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0日发(作者:五菱宏光s7座价格)

名师讲堂

高考马后炮

论生逢其时

———202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解析

人大附中廖琳

题目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

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 All Rights Reserved.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写作指导

审题立意,精准深入

本作文题目由导语、命题和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是一个命题作文,表述简洁,题目开放

性较强,对考生的思辨能力有较高要求。

题目是“论生逢其时”,如何理解“生逢其时”是解读这个作文题的关键。结合前面的导语

来看,所谓“时”,指的是时代;所谓“生”,则指生在、生活。文章一定要围绕着“生”与“时”之间

的关系展开,这是合题的基本要求。

那么所谓“生逢其时”是什么呢?在解读作文题时,我们不能孤立地看某一句话、某一个

词,而应该具有语境意识。题目中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用的,题目的导语往往兼具限制功能和引

导启发功能。这个题目的导语其实暗示了关于“生逢其时”的几个解读层次,需要考生深入思

考挖掘。

首先,根据“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一句,我们可以把题目中的“逢”解读为“遇上”,

29

作文通讯

高中适用

“生逢其时”也就是生活在某一个时代,与某一个特定时代相遇。

进一步想,我们会发现,人生在哪一个时代是无法自主选择的。如果只解读到以上层次,就会

陷入一种宿命论的感叹。因此,还需要关注导语中的另一个层次:“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

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这里列举了人和时代的几种关系。

一是在时代中,人无法施展自己的才智抱负,于是“慨叹生不逢时”;二是人接受并安于时代、命运

的安排,即所谓“安分随时”;三是人能在时代中看到契机、获得动力,积极投身时代洪流,创造人

生价值,因此“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身处同一时代的人何止万千,每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却各

不相同,为什么?命题人提示我们要关注人对待“时”的态度以及人在时代中的主观能动性:“生逢

其时”绝不仅仅是人与时代客观上的相遇,更体现为一种主观上的契合。

写好这篇作文,要在这个点上下功夫。学生可以参考如下立意:

1.从时代的特点、时代和人的关系角度入手。人受到时代的影响,而时代也由人来创造。时代

对自己有所助力,就要顺势而为、积极努力,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为时代增色甚至引领时代;在时

代中遭遇逆境,则更需发奋,扭转命运,甚至改造时代。

2.从不同时代观的对比入手,探究其不同本质。“深感生逢其时”的人拥有正确的人生观、积极

“慨叹生不逢时”的人却常常以此作为自己不努力的“遮羞布”;“安

的人生态度、强

大的内心力量;

分随时”则会成为一个人无所作为却又自我标榜的虚假牌匾。

3.从历史评价的角度入手。“生逢其时”或“生不逢时”,既可以是当事人自己的认识,也可以是

都因为时代的磨砺而绽放了别样的生命姿

态,留下了独特的历史印记,从而成为后人眼中的“生逢其时”。

…………

总之,能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生”与“时”的关系进行论述,体现出考生不同的思维品质,也

是作文分值评判的关键点。

题目中还有一些值得推敲的细节。“其时”之“其”,既可以理解为“那”,强调时代的客观性,也

“自己的”,强调时代对个人来说的独特性。而“慨叹”“只愿”“深感”三个词也不容忽视,

可以

理解为

它们分别表现三种不同的时代观:无奈叹息、被动接受、主观悦纳并积极把握。导语两句话之间也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是不同时代观产生的前提,而“每个人在特定

着多重逻辑关系,

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既可能是人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也可能是其最终的结果。对这些

地方的细细琢磨,也能够体现出考生的思维深度。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题目中的“论”字。“论”明确了议论文文体,同时要求学生对“生逢其时”

有明确而深入的思考认识,不能只摆现象、发感慨。

近年的高考作文题都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培养家国情怀,这个题目同样有着极强的现实意

义。对于青年一代来说,如今正可谓“生逢其时”,国家强盛、和平、富足,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

蓬勃发展。是积极进取,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还是“躺平”“佛系”,虚度光阴,徒生感

慨,这是

青年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想让文章出彩,在这一点上也要有深入思考。

后人对前人的评价。许多曾感叹自己生不逢时的人,

.. All Rights Reserved.

30

名师讲堂

高考马后炮

适用素材

——嵇康

1.

恰逢其时见真我—

嵇康,三国末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所处的魏末晋初时期,社

会结构特殊,人口迁移、政权更迭极为频繁。受时代特点的影响,嵇康作为这一时期名士的典型代

表,在繁杂纷扰的时代中坚定地保持真我,隐居竹林,抚琴打铁,以潇洒自由的生活态度和狂放不

羁的性格闻名于世。嵇康最终遭遇构陷而不幸被处死,他的一曲《广陵散》奏出了整个时代的悲音。

运用示例

飒飒《松风》,是一个不同流俗的人在一个动荡纷扰的时代中的呐喊;凄凄《广陵》,是一个任性

不羁的人与一个混沌黑暗的时代的诀别。嵇康,一位做不到低头、学不会奉承的高士,他与山涛绝

交时“非汤武而薄周孔”的狂放直言与竹叶之间铿铿打铁声中的远迈不群,并不是时人能够欣赏

的个人名片。可就在时代的重压之下,他的锋芒反而愈加有了棱角;就在时代的漆黑当中,他的清

白反而显得更加不俗。“生不逢时”的坎坷,在他的真性情之下纷纷折戟,化为成就他的清高名节

的块块垫脚石。时代的黑暗有时恰恰成就了一些特异的个性,让人们能够以个人风骨和成就为时

代增色。

———人大附中

——于敏

2.

“生逢其时”与个人意志—

叶雨青

.. All Rights Reserved.

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共和国

勋章获得者。他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

设想。此后,于敏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为中国核武器发展到国

际先进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运用示例

将“生不逢时”转化为“生逢其时”的关键,其实在于个人意志。换言之,有些人感慨“生不逢

时”,不是因为“命运不公”,而是没能在重重考验中稳住阵脚,心态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纵然天尚未

绝人,自己也已无心向前,甘于认命了。正相反,个人意志强的人,哪怕在逆流之中,亦能稳住帆舵。

试看“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在国家贫弱、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年代被赋予重任,转调至氢弹的研究

工作中去,和现在的年轻人相比,真可谓“生不逢时”。但面对严峻挑战,于敏没有半点儿犹豫,他选

择隐姓埋名、从零开始。没有计算机,他就主张研究组人手一把计算尺,用人工代替电脑,以惊人的

毅力,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就完成了氢弹的研究,创造了前无古人的成就。试问这一切难道是因为

于敏出生在一个更好的时代吗?没人能这么说。只是他未在艰难的道路上放弃,而是在强大意志的

引领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如此看来,生于怎样的年代并非个人能够选择,但每个人都能够搏

击时代洪流,实现独属于自己的“生逢其时”。

——

—人大附中郭宇飞

31

作文通讯

高中适用

高分佳作

“我们都是时代的孩子”,时代是我们生于

斯长于斯的土壤。喜于生逢其时的人要乘时代

之长风高飞,自叹生不逢时的人更要调整心

态,寻找与时代的契合点。(开门见山,紧扣

“生”与“时”的关系,提出中心论点。)

“生逢其时”指什么?顾名思义,就是某个

人出生正赶上适合他成长的时代,但实际上不

止于此。“生逢其时”往往被用于评价某个人的

一生,他的成就和时代发展不谋而合,他的价

值在时代之中得以凸显。这是从他人角度得出

的客观结论。而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

定义自我生命是否逢时——

—我们的奋斗目标

和时代的趋势是否一致,我们的所专之业是否

是时代迫切所需。(概念阐释。多层次多角度理

解“生逢其时”,为后文的论证张本。)

生逢其时的人能够从和时代的共鸣中获

得激励,增强信心和价值感,从而能够站在时

代潮头,做时代的引领者。嫦娥航天团队成员

平均年龄只有

30岁,他们赶上了祖国科技创

新引领发展的新时代,把个人之志和时代之梦

相结合,多次成功完成发射任务,得到时代的

肯定,进而向下一个目标进军,成为新时代的

航天事业引领者。(以嫦娥航天团队为例,分析

个人之志和时代之梦的关系。)

其实,生逢其时本不由时代决定,生不逢

时的人可以调整想法和思路,挖掘黑暗背后的

光明、颓势背后的转机,用自己的光和热点亮

时代。君须记,鲁迅生活在内忧外患的黑暗时

代,却没有堕落消沉,反而为革命者

呐喊。他至

今仍是中国文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文字

32

亮点

论生逢

其时

(考场复写稿)

人大附中2021届毕业生秦若琳

基础概念阐释明确,行文脉络清晰。

感召一代代青年。君须记,陈独秀、李大钊等中

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生活在列强入侵、国将不

国的时代,却没有屈服于强权暴力,而是用自己

力量破暗为明。由此观之,个人不应只寄希望

于“生逢其时”,更不应以“生不逢时”为借口。

生不逢时”是

懦夫的遮羞布,而“生逢其时”是

英雄的墓志铭。(对比两种不同的时代观,关注

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时代的积极意义,鲁迅、陈

独秀等例子恰当,论证有力,语言精警。)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很荣幸地生逢其时。

恰逢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洪流中充满了

机遇。航天特级技师王曙群,正是从一名普通钳

工做起,随着航天事业发展而不断学习进步,终

成领域内首屈一指的领军人物。由此可见,每

个人本就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在成就自我的

同时也可以成就时代。让我们自己创造“生逢

其时”的机

会,也让时代欣然逢我。(关注现实,

看到当今时代的特点,落实当下青年与时代之

.. All Rights Reserved.

名师讲堂

高考马后炮

间相互成就的关系。“自己创造‘生逢其时’的

机会,也让时代欣然逢我”的认识增加了论述

的深度。)

都说“时代造英雄”,我说“英雄造时代”。

当我们喜于生逢其时,便要乘时代长风扶摇而

上,做勇立潮头的时代先锋;当我们感慨生未

逢其时,更要寻找自我和时代的契合点,用自

己的生命翻开时代新篇。愿我们锐意进取、生

逢其时,更愿时代欣慰恰逢我辈。数风流人物,

照应开篇,强调观点,结尾有力,论

还看今朝!(

证圆满。

教师点评

本文文风端正,结构清晰,文笔流畅。全

文紧扣人与时代的关系写作,对个人在时代

中的主观能动性有充分思考,层次上有渐

进,认识上有亮点;既有对当今时代特点的

呈现,又有对普遍适用的道理的阐释;文脉

自然顺畅,理性思索中透出青年学子对国

家、时代的感情,不失为一篇佳作。

(廖琳)

.. All Rights Reserved.

亮点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不同的人走上不同的

人生道路,不同的人也会对所处的时代有不同

的感受。有的人感慨生不逢时,有的人只愿安

分随时,有的人则感叹生逢其时、时不我待。于

是,第一种人选择自怨自艾;第二种人只会消

极等待;第三种人则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点燃奋

斗的激情,珍惜光阴和机会,开辟出属于自己

开篇即抓住三类人对时代的不

的一片天地。(

同态度进行分析,直击实质,语言凝练,抓人眼

球。)

精神引领行动,态度决定了前进的姿态。

(分论点明确有力,从人的主观意识切入,初步

展示了认识深度。

)时代的先机自然不会落入

怨天尤人者的眼中。而选择相信“生逢其时”,

则意味着选择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姿态,不虚

度光阴,不放弃机会,让个人的生命之花绽放出

认识有深度,颇具思辨性。

人大附中2021届毕业生张一可

论生逢

其时

(考场复写稿)

33

作文通讯

高中适用

最绚烂的光彩。然而有人会认为,“生”是否“逢途上,有无数的人敏锐察觉到了广大农村的需

时”仅仅是由时代的客观条件决定的。譬如改要和潜力,他们或放弃高薪工作,不怕苦不怕

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上祖国大地时,有经商头累扎根在扶贫一线,或将科研成果与实际生产

脑的人可以在此潮流中大展拳脚,可谓“生逢需要紧密结合,用毕生所学带领乡亲们脱贫致

其时”;而在计算机等技术型专业成为热门的富

。个人的人生道路并非一成不变,何不转换

当今时代,擅长人文学科的人便是“生不逢

视角

,察觉时代最紧迫的需求?何不努力发现

时”。诚然,个人的先天条件和人生道路如若与

自身特长,将自己的潜能融入时代发展的洪

时代的发展紧密契合,个人与国家都会获得更流?如此,才能将个体生命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大的利益。但个人的特长和选择不被时代偏爱

让生命之光焕发得更加闪亮。(紧扣当今时代

的人就不能“生逢其时”了吗?我认为不然。“生

特点,提出激发青年学习热情的呼唤,颇具感

逢其时”说的是,“我”相信“我”诞生的时代是

染力。)

适合“我”生长的。它强调个人对时代需求的主

由此观之,“生逢其时”不是侥幸从外界获

观认识,进而延伸为对自己行动之意义和价值

得的认可,而是一种观念、一种选择。如今,时代

的觉解。(

对比不同的时代观,结合生活,深入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了我们的手上,唯有怀着

辨析人们对“生逢其时”的不同认识之对错优“生逢其时”的信念和敏锐的目光,我们才能更

劣。进一步道出“生逢其时”之感背后是人积极

加勇敢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在实现个人发展

的主观认识,是对自己行动之意义和价值的觉

同时,助力祖国的腾飞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解。这是在前文基础上更深一步的论述,有着

强烈的思辨意识。

)百年前,炮火连天的中国大

地已经容不下一张安稳的书桌,我们却没有听

到“生不逢时”的悲叹。有的,是“外争国权、内

惩国贼”的坚定呼声,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

大无畏精神,是“天下者,我们的天下”的责任

担当。在任何一个时代,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

有着正确的导向,都能对时代起到积极的影

响。个体或许渺小,希望或许渺茫,但都能激起

一片属于我的奋斗之浪,

这又怎么不是“生逢

其时”

呢?将个体生命的微弱之光融入时代的

炬火中,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以百年前人们

教师点评

的奋斗对时代的影响为例,完成了对分论点的

论证。个人微光与时代炬火,比喻生动恰当。)

本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对“生逢其

其实,“生逢其时”不仅是对个人价值的一

时”有着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认识独到,

种确信,更是一种积极体察时代需求的敏锐眼

展示了作者良好的思维品质。文章气象宏

大,兼具理性的深度与情感的温度,是一篇

光。(从对个人价值的确信,到对时代需求的敏

难得的佳作。

锐捕捉,作者对人在时代中主观能动性的挖掘

(廖琳)

再深入一层。)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

34

..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推荐

时代,个人,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