不为

工作,更不会去考虑汽车行业是不是红火。他们来到这里只因一腔热血,一个汽车梦。

然而如今的情况已大不如前。自从2004年中国汽车行业步入高速发展时期,与汽车相关的高精尖

技术可谓一天一变。加之,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合肥工大、武汉理工的后来居上,较为保守、

改革缓慢的吉林大学已经从庙堂之高落入凡间。尽管如此,面对市场井喷、汽车人才紧缺的大背景,

每年本科生400名、硕士生150名、博士生40名的人才培养能力,以及紧挨一汽集团的极佳地理位置,

使得吉林大学由于高就业率而依然保持着“人才摇篮”的口碑。但是,就如同每年各大车企推出的那

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新车一般,数量仅仅只是一个方面,相比之下,质量更为重要。

思维缜密、条理清晰,对话中偶尔夹杂着一两个英语单词,这是陶辉给我的最直观感受。他是一

汽-大众奥迪战略和运营部的部长,同时监管人事部。采访之前,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晓军向我推荐

了他:“陶辉曾在一汽-大众担任人事科科长,在人才培养方面很有经验,这一块你可以去问问他。”

除去合理安排专业课程、扩展实践经验,陶辉认为,各大高校还应教会学生们如何培养“创建社

会关系的能力”。“很多(毕业生)刚来的时候会有挫折感,感觉自己一直很优秀,但到这来了以后自

己显得挺笨的。”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许多新晋职员都称自己有“口拙”的困扰。究其原因,就如

陈建涛所说:“大学、研究生、博士、博士后,用我们的话叫象牙塔,其实完全封闭,一直在自己的

体系里慢慢成长,最终培养出来的(人)‘太纯净’。”

也许,中国汽车高校教育的改革,就应从打破“象牙塔”开始。

塔尖上的希望

去清华大学采访的几天,经历了各种会面,各种饭局,其中有一个令我印象尤其深刻,是一个清

华汽车系老校友的小型聚会。在某酒店一个叫凤凰楼的包房里,我见到了1985届汽车专业毕业生王跃

;样子颇具“匪气”的1987届内燃机专业毕业生宣奇武和他唯一的同班女同学吴红继。他们几个统

领着的阿尔特公司,目前被称为“汽车设计领域的富士康”;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方

青,谈吐随和,一口地道的“川普”暴露了其四川人的身份。还有一个虽然毕业于铸造系,但最终也

将半生青春赋予了汽车业,他叫李绍烛,清华1983届毕业生,目前职务是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

清华大学的校区很大,学生们纷纷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穿梭。三十多度的大热天,我步行于这所

众多学子们梦寐的全国最高学府,想象着曾经的某一年,中国第一代老汽车人李刚、陈清泰、张小虞;

前北汽董事长安庆衡;东风汽车副总经理李绍烛;观致汽车董事长郭谦……这些汽车界的大拿们,在

他们青春年少之时,也曾从这里走过。他们怀揣着汽车梦,从清华一路走到了汽车行业的金字塔顶。

清华汽车专业的设置始于1952年,但培养车辆工程人才的历史则起于更早的1932年。在清华东

大广场对面低调伫立的五层建筑正是汽车系的教学楼,朴素程度超出我的想象。由于清华大学最近几

年正在向综合性大学方向调整,强化文理科规模,而对工科,则某种程度上刻意降低了招生规模。2010

年为了清华百年校庆而新建标志性建筑“新清华学堂”,原先的汽车楼被征用了。汽车系不得不临时

蜗居于现在的五层小楼里,楼外绿树荫荫,落得清静。

清华汽车工程系主任杨福源告诉我,清华汽车系每年招生的数量极少,基本限定在90人左右。僧

少粥多,这样每个学生所享受到的资源比其他学校更多。汽车系更复杂于其他学科,只学个三四年,

根本不管用,杨福源说,“汽车系每年本科毕业生中有40%左右会留校继续读研,30%左右外推到别的

学校读研,另外30%的人又有七八个人选择出国。所以真正以本科学历就业的只有20个人左右。”这

样的毕业生构成决定了清华汽车系的定位,是为汽车工程和技术培养高级人才,更准确地说,是培养

高端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83

接受采访的在读博士生刘磊领我去清华的食堂用餐,开小灶的那种,伙食很不错。时间赶得凑巧,

否则过两天刘磊去参加东风汽车的底盘技术宣贯活动就没空见我了。类似的活动在博士在读阶段很频

繁。即将毕业的刘磊对于就业毫无压力,最近几年来清华名为技术展示、实为招人的主机厂越来越多,

找个工作完全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不过刘磊最想进的,还是国内整车厂的研究院。“已经毕业的师兄

们,进上汽研究院和广汽研究院的比较多,他们在研发上的投入比较大。另外,跟地域吸引力也有关

系吧。”。

“新知识越来越多,老师可以讲的东西越来越多,但不见得学生想听,这是知识爆炸所带来的问

题。我们一直在尝试对此做改革,以科研带教学,学校的实验条件比较好,学生实战机会更多。”杨

福源对清华的汽车教育颇为满意,杨说以前带过一个兄弟院校来的研究生,给他做培训,发现他对实

验室的基本实验条件都完全不了解,“这很出乎我的意料,许多院校的研究条件的确不够完备。”

顺着清华路一直走,就能看到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再往里,便是声名赫赫的清华汽车碰撞实验

室,这也是国内高校中唯一的一所碰撞实验室。老一代清华汽车人回忆说,刚到试验室的时候,条件

非常艰苦,每次做试验,都要花上一两天的时间进行准备,大家把牵引用的橡皮绳、缓冲液压缸、隔

离钢轨等搬出来,然后做车辆的预处理,布设数据采集设备。试验室里不论男女,每个人都很能吃苦,

并以“拉橡皮绳的”自居。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1998年,试验室完成了号称“中国第一撞”的

中国首次汽车碰撞试验,开发出碰撞试验数采分析系统。

在清华,汽车人才教育的话题似乎始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然而与国外的汽车教育相比,“我

们汽车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甚至比不上国外技工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国外汽车教育的核心就是:

车厂是大学。”一位圈中同行说起这些很是愤然。

87届清华汽车系毕业的宣奇武,现任阿尔特汽车技术公司董事长。1992年宣奇武赴日本九州大学

留学,博士毕业后就职于日本三菱汽车公司。2002年,国内汽车业方兴未艾之时,宣奇武回到国内创

业。回忆公司草创之初面临最大的难题,除了资金,就是人才问题。阿尔特接的第一单是奇瑞的QQ6

项目,按照约定,QQ6是一款具有正向开发概念的产品。而当时宣奇武搜罗一圈下来,在国内竟找不到

有经验的汽车设计人才,大多数设计师、工程师在面对真正的创作时只懂得“临摹”。在日本留学并

工作了十多年的宣奇武只好通过自己的关系网物色到一些日本专家。之后媒体报道一直说奇瑞能把QQ6

项目交给阿尔特,是因为宣奇武“在日本能找到人”。

计,陈凯则在忙着全国各地出差完成手头的项目。同时,东风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正一如既往的忙碌

中。

虽然他们现在的人生境遇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是武汉理工汽车工程学院的校友。

刘明宇对汽车的兴趣,在进入大学之前仅限于“喜欢超级跑车”。与很多学生一样,大学选择专

业的时候,刘明宇并不明确想要学什么。没有强烈汽车情结的他,选择汽车学院的理由很简单,“不

想到湖北之外的上学,在可以选择的学校和专业中选最好的”。进入汽车工程学院不到一年,刘明宇

对汽车的概念依旧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他的理解里,汽车不再是只有超级跑车的概念。“汽车

很复杂”这是他现在对汽车的认识。

纠结于要不要去汽车企业实习的杨鹏,即将完成大三学年的学习。车辆工程专业在读的他跟同龄

人遇到的问题类似,杨鹏思考的是毕业后到底要不要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虽然他们专业的就业率还

不错。“如果毕业找工作想专业对口,那夏天肯定要去车企找个实习。问题是我还在考虑要不要考研。

已经在神龙工作4年的林枫显然不会有“工作要不要专业对口”的疑问。说起当初选择武汉理工

汽车工程学院,武汉人林枫的理由更有趣一些:“选择汽车工程学院,是受家里影响,我妈妈就是武

汉理工毕业的。当年高考后就定了要上武汉理工,在专业里一看,觉得汽车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就去

了。”从1998年考入武汉理工汽车工程专业,到2002年考上本校研究生再到2005年研究生毕业,林

枫的选择都很果断:一开始就比较喜欢汽车,对机械也很有兴趣。毕业了正好有机会,就干了汽车

陈凯虽然也毕业于武汉理工汽车工程学院,但他的第一份工作却不在汽车领域。2000年毕业后,

通过校园招聘杨鹏直接南下去了深圳,在富士康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工作了几年之后,杨鹏回到

了武汉,在神龙研发中心任职产品工艺主管。最后还是回到了汽车这个行业中。“当年去深圳的理由

很简单,富士康给的待遇要比很多车企好,年轻的时候也想出去闯一闯。当我想回来的时候,正好遇

上神龙提供了这个机会。我就又回到了汽车行业中。”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源于1957年由华中工学院开办的内燃机拖拉机专业,是我国最早设立

汽车专业的三所高校之一。50多年的教学积累,为武汉理工汽车工程学院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据汽车

工程学院张国方副院长介绍,强调均衡的武汉理工汽车工程学院,本科生占80%左右,这其中又以车

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最多,占据整个本科学生的一半。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

分别占1/4。这样的专业比率符合武汉理工汽车工程学院“为中国汽车行业培养中层人才”的定位。

占据一半生源的车辆工程专业,目前也是汽车工程学院中成材率最高的专业。50多年来,武汉理

工汽车工程学院已经为东风汽车、一汽集团、上汽集团等汽车行业中的大集团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根

据汽车工程学院的粗略统计,现阶段的毕业生中,有接近40%的应届毕业生进入到神龙汽车工作。应届

毕业生进入车企工作的整体比率大约在90%。

“以学术为本”的武汉理工汽车工程学院在招聘教师时,看重的是应聘者是否有较强的学术能力。

张院长说:“我们也希望能招聘那些有汽车行业工作经验的人,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为了提升毕

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汽车工程学院在强调“学术导向”的同时,也积极与车企合作了众多科研项目,

寻求在车企建立长期的实习岗位。

目前与汽车学院达成实习培养计划的有神龙汽车和上汽通用五菱。在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上,

除了实习和参与共建科研项目,在车辆工程专业中还提供海外交换生培养计划。科研项目对学生的学

术研究能力有明显提升,实习也能让学生尽快地去实践。但现实情况是,实习的效果并不如预期。张

院长介绍说:“车企有自己的顾虑。实习期间车企在后勤保障上都做得很好,但对实习的开放程度是

很有限的。对于核心的技术岗位,实习期间是肯定无法接触到的。”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85

在“3+3”的交换生计划中,武汉理工汽车工程学院的在校生通过申请和考试,将有机会成为交换

生,到法国学习和生活。完成交换生计划的毕业生在毕业时将获得法国的工程师证书。虽然目前每年

交换生的名额只有20名左右,但这确实是武汉理工汽车工程学院为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而做出的努

力。

神龙汽车人事部的潘小凡也是武汉理工汽车学院的毕业生,在汽车生产岗位上工作了一段时间后,

转岗到人事部,负责招聘。“我们在招聘的时候主要还是看综合能力,应届毕业生一般都没有过多的

经历可以给我们参考。”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一样,综合素质比单一的专业知识更能吸引车企的目光。

潘小凡的说法在神龙内部得到了验证。林枫和陈凯各自带领的团队中都有应届毕业生。能够进入

研发中心的毕业生并不多,一般都需要有若干年的工作经验才能进入到其中。陈凯坦言:“带新人,

尤其是应届毕业生,我从不要求他有多高的专业知识,相反我更喜欢在专业性上,他是一张白纸。我

所需要的是他必须有良好的理论基础知识。”

神龙汽车公司每一名新入职的员工都需要到生产一线培训1~3个月不等,在核心的研发部门,上

岗前的培训时间可能更长。这样的情况出现在几乎所有的车企中。

神龙公司对外界认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远强于国内生源的海归派持有不同的态度,林枫介绍

2005年以前还会招一些海归,现在基本不会了。现在的留学生数量上升,质量却下降了,很多理

论知识还不如国内的学生。动手能力可以在入职之后培养,基础理论知识要是不足,那日常的工作可

能就很难开展了。

格物楼里的“死磕”精神

走进合肥工业大学的校园,每一处建筑风格与景观气质都在告诉我们,这是一所工科院校,她曾

经培养了徐平、苗圩、朱福寿、尹同跃、左延安等众多汽车界达人。

徐缓而行的学生们,朴素归真的感觉与时下讲究时髦追求新潮的“现代化”学生迥然。他们身上

有一种踏实的气质,这与他们学习的专业不无关系。工科向来讲究逻辑,用实验达成目的,需要的思

维模式是一步一步严密推导、反复论证,更多的不在于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沉浸于某种审美境界,而是

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因此你在他们眼神中读出来的是规规矩矩与严谨恪守,而非梦一般的出离与空

“其实在国外,企业需要的是一个‘毛胚型’的人才。中国的企业比较小,希望人才比较专,到

了就能用,因此才会觉得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一点。”

坚持理论教育优势,“动手能力”也要跟上。为此,合工大参与到了国家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中,“3年理论,1年到单位工作、实习、做毕业设计。”这个计划包括了设计制造、自动化、车辆工

程等专业。钱立军强调他们注重的是“全员”参与,并不只是三两个学生参与,倘若真那样,那这种

实习就是玩票了。“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毕业设计放在企业,由工程师指导,参与项目

的设计、开发等。以前的实习是参观性的,参与度少。”

另外还设立了很多提供资金支持的创新项目,学生可以申请参加,比如F1赛车、本田杯节能车大

赛。

很多合工大毕业的学生都会选择到自主品牌里面从事技术和管理的工作,对此,钱立军的理解是

因为合工大的培养重点是研发人才,“合资公司他们纯粹就是拿国外的一个产品来生产,不需要自主

研发,我们培养的人到他们那边去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风靡全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同济大学是主要发起者之一,这个计划指的是和企业联合

培养,把学生的最后一年放到企业中去锻炼。上汽集团、联合电子、一汽集团等,这些都是同济汽车

学院“私交”很好的大企业。

学校还“强势”地要求所有企业拿出一笔人才培养基金,为学生的培养提供资金保障。大众每年

还会提出30几个课题,比如底盘、关门音量控制方面,学生需要过去实习,帮工程师做设计、画图。

从前,企业的课题不一定会满足学校教学体系对毕业设计课题的需求,如今,磨合期已经过去,彼此

都很“懂”。

“学校会鼓励学生参加国外国内赛事,老学生带新学生,传承一代一代的经验。”同济汽车学院

余卓平院长说。大学生创新基地、大学生挑战杯、学生开发节能汽车、国际汽车比赛、中国大学生方

程式赛等,都是学生的战地。如今,企业也对这些活动很重视,“如果你拿奖了,那一汽,你想什么

时候来都可以。学校一直在参加日本的节能汽车大赛,“最初,1升只能跑一两百公里,现在是1700

公里了。”余卓平院长说起这个不无得意。

也因此,同济汽车学院学生或多或少会有一种优越感。“从待遇的考量来说,我们的学生更愿意

去合资企业,现在,老师会引导去自主品牌,比如吉利、长安、奇瑞、上汽,上汽目前来说和上海大

众上海通用没多大的区别了。”副院长吴志军称。

余院长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看重,“工科教育面对的挑战之一,就是学生的实践活动。现在的

企业市场化了之后没有了这个义务,但是培养人是市场化的。”

处在他这个位置的人看问题的方式或许更能接近本质,他认为目前对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阻碍

最大的因素是4年制教育制度。

这种制度规定学生一定要在四年后的71日毕业,拿到象征顺利毕业的毕业证书,否则后患无

穷,会错失应届生毕业的福利,无法得到留上海的户口,因为只有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才能享受这些,

不是应届毕业生就取消了,这就逼得学生不得不七月份毕业。

这种“一刀切”的政策导致,如若学生在71日这个截止日前未修满学分则只能延期一年,漫

漫一年,而不是几个月。“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如果单从这方面来讲,影响的毕竟是少数“偷懒”的学生,破坏范围小。然而,这项制度还有另

外一个“致命”的地方,是所有学生的一个噩梦,那就是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削弱。

对学生来说,参加各种赛事自然能锻炼实践动手能力,但那毕竟是精英们才有资格玩的游戏。因

此,普遍意义的训练和培养,还是要落到“毕业设计”这一环节。“毕业设计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

分,因为那是对你大学4年所学知识的应用,只有完成了优秀的毕业设计,才算完整地完成了大学教

育。”不同于各种花哨的赛事,它是锻炼普遍实践能力的环节。

然而,现实是最后一年学生并没有精力做毕业设计。无论是找工作的压力,还是实习岗位与专业

不对口,毕业设计到最后只是一项应付。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还是因为71日的关卡,让学生“实

对他们来说,最好是需要实习生的时候随时都有的互动机制,因为企业对实习生的需求是随机的。

而学生应该跟着企业的走向,跟着它的需求去实习。现实却是他们需要的时候,学生走不开。

“大学生不应该在一个时间毕业,修完学分后,给一个时间段比如46年,学到六年的不一定

不优秀,可能补充了很多实践的东西。同时毕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同一个时间进来,不一定

同一个时间出去。“最大的难度是人事制度方面,因为应届毕业生政策是人事制度调整的直接导向。”

然而在在国外的情况是这样的,硕士生有两套毕业设计,一套在学校做,一套在企业做,而在中国的

汽车大学,我们却连一个都保证不了。

高龄童子军 中国汽车专业教育现状令人忧虑

文:韦波

首先说明,我不是中国高校汽车专业科班出身。不过我相信,大部分汽车专业科班出身的人,恐

怕不见得知道以下事实:中国高校汽车专业院系的数量,是全世界最多的;中国在读的汽车专业大学

生,也是全世界最多的;中国高校每年培养出来的汽车专业毕业生,还是全世界最多的……同时,中

国汽车专业高等教育的本专业就业率,却是全世界最低的——换句话说,毕业于汽车专业的中国大学

生,没有多少人能真正进入汽车行业。看起来,能进入中国汽车行业的汽车专业学生,似乎个个都是

精英。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从解放卡车的年代开始,直到如今,国际上没有一项具有重大意义

的汽车科技专利,是出自我们中国人之手;到现在为止,中国的汽车专业高材生们,连柴油机和自动

变速箱的匹配问题都没法解决……我一位在上海开越野改装店的朋友,曾经这样形容中国高校的汽车

专业毕业生:“同济的(汽车专业)学生还比不上我店里的工人。”这句话真的很不好听,但是人家真

的没说错。

有学无术

在讨论中国汽车专业高等教育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国外的汽车专业教育的一些现状。

日本没有一所大学设立有汽车系或是汽车学院。那么,日本如此众多的高素质汽车专业人才从何

而来?在日本大学里,汽车专业是隶属于机械专业的,仅仅属于“机械工学科”的一个分支或专业大

类。全日本有20多所国立理工科大学设立有“机械工学科”,但术业有专攻,有的强于机器人技术,

有的强于航空航天技术,有的强于船舶技术……强于汽车技术的,可谓是屈指可数——东京大学、早

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东北大学、九州产业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学府的“机械工学科”,就比

较着重偏向于汽车专业,培养的汽车人才也最多。

其实,日本的汽车人才培养能力在全球来说还排不上第一,在该领域排名第一的国家要属英国。

尽管现在英国汽车工业没落了,但全球顶级的汽车工程师,却有一半是出自英国;F1车队中的顶级技

现在这年头,打仗靠的不是人多。中国上百个院校设立了汽车专业,究竟能培养出怎样的人才呢?

在此讲一个真实的笑话:我曾经在去年参加了某车厂的技术性会议。当时该厂正准备上市一款分时四

驱的SUV车型,该厂某部门的技术总监,据说是国内某名牌大学汽车专业的高材生,历经十年奋斗才

有了今日的成就。鉴于分时四驱系统的技术特点,如果采用四驱模式高速行驶,会产生安全隐患,对

此,该技术总监解释道,鉴于成本原因,该车没有标配中央差速器,在座各位请勿对外声张。我顿时

觉得诧异——众所周知,分时四驱系统本身就不带中央差速器,全世界的分时四驱车型都没有中央差

速器。我私下向这位技术总监提出质疑,他回答说,有!本田CR-V就有!我这才弄明白,这位总监级

人物,原来连分时四驱和适时四驱的差别都没有搞清楚。这就是中国大学培养出来的所谓的汽车人才!

若说某项技术太新或太旧,读书或工作时不曾接触,闹点笑话很正常,可分时四驱技术却是从古到今

用了几十年,作为一位技术性工作人员,不应该连这个都搞不明白。

在此,我不妨给中国高校汽车专业毕业生下一个定义,叫做“汽车公务员”何谓“汽车公务员”

乃是汽车行业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是也。每年中国高校汽车专业的毕业生,只有一部分学生能进入中

国汽车行业,基层锻炼两年,运气好的话,或者升迁,或者跳槽,用不了多少时间,便能进入管理阶

层。之前所说的那位连分时四驱系统和适时四驱系统的区别都整不明白的技术总监,便是这种典型的

“汽车公务员”。

中国高校的汽车专业,培养不出真正高素质的技术性的汽车人才。究其原因,乃是中国高校教育

的体制所致。中国高校的教育体制,我也可以用一个新的名词来进行概括,叫做“行政产业”。

高校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招生范围,都不是依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来确定的,学校没有自主权,

一切全凭上一级主管单位的行政命令来做主——此谓之“行政”。

中国高校年年扩招,中国大学生比美国多,中国博士也比美国多,但是没有一个中国博士能有本

事拿诺贝尔奖。有人说“中国高校热衷于培养废物”,其实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正确的说法是,绝

大部分中国高校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招生越多,利益也就越大——此谓之“产业”,而且是一种不

交税的“产业”。至于“培养废物”,不过是这种“产业”下的“副产品”而已。

某个大学的某某专业好不好,应当由其毕业生在该专业领域的整体成就来决定。麻省理工大学的

化工、机械、电子工程、纳米科技等等专业在全世界都排名第一,原因是有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

著名科学家都出自这些专业;哈弗大学的经济专业举世闻名,原因也正是该专业造就出了多位世界级

的经济学家。学生在入学之前,对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早已耳熟能详。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

高校造就了谁?因此,学生们入学前无法判断某高校某专业的教育水平,所有的信息全部来自国家官

方给出的既定答案,官方说谁是重点院校,那么谁就是重点院校,学生们报考时就一窝蜂地填志愿。

其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在中国汽车业内也算是排得上号的,排得上号的尚且如

此,排不上号的,其理论教育水平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中国高校汽车专业的理论水平落后,那么实践教育能力又如何呢?我曾经在2008年观摩了本田公

司组织的节油挑战赛,中国有不少高校参赛,据说这些赛车都是大学生们自己造的,乍一看,真的令

人很高兴。结果比赛的总冠军却是我一位姓王的朋友,我这个朋友并非科班出身,只是平时喜欢折腾

一些汽车零部件。他透露说,前年曾经帮助上海某大学在前年拿到了国内组的冠军;今年他决定单干,

从车身设计、油泥模型、车身浇铸,再到车架焊接以及底盘调校,都是自己一手完成,赛前他特地跑

到该大学的车队去看了看,发现两年过去了,T大学车队的技术没有任何发展,还在沿用以前的老底子。

之后,我又在英国Croft赛道上看到了英国中学生自己做的节油赛车,其整体工艺水平要稍稍强

于中国大学生制造的节油赛车。换句话说,中国汽车专业的大学生在素质和能力上,仅仅和英国的中

学生相当。

当中国的中学生在书本中泡得全身油墨味的时候,英国的小学生又在干什么呢?英国很多地方都

有一个名为“年轻车手”的培训计划,目的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对11岁以上的青少年进行驾驶教育,培

训采用教练一对一的辅导方式,30分钟和60分钟两种授课模式。30分钟课程每节收费29.99英镑,

约合300元人民币;60分钟课程收费57.99英镑,约合人民币580元。尽管价格不菲,而且不能颁发

正式驾照,但是很多英国家长都愿意掏这笔钱。迄今为止已有25000名青少年接受了这项培训。之所

以要求孩子年满11岁方才可参加培训,乃是考虑到孩子的驾驶身高问题,否则英国人会让6岁的孩子

参加此项计划。

当中国的小学生还在为六一节的礼物憧憬万分的时候,英国的幼儿园小朋友在干什么呢?铃木和

本田公司在英国开设了一系列的训练营,训练营根据孩子的身高,提供不同款式的越野摩托车用于训

练。训练营在周六和周日面向5~13岁的孩子开放。训练中经常有孩子在连续的跳跃坡上连人带车摔

下来,但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放弃。除了能够塑造孩子的体魄和性格之外,训练营还对孩子普及了交通

法规和安全意识,并培养了孩子们的机械维修的动手能力。中国人常常感叹国内没有顶尖的车手以及

汽车工程师,看来这是因为中国孩子的周末都耗在钢琴班和英语班的缘故,相对而言,这个训练营的

收费要比中国的钢琴班和英语班低很多。

再讨论下去,就要讨论英国人在娘胎内怎么怎么样了。在此,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英国的大

学生具备怎样的素质——英国肯特大学汽车运动专业(这个专业目前在中国仍然是空白)的三年级学

生,每年暑假以前,必须完成一项特殊的毕业答辩——若干人为一组,从零开始,用纯手工的方法制

造一辆顶级的莲花7型跑车,从设计、组装、零件选购、零件改装,再到钣金喷漆和底盘调校,全部

都是由学生自掏腰包自己动手完成。制造出来的跑车将经过专业车手和技师的测试,测试评分将直接

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升入大四。为了早点接触这项特殊的考试,从而积累经验,很多学生在大二的时

候,就以“实习生”的名义参加了上一届学生的“造车考试”——尽管他们参加该项目只能获得一些

无足轻重的额外奖励学分。校方认为,通过该项目可对学生的数学、物理、工程设计、信息通信技术、

机械制造、电气工程、商业营销等学科进行综合全面地考察。目前,全英国13所开设有汽车专业课程

的大学都在用这种“自己动手造车”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

反观我们国内的高校,甭管是清华还是同济,没有任何一所中国大学的校长敢拍着胸脯保证,自

己的学生——包括在读的博士和硕士,也有本事自己动手造一辆莲花跑车出来。理论落后,动手能力

又不行,这就是中国高校汽车专业毕业生的现状问题。

英国人的“工厂学院”教育理念

前面说了,英国的学生,在大三的时候要自己造一辆车出来,以此作为考试成绩。这个故事我和

很多同行讲过,但是听故事的人,其反应基本一致,纷纷追问:“那他们大四的时候造什么呢?”我

相信很多读者看到这里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其实,人家大四的时候,什么都不造,英国汽车专业的学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91

生,最后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或者是在修理厂、或者是在车厂、或者是在车队维修车间度过的。算上

之间零零碎碎的见习或参观时间,英国汽车专业学生在上学期间,差不多有近两年的时间是在厂房或

维修间里度过的。他们在见习期间的身份不是大学生,不是天之骄子,而是学徒工,你成绩的好坏不

是由你的老师说了算,而是由师傅们说了算。在见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还没毕业,就已经和见习

单位签订了用工合同。

对于英国汽车行业的这种教育制度,我不妨用一个词来高度概括,叫做“工厂学院”。英国汽车

人才聚集在一起可以造跑车,中国汽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聚集在一起则什么都做不了。中国学生没

有英国学生这种长期的完善的见习机会,中国学生能在工厂里完完整整呆上一个月,就已经不错了。

2012711日深夜,在比亚迪坪山基地的办公大楼里,记者专访了比亚迪公司董事长王传福,

拿出两年多的调整期内的首个成绩单—IQS10,王传福向我们解读了比亚迪从数量到质量的追求之路,

对于自主品牌的发展看法以及面对刚刚出台的新能源产业规划,比亚迪电动车的发展战略。

比亚迪3年调整期关注品质提升

记者:IQS10的标准提出对于比亚迪意味着什么?

王传福:首先这个是我们比亚迪对于我们自己产品质量的一个信心。同时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把双

刃剑,两年内平均小于一个故障,提出这样一个标准,我们就必须达到,短期来看,是给消费者信心,

让消费者对我们的产品放心,长期来看,我们必须就要达到这个标准,我们有媒体来给我们监督,未

来要是达不到这个标准,我们就成了言而无信了,所以也欢迎媒体来监督我们。

记者:今年已经是我们比亚迪3年调整期的最后一年了,您怎么来总结2年多来比亚迪的调整?

王传福:首先是我们网络的调整,从1000多个网店缩减到800多个,网络通过这两年、三年到

今年年底差不多调整了,实际上我们调整完了,现在在局部的一些培训。

第二个的话就是媒体关系,以前对媒体沟通很不够,我们把最核心的技术请媒体去看,这个在以

前是做不到的,这表示比亚迪是开放的,我们很多东西一定要让媒体知道、理解,理解我们怎么成长、

理解我们怎么向上?理解我们怎么改变的。

第三个就是品质问题。我们提出了4年十万公里的保修政策,同时我们发布IQS10可能会有一些

争议,但是我们有信心,我们是拿数据说话,我们不是吹牛。

另外我们的核心技术一个接一个在做,比如我们的电子化装备、电脑装备很多各种电子化的东西,

比如今年下半年准备推这个钥匙,大家觉得钥匙很多方面会丢掉,很多女同志开车找不到钥匙,我们

现在把钥匙转到手表上,我们都是无钥匙的,钥匙放在表上以后更加方便,这些能够让客户体验。

我们在电子化方面,我们把用户的体验作为第一推动力,我们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你像乔布斯

做了什么伟大的发明?也没有什么发明?他只是用了大的体系,他只是把用户的体制做得很简略,我

觉得我们汽车这块,应该把用户的体制,用户是上帝,放在第一位,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93

2025年目标成为全球第一车企

记者:从我们进入调整期以来,我们将以前对于量的追求向质的追求来转变,但是这个质可能不

仅保护车本身的品质,可能还有很对消费过程体验的问题,我们又做了哪些工作?

王传福:今年下半年9月份就将推出一个新的消费者满意度项目,CSI满意度。就像IQS一样,

IQS针对我们的产品,客户满意度针对我们的4S店。所有的都承担责任就是我们工厂、扫地的都和IQS

联系在一起了,为什么?万众一心,再大的力我们分散一点每个人的小力量,我们现在4S店也要参与,

最后你要让我们的客户满意。

9月份开始对比亚迪卖出的所有的车打电话,百分之百,任何一家公司只能是抽10%,我们是

100%检验,然后每年检验一次,然后新车卖的时候一次,四年加上每年一次就是五年一次,在加上每

年可能有两次的,就是七次,所以每年成本预算大概是35块钱,就是四年七个电话,四年本身就有四

次,第一次买打一次就五次,我四年里面有可能出现两个,我们四年IQS1.6个故障,加上7个电话35

块钱预算一下,你只要买比亚迪的车,我最后让你对这个店的评价,评价好有返利,不好就有处罚,

这样的话真正像抓IQS一样去抓他,我相信我的售后服务、我的客户服务很快提升起来。

记者:但是我们又看到另一个问题,一个车型的销售可能不是仅仅品质好就能卖的好的?

王传福:品质做不好是绝对没戏的,但是品质做不到合资品牌也不一定有戏,所以我们一定要攻

下来,包括客户的满意度也好,包括当年海尔的服务度很好,就是给你装空调就是问你有没有漏水,

中央空调打电话几乎到苛刻,达到五星级的安装服务。实际上我们认为首先就是品质第一关,但是我

们认为即使过了这一关,后续还要有成功的,我们认为打电话,然后把这个压到我们经销商手上去,

然后所有的人都分摊这个压力,我不是扣他10万块钱,那不是我的目的,只要他在乎,客户进来的时

候只要能够把客户搞定,用什么手段不管,就是类似于这些我们有一个后续,包括我们创新,再加上

我们这种电子化的创新加上新能源的未来的技术,这些的话我相信我认为比亚迪应该可以做到前面去,

就是卓越品质,刚才讲的服务全方位的百分之百的立体的,我相信我们会胜利的。

记者:多年前我们提出的2025年要成为全球第一的口号,现在来看更多的是一种口号还是您仍

然坚信?

王传福:现在依然没有改变,也仍然坚信。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又是这么一个聪明勤奋

的民族打造的一个产业,我相信除了第一,第二真是耻辱。我坚信这个第一是属于中国人的,但是属

于奇瑞还是比亚迪的话,我认为比亚迪的机会更大一些。

比亚迪的车一定是中国人设计的

记者:现在中国的自主品牌有一个风潮,就是从华晨、奇瑞等等都聘请了国外的设计师来做,这

个你怎么样看待?

王传福:这个看法我完全不同意,因为外观是一种文化,文化是一个有历史性的东西,就像中国

的食品一样,让老外去做中国菜,他能了解中国人的口味吗?老外可以让他帮我们最一些模具,技术

方面的支持,但是比亚迪的新车造型绝对不会请外国人。

记者:那我们将面临一个问题,如果这款车型未来要卖给外国人,在美国销售怎么办?

王传福:这个是文化差异,美国人喜欢嘴大,中国人觉得嘴大难看,漂亮和丑在不同的文化有不

同的看法,要是在美国市场我就会请请美国人来做这件事。我们的比亚迪有民族的特色,在车型的内

饰仪表盘上,都全部使用中文,不用英文。

记者:自主品牌近一两年来确实面临着比较大的问题,您怎么来看自主汽车的产业?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94

王传福:我们国家汽车产业政策这么多年来,产业现状应该说总体增速是在放缓,只是我们自主

品牌一下慢的太多了,而合资品牌增长还是很好,这个可能不是政府希望看到的。我们来看现在政策

的问题的话,我的感受是,中国的汽车开放度真的是太高了。比如在美国,如果联邦政府拿钱出来采

购,这个产品必须60%是美国制造,在中国的话,现在公务车采购,虽然出了一些政策,但是没有很好

的执行,现在的政府用车完全没有对自主的支持。用纳税人的钱就是应该更多的采购本国的产品,这

些东西应该同国家战略的角度去看。

从来没有怀疑过比亚迪的电动车

记者:526电动车事故发生后,您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王传福:第二天的早上5点吧,当天早上早起赶飞机。

记者:谁给您打了第一个电话?

王传福:我们品质检验的赵总。

记者:您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有怀疑自己的产品吗?

王传福: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产品,只是没想到是这么高速的撞击,还是两次撞击。早一秒晚

一秒都不会撞到。

记者:什么时候会发布这次事故的调查结果?

王传福:专家组下周将发布调查结果。

记者:这两年新能源汽车其实在降温,从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主要的问题在什么地方?

王传福:新能源这两年应该也是经过很周密的讨论,但是至今有很多争议,大方向没有问题,短

期的话我们一些期望值不像原来那么高。

新能源我觉得分两个领域:一个是私家车、一个是公交车。这两个群体消费的行为,私家车按照

这个市场经济,他必须要和普通的车比较,我投的车值不值,我多花的钱能不能挣回来,我们说市场

推动,那么公交车也是一样,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分析,电动车肯定会贵一倍,那电动车也可能会

便宜,在使用成本上,我们说油电差价,大概是6毛钱左右。油价再高一点可能是7毛或者是9毛,

现在是6毛钱左右,6毛钱如果我跑4、5万公里我能省点钱,那私家车跑十年才能跑到4、5万,如果

私家车市场推动的话很难,因为他跑十年才能赚回来,但是不能因为市场推动不了,还有一个政府采

购,或者有责任心的消费者就是为了环保,那么这个群体会推动私家车往前走,但是毕竟是有限的。

在公交车这一领域,机会就会更多一些。比如说一年跑4、5万的,出租车可以跑到。公交车一年

可以跑7万,因此靠大量运行的公交车辆它实际上可以率先按照市场规律去完成多出来的部分。像这

个的话完全可以靠市场推动。

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先把香港、深圳做透,深圳今年是1000台,未来三年深圳全部换掉以后,

相信很多城市坐不住的,他为什么坐不住?因为深圳干成了,他就没有理由了,我相信公交这块起来

得更快。

记者:刚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中,明确提出了2015年销量达到50万台,对于比

亚迪来说,我们能占到多大的份额?

王传福:我们看到这个规划的时候是很高兴的,以前我们说做新能源车是为了未来,拼命做只要

不亏钱就行了,但是如果能到达50万的规模,我们就能赚钱了,对于比亚迪来说,我们相信如果2015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95

年我们能完成50万台的销量,比亚迪的电动车,还有和奔驰联合开发的腾势电动车一定会占据这里面

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不是第一也是第二吧。

我们现在就期待着政府出什么样的猛药,来推动电动车市场的高速增长了。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车身开发部被动安全科 江志双 收集和整理 2012-07-20

96

xt5凯迪拉克价格及图片-奇瑞suv价格


更多推荐

13年的赛欧二手能卖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