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红旗商务车7座报价)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教
学教案
【学习提示】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劳动者。他们岗
位不同,但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以辛勤劳动与创造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令我们感佩和景仰。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介绍了科学家袁隆平发现
天然杂交稻、培育杂交稻,进一步选育“超级稻”的长期而艰难的历程。《心有一团火,
温暖众人心》记述了售货员张乘贵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不平凡的事迹,他热情周到的
服务温暖了几代顾客的心。《“探界者”钟扬》则讲述了科学家钟扬献身于种子事业、
普及科学知识、悉心培养学生的故事,展现了他对“生命的高度和广度”的不懈探索。
这三篇通讯都很注意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比如,袁隆平
头顶烈日脚踩淤泥,终于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植株;张秉贵“以热对冷,变冷为热”,感动
了不讲理的顾客。同时,三篇通讯还着力刻画了一些细节,如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
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又如钟扬背包里
的一张又一张小纸条……这些细节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内容更加真切感人。
阅读时注意了解通讯报道的一般特点,关注作者如何通过不同的渠道采集材料,又是
怎样多角度、分层次进行报道的。通讯作者在记述新闻事实时,常常表达自己的观点,
阅读时要注意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把握作者表达观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借助典型事件、细节表现人物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结合三篇人物通讯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燕京第九景——一位普通的售货员”张秉贵入选“100位新中
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入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他们是怎样感动中国的?
让我们一起走近本课的三篇通讯,结合搜集相关的评选资料,从中找到答案。
二、文体知识
1、通讯
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以叙述、描写和评论等多种方法,对事情、人物、经验、
问题等进行比较详细、生动的报道。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
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
讯。
2、分类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传记式: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
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
的几个同类人。
三、走近人物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1930-),大学文化,1954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省
农科院讲师,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
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
带来了福音。
六十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
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四
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二十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
种的禁区。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
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获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
的发明特等奖。
2、\"燕京第九景\" 张秉贵
更多推荐
人物,水稻,杂交,中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