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马自达3昂克赛拉二手车)
2020年江苏对口单招语文30分钟强化训练2(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鞭笞/整饬 篡改/编纂 刚愎自用/无裨于事
......
B.干涸/曲高和寡 癖好/否极泰来 比较/犯而不校
......
C.诱哄/起哄 阜盛/蚌埠 蛊惑/余勇可贾
......
D.稽首/无稽之谈 戏谑/琐屑 如丧考妣/蓬荜生辉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A.穿流不息 五花八门 逢场作戏 苦心孤诣
B.挺而走险 四面楚歌 人情炼达 一泻千里
C.五彩缤纷 诡计多揣 转弯抹角 进退围谷
D.驻足观看 叹为观止 恪尽职守 闲情逸致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易帜(更换) 荒草萋萋(草木凋零的样子) 游目骋怀(放开,尽量展开)
....
B.娇妍(美丽) 命运多舛(不顺、不幸) 引吭高歌(大声)
...
C.援例(引用) 余音袅袅(摇曳) 感同身受(感受)
....
D.寒暄(温暖) 面目全非(不相似) 望洋兴叹(仰视的样子)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俄罗斯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禁止政府官员使用进口汽车,推行住房商品化,以及精简包括电力公司、
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等。
B.对刚劲清新之美的追求可以说是他的理想,他虽然处在正统书家的立场上,却十分鄙视一些正统书法家
的软媚之弊。
C.校领导对“减负”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全体教师对教委的有关规定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D.达尔文学说认为,不仅一切生物都是进化来的,人也不是在地球上一下子出现的。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科学家们想,此前 是在实验室里的, 输气管道里的“可燃冰”,
人为环境中产生的, 在自然环境中,如果满足低温高压、有气有水的条件,是否有天然
气的“可燃冰”存在呢?
A.都 还是 不论 那么 B.不论 还是 那么 都是
C.还 都是 不论 那么 D.不论 还是 都是 那么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百数以下,所以俗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B.“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前人刻
苦钻研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进。
C.他一口气来到一个地方,一到晚上,最轻佻的灯光、最轻松的心灵、最轻率的盟誓、最轻快的歌剧,都
在这里荟萃。
D.“她今晚没饭吃了,”女仆说:“她的小儿子也没饭吃了。”
7.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括号内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设问)
B.火苗照耀得轴子上的古人面孔闪闪发光,好像活了一样。(夸张)
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比喻)
D.白白胖胖的饺子下到锅里去了。(拟人)
8.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括号内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
A.现在想起来,那硬币也脏得厉害,但当时我们根本想不到这样奢侈的问题。(描写)
B.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议论)
C.我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玩。(记叙)
D.和依靠腿步行相比,依靠轮子滚动前进,由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能量转换的效率提高了许多。(说
明)
9.下列作品、文体、作者、作者国籍对应不正确的是 ( )
.
A.《虞美人》 词 李煜 南唐(中国)
B.《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 说明文 周立明 中国
C.《化装舞会》 散文 亨利希·曼 俄国
D.《五味》 散文 汪曾祺 中国
10.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伯格曼法则在北极》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位梦华在本文中根据大量文献材料,对北极动物许多鲜
为人知的有趣现象进行了生动的说明,并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此验证了伯格曼法
则和艾伦推论。
B.《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作于神宗元丰五年。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壮心消磨
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而本词中的赤壁与《赤壁赋》中的赤壁一样,都不是当年发生赤
壁之战的古战场。
C.萧红的散文《回忆鲁迅先生》从鲁迅的日常生活细节出发,细腻而动人地描写了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生活,
表现了鲁迅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展现了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鲁迅形象,抒发了对鲁迅的爱戴、
崇敬和怀念之情。
D.“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语出《宋史·岳飞传》,意思是说兵法运用的巧妙,全在善于思考。《“运
用之妙,存乎一心”》作者张文勋借用为题,是说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在于作家的匠心独运。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
(一)
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②.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
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
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
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
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③.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
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
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和印度,波斯,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
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
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1.对第①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要开动脑筋,要眼光敏锐,要靠自己来决定。
B.我们不要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而要学会自己去拿
C.我们对文化遗产要作具体的分析,并认真挑选
D.我们对文化遗产要作具体分析,认真去挑选,同时要开阔眼界,冲破“送去主义”错误观点的束缚,而
勇敢去占有
12.下面对第②段和第③段中各个比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B.“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C.“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比喻吸取精华应有利于“大众化”。
D.“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13.第②段加点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
A.“孱头”的态度。 B.“昏蛋”的态度
C.“废物”的态度 D.指“孱头”“昏蛋”“废物”三种态度。
14.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用鱼翅宴大宾,过于招摇,会造成不良影响
B.鱼翅是贵重食品,来之不易,用来宴大宾未免可惜
C.不要用拿来的贵重物品摆阔气、装门面
D.穷青年用鱼翅宴大宾,花费太大,损失太重。
(二)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料他安心睡了;便出了门,走到街上。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
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天气比屋子里冷
得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
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里看见一条丁字街,明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
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靠门立住了。好一会,身上觉得有些发冷
“哼,老头子。”
“倒高兴……。”
老栓又吃一惊,睁眼看时,几个人从他面前过去了。一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
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仰起头两面一
望,只见许多古怪的人,三三两两,鬼似的在那里徘徊;定睛再看,却也看不出什么别的奇怪。
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
出号衣上暗红色的镶边。
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赶;将到丁
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缩小了一半。
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
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
了。喘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15.下列各项对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描写的景物阴暗、单调。一方面写华老栓爽快和充满希望的心情,与环境形成十分鲜明的
对比;另一方面为夏瑜的牺牲制造了沉寂肃杀的气氛
B文中第一段景物的描写烘托了华老栓的心理活动,突出了他精神兴奋和对儿子的命运充满信心,更好
的突出了华老栓的愚昧、麻木
C.康大叔卖人血馒头时,“刺得”“摊着”“撮着”表现了他的凶狠、贪婪
D.选文写于1920年4月,以秋瑾被害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社会现实
16.选文两次写老栓“按”衣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次写华老栓“按”衣袋,其实作者仅在强调其动作,两次的含义是一样的
B.第一次表明华老栓对钱之珍惜,办事稳妥细心
C.第二次按衣袋说明他谨慎机警,同时又说明社会的动乱黑暗。
D.“按”字这一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华老栓对钱的珍惜也表明了爱子之心,因为此时钱对于华老栓来说
已是儿子的命
17.联系课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的倒数第二段写康大叔的外貌神态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
B.作者两次写华老栓“吃了一惊”,显示华老栓的善良性格,同时也表现出了他的胆小以及周围环境的
可怕,社会的黑暗。
C.作者对华老栓的态度是同情的,对他没有批判之意,因为他生活困难、地位低下,独子生病这些遭遇都
令作者同情
D.描写康大叔时,嚷”“扯”“抢”“裹”塞”这些动作表现了其粗野的态度、不耐烦的心情
18.下列有关语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这句话生动
形象地说明了华老栓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治病,他能为买到药深感“爽快”,反映了他的愚昧、落后。
B.“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靠门立住了”用“退”“寻到”“蹩进”“立
住”恰当地表现了这个善良的劳动者迫不及待的心情。
C.“只见许多古怪的人,三三两两,鬼似的在那里徘徊”、“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
了”这些句子说明了劳动群众作为看客的悲哀和愚昧。
D.“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表明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不关心更不理解,不知他儿子吃的人血
馒头正是革命者的鲜血,这又表现了他的麻木、无知。
参考答案
1.D 2.D 3.D 4.B 5.D
6B 7B 8A 9C 10A
11D 12B 13D 14C
15D 16A 17C 18B
更多推荐
老栓,下列,作者,说明,理解,儿子,比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