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3日发(作者:比亚迪混动汽车哪款好)
课题
执教人
教学目标
金属与金属矿物
课型 复 习课
时间
知识目标:
1.知道纯金属和合金的结构不同,认识合金的优良性能。
2.知道常见金属铁的冶炼,明确原理和实验操作。
3.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
4.了解铁的锈蚀与防护,知道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复习,学会将知识按照内部逻辑结构建立起联系,提高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学会小组协同学习,提高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3.通过复习基础知识,提高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生活中金属材料的使用,认识金属对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2.通过学习金属材料,知道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金属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铁的冶炼、锈蚀与防护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的应用
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活动
通过分析新型宝马车使用的金属材料,与金属的性质建立联系。
明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
完成学案上的相关知识回顾。
先独立思考,设计自己的金属材料知识体系网络结构图,再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补充完善自己的网络图示。
教师活动
展示宝马i8汽车运用的金属材料与性能。
多媒体展示主要复习内容:合金、金属(冶炼、性质、锈蚀与防护)。
运用考点的方式设计学案,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完成,结合完成的正确率量化得分。
设计关键词:金属材料、合金、纯金属、冶炼、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锈蚀与防护,并用小磁订贴在黑板上。
教师活动
给予适当的点播与补充
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讨论,你有哪些方法鉴别铁设计意图
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内容上导入本节课的课题。
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方向性。
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运用竞争的意识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加深宏观把握知识的本领。
设计意图
同学之间相互借鉴,提高认识的深度。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包括设计实验方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导课
展示本节课的学生目标
一、自主学习
完成基本知识内容的回顾
构建金属材料相关的知识网络
教学内容
二、合作学习
金属的化学性
学生活动
一组同学黑板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讲解。
小组合作,运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也可自选,尽可能的
质
实验探究
归纳小结
三、反思学习
完善知识体系
完成反馈练习
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并展示交流自己的方案,小组合作配合,完成实验的设计、操作、展示过程。
完成方程式的书写,实验现象的描述。金属活动顺序的规律总结。
补充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
独立完成当堂反馈练习。
丝和铜丝?
提供用品:实验用品:铁丝、铜丝、溶质溶质分数2%的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磁铁、试管、酒精灯等,可自选实验用品。
巡视、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
提供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
设计展示老师整理的知识体系,供学生思考借鉴。出示反馈练习,分层次设计题目。基础练习和能力提升。
案,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多金属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与应用。
将重点难点内容具体化,加深理解。凸显化学学科实验的特点。
养成落实基础知识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归纳小结。
通过完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再次梳理归纳。
通过反馈练习,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便于及时反馈与纠正。
学情分析
从社会经验分析,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的使用及其用途非常熟悉,金属与金属矿物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有兴趣,因此,我选用了高端科技下的金属产品,刺激学生学习的需求。
从知识内容分析,学生在复习了“典型代表物”(如氧气、二氧
化碳)到“类别物质”(如酸、碱、盐、金属)的过程,学习氧气、二氧化碳时主要学习各自的个性,学习酸碱盐时重点学习通性,再到学习金属时就要学习通性也要兼顾个性,还要总结反应规律,内容上层层递进,具备了一定的认知物质的基本能力。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关于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再来比较全面的认识金属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具备了自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能力。学生在前面认识物质的过程中具备了实验探究的能力,能够根据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探究。
效果分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自主学习部分:学生完成的正确率统计:
全班32人。全对:5人,错一空:4人,错两个空:4人,错三空:6人,错四空:5人,错五及以上:8人。
主要问题在于合金的定义表述不完整,工业炼铁的原料记忆不全,个别同学有失误。
合作学习部分:书写化学方程式错误统计:
有8位同学方程式出现错误,原因铁燃烧的产物写错,硝酸银的化学式书写错误。
反思学习部分:当堂达标试题正确率统计:
通过率
100% 100% 100% 100% 78.1% 62.5% 46.9%
通过对每一环节的检测反馈发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综合能力提升有待加强,在二轮复习时应该重点加强金属的活动性的探究与应用,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整体看来本节课学生的达标率较高,说明本节课的有效性。从效果看,学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简单认识掌握比较好,方程式的书写基本没问题,但是在阅读量较大的情况下,审题、读题能力还需加强。
教材分析
教材使用鲁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材在下册第九单元专门拿出一个单元学习金属的相关知识。内容相对比较集中,设计内容按照认识物质的一般规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进行教材分章节的设置。
金属与金属矿物的知识内容相对比较独立,也比较集中,因此在不同的教材版本中都是独立的单元,只是在内容安排的先后顺序略有不同。
本节课是在新课已经学习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轮复习。目的在于回顾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深对金属的整体认识,因此需要学生自主构建本部分知识的体系框架,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容逻辑关系,便于加深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金属与金属矿物评测练习
【基础练习】
1.在下列情况下,埋在地底下的天然气铸铁管道被腐蚀速率最慢的是( )
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B.在呈酸性的土壤中
C.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在含砂砾较多、潮湿透气的土壤中
2.下列叙述中,前者为铁的物理性质,后者为铁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铁会生锈,在氧气中能够燃烧
B.铁有银白色光泽,能被磁化
C.铁为银白色,有延展性
D.铁常温下为固体,在空气中能被缓慢氧化。
3.合金一定是( )
A.一种化合物 B.两种金属的混合物
C.一种单质 D.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4. 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为了鉴别黄铜和黄金,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
A.观察颜色 B.称量质量
C.加稀硫酸 D.磁铁吸引
5. 解释下列问题(用化学方程式表式)
①为什么一些烟花和照明弹中含有镁粉?
②为什么不用铝制容器盛放硫酸铜溶液?
③为什么用盐酸可以除去铁锈,但不能长时间浸泡?
【能力提升】
1.能用于证明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试剂是( )
A.铜、银、硝酸锌溶液 B.锌、银、硝酸铜溶液
C.锌、铜、硫酸、硝酸银溶液 D.锌、铜、银、稀硫酸
2.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跟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以铁为研究对象,仿照如图中的实例在框图中填写物质的化学式(所填写的反应物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生成物必须填写铁的化合物)
(2)实验室中要除去细碎铜屑中的少量铁屑,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不必叙述操作步骤,只用简单的原理描述即可)
Fe3O4
+O2
Fe
3.金属材料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1)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材料,具有熔点高、可塑性好、抗腐蚀性强、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等优良的性能。金属的下列用途:①用来制作保险丝:②用来制人造骨
③用来制造船舶;④用来制造航天飞机。其中与钛合金性能相符合的是 (填序号)。
(2)铁是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实验室里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得到铁。实验过程中,先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 。
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下
焦炭
赤铁矿
高温
CO
过量空气、高温
焦炭高温
请写出②③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可再生,我们必须保护金属资源并进行金属的回收利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从含有硫酸、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废液中回收全部的金属铜,应先加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含有 。继续处理可以得到纯净的金属铜和硫酸亚铁固体。
(4)在学习了金属资源保护内容以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金属的锈蚀做了观察,发现残留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容易生锈;家用的铜质水龙头也生成了一层绿色的铜锈。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判断铁生锈的原因是 。
那么铜生锈的原因是什么?查阅有关资料知道: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OH)2CO3,他们除依照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方法进行实验外,还补充做了铜锈蚀与 有关的实验。请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
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
金属与金属矿物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轮复习的一节关于物质学习的典型课例。结合系统复习的特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回顾,可以查阅课本但是自主完成。结合复习的基本内容自主构建起知识之间的知识体系,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提升知识认知的深度和广度。重难点知识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展示,学生在体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总结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最后进行知识的落实与反馈。
本模式的设计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构建知识体系的方式,在复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升知识间融会贯通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新课的基础上进行提升。重难点突出,采用直观的方式突破难点,便于学生的理解与应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下问题:
1. 自主学习时间过长,学生出现知识的遗忘较多,表现为知识不熟练。
2. 构建知识体系较慢,学生不能很快的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也许给予学生一定的半成品知识框架可能会更顺利一些。
3. 由于上述原因直接导致合作学习的落实比较仓促,课堂直接反馈不能很好的落实。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对金属与金属矿物的基本要求如下:
1.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 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
3. 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 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 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结合课程标准内容,不难看出,金属在继酸、碱、盐后又学习到的一类重要的化学物质,认识的一般规律还是从结构(纯金属、合金)开始,到金属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涉及金属的特殊认识(冶炼、锈蚀)等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学习方法上有一定的继承性。
更多推荐
金属,学生,知识,学习,实验,设计,内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