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7日发(作者:丰田普拉多2020款)
高考作文精品素材:年轻人是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附:适用主题)
作文素材主要包括语言素材、情节素材、故事素材、人物素材等,不少学生在使用作文素材时,要么一字不漏地照搬照抄,要么寻章摘句不得要领,要么游离主旨牵强附会,要么随意改编生搬硬套,要么若即若离偏离精髓。这些都影响了作文最终的表现力。
作文素材运用得好,会给文章增光添彩。但如何运用却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下面为你介绍几种常见的素材运用技法。
1.凝缩素材,取其一点
凝缩,就是“挤干”素材中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水分”,或舍去细节而概述总体,或舍去总体而取一细节。往往只攻其一,不及其余。写作时要根据文章的需要,对有关素材进行剪裁、加工,选取主干,去粗存精,进行定向叙述,并且要深入挖掘。其余部分,即使很精彩,也应“忍痛割爱,绝不手软。
2.同类叠加,多人组合
面对作文题,如果觉得使用单一素材不能有效论证中心,那么可以将同类的素材有机地罗列在一起,同类互补,形成集团效应。如果能够做到点面结合,构成有力的群例证明,则会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同类叠加的素材要有共同之处,风马牛不相及的材料不能放在一起使用;应做到异质叠加,避免重复列举;要有共同的指向性,都指向并服务于中心;句式尽可能一致,力求营造铺陈之美。防止杂乱堆砌,
“摆事实“的同时还需”讲道理“,要进行深入剖析。
3.正反对比,对比映衬
在一些人物素材中,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写作时,我们可以将有关联的正反两面的人物进行对比,在对比映衬中表明自己的主张。运用此法关键在于精选素材,不能强作对照,要有可比性,要确立对照点。“异质对照“所选人物务必是性质截然相反或有明显差异的;对比映衬应该有主有次,一般以正面人物为主,反面人物为辅。
热点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
五四青年节之际,bilibili发布献给新一代的青年宣言片《后浪》,引发刷屏。在这部洋溢着蓬勃青春力的片子里,演员何冰与“后浪”交心,表达了“羡慕”“敬意”与“感激”。“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时代的馈赠、个人的探索,汇聚成最美妙的青春之歌。但在刷屏同时,《后浪》也引起不小争议。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份精心包装的鸡汤。
【适用主题】理想;代沟;青春;选择
人物
上天会眷顾努力认真的人
主演的两部大戏《清平乐》《猎狐》相继热播,让王凯再次进入霸屏模式。在15年的职业演员生涯里,王凯的戏路很宽广,古装戏、现代都市戏、年代剧、谍战剧,都有涉猎。前一秒还是《北平无战事》里乖顺深情的二少爷方孟韦,下一秒就化身为《欢乐颂》里浪漫风趣的医生赵启平;《琅琊榜》里是不畏强权、慷慨激昂的靖王萧景琰,到了《大江大河》,又变身执拗的乡村少年宋运辉……这些角色都有王凯身上的某种特质,但又彼此不同。他铆着一股劲儿,发掘出自身的气质,把每个角色演出特点,因为观众“记住角色,我就是个演员,记住我,我就是个明星”。王凯曾在访谈节目中,解释过自己塑造人物的原则和技巧:“你观察一百个这样的人物,然后把这一百个人物身上的特点提炼出来,放到一个人物身上,那这个人物肯定是有看头的。”
——《王凯:流量演技派》
【适用主题】专业;热爱;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
有梦想的人生不设限
她没有上过一天的学,却成为了一名高级英语翻译;她肢体一级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却用下巴和脚完成了6部翻译著作——她就是新疆的优秀翻译工作者胡婧,一名脑瘫患者,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和对翻译的热爱,自学英语自学翻译,在双手失控的情况下,先后用下巴颏和脚趾头打字,翻译、审校了上百万字的资料。2011年荣获有中国翻译界奥斯卡之称的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汉译英组优
秀奖,2014年被评为自治区‘自强不息,自主创业之星’,2016年考取英国皇家特许语言家学会高级翻译文凭……”看似平静的文字背后,是一次次面对生命的极限超越。出色的业务能力使得天南海北的客户通过网络找到胡婧。如今,“坐”在家里,胡婧已能经济独立。胡婧说:“这一路坎坷让我懂得,永远不要放弃梦想。”
——《疯狂翻译胡婧》
【适用主题】成长;人生道路;梦想;兴趣;毅力
贝壳虽小,可以造楼
山东灵山岛,退役军人肖永生30年里在海边捡贝壳,最后用多达100万枚贝壳造了一座贝壳楼。“灵山岛一直都是与世隔绝,外界很少人知道,本来就不足3000人的人口,现在越来越少,我希望做一个建筑能吸引人来旅游,让人口能够不再流失,留守老人也能吃饱穿暖。”肖永生说。肖永生今年58岁,是灵山岛上土生土长的人,从小酷爱绘画、摄影和书法。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灵山岛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眷恋,1981年,肖永生从部队退役后,毅然放弃了市区文化站的工作,返回了这个生他养他的迷人海岛,到处东奔西借凑了60万,抵押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当,建造了一座贝壳楼!周围的人还想不明白,“你年纪都这么大了,不颐养天年,折腾这个干啥?” 但他并不后悔,他还打算用余生,把这个贝壳楼更丰富一下,让贝壳楼成为一座真正的灵山岛历史博物馆。
——《100万枚》
【适用主题】故乡;坚持;创意;梦想
故事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新冠疫情发展到全球大流行,呼吸机极度紧缺。全球传统呼吸机厂商开足马力运转的同时,有相关生产线的公司也纷纷“跨界”。作为美国市值最高的汽车企业,特斯拉加入医疗设备制造也在情理之中,毕竟通用和福特两位老大哥已经开始携手医疗设备制造商加速呼吸机量产了。除了特斯拉这种“地上跑”的,连“天上飞”的公司也开始生产呼吸机了。维珍集团旗下精于火箭和卫星研发的公司维珍轨道,于3月底宣布完成呼吸机的研制工作,随时可以大规模生产。疫情面前,连苹果也转行了。它虽然没有生产呼吸机,但也在口罩、面罩等防护物资上发力。此外,一线奢侈品品牌也没有袖手旁观,LVMH决定推出酒精洗手液。香奈儿开始生产医用口罩。兰博基尼也将其超级跑车生产工厂的汽车内饰部门进行改造,以生产口罩和有机玻璃防护罩,口罩颜色跟兰博基尼的车身经典涂装一样,是橙色。在不少网友询问这史上最“壕”口罩一个卖多少钱时,兰博基尼表示,这些防护用品将全部捐献给医院,用来支持医护人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暂时不打算进行销售。
——《史上最壕防疫用品》
【适用主题】新冠疫情;公益;能力;改变;责任
隔离有利于研究
“这一切都是在鼠疫流行的两年(1665~1666)中发生的,因为那是我一生中最旺盛的发明年龄,而且是我一生中最专心于数学和哲学的时期。”多年以后,已成为杰出物理学家的牛顿依然感慨那段心无旁骛的隔离时光。1665年,牛顿从剑桥大学毕业,即将成为大学选修课的研究员。然而,此时伦敦暴发了大规模淋巴腺鼠疫,俗称黑死病。剑桥大学停课,牛顿回到家乡荷尔泽普的庄园。居家隔离的18个月中,牛顿身处庄园的某个小小房间,不用担心时间,不用被上课这样的琐事烦扰,专注徜徉在思想的海洋,在光学、力学及数学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
——《他们在疫情隔离期间,改变了世界》
【适用主题】独处;空虚;思想;创造
溪流从不会迷失自我
探险者在大山里迷路了,最紧要的是找到一条溪流,然后顺着溪流的方向走,就能找到出路,走出大山。迷路,是因为迷失了方向,而溪流不会迷路,因为溪流始终有自己的方向,即哪里低就往哪里流。始终向低处流,始终坚守自己谦卑的品性,这也许是溪流从不会迷失自我的根源吧。田间的谷穗,愈是成熟,愈是低垂;树上的果实,愈是甘甜,愈是羞红;江河的流水,愈是平静,愈是深邃;地里的树根,愈是重要,愈不显山露水;滋润的春雨,愈是珍贵,愈是润物无声。
——《谦卑是放低姿态》
【适用主题】谦虚;方向;智慧
观点
热爱劳动,永不过时
《尚书·无逸》中说:“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没有挥洒过劳动的汗水,没有体味过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因为“课业忙”“没时间”“不重视”等原因,学生们很少有机会走进“实践的课堂”。因此,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视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等现象,凸显着劳动教育被淡化、被弱化的现实。“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至今依然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如果劳动教育一再缺位,影响的是教育的多元性,损害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劳动教育对于我们人生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很多时候,给我们最深感动的,正是那些最平凡的劳动者。疫情期间,武汉环卫工人李兰萍,凌晨4点就起床工作,她说这点儿苦不算啥,“干干净净,大家才不害病”;社区封锁时,快递小哥朱洪涛成为“流动的风景”,每天60多公里,他不仅送包裹,还当社区采购员、给老奶奶买药,他说“只要我们还在跑,武汉就不会停下来”……在他们身上,“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是如此生动。这样的劳动精神,让人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冲破黑
暗的力量,正是我们每一人都应汲取的成长养分,也是我们的国家能够一次又一次穿越风雨的精神动力。
——《智能化时代,为何还要提倡劳动教育》
【适用主题】劳动;勤奋;平凡;伟大
树立正确的目标
什么叫“适度的比较”?打个比方,你在班级里是第二十名,如果此刻非要和第一名比成绩,就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即使短时间内再努力,也很难超过第一名,反而会引发太大的压力。不如扭头去和第十九名比成绩。和第十九名比可以激起自己的好胜心,经过刻苦学习,成绩也很可能会有进步,这就是所谓的“只追前一名”。我们给自己找踮起脚尖就能够到的目标,它带来的是适度的压力,就能产生强劲的动力,促使我们发挥潜能,逐渐进步。
——《只追前一名》
有一次我和一个前省级公路自行车队的朋友在周末相约骑行。目标是70千米外的一个古镇,要当天来回。那是我第一次骑那么远的路程,很快就累得不行。朋友建议我,千万不要总盯着那个最终目标,要研究每一段路。比如,在这个弯道该如何去拐弯,在这个直道该采取什么样的呼吸频率。多数人以为成功就是咬紧牙关,拼搏到70千米所在的目标。但在高手的眼中,成长充满了乐趣。他们能找到沿途自我赋能的方法,源源不断地给自己补充能量。
——《为自我赋能》
【适用主题】目标;方法;超越;成长
毫无反应最可怕
人的行为是有动机的,而反馈能够强化动机,促进行为。对此,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展开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被试分成四个小组:第一组为受表扬组,每次工作后都予以表扬和鼓励;第二组为受训斥组,每次工作后都遭受训斥;第三组为受忽视组,他们的工作不被评价,但他们能够旁听其他两组受到表扬或者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他们与前三组隔离,其工作也不被评价。经过一段时间后,赫洛克发现:前三组的工作成绩均优于控制组,受表扬组与受训斥组均优于受忽视组,受表扬组在四组中表现最好。上述实验凸显了反馈对行为的影响——与缺乏反馈相比,即使负面的反馈也能促进行为。及时对行为结果进行评价并直接反馈给行为人,能够激励行为,让行为人切身体验到自己工作的社会价值。
——《反馈的价值》
【适用主题】动机;激励;进步;赞扬;批评
名句
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地坐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景,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旅行。
——林清玄
【适用主题】慎独;内在;外在;对立统一
四平八稳的日子里,谁都能讲出几句大道理。但当暴风雨来临之时,人们就慌了手脚,再无力顾及所谓的正确,只能随波逐流。
——【日】伊坂幸太郎
【适用主题】坚持;勇气;心态
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时又不抱任何希望。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当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时又知道这件事根本无关紧要。
——【奥地利】里尔克
【适用主题】努力;过程与结果;对立统一;心态
奈何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梦想便不复轻盈。他开始用双手结量生活,更看重果实而非花朵。
——【爱尔兰】叶芝
【适用主题】梦想;过程与结果
我明知生命是什么,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听凭风里那来花香泛滥的街,习惯于眺望命题模糊的塔。
——木心
【适用主题】生命;历程;意义
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
——王小波
【适用主题】理想;青春;人生意义
更多推荐
素材,劳动,主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