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发(作者:四万以内的新车哪个好)

2021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三)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弦歌

郝景芳

没人知道钢铁人的母星在哪里,只知道他们住在月球背面。入侵才只有三年,战斗却摧枯拉朽,抵抗一直进行,人们却越来越绝望。三年中,人们从热血变得现实,从激越的战斗变成求存的妥协。

但总有人不甘心,心怀最后的幻想。

林老师就是这其中的一个,他要炸毁月球。

让我猜多少次,我也不会想到林老师.他性格内敛,学提琴出身,从我十岁起就教我拉琴,这许多年里一直是我古典理想的榜样。

又一次,在林老师家碰到齐跃,他跟老师学琴两年,是研究天体物理的年轻科研人。

一同出门时,我忽然有种感觉,老师的计划一定和他有很大关系.

“齐跃,”我在身后叫住他。

齐跃回过身,看着我,表情微妙,像是知道我要说什么.

“林老师的月亮计划,你知道多少?”

“你问哪方面?”

“原理。原理你肯定知道对吧?你能不能告诉我,究竟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 1 -

2021

齐跃沉默了一会儿,微微笑了,对我说:“特斯拉曾经说过一句话‘只要我愿意,我能将地球劈成两半’,如果你明天没事,到我研究所来吧。\"

齐跃的研究所在城市边缘,很大,院子里有很多粗壮的梧桐。只是我没料到会这样清静,清静得人影全无,安宁中透着深入石缝的寂寥,树枝沙沙响起的时候,寂寥扩大数倍,从四面八方侵入人的身体。

空空如也的楼道里,齐跃转头问道:“你知道我们研究所为什么这么空荡荡吗?”

我摇摇头。

齐跃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其他人都被钢铁人接到香格里拉和月亮上了。”

我心下恍然,应该能想到的。钢铁人是懂科学的,他们知道地球上哪些人的头脑值得珍惜,也值得利用。

“你没走?\"我问齐跃。

他站定,抬头凝视我,目光带着一丝笑意,一丝讽刺和微微一丝悲怆,说:“我喜欢特斯拉,不只是因为他牛,还因为他单打独斗.你知道吗,他被爱迪生排挤得厉害极了,被马可尼抢了专利,还被投资人摩根抛弃了。可是他一直奇思妙想到八十六岁.他是纯粹的孤胆英雄,他就一个人和那些大团体对抗.你知道无线电输电技术吗?把地球作为内导体,地球电离层作为外导体,用放大发射机在地球和电离层中建立8赫兹共振,天地就成了谐振腔,可以传输能量.用天地做谐振腔。这是什么气度!当时 - 2 -

2021

的人们哪有这等见识.现在,他的计划当然全都实现了,可是那时他就这么一个人死了。\"

“其实大家想跟谁就跟谁,也没什么好说的.”齐跃又说,“但总还是会有些人不一样,我就敬佩这些人.”

我知道他是指老师。我没再发问,一路跟着齐跃,穿过无人的大堂、楼梯和休息区,来到位于西侧顶层的一间小办公室.小办公室所在的区域在整片荒废的楼宇中干净得醒目,看得出每天有人打扫。小办公室里有黑色木质书桌书柜,书桌上有一台老式音响。

齐跃打开电脑,并排放置的六个屏幕同时启动。他熟练地打开一系列窗口,有黑色背景的频率谱图,有蓝色背景的数值坐标,还有彩色背景的卫星云图。最后一个窗口是提琴和钢琴的特写照片。

“你知道吗,”齐跃说道,“特斯拉这个人很有意思。昨天不是说过他的一句话吗。据说他曾经爬上过一座正在建的摩天大楼顶部,把一个小激振器放在钢梁上,激起钢梁共振抖动,吓得工人们完全不知所措。于是他说,给我一个激振器,我能把地球劈开。像极了‘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只不过他更牛,因为阿基米德只是假设,但他说的是可能的。\"

“你是说……共振吗?”

对物理概念我就知道点皮毛。

“是。频率相当或成倍数,振动就能相互激发。1940年代的塔科马桥,就是因风起振最后垮塌的.”

- 3 -

2021

“那么……老师就是想用这个原理炸毁月球?”

齐跃点点头:“是。用天梯。”

“天梯?”

我倒吸了一口凉气.

别的我不懂,天梯还是知道的。天梯是一座纳米长梯,从地表延伸到月球表面.可惜2022年上天后只两年,钢铁人就来了。自那之后,一切活动都停止了,天梯空自悬垂。

可是,用天梯怎么能把月球炸毁呢?难道用天梯当激振器,让月球共振?这听起来也太过不可思议了.

“天梯这么细,可能让月球振动起来吗?”

“频率。只要找到共振频率,振动能扩大很多。\"

“那怎么才能让天梯振动起来呢?”

“也一样.共振。”

我试图理清其中的逻辑。

“因此,我们需要拨弦.”齐跃最后说。

一句话,我突然被点醒了。这就是林老师的计划。

“可是,如果月球能被振裂,难道地球不会被振坏吗?\"

“会。只是不会那么严重。起振的局部会剧烈振动,如同一场地震,但地球整体不会有什么事.”

“这也就是说……?”

齐跃严肃起来:“只有拨动琴弦的人自己会被地震裹挟。”

这一下,我明白了.我从不知道老师竟如此决绝。他在用自己的生命换地球人的生命。

- 4 -

2021

这是反抗到绝望的最后挣扎。用孤注一掷的琴弦拨动让天地间的哀歌响起!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围绕林老师的月球计划展开,借助齐跃的言行阐释了整个计划的原理与可行性,使“我”对老师的计划从怀疑到敬佩。

B。“可是那时他就这么一个人死了”一句以特斯拉的结局暗示了拨弦人的孤独以及实现计划要付出的巨大代价。

C.文中“书桌上有一台老式音响\"“最后一个窗口是提琴和钢琴的特写照片\"两句,借环境细节暗示齐跃生活条件的优越及其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

D。通过齐跃对共振原理的解说,可以推知林老师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已达到一定水平。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小说以“我”的视角展开,从“我”的困惑开始到“我”释惑结束,首尾呼应,结构圆融。

B.特斯拉在文中多次出现,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在情节上前后呼应,又展现出齐跃的科学素养与雄心抱负。

C。文中多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例如,齐跃与被钢铁人接走的科研人员的对比,特斯拉与阿基米德的对比等.

D。小说实写齐跃,暗写林老师。文中虽对林老师着墨较少,但我们可以通过齐跃的言行想见林老师的志趣与为人.

3。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画框段的作用。

- 5 -

2021

4。请根据全文文意,结合孔子困于陈蔡“弦歌不衰”的典故,谈谈你对小说题目“弦歌”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问题。

老爸有福

邹世奇

老爸是个有福之人,让我感触尤深的是在妹妹的婚礼上。

妹妹本来要裸婚、坚决不办婚礼的,后来在长辈劝说下妥协了,但她的底线是不要司仪。她说:“姐,你给我主持。”于是在学校主持过文艺活动的我,生平唯一一次当了婚礼司仪。

和妹妹、妹夫站在小城婚礼的红毯上,我作为司仪和家庭成员向来宾讲述这对新人在燕园相识、相知的经过时,现场起了一阵骚动,我清晰地听见,离舞台最近的人都在说着类似的话:“老邹命真好啊,有这样两个女儿。”“他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呀?\"“老邹这辈子值了.”我下意识在现场找了找我老爸,他坐在主桌主位上满眼含笑注视着台上,笑容那叫一个满足。轮到他致辞的时候,他重复说了好几次:“我觉得自己很有福。”

在小城亲友眼中,读了名校博士便是“出息”了,当然我们自己心里清楚,还差得远呢。即便这样,我们仍然觉得老爸命好,这是因为,相对于这世上大多数父母的殚精竭虑。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投入几乎是事半功倍。

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妹妹是姥姥姥爷带大的,都是学龄前后才来到父母身边。那个年代不存在校外辅导班,父亲也从不辅导我们。我们做功课的时候,他在旁边看闲书。做完家庭作业, - 6 -

2021

我们自觉检查一遍,确保无误后拿去给他签字,他拿过来用红笔草草写上一个“阅”再签上日期,仅此而已。印象中他说的最多的话是:“学习是自己的事。”然后到了期中、期末考试,考好了不予置评、更不要说奖励,考得不好、名次退步了却是要打要罚的.妹妹一次也没被罚过,我几次挨罚,那滋味,至今仍不堪回首。

在父亲“无为而洽”的教育方法下,妹妹一路成绩优异,不仅考上北大。还成了核物理学博士.和妹妹比起来,我的学业可就逊色很多,唯一令我在她面前保持长姐尊严的,可能就是我的一点所谓的文学特长。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在这点特长上,有老爸的影子.

妹妹很恋家,已经有了自己小家的人,只要有3天假期,必定携先生飞行近2000公里回小城跟父母一起过。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妹妹回家,在家庭微信群里发了一段视频,内容是老爸在用毛笔写字.视频中,已有几颗淡淡老人斑的手握着毛笔,笔走龙蛇,随意挥洒间笔力遒劲,布局严整,是一阕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几个字映入眼帘,我的眼角突然有点湿润,许多尘封的记忆扑面而来。

这只手,曾在纸上用钢笔工楷写下一首首古诗词,教我们认字,后来是让我们照着练字。我对诗词、继而对文学的热爱,就是那时候播下的种子.后来,父亲变“俗”了,爱上了搓麻将,那是因为他眼花了,看字会重影。但骨子里,他始终是那个爱读书、一肚子诗词文章手琴棋书画的爸爸。他是一个被行政工 - 7 -

2021

作和搓麻将耽误了的“文艺青年\",他对文艺的敏感、热忱,也许到我这里发了一点点芽。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一直以来被我忽视的事:也许因为他是那样的他,所以我才是这样的我。

而妹妹可能从另外一个方面受了父亲的影响。我们小时候,爸爸太爱看书了,家里的藏书多,爸爸还在源源不绝地从外面借书、租书。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爸爸都坐在椅子上静静看书,虽然看的都是些“闲书\"。但在妹妺心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书是一件美好而重要的事,不然为什么爸爸每时每刻都在读呢?

几年前在云南木府,雪山前,耀眼的阳光下,抬头看见匾额上“天雨流芳”4个鎏金大字,导游解释说,那是纳西语的“读书去吧”我一下子又想起爸爸和我们.

爸爸就像《种树郭橐驼传》里那个善于种树的驼子,在最合适的时候给小树苗舒展了树根,培实了土,然后就拍拍手走开,任两棵小树沐天风浴海雨.自由、茁壮地成长。爸爸用的是巧劲。

老爸的福气,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福气呢?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坐在主桌主位上满眼含笑注视着台上,笑容那叫一个满足。\"这个情节说明老爸此时内心极大的满足和无尽的幸福。

B.“那个年代不存在校外辅导班,父亲也从不辅导我们.\"这个情节与当今的教育方式有对比作用,目的是揭示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 8 -

2021

C.父亲的“无为而治”的教育方式,让我和妹妹都成为了别人眼中“有出息”的孩子,说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适时放手。

D。“也许因为他是那样的他,所以我才是这样的我。”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的重要影响.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爸是个有福之人\"在文章中通过“我”之口、邻居之口和老爸之口反复出现,以此来串联小说情节和揭示小说主旨。

B。“我”是小说中的叙述人,既起到串连情节作用,又是小说中重要人物.我”的所思所感引发了读者对老爸教育方式的思考。

C.妹妹回家发的老爸在用毛笔写字的视频,此处描写浓墨重彩。尤其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几个字,巧妙衔接了文章后面的回忆内容.

D。文章引用了《种树郭橐驼传》,认为郭橐驼与老爸很像,教育孩子与种树有相似之处。采用了类比的手法,丰富了文章内涵。

3.小说开头描写妹妹的婚礼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标题“老爸有福\"包含着哪些含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失灯影

张炜

直到现在,古登州一带还有一个村子叫“灯影\"。但这个村子是否就是过去那个得而复失的地方,人们还说不准。近一二百年来的变化之速,真可以说是沧海桑田,从古登州府往西直到屺 - 9 -

2021

砪岛、三山岛,现在都成了人烟最稠密的地区.而不足一百年前这里只是荒野,二百年前则是莽莽苍苍的林子.

那时候这里的人走夜路,如果到了荒凉地方,最喜欢也是最害怕的,就是前边遥远处出现一处闪烁的灯影。有人就在挨近了荒郊的一点儿光亮时,才发现这是一处瓜棚,柱子上挂了一盏灯笼,有人坐在灯影里,问他话只字不答,赶路人忍不住拍拍他的肩膀,这人一回头把赶路人吓个半死。原来黑影里坐的是一头老狼,刚刚吃了一个人,正坐在那里舔嘴巴呢。类似的警示故事很多,一半是口耳相传的野趣,一半是当时的真实经历。时过境迁,现在这一带入夜常常是灯火辉煌,早就没有黑夜中星星点点的光亮了.现在所忧虑的只是太热闹了,是人气过盛,除了人什么都没有了。

就在这样的村落里,曾有一位顽皮少年,他像大多数野孩子一样好奇,聪明却不喜读书,愿意冒险,越是家长禁止的事情越是要尝试一番。他多次在夜间独自一人跑到野外,总想遇到一两桩怪事。有一次他真的在野外瓜棚那儿见到了悬挂的灯笼,也真的发现了垂头反坐的人.就像传说中那样,他伸手往那人后背一拍,结果却大失所望:转回头来的是一个上年纪的看瓜人。对方看清了是个孩子,立刻叫出了他的小名。这使他觉得实在无趣。离开瓜棚又往更深的林子里走,这在一般人是绝对不敢的,因为一旦迷路麻烦就大了。

经过了多次冒险,这个孩子胆子更大了。有一次他不知走了多远,感觉就快听到海浪声了,前面还是黑漆漆一片林子。突然 - 10 -

2021

他看到了树隙里有一两点灯影在闪烁,心上立刻怦怦乱跳,有不可抑制的兴奋涌出来。随着往前,那灯影竟扩大开来,渐渐显出了街道的形状,原来是一个藏在林子深处的小小村庄!这一下他就放开步子往里闯了.

进了小村庄,马上有些比他还小的孩子围上来看,一个个毛头毛脑分外好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叫什么等等。他们告诉他这个小小的村子叫“灯影”.他和他们玩儿得高兴,又跳又叫,玩儿捉迷藏之类,累了就随他们进小茅屋吃各种果子。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野果,一大堆摆满了桌子。这些野果甜得很,结果他一口气吃得肚子都圆了。左右小孩子有男有女,扯上他的手跑到街上,还让他去一个地方打秋千,看另一些有奇才异能的孩子在大树梢上蹿跳.他惊得合不上嘴,因为这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午夜过了,村里的老人扯着他的手,让另几个孩子把他送出林子,叮嘱他对谁也不要说这个灯影村,要不就来不成了。

他心里揣了个秘密,到后来每隔几天就到林子深处找这个小村子.他走熟了路,为了不再迷失,就在沿途做了一些记号.这个叫灯影的小村成了他的乐园.他在这儿有吃不完的好东西,比如果子、野蜜;还有看不完的趣事,比如连年迈的白发婆婆高兴了也会扔下拐杖,灵活无比地翻起跟头或跃上树梢。他把自己村里才有的一些玩儿法教给他们,比如踢毽子等等.这个小村从老人到小孩都喜欢他。

这样过了半年,让小孩子愁闷的事情发生了,这就是家里人要送他去很远的一个镇子上学,那里有一户亲戚。这是不能逃脱 - 11 -

2021

的事,他只好找一个夜晚到灯影村与大家告别了。小村的人也舍不得他,都说你只要不忘路,过多久来都行,这儿会一直等着你.

这个孩子上了外地的学堂,中间只回过一两次村子,也去灯影欢聚过一次。又是几年过去,他长大了,聪明过人,没费劲儿就考中了功名。上任后忙于应酬,一连多年后才有空回了一趟老家。因为身在官场,一时忘了灯影村,可是一回村子就想起了它,于是就打听起这个村子。村里人摇头,从老到少竟没有一个人知道附近还有这么个村庄。他觉得奇怪极了.

这天,他实在忍不住,就脱了官服,按照小时候牢牢记住的路径往林子深处来了。他料定一定会找得到,因为一个村子既然落成了,哪能轻易挪动呢?可惜他花了大半天时间,直到天黑,把记忆中的那一带找了个遍,就是没有小村的影子。就在他失望至极往回走的路上,也许是有什么在怜惜他吧,一抬头竟看见了影影绰绰的光亮。他嘴里说着“就是这儿了\",赶紧奔了过去,到了近前只见一个老人坐在那儿吸烟。他当时并没想别的,没觉得一个老人坐在荒野里吸烟有多么不正常,只脱口问:灯影在哪儿?

老人把烟嘴抽出来,说:它还在原来的地方。他说:那怪了,我怎么就是找不见呢?老人说:灯影村的人厌弃官人,躲着你。他惊讶说:怪了,我脱了官服啊。老人哼了一声说:这也没用,灯影村的人鼻子尖,他们远远一嗅就知道了.

(有删节)

- 12 -

2021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说现在的灯影村是否就是过去那个得而复失的地方,人们还说不准,这种模糊不定的说法大概源于民间的口耳相传。

B。小说有意把从前的“灯影村”“灯影”闪烁与现在“灯影村”的灯火辉煌放在一起来写,表达了作者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厌弃。

C。警示故事中的“灯影”令人畏惧,少年见到“灯影\"却压抑不住兴奋,这种勇于冒险的性格和异乎常人的兴致帮助他发现了灯影村。

D。少年在灯影村的经历,有吃不完的好东西,还有看不完的趣事等等,让我们联想到陶渊明的笔下那个美好的桃花源。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垂头反坐\"的看瓜人、“坐在荒野里吸烟”的老人都只是次要角色,却都起到渲染故事的神秘气氛、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B.小说用前后对比的手法塑造少年这一形象。年少时勇敢天真,成人之后身在官场,忙于应酬,忘了灯影村。

C.小说中的“灯影村\"具有象征意义,小说中的少年形象也不仅仅是故事中的人物,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因而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

D。小说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写法同中有异.都表现“迷失\"的主题,与武陵人背弃约定不同,少年背弃了自我而最终失去了灯影村。

3。小说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会想尽办法让故事情 - 13 -

2021

节千折百回,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这就是小说中情节的摇摆。《失灯影》中有多次情节的摇摆,请列举两处简析,并说明摇摆的作用。

4。《失灯影》体现了张炜小说既厚实又轻灵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分析。

4.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问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聂赫留朵夫在监狱大门口拉了拉铃。他不知道玛丝洛娃今天情绪怎样,又想到她和她同监的人都对他保守着什么秘密,不禁提心吊胆,神经紧张.他向出来开门的看守说明要见玛丝洛娃。看守回去打听了一下,告诉他玛丝洛娃在医院里。聂赫留朵夫就上医院。医院看门的是个和善的小老头,立刻放他进去,问明他要见什么人,就把他领到儿科病房。

一个青年医生,浑身散发着石炭酸味,在走廊里接见聂赫留朵夫,严厉地问他有什么事。这位医生处处体恤囚犯,因此经常同监狱当局,甚至同主任医生发生冲突。他唯恐聂赫留朵夫提出什么违章要求,就表示他对任何人一视同仁,还装出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

“这里没有女病人,这里是儿科病房.”青年医生说.

“我知道,不过这里有个女人是从监狱里调来担任助理护士的。”

“对,这样的女人这儿有两个。您究竟有什么事?\"

- 14 -

2021

“其中有个叫玛丝洛娃的,我同她很熟。”聂赫留朵夫说。“我想见见她,我为她的案子要到彼得堡去上诉。我想把这东西交给她。里面只有一张照片。”聂赫留朵夫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说。

“行,这个可以.\"医生态度缓和下来说,接着吩咐一个系白围裙的老太婆把助理护士玛丝洛娃叫来。“您要不要在这儿坐一下?到候诊室去也行。”

“谢谢您。”聂赫留朵夫说,趁医生态度好转,就向他打听玛丝洛娃在医院里工作得好不好。

“还不错,要是考虑到她过去的生活经历,应该说很不错了。”医生说,“喏,她来了.”

老太婆从一扇门里走出来,后面跟着玛丝洛娃。玛丝洛娃穿一件条纹连衣裙,外面系着白围裙,头上扎着一块三角巾,盖住头发.她一看见聂赫留朵夫,脸刷地红起来,迟疑不决地站住,然后皱起眉头,垂下眼睛,踏着走廊里的长地毯快步向他走来。她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本想不同他握手,但后来还是向他伸出手,她的脸涨得越发红了.自从上次他们谈话时她发了脾气又道了歉以后,聂赫留朵夫还没有见到过她。他料想她今天的心情同上次一样。但今天她完全不同,脸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表情:拘谨,羞怯,而且聂赫留朵夫觉得她对他很反感.他对她说的话同刚才对医生说的话一样。他告诉她他将去彼得堡,并且把装着他从巴诺伏带来的照片的信封交给她。

- 15 -

2021

“这是我在巴诺伏找到的,一张很旧的照片,说不定您会喜欢的.拿去吧!”

她扬起黑眉毛,用她那双斜睨的眼睛惊奇地瞅了瞅,仿佛在问这给她做什么。然后默默地接过信封,把它插在围裙里.

“我在那里看到了您的姨妈.”聂赫留朵夫说。

“看到了?”她冷冷地说。

“您在这儿好吗?”聂赫留朵夫问。

“没什么,挺好。\"她说。

“不太苦吧?”

“不,不算什么。可我还没有过惯。”

“我很替您高兴。总比那边好一些。\"

“‘那边’指什么地方?\"她问,顿时脸上泛起了红晕。

“那边就是牢里。\"聂赫留朵夫赶快回答.

“好什么呀?”她问。

“我想这里的人好些。不象那边的人。”

“那边好人多得很。”她说.

“明肖夫母子的事我奔走过了,但愿他们能得到释放。\"聂赫留朵夫说。

“但愿上帝保佑,那老太婆人真好,”她说,再次表示她对那个老太婆的看法,接着微微一笑。

“我今天要上彼得堡去。您的案子很快就会受理.我希望能撤销原判。\"

“撤销也好,不撤销也好,如今对我都一样。”她说。

- 16 -

2021

“为什么说:‘如今都一样\'?\"

“不为什么。”她说,用询问的眼光瞅了一下他的脸。

聂赫留朵夫把她这句话和这个眼光理解为她想知道,他是不是坚持他的决定,还是接受了她的拒绝而改变了主意。

“我不知道为什么对您都一样。”他说。“不过对我来说,您无罪释放也好,不释放也好,倒真的都一样。不管情况怎样,我都将照我说过的话去做。”他坚决地说。

她抬起头来。她那双斜睨的黑眼睛又象瞅着他的脸,又象瞅着别的地方。她整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神采。不过她嘴里所说的同她眼睛所说的截然不同。

“您何必说这种话呢!”她说.

“我说这话是要让您明白我的心意。\"

“这事您已经说够了,用不着再说了。”她好容易忍住笑说。

病房里不知怎的喧闹起来.传来孩子的哭声。

“他们好象在叫我。”她不安地回头望望说。

“好吧,那么再见了.\"他说。

她假装没有看见他伸出手来,没有跟他握手就转过身,竭力掩饰她的得意神气,沿着走廊的长地毯快步走去。

“她身上起了什么变化?她在想些什么?她有什么感受?她是要考验我,还是真的不能原谅我?她是没法把她的思想和感受说出来,还是不愿说?她的心肠变软了,还是怀恨在心?\"聂赫留朵夫问自己,却怎么也无法回答。他只知道一点,那就是 - 17 -

2021

她变了,她的心灵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变化不仅使他同她联结起来,而且使他同促成这变化的上帝联结起来.

这样的联结使他欢欣鼓舞,心里充满温暖。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年医生所表现出的“严厉”和“怒气冲冲”,侧面表现出他对囚犯的关照与体恤,以及对聂赫留朵夫的刻意戒备。

B。医生态度之所以缓和下来,这与上文聂赫留朵夫明确告诉他这次探访的目的以及他与玛丝洛娃关系很熟密切相关。

C.“聂赫留朵夫觉得她对他很反感\"的主要原因,一是上次见面时她对他发了脾气,一是这次见面时她竟然表现得“皱起眉头”不想同他我手。

D。聂赫留朵夫提到“那边”时,玛丝洛娃脸上泛起红晕,是因为她那边让人不堪的牢狱生活被自己曾经喜欢的人提及,使自己很难堪。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设置悬念,写聂赫留朵夫因不知道玛丝洛娃的情绪怎样、不了解她们对他保守的秘密而提心吊胆,神经紧张,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写青年医生为体恤囚犯甚至不惜与主任医生发生冲突,这为下文他向聂赫留朵夫介绍玛丝洛娃并称赞她的工作做好了铺垫。

C。对玛丝洛娃的出场,作者按照从肖像到动作再到心理这种由远 - 18 -

2021

及近、由表及里的变化顺序依次展开描写,这符合普遍的认知规律,便于读者接受。

D.“那边好人多得很”,这是玛丝洛娃对监狱环境和狱友的认知,作者通过语言描写特意在与“这里”医院环境和人的对比中凸显她善良的一面。

3.结合课内文段并阅读选文中聂赫留朵夫再次探望玛丝洛娃的画线部分,对比分析两个文段在表现人物形象上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课内)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4.节选文本中哪些因素让聂赫留朵夫认为玛丝洛娃的心灵里发生了重大变化。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 19 -

2021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C; 2.C; 3.本段写出了研究院现在的空旷与寂寥;映射出外星人入侵后地球人放弃抵抗、妥协求存的大环境;承接上文齐跃邀“我”去研究院的情节,为下文齐跃与“我”的对话张本;凸显出齐跃孤军奋战的勇气与胆识。

4。弦歌表面上是指,为引天梯共振炸毁月球而拨弦奏响的哀歌;更深层是对林老师在困境中勇于坚守本心、不与世俗同流的讴歌;对面对外族入侵不苟活妥协、敢于抗争、宁死不屈的精神的讴歌;同时也暗示,林老师的精神将以乐教、身教形式被传承下来。

解析:1.主要暗示齐跃对音乐的热爱。

2。“特斯拉与阿基米德的对比”,错。

2.答案:1.B; 2.C; 3.①小说开头描写妹妹的婚礼,直接点題,表现老爸是个有福之人。②通过妹妹婚礼中人们的议论,引出老爸的教育方式,即“学习是自己的事\"和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言传身教.③描写婚礼的情景,渲染一种欢快喜悦的氛围,奠定了文章温馨幸福的基调。

4。①老爸有福,指亲朋好友对老爸的羡慕,老爸的两个女儿都很有出息,读了名校博士。②老爸有福,指老爸命好,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投人几乎是事半功倍。③妹妹恋家,孝顺理解老爸。④ - 20 -

2021

老爸有福,老爸的“无为而治”的教育方法,用的巧劲,让我们自由茁壮成长,是我们的福气。

解析:1。“目的是揭示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不对。

2。运用白描说法错误,应该是描写细致入微,如“已有几颗淡淡老人斑的手。

3。答案:1。B; 2。A; 3。例:(1)传说灯影下老狼吃人,少年却平安无事.(2)少年找到灯影村,却因求学而被迫离开。(3)少年回过灯影村,做官后却打听不到。(4)他按记住的路径找,却总是找不到村子。(5)他失望而归,却发现前面有一点光亮。(6)老人说灯影村仍在,他却再也找不见。作用:使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厚实”体现在:(1)作者把故事放在历史、民俗的氛围中,使小说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2)灯影村的失落寓示着人们失去纯真的天性,故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3)天真勇敢的少年变成庸俗功利的大人,这一角色有着很强的典型意义。(4)对灯影村的描写反映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情感真挚热烈。 “轻灵”体现在:(1)小说描写的灯影村具有强烈的神秘、奇幻色彩,展现一个理想纯真、轻灵飘逸的精神世界.(2)小说语言平易流畅,节奏轻快.(3)小说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给人一气呵成的畅快之感。

解析:1.“表达了作者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厌弃”错,应是流露出失落与惆怅。

2.“推动情节向前发展\"有误,应是使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 21 -

2021

4.答案:1。D; 2.C; 3。课内文段主要通过细节描写连用几个富有动作色彩的动词“瞧”“伸”“抓”和“塞\",表现出玛丝洛娃对金钱的职业化的贪婪与灵魂的堕落;选文文段在使用动作描写的同时,更主要的是通过使用描摹状态的副词“惊奇地”“默默地”来表现她由照片引发的痛苦回忆和心灵上的触动。

4。①她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同他握手,她的脸涨得越发红,出现了一种新的表情:拘谨,羞怯。由这种羞耻感可以看出她那颗禁锢地近乎麻木的心出现了新的变化。②由文中照片对“这边\"与“那边”的误解而引发的对过去的回忆,让她的脸上再次泛起了红晕。这也表现出对过去生活的甜蜜和痛苦记忆已经深深触动了她的心灵。③对孩子哭声的不安和关注,说明她内心深处沉睡蓄积已久的善良与母爱已被唤醒.

解析:1。此项对玛丝洛娃脸上泛起红晕的原因解释有误。脸红并非“那边让人不堪的牢狱生活被自己曾经喜欢的人提及”,而是玛丝洛娃曲解“那边”的含义,误以为聂赫留朵夫重提旧情,进而触发了她对过去的记忆而表现出害羞的表情,因而脸红。

2.“依次展开\"错。

- 22 -

更多推荐

灯影,小说,老爸,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