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用别克凯越-加长劳斯莱斯多少钱一辆
2023年11月18日发(作者:波罗乃兹汽车)
20185May
年月
第
405
卷期
第
当代经济管理
CONTEMPORARY
ECONOMICMANAGEMENT
2018
Vol.40No.5
DOI10.13253/.2018.05.008
: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
笪
冯春林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眼演
摘智能网联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要。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处于发展初期,产业
发展不仅需要攻克智能化与网联化的技术障碍,而且需要突破产业发展战略缺失、产业标准不健全、产业政策
不完善以及测试场地不足和评价标准缺乏等发展困境。研究认为,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需要政
府、企业、行业、高校以及研究机构共同协作,实施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战略。需要顶层设计,有序推进产业标
准体系建设,优化产业政策。需要加强车联网等核心技术研发,加快测试场地建设,完善测试评价标准体系。
眼演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
;发展困境;应对策略
[]F269.2F120.3[]A[]1673-0461201805-0064-07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许多国家联合采取行、部分自动
动,公布禁止销售燃油汽车时间表。荷
兰将在驶度全自
控制能力。智能化分为驾驶辅助
(DA)
驾驶
(PA)(CA)/
、有条件自动驾、高完
动驾驶。网联化服务于智能化,、英国、法国将在
(HA/FA)2025
等层级年全面禁售燃油车,印度
在智能化的不同阶段,网联化以不同技术层次嵌国也即将制定
入其中,以提高汽车的感知能力和智能化程度禁止销售燃油汽车时间表。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在
[2]
。
二、智能网联汽车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一)智能网联汽车重新定义汽车概念
智能网联汽车因具有智能化与网联化
,不仅是发展,是我国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能实现人们对交通行驶“安全、舒适、节能、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重塑汽车产业结构、
效”的要求,而且能够实现人们对车辆管理、道
路信息管理、自动驾驶、资讯娱乐、健康等多种
要求。智能网联汽车不仅具备传统意义上汽车应
具备的功能,而且智能网联汽车能够实现定制化、
人车交互,提升用户体验与创造使用价值。智能一、智能网联汽车内涵
网联汽车是汽车技术创新集成体,能为人们提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智能网联汽车定义为,
更加安全、更加舒适、更加节能、更加高效的移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
动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
[3]
2030~2040
年全面执行禁售令,我
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经成为解决全球环
境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引领汽车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我国智能网联汽
车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分析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产业的发展困境与对策,将有裨益于我国智能网
联汽车产业发展。
X
(人、。
车、路、后台等(二)智能网联汽车重塑汽车产业结构
)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
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行等功能,系统是一个封闭的、可控
可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制的系统。其结构是一级供应商根据汽车整车生
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产商的要求和指示来设计和供应部件。其次,汽
[1]
All Rights Reserved.
传统汽车产业结构
车生产商通过装配和运输将车辆送至经销商,最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与汽
后车辆通过经销商进入销售市场。智能网联汽车车产品的跨界融合。网联化是指汽车通过通信与
延伸了传统汽车产业链,产业链上游是芯片、传网络技术,实现车与。根据技术层次
感器、车载软件研发与设计。智能设备与车联网以及发展阶段不同,网联化分为联网辅助信息交
融合,推动了产业链下游车辆运营维护、信息内互、联网协同感知、网联协同决策与控制。智能
容服务等一系列数字化服务的发展。智能网联汽化是使汽车具备自主信息获取、自主决策、自动
。
X
信息交换
收稿日期
:
2017-11-23
网络出版网址网络出版时间
::
/kcms/detail/2017-12-7
基金项目)研究成果
: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KJ2016A255
作者简介:冯春林(男。
1972-,,,:
),安徽芜湖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政策
15:45:46
64
冯春林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
车加速了传统汽车产业结构重塑)。
(见图新的一个新的生态环境中,新车和二手车的销售将会
1
汽车产业将会是一个更开放、更多层次、更注重降低,而汽车租赁和汽车共享服务将会加快发展,
数字服务而非具体产品的全新生态系统。在这样跨品牌的服务平台日益增多。
图智能网联汽车重塑汽车产业结构
1
(三)智能网联汽车将引领汽车产业升级年代世
作为产业创新载体的智能网联汽车
,实现了手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研究,车联网概念
新材料、新能源及信息通讯技术与汽车产业的跨正式成型,车概念才为人们
界融合。《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强调以智所认识,年被业界称呼为智能网联汽车发
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加快资源整合,建立跨产展的“元年”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汽车市
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通过联合攻关共性核心技场。在国家《中国制造略部署下,我
术,重点攻克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
等核心关键技术契机,国家频频出台产业政策,加快产业发展
[4]
开始小范围研究。纪初,我国开始着
21
2010
年
2015
年智能网联汽
2015
[6]
。我
2025
》战
顶层设计。国内主要整车企业以及信息、互联
网企业开始积极参与产业布局,产品技术研发
与应用取得突破。国家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技
术路线图,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分为
3
个。
阶段,并在每个阶段确立了“顶层设计”“标三、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准体系与能力建设”“市场应用”以及“社会
效益”目标,指导产业发展(见表
1
)。
。加
快在传感器、控制芯片、
车载通信、操作系统等产业链重点薄弱环节的
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形成创新融合发展模式,
加速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构建新型产业生态,
引领产业升级
[5]
All Rights Reserved.
(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研究起步晚,
2080
世
纪
表
1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阶段与目标
市场应用社会效益顶层设计标准体系与能力建设
发展阶段
起步装配率超
初步建成智能网
联创新体系过
建立标准法规、自主研发、生产配套体
系;技术研发、供应能力、产品质量等缩
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建立完善标准法规、自主研发、生产配套
DAPACA
、、新车
50%2016~2020
年
减少
交通事故,降低排放
发展基本
建成产业链汽车交通事故减少
与智能交通体系
体系及产业群;技术研发、供应能力、产
品质量具有国际竞争力;完成国家信息
安全强制认证等
DAPACA
、、新车
装配率达
80%HA/FA
,级自动驾驶
汽
车开始进入市场
80%
,油
耗与排放分
别降低年
20%2021~2025
成熟全国范围内交通事故率
建成产业链与智
能交通体系年
形成完善的标准法规体系、研发体系及标配,汽车联
生产配套体系;中国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网率接近
竞争力;建立完善的智能交通体系等
DA
等成为新车
100%HA/FA
,新车
装配率达到
10%
与能
耗排放均大幅度降低
2026~2030
资料
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国家加强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培育
《中国制造
2025
》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上升
为国家战略
。国务院、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发与标准制定,组织开展车联网试点和智能制造
等陆续出台产业政策,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培试点示范等。《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发
育(见图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产业重要发展方向,提出要
2
)。
“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发展智加大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攻关,开展智能网联
+
”行动
能制造,加快互联网与交通运输领域深度融合,汽车示范推广,确立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建设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
网
+
”产业生态体系
。工信部在落实《关于积极推与国际接轨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国家组建
进“互联网的指导意见》行动计划中,明
+
”行动
确要组织实施智能制造专项,推动车联网技术研
2020~
2025
年发展战略
目标。为了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并
65
冯春
林: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
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年重庆签
(智能网联汽车),
并公布了征求意见稿(为了加强智能网联署了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
2017
)。
技术测试与示范,加速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示范协议,北京签署了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
立了汽车智能制造综合试点示范,
2016
产业创新示范区协议等。
2015
年上海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
,重庆建
图国家政策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2
资料来源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三)多方参与产学研合作
为了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共谋产业发展,研发,相关技术成果如自动辅助驾驶技术已经
北汽、上汽、吉利、长城等企业早已开展技术
应用到整车产品。互联网企业如百度、阿里巴
巴、中兴、华为等在积极布局:百度正在开发
高精度地图;阿里联合上汽合作生产智能汽车;
中兴成立了中兴智能汽车有限公司并创建了智
能汽车总部及研发基地;华为每年投资巨资用
于车联网领域研发。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
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在进行车联网技
术研发。广汽研究院与中科院合作,开发无人
驾驶新能源汽车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7]
2016
年汽车工程学会联合各
主要整车生产企业、
科研院所、互联网企业、硬软件企业等多个参
与方,成立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
盟”。创新联盟成立多个工作组,组织成员单位
对关键共性技术、标准研究、区域示范以及交
(见表。创新联流合作等方面开展重点工作
2
)
盟增强了社会各界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共识,联
盟已成为国内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要平
台。另外,国内整车生产企业如长安、一汽、
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作组
2
工作组
信息安全
主要任务牵头单位参加单位
标准研究、车载终端技术要求与测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汽集团、、长安、吉利、大唐、华为、清华大学、
方法奇虎东软、航盛电子等
标准与技术研究、测试
V2XV2X
All Rights Reserved.
。
360
重庆长安、通用汽车、清华大学
上汽
整车企业、通信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
供应商等
40
余家
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决策与控制共性技术、标准、测试评价、学术交流吉林大学
整车和通信企业、网络运营商、车载软硬
件及车载服务提供商等
整车企业、通信及运营商企业、高校、供
应商企业等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国家客车质量监督
检测中心等
基础数据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平台交互标准、平
平台台应用示范
测试示范
测评方法研究、测试体系建设、测试示
范数据共享
关键技术研发、标准法规和产业化商用车东风商用车、宇通客车
清华大学、华为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上海国际汽车城
资料来源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公开的资料,经整理。
(四)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取得
成效功应用到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体现整车上。例如上汽名爵已经搭载了自动巡航、自
在智能化与网联化两个方面。智能化方面,国内动跟车、车道保持等功能,并进行了多次车速在
整车企业、互联网企业积极开展汽车自主式无人
驾驶技术
ADASACCSVCLDWBSDFCWAP
的研发、、、、、等
,推进了智能化发展与应始搭载
用。国内整车企业已经将
ADAS
技术成
60~120
公里下
的无人驾驶测试。吉利博瑞已经开
66
冯春林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
ADAS
功
能。长安睿骋初步具备了全速自适应巡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战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实
航系统、高速公路交通拥堵辅助、自动启停和跟施路径、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并拟定近期行
车、车道对中、自动换道、限速标识识别、语音动计划,确保工作落实有抓手且有序推进。
助手等多项功能。现代和百度合作,开发整合大(二)产业标准体系不健全
数据的智能系统,能提供驾驶定制服务,能为驾驶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需要发
者提供路线规划、停车、美食、住宿和娱乐信息服挥技术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产业标准体系要
务,提升驾驶者体验感。网联化方面,先于产业发展,即所谓“产业发展,标准先行”。
LTE-V
技术
是实现车联网的重要基石
[
8]
。大唐电信致力于
LTE-VV2X201620176
技术解决方案解决应用问题年年月,国家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和国家
9LTE-V2V
月,大唐电信完成通信技术的第一版
标准制订。为了推进,大唐电
LTE-V
技术产业化
信完成了原型系统开发和技术验证,且已经完成
LTE-V4
通信设备预商用设备开发。个部
(五)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分。
与欧美日等发达家相比较
,我国智能网联汽步,建立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
车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我国智能网联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到年,形成能够
汽车发展起步晚,发达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经历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80
年发展
,而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经历落后发达国家》中还首次界定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
半个世纪化等级”以及“网联化等级”。《指南》将进一步
[6]
。二是发展阶段滞后。发达国家智能
网联汽车经历概念提出、基础性研发、运行测试
阶段,进入产业化和市场化阶段。我国智能网联
汽车经历小范围研发、国家层面支持研发、车联
网概念等阶段,目前刚刚进入智能网联汽车概念
阶段。三是技术差距大。我国在雷达、传感器、
控制器等关键技术领域,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
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另外,发达国家智能网联汽
车企业无人驾驶技术研发经历了大量运行测试,
收集了大量数据,而国内整车企业对无人驾驶技
术的积累明显不足。
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困境
(一)产业发展战略缺失
加快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
发展战略规划引导,目前我国尚没有公布智能网
联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我国已经公布智能网联汽
车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进一步凝聚了社会各界
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共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
发展路线图第一次明确了基于产业层面的“两横
三纵”技术总架构,明确提出了我国智能网联汽
车产业“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技术发展路线图
将不仅有力引导产业技术创新与技术应用,而且
将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
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
不等同于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我国智能网联汽车
产业战略规划,需要在顶层设计上解决我国智能
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战略选择、产业布局、产业技术
创新以及产业政策等重大问题
[6]
。为此,我国智能
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战略需要确定在中长期我国智
为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标准体系建设,
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公布了《国家车联网产业
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
2017
年)》
(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南》),《指南》包含整
体要求、构建方法、标准体系和组织实施
《指南》提出的建设目标是,到初
2020
年
[9]
2025
[9]
。
《指南
凝练社会各界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共识,为我国智
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发挥巨大引领和规范作用。
但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标准体系存在以下
不足:一是产业标准不全面。现有产业标准主要
集中在基础性、共性、关键技术领域,而行业当
下急需的标准没有建成或相关研究还未立项。二
是产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存在障碍。为了提高
产业标准的实用性、指导性,相关部门在指定行
业标准时务实地考虑到我国的路况和交通实际,
使得产业技术标准具有一定“中国特色”,这给我
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标准与国际产业标准接轨留
下障碍。三是产业技术标准验证不足。产业标准
需要大量的试验与运行测试,才能体现技术标准
的科学性、前瞻性,但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试验
与运行测试存在明显不足。四是跨行业、跨领域
的技术标准缺乏。在《指南》中,“信息安全”
领域的技术标准拟建
15
项,而正式
完成的项目只
有”子目录里,“通讯协议”
1
项。在“相关标准
拟建,“界面接口”拟建,但
36
项标准项标准
实际上尚无建成标准。
(三)产业政策不完善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为促进产业发展发挥
重要作用。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
引导与规范产业发展。我国目前智能网联汽车相
关产业政策主要作用于基础性、共性、关键技术
领域,加速推动其技术研发与应用。产业政策的
实施加快了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缩短了与发
达国家间的差距。但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
67
All Rights Reserved.
冯春林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
策存在以下不足技术在多
:一是制定产业政策带有明显的对项自动驾驶功能中的有效性进行了
“路径依赖”。政策制定的“路径依赖”,会影响我成功验证。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网联化和智能化发展
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产业选择了与欧美日相同的技术发展路径,但是我国智
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现“赶超战略”,该战略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在一些重要经济领域的成功实践,可能会影响到相较欧美日发达国家,总体水平比较滞后,特别是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我国已在智能化关键技术领域还存在较大差距。
经具备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多种有利优势,完全(五)产品测试场地建设不足与评价标准缺乏
可以考虑选择“领跑战略”。二是产业发展目标不智能网联汽车开发过程中离不开测试与综合
明确。现行产业政策没有明确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评价,产品质量检验需要大量测试。相比欧美日
产业发展目标,没有明确我国在未来国际智能网联发达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开发实践,我国智能
汽车产业链上的分工。三是产业政策作用模式与手网联汽车产品测试场地建设不足与评价标准缺乏。
段不完善。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地建
模式是采用选择性产业政策,政策手段主要采用直设不足。与传统汽车测试场地不同,智能网联汽
接税额优惠和财政补贴或财政贴息等支持性的政策车测试场地主要考核车辆对道路及周边环境感知
工具,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而功能性产业政策没能力。因此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地应该是受控封
有得到有效利用。四是制定产业政策的机制不完闭测试场,场地应具有技术研究、模块开发、性
善。我国出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的部门包括国能测试等多项功能
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门出台政策容易造
成政策泛化、碎片化,容易产生政策衔接问题
[10
]
。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属于复合型新领域
,出台政策部门需典建成了包含具有测试智慧交通、自动驾驶、
要结合其他部门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妥协,否则政测试功能的综合性测试场地。相比国外
策内容与初始设计会严重影响政策效果。建成的先进测试与试验场地,我国智能网联汽车
(四)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落后测试场地建设严重不足。目前重庆已经建立智能
智能化和网联化是智能网联汽车的两条技术汽车实验场地,该场地是在原传统测试产地基础
发展主线。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整车企业在选择实上改造而建成的。测试场地环境要素、交通要素、
现两条技术路线路径过程中都采用了以发展智能设施要素等需要重新集成,需进行大量测试与数
化为起点,分阶段融合网联化技术,最终达到智据收集,验证场地具有综合测试功能之后才能投
能化和网联化的高度融合,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入使用。虽然北京、上海、江苏、深圳等都在规
目前欧美日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都取得了显著进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地,但现有测试场地
步。智能化方面,欧美日整车企业选择研发驾驶不能满足技术开发需要。二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
辅助系统作为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起点。自测试评价标准缺乏。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需要测试
2009
年起,美国谷歌公司无人驾驶汽车计划已经发展
到第三代,其中在第三代的自动驾驶已经达到
4
级,该车已经实现不需要人类驾驶
员操作即可启
动、行驶和停止。特斯拉在第二代
2016
年推出
Autopilot
自动辅助驾驶技术,该技术
已经达到自
动驾驶在开发一套全新得
3
级标准。特斯拉正
[11]
到“视觉神经网络”,车身各处传感器收集的信息
最终由行车电脑中的“视觉神经网络”处理,实
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本田公司推出基于毫米
波雷达的安全系统,通过车载单眼,将图像作用
在感知认知系统和主动安全控制系统中并融合在
一起,实现多种自动驾驶功能。网联化方面,欧
美日部分整车、零部件及其他企业积极推动
V2X
技术发展系统
。通用汽车推出的,能够实现
V2V
全方位物体定位传感器的工作。福特汽车已经将
V2X
技术应用在全新第
六代野马跑车。电装公司
68
V2X
[12]
。目、
前美国建成了
Mcity
SmartRoadGoMentumStation
、等测
试场地,主要
用于自动驾驶技术以及
V2X
测试。英国和瑞
V2X
技术
多种场景,需要比较完整的测试评价和实验示范
的标准体系。目前我国工信部、智能交通标委会
等部门正在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将逐步完善辅助
驾驶标准和自动驾驶两个规范。
五、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应对
策略
(一)实施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战略
我国具备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实
优势:一是在供给侧,我国已经具备完整的工业
体系以及具有正向设计为主的研发能力,另外我
国已经发展了强大的信息产业;二是在需求侧,
国内具有超大的市场需求规模。但是,我国智能
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劣势依然存在。例如我国传
统汽车产业总体水平以及与汽车产业紧密相关的
基础工业水平不高,信息产业支撑实体经济的能
力不足等等。为此需要从战略高度及全局的角度
All Rights Reserved.
冯春林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
出发,积极实施协同创新发展战略。通过组建产
业联盟,整合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资源,
参与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等制度创新,释放
产业创新发展潜力。为此,一是需要加快我国智
能网联汽车产业标准建设。加强基础性、共性以
及关键性技术研发,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形成自
主知识产权。通过产业标准建设,抢占国际竞争
制高点。二是加强技术创新,推进我国智能网联
汽车重大技术进步成果转化以及示范应用。依托
上海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建设,加快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重大技术进步成果转化。当前
应加快《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
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以及《智能网联汽车使
用公共道路进行测试的规范》等技术进步成果转
化以及示范应用。三是鼓励产业集群建设。以国
家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为核心,整合社会各方
要素,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源链开展联合行
动,组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加快产业布
局。四是支持商业模式创新。支持面向个人消费
者的硬件产品销售模式创新;支持提供包含增值
服务、
UBILBS
保精
险、准营销、流量变现在内
的数据服务模式创新;支持以娱乐服务、移动管
理和健康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提供远程服务模式创
新;支持面向车辆运营商,提供包括车队管理、
预防性维护和自动驾驶等在内的车辆管理服务模
式创新。
(二)有序推进产业标准体系建设
建立并完善层次清楚、科学合理、适合国情
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标准体系,是促进产业技术
进步,引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推
进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在顶层设计方面:一是需
要以智能化为主,兼顾智能化与网联化协同发展。
目前标准体系构建应坚持以汽车技术为重点,适
度兼顾与外界通讯、协调等网联化,暂时不启动
交通道路设施建设标准。二是需要构建不同层次
定位、不同性质的标准。由国家部委主导,加快
基础性、共性、关键技术领域行业标准建设。对
行业急需的、尚未成熟的标准,可由各行业学会、
协会等具有团体标准制定发布资质的组织先行制
定团体标准并在一定范围内推荐实施,择机完善
并建成为国家标准。三是产业标准体系既要考虑
中国国情又要兼顾国际接轨。我国的交通状况、
典型驾驶行为、路况工况、交通事故形态等与发
达国家存在明显差异,这决定了我国智能网联汽
车产业标准有其特殊性。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发展是一个渐进演进的过程,产业标准建设也是
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可以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分
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对接国际产业标准体系。
四是产业标准体系需要具有兼容性。我国智能网
联汽车产业标准不仅需要兼容本行业未来技术发
展,为对接未来技术标准留下接口,而且要兼容
其他相关行业技术标准。
(三)优化产业政策
《中国制造
2025
》系列
解读以及重点领域技
术路线图,明确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发
展目标。在未来国际竞争中,我国智能网联汽车
产业不仅需要在产业技术方面到达世界领先水平,
而且还需要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国际分工、商业
化、市场化等方面抢占中高端。为此需要从以下
几个方面优化产业政策:一是正确定位产业政策
功能。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处于创业期,产业
发展的外部性存在明显的市场失灵。在当前阶段,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的功能定位应该是支持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基
础设施建设,鼓励关键技术如
ADAS
、传感器
、控
制器等研发,加强产业技术标准建设等。二是创新
产业政策工具。在创业期,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政策主要作用于供给侧。为弥补市场失灵,实施
选择性产业政策,通过运用补贴和税额优惠为主
的政策工具,加快了关键技术研发,有利于产业
规模快速扩张。随着产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将不仅作用于供给侧,
以提高供给质量,还要作用于需求侧,以激活潜
在市场需求。产业政策工具方面,要摒弃直接补
贴,要创新产业政策工具,综合运用财政、货币、
贸易、创新等政策工具,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政策
效应。三是改善产业政策治理。在制定我国智能网
联汽车产业政策过程中,要加强“政、企、学、
研”合作,实现产业政策多元共治。通过多元参
与、多维度充分交流意见,能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
性及可实践性。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我国智
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动态评估,并根
据评估结果对产业政策进行调整,提高政策绩效。
要根据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命周期和发展变
化,部分选择性产业政策需要择机退出。
(四)加强车联网等核心技术研发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需要集中资
源,在国家研发计划和专项计划上优先安排智能
网联核心技术研发项目立项,加快核心技术研发
进程。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突破的
难点主要集中在车联网技术、高精度地图、高精
确的传感器以及高性能的集成计算等领域。为此,
一是需要加强
V2X
技术研发与应用,扩展
车载
传感器感知范围。在功能技术上实现通过
V2X
69
All Rights Reserved.
冯春林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
应用
广播前车的环境感知结果,预先告知后车。分层次加快测试场地建设,同时加快测试评价标
再通过络互联到云端,获得更大范围的准建设。首先,需要加快测试场地建设。需要加
V2X
网
环境信息,扩展实时导航和路径规划等。二是快封闭受控、满足标准化和部分非标准化驾驶辅
需要加强高精度地图研发,提高导航精确性。助系统测试场地建设,满足我国智能网联汽车
需要提供厘米级的定位以及应对复杂驾驶环境
的精确三维地图数据,进行动态目标检测和障碍
物检测等,降低对传感器依赖
[13]
SAEADAS
三等自动驾驶系统子功能、
级及以下
子
模块的验证此,一是建设测试道路环
[12]
。为
。三是需要应用
境。需要建设有铺装路面的高速道路和城市道路
的测试道路环境。二是增加测试辅助设备。应该雷达探测技术,保证感知精确度。毫米波雷达可
加入我国道路其他参与者模型,仿真道路实际运以准确检测前方车辆的距离和速度
行环境。三是加强网联化建设。需要整合测试场建立周边环境的
地进行无线网联覆盖以及
4G
网
联全覆盖。加强,实现
信息安全,进行网络加密。测试场地还需要布置目标物体检测和目标空间测距,从而进行深度识
,
能通过点云来
3D
模型。需要加强激光雷达
[14]
或毫米波雷达与视觉传感器技术融合研发
别,提高环境感知度。四是需要构建高性能集成以及支持北斗导航应用系统,提高车辆
计算平台。高性能集成计算平台主要应用在移动运行定位的准确性。其次,需要加快测试评价标
终端芯片产品开发上,提高产品数据处理能力。准体系建设。构建基于安全性、体验感受、能耗
为此,需要构建车载嵌入式平台,支持多系统感以及效率等四维度的测试评价框架,综合考虑重
知,实现提供图像处理功能。庆、北京、上海、江苏、深圳等各地路况和各种
(五)加快测试场地与测试评价标准建设场景,通过大量测试与数据采集,构建完整的测
根据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水平,分阶段、试评价标准体系。
GPS
基站
[]
参考文献
[1].[J].:.LTE-V[J].
李克智能网联汽车现状及发展经营者汽车黄海峰车联网通
强战略建议商业即将“开花结果”中国企业积极参与
评论,,
20164:170-175.20164:18-20.
()()
[8]
信世界
All Rights Reserved.
[2][9]
李克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现汽车朱宏任解读中战略汽
强,等(状及趋势国制造下的汽车智能化发展路径
.ICV[J]..2025[J].
安全与节能学报,,
20171:10-14.201511:20-23.
()()
车纵横
[3][10]
赵福全中国发展智能汽车的战略吕义超我国智能网联汽
,刘宗巍价值与优劣势分析,陆云车产业发展规划与发展政策浅
.[J]..
现代经济()时代汽车()
探讨,析,
20164:49-53.[J].20173:6-8.
[4]
尚推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汽阮晓东扫描家获加新经济
蛟,何鹏发展的建议车工业研州无人驾驶牌照的公司导刊,
.[J]..19[J].
究,
20172:16-20.201612:56-61.
()()
[11]
[12][5]
刘天洋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发展现状与建设建汽车赵福全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汽车产
,等议,匡旭,刘宗巍业升级研究——
.[J]..
技术,基于价值链视角步与对策,
20171:7-11.[J].20163317:56-61.
()科技进,()
[6][13]
黎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发汽黄武陵无人机器人产业,
宇科,刘宇展现状及建议车与配驾驶在路上,我们准备好了吗
.[J]..?[J].
件,
201641:56-59.20171:20-22.
()()
[14][7]
黄武陵激光雷达在单片机与嵌赵玉华河南河
.[J]..[C].
无人驾驶环境感知中的应用,马雁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研究南省汽
入式系统应用,()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
201610:3-7.2016.
The
DevelopmentDilemmaandCopingStrategy
ofChina\'sIntelligentNetworkAutomobileIndustry
Feng
Chunlin
(AnhuiWuhuChina)
BusinessCollegeofVocationalTechnology241002
,,
Abstract:
IntelligentnetworkcarisoneoftheimportantdevelopmentdirectionsofChina\'snewenergyautomobileindustry.Atthebeginningstage
ofdevelopmentnetworkcarindustryneedstoconquerthetechnicalbarriersbreakthroughthelackofindustrialdevelopmentstrat鄄
,,
Intelligentto
egy
,,,
thetheand
incompleteindustrystandardimperfectindustrialpolicythelackoftestsiteandassessmentstandard.Theresearchsuggests
thatthedevelopmentofChina\'ssmartInternetcarindustrywillrequirethecooperationofgovernmententerprisesindustryuniversitiesandre鄄
,,,
searchinstitutestoimplementthestrategyofindustrialcollaborativeinnovation.Weneedtopdesignorderlydevelopmentoftheindustrial
-levelan
,
standardsystemandtheoptimizationofindustrialpolicies.Weneedtostrengthenresearchanddevelopmentofcoretechnologiessuchascarnet鄄
worktestsiteconstructionandperfecttestevaluationstandardsystem.
,
accelerate
Keywords:intelligentnetwork
;;
developmentcoping
dilemmastrategies
(责任编辑
:李萌)
70
哈弗h6国潮版图片-思域typer
更多推荐
博瑞汽车价格及图片欣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