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2022款飞度最新消息)
2012年8月第2卷第15期
?
影像与Yr,h.?
声横切面呈1大2小的3个环状结构,品字形或称假面具形排
列,大圆环是脐静脉,2个小圆环是脐动脉,纵切时呈螺旋状排
列。脐带表面被覆羊膜,中间有胶状结缔组织充填,保护着血
折返现象,要注意用探头横切胎儿颈部,仔细追踪脐带是否围
绕完胎儿颈部;(4)单纯见到胎儿前颈部有脐带声影,不可盲
目诊断胎儿真性脐带绕颈,必须在胎儿后颈部同时查到脐带绕
颈图像方可诊断;(5)由于探头检查角度的原因,使颈部与肩
部之间出现凹陷,形似颈后脐带压迹,易造成假阳性,故探查时
应尽量保持探头与胎儿脊柱平行,清晰显示脊柱的两条平行强
回声,可排除误诊;(6)超声检查与胎儿分娩时间间隔较长,胎
儿在子宫内游动时颈部的脐带自行漂浮脱落,造成误诊。对此
笔者认为产前3—7 d行超声检查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51;
(7)由于产程中胎儿转动,脐带自行滑脱,造成超声诊断与分娩
管。男婴脐带较女婴稍长。脐带长度超过80 em,为脐带过长,
可引起脐带打结、缠绕、脱垂。脐带长度短于30 em,为脐带过
短。安全长度应超过胎盘附着处至母体外阴的距离(至少30 em)。
脐带绕颈的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为13%一25%t31,脐带绕颈的
发病原因与脐带过长、胎动频繁、羊水过多、胎儿小活动空间过
大、经产妇腹壁松弛、胎头迟迟不衔接等有关。黑白超或彩超
检查是目前产前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主要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真性脐带绕颈对胎儿及母体的安全,分 结果不相符。此外对于胎儿枕后位、羊水少等不利于显示胎儿
后颈部情况的,可嘱孕妇不断改变体位,或检查者用左手在孕
娩方式的选择都有重要意义。当脐带绕颈过紧或周数较多时,
胎儿血运直接受到影响,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胎粪污
染、新生儿窒息等。主要表现在分娩期对产程的影响,脐带绕
妇腹部轻轻推动胎头,有时也会提高显示效果,此时注意观察
胎儿颈部周围是否有脐带片段,横断面显示脐带绕颈半圈及
颈时造成脐带相对过短,影响胎先露的衔接和下降,使产程进 大于半圈图像也有助于提示临床诊断。必要时可嘱孕妇改日
复查。
展延缓,特别是临产后出现规律宫缩,胎先露随宫缩下降,致使
缠绕颈部的脐带过度牵拉,引起脐血流受阻而导致羊水胎粪污
染,胎儿宫内缺血缺氧、颅内出血、窒息甚至死亡。超声检查可
综上所述,临产胎儿真性脐带绕颈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与多
种因素有关,用黑白超只要抓住临产胎儿真性脐带绕颈的声像
为临床提供一个可靠的诊断依据,从而便于临床医生对于临
产胎儿真性脐带绕颈的孕妇加强产时胎儿监护,必要时果断
采取妥当的处理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因真性脐带绕颈导致的
不良后果。
图特征、结合必要的手法,做好鉴别诊断,完全可以提高诊断
准确率,为临床医师的处置提供可靠的依据,有效的保护母婴
安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4.
虽然超声诊断临产胎儿真性脐带绕颈具有经济、简便易
行、可重复、诊断准确率高的优势,但仍存在误诊【4J。因此在诊
断胎儿真性脐带绕颈时除了牢记临产胎儿真性脐带绕颈的声
像图特征、结合必要的手法外,注意分析以下几种可能的误诊
原因:(1)脐带过长,漂浮于胎儿颈部周围,此时适度加压、摇
动探头,压迹消失则不是真性脐带绕颈,在此加压探头时要注
意不可过度加压,以免造成胎儿颈部羊水减少,影响观察,同时
[2]何金芳,赵莉.脐带异常338例l临床分析【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2010.7(6):128.
【3】郑怀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2.
[4]任秀宏.实时二维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评价[J].吉林医学,2011,32
(29):6087.
15J梁淑银.超声对胎儿脐带绕颈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
(25):180.
造成孕妇不适;(2)胎儿后颈部的软组织皱褶常多个出现,一
般压迹小,且压迹暗区内无短线等号回声;(3)胎儿颈部脐带
(收稿日期:2012—04—10)
(上接第101页)
【参考文献】
[1]吴晋兰.222例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分析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29(10):2306—2308.
药理研究证明,厚朴可通过增强迷走神经功能使血浆中胃
动素水平增高,进而使胃排空加快。白蔻仁可以使胃液的分泌
增加,使胃肠蠕动得以加强,有通除胃气的作用。竹叶和滑石
可使胃内气体上达,有清除胃气的功效。黄连对胃黏膜有保护
作用,对幽门螺杆菌有杀伤作用【4]。
慢性胃炎为临床上很常见的疾病,如不积极治疗,会由慢
性浅表性胃炎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进一步出现肠上皮化生,发
生非典型性增生,最终发展成胃癌【5】。治疗慢性胃炎对于预防
[2】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等.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316.
『3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 3I
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
3l8—319.
胃癌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将三仁汤加减应用到慢
性胃炎的治疗中,用药后比用药前主要临床症状明显得以改
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仁汤疗效明显,治疗后
总有效率达到96.2%,说明应用三仁汤进行脾胃湿热型的慢性
宋振霞,王蕾.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分析『J1.中国医药科学,2011,
1(18):79—80.
f5】冷贵兰,李习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12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
2007,48(2):138~139,159.
胃炎的治疗效果明确,可推广使用。
(收稿日期:2012—04—16)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t西蚪 11 3
更多推荐
脐带,胎儿,诊断,颈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