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发(作者:长安奔奔电动车价格)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2-2022年高一期中物理题免费试卷

选择题

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点

B.研究歼—20隐形战斗机在空中飞行时的轨迹,可以把歼—20隐形战斗机看作质点

C.平常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为参考系来描述江水的运动

D.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太阳为参考系描述地球的运动

【答案】B

【解析】

A.只有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才能可作质点,故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无直接的关系,即体积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作质点,A错误;

B.研究歼—20隐形战斗机在空中飞行时的轨迹,战斗机的形状与飞行轨迹相比可以忽略,可以把歼—20隐形战斗机看作质点,B正确;

C.“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说水相对于地面向东运动,故参考系是地球,C错误;

D.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描述太阳的运动,D错误。

故选B。

选择题

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道路两旁都竖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广州市环市路高架桥上的限速标志(白底、红圈、黑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60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离下一出口还有25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A.60km/h是平均速度,25km是位移

B.60km/h是平均速度,25km是路程

C.60km/h是瞬时速度,25km是位移

D.60km/h是瞬时速度,25km是路程

【答案】D

【解析】

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表示在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到下一出口还有25km,25km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 故选D。

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运动过程用

图象, , ,若将该物体的图象表示出来,下列四幅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图象可知物体在时间内做正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

时间内速度为零,

与时间内相同,所以时间内做反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大小时间内位移方向为正,直线斜率表示速时间内,位移度大小, 时间内,位移为,即值不变,

为负,因为速度和时间均与第一段相同,故最后回到原点,位移为,故选C

选择题

如图所示,粗糙的A、B长方体木块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B木块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牵引力,但仍然保持静止,则B木块受力个数为( )

A. 4 B. 5 C. 6 D. 3

【答案】B

【解析】

先以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处于静止即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所受合力为零,则A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否则合力将不为零,即AB之间没有摩擦力;

与物体B发生相互作用的有地球、水平桌面及A物体,则B物体受重力、桌面的支持力、A对B的压力及水平力F,因在拉力作用下,物体B相对于地面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B受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故B受五个力,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选择题

劳斯莱斯(Rolls-Royce)是汽车王国雍容高贵的标志,某款加长版劳斯莱斯在启动过程中(视为匀加速),每隔1.1s曝光一次,在同一底片上曝光三次形成的照片如图所示,已知车身总长为6m,则轿车的加速度最接近( )

A.7m/s2 B.8m/s2 C.9m/s2 D.10m/s2

【答案】C

【解析】

车身总长为6m,在题图中占三小格,所以一小格代表2m,由图可看出小车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第一段位移有8小格,则位移为

第二段位移有13.5小格,则位移为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有 即

故选C。

选择题

对于加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它的加速度就越大

B.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就为零

C. 物体的加速度很大时,速度不一定很大

D. 物体的速度变化率越大,它的加速度就越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A正确;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初始时刻,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B不正确;加速度很大,速度变化很快,但是速度不一定大,故C正确;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物体的速度变化率越大,越大,故D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B。

选择题

关于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拿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C.两物体间如果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就一定存在摩擦力

D.根据成反比

【答案】B

【解析】

AB.弹力是施力物体的形变产生的,所以木头受到的弹力是竹竿的形变产生的,电灯受到的拉力是电线的形变产生的,A错误,B正确;

C.产生摩擦力的条件除了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外,还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接触面还要粗糙,C错误;

D.动摩擦因数μ只跟接触面有关,D错误。

故选B。

可知,动摩擦因数μ跟滑动摩擦力成正比,跟支持力选择题

为了把陷在泥坑里的汽车拉出来,司机用一条结实的绳子把汽车拴在一棵大树上,开始时相距12m,然后在绳的中点用400N的力F沿绳垂直的方向拉绳,结果中点被拉过60cm,如图所示,假设绳子的伸长不计,则汽车受到的拉力为

A. 200N B. 400N C. 2000 D. 800N

【答案】C

【解析】

对中点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及三角知识,即可求解.

对中点O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力的合成法则,结合几何知识,则有:故选C.

选择题

如图所示,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50 cm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解得:T=2000N;态;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0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某时刻甲同学松开直尺,直尺保持竖直状态下落,乙同学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20 cm;重复以上实验,乙同学第二次用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10 cm。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若从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同学第一次的“反应时间”比第二次长

B.乙同学第一次抓住直尺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4 m/s

C.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大于0.4 s,则用该直尺将无法用上述方法测量他的“反应时间”

D.若将尺子上原来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反应时间”

【答案】ACD

【解析】

ACD.由题可知,设下落的距离为,反应时间为,则有

解得

因此反应时间与下落的距离具有对应关系。因为第一次的下落的距离比第二次长,所以第一次的“反应时间”比第二次长,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大于0.4 s,带入得下落的距离为80cm,超过直尺的长度,无法测量。ACD正确;

B.乙同学第一次抓住直尺的瞬间,下落的时间约为0.2s,因此有

B错误。

故选ACD。

选择题

如图,顶部有“凹槽”的物体P静止于固定斜面上,将物体Q轻放入“凹槽”,P仍然静止。则放入Q后与放入Q前比较( )

A.P所受的合外力增大 B.P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变大

C.P对斜面的作用力不变 D.P对斜面的压力变大

【答案】BD

【解析】

A.假设斜面倾角,对P物体受力分析有,物体处于静止,即平衡状态,合外力等于零,故A错误;

B.往支持力方向和摩擦力方向正交分析可得

又因为重力增大,故P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增大,故B正确;

CD.又因为P对斜面间的压力和斜面对P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支持力在变大,故C错误,B正确。

故选BD。

选择题

中国高铁领跑全球,目前我国高铁里程占到了世界总里程的三分之二,高铁进站时可看成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有人在站台上通过观察发现,某相邻两节车和经过他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0s和15s。已知每节车厢长均为25m。设这两节车厢连接处(长度忽略)经过他身旁时的速度大小为v,列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s B.=2m/s C.m/s2 D.m/s2

【答案】AD

【解析】 经过两节车厢中间时刻的速度分别为

则加速度

经过他身旁时的速度大小为

故选AD。

选择题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秒末两质点相遇,由图像可知( )

A.甲的加速度等于乙的加速度

B.0时刻甲在乙之前6 m处

C.0时刻甲在乙之前3 m处

v--t图像如图,在3D.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6 m

【答案】BD

【解析】

A.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乙图像的斜率大,A错误;

BC.在3秒末两质点相遇,由图像可知

B正确,C错误;

D.乙在甲后,乙比甲速度大,所以开始两质点相距最远,最远为6m,D正确。

故选BD。

实验题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

(1)为了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用得到的实验数据作出F-x图像(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像求出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__N/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50 N,请在图乙中用作图法作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的图示__________。

(3)由图得到F合=______________N。(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53(51~55均对) 2.10(2.08~2.12均对)

(3.1~3.5均对)

【解析】

(1)[1]弹簧的劲度系数

(2)[2]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10N;

[3]作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如图

3.3 (3) [4]由图得到F合=3.3N。

实验题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

(1)实验提供了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复写纸、弹簧测力计。其中在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 s,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s。其中x1=7.05 cm、x2=7.68 cm、x3=8.33 cm、x4=8.95 cm、x5=9.61 cm、x6=10.26 cm。

如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C、E、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位置 B

C

D

E

F

速度/(m·s-1)

0.737

0.801

____

0.928

0.994

(3)以A点为计时起点,在图乙所示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的图线。

__________

(4)计算出的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 【答案】弹簧测力计 0.10 0.864

0.64±0.01

【解析】

(1)[1]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量力的大小,因此不需要的器材是弹簧测力计。

(2)[2]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3]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3)[4]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4)[5]在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

解答题

磁悬浮列车由静止开始加速出站,加速度为0.6 m/s2,2 min后列车速度为多大?列车匀速运动时速度为432 km/h,如果以0.8 m/s2的加速度减速进站,求减速160 s时速度为多大?

【答案】259 km/h 0

【解析】

取列车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1)v=v10+a1t1=(0+0.6×120) m/s=72 m/s≈259 km/h

(2)列车减速进站时a2=-0.8 m/s2

v20=432 km/h=120 m/s

从减速到速度为0的时间所以160 s时列车已经停止运动,速度为0

解答题

如图所示,在水平作用力F的作用下,木板B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匀速运动,其水平表面上的木块A静止不动,与之相连的固定在竖直墙上的弹簧秤的示数为。已知木块A重,木板B重。

(1)木块A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2)若已知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则水平力F为多大?

【答案】(1)0.45;(2)9.6N

【解析】

(1)A保持静止,A水平方向受到弹簧的拉力和B对A的滑动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得到

fAB=3.6N

由滑动摩擦力公式

fAB =μ1GA

解得

(2)对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B受到重力、A对B的压力、地面的支持力、A对B的摩擦力、地面对B的摩擦力以及水平力F

竖直方向

NB=GB+GA=12N+8N=20N

水平方向 F-fB-fAB=0

由滑动摩擦力公式

fB=μ2NB=0.3×20N=6N

联立解得

F=9.6N

解答题

如图所示,隧道是高速公路上的特殊路段也是事故多发路段之一。某日,一轿车A因故恰停在隧道内离隧道入口d=50m的位置。此时另一辆轿车B正以v0=90km/h的速度匀速向隧道口驶来,轿车B的驾驶员在进入隧道口时,才发现停在前方的轿车A并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假设该驾驶员反应时间t1=0.57s,轿车制动系统响应时间(开始踏下制动踏板到实际制动)t 2 =0.03 s,轿车制动时产生的加速度为7.5m/s 2 。

(1)试通过计算说明该轿车B会不会与停在前面的轿车A相撞?

(2)若会相撞,那么撞前瞬间轿车B速度大小为多少?若不会相撞,那么停止时与轿车A的距离为多少?

【答案】(1)会相撞;(2)10m/s 【解析】

由题可知本题考查追击相遇问题。

(1)轿车实际制动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运动的位移为

实际制动中当速度减为零时的位移

由于

故B会与停在前面的轿车A相撞。

(2)设与A相碰时的速度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得

解得

v=10 m/s

所以撞前瞬间轿车B速度大小为10 m/s。

解答题

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以内,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答案】(1)75m;(2)12s

【解析】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当两车速度相等时,它们问的距离最大,设警车发动后经过t1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则

货车的位移为

警车的位移为

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为

(2)v0=90km/h=25m/s

当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运动时间为

此过程中货车的位移为

此过程中警车的位移为

因为火车的位移大于警车的位移,故此时警车尚未赶上货车 且此时两车距离为

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设再经过△t间追赶上货车,则

所以警车发动后要经过t=t2+△t=12s才能追上货车。

更多推荐

速度,物体,时间,直尺,运动,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