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9日发(作者:十大穷人跑车)

Uber黯然退出中国市场的思考

本文从优步的发展历程出发,站在竞争对手分析、政府监管、政策面等角度深入分析缘何Uber黯然退出中国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就这一市场今后的管理和发展为思考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标签:Uber;优步;退出;中国市场

一、前言

“网约车”平台主要有滴滴出行、优步、神州专车、易到用车和其他品牌(含嘀嗒拼车、搭搭拼车、天天用车)。“网约车”APP改变了传统的打车方式和市场格局,利用移动互联网特点,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让驾驶人根据乘客目的地按意愿“接单”,节约了驾驶人与乘客之间的沟通成本,降低空驶率,最大化节省司乘双方资源与时间。Uber于2014年2月进入中国市场。凭借“等时短、价格低、服务优”等比较优势,Uber吸引了大量用户。Uber和滴滴牢牢占据着这一行业头两把交椅。

二、Uber退出中国市场的原因探究

(一)政府监管“插手”多

一是政府对准入驾驶员有要求。据悉,广州、成都等地的工商、公安、交通等部门之前对Uber设在当地的办公室进行了联合执法检查,原因是Uber涉嫌未办NT商登记手续和组织不具备运营资质的私家车从事客运经营活动。显然,Uber平台的车辆和驾驶人员很难全部达到现行管理规定要求。然而,传统出租汽車市场的弊端已广遭诟病,“百姓打车难,司机脸难看”的“双输”特征似乎成了这个行业的代名词;另一方面,游离于监管之外的“黑车”却由于消费者在特殊地区、特殊时段里的刚性需求而屡禁不止,“明知黑车险,只能打黑车”成了许多百姓出行的无奈选择。

二是政府新政成为伸向网约车市场最大的“黑手”。以上海为例,简单概况就是“上海人、上海车”两个条件,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事网约车的车辆,符合新轴距要求的不足五分之一;上海已经激活的41万名司机中间,具有上海本地户籍的不到1万人。也就是说只有不到20%的车辆符合轴距要求,只有不到2.5%的司机符合户籍的要求,如果加上牌照、驾照等要求,乐观估计,在上海大概只有2%左右的网约车符合要求,其它98%都会被淘汰。

(二)政策针对性强

一是对现有补贴政策的限制。11月1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生效,为规范当前国内“网约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相应依据,新规对专车“补贴”实施监管,明确要求不得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而低价

更多推荐

市场,要求,中国,监管,政府,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