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7日发(作者:迷你两座小汽车价格)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大致同一时期,长江下游有

A.河姆渡文化 B.龙山文化 C.红山文化 D.二里头文化

2. 图1和图2分别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这可以用来说明该时期

A.青铜器铸造处于鼎盛时期

C.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趋势

B.生活娱乐方式日渐丰富多彩

D.区域间文明存在一定的交流

3. 西周时期,秦人的祖先非子为周孝王“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周孝王给非子的酬劳是“分土为附庸”,“邑之秦”,“号曰秦嬴”。由此可见,“秦”之国号源自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4. 近日河南洛阳发现2600多年前戎人王级大墓。墓葬具有西北地区戎人的典型特征,同时受到中原礼乐文化的强烈影响。据此判断,该墓葬可用于研究

A.殷商青铜制作工艺 B.春秋时期民族交融

C.西周礼乐文化嬗变

D.秦汉时期文化交流

5.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各家本质上。“争”的是

A.国家的治理方略 B.国家统一的方式

C.国家最高统治权

D.单纯的学术问题

6.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7. 下图为“里耶秦简户籍簿”。其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此简可以用来研究秦朝的

①户籍制度 ②选官制度 ③赋役制度 ④文字书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虽然都有自己的方言,但两千多年来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过。这得益于

A.秦朝疆域辽阔 B.秦朝统一货币

C.秦朝统一文字

D.秦朝统一度量衡

9. 秦王朝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传送系统,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常被人称中国最早的“国道”)。这些举措有助于

A.加强对全国的管理 B.皇帝对各地的巡视

C.实现对思想的控制

D.疆域内各地的交流

10. 汉文帝在位期间,经常性地“赐名爵”,废除肉刑,并规定平民可以通过上书建言来获取官职,还放松了汉初贱商法令。这种做法被汉景帝沿袭。这些措施意在

A.提高平民政治地位 B.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C.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D.选拔更多治国人才

11. 李斯说:“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说明两人都主张

A.通过改造儒学以维系统治 B.统一思想以维护国家稳定

C.厚今薄古以加强君主专制

D.实行德治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12. 汉武帝时期,分全国为十三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剩史一名。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就。其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镇压诸侯谋反 B.监察地方政治

C.参与中央决策

D.管理州县事务

13. 如图,在山东沂南县一东汉大墓,出土一块汉画像石(图为该画像石拓片),表现的是豪强地主田庄的“丰收宴享,饱饫烹宰”场景,左侧是粮仓。

据此可知,当时

A.国家政治相对清明

C.农民生活比较富裕

B.休养生息政策成果显著

D.存在地方势力膨胀隐患

14. 制作图示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图示,其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写的是

A.蜀——吴——西晋——东晋

C.吴——蜀——西晋——东晋

B.蜀——吴——东晋——西晋

D.吴——蜀——东晋——西晋

15. 东晋初,高门士族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弟王教,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某次朝贺,皇帝司马睿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A.两胥政权更迭且政体相对混乱 B.王氏兄弟已有谋反之心

C.东晋时期士族当权且影响巨大

D.皇帝善于用人深得民心

16.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收集到以下几段史料,这组史料体现的主题是( )

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国,“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晋书》

主而祭之”。

羌人姚苌建立的大秦政权,认“其先有虞氏之苗裔,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晋书》

为羌酋”。

鲜卑人拓跋猗卢建立的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 《晋书》

A.禅让制度之辨析 B.炎黄部落之考证

C.刘氏政权之沿革

二、材料分析题

D.华夏认同之演进

17.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

——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材料二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建藏书之策。

——《汉书·艺文志》

材料三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

(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延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儒学在秦朝的境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前期为复兴儒学采取的措施,用一句话概括其影响。

(3)指出材料三“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月氏”的历史意义。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的思想特征。

(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的特征和文化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协.调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很像“掺沙子”。

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的,而不是一元的

——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故其权极重。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除京畿附近由中央内史直接控制外,其余地方在初并天下时分为36郡。汉初约有60郡,其中诸侯王国共占有40余郡,包括原秦王朝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诸侯王国“外有君臣之名,内有敌国之实”,汉天子所领仅15郡。

汉武帝以后,郡不断扩大,至西汉末年大郡领县30~50个,而诸侯王国,大国最多领10余县,小国仅3~4县,政治上的特权也被取消,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而已。郡与国属同一级行政区,往往郡国并称,实际郡大于国。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根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如何?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更多推荐

地方,中国,制度,材料,时期,文化,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