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日发(作者:查询汽车违章网)

课后素养落实(十三)

1.下列有关拉美独立运动的说法,正确的一组应是( )

①拉美独立运动摧毁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②葡属巴西独立道路异于他国 ③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有助于拉美独立革命 ④领导革命的都是土生白人和混血种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解答此题需要对题目所给四种说法进行逐一判断,然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根据教材可知①④是错误的,海地革命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拉开了拉美独立革命的序幕;②是正确的,在拉美独立革命中各国都采用武装斗争方式,唯有葡属巴西是由葡萄牙派驻巴西的摄政王、葡萄牙王子彼得罗在巴西上层社会支持下宣布独立的;③是正确的,拿破仑的对外战争给欧洲封建势力沉重打击,为拉美独立运动提供了有利时机和条件(1810年法军入侵西班牙,同年西属殖民地开始进行独立运动)。]

2.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圣马丁无私、善良的手,轻轻揩干美洲母亲的泪水,给母亲带来自由与民主、独立与欢乐,消除了母亲三百余年的痛苦与伤悲!”这是因为圣马丁( )

A.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B.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

C.领导了墨西哥独立起义

D.指挥军队彻底击溃了西班牙殖民军

B [圣马丁领导拉丁美洲反对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故B项正确;1804年海地的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故A项错误;墨西哥独立不是由圣马丁领导的,故C项错误;玻利瓦尔指挥军队彻底击溃了西班牙殖民军,故D项错误。]

3.拉美独立民族民主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其未完成的任务是( )

A.取得政治独立

C.反帝反封建

B.废除奴隶制

D.建立民主共和制

C [拉丁美洲独立后,除巴西外的拉美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但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而且又面临着英美等国的政治和经济渗透,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选C项。]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的民族忧患意识增强,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亚洲觉醒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

A.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

B.民族资本主义广泛兴起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已经或正在形成

D.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于殖民统治下的各国生产模式仍然以传统的手工生产为主,并没有开展大规模的工业革命,故D项符合题意。]

5.列宁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为“亚洲的觉醒”,主要是因为( )

A.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

B.运动的时间长、规模大

C.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D.都推翻了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

C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是在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情况下发生的,并且建立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等,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故C项正确。]

6.《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

A.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D.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A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7.1905年,伊朗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08年,印度爆发孟买十万工人大罢工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1910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这说明( )

A.各国革命运动相互支援

B.中国革命的影响最大

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是当时历史的潮流

D.革命或运动后都颁布了宪法

C [从材料无法看出各国革命相互支援的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看出中国的革命影响最大,故B项错误;世界各地在20世纪初期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其他运动说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是当时历史的潮流,故C项正确;并非所有国家都颁布了宪法,印度孟买的工人运动并未颁布宪法,故D项错误。]

8.19世纪末,非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主要形式是( )

A.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

B.利用宗教形式组织反帝斗争

C.举行政治总罢工

D.资产阶级组织政党进行议会斗争

A [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都是武装斗争或武装起义,故选A项。]

9.1881年苏丹“马赫迪”起义时,“马赫迪”号召人民进行“圣战”,驱逐外国侵略者,建立“普遍平等,处处公正的美好社会”。下列解释最准确的是( )

A.起义是具有宗教色彩的民族解放运动

B.起义者要在苏丹建立人民公社

C.起义者具有社会主义理想

D.起义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A [材料中的“圣战”体现了宗教色彩,驱逐外国侵略者体现了民族解放运动性质,A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表述不够全面,故排除B、C、D三项。]

10.埃及在反对英国的侵略中,建立了“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苏丹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埃塞俄比亚皇帝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由此可知( )

A.非洲各国反侵略斗争结果不同

B.各国在动员民众方面特点不同

C.各国斗争的方式和性质不同

D.宗教影响着各国的斗争方式

B [材料仅反映了三国的斗争情况,没有涉及斗争的结果,故A项排除;埃及建立政党,以“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激发人民的民族意识,苏丹利用宗教号召人民团结斗争,埃塞俄比亚通过最高统治者的号召力,动员全国人民抗击侵略者,这表明三国在动员民众方面的特点不同,故B项正确;C项与题意不符;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 在墨西哥合众国,任何个人均享有本宪法赋予的权利保障……

第二条 墨西哥合众国禁止奴隶制度……

第二十七条 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

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力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

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

一切矿物,或存在于矿脉、矿层、矿块或矿床中构成矿藏之物质……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

第三十九条 国家主权在本质和起源上存在于人民之中。一切国家权力来自人民并为人民的利益而创立。人民在任何时候均享有改变或修改其政府形式的天赋权利……

第四十九条 联邦最高权力在行使时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1917年墨西哥宪法

材料二 1906年12月,伊朗《基本法》(宪法)颁布。这是民主势力和专制势力相互妥协的产物。《基本法》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规定王权受议会的制约。议会有批准法律和国家预算及监督预算执行之权。

1907年10月,伊朗又颁布了《基本法补充条款》。在《基本法补充条款》中,规定了民主原则,即在政治上实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及政府向议会负责的原则。宪法还赋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诸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宣布人身、财产等不受侵犯……

——整理自肖克《伊朗的政治现代化:政教

合一的什叶派神权政体模式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1917年墨西哥宪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初墨西哥宪法与伊朗宪法的异同之处。

[解析] 第(1)问注意答案来自材料,但要注意概括,避免照抄材料。第(2)问首先需明确对比项,如背景、内容、指导思想、影响等,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

知识回答。

[答案](1)内容:废除奴隶制,保障人权;国家是一切土地、河流和矿藏的所有者;国家采取适当方式拆散大地产;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天赋人权。

(2)相同:都在民族独立运动背景下颁布;指导思想上都受到西方启蒙思想影响;内容上都规定实行三权分立,强调人民权利;性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特点上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等。不同:规定的政治体制不同(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1917年墨西哥宪法沿用至今,而伊朗宪法随着革命失败而终结等。

12.莱斯利·贝瑟尔在《剑桥拉丁美洲史》中写道:单是巴西一国就占有葡萄牙从殖民地进口货物总值的83%以上,占葡萄牙对殖民地出口货物的78.5%。更为惊人的是葡萄牙向外国出口总值内葡萄牙帝国各部分所占的相应百分比是:宗主国产品占27.43%;巴西产品占60.76%;其他殖民地的产品占2.95%;再出口产品占8.86%。这表明( )

A.葡萄牙的外贸逐渐走向衰落

B.巴西与葡萄牙民族矛盾尖锐

C.巴西对葡萄牙贸易优势明显

D.巴西具备了独立的经济基础

D [根据材料可知,巴西作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其在葡萄牙进出口贸易总量中占有较大的优势,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这为巴西独立奠定了经济基础,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主要体现的是巴西和葡萄牙贸易的数据对比,无法得出葡萄牙外贸走向了衰落,A项错误;B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排除;C项为材料的表象,未能反映其本质,排除。]

13.美国独立之初,华盛顿总统说:在对外政策方面,美国的基本处事原则是扩大对外贸易往来,尽量避免同外国发生政治关系。19世纪初,拉美各国独立后,美国总统门罗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美国此转变说明( )

A.美国开始谋求美洲的霸权地位

B.拉美各国学习美国民主制度

C.欧洲殖民体系已完全瓦解

D.美国随军力增长要称霸世界

A [美国独立之初尽量避免同外国发生政治关系,而到19世纪初却宣称欧洲列强不得把美洲当作殖民的对象,这一转变说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美国开始谋求美洲的霸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拉美各国学习美国的民主制度,故B项错误;19世纪初,欧洲殖民体系尚未完全瓦解,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开始谋求美洲霸权而不是世界霸权,故D项错误。]

14.伊朗立宪革命期间,颁布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触动了伊朗几千年来极端专制的封建制度,争取了国家的主权和人民的民主权利,限制和约束了国王的权力,对封建政治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这表明伊朗立宪革命( )

A.具有强烈的资产阶级民主色彩

B.推翻了伊朗几千年的封建制度

C.赢得了近代伊朗的民族独立

D.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A [根据材料“争取……民主权利”“限制和约束了国王的权力”可知,伊朗立宪革命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色彩,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封建制度的推翻,B项错误;近代伊朗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项错误;伊朗立宪革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不是民主共和制,D项错误。]

15.1889年,埃及开罗几家卷烟厂约900名工人联合举行罢工斗争,斗争坚持了两个月,迫使英国资本家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1895年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发生了抗征房捐和地产税的群众示威运动,参加者达5 000人。由此可见非洲城市反帝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B.工人、市民阶级的逐步壮大

C.工人联合举行罢工斗争

D.工人为了改善工作生活环境

A [非洲城市反帝运动的产生,根源在于在西方资本入侵的刺激下民族经济得到一定发展,正在诞生中的新阶级和阶层不堪忍受殖民压迫,奋起反抗,故选A项;工人阶级、市民阶层的逐步壮大的根源在于民族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C项是非洲城市反帝运动的特点,可排除;D项是非洲城市反帝运动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16.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于19世纪20年代基本获得独立。如果从世界全局角度来观察,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改变了拉丁美洲的政治格局,而且也猛烈冲击了欧洲和美洲的封建制度。这表明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

A.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

B.提高了拉美地区的国际地位

C.有利于世界向近代社会转型

D.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C [根据材料“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改变了拉丁美洲的政治格局,而且也猛烈冲击了欧洲和美洲的封建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有利于世界向近代社会转型,故选C项;材料体现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但没有涉及它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排除A项;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彻底”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17.(2021·本溪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19世纪后,当殖民列强强悍发动以侵占殖民地为目的的侵略战争时,非洲人民毫不犹豫地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抵抗。例如北非有阿尔及利亚卡德尔领导的抗法斗争,西非有阿散蒂人进行的多次抗英斗争,南非有祖鲁国恰卡和丁干领导的抵抗布尔人的战争,东非有马达加斯加人抵抗法国入侵的斗争。到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人民纷纷燃起了反侵略的斗争烽火,斗争烽火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几乎燃遍了整个大陆。

——摘编自吴秉真、高晋元《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材料二 1832年7月,英国人以重金收买当地的贝都因为部落首长,并派人收买阿拉比军中的动摇分子。9月,一部分议员和上层文武官员先打开开罗城门向英军投降。另外,被收买的阿拉比的主力部队指挥官在关键时刻破坏了抗英斗争。坚持了100多天的抗英斗争失败。

——摘编自朱庭光《外国历史大事集》

材料三 孟尼利克二世号召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保家卫国,全国人民热烈响应。农牧民自愿向国家捐赠粮食和钱币。一些原来反对孟尼利克二世的封建主表示要以抗意战争为重,停止反对活动,为抗战胜利效力。青年踊跃参军,到1895年,一支由孟尼利克二世指挥的12万人的大军组建完成。阿杜瓦决战中,意大利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

——摘编自顾章义《崛起的非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人民反抗斗争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埃及与埃塞俄比亚反帝斗争成败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反帝斗争成败对其国家地位的重大影响。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信息“北非……西非……南非……东非……”可知当时非洲人民前期的反抗都是局部的、零星的;结合材料一信息“几乎燃遍了整个大陆”可知非洲人民后期的反抗范围扩大。第二小问,结合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范围和程度分析。即前期:殖民主义侵略的目标局限于非洲沿海和局部地区;后期:帝国主义掀起了侵略和瓜分非洲的狂潮。第(2)问,第一

小问,根据材料二、三信息简要归纳胜因和败因,埃及:英国收买了当地酋长和部队指挥官,破坏了抗英斗争;部分议员和上层官员向英军投降。埃塞俄比亚:皇帝强有力的领导和指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起抵抗。第二小问,从国家地位的角度说明重大影响。即埃及沦为英国事实上的殖民地;埃塞俄比亚维护了国家独立。

[答案](1)特点:前期:局部、零星;后期:整个非洲大陆。原因:前期:殖民主义侵略的目标局限于非洲沿海和局部地区;后期:帝国主义掀起了侵略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2)原因:埃及:英国收买了当地酋长和部队指挥官,破坏了抗英斗争;部分议员和上层官员向英军投降。埃塞俄比亚:皇帝强有力的领导和指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起抵抗。

地位:埃及沦为英国事实上的殖民地;埃塞俄比亚维护了国家独立。

更多推荐

独立,人民,民族,运动,斗争,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