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0日发(作者:北京奔驰e300l报价)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选择题

1.2016猴年春节过后,大蒜价格一路看涨,“蒜你狠”卷土重来。一方面,山东等大蒜主产地遭遇大雪天气之后,影响了生产和运输,大蒜价格持续上涨;另一方面,春节市场需求量增加,助推了大蒜的上涨行情。这说明( )

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②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大

③当前出现明显通货膨胀 ④价值决定价格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下图反映的是价格变动对a、b两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a可能是生活必需品

②b可能是生活必需品

③a商品的需求弹性小

④b商品不适合商家采取降价促销方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范蠡是春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商人。范蠡主张薄利多销,不敢居贵。“薄利”是手段,“多销”是目的,以“薄利”促“多销”是商人的目的。下列商品中适合于“薄利多销”的有( )

①水、电、气 ②轿车

③粮食、食盐 ④等离子电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假设下图(P为价格,Q为需求量)d1和d2中有一条是奢侈品甲的需求曲线,另一条是生活必需品乙的需求曲线,受奢侈品甲的互补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各图移动的线可能是奢侈品甲的需求曲线的是( )

A B C D

5.市场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经济现象,如在旅游旺季,景区的门票价格呈上涨趋势;西瓜在产销两旺的季节,价格却呈下降趋势。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

①景区替代品少,价格弹性大 ②西瓜供给大于需求

③景区互补品少,价格弹性大 ④西瓜属于易腐商品,不易储存和运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在下列表述中,正常情形下会导致消费者对商品需求增加的是( )

①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②替代品的价格上升

③互补品的价格下降 ④消费者收入增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17年4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0.8%,考虑各品种在CPI食品大类中所占的权重,在今年3月CPI中食品同比下跌2.9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下跌将会( )

①导致食品的需求弹性增大 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生活成本

③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导致食品的价值下跌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8.按照《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四纵四横高铁网,贯穿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这三大城市群。这意味着我国已正式步入高铁时代!随着高铁的普及,飞机原有的优势已经慢慢淡却,航空客流犹如沙漏般流向高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航空将逐步退出市场

②高铁与航空的竞争使消费者受益

③降价是航空和高铁展开竞争的最有效手段

④高铁在中短途距离中的替代效应将逐步显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甲商品与乙商品是互补商品,丙商品是甲商品的代替品。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

下列变化会导致甲商品价格降低的是( )

①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②乙商品的生产成本降低

③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④丙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在市场上,甲商品和乙商品是互为替代关系,乙商品与丙商品是互为互补关系。2017年2月份以来,甲商品价格明显持续上涨,其他条件如果不变,根据需求法则和供给法则,甲商品的价格变化会导致( )

①对甲商品的需求减少,对乙商品和丙商品的需求增多

②甲商品的生产规模扩大,乙商品和丙商品的供给减少

③甲商品的生产规模扩大,乙商品和丙商品的供给增大

④对甲商品的需求增加,对乙商品和丙商品的需求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消费者的消费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如果甲商品和乙商品的关系如下表,那么表格中反映乙商品需求变化的a、b应该是( )

关系

互为替代品

互补商品

甲商品

价格上涨

价格下跌

乙商品

a

b

A.需求量增加 需求量减少 B .需求量增加 需求量增加

C.需求量减少 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 需求量减少

12.目前,国际能源市场供过于求,国际油价持续下跌,这一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若不考虑其它因素,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

A.纯电动汽车销量下降,价格大幅下跌

B.石油类股票价格下跌,出现供不应求局面

C.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治理大气污染压力增大

D.石油类商品销量增加,激发石油企业增产积极性

13.SUV是运动型多用途汽车。近年来,SUV市场大放异彩,销量节节攀升,让众车企垂涎三尺,纷纷推出SUV产品,以抢占市场份额。下列路径与之相吻合的是( )

A.价格上升—获利增加—生产规模扩大—供不应求

B.面向市场—调节产量—降低成本—获利增加

C.供不应求—价格上升—生产规模扩大—获利增加

D.面向市场—调节生产要素—适销对路—形成竞争优势

14.2017年春节过后,受需求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某地鸡蛋价格连续回落。鸡蛋价格的上述变动给企业生产经营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养殖户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价值量

②养殖户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鸡蛋的供应量

③以鸡蛋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会增加该要素的使用量

④以鸡蛋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会大幅度缩减生产规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2017年2月,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集团宣布,由于全球乳品价格跌势加剧,将裁员523人,这相当于员工总数的3%。公司将把更多人员力量调配到销售和生产岗位,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这表明( )

①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②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③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

④缩小生产规模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某企业为应对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压力,积极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

A.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生产规模的大小

B.劳动力价格上涨降低了产品人工成本

C.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D.劳动力价格上涨提高了劳动者积极性

17.2016年入夏以来,随着水果大量上市,我国部分地区的西瓜、荔枝、杏、油桃等水果先后出现了严重滞销现象,价格大幅下降。鉴于此,2017年果农们应该( )

①适当压缩种植规模 ②完全掌握市场的信息

③进行反季节的生产 ④适当降低生产效率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8.价格是市场的信号灯,价格变化会对生产和生活产生影响。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需求可用右图表示。右图对生产者的启示是( )

A.企业要减少生产,控制需求,从而保证市场高价

B.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价格,扩大市场占有率

C.以市场为导向,生产有市场需求、高质量的商品

D.提高产品信誉,重视产品售后服务

二、简答题

19.近两年以来,轿车频频降价。然而,降价后消费者排队买车的现象并没有出现,持币待购现象更严重了。许多计划买车的人担心不多久再次降价,因而放弃了现在购买的打算。降价对消费者本是福音,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喜欢的车。可如今,降价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却成了一个难解的谜团。

(1)为什么会出现“买涨不买落”的经济现象?

(2)这种现象的产生对企业提出了怎样的挑战?

(3)假如你是企业经营者,你将怎样应对这种挑战?

20.历次奥运会的举办都是商家角力品牌营销的最好时机。在众多的中国体育品牌中,安踏无疑异常引人瞩目。安踏品牌“专为冠军打造”。安踏品牌总裁郑捷表示:“奥运领奖服的材料来源于杜邦的可再生能源聚酯环保材料:以植物为原料经过生物科技改造而成的SORONA纤维。我们希望把健康、环保、公益的理念融入到领奖装备中,让冠军龙服更有意义。”也正因为它的质量,安踏的其他系列深受百姓的喜爱,安踏系列服饰的价格一路攀升。

(1)分析说明安踏服饰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运动品牌企业应怎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极端天气出现,蔬菜生产和运输成本提高,价值增加,价格上涨,④正确;春节市场需求量增加,蔬菜出现供不应求状况,造成价格上涨,①正确。生活必需品相比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小,②错误;③表述与客观实际不符,排除。故选C。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a是生活必需品,b是高档耐用品。故选A。

3.【答案】D

【解析】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适合“薄利多销”的商品应该是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所以需求弹性大的商品时轿车、等离子电视等高档消费品。故选D。

4.【答案】B

【解析】奢侈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影响较大,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影响较小,由此可见,d2表示生活必需品,d1表示奢侈品,由于奢侈品甲的互补价格下降,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增加,对奢侈品甲的需求量也会增加,B符合题意。

5.【答案】A

【解析】旅游旺季,消费者对旅游的需求量增加,而旅游景区的替代品少,供不应求,价格上涨,①正确,③错误;西瓜产销旺季,供过于求,价格下跌,②正确。不易储存和运输的易腐商品,价格会升高,④与题意不符。故选A。

6.【答案】A

【解析】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下降,人民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替代品价格上升,对替代品的需求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会增多;互补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人们的收入增多,消费量会增加。故选A。

7.【答案】A

【解析】食品是生活必需品,价格下跌,需求变化也不会很大,但人民可以用更少的货币购买,所以会降低居民生活成本,而食品价格下跌,农民获利会减少,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选A。

8.【答案】C

【解析】①错误,高铁和航空互为替代品,都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高铁时代的到来,并

不代表着航空将退出市场。③错误,降价不是最有效的手段。②④说法正确。故选C。

9.【答案】A

【解析】甲乙是互补商品,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甲商品的需求量也就减少,根据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甲商品价格会下降;丙商品和甲商品互为替代品,丙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其价值量下降,价格降低,丙的需求量增加,对甲的部分需求转向丙,引起甲的需求下降,则甲的价格会降低,①④正确;乙商品的生产成本降低,其价格应该降低,相应的需求扩大,互补商品甲的需求也扩大,甲商品的价格会上升,②不选;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甲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其价格可能会升高,③不选。故选A。

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甲、乙、丙之间关系,从需求法则看,甲的价格明显持续上涨,消费者会减少对甲商品的需求,增加对乙商品的需求,因乙、丙是互补关系,进而导致对丙的需求也增多,故①正确,④错误;从供给法则看,甲的价格涨,生产者一度会扩大规模,供给量增加。但是市场是自发的,滞后的,供过于求,价格高,无人问津;而乙、丙因需求量增大,生产规模会扩大,市场供给增多,故②错误,③正确。故选B。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含义的识记、理解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甲、乙互为替代品,甲商品价格上涨,甲的需求量减少,则乙需求量增加。甲、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价格下跌,甲的需求量增加,则乙的需求量增加,所以B正确。

12.【答案】C

【解析】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汽车和汽油二者互为互补商品,国际能源市场供过于求,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根据需求法则,人们对汽油的需求量增加,对汽车的需求量也会增加,由此带来的影响是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治理大气污染压力增大。故选C。

13.【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A、C中“价格上升”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中“降低成本”与题意不符;D与材料主旨相符,故选之。

14.【答案】B

【解析】价格变动调节产量,价格下降→获利减少→减少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某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增加使用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某地鸡蛋价格连续回落”,②③符合题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①错误;鸡蛋价格下降,以

鸡蛋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会扩大生产规模,④错误。故选B。

15.【答案】A

【解析】通过裁员,调配岗位降低成本,以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这表明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故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缩小生产规模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④。故选A。

16.C

【解析】劳动力属于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刺激生产商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故选C。

17.【答案】A

【解析】由于市场的复杂性,果农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的信息,②错误。果农降低生产效率,只会更加无利可图,④错误。故选A。

18.【答案】B

【解析】曲线图体现的是价格上涨使需求量减少,所以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成本,进而提供降价空间,B应选。

19.【答案】(1)一般情况下,价格变动与需求量成反比关系,即价格降低,可能带来需求量的增加。但是人们对商品的价格变动前景往往会产生习惯性预期,即越涨价越认为价格可能还会涨,越降价越认为可能还会降,于是常常出现“买涨不买落”的现象。

(2)这种现象的产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困难。产品卖不出去,价值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生产经营难以继续,生存压力加大。

(3)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强经营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进一步降价的空间,在价格竞争中占据优势。同时,要以质量求生存,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面对市场的变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

20.【答案】(1)安踏服饰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①价值决定价格,安踏服饰高科技、环保的材料导致服饰的生产成本上升,其价格随之提高。②价格还受到供求关系影响,安踏服饰供不应求,也导致价格上涨。

(2)①调节产量。②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③应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从而在价格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相关企业应面向市场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占得市场先机,从而获得更多利润。

更多推荐

商品,价格,生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