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发(作者:标致5008是全球车型吗)

一、阅读理解

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无论是乡村或城镇,几乎到处都有麻雀的踪迹。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甚至骂为“老家贼”,其实,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麻雀素有“家雀”之誉。它适应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类为伴。麻雀的果如同半个皮球那么大,通常筑在房顶,瓦头檐槽之间的空缝里,也有的筑在灌木或草丛旁。栖息在乡村和公园的麻雀,很少飞离老家三里之外。

人们常用“自投罗网”形容麻雀的愚轰。一位研究麻雀的科学家认为,麻雀在鸟类中是比较聪明的。在一次试验中,只有3%的麻雀一次被捉。有的麻雀甚至在一旁等待那些敏捷的小山雀在罗网里把饵叼出来,然后“半路打劫”。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波尔特,通过对麻雀的迷津测验,发现它的记忆能力可以和猴子相比拟。

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踢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十八世纪,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毛虫泛溢成灾。十九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消灭毛虫,从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

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我国现在的问题不是麻雀多了,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自投罗网:________ 泛滥成灾:________

(3)麻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4)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麻雀的特点→________→麻雀对于人类的功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

(5)什么说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6)文中第一句中的“几乎”,第二句中的“常”可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 (1)《麻雀》

(2)自己送死投入网中;文中指毛虫太多造成灾难。

(3)第二自然段

(4)麻雀很聪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5)因为麻雀在其它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在育雏期,是捕获害虫的益鸟。

(6)不能删去;删去了“几乎”就表达不出有些地方麻雀面临灭绝的危险,删去了“常”就表达不出人们对麻雀的误会,有这两个词语,表达才更准确。

【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3)、(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短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概括。②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6)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

故答案为:(1)《麻雀》 ;

(2)自投罗网:自己送死投入网中。泛滥成灾:文中指毛虫太多造成灾难。

(3)第二自然段;

(4)1、麻雀很聪明 2、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5)因为麻雀在其它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在育雏期,是捕获害虫的益鸟。

(6)不能删去;删去了“几乎”就表达不出有些地方麻雀面临灭绝的危险,删去了“常”就表达不出人们对麻雀的误会,有这两个词语,表达才更准确。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3)、(5)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①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②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6)此题考查对有无此词语的辨析能力。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处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转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本文记叙的主人公是:( )

A.弟弟

B.同学

C.“我”

D.爸爸

(2)表明弟弟伤得不轻的文字有两处:

(3)爸爸的爱和其他人的爱在方式上有所不同,认真读,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话来证明这点。

(4)在这个故事中,弟弟的感情一直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其实可以用一个又一个的词语概括。

诉苦——________ 半信半疑——________

(5)想一想为什么“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答案】 (1)D

(2)①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②脚扎了绷带。

(3)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4)伤心;感动

(5)“依然”“好像”这两个词表现出父亲想掩盖对孩子的爱,但“不经意”这一下意识的动作于无意间更见其真实与深刻,尽管只一“瞟”,却足以让孩子们落泪。

【解析】【分析】(1)、(2)、(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即可。

(5)结合语境,对词语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词语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词语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1) D;

(2)①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②脚扎了绷带。

(3)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4)伤心、感动

(5)“依然”“好像”这两个词表现出父亲想掩盖对孩子的爱,但“不经意”这一下意识的动作于无意间更见其真实与深刻,尽管只一“瞟”,却足以让孩子们落泪。

【点评】(1)、(2)、(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赏析能力。

3.阅读理解。

回忆中的家(节选)

当我还是个十岁孩子的时候,我非常想要一辆自行车。我父亲说我们穷得捉襟见肘。从

那时起我就不再提起此事……直到有那么一天,我从市场上跑回家,激动地告诉家里的人,摸彩的头奖是一辆自行车!而一张彩票只要二十芬尼!父亲笑了。我请求道:“我们买两张彩票,或者甚至买三张彩票,行吗?”父亲回答说:“我们穷人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我央求着,父亲摇摇头。我哭了起来,于是他让步了。“好吧,“他说,“明天下午我们赶年集。”我高兴极了。

第二天下午到了。谢天谢地,车子还在原地放着。我可以买一张彩票。摇奖的轮盘嘎吱嘎吱地转着。我没中彩。不要紧,车还在,没有人把它赢走……头奖。第二次开奖的时候,我从摇篮里拿了第二张彩票,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摇奖的轮子吱吱嘎嘎地响着。喀哒一声停了下来。中奖号正是27号——我赢了。

父亲死后不久,母亲才把当时的真相告诉我……父亲头一天去找房东借了150马克。然后又找摸奖处的人,按商店价格买下这部自行车,并对他说:“明天我带着一个小男孩来,请您让他的第二张彩票中奖。他应该比我更好地学会相信他的运气。”摇彩轮的人手艺很熟练,他非常有把握,想让哪个号码中奖,哪个号码就能中奖。就这样,我得到了那辆梦寐以求的自行车。

这笔钱是我父亲分很多期一点点还清的……而我却很高兴,只有孩子才会那么高兴。因为我的车确确实实只花了40芬尼。

(选自《精致小品B》武汉出版社)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相信一一________ 熟练一一________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四字词语。

①睡觉做梦时也在追求。形容迫切期望。________

②拉一下衣襟,胳膊肘就露了出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穷困。________

(3)文中两处破折号作用相同,它们的作用是( )

A. 表示插说。 B. 补充说明。 C. 表示解释说明。 D. 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4)文中“第二次开奖的时候,我从摇篮里拿了第二张彩票,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文章第三自然段写了作者的中奖原因,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案】 (1)怀疑;生疏

(2)梦寐以求;捉襟见肘

(3)C

(4)表达了作者紧张、兴奋、急切的心情。

(5)父亲要给孩子希望,给孩子自信,让孩子相信努力去做一件事,很有可能取得成功,点燃了孩子心中进取向上的火花。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

在短文中了。

(3)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4)“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表达了作者紧张、兴奋、急切的心情。

(5)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怀疑、生疏

(2)梦寐以求、捉襟见肘

(3)C

(4)表达了作者紧张、兴奋、急切的心情。

(5) 父亲要给孩子希望,给孩子自信,让孩子相信努力去做一件事,很有可能取得成功,点燃了孩子心中进取向上的火花。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体会重要语句的意思,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5)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爱深深

“很抱歉,儿子,我们没钱。”这句话真是字字如雷,似要敲碎我的心。那是1964年,我13岁,正值崇拜偶像的年纪。我迷恋甲壳虫乐队,剪了同样的发型,拥有一把挺好的吉他,独缺音箱。而我必须有一个音箱,否则不能组织自己的乐队。所以爸爸的话刚出口,我觉得甲壳虫乐队的《失落者》仿佛专为此而唱。

但同往常一样,爸爸总有办法实现我的愿望。“咱们自己做!”他说。

自己做?我满心怀疑,但别无选择。从此,日复一日,爸爸牺牲所有的闲暇时光,和我一起为做“咱们自己的音箱”挑选木材、喇叭、蒙在音箱上的编织布料,甚至毫不足道的黏胶。终于,我们完工了,我也将组队参加学校的比赛。但我心底始终有个疑惑挥之不去:花在材料上的钱几乎可以直接买一个音箱,我们为什么自己做呢?

比赛的日子到了。当我去后台时,竞争者们陆续来查看我的家当。最后自制的音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有人问:“什么牌子的?自己做的吗?”我窘得无言以对,只能坦白“招认”:“是的,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

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由不屑变得十分羡慕,甚至有些妒忌:“唉,我爸爸从来不和我一起做这些事。”

羞愧顿时烟消云散,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我有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爸爸!”他可以无私地奉献他的时间和精力,只是为了陪我美梦成真。这时,我看到爸爸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正对我微笑。

我的乐队最终没能获奖,因为自制音箱的音乐不够流畅、优美。但我没有感到太多的沮

丧,我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1)下划线的词语“我的愿望”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

(2)当听到爸爸说不能给“我”买音箱时,“我”的心情怎样?

(3)“我”的竞争者们十分羡慕,甚至妒忌“我”,为什么?

(4)对“我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胜利’”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音箱让许多人羡慕甚至妒忌,所以“我”胜利了。

B. “我”体会到父亲的爱,这远比比赛获得胜利更为重要。

C. “我”已经尽力去做了,所以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已经胜利。

(5)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写出你的想法。

【答案】 (1)买一个音箱。

(2)很失落,感觉心要碎了。

(3)他们的爸爸从来不和他们一起做这些事,他们没有得到父亲的关心。

(4)B

(5)喜欢。因为这位父亲的爱表现在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及支持上。

【解析】【分析】(1)、(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我”想有一个音箱。

(2)我觉得甲壳虫乐队的《失落者》仿佛专为此而唱。

(3)因为他们的爸爸从来不和他们一起做这些事,他们没有得到爸爸的关心。

(4)B;

(5)喜欢。因为这位父亲的爱表现在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及支持上。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课外阅读

牙膏

一天,我和几个好朋友在河边玩要,忽然发现小华那本来又黑又黄的牙齿变得雪白雪白的了。我奇怪的问她:“小华,你的牙齿怎么变白了?”小华神密地告诉我:“我看了电视里的‘小白兔’高级儿童牙膏的广告后,就去卖了一支,想不到效果这么好!”我听了,心里也痒痒的,_______我的牙齿也黄得十分难看,_______我多么希妄能得到一支‘小白兔’高级儿童牙膏呀!

回家后,我拿了钱就向售货亭跑去。

我从阿姨手中接过牙膏,左看右看,爱不释手。瞧!牙膏软管上的小白兔好像在蹦蹦跳

跳呢!它雪白的茸毛,长长的耳朵向上竖着。一双又红又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就像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宝玉。一张鲜红的小嘴张得大大的。看着软管上的“小白兔”,我仿佛看见了一只活生生的伶俐活泼的小白兔向我走来。

晚上我轻轻拧开牙膏上的盖子,挤出了淡绿色的牙膏,一阵清香扑鼻而来,舒服极了!我把牙膏挤在牙刷上。当我在给牙膏管盖盖时,那小白兔正冲着我笑呢!

我盛了一杯水,把牙刷沾湿,然后用力刷了起来。啊!一股水果般的香甜味滋润着我的口腔,我更加认真刷牙了。等我刷完牙,漱了口,那香甜味还久久地留在嘴里,回味无穷!

两个星期以后,“小白兔”牙膏变得( )干( )瘪,那可爱的小白兔( )变瘦了,( )都褪了色,一双红眼睛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呆呆地望着我,牙膏软管被折叠得一层又一层,上面全是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皱纹,老态龙钟,和它原来那白白胖胖的样子简直是判若两“人”。

牙膏,它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献给了人们,它自己却什么也没留下。这样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晚上,我梦见牙膏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大姐姐,她对我说:“给别人幸福温暖,是最快乐的事情,没有自私之心的人,是最高尚的人……”

(1)圈出第一节中4个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短文第一段的横线上: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既……又……

(3)短文中第________节写“小白兔”高级儿童牙膏刚买来时的外形。写出这节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__。写出这节的最后一句中的联想部分:________。

(4)填空

①“小白兔”高级儿童牙膏刚买来时,小白兔的眼睛________,两个月后,小白兔的眼睛________。

②《牙膏》这篇短文赞美了________的精神。

【答案】 (1)要—耍;密—秘;卖—买;妄—望

(2)因为;所以

(3)3;一双又红又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就像两颗闪闪发亮的红宝石

;我仿佛看见了一只活生生的伶俐活泼的小白兔向我走来

(4)炯炯有神;又干又瘪;无私奉献

【解析】【分析】(1)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故选“因为……所以……”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

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1)要—耍、密—秘、卖—买、妄—望

(2)因为、所以

(3)3;一双又红又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就像两颗闪闪发亮的红宝石;我仿佛看见了一只活生生的伶俐活泼的小白兔向我走来。

(4)炯炯有神、又干又瘪、无私奉献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6.阅读理解

山沟沟里的报春花

放学了,一队红领中扛着扫帚,抱着柴火,唱着队歌,高高兴兴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他们到哪儿去呢?

原来,是去奉爷爷家。奉坤祥老爷爷双目失明,家住文庙村,生活很不方便,全靠少先队员的精心照料。

1983年春天,四川苍溪县远山小学成立了“学雷锋小组”。奉爷爷家的大小活儿队员们都包下了,他们忙里忙外,给奉爷爷送来温暖,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乡亲们说:“我们村里来了小雷锋啦!”

五个春秋过去了,队员们的活动从没间断,“学雷锋小组”的队伍也壮大了。他们分成两组,轮流到奉爷爷家帮着抬水、煮饭、洗衣服和打扫房屋。

一次奉爷爷感冒了。周跃才模了下奉爷爷发烫的手,就飞快地跑到乡医院去请医生。医生开好药方,他们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奉爷爷抓了药。老队长关伯伯闻讯赶来,看到这一切,他流下了眼泪,感动地说:“多好的孩子呀!”

夏天,山里的蚊子多。奉爷爷的蚊帐坏了,他们找来竹子,动手支起了新蚊帐。奉爷爷的灶该翻修了,队员们凑在一起,量好了尺寸,设计了姓样,花了一个星期天的工夫,新灶打好了。在奉爷爷屋后的空地里,他们挥动小锄,翻好土地,种上了菜籽。过节了,队员们给奉爷爷送来糖果等礼品。奉爷爷用颤抖的双手拉着孩子们,眼里含着泪花说:“虽然我看不见世界上的一切,但我的心永远是那么温暖!”

文庙村的乡亲们称他们是“山沟沟里的报春花。”“学需锋小组”的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山沟沟里的报春花呀,却永远不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方便—________ 热闹—________ 飞快—________ 温暖—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________。

(3)“学雷锋小组”的成员帮奉爷爷做了哪些事?

(4)乡亲们为何称队员们为“山沟沟里的报春花”?

(5)文中的队员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答案】 (1)麻烦;安静;缓慢;寒冷

(2)少先队员去奉爷爷家的原因。

(3)抬水、煮饭、洗衣服、打扫房屋、给奉爷爷请医生看病、抓药、支新纹张、打新灶、种菜、送礼品。

(4)报春花是春天的使者,乡亲们称他们为“山沟沟里的报春花”是因为他们像报春花一样富有朝气,又给别人带去了像春天一样的温暖。

(5)他们给我的印象是乐于助人,勇于奉献。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麻烦、安静、缓慢、寒冷

(2)少先队员去奉爷爷家的原因。

(3)抬水、煮饭、洗衣服、打扫房屋、给奉爷爷请医生看病、抓药、支新纹张、打新灶、种菜、送礼品。

(4)报春花是春天的使者,乡亲们称他们为“山沟沟里的报春花”是因为他们像报春花一样富有朝气,又给别人带去了像春天一样的温暖。

(5)他们给我的印象是乐于助人,勇于奉献。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7.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露 珠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夏日的清晨,我来到野外散步。在万道霞光中,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便(显现 呈现 出现)在我的眼前。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十颗、百颗……啊!像夜空中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了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 它像慈母用乳汁(教育 哺育 培育)儿女一样地滋润着禾苗 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 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 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辛勤工作。它不像暴雨那样挟带风雷闪电以(夸耀 显耀 炫耀)它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 残忍 残暴)无情。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树木、庄稼……而对它们却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边灯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全部心血洒在我们的心田……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更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写在横线上。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把文章第三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①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于:________

②又为人们所喜爱。为:________

(4)“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这句话在文中是________句,起________作用。

(5)“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中“露珠精神”是指________

【答案】 (1)呈现;哺育;炫耀;残酷

(2), ; , 。

(3)在;被

(4)过渡句;承上启下

(5)只求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

【解析】【分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

(4)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5)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故答案为:(1)呈现、哺育、炫耀、残酷

(2), ; , 。

(3)在、被

(4)过渡句、承上启下

(5)只求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3)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5)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8.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练习题。

给孩子的备忘录

我儿:

写这个备忘录给你,基于三个原因:

(一)人生福祸无常,谁也不知道自己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还是早点说好。

(二)我是你的父亲,有些事我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

(三)这备忘录里记载的,都是我经过惨痛失败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你的成长省不少的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记住的事:

(一)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怀。没有谁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至于那些对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要多防备一点,不必太快将对方看作真朋友。

(二)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的,看透了这一点,将来你身边的人不再要你,或者当你失去了世间最爱的一切时,你也应该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三)生命是短暂的。也许你今日还在浪费生命,明日却发觉生命将远离你了。因此,愈早懂得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就愈多。与其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生命。

(四)虽然很多成功人士都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但并不是说不用功读书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谨记!

(五)我不会要求你供养我的下半辈子,同样,我也不会供养你的下半辈子。当你长大独立,我的责任就已经完结。以后,你坐巴士还是奔驰,吃粉丝还是鱼翅,都要自己负责。

(六)对人要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对你好。你怎样对人,并不代表人家就会怎样对你果看不透这一点,你只会徒添不必要的烦恼。

(七)我买了十几二十年的六合彩,还是一穷二白,连三等奖也没有中过.这说明人要发达,还是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八)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相处多久,都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你的爸爸:梁继璋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介怀:________

冤枉路:________

(2)香港电台主持人梁继璋用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告诉儿子如何为人处世,如对待生命要________;对待学习要________;对待工作要________,对待家人要________

(3)下列对文中划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可以白手起家,所以不用读书学习也行。

B. 这里的“铁”可以理解为学识、天资、家境、特长、毅力、机遇等。

C. 第一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知识比作武器,写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4)下列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朴实地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劝诚与嘱咐。

B. “与其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生命”的意思就是让儿子满足现状,尽情享受。

C. “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意思是做什么事都得付出劳动,别想着不劳而获。

(5)短文中说:“至于那些对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要多防备一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答案】 (1)介意;在意。;本来不必走而多走的路。

(2)珍惜;认真;努力;好

(3)A

(4)B

(5)认同,因为自古以来就有人心隔肚皮,“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的人之前,有所保留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不认同,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些信任,少些猜忌,这样的生活才会更有意义。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介怀:介意;在意。冤枉路:本来不必走而多走的路。

(2)珍惜、认真、努力、好

(3)A;(4)B;

(5)认同,因为自古以来就有人心隔肚皮,“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的人之前,有所保留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不认同,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些信任,少些猜忌,这样的生活才会更有意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此题考查就某一观点谈看法的能力。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撒尿的孩子

在一本新到的《小螺号》上,我看到一张有趣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个小男孩。他卷头发,翘鼻子,大眼睛,一脸调皮相。这是一座塑像,妈妈说是青铜铸造成的。这小男孩浑身光溜溜的,连条游泳裤都不穿,正在撒尿。刚一看到,我都替他害臊呢!可听了他的故事后,我立即非常尊敬他了。

妈妈说,他叫于廉,是比利时人。有一天晚上,小于廉睡得迷迷糊糊地起来小便,忽然他看见侵略军正在点导火索。导火索点着了,火苗索索地爬向炸药。炸药一响,城市就完了,全市的居民也要完了。怎么办?小于廉急中生智,对准导火索撒尿!导火索的火苗被尿浇灭了。就在这时,侵略军发现了于廉,把他杀害了。

为了______这位小英雄,比利时人民请雕塑大师为他铸造了一个铜像,______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城中。

妈妈说,于廉站在那儿已经有300多年了。在大雪纷飞的寒冬,人们怕他受冻,纷纷送衣服给他,各种各样的衣服都有:有国王的王服,有禁卫军的礼服,有工人劳动时穿的工作服,还有我们中国人民送给他的一套红缎子衣服呢!人们都知道他并不需要衣服,可还要送给他。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思念

纪念

挺立

屹立

为了________这位小英雄,比利时人民请雕塑大师为他铸造了一个铜像,________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城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________

(3)认真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4)人们知道于廉不需要衣服却还要送给他,是因为什么?

【答案】(1)纪念 ;屹立

(2)急中生智

(3)小于廉用自己的尿浇灭了导火索的火苗,救了全市的人,他自己却被侵略者杀害了。

(4)因为人们被勇敢的于廉感动了,被于廉的智慧打动了,被于廉那种强烈的爱国心打动了,所以明知道于廉不需要衣服,却还是要送给他。

【解析】【分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思念--主要指意识主体对人或物的想念就叫做思念。

纪念--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

屹立:重点在稳固,原指山稳固而高高地独立着,后来指人或物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带有明显的褒扬、赞许的感情色彩,它可以用于事物,包括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也可以用于人。

挺立:着重于直立而不弯曲, “挺”的意思是硬而直。此外,还可以喻坚强 不屈服。中性词,但常用来表示褒扬的意思,可用于事物,一般是具体事物,也可用于人。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急中生智

(3)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人们被勇敢的于廉感动了,被于廉的智慧打动了,被于廉那种强烈的爱国心打动了,所以明知道于廉不需要衣服,却还是要送给他。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此题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10.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荷 花

每当我去公园玩,总要去池子边观赏那洁白的荷花。荷花,它出污泥而不染,总是保持着自己洁净的本色。

荷花的花瓣,呈瓜子形,洁白似玉,花里托出一个倒过来像个小窝头一样的深绿色莲蓬。远远看去,荷花的花瓣组成了一个精巧的五色摇篮,莲蓬像一个婴儿躺在里面。一阵微风吹过,荷花左右摆动,就像慈爱的母亲在摇着摇篮,哄自己的孩子入睡。

荷花下面是一杆碧绿的茎,一直插到水下的污泥里,再由粗壮的根长出一节节的鲜美的藕。清澈(chè)的水面上,漂浮着一片片荷叶,上面托着几颗水珠,那水珠真像顽皮的小孩子在玩耍,从荷叶这头滚到那头,真有趣。

荷花真美,让人越看越爱。我爱荷花!

(1)这篇短文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

(2)短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荷花的可爱,作者先写了荷花的________,接着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赏—________ 保持—________ 精巧—________

慈爱—________ 顽皮—________ 洁净—________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再选一个抄下来,并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比喻句:________

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答案】(1)“荷花真美,让人越看越爱。我爱荷花”

(2)样子;莲蓬;茎;藕;荷叶

(3)欣赏;维持;精美;慈祥;调皮;干净

(4)那水珠真像顽皮的小孩子在玩耍。;水珠;小孩子

【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 在句尾:“荷花真美,让人越看越爱。我爱荷花”(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4)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

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更多推荐

词语,麻雀,理解,考查,没有,短文,爷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