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奥迪q7改装)

5

恒大地下车库设计5大要点详解

一、停车位指标

停车位的确定为停车场建筑面积进行估算提出一定依据,小型车每车位约30~40㎡。

以上指标均包括停靠位和车道以及墙、柱等建筑构件面积。

实际工程统计表明,地下停车库平均每车位约37~47㎡,室外停车场平均每车位约

27~37㎡。

【案例】恒大停车位尺寸要求

中高端/中端楼盘:一个车位保证满足2400mm×5300mm。

高端楼盘:一个车位保证满足2700mm×5700mm(在人行出入口附近考虑5%数量

的2700mm×6000mm车位)。

二、防火设计

1.防火分区

大型高层建筑的地下车库往往规模较大,为了将火势控制在发生范围内,避免向外蔓

延,需将地下车库按一定面积划分为防火分区。

《规范》规定地下车库不设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为2000㎡,

1 / 14

5

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一倍,为4000㎡。

各防火分区以防火墙进行分隔,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设门、窗、洞口时,应设置甲级

防火门、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卷帘。

2.安全疏散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对地下车库的安全疏散做了如下规定:

(1)地下车库人员安全出口应和汽车疏散出口分开设置。这是因为不论平时还是在火

灾情况下,都应做到人、车分流,各行其道,避免造成交通事故,不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

(2)地下车库的每个防火分区内,其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目的是能够吸效地

进行双向疏散。但若不加区别地多设出口,会增加车库的建筑面积及投资。因此,符合下

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出口。

a.同一时间车库人数不超过25人。

类汽车库,即停车数不超过50辆的汽车库。

c.当地下车库规模较大,划分为两个以上的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

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地下车库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其与室内最远工作点的距离不应超过

45m。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m。单层或设在建筑物首层的汽车库,

室内最远工作点至室外出口的距离不应超过60m。

2 / 14

5

(4)地下车库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设一个。

类汽车库,即停放车辆不超过50辆的地下车库可设置一个单车道出口。

b.汽车疏散坡道为双车道,且停车数少于100辆的地下车库,仅需设一个双车道出口

即可。

当地下车库规模较大而用地狭窄需要设置多层地下车库时,可按照本条规定,根据本

层地下车库所担负的车辆疏散是否超过50或100辆,来确定汽车出口数。例如3层地下

车库,地下一层为60辆,地下二层为40辆,地下三层为30辆,当车道上设有自动喷淋

灭火系统时,地下三层至地下二层因汽车疏散数小于50辆,可设一个单车道出口;地下

二层至地下一层,因汽车疏散为40+30=70辆,大于50辆,小于100辆,可设一个双车

道的出口;地下一层至室外,因汽车疏散数为60+40+30=130辆,大于100辆,应高两

个汽车疏散出口。

汽车疏散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于7m。

两个汽车疏散出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0m。

三、通道宽度

3 / 14

5

地下车库的通道宽度和车辆停放方式有关。停放方式是指车辆在车位上停放后,车的

纵向轴线与行车通道中心线所成的角度,一般有0度(即平行停车)、30度、45度、60

度(即斜角停车)、90。(即垂直停车)等。

5

平行停车方式车辆进、出车位更方便、安全,但每辆车因进出需要而占用的面积较大。

斜角停车时进、出车校方便,所需转弯半径较小,相应通道宽度面积较小,但进、出

车只能沿一个固定方向,且停车位前后出现三角形面积,因而每辆车占用的面积较大。

垂直停车可以从两个方向进、出车,停放较方便,在几个停车方式中所占面积最小,

但转弯半径要求较大,行车通道较宽。

5

综合几种停车方式的利弊,在高层建筑大面积、多跨的地下车库中,应多采用垂直停

车方式。而平行停车与斜角停车,仅应用于柱距较窄的某些跨度内。

四、坡道设计

1.坡道类型

坡道的类型从基本形式上可分为直线形坡道和曲线形坡道。

在选择车库坡道类型时,并没有固定的模式,由于基地条件的复杂性,往往难于采用

单一类型的坡道,常常出现折线形坡道或直线与曲线相结合等坡道。

5

2.坡道位置

5

坡道在地下车库中的位置基本上有以下三种方式:即坡道在车库主体建筑之内;坡道

在车库主体建筑之外;坡道一部分在车库内,一部分在车库外。三种情况各有优、缺点,

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3.坡道坡度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规定:直线坡道的允许最大纵坡为15%。当

设计中确有困难时可放宽至20%(小轿车最大爬坡能力为18度~24度,中型货车为22

度~28度);若条件允许,则坡度为12%较为合适。

当坡道坡度大于10%时,在坡道上下方变坡位置应设置缓坡段。这是因为,当车辆穿

过底部变坡点时,由于惯性引起车辆前端或后端擦地;而坡道顶部若不设缓冲坡,驾驶员

视测距离受限,穿越争坡的变化使加强员与乘客感不到适。因此,坡道应逐步渡到较平的

楼板面。缓坡段的坡度为坡道坡度的1/2,直线坡道缓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曲线

更多推荐

车库,坡道,停车,防火,车辆,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