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6日发(作者:国内最好的汽车论坛)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DONGNAM CHUAMBO _推荐Hi与社会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传播娱乐化透视郑孜,李乐(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摘要: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期间,网络空间中的部分信息内容呈现出娱乐化倾
向,主要表现为: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中频频出现带有调侃性质的图文;自媒体制作大量娱乐趣味视
频;主流媒体的慢直播浸染“饭圈”文化色彩等。娱乐化信息的出现与疫情期间大众的情感需求、社
交娱乐平台的引导、内容生产群体的扩大和舆论发酵中的交互因素等密切相关。带有娱乐色彩的信息
内容在特殊时期能缓解民众焦虑情绪、激发个人观点的表达等,但同时也会导致新闻失实、内容同质
化、信息茧房效应加剧和消拜反思等不良后果。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信息娱乐化 短视频 “饭圈化”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网络媒体成为了各方主体发布信息、表达观点的主要场域。在多元
思想交汇碰撞的赛博空间中,疫情相关的信息有明显娱乐化倾向,此类娱乐信息传播及其引发的社会关注值
得我们思考。已有学者概括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娱乐化传播的一些表现特征,阐述了疫情期间典型的游戏、直
播等传播案例,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危害和防范措施,剖析了娱乐化传播造成的解构严肃、消解意义等负面影
响。111本文尝试探讨疫情期间娱乐化信息传播背后存在的动因,辩证地看待信息娱乐化所带来的影响并对此
进行反思。一、新冠肺炎疫情倍息娱乐化的主要体现公众对舆论热点事件的讨论带有娱乐性质,文字、图片等传递的态度极具调侃意味。在疫情发生初期,受
到焦虑、恐慌情绪的影响,人们对预防新冠肺炎的方法有着极高的关注度。_时间,网上开始流传出诸如\"喝
高度酒或烫水能杀新冠病毒\'“吃维生素能防新冠病毒”等“防疫”类谣言。更有一则\"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
状病毒\"的新闻词条登上微博实时热搜榜第一,而错误解读该研究结论的各地民众深夜抢购双黄连药品,这
一事件成为了疫情暴发初期的热点之一。针对此类谣言导致的乱象,网友们通过制作表情包、编辑图片、编写
段子等戏谑玩\"梗”的方式来讽刺因防疫知识不足而误信谣言、盲从跟风的行为,从而表现出疫情发生后大众
对防疫相关资讯的重视程度和对传谣信谣行为的批判态度。大众对于此次疫情的共同情感促进了信息的有效
传播,无论是在以现实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微信、QQ,还是以兴趣、知识为导向的微博、豆瓣和知乎等网络社
区,都表现出一种‘‘围观文化。微信群与朋友圈流传起防疫和辟谣打油诗,微博上有网友拍摄“干杯双黄连口
服液”照片并戏称‘‘土豪聚会”,有淘宝店主晒出自家双黄莲蓉月饼的爆仓订单并表示无奈,还有许多网民用讽
刺言语调侃一外出购买双黄连药品11天后确诊的病例。无数网友打破现实人际圈层,在趋同心理的作用下形
成_个个庞大的群体,发表大量评论性信息,并往往借助具有娱乐倾向的言论来表明批判立场,同时通过自娱
和娱人的手段表现出社交媒体释放情感的本质功能。大量自制短视频添加\"无厘头”元素来记录民众‘‘非常态”生活,增强了人们在疫情严防时期的情感共鸣,
在枯燥生活中寻找乐趣的创意视频为大众提供消遣笑料。疫情暴发后,短视频数、播放置、播放时长和活跃2021年第2期(总第198期)系忐俜播@
用户都出现大幅增长,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众云大数据
平台”统计,自2月6日至2月13日,抖音、快手、西瓜匹配
‘‘疫情\"关键词的全国各地短视频发布量为36325条,其
中,疫情严重的湖北数量最多,达到了5706条。|213月,短视
频行业用户规模同比增长率为16.4%,用户总使用时长同比
增长80%,达131.37亿小时,总使用时长在互联网行业中排
名第_。131为大众提供娱乐的短视频在取材选择上更倾向于
不合常规的谐谑搞怪内容。例如在防控措施逐渐严格的疫
情初期,各地纷纷涌现出\"硬核\"防疫宣传短视频:手持“长
刀长枪”的劝返、直截了当的“断路”阻隔和生动夸张的横幅
标语等等。方言与广播喇叭的结合产生了直接强力的喜剧效
果,巡查人员劝阻解散聚集活动又有笑点频出,这些都被记
录在短视频的镜头中。一条《我姥爷不要我了》防疫宣传视
频更是凭借巧妙的构思和写实的演绎戳中观众内心对保持
社交距离的顾虑,获大众点赞无数。随后,居家不出的网友
们在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中人为制造荒诞性和戏剧性,用自
娱自乐的视频缓解了疫情期间大众积压许久的焦虑情绪,同
时也引发了一阵短视频创作潮流。方舱医院流传出的“医患
齐跳广场舞“高度还原火车卖货”等温馨趣味视频让外界
看到了医院真实的生存环境,充满正能量的记录片段感染了
人们,也给予民众继续战“疫”的希望与决心。主流媒体直播事件中的大众互动形式和语言风格呈现出
\'‘饭圈化”、\"二次元化\"倾向。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期
间,央视频对其建造过程进行了24小时慢直播。在微博“大
第一,疫情期间受焦虑情绪影响,大众对娱乐信息的
需求增加。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民众大多处于高度紧
绷、人人自危的心理状态,一时之间娱乐信息被驱逐出人们
的视野,媒体对于疫情的议程设置和各种难以证实的流言更
是加剧了民众的焦虑情绪。但在适应了疫情期间的生活压力
后,民众需要调节情绪,对娱乐的需求得到了极大的反弹。
此时,与疫情相关的娱乐化信息就是最好的解压选择,其内
容既具备时新性、重要性和显著性的特点,还有高度的接近
性和趣味性。因此在实行封闭管理期间,由于场地和人员的
限制,信息生产者不得不从内容或形式上进行突破和改变,
将单调枯燥的生活尽可能“戏剧化\'以迎合受众这一时期
的喜好与需求。如‘‘方舱医院的广场舞\"、无聊到极致时的
“宅”家生活百态等各类信息内容拥有着\"非常态\"的新奇、
趣味等价值要素,能使人在获取疫情相关资讯、寻求群体认
同感的同时满足追求轻松、娱乐的本能需求。第二,娱乐类网络平台助推疫情信息娱乐化。此次疫情
期间的信息娱乐化现象大多出现在微博、豆瓣、抖音、哔哩
哔哩等社交软件和网络视频平台,面对此次突如其来的灾
难,这些平台迅速响应,纷纷开设疫情专题栏目。在平台的
激励扶持下,此类专栏中生产出许多医疗防护、疫情资讯、
辟谣科普等相关内容,而这些内容通常都延续和承袭了所在
平台及创作者以往的调性与风格,往往携带着休闲娱乐的性
质。例如哔哩哔哩漫画区推出《漫画战\"疫”〉,将抗疫故事
漫画化;\"林晨同学\' “我是郭杰瑞\'’等UP主在\"疫情”
Tag
下创作输出了武汉封城和纽约疫情等具有个人风格的实拍内
容;抖音更是凭借短视频“简短吸睛\"的特点,成为了展示抗
疫前线生活的重要窗口,其生产的高热度视频内容甚至被搬
运至其他网络社交平台,形成“病毒式\"传播;而微博本身作
为\"饭圈”文化的主要阵地,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直播
中的各种应援互动需求提供了场所和途径。由于这些网站与
应用程序在创建之初和运营过程中都带有极强的娱乐传播
目的,再加上平台中各种形式的“把关人”对信息内容会进行
层层过滤筛选,新奇有趣、极具吸引力的娱乐性信息最终成
为了信息环境中较为活跃的内容。第三,疫情期间信息生产的主体泛化程度增加。大部分
人在此次疫情中被延长了假期并自觉服从社区或村庄的封闭
式管理,缩小活动范围。因此越来越多的新媒体用户在这一
时期利用闲暇时间来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学习并掌握创造、
传播信息的知识与技能,最终加入到个性化内容创作的行伍
中来。而在不断扩大的自媒体群体中,内容生产者的参与欲
望、表达需求和参差不齐的媒介素养都不同程度地助推了泛
娱乐化现象的产生。另外,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民众对于切身感受到的生
活变化都会拥有个体的主观感受和独恃经验,从而萌发出倾
诉欲和创作动机。可以看到,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信息
生产主体的泛化,为了 _‘记录特殊时期的日常”或者“给单调
生活增彩\",人们从不同视角和层面来进行内容生产,其生产
水平和表现风格都极具个人特色,偏向情绪化、碎片化和娱
乐化,作品在实现与外界信息置换的同时满足个体存在感,V”博主的推荐引导下,大量网友前往直播间围观施工现场,
直播最终获得过亿人次的观看。固定机位的实时画面可以说
是无趣乏味的,但自称“闲疯帝\"的“云监工”网友们在直播
间内互动得不亦乐乎,评论区中\"交接班”的对话和成语接
龙、诗词接龙等活动增加了一种社交式的情感陪伴。对于施
工现场不停运作的叉车、搅拌机和运输机等设备,网友们将
其拟人化,取名为\"叉酱\"、“呕泥酱”和“摄政王”等。央视
频顺势推出“助力榜\",吸引广大\"云监工”们为自己喜爱的
工地元素进行\"打榜投票\"、‘‘冲数据”。与此同时,微博超
话社区开通了小叉车的超级话题,短时间内激增的阅读量和
讨论量使其成为\"饭圈”排行榜第一名。另外,微博上还建
立起“叉酱粉丝后援会‘’,甚至诞生了同人作品和周边,一系
列运作都展现出明显的\"萌化\"、“饭圈化\'“二次元化”等
亚文化特征。这场慢直播事件充分调动了大众的参与性,利
用集体智慧创造群体文化,顺应年轻群体的喜好,以一种轻
松娱乐的方式获得情感认同并通过公共领域的意见领袖进
行二次传播扩散。二、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娱乐化的影响因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社
会影响面极大,必然会引起Si度的社会关注。在疫情发生初
期,媒体上呈现的多为严肃信息,民众也大多陷入消极恐慌
的情绪状态。但当人们逐渐适应生活的变化后,网络空间中
的信息传播受到这一时期内大众需求、社交娱乐平台引导、
创作群体扩大和互动传播等因素的影响,显现出娱乐化倾
向。系态铐棬2〇21年第2期(总第I98期)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DONGNAN CHUAMBO特别推荐一1与社会完成“自娱”和‘‘娱人’。期,人们被限定活动范围,正常的生活被迫中断,对未知的
第四,疫情期间舆论事件在社交媒体中的互动发酵过程 恐惧也随着疫情的蔓延而散播开来。媒体平台上与疫情相关
引起娱乐化倾向。疫情发生后,人们往往花费大量时间与精 的议程设置和民众的主动选择都会加剧人们获取信息时感
力来关注疫情最新消息和热门话题。因此,微信、微博等即
受到的现实压力,容易产生由信息恐慌引起的集体性心理应
时发布、传播信息的社交媒体平台便成为了民众率先获得新
激反应。而娱乐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表现了部分网民积极乐
闻资讯的通道,同时也是各类事件被公开讨论的场域。在此 观的战\"疫心态,展现了众志成城的战“疫”图景,例如方舱
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和李兰娟等专
医院和居家短视频中正能量的情绪通过娱乐化的表达方式
家学者的一举一动成为了民众判断疫情的“风向标”。“钟南
感染了广大民众,也让许多人从中获得共鸣,缓解个体在隔
山肯定新冠肺炎人传人\"、‘‘李兰娟回应疫苗进展\'’等相关词
离时期的恐慌焦虑心情。另外,夸张的防疫标语和别开生面
条频上微博热搜,专家对于预防新冠肺炎的温馨提示和针对
的防疫措施宣传也让人印象深刻,引发广泛讨论的同时更是
热点问题作出的解释等内容都成为社会焦点,引发人们广泛
提高了民众的防范意识,增强抗“疫\"决心。更有主流媒体通
关注和讨论,继而在社交媒体上衍生出“钟南山漫画、表情
过对部分亚文化的收编,实现了与社交媒体的良好互动,引
包”“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国内捐海外捐李兰娟\"\"钟南山
发广泛关注。央视频对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进行直播
说动才动等热门话题。网友们在此类话题下不断加入娱乐
能第一时间向民众公示抗疫进度,以直观明了的形式传递出
性创意元素来生动表达个体对事件的认知与态度,最终完
抗疫前线万众一心、不分昼夜的拼搏精神,调动全国战胜疫
成热点事件的舆论发酵,成为“现象级”传播。这些舆论事件
情的决心。后续微博上的响应更是增加了这一直播事件的影
发酵的各个互动环节共同生产着新闻信息141,在这种高度的
响力和讨论度。主流媒体借此顺应民众的喜好,采用网民创
互动参与中,用户多元的意见表达和信息发布通常具备草根
造的‘‘拟人化”称呼加强了直播的趣味性,更容易使人在观
性、戏谑性、流行性等娱乐化特质,使得‘‘各种话题都可能演
看过程中产生移情效果,\"饭圈化”的“助力榜\"活动形式促
变成娱乐话题或以娱乐化的方式呈现”。151因此,疫情期间
使民众持续关注医院建设,同时也缓解了民众紧张焦虑的情
的信息娱乐化很大一部分是由舆论事件的动态发展引起的,
绪。在这现实中需要保持一定\"社交距离”的特殊时期,民
是媒体与用户交互的结果。众通过这些娱乐化的信息传播,在网络中自觉地团结紧密在
三、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娱乐化的作用一起,共同抗击疫情。近年来,新媒体环境中充斥着的泛娱乐化现象愈发成为
最后,激发自媒体创作热情。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内
学者们讨论的焦点之一。有支持者认为娱乐化满足了网民实 容生产者提供了一个罕见的“非常态”创作场景和素材,具
现情感愉悦、自我表演和身份表达的价值,通过提供事实信 备丰富的可挖掘、可延伸的价值内涵。而娱乐化信息内容的
息、激发社会事件讨论等方式来推动构建公共舆论场域。而
生产往往门槛低、成本低,且回报收益较高,容易产生成功
反对者认为信息娱乐化意味着这个高度媒介化的环境已经
案例。因此,疫情期间涌现出的许多信息娱乐化成功案例便
浸淫在商业逻辑中,以至于媒体无限纵容互联网上的“乌合
激发了其他内容生产者的学习模仿,促进作品创作。例如在
之众\'\'不断生产极具吸引力的情感幻象,而缺失对社会文化
‘‘林晨同学\'“我是郭杰瑞\"的视频提供给国家级媒体之
发展带有责任感的正面价值引导。161本文基于辩证视角,分
后,获得了更大范围的认可,哔哩哔哩的音乐区、鬼畜区、游
别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层面,对疫情期间出现的信息
戏区等频道相继创作出大量与‘‘疫情\"、‘‘武汉\"相关的原创
娱乐化现象进行利弊分析与梳理。歌曲、鬼畜视频、动态漫画、手绘短片、生活VLOG等内容作
在积极影响方面,首先,娱乐化形式能钝化矛盾与冲突,
品。虽然疫情本身就会促使此类内容的生产,但无疑,娱乐
利于个体价值取向的有效呈现。灾难时期社会思想容易产
化的成功案例和这种氛围趋势更能激发自媒体的创作热情,
生动荡,每一个体都会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从而产生价值判
增强创作动机。娱乐化的内容生产既能满足创作者的自我表
断。疫情期间的许多信息在\"娱乐化”的外衣之下,实质上是
现欲,又能极大程度地获得关注度和认同感,由此形成推动
个体价值观与态度的表达,而面对一些宏大叙事或敏感话
自媒体创作的良性循环。题,较为温和的娱乐化表现方式可以保护多元的价值取向能
在消极影响方面,首先,娱乐化信息易引发新闻失实和
有效呈现。例如谈论到国内和国际疫情形势等问题时,网友
内容同质化的问题。与疫情相关的娱乐性信息更容易受到大
们往往借助恶搞视频和文字,采用对比、隐喻、夸张等娱乐化
众关注,这使得信息生产者在生产内容时往往以追求趣味为
表现手法来表达个人对各国防疫措施的看法与价值判断。而
最终目的,_味地迎合受众,甚至对信息源进行二次加工,
针对谣言造成的盲目从众行为,网友们也会通过p图、编写段
辅以不实的说明,最终形成虚假新闻。重庆市梁平区就曾出
子、自制调侃讽刺视频等娱乐化的方式进行批判,能让民众
现过一则\"断章取义”的谣言,有人故意曲解事实真相,在
错误的言行得到较为委婉的指责与纠正,同时避免在疫情时
_段巡查人员正常劝停聚众娱乐的视频中配上误导性文字:
期增加对民众的情感伤害。‘‘娱乐化”能让严肃的争论增加
\"要么拘留,要么抬麻将桌走10公里\",以此增强事件的喜
情感弹性,保留让步的余地,以免上升至群体对立的层面,使
剧效果,博人眼球。另外,娱乐化信息内容逐渐缺乏创新,生
公众在自由表达批判言论的同时减少矛盾冲突的增加。产者相互模仿抄袭,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例如记录“宅”家
其次,缓解民众焦虑情绪,增强抗疫信心。疫情严峻时“苦中寻乐”的生活短视频得到广泛关注后,出现了大量雷2〇21年第2期(总第m期)|系态待椿@
同刻意、毫无新意的作品,表现出低级趣味和下滑的审美倾
向〇其次,过分获取娱乐内容可能会加剧信息茧房效应。网
民一味地沉浸在其喜爱的娱乐信息中,容易导致获得的信息
不充分,算法推荐机制和个性化自定义选择都有可能导致接
触的内容同质化。这种同质化的社交信息源会进一步推动
人们视野与立场、观点的窄化m,从而对外部环境形成具有
个人偏好和立场倾斜的认知。疫情期间大量娱乐化信息的涌
现会影响民众对外部生存环境的判断,可能会使人将娱乐平
台上展现的趣味生活样态当作全部的真实,而忽视疫情下真
实存在的苦难与严峻的形势,进而对疫情产生误判和态度偏
离。也容易使人在一些针对疫情的严肃讨论上,盲从具有娱
乐性质的意见领袖,用娱乐化的眼光审视外界环境。例如有
海外的视频博主会按照个人的价值取向挑选全球网民对新
冠肺炎疫情中各种事件的评论与看法,并将此制作成吐槽向
盘点视频,但其传达的态度和观点严重受到信息生产者立场
的制约。若是一味地将此作为事件全貌,那么这种顺从自我
喜好的偏听偏信将不利于民众全面严谨地正视问题。最后,亚文化的形式与表达消弭了对疫情的反思,降低
了主流媒体的严肃性。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传播中出现了不少
\"萌化\"\"饭圈化”’‘拟人化”的表述形式:对新型冠状病毒
低幼化、‘‘萌化”的称呼消解了事件的严肃性,将灾难视为
儿戏;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直播中,\"饭圈\"式的围观狂
欢转移了民众对疫情本身的注意力,使人将关注点置于直播
互动和打榜投票上,是用娱乐的方式对现实灾难进行逃避;“拟人化\"的恶搞符号显露出消费主义下人的异化,工人的
劳动被替换成工具和机器的使用,劳动者的价值被物化、抹
杀,机器压迫人的主体地位。而主流媒体迎合受众喜好,过
分注重新闻形式的软化和语言的\"接地气”,甚至是‘‘饭圈
化\",则是消解了权威媒体的严肃性。四、结语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信息娱乐化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
民众对疫情事件不同视角与层次的思考,在调动民众议事热
情和缓解焦虑等方面也起着有效作用,表现积极抗疫的正能
量视频更是将乐观的态度与必胜的决心广泛传播开来。但同
时这种娱乐化倾向也暴露出大众在娱乐时代心态浮躁、审美
情趣浅薄低级、一味追求感官剌激和表达欲过剩等问题,视
频网站与社交平台的众声喧哗搭建起_幅狂欢图景,人们逃
避严肃的宏大叙事并热衷于消解意义走向价值虚无。就连
主流媒体都在疫情背景下试图接纳并使用‘\'饭圈\'’的语言体
系和运作系统,这一举措助推了本身就极具争议的\"饭圈\"文
化,令人大跌眼镜。民众对于公共事务的关注度不可单凭一些迎合的手段
来提高,在高压情绪下寻求放松娱乐也并非一定要通过消弭
灾难的严肃性来实现。疫情期间真正能够缓解焦虑的是有
效的措施、真实的报道、理性的判断和人性的新闻,而不是
注意力的偏转和反思的中断。我们必须看到,各地带有强烈
调侃讽剌意味的\"硬核”标语背后暗含着人格贬低和地域歧
视;那些引人发笑的强硬劝返和粗暴断路等防疫方式也逾越了文明和法律的尺度;在疫情严峻之际,重灾区外的人们
沉浸于‘‘饭圈\"式的围观,可能会对身陷疫情之痛的民众造
成情感伤害;而将工人们不分昼夜的建设成果嫁接到被“拟
人’的机器头上,则更是忽视了劳动者实际的牺牲与付出。
这些都是疫情期间泥沙俱下的娱乐化信息所带来的负面影
响,对此,主流媒体不可一味迎合受众喜好,应在娱乐化的
信息洪流中发挥正确引导的积极作用,发布合乎时宜的信息
内容,若是过分地采用“饭圈”等亚文化表现形式反而会引
起大众反感,降低官方媒体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而对于媒体
用户而言,必须加强自身媒介素养。由于信息生产者主体不
断泛化,娱乐化的表现形式又便于个人立场和观点的传播。
因此,加强媒介素养不仅仅是要提高用户使用媒介、选择信
息的技巧,更要引导培养大众判断质疑、创造生产媒介信息
的能力与水平,能用独立批判眼光看待这些娱乐化内容的同
时,有效地创造和传播积极信息。“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
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81,但在这个凡事皆可娱乐化的时代,
面对灾难时,各类信息发布者都应当死守底线,留给生命一
份敬意与尊严。[1] 黄楚新,曹曦予.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娱乐化传播特征、风险
及防范U].中国广播,2〇2〇(〇4): 58_61.[2] 人民慕课.疫情危机下:短视频尽收全民镜像,传递战疫
正能量[EB/OL].2020—02—: //yun.
cn/People_Mooc_RE/public//index/repository/
?id=1093.[3] QuestMobile. 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大报告[EB/
OL].202〇—04—21 .http: ///archives/103800
.[4] 陈响园新闻是新近信息的媒介互动”—49.[5] 彭兰.新媒体用户研究: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
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201.[6] 黄炎宁.数字媒体与新闻“信息娱乐化”:以中国三份报纸
官方微博的内容分析为例[J].新闻大学,2013 (05) : 54-64.试论新媒体
传播背景下“新闻”的定义编辑之友,2013(11) : 45-
[7]
彭兰.我们需要建构什么样的公共信息传播?——对新冠
疫情期间新媒体传播的反思LH.新闻界,2020 (05)
:
36-43.[8] 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作者简介:郑孜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文艺与新传媒2019
级硕士研究生;李乐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博士,研究方向:传播与社会变迁。【责任编辑:肖玉平】系先待#舰1年第2期(总第!98期)
更多推荐
娱乐,疫情,信息,媒体,视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