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奥迪r8跑车敞篷报价)

内容:测量学的基本概念,测量坐标系,测量误差基础知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

距离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与方法、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

图原理与方法,地形图的测绘及应用等。

2、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考试内容:

内容:误差及其分类;误差理论、评定精度的指标与广义传播率及其应用;中误差

估计,系统误差的传播;平差的数学模型;函数模型的线性化;参数估计与最小二乘

原理;五个基本平差模型的建立、原理及应用特点;典型大地测量网平差应用;误差

椭圆的原理、计算以应用;近代测量数据处理进展;统计假设检验与典型误差分布。

3、摄影测量学考试内容 :

内容: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如,共线方程、共面方程的意义

和应用;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目的、意义、平差模型、作业流程;几种双像立体测图方法

及作业流程等);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摄影测量 4D 产品的概念及制作方法;现代

摄影测量若干新技术。

4、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与应用考试内容:

内容:GIS及其有关的概念,GIS的构成与功能, 空间数据获取、 空间数据的

表达、 空间数据处理、 空间数据管理的理论、技术及应用, 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 ,

空间数据的可视化与地图制图,GIS的应用与现代GIS的若干技术。

5、遥感技术基础考试内容:

内容:遥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分类,遥感技术的物理基础,遥感平台,遥

感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遥感信息的获取和监测系统、遥感产品,遥感图像处理,遥

感图像解译,遥感专题制图,遥感技术的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

的综合应用等。

三、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四、主要教材及参考书目

1.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武汉大学出版社 潘正风等编著

2.

3.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武汉大学出版社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摄影测量学》 测绘出版社 崔炳光编著

100

4.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科学出版社 邬伦等编著

5、 《遥感原理与应用》 武汉大学出版社 孙家柄编著

长安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勘探地球物理》考试大纲

本“勘探地球物理”考试大纲适用于长安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地

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有比

较深入的了解,掌握基本原理、方法及一般应用。

一、考试内容

第一章 勘探地球物理学概述

第二章 重力勘探

第三章 磁法勘探

第四章 地震勘探

第五章 电法勘探

第六章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

第七章 20世纪的勘探地球物理学

第八章 21世纪的勘探地球物理学发展趋势预测

二、考试要求

第一章 勘探地球物理学概述

掌握勘探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分支及其发展阶段,熟悉勘探

地球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重力勘探

掌握重力勘探的基本原理、野外观测方法及资料整理、重力异常的处

理与解释以及重力勘探的应用。

第三章 磁法勘探

掌握磁法勘探的基本原理、野外观测方法及资料整理、磁法资料的处

理与解释以及磁法勘探的应用。

第四章 地震勘探

101

掌握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地震波的时距曲线,熟悉地震仪原理及操

作,掌握反射波、折射波及其它地震勘探方法,掌握地震勘探的应用。

第五章 电法勘探

掌握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掌握直流电法、电磁测深、激电、地质雷

达等勘探方法及其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

第六章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

掌握放射性勘探、井中地球物理勘探、井间地球物理勘探、地震地层

学、油储地球物理学等方法的基本原理。

第七章 20世纪的勘探地球物理学

熟悉重、磁、电、地震等方法20世纪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它们在石

油、煤田、金属矿、水文、工程和环境等方面的应用现状。

第八章 21世纪的勘探地球物理学发展趋势预测

把握勘探地球物理学各方法将来的发展趋势。

三、主要参考书

1. 王妙月,勘探地球物理学,地震出版社,2003

课程编号: 822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考试科目为公共管理专业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要求考生必须

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原理,公共政策系统与过程的基本内涵和理论模型,以及公共

政策学的研究前沿和动态,并会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进行政策分析与评估。包

括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的研究方法、公共政策的本质、公共政策主体、政策

客体与政策环境、公共政策模型、公共政策问题和方案的形成、公共政策的评估、公共政

策的终结等主要内容。

二、题型及分值

102

1.概念题30分

2.简答题60分

3. 论述题40分

4.案例分析题20分

三、考试形式及时间

1.考试形式:笔试;

2.考试时间:3小时

四、主要参考教材

1.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3月

2.谢明主编: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年7月

823《土地资源管理学》考试内容范围

一、考试目的

土地资源管理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性、综合性科目。要求考生系

统掌握土地资源管理以及土地资源学的原理、内容和方法。通过本科目内容的

掌握,可以为学生在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土地科学研究奠定良好

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土地管理的原理和活动过程。

1、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土地管理的原理;3、土地管理

的一般过程

第二部分: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地籍管理;2、土地权属管理;3、土地利用管理;4、城市土地市场管

理;5、土地信息管理

第三部分:土地管理案例分析和操作实务

103

第四部分: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土地资源类型及其演替

1、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2、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土

地资源的类型、形成与发展

第五部分: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及土地承载潜力分析

1、土地资源调查;2、土地资源评价;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第六部分: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整治与可持续利用

1、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2、土地资源的退化与保护;3、土地资源的开发

与整治

三、参考书目

1、《土地管理学总论》 陆红生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土地资源学》 王秋兵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824《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考试内容范围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GIS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GIS及其有关的

概念。

第二章 GIS的构成与功能

主要内容: GIS的各组成部分及系统功能。

第三章 空间数据获取

主要内容:空间数据的特性与内容,空间数据的获取方法,空间数据转换的目

的和过程。

第四章 空间数据的表达

104

主要内容:空间对象的定义及其空间关系,空间对象的矢量数据结构及其编码

方法,空间对象的栅格数据结构及其编码方法,两种数据结构的比较及其相互

转换。

第五章 空间数据处理

主要内容:基本算法在空间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图形编辑,拓扑关系建立的方

法,图形的裁剪与合并,图幅接边,坐标变换等内容。

第六章 空间数据管理

空间数据组织的逻辑层次及空间数据库的定义、特点,传统数据库模型的类型、

特点,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优点,空间数据管理模式、组织方式及空间索引方

法。

第七章 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

主要内容:空间查询、空间分析的定义及内容,空间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三维空间分析的应用。

第八章 空间数据的可视化与地图制图

主要内容:空间数据的表达方式及各种空间数据产品的特点。

第九章 GIS的应用

主要内容:GIS在城市规划、灾害评估、地质找矿、资源环境评价等方面的应

用。

第十章 现代GIS的若干技术

主要内容:3S集成技术,WebGIS,OpenGIS,数字地球的概念及其核心技术。

参考书:

1、《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龚健雅 编著 科学出版社

2、《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邬伦 刘瑜 编著 科学出版社

3、《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应用》 郭达志 盛世华 等 煤炭工业出版社

105

4、《地理信息系统》 张超 陈丙威 邬伦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833无机化学考试内容范围

考试内容:

1. 化学热力学基础

1.1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基本概念及术语、热力学第一定律、恒容热、恒压热及焓。

1.2热化学

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标准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

烧焓、键能与反应焓变的关系、用标准热力学数据计算化学反应热。

1.3热力学第二定律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熵、热力学第二定律、标准摩尔熵。

1.4吉布斯自由能及其应用

吉布斯自由能、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G与温度的关系、计算标准状态

下反应自由能和熵的变化、运用自由能变化判断化学反应方向,吉布斯—赫

姆霍兹公式应用。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平衡

2.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浓度对反应速

率的影响、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2 化学反应的限度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标准平衡常数。

2.3多重平衡规则

106

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的计算,总反应和分反应间吉布斯自由能和反应平

衡常数关系。

2.4 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的判断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化学反应的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和化学反应的方向、化

学反应限度的判据、估算分解热及分解温度。

2.5 化学平衡的移动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催化剂和化学平衡

3.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3.1 了解浓度表示方法和换算,活度、活度系数、离子强度的概念。掌握一元

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计算。

3.2 了解同离子效应及盐效应的概念及对电离平衡移动的影响。

3.3 理解缓冲溶液的概念及作用原理,掌握缓冲溶液的相关计算。

3.4 掌握酸碱质子理论,了解酸碱电子理论。

3.5 掌握溶度积常数的概念和溶度积规则,熟悉各种因素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

响与相关计算。

3.6 掌握配位解离平衡常数及其相关计算。

4.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4.1理解标准电极电势的概念。了解原电池的构成,能用奈斯特方程式进行有

关计算,包括溶液pH值改变、沉淀形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4.2能运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还原反应方程

式的配平(氧化值法、离子-电子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次序和程

度。

107

4.3了解原电池电动势与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及平衡常数的关系。

4.4掌握元素的电势图和φ-pH图及它们的应用。

5.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5.1 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5.2 掌握波函数与原子轨道、几率密度与电子云的概念。

5.3 熟悉原子轨道及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5.4 掌握四个量子数的量子化条件及其物理意义。

5.5掌握多电子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和核外电子排布原理,能正确书写常见元

素核外 电子排布及价电子构型。

5.6 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熟悉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的

位置表示,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6.分子结构

6.1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掌握离子键理论,了解决定离子

化合物性质的因素及离子化合物的特征;掌握共价键理论,了解

?

键、

?

及配位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

6.2能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一般分子和离子的空间结构。

6.3了解键能、键长、键角和键的极性等键参数的概念。

6.4了解分子间力产生的原因和氢键形成的条件,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性

的影响。

6.5了解离子极化概念及其对化合物的键型、熔沸点、溶解度、颜色的影响。

6.6掌握四大晶体类型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特征。

7.配位化合物

108

7.1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了解配合物的命名方法和配离子的异构现象。

7.2掌握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并能用该理论来说明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稳定性和磁性;掌握sp,sp

2

,sp

3

,dsp

2

,d

2

sp

3

等杂化轨道配合物的形成及轨道

电子排布,空间几何构型,外轨和内轨配合物的区分和性质等;了解晶体场

理论。

7.3掌握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意义,应用及有关计算。

7.4一般了解螯合物的定义和结构特点。理解螯合物具有特殊稳定性的原因。

8 主族元素

8.1 掌握重要主族元素的主要性质与变化规律(1.卤素2.氧族3.氮族4.碱金

属与碱土金属)。

8.2 掌握部分主族元素的检测与分离方法。

8.3 掌握主族元素含氧酸,含氧酸根的结构及含氧酸基的热稳定性。

8.4掌握主族元素氢氧化物的碱性及其变化规律。

8.5 熟悉主族元素的各主要氧化态和氧化还原性。

8.6 理解情性电子对效应、对角线规则、氢桥键、等电子体和缺电子原子等重

要概念。

9副族元素

9.1 了解过渡元素通性(单质、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盐类、配位化合物)。

9.2掌握铬、锰、铁系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掌握有关元素的检测与分离方

法。

9.3 能运用元素电势图分析铬、锰、铁等元素的稳定氧化态及相应氧化态间的

相互转化。

109

9.4掌握铜、银、锌、汞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掌握相关元素的检测与分离

方法。

9.5 铜(I)和铜(II)的相互转化,汞(II)和汞(I)的相互转化。

110

更多推荐

掌握,土地,方法,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