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4日发(作者:路虎多少钱一辆2020)

“周宁帮”沉浮录:昔日钢贸大佬因信贷危机被打回原形周华瑞钢

如同1980年代、1990年代浩浩荡荡走出周宁一样,曾经的钢贸商们如今又成群结队

回到故乡周宁。只是这一次,他们不是豪车成队、衣锦还乡,而是身无分文,回乡躲债 文

_本刊记者周夫荣编辑_袭祥德 “店面转租,给钱就卖,回家种田,再不回来。”李其立一

边拼命给自己灌酒一边说,语气中带着点“自虐”。作为较早奔赴上海做生意的钢贸商之

一,开着拖拉机闯进上海滩的他如今所剩无几,全部货物被拿去拍卖抵债。 李其立是福建

周宁人。这个有名的贫困县21万人口,但在外做钢贸生意的就有10万人左右。过去30

年间,他们占据上海钢贸市场七成以上份额,个个家财万贯,人称“周宁帮”。 周宁曾风

光无限。 这个小县城曾有宝马车一千多辆,劳斯莱斯数十辆,有的人家不止一部豪车。周

宁流传着一个真实的故事:宝马公司领导调查宝马车在中国的销售情况,结果发现集中度

最高的购车身份证都以352230开头,宝马中国区总裁专门到身份证所属地周宁调研,一

看这竟然是个偏僻山沟里的贫困县。 周宁的贫困程度在福建时而倒数第一,时而倒数第二。

作为全华东海拔最高的县城,周宁的水田数量不多,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历史上便形

成了外出谋生的惯例。改革开放后不甘现状的周宁人纷纷外出,有办厂的,做钢铁模具的,

也有做机械配件,水管、钢管的,因做钢铁模具涉及到钢铁零件营销,慢慢发展到上海做

钢贸,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后来借浦东建设[-3.10% 资金 研报]之机慢慢集中到长

三角做钢贸生意。周宁人和西南一些落后地区不同,他们不满足于靠打工求得一口饱饭,

出去的很多人都有做老板的志向。 经过30年的打拼,周宁钢贸帮的确曾把梦想拉进现

实。然而,自2011年钢贸信贷危机爆发,“周宁帮”几乎全军覆没,上至“钢贸教父”

周华瑞、“钢铁大王”肖家守,下至李其立这样的普通钢贸商倾家荡产,被追债、被起诉。

如同1980年代、1990年代浩浩荡荡走出周宁一样,曾经的钢贸商们如今又成群结队回到

故乡周宁。 只是这一次,他们不是豪车成队、衣锦还乡,而是身无分文,回乡躲债,或者

希望从家乡重新起步。 走出贫困县 周宁县蜂洞茏(音)村人烟稀少,白天大门紧闭,偶

有老人出没。村内房屋基本四层起建,装修豪华,房主人不少是外出谋生的钢贸商。村子

尽头有一家低矮的两层小楼,门前有院,房后有山,山上长满毛竹。这个村里最寒酸的房

子是周宁钢贸第一人、“钢贸教父”周华瑞的家。 此时,周家大门紧闭,院内一片荒芜,

而周华瑞自己在上海滩也被告上法庭,十多个官司缠身。“这个时候我实在不方便出来谈

什么。”周华瑞托人婉拒了本刊的约访。据说,要不是因为周拥有上海杨浦区政协委员等

头衔,受到的冲击会更大。 30年前,周华瑞曾在当地一个集体企业上班,不满足于当时

的工资收入,辞职到闽北做一些车木的活。上世纪80年代初,周华瑞决定做些大事,便

走出深山老林闯荡上海滩。他从扛水泥做起,后来做一些零配件的小买卖,在计划经济痕

迹还很严重的时代,他因为能吃苦,经常做一些国企同行不愿做的活,如爬六楼送货上门

等,慢慢积累起一点资金。 浦东大开发时期,敏锐的周华瑞预料到大批旧房危房要被推倒,

新建的市政工程、商务楼、酒店、住宅区需要大量钢材,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1996年冬

天,周华瑞改变小打小闹的做法,把建材做成了一个“超市”:他租下逸仙路889号上海

建工[-2.98% 资金 研报]局近百亩土地,建起了逸仙钢材现货交易市场。到2004年,建

材市场进场企业从26户增加到649户;交易量从10万吨增加到420万吨。周华瑞的荷

包也鼓了起来。 最辉煌的时候,周华瑞成为上海钢贸圈的“带头大哥”,担任上海钢贸协

会会长、上海周宁商会会长,并成立了自己的小贷公司。如今,这一切都成为泡影,因为

钢贸联保、银行抽贷、资金链断裂,等待他的是漫长的黑暗隧道。相比周华瑞,苏斌的境

况更为凄惨。他形象瘦削,戴一副黑框眼镜,白发间生,在周宁县统战部副部长的引见下

走进了茶馆,“现在连吃饭的钱都快没有了。”他说,自己在上海的房产、写字楼都已经

被查封,不仅欠着银行的贷款,而且还欠着民间借贷。这次回乡颇有些躲债的意味,同时

寻找新的创富机会。 苏斌是1992年到上海滩闯荡的。去上海之前,他是周宁一家国营茶

叶厂的员工,每月拿着几十元的工资。不甘平淡的他办了停薪留职,七凑八凑了五六万元

外出创业。 最初几年,苏斌在川沙找了个价格不太高的门店做钢贸,采用最原始的“前店

后铺”模式。为了省钱,晚上就拿个门板放在钢管上,再铺张草席就是一张床了。“那时

更多推荐

钢贸,上海,资金,上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