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发(作者:长城c20r二手车能买吗)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旅游开发模式探析——以北部湾经济区玉林市高山村为例

张银玲

【摘 要】历史文化名村保存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和民俗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高山村的村办旅游模式并未取得显著效果,主要存在问题:古建筑保护及开发不当;旅游基础设施匮乏;旅游产品开发不力;旅游从业人员较少,文化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严重,卫生条件差;营销手段单一,旅游知名度低.

【期刊名称】《人民论坛》

【年(卷),期】2015(000)035

【总页数】3页(P223-225)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历史文化名村;旅游开发模式;高山村

【作 者】张银玲

【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政史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592

2008年1月中旬,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确定,采取政策措施,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开放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布局,把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努力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成为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在此背景下,北部湾经济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的开发模式日益引起关注,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对其展开研究,并据此提出改进性建议,希望能促进以玉林市高山村为代表的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当前,北部湾经济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旅游取得了一定实际效果,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以高山村为代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旅游发展颇具特点,其开发模式简述如下。

高山村概述。北部湾经济区位于中国沿海的西南端,地理位置优越,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广西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位于北部湾经济区的有三个: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城北街道办事处高山村和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扬美村,三大名村同时于2012年12月入选首批国家传统村落。

高山村位于玉林市玉州区城北街道办事处,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入选首批国家传统村落。①高山村旅游资源丰富,主要表现为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内涵丰富的进士文化及秀丽的田园风光;高山村历代文人辈出,进士文化浓厚,因此又被称为“进士村”。此外,高山村民风淳朴且保留有多种多样的玉林地区特有民俗,是北部湾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村。

旅游开发模式。国内的古村落遗产的保护,从已有的古村落旅游开发实践上看,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内生式开发,村落的村民或村委会作为直接利益主体自筹资金,自我开发、自我保护的开发模式。二是外部介入式开发,这种开发模式表现为借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各级地方政府的外部刚性介入。三是内外部联合开发,这种模式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古村落采取股份制的形式,村民以其所有的古建筑租赁或入股,同时吸收社会资金入股,参与古村落的保护、经营,吸引国有资产、国有控股公司、社会资金参与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②

据上述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理论,其中涉及的利益主体主要是政府、村集体、村民和开发商,因此可得出以下几种具体的旅游开发模式:一是政府独自全程包揽模式。二是村民或村委会自筹资金进行开发和保护。三是政府出资与村民或村集体合作模式。四是政府主导和管理,由开发商投资经营,村民或村集体参与模式。五是村集体直接与开发商合作进行开发。

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的开发在模式选择上契合当地特点,整体运行效果良好。然而,由于一些原因,仍旧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高山村现有旅游开发模式。高山村于2003年成立了玉林市高山村进士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从2005年开始,高山村根据制订的《高山村明清古民居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建设规划》,努力建设以进士文化体验、古民居群游览、“老玉林”民俗体验、生态农业观光和乡村休闲为主要功能的乡村旅游景区。

2010年,高山村初步完成了《高山村明清古民居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建设规划》工作,并计划引进广东迈星集团建设高山历史文化村项目,计划投资1.8亿元,一期工程投资6000万元,但最终不了了之。

2013年7月,玉州区政府计划投资1000万元(含自治区补助300万元),建设高山特色历史文化名村,建设时间分两年进行,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文物古迹保护性维修等多个方面。③

因此,高山村目前实行的是村办企业模式,由村集体领导下的高山村进士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其日常经营和管理,虽然有过与开发商合作的计划但终究没有成功;政府从保护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古村落的角度考虑计划投资建设高山村,但涉及各方面原因,计划进展缓慢,效果并不明显。

高山村旅游发展问题。第一,古建筑保护及开发不当,现代建筑破坏景区整体格局。由于自然及人为原因,景区内部分古建筑破损严重;同时由于房屋建筑的私有化及对景区规划的贯彻不力等原因,古建筑群附近出现一些现代建筑物,两者形成强烈反差,不利于景区的统一规划。

第二,旅游基础设施匮乏,旅游业发展缓慢。高山村在住宿、餐饮、交通等方面基础设施匮乏,制约着其旅游业的发展。高山村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旅游住宿设施和正规的农家乐餐馆;市区到高山村没有直达公交车,大部分散客多自驾或骑摩托车、电动车等到高山村游览;村内缺少必要的路标和景点介绍词等导览设施设备。

第三,旅游产品开发不力,缺少有效吸引力。高山村目前的旅游产品形式主要集中在古建筑游览上,旅游收入较低;村内还没有较正规的旅游餐饮、住宿、交通、购物产品;娱乐商品方面,当地丰富的民俗资源和民间文娱活动也只是在一些传统节日中体现出来,还没有被旅游业深入挖掘和利用。

第四,旅游从业人员较少,文化水平较低。高山村的旅游从业人员较少,主要从事售票及导游服务,但其售票处及旅游问询处多数情况下都找不到可提供服务的人员。导游为村中年长的几位老者,讲解多用方言,针对外地游客也可以用普通话讲解。

第五,环境污染严重,卫生条件差。高山村整体环境较差,景区门口就是垃圾池,不断冒出焚烧垃圾的浓烟;古巷内到处是流淌的污水,排水问题没有得到重视;青云巷内垃圾遍地;不少古建筑内还存在人畜混居情况,卫生条件差;多处古建筑墙体上长满了杂草,无人清理。环境问题成为制约高山村旅游形象提升的重要因素。

第五,营销手段单一,旅游知名度低。高山村旅游营销手段较少,旅游宣传影响力小。从网络宣传方面看,高山村目前还没有独立的网站,仅有的视频资料《城北高山村》在网络上也无法搜素到;④在高山村所属的玉州区和玉林市网站上,对于高山村的介绍内容也相对比较少;高山村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也很少出现在大的旅游网站或著名的旅游频道,其景点介绍,更多是出现在一些论坛或游客的博客里,影响力有限。

第六,社区居民旅游参与度低,旅游获益较少。由于涉及到当地村民的文化水平及乡村旅游可提供就业岗位的限制,目前古高山村村民参与旅游服务的形式还仅处在低级阶段;同时,名村的建筑大多属于村民个人所有,旅游业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与当地村民产生了矛盾冲突,开发中忽视了社区居民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开发和保护的进程。

扬美村和大芦村。同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扬美村(扬美古镇)和大芦村的旅游开发模式却与高山村不同。

扬美古镇旅游发展速度远远快于高山村。扬美古镇发展中虽也存在不少问题,但其发展已经逐步成熟,这与其旅游开发模式不无关系,其旅游开发实行的是村集体与开发商合作模式,由村集体将扬美古镇的经营管理权承包给旅游投资开发商,并由旅游投资开发商成立扬美旅游开发公司进行日常的经营管理,开发商每年向村集体缴纳景区经营管理承包金,前三年 15万元/年,三年以后每年缴纳门票收入的51%。⑤

大芦村的旅游开发模式与与扬美古镇和高山村不同,其实行的是政府部门全程包揽模式:灵山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大芦村民俗风情旅游区办公室,与佛子镇政府及村集体共同管理大芦村。大芦村在2011和2012年时分别投入400多万元对景区进行了改造和重建。现阶段,政府正以把大芦村打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并为之努力:政府和旅游局在2013年投入1000万元建设大芦村并成立了4A级旅游景区申报办公室。

西递和宏村。安徽西递和宏村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中仅有的两处古村落,同时属于首批国际级历史文化名村,其旅游开发模式对中国其他古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的旅游开发和保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西递和宏村的旅游开发和经营模式并不相同:西递是由村集体进行开发的旅游公司,西递村委会是旅游服务公司的唯一股东,政府旅游及文物管理机构等对其旅游开发和保护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专业管理。⑥

宏村的经营主体多次变化,曾由县旅游局、镇办“黟县宏村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及村委会分别负责。1998年经营权转让给北京中坤集团,集团下设京黟旅游开发总公司,行使宏村及周边的关麓、南屏等景区的经营权,时间30年。⑦

西递和宏村虽然同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古民居,但两地的开发模式存在明显不同,西递由村集体经营管理,村民直接受益大,但存在由于人情关系而产生的旅游漏损现象;宏村是政府主导、开发商投资、村集体参与模式,此模式下游客人数较多,管理严格,但村民直接获益不多。⑧

以高山村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村在北部湾旅游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释放了其应有的价值功能。然而,由于在模式选择上存在不足之处,仍需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以解决其发展的瓶颈问题。

高山村的旅游资源优势。高山村旅游资源丰富,主要表现为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内涵丰富的进士文化及秀丽的田园风光。高山村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主要体现了两广地区宗祠文化,现保存了明清古宗祠13座,古民居60座150幢,古巷道9条,以及古墓、古井、古戏台、古剧场、古石碑、古围墙等,以绍德祠、思成祠、致齐祠、聚星楼、拔谋故居、青云巷为典型代表,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山村历代文人辈出,自清乾隆22年(1757年)到清末150年间,高山村共出4名进士(玉林科举时代共中进士24名,高山村就占了六分之一),21名举人,193名秀才,进士文化浓厚,因此又被称为“进士村”。⑨

高山村历来民风淳朴且保留有多种多样的玉林地区特有民俗,如婚丧习俗、夏至日的“荔枝狗肉节”、七月初七的“乞巧节”、七月十四的“中元节”等,还有民间文娱活动如唱山歌、吹鼓、舞狮、唱春牛、采茶戏、木偶戏等,是“老玉林”民俗体验的窗口。据《徐霞客游记》、《郁林州志》、《广西史料》等记载,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于公元1637年路经高山村时,就被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热情好客、崇文尚礼的民风所吸引并夜宿高山村,至今村内仍有徐霞客住宿遗址等遗迹。

高山村旅游开发模式及发展方向选择。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传统村落,高山村有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需要对高山村的旅游开发模式进行重新选择以促进其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在上述所讨论的五座历史文化名村中,扬美古镇和宏村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开发商投资、村集体参与模式,旅游发展速度较快;大芦村实行的是政府部门包揽模式,现正在建设中;高山村及西递实行的是村集体经营管理模式,但因为知名度及资金筹集的问题,两村的旅游发展却是相差悬殊。⑩基于以上研究,笔者认为,不同的历史文化名村或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与经营,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合当地的旅游开发模式。

结合高山村所处的玉林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建议高山村采取政府主导、开发商投资、村集体参与的模式,加大政府管理和扶持力度,积极引进资金对古建筑群进行保护和开发,建设旅游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同时要保证村集体和村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使其从旅游发展中不仅可以获得直接收入,还可以获得良好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作者为玉林师范学院政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本文系2011年度广西高校科研项目“北部湾经济区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旅游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X2014284)

【注释】

①邹统纤:《乡村旅游·理论·实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6~31页。

②宇世明:“基于村民感知视角的广西名村落乡村旅游研究—以扬美古镇、黄姚古镇、大芦村为例”,广西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21~23页。

③蒋海萍,王燕华,李经龙:“基于社区参与的古村落型遗产地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例”,《安徽经济》,2009年第23期,第24~28页。

④李岚:“西递、宏村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模式借鉴”,《云南电大学报》,2010年第12期,第86~89页。

⑤姜友林:“经济转型背景下商业经济创新发展模式探究”,《人民论坛》,2015年第21期,第93~95页。

⑥陈晓梅,刘又堂:“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形象研究”,《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2期。

⑦梁继超,阳国亮,罗霁:“泛北部湾旅游合作的整体战略构想”,《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第26~32页。

⑧阳国亮,李莉,梁继超:“泛北部湾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研究”,《改革与战略》,2007年第12期,第89~92页。

⑨周小勇,吴玉萍:“广西北部湾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构建研究”,《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18~22页。

⑩贺剑武,袁琳:“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旅游合作发展与对策研究”,《特区经济》,2010年第8期,第160~161页。

更多推荐

旅游,山村,开发,模式,文化,发展,名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