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左右车排名-起亚k2图片白色
2023年11月18日发(作者:大众途安改装案例)Multi-Purpose Vehicle“多用途车” “多用途车”MPV简史 是MiniPassengerVan的缩写,本意是小型乘用厢式车,后来由法国雷诺公司对这种车型进行了改进,把折叠的概念引入了第二和第三排座椅,所以从那之后MPV又有了新的含义Mul
车型
销量 一句话点评
GL8
3532 上海通用对于GL8将步入倒计时阶段
骏逸Geniss
480 一年之前号称全球首发,但是未能一炮而红
奥德赛
221 ?去年的冠军新年第一个月就坠落?这个数据是不是真的?
嘉华
138 嘉华和远舰一样,并列MPV和中高级轿车市场的第一,不过是倒数的哦
菱绅
749 无论是戈蓝对远舰,还是菱绅对嘉华,都是弱者之间的可怜对话,不过这轮,东南汽车全面胜出
Ford S-Max
瑞风
3293 据说,瑞风之后,江淮还将考虑推出来自现代汽车的更高级别MPV技术车型?
风行
2500 哈,这个销量,不小心创下了柳汽的新9AD8
毕加索
660 毕加索
途安
897 老途安几乎无法逾越1000辆,新途安呢?
奇瑞V5
1172 不错啊不错,终于迈过10000大关
开瑞Karry
13 下个月不把这个车型列入点评了,太残忍了
途胜
4949 现代汽车的复兴,由途胜开始
CR-V
5617 惟一的悬念是:谁能在2009年后终结CR-V的巨大优势,福特Kuga还是大众Tiguan?还是死敌Rav4?
狮跑
2535 终端高达2万元的让利,这就是上市不到半年的新车啊??
瑞虎
2644 在竞争对手纷纷同步增长相比,瑞虎的下滑不是战术问题,而是战略问题
哈佛
5087 哈佛成功接班之后,长城汽车已经放弃了塞弗和赛影们
科帕奇
489 完成铺量之后,迅速滑落到千位数以下,尽早国产吧,和途胜、狮跑肉搏去
陆地巡洋舰
233 叫了酷酷的“兰德酷路泽”之后,LC不仅一世英明付诸东流,很快就受到了惩罚
江淮瑞鹰
1060 和宾悦惨不忍睹的销量相比,瑞鹰成为乘用车的有力支撑
Toyota Prado
1219 霸道的数量仍然一如既往地霸道
什么是SUV?
SUV的全称为:Sports Utility Vehicle,即“运动型多功能车”。SUV起源于美国,同样也是近年美国市场最畅销的车型。20世纪80年代,SUV是为迎合年青白领阶层的爱好,在皮卡底盘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厢式车。SUV采用四轮驱动,一般前悬挂是轿车车型的独立螺旋弹簧悬架;后悬挂则是非独立钢板弹簧悬架,离地间隙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既有轿车的舒适性,又有越野车的越野性能。这类车既可载人,又可载货,行驶范围广,具有豪华轿车的功能。
SUV兼具城市行走、野外运动,极其符合现代年轻人追求强烈个性的心态。SUV能适应各种路况,而且性能价格比也相对较高,十分符合中国年轻一代的消费需求。SUV在中国的兴起,是中
国汽车市场和汽车文化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多角度诠释SUV理念
如今很多人对于什么是SUV,什么是越野车以及什么是旅行车的概念并不清晰,甚至很多人都把SUV和纯正的越野车混为一谈地笼统的称作SUV。殊不知,SUV之中囊括很多理念,包括MINI(迷你)SUV、短震的吉普混合SUV等等。其实,很多消费者大可不必一味地把SUV和越野车相比较,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用途。无论是SUV、越野车或旅行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车型。
为了更准确的、多角度的诠释SUV的理念,记者特别采访了越野者俱乐部的资深会员何宏龙,他为记者详细地讲述了关于SUV的理念。
SUV和吉普车各有所长
何宏龙向记者介绍,SUV是英文Sports Utility Vehicle的缩写,即“运动型多功能车”。这种车型早期雏形是二战时期的吉普车,而第一代SUV则是克莱斯勒于80年代生产的“切诺基”,但SUV的概念成为全球时尚是在近十几年间,确切地说,是在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才开始流行SUV的,甚至1983、1984年的时候我们还是把切诺基称作越野车而不是SUV。SUV的特点是动力强、越野性、宽敞舒适及良好的载物和载客功能。可以爬坡的叫吉普车,最有代表性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的陆虎和美国的吉普(Jeep)。
SUV=越野车+旅行车
何宏龙告诉记者,SUV是在1991、1992年的时候才开始在美国真正兴起,1998年SUV的概念进入中国。从SUV的字面意思上就可以发现,它本身是运动和多用途结合的车辆。旅行车在美国的50年代至80年代都非常盛行,以舒适性和多用途性赢得称赞;而越野车相对笨重,油耗又大,最后就产生了SUV的概念,它是旅行车和越野车的结合体发展起来的。SUV的底盘高,有大梁,可以牵引,后行李箱的空间同样宽大,SUV是及越野、储物、旅行、牵引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所以称之为运动多功能车辆。
SUV不便于改装但时尚
吉普是纯越野或可改装的车辆,这是它与SUV的最大区别。何宏龙告诉记者,所谓纯越野车就是准军事用途、可改装车辆,美国的吉普、英国的陆虎,他们本身没有太多的电子零件,即便是拆卸、改装都没有关系。而消费者们则不必把高端越野车的亮点强加于普通的SUV身上,像大切诺基、宝马X5这些车都是没有大梁的SUV,采取一体化车身、独立避震式,这些车实际上不适合极限越野,也不适合牵引,但对于经常跑城市道路的人来讲,足够用了,更何况大部分的消费者越野的机会并不多,而这种SUV通常外形更加时尚、夺目,只是不便于改装而已。总之,兼顾了驾驶者对舒适性、越野性和多功能性的多方面
需求,就是对SUV概念最贴切的诠释。
混合、迷你SUV同样惹人爱
经常看越野者车队比赛的人一定都知道江铃陆风这款车,何宏龙告诉记者,他们越野者俱乐部就有好几辆江铃陆风参赛车。江铃陆风是近乎于吉普和SUV之间的车,如美国牧马人也属于此类车。这种车叫做短震的吉普混合多用途车辆,其特点是轮距短,像大切诺基则属于长距的。这种吉普混合多用途车很适合那些折中主义者,他们既想拥有SUV的舒适、时尚,又想感受吉普车的越野性能,那么选择这种“混合SUV”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MINI(迷你)城市SUV更能赢得时尚人士的青睐。这种迷你SUV适合那些追求标新立异的人,开上一辆迷你SUV,可以使你的回头率上升到百分之百。迷你SUV一般是三开门的,具备可摘卸天窗,及运动多用途和时尚为一体,像本田的CRV、陆虎的FREELANDER(自由人)就是最好的代表。
挑选SUV须四看
看油耗
买车之前首先要考虑到养车费用。有些用户都喜欢购买排量、功率大的SUV,但这类车油耗普遍都较高。如果你不是一个专业的越野车手,建议选择一款日本技术、国产品牌、排量在2.2升左右的SUV,这类SUV百公里油耗在10升左右,相对来说它不但省油,而且动力也能满足穿梭城乡的需要。对玩车族和普通用户来说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
看底盘
选车时不仅要看外观,更主要的看它底盘。目前市场有相当部分经济型SUV底盘不是SUV专用底盘,而是与皮卡一样的钢板弹簧结构,其并不具备运动越野性能。越野SUV最明显的标志是其底盘前桥为越野型高强度大摆臂结构独立悬架,断开式四连杆悬挂后桥,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这种结构在国产品牌中长城赛弗是典型代表。如果不需要运动、越野,可选择一款时尚、实用、客货两用的车型,如价位较低的赛影RUV、来宝S—RV,价位较高的本田CR—V等。
看企业
目前SUV生产厂家众多,但相当部分小厂年产销量很小,随着市场竞争激烈,这种非专业和规模小的企业就可能被淘汰出局,尽管目前宣传力度很大,但不能保证长久。一般说来,上市公司实力比较强,生产经营规范,售后服务有保证。目前市场上年销量在万台以上的SUV代表有猎豹、赛弗、赛影等。
看性价比
所谓“性价比”,是个分数,性能质量是分子,价格是分母,无论分子分母的变化都会使分值改变,所以我们不能说价格高就是高档,价格低就是低档。选购一辆喜爱的SUV,要全面的衡量整车性价比。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如果自己的资金富裕,可选择一辆进口或合资生产的高档SUV,这种车的品牌好、性能装备
好,但价格自然不菲。如果是普通用户,建议选择一辆样子酷、价格便宜的国产SUV,比如现在市场上价位在8万-9万元的四驱赛弗,皮实牢靠、价格便宜,用户反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就是玩坏了也不心疼,维修十分方便。
SUV实实在在是陆上的“油老虎”,100公里耗油达30个油,对环境的污染也是相当严重的,面对高油价环保当先的今天,选择SUV并不是很明智的选择,9月1日起国家将提高大排量汽车的消费税。可能对于热衷于体现身份的SUV一族来说,百八十万的车都买的起,高油价和高消费税几乎可能忽略不计,但还是要多考虑考虑为后人留下些什么?
一、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再鼓励他们进行性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二、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核心是宗教传布。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三、一定要把他们的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四、时常制造一些无风三尺浪的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因子。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
五、要不断地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然后组织他们自己的言词来攻击他们自己。
六、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传扬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是小,有形无形,就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地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是真理。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一定要不择手段。
七、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这样我们就有十足的把握来摧毁他们的信用,使他们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了控制,他们在人民心目中就会完全垮台了。
八、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的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来,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动乱。不过我们必须表
面上非常慈善地去帮助和援助他们,这样他们(政府)就显得疲软。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更强的动乱。
九、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观。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十、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一切的敌人,和可能成为他们的敌人的人们。
世界汽车6+3格局向4+X转变 美国汽车开走下坡路
二、美国汽车全球化的三个动因
没有战争困扰和拥有巨大市场以及强劲内需的美国汽车工业,成为世界汽车巨无霸的美国三大车厂,一直称雄世界汽车市场,造成走下坡路并产生巨额亏损的原因,专家普遍认为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油价不断高涨,二是人工成本难以削减。三是外国汽车企业逼宫。
由于近年来国际油价高涨的因素,使得美国大多数消费者不愿意购买大马力、高油耗的多功能运动车和小型货车,日益苛刻的环保标准促使更多的人转向购买更加节能环保的汽车。于是主要依靠运动车和小型货车盈利的美国汽车制造商库存积压,而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只能削减产量,由此造成产能过剩,就只好关闭工厂并裁减雇员。
近年来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一直亏损亏。2007年1月25日,福特汽车公司公布2006年的亏损额高达127亿美元,成为公司成立103年来的历史之最。其中99亿元亏损是用在遣散3.8万名计时工和1.4万个白领职位的北美业务重组计划上。
第二个因素是美国汽车工业的员工福利成本很高,无论通用还是福特,都有百年的历史,背负着沉重的退休、医疗等退休员工的福利费用,巨额的支出使企业成本居高不下。据《财经时报》了解,2005年通用汽车公司为企业110万名员工及其家属(包括退休人员)支付的医疗费用高达53亿美元,平均每人约5万多美元。在2006年里,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家汽车制造商支出的医疗费用总额已超过120亿美元。经核算,三家汽车制造商在每辆新车身上支付的医保费用竟然要超过生产该车所消耗的钢铁费用,以致美国每辆汽车的单位生产成本要比日本汽车高出一千美元左右。
高成本造成三个结果,一个是北美有强劲内需推动的汽车市场,1650万辆的数字足以令人不敢小视。第二个是美国人需要价廉物美的汽车,这就给日本和韩国汽车工业更多的机会。第三向外转移资金和技术,开拓其他市场。
很多汽车业内人士认为日本和韩国汽车在北美市场份额的增加,是因为是日本与韩国汽车质量好而且价钱合适。汽车专家
则认为是消费者理性选择性的增加导致市场份额分散,“就算通用造出完美的汽车但它的市场份额也会下降。”专家强调,“改变人们固有的观念是非常困难的,例如现代汽车的制造标准就超过丰田,但人们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认识到这一点。”
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
美国人要买物美价廉的汽车,就要允许低成本的汽车进入美国本土。用美国国旗包装外国企业,是一些日韩大型汽车企业惯用的手法。
什么是“美国货”?就汽车而言,整车是否在美国制造、汽车本身有多少零部件是由美国制造、是由工会会员还是其他人制造、生产企业是否美国公司等等都是判断是否美国国产车的要点。还有如何判断生产企业是否具备美国公司特质的问题。
其实所谓美国品牌的美国汽车,不一定是在美国制造的。丰田、本田、日产这些“进口车”品牌在美国建设许多厂房而且雇用上千个美国员工。
日本三大汽车公司不仅在美国生产汽车已经几十年,而且在美国建立研发设计和工程机构。
韩国现代、起亚和德国宝马与奔驰都在美国设厂造车。宝马X5就是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生产的。克莱斯勒被收购后已成为德国品牌,但克莱斯勒旗下的吉普与道奇汽车在美国深入人心,许多克莱斯勒的车型在美国本土生产,美国人还会把克莱斯勒的产品看作德国进口车吗?
销量很好的福特轿车Fusion是在墨西哥组装,还有些来自美国底特律的主要车型,其实很多是在墨西哥生产。而在全球销售的部份丰田轿车花冠(Corolla)是由美国汽车工会会员在丰田公司的美国的工厂制造的。外国汽车企业纷纷挤入美国汽车市场并融合到美国的汽车工业体系之中 .而美国汽车企业也大肆向海外扩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际化格局不断发展。
因此专家给出一个全新的解释,认为美国三大汽车厂已经完成了从本土车厂到全球汽车制造商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北美市场只是它们的一个商业单位,它们在北美市场份额减少、裁员关厂,在全球其他市场份额增加、雇人开厂。“例如它们在中国和俄罗斯的汽车市场上获得很大收益。”
三大因素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加速美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化,一些大型豪华轿车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热销,通用在北美市场勉强保持销售冠军的同时,在中国却轻松摘取销量增长最快的桂冠。2006年在俄罗斯市场上最畅销的外国品牌汽车是美国福特,销量达到了115985辆,同比增长92%,第二名是美国通用雪佛兰,销量为111458辆;同比增长68%,亚洲金融危机后,受到金宇中事件牵扯倒闭的韩国大宇
汽车,在2000年时被美国通用汽车收购以后2003年产量为41万辆,2006年则上升到150万辆。经营业绩在2005年以640亿韩元的净利润成功转亏为盈,2006年获得1000亿韩元左右的盈利。通用大宇作为通用汽车的全球生产基地逐渐抢占市场,在韩国的内需市场占有率从2004年的9.5%上升到2006年的11%,呈持续上升趋势。
世界汽车业排名靠前的6大(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日产)3小(PSA、本田、宝马)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经济体制刚刚从计划走向社会主义市场,正在摸着石头过河之时,国外汽车巨头开始进军中国汽车市场。目前,他们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占有份额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六大三小”的市场竞争格局已基本形成,而且他们正带领着中国的汽车业,朝着“三加九”的大格局迈进,因为全球汽车工业总的竞争态势是大企业、大集团主宰和垄断市场,领导发展潮流,所以中国目前的汽车工业正在克隆着这种竞争格局,逐步走向世界。 国外汽车进入中国路线图 现在中国成为吸引全球目光的聚焦地,汽车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在中国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全球汽车巨头们都在众目睽睽的窥视着中国,研究其他汽车巨头进入中国的路线图和策略。 中国轿车工业真正规模化生产起步于19年前,是1985年中国与德国大众合营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迫切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气氛下,上汽大众的正式成立,拉开了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巨头的合资序幕。 当时国家政策的初衷是,中国发展轿车必须走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道路,想通过消化吸收,加速形成自我开发能力,最终达到摆脱技术依赖,创自己的品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达到我国汽车业 “以市场换技术”策略。 1983年,上海汽车厂试装桑塔纳成功;1984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在北京签字;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开始批量生产桑塔纳。 国内汽车专家认为,没有桑塔纳就没有今天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桑塔纳“实际上为新时期的中国汽车业发展开辟了一条道路,奠定了中国轿车工业的基础,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实际上,从1984年开始,全中国已陆续展开大规模的“合资运动”: 1984年1月,北汽与克莱斯勒合作成立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1984年5月,长安机器厂与日本铃木合作生产ST90系列微型车;1985年3月,广州标致项目开始运行等。但由于各种原因,除了桑塔纳,各地的汽车项目并不尽如人意,标致最终更是黯然退出中国市场。这时很多跨国公司投资中国汽车业的热情都冷却了下来。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上海大众
桑塔纳项目成功了,也带动其他巨头们,所以跨国巨头才会有今日投资中国的火爆激情。可以说是大众培育了中国的轿车市场,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造车理念和营销理念,有了它的成功,才有通用、本田、福特、日产、丰田等巨头的纷至沓来,也给中国汽车走向世界起航抛锚。 厘清几大汽车巨头进入中国的情况之后,不难发现国外汽车巨头与中国汽车企业合资,是他们进入中国的唯一路线,也是带动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途径。 眼光决定地位 早在16年前,德国大众就到中国投资建厂,那是德国大众董事长汉思博士的远见。但是,能够长时间与中方合资合作伙伴一道,占有中国轿车市场半壁江山,恐怕汉思博士在签约时始料未及的。大众在华的合资企业——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不仅市场份额大,而且经营状况好。面对通用、本田、丰田等后来者的挑战,德国大众加快了两家企业的车型换代,奥迪A6、帕萨特掌声不断,波罗也已经推出。德国大众的在华策略可以概括为“放长线,钓大鱼”。 相比之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法国标致,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汽车企业之一,可是他是最早的出局者。兴许有人说,广州标致项目,无论是技术转让、CKD件及零部件供应,还是合资公司的利润分成,都让法国人足足地赚了一大把,何谈失败?但法国标致在十年间做完十万辆汽车之后,就丢掉了在中国继续发展的机会,难道这不算是失败吗?另外,标致的不成功表现,殃及人们对法国公司的看法,新项目一拖再拖,难有进展,这也许就是最大的失败吧。 作为全球汽车巨头的福特汽车,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福特家族的决策者们就频频进出中国。但是进入中国汽车却迈步迟缓。20年过去了,不要说他已经输给德国大众这样第一拨抢滩登陆者,就连美国通用、广州本田、日本丰田这样的“迟到者”,看到中国的市场前景之后,于是急匆匆的与重庆长安合作,这被业界评定为福特汽车在华的无奈之举。 美国通用同样是在20年前,与中国谈第一批轿车生产项目,当中方报出年产3万辆的规模时,美国通用的代表以为翻译丢掉一个“0”,对如此之小的项目他们不已为然。因为通用每年产量都在600万辆到800万辆。有人说他们当时对年产3万辆的企业不知如何下手,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他们把机会“让”给了欧洲人,使美国通用失去合作的良机。 当时的确在很多国际巨头都对中国的汽车业不屑一顾的时候,德国大众却默默的开发中国的市场,最终确立了他们在华的市场地位。 “6+3”奠定中国汽车“3+9”格局 从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卡车诞生到2002年
算起,中国销售汽车320多万辆,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市场。 2002年以来,中外汽车制造商之间的合作已不仅仅局限于单一车型方面。一汽与丰田、东风与日产和PSA、上汽与通用之间的合作已逐渐向纵深发展,有的甚至在全面合作之后又进行资产重组,其运作规模之大、层次之深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史无前例。 2002年8月29日,一汽集团和丰田汽车正式签署协议,双方将进行全面合作。在与丰田汽车合作之前,一汽集团已在国内完成完成了自己的布局。先前在2002年的6月14日与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天津汽车)进行联合重组,后又于2002年8月22日同丰田在四川省的合资公司、四川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称四川丰田)的中国母公司——四川旅行车厂闪电联姻。这一切都为一汽与丰田之间建立全面合作奠定基础。 2002年9月19日,东风集团与日产汽车50年合作协议的签署,创下迄今为止中国汽车业规模最大的合作项目。双方将合资组建新的汽车公司,新公司注册资金170亿元人民币,打破了中国汽车合资企业投资的最高记录。由于法国雷诺控股日产,因此日产就意味着雷诺,这也是东风、日产、雷诺“金三角”计划的真正含义。2002年10月25日,东风集团又与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签订了新的扩大合作的合资合同。双方计划每年都将推出标致、雪铁龙两个品牌的新车型,到2004年,生产的车型越来越多。另外,东风汽车、江苏悦达和韩国起亚还签署“东风悦达起亚合资经营合同”,于2002年7月26日,“江苏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 2002年10月13日,上汽集团斥资5970万美元收购韩国通用大宇10%的股份,标志着中国汽车企业首次真正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汽车工业的重组和竞争中。11月18日,上汽、通用和柳州五菱三方投资成立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2002年12月20日,上汽、通用与上海通用又联合收购山东原烟台车身有限公司,并将赛欧生产线移至山东。 伴随着上汽与通用、一汽与丰田,东风与日产和PSA的全面合作,中国汽车工业的格局已初步确定,汽车跨国公司在华布局也基本完成。与世界跨国汽车公司“6+3”格局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在兼并重组中凸现了以一汽、东风、上汽三大集团和广州本田等9家独立厂商,为市场主体的中国汽车“3+9”格局。 “3+9”格局似乎有点向国外巨头垄断竞争的意思,可是在我国汽车业繁华的背后,事实是“3+9”就是跨国汽车巨头“6+3” 的身影(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丰田、大众、雷诺-日产6家巨型跨国公司,和相
对独立的本田、标致-雪铁龙和宝马3家公司),因为在中国“6+3”的合资公司控制了95%以上的市场,几乎所有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一个已经很清楚的事实是,由跨国汽车巨头主导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早已经形成。 有数据统计,前6大跨国公司合计产销量已经超过全球总量的75%,再加上3家独立车厂,9家公司的汽车年产销量占世界市场总量的比例高达92%。因此,他们这些巨头们主宰和垄断着整个世界市场,领导着全球汽车业的发展潮流,中国的汽车工业格局也同样被他们引领着。 一汽、东风、上汽三大集团和广州本田等9家独立厂商的“3+9”格局,似乎有带领中国的汽车企业做大做强, 世界汽车诞生百余年来,从初期成百上千家企业的自由竞争,到如今少数超大跨国企业的寡头竞争,这不是其他因素使然,而正是市场演化与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汽车市场不可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国际车业的兼并重组并未告终,而必将深刻影响国内车业兼并重组的进程,同时,中国车业的兼并重组必须以国际车业为参照。正像为什么日本的“三大”——丰田、本田、日产都能进入世界汽车“6+3”的巨阵,而韩国形成的“独大”——现代也正以迅猛之势欲夺列强之位,这一切都是由他们自身的市场地位来决定的。2003年至2005年,是中国进入WTO后对汽车工业的最后3年保护期。只有通过市场行为自然形成若干支柱型大企业,只有通过市场竞争使林林总总的汽车企业优胜劣汰,中国汽车产业才能健康成长并与国际接轨,在融入世界汽车产业大局的进程中取得于己有利的地位。 有人说中国的汽车业格局早已定型,因为“6+3”巨头逐渐奠定了中国汽车的 “3+9”格局,目前出台汽车主要是为了限制那些想进入汽车业的非汽车企业或中小汽车企业,着力打造我国汽车业的“3+9”寡头竞争格局、进行优胜劣汰,争取早日进入全球汽车巨头之列
美国三大汽车厂已经完成了从本土车厂到全球汽车制造商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北美市场只是它们的一个商业单位
据外电报道,加拿大汽车工人工会打算与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一起反对将克莱斯勒出售给私人资本买家,他们担心这些私人资本家可能会在收购了克莱斯勒以后裁减数万名员工,并大幅削减养老金和其他福利。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主席、同时也是克莱斯勒监事会成员的罗恩·格特费格尔希望戴姆勒-克莱斯勒仍能作为一个整体存在。
一、全球化是美国车商蜕变原因
戴姆勒-克莱斯勒监事会的许多劳工代表反对公司以持有通用汽车公司股权的方式将克莱斯勒出售给通用汽
车。
黑石集团等私人资本运营公司以及加拿大汽车供应商都先后与克莱斯勒管理层进行会谈,并开始审查克莱斯勒的财务和产品开发信息。预计将在3月底前提交初步收购方案。
就在人们为名列世界汽车排名第三的戴-克集团即将解体而惋惜的时候,世界汽车6+3的格局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人们熟知的通用-菲亚特-铃木-富士重工-五十铃集团,福特-马自达-沃尔沃轿车集团,戴姆勒-克莱斯勒-三菱集团,丰田-大发-日野集团,大众-斯堪尼亚集团,雷诺-日产-三星集团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六大集团中的通用出了已经出售菲亚特和铃木的股份,还把自己尚在盈利的金融公司GMAC的股份出售。福特则把旗下的阿斯顿-马丁汽车卖出,在此之前还出售了零部件公司。而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除了抛出手中三菱汽车的股票,现在则酝酿把克莱斯勒卖出。
一旦戴-克集团完成出售克莱斯勒的交易后,世界汽车的格局可能由原来6+3变成今天的4+X.而这个格局变化的成因是由于美国汽车开始走下坡路造成的,这也是美国本土汽车制造商蜕变的标志。
悍马越野车多少钱一辆-博越
更多推荐
十五万的suv哪款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