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发(作者:本田奥拓塞商务车价格)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工程概况
1.1 项目简介
目前,国内外大中型载重汽车广泛使用的车轮,主要分为有内胎
车轮和无内胎车轮,而有内胎车轮的使用量居多,这种车轮是由轮辋
轮辐分别制造,然后组装焊接而成,其轮辋是由型钢制造的,故称之
为型钢车轮。从目前情况来看,现有型钢车轮明显不适应于汽车工业
发展的需要,亟需有一种高质量的车轮来代替它。进行产品升级、更
新换代。
江西新联泰车轮配件有限公司采用了整版落料、强力旋压、冲孔
自动分度、轮辋扩涨成型等工艺技术及工艺装备。
该产品生产工艺简单,产品强度高,质量好,经久耐用,节能环
保。与传统的型钢车轮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能。
项目投资11条一体化车轮生产线全套生产设备及质量检测设备
等;并配套绿化、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等附属工程,形成年产330
套一体化成型汽车钢圈的生产能力。
1.2 项目名称
年产330万套一体化成型汽车钢圈项目
第二节 设计依据、内容和原则
2.1 设计依据
2.1.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计委计办投字[2002]15号通知:
2.1.2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1325
号
2.1.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1
2.1.4《国家发改委员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12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01】1524号)
2.1.5《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
2.1.6国土资发(2006)296号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
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的通知:
2.1.7《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2.1.8《新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2.1.9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及咨询合同:
2.1.10其他有关的规程、规范、标准及项目有关基础资料 。
2.2 设计范围及内容
设计范围及内容,包括车间的工艺、机械设备、电气传动与控制
设备、工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工程所需配置的给排水及水处理设施、
电讯、暖通空调、总图运输等公用辅助设施;主厂房及相关公辅设施
的建、构筑物;各种能源介质的车间内外部管网等。
本工程所用的能源介质(水、电)从市政供水、渝水供电接入。
2.3 设计原则
设计遵循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企业经济效
益为中心,突出科技创新、调整产品结构、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积极采用国内外成熟、适用、先进、可靠的技
术,力求做到投资省、见效快。
设计遵循的主要原则:
2.3.1 新工厂建成后,装备水平要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生产能力、
规格品种、质量、消耗和生产工艺的选择以适用、先进、可靠为原则。
2.3.2 本工程设计将体现功能性强、经济性好、可靠性大、安全性好、
2
可实施性高、产品适应市场性强、建设时间短、科学前瞻性强等特点。
2.3.3 既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技术装备,又要采用必要的先进技术,以
实用为原则,使其产品质量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
益好。
2.3.4 充分利用现有的公辅设施和福利设施,尽量不增建或少增建。
2.3.5 自动化控制水平既要考虑生产实际需要,又要结合实际,避免
功能过剩,对具有前瞻性的先进技术尽量预留今后发展可能,以便提
高劳动生产率和保证产品质量。
2.3.6 采取一切可行措施,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能源,降低原、燃料
消耗。
2.3.7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中做好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和安全
工作。“三废”治理项目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建设、同时投产;
使排放的废水、废气、烟尘符合国家排放标准;消防、安全卫生符合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有关节能政策、法规要求。
第三节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3.1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3.1.1 生产规模
年产330套一体化成型汽车钢圈的生产能力。
3.1.2 产品方案
项目主要产品品种为:一体化成型汽车钢圈
设计生产能力:达年产330万套。
第四节 投资概算、经济分析与评价
4.1 投资概算
本工程总投资为40000万,固定资产投资30000万元,铺底流动
3
资金10000万元。
4.2 经济分析与评价
产品销售收入根据保守原则计算,估算产品单价按产品出厂价格
估算,项目销售收入估算详见下表。达到100%生产负荷时,年总销
售收入为145200万元。
从经营收入、利润、成本、不确定性分析,各项指标均符合同行
业标准,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但受到原材料价格和销售价格的
影响波动较大,需要企业严格把握市场动态以提高其抗风险能力。
第二章 生产工艺
第一节 概述
项目购置11条一体化车轮生产线(主要含1500/1250/1000/500 T
油压机、旋压机、新型立车、四柱多轴钻、气门孔铣床、双刀架数控
立车、龙门立车等)全套生产设备及质量检测设备等;并配套绿化、
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等附属工程,形成年产330套一体化成型汽车
钢圈的生产能力。
第二节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原料
年产330套一体化成型汽车钢圈的生产能力。
项目总体建设规模为:江西新联泰车轮配件有限责任公司在新余
袁河经济开发区袁河钢铁深加工园,占地面积2130亩,总建筑面积
80000平方米,其中,生产车间55000平方米,仓库33000平方米、
公辅设施1000平方米及职工宿舍2000平方米,购置11条一体化车
轮生产线(主要含1000T油压机、400T油压机、旋压机、新型立车、
四柱多轴钻、气门孔铣床、龙门立车等)全套生产设备及质量检测设
4
备等。并配套绿化、给排水管统、消防系统等附属工程。形成年产
330万套一体化成型汽车钢圈生产能力。
本项目按功能划分为3个区域:生产综合设施区、生活办公区和
公用及辅助配套设施区,总建筑面积为80000平方米。
产品方案:
项目主要产品品种为:一体化成型汽车钢圈
设计生产能力:达年产330万套。
产品标准及交货状态:
产品标准:均按中国国家标准(GB)或中国有关的行业标准以及有
关的国际标准(如:JIS、DIN、ASTM等)组织生产、检验和交货。
第三节 生产工艺及能力
3.1 工艺
3.1.1工艺
技术特点
1 本项目设计生产的各系列汽车钢圈是将成为江西新联泰车轮
配件有限责任公司投放市场的新产品及部分成熟产品,设计中广泛采
用与生产纲领相适应的新工艺及新技术,建成国内最新水平的汽车钢
圈生产线。
2 按照国家有关汽车钢圈生产的质量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工艺方
法的确定、主要工艺设备的选型都要围绕质量目标和经济目标进行。
3 坚持“少投入、多产出”的原则,尽量选用精度和质量都能满
足要求的国内设备,部分主要设备的引进进行全球采购。机械化、自
动化要以保证质量、有利安全、减轻繁重劳动效率为前提,有选择的
采用自动控制、自动检测。
5
4 惯彻环保“三同时”,认真执行安全、工业卫生、消防和节能
方面的各项政策规定。生产设施充分考虑到安全、卫生、消防、节能
等方面的要求,在设计、采购、安装方面均按政策及规定执行。
5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
全适用,确保质量。
6从工程实际出发,考虑当地的建筑材料供应条件和施工队伍的
生产能力,合理选用材料、结构方案、施工措施,以满足生产、使用
和检修要求。
7符合现行的国家和有关部委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8 优先选用定型和标准化的结构和构件,所采用的标准图以国标
和部标为主。
3.1.2 主要工艺流程
1落料→2冲工艺孔→3车处圆→4粗旋压→5精旋压→6整型扩涨→7
反旋压→8车端面→9冲中孔及螺栓孔→10冲风孔→11挤风孔→12
校平辐底→13车中孔、外平面及倒角→14车内平面→15车挡圈→16
冲气门孔→17铣气门孔→18扩螺栓孔及倒角→19铣螺栓孔及倒角→
20冲钢印→21表面处理→22表面喷漆→23成品入库
第四节 主要工艺设备及技术参数
4.1 工程建设主要工艺设备及技术参数
4.1.1 设备选型原则
1设备结构选型合理,性能可靠,满足工艺要求,操作方便,使
用安全,节能显著,通用性强,适应化工产品的生产。
2设计生产能力与生产规模匹配或适当留有余地。
6
3 在满足上述条件下,尽量选用优质设备。
4.1.2主要工艺设备一览表
序号 使用设备 数量(台) 功率(KW) 总功率(KW)
1 500T油压机 1 22 22
2 1500/125T0油压机 3 45 135
3 1000T油压机 1 45 45
4 60T油压机 1 7 7
5 旋压机 5 166.5 832.5
6 新型立车 2 16 32
7 四柱多轴钻 4 13.2 52.8
8 气门孔铣床 2 5 10
9 龙门立车 6 16 96
10 行车 1 20 20
11 叉车 1 7 7
12 合计 22 347.7 1252.3
4.1.2
自动化水平及控制方案
根据本项目工艺要求和生产操作特点,主要采用常规仪表对生产
过程中的重要参数进行集中显示和计量,对其它一般的参数进行就地
指示。
本项目生产工艺技术成熟,根据工艺流程的特点拟采用小型集散
控制系统和常规模拟仪表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工艺采用的关键参数设
置自动控制回路,对于越限变量设有报警或联锁系统,以确保生产装
置安全、可靠的运行。对原料、物料的储存,计量采用常规模拟仪表
进行控制并就地检测各种参数。
7
第五节 平面布置及起重运输
5.1 平面布置
项目建设地点拟选择在新余袁河经济开发区袁河钢铁深加工园,
项目占地面130亩。 厂房跨间组成和面积见附图。
5.2 起重运输
采用汽车运输,厂房通过行车运输。
产品运输量: 21.45万吨
钢板运输量: 28.05万吨
其它运输量:10万吨
第六节 工作制度与劳动定员
本项目劳动定员750人,其中生产工人700人,管理和中高级技
术人员、营销人员50人。
生产及辅助生产岗位采用连续工作制度,每周六天制,三班两运
转每班12小时,管理部门可采用白班工作制,每天1班,每班8小
时。
第七节 技术经济指标
8.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平方米 86600
2 本项目建筑面积 平方米 80000
2.1 生产车间面积 平方米 55000
2.2 仓库面积 平方米 33000
2.3 员工宿舍 平方米 2000
8
2.4 公用及辅助配套设施面积 平方米 1000
3 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 平方米 80000
4 容积率 % 92.3
5 本项目建筑占地面积 平方米 86600
6 绿化率 % 5
7 用水量 M3/d 108
8 用电负荷 KvA 7029 计算负荷
9 总投资 万元 40000
10 银行建设期贷款 万元 10000
11 企业自筹 万元 30000
12 年销售收入 万元 96800
13 年总成本 万元 86831
14 年经营成本 万元 79037
15 年销售税金 万元 1432
16 年所得税 万元 2134
17 利润总额 万元 6829
18 财务基准收益率 % 12
19 财务内部收益率 % 33.08
20 财务净现值 万元 358.24
21 总投资收益率 % 24.92
22 资本金净利润率 % 17.7
23 借款偿还期 年 3.53 无
24 投资回收期 年 5.39 税后
25 盈亏平衡点 % 27
9
第三章 给水排水
第一节 概述
1.1 主要设计依据
1.1.1 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及标准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414-2007
《钢铁企业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721-2011)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
《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50102-2003)
《机械通风冷却塔工艺设计规范》GB/T50392-2006
《建筑灭火器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1.2 各专业提出的设计要求
1.1.3 该工程周围管网情况
1.2 设计范围以及给排水总体要求
年产330万套一体化成型汽车钢圈项目给水排水初步设计。
1.3 概述及设计原则
1.3.1 概述
本项目的生产及生活用水均由新余市市政府给水管网供给。其水
量、水质均满足本项目生活、生产用水要求。
生活用水量标准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设计考虑为180L/人·d,生
10
产用水量根据生产工艺确定,主要为工艺用水。本项目估算日最大用
水量108立方米。
1.3.2 设计原则
采用成熟的处理工艺和设备,工艺设备立足国产化。
工艺布置顺畅,设备选型合理。遵循先进、可靠、经济、适用原
则。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考虑节能降耗,控制二次污染,安全
生产和美化环境等因素,符合有关节能、环保、安全、卫生、消防抗
震等政策、法规。
第二节 给水排水设计
2.1 用户及用水要求
表4-1 用户及用水要求
用水点 单位 数量 用水标准 用水时日最大用
工艺用水 吨 5吨/天
生活用水 人 180L/人·d
道路、绿化 1L/m2·2次
小计
不可预见水量 1.5吨/天
合计
m2 4330 1.00 4.3
91.3
24.00 1.5
92.8
5 24.00 6
450.00 24.00 81
间(h) 水量m3/d
2.2 给水排水设计
2.2.1 生产水供给
水处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因蒸发、喷溅、风吹、漏损、排污等
损失需要生产水补充,该部分补充水由外部的现有工业供水管道供
给。
2.2.2 消防水、生活水供给
11
用水点 单位 数量 用水标准 用水时日最大用
工艺用水 吨 5吨/天
生活用水 人 180L/人·d
道路、绿化 1L/m2·2次
小计
不可预见水量 1.5吨/天
合计
m2 4330 1.00 4.3
91.3
24.00 1.5
92.8
5 24.00 6
450.00 24.00 81
间(h) 水量m3/d
本项目生产生活用水由外管接入厂区后,在总进水管上设总水表
井,厂区内设给水管环网,管径DN200,环管上设置室外消水栓若
干,并为每个生产单体建筑在适当位置预留阀门井。
根基整个厂区的占地面积、建筑物性质以及消防规范(丁类厂房及仓
库),按厂区同时发生一次性火灾设计,室外消火栓一次灭火水量为
15L/S,市内为15L/S,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消防用水量为216
立方米。在厂区各适当位置设置若干个(室外)地上式消火栓供消防
用水,同时将厂区内循环水池和事故应急池作为为备用消防水源,并
设计消防取水口。
2.2.3 排水
排水拟采用雨污分流制,即雨水与污水分别排放,雨水经自然汇
集后就近排入厂区内雨水管,排至场外市政排水总管,工业废水(在
工厂循环水处理站处理,循环使用;生活污水须经化粪池处理,排至
场外市政污水总管,然后汇排至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收
纳水体)。
1 生产废水
本项目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工艺废水、冷却用水等。生产产生
的水洗废水、冲洗废水经过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本项目生产纯
12
水循环利用。
2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为公司员工生活用水产生,部分用水经过处理后可以进
行绿化和部分工艺使用,不外排。
食堂餐厅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其他生活污水经化粪池二级生化处理
后,排入厂区污水管网,最终分两个出口排至市政污水总管,经污水
处理厂处理后,排入受纳水体。
第四章 电气
第一节 设计依据
1.1 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及相关行业标准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201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1.2 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
第二节 设计范围
年产330万套一体化成型汽车钢圈项目包括公辅设施供配电及
电气施工设计。
第三节 供配电
3.1 用电负荷
13
本项目采用110kvA变电站10KV专线直供方式供电,在厂区负
荷中心分设置配电间,根据计算本项目需要配置共选用3台
S11-1000KVA变压器和2台S11-1600KVA变压器。10KV电源采用
电缆直埋方式进入各配电间,本项目总变压器容量为6200kvA。
根据用负荷估算,本项目总装机容量13478.3kw。
电力负荷估算表
序 名称 面积指标装机容量需要计算负荷
号 (m2) (W/m2(kw) 系数
) (kx)
备
(kVAR) Pj(kw) Qj
注
10782.64
1 13478.3 0.80 9165.22
2 225 0.70 150 5000 45 157.5
3 80 0.50 48 16000 5 40
4 60 0.60 39 2000 30 36
5 616 0.90 388.08 554.4 77000 8
工艺设备用电
14459.3 11570.5 9790.3
办公用电
室外照明用电
生活用电
生产车间照明
合计
高压系统设有进线柜、出线柜、计量柜、和变压器柜;低压系统
设有进线柜、补偿柜、联络柜和馈线柜,接线为单母线分段方式,低
压侧集中无功自动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达0.91。由低压柜向各工
段供电采用放射式。为提高变压器的运行负荷率,使其达到技术可靠、
经济合理的目的,变压器的平均负荷率为70.75%。
根据估算本项目需用电7029万度,详见下表:。
装机容量 最大负荷 负荷系数 年最大负荷年用电量
序名称
利用小时
号
(KW) (KW) KP (h) (万度)
1 工 13478.3 0.80 7920 6831.88
艺设备用电
10782.64
14
2 办公用品 225 157.5 0.70 2880 22.68
3 80 40 0.50 3600 7.2
室外照明用电
4 60 36 0.60 1440 3.1
生活用电
5 554.4 0.90 3300 164.66 616
生产车间照明
7029.6 合计
3.2 供配电房保护
配电间高压采用反时限过流跌落式溶断器保护;低压采用速断、
过流长延时和短延时保护。
第四节 电气照明
4.1
厂区供电及照明
厂房内照度按75LX计,主要采用高亮度三基色节能灯;生活区、
办公楼等照度按150LX计,主要采用高亮度三基色节能灯。厂区路
灯采用LED节能灯,照度按20LX计,由铜芯电缆供电。
配电间至各车间和办公生活低压供电主回路采用VV22电缆直
埋或穿钢管方式敷设;路灯照明采用PVC管穿线敷设,主要道路采
用优美节能的LED路灯作为照明以衬托厂区优美环境。
4.2 车间动力及照明
生产车间动力配电采用放射式或树干式,由配电间低压配电屏分
工段给生产线MCC柜供电,低压配电屏只MCC柜走线采用电缆沟
和电缆桥架敷设方式,MCC柜及控制台至设备之间走线采用电缆桥
架和穿钢管明敷。动力供电电缆采用VV-0.6型,控制电缆采用
KVV-0.5型。生产车间、幅房照度为60LX,控制室、办公室、低压
配电室照度为100LX。车间照明采用金卤灯照明,辅助用房采用工厂
灯和荧光灯照明,其中车间办公室、低压配电室、控制室采用荧光灯
照明。生产车产照明采用集中控制,其他照明采用分散控制。照明线
15
路采用BV-0.5型导线穿钢明敷或穿阻燃波纹管暗敷。
第五节 防雷与接地
本项目建筑按三级防雷考虑。根据国家规范本系统采用TN-C-S
接地形式要在各建筑物进线处安装重复接地装置,重复接地与防雷接
地组成联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在装设有重要电子设
备的建筑物处,接地电阻要小于1Ω,作等电位联结,并组成联合接
地系统。
对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措施和接地要求,按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6.5 自动化控制系统及检测设备工作接地
对于自动化控制系统及检测设备工作接地,应按设备供货商要求
进行接地设计。对于所有无特殊要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及检测设备,
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等几种接地可共用一组接地装置,
其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值确定。控制系统接地电阻值通常应小于1欧
姆。
6.6 接地工程
各种接地系统可以分别设置接地极,各自成系统。低压系统采用
接零保护时金属外壳也应接入保护接地系统。当各种接地系统分别设
置接地极时,各系统的接地极之间的间距必须大于5m。
当各种接地系统接在统一的接地网上时,其接地电阻的要求,应
按各接地系统中要求的最小电阻值确定,并在避雷针、避雷线与接地
网的连接处附近设集中接地极。该处应与其它接地系统的连接点离开
15m以上。
当机械和电气有充分而可靠的连接时(如胶带运输机的构架,起
16
重机的轨道)可以把构架和轨道看作接地线的一部分,并与接地干线
连接在一起。
室外的独立建、构筑物应进行独立的接地工程设计(重复接地)
有电缆桥架时,接地干线应沿电缆桥架的外侧或下部敷设。
根据本工程的情况,采用共同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第六节 电气设施防灾
7.1 防止火灾危害的措施
7.1.1 火灾报警装置
在各区域内电气室(传动室、高低压配电室、自动化仪表室、PLC
室)、液压润滑站、电缆桥架、电缆夹层、变压器等处,均应设置火
灾报警装置。火灾报警的信号除在本建筑物内有音响与灯光的显示信
号外,还应送到轧钢操作台内。调度室和电气值班室各安装一套火灾
显示屏,值班人员可以从信号中知道发生火警的位置。
火灾报警的探测器,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合适的探测器。
报警装置在正常电源停电时,要能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上(或内
置蓄电池)。
7.1.2 防止电缆延燃措施
对大量敷设在电缆桥架上的电缆、重要供电电源和重要设备的电
缆,应采取防止电缆延燃措施。
7.2 防止振动及地震危害的措施
所有的电气设备、都必须牢固地固定在基础上,对必须整体拆卸
检修的电动机、变压器等应采用螺栓固定。母线与变压器的连接要用
软连接。
17
用于有振动场所的电气设备,其部件应有防、减振措施,如指示
灯采用插口连接、继电器和仪表加软垫、安装在有起重机厂房顶部和
柱子上的灯具要有减振措施。对有防震要求的设备应在订货技术协议
书中注明。
7.3 防止水害的措施
进入地下电缆室的户外电缆入口处,宜提高到地下水位之上,如
确有困难,应采取阻水、防渗水措施。高压电缆可采用专用橡胶止水
圈,低压电缆一般采用防水堵料。对于全塑电缆因外层材料会溶解于
石油类熔剂,禁止使用沥青堵水材料。
有地下水渗入的地下电气建筑物,应设置集水井等措施,对电缆
隧道及地下室一般安装自动排水泵排水。
对不是电气室本身使用的水管不准进入电气室,对必须进入电气
室的水管不允许架设在电气设备的顶部。
第五章 土建
第一节 概述
1.1 设计范围
根据工艺及总图提供的资料,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新建主厂房、
设备基础及公辅设施等。
1.2 设计依据及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
1.2.1 设计依据
本工程设计依据为工艺和总图专业提供的资料。
1.2.2 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
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如下:
1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6-200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第二节 厂区自然条件
2.1 地理位置
新余市位于长江下游,属于夏热冬冷气候带。所建建、构筑物场
地较平整,地形变化不大。
2.2 气象及地质条件
江西省新余市属第Ⅲ建筑气侯的B区,该区夏季温度高、湿度大,
闷热天气多;冬季湿冷,气温日差较小;年降水量大;日照偏少。
2.2.1 大气温度
年平均温度: 17.8 ℃
极端最高气温: 40 ℃
极端最低气温: -7 ℃
夏季7月平均气温: 29.4 ℃
2.2.2 风速、风向
19
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C24%;NE17。
风速(m/s):
全年平均为 2.0
冬季平均为 1.8
夏季平均为 2.2
30年一遇最大为 23.5
2.2.3 降雨量
年平均降雨量: 1568.5 mm
日最大降雨量: 154.3 mm
5分钟暴雨强度(P=1年重现期)=93L/S.100 m
2
2.2.4 大气压力
冬季 101.6kPa
夏季 99.69 kPa
2.3 设计的主要数据
基本风压 0.30kN/m
2
基本雪压 0.40 kN/m
2
尘荷载: 0.3 kN/m
2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0 ℃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33 ℃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土壤冻结深度: 最大0.2 m
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结构重要性系数: 1.0
建筑耐火等级地上: 二级
20
设计基准期: 50年
积雪深度: 最大0.11m
第三节 建筑物和构筑物说明
3.1土建工程方案
项目按功能划分为3个区域:办公生活区,生产设施区和公用及
辅助配套设施区。其中生产设施区共建有15个生产厂房,包括
生产车间、成品仓库、原料仓库等。
3.1.1 设计荷载的取值
楼面活载荷标准值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要求取用。
3.1.2 风荷载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基本风压值为
WO为0.35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
3.1.3防震
根据2001年2月颁布,2001年8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中国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可知,新余市地震动峰值加
速度<0.05(相对于原地震烈度小于六度),本项目建筑按六度设防。
3.1.4 基础
根据地质勘查报告,轻钢薄壁结构及框架的基础拟采用独立柱基,
按柱荷载确定基础大小尺寸;砖混结构基础采用砼条型基础,浅基础
以粉质粘土为持力层,该层承载力特征值约190~200kpa,压缩模量取
10Mpa。
3.1.5 建筑与结构做法
21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为现浇钢筋砼楼屋面板,基本
板厚100mm,跨度大于4.0m的120mm厚,圈梁断面外墙为240× 180,
内墙圈粱为240×120,一般粱高240×400。
上部结构砼采用C30级,混合砂浆根据建筑物层次不同取
M5.0~M7.5。
3.1.6 防火设计
办公楼、生产车间等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有
关条例设置了疏散楼梯,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其数量、位置、宽度、
疏散距离均满足安全疏散防火要求。
3.1.7 建筑节能措施
建筑节能是基本建设的重要环节,为了满足建筑节能要求,所有
建筑物的窗墙比和体型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办公楼和食堂、宿舍楼
外墙均采用外保温做法,外窗采用中空玻璃,屋面采用保温隔热。
3.1.8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1本项目一般填充墙体均采用轻质墙体材料,节约土地资源和能
源;结构上提高结构的安全性;经济上减小粱柱的截面和配筋量,降
低工程造价。
2框架粱、柱拟采用HRB400(III)级钢筋,可减少配筋量,节
约钢材。
3大直径钢筋(Φ≥22)拟采用直螺纹链接技术,避免大直径钢
筋电焊不易达到规范要求强度的矛盾,特别是对提高施工速度效果明
显。
3.1.9厂房
厂房采用全钢排架结构,半封闭形式。
22
吊车梁:吊车梁均采用实腹式焊接工字钢,基本长度12m,局部
18m。同时设置制动桁架,上铺花纹钢板兼做安全走道。在合适位置
设置上安全走道梯及上行车钢梯。
屋面结构:屋架采用变截面焊接工字钢梁,坡度为1/15,檩条为
实腹式工字钢。屋面采用0.8mm厚角驰Ⅲ-720型彩色压型钢板,双
坡外排水。主厂房采用上承式横向避风天窗,天窗端部墙体及挡风隔
板均采用0.8厚角驰Ⅲ-720型彩色压型钢板。天窗挡雨片采用1.2厚
SX-820型FRP增强聚脂玻璃纤维采光波形板,透光率≥85%。
屋面排水:厂房屋面采用有组织排水,钢制天沟,天沟宽度
600mm。由钢制落水管(管径φ150mm)引入室外地面排水沟集中排
水
围护结构:厂房在1.5m以下采用砖砌体结构围护,1.5m至5m
为敞开,其上设置雨披及彩钢墙板封闭。在标高5m处设置0.9m宽
钢雨披。墙板采用0.6mm厚SX-820型彩色压型钢板。
采光:厂房采用在墙面设置采光带侧面采光。采光带为1.2mm
厚SX-820型阻燃型高强聚酯树脂波形板。
门窗:厂房不设窗户,所有大门均采用电动推拉钢大门。
梯子与栏杆:屋面检修梯、天窗检修梯、上吊车安全检修走道和
参观走台的梯子均为钢制的直梯或斜梯。屋面周边全部设置1.1m高
的防护栏杆。
地面做法:素土夯实,300厚级配碎石分层压实,250厚C25混
凝土表面撒1:1水泥砂子随打随抹,内配φ12双层双向钢筋
@250×250。
砌体围护外墙装饰:25mm厚1:2.5水泥砂浆分层找平,刷外墙
23
涂料二底二面。
砌体围护内墙装饰:做法从里至外为刷水泥砂浆结合层一道,
10mm厚1:3:9水泥石灰砂浆打底,6mm厚白灰膏抹平,刷内墙涂料
二底二面。
散水明沟:厂房四周设置散水明沟,散水宽600,沟宽300mm,
砖砌明沟。屋面雨水通过雨水管排至散水明沟至场地排水沟。
油漆:所有钢结构一律先刷防锈漆两遍,再涂醇酸磁漆(C04-42)
两遍,涂层厚度不小于150μM,钢门、钢走道、钢梯、钢栏杆及其他
各种钢结构构件油漆同上,仅色彩不同。
第六章 总图与运输
第一节 厂址概况
1.1 厂址地理位置
江西新联泰车轮配件有限责任公司在新余袁河经济开发区袁河
钢铁深加工园,占地面积2130亩,总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其中,
生产车间55000平方米,仓库33000平方米、公辅设施1000平方米
及职工宿舍2000平方米。
1.2 厂区地貌
厂区自然地坪,地势较为平坦。
1.3 气象条件
厂区主导风向:全年为东北风,夏季为南风,地震基本烈度<6
度,绝对最高温度40℃,年平均气温为20.4℃,年最低温度-7.2℃,
年平均降雨量1567.3mm,月最大降雨量433mm,最大积雪厚度
200mm。。最大冻土深度20mm,平均相对温度79%,年平均风速
24
2.1m/s。
1.4 交通运输条件
本项目生产原料主要由汽车运至区内,之接运抵原料库及堆场。
装卸人员及工具由运输部门自行解决。成品为本厂交货,由买方的物
流部门进行运送。实现原料进厂路线和成品出厂路线分别设置。
1.4.1 厂区道路
1 道路布置。道路布置为方格井字行道路形式,厂区主干道道路
宽度为13m,次干道为7.5m。
2 路面结构。
车行道及停车场的路面结构如下:
240mm厚c30砼面层
210m厚及配砾石中垫层
素土夯实层(重型击实,压实度大于95%)
总厚度450mm
1.4.2 工厂防护及绿化
1 工厂防护
(1)围墙:拟建2.2m高实体围墙将厂区和界外分隔开。
(2)门卫:设置厂区进出口两处,厂区入口设有门卫。
2 绿化
工厂绿化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生产特点进行绿化。沿围墙、道
路两侧及厂内适当的地点种植绿篱和草地,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环
境条件,并起到净化空气,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美化厂容,有益于
人体健康的目的。
进行厂区绿化时,应注意问题如下:绿化的绿篱植物应根据当地
25
的自然条件和植物生态习性,选择宜栽种,易成活,生长快,便于管
理和病虫害少的树种。
1.4.3仓储方案
本项目仓储分为原材料仓储、成品仓储、辅助及配件仓储、包装
物仓储等,不同物品分区域仓储,实现专人管理。项目仓储置于生产
车间尾部,单独规划建筑。
第二节 总平面布置
2.1主要车间组成
一体化车轮生产线(主要含1000T油压机、400T油压机、旋压
机、新型立车、四柱多轴钻、气门孔铣床、龙门立车等)全套生产设
备及质量检测设备等。
本项目按功能划分为3个区域:生产综合设施区、生活办公区和
公用及辅助配套设施区,总建筑面积为80000平方米。
2.2 布置原则
2.2.1 满足工艺流程要求。保证生产线短捷,尽量免管道来往交叉迂
回,充分利用开发区内的工程和设施,并将公用工程消耗量大的装置
集中布置,尽量靠近供应来源。
2.2.2 合理布置场地内用地,注意节约用地。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做
到人流和物流分开,避免交叉。在总图规范化、合理化方向下,使布
局更加完善。
2.2.3 符合消防、卫生、安全的要求。
2.2.4 采用有效的外部连接方式,合理功能分区。
2.3 平面布置形式及占地面积
26
依据上述原则,绘制总平面布置图,项目按功能划分为3个区
域:办公生活区,生产设施区和公用及辅助配套设施区。根据产品的
厂房布置要求,布置设备及工艺流程,厂区四周留有消防通道。总平
面的布置还应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按工艺流畅进行布置,以缩
短物料的输送路线,避免原料、半成品的交叉,往返。
总平面布置应防止强烈振动和高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危害。企业运
转后废气、废水经收集净化处理达标后安全排放。
总平面布置使建筑群体的平面布置与空间景观相协调,并结合城
镇规划及厂区绿化,提高环境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条件和整洁的
工作环境。
厂区内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间距均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的相关规定,且建构筑物与厂区围墙及厂外道路的防
火间距也能满足规范要求。同时厂区布置有环形的消防通道及配有完
备的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消防水量充足。
具体布置详见叫平面布置图。
第三节 竖向布置及排水
3.1竖向布置
3.1.1 以厂外道路控制标高为标准,综合考虑厂区与外部道路之间的
衔接。
3.1.2 满足整个厂区雨水排放要求。
3.1.3 满足厂内运输及管线敷设要求。
3.2排水方式采用:沿新建道路布置明沟方式排水,场地内的雨水通
27
第四节 道路形式及技术指标
5.1道路布置。道路布置为方格井字行道路形式,厂区主干道道路宽
度为13m,次干道为7.5m。
5.2路面结构。
车行道及停车场的路面结构如下:
240mm厚c30砼面层
210m厚及配砾石中垫层
素土夯实层(重型击实,压实度大于95%)
总厚度450mm。
第五节 防护设施与绿化、消防
6.1 防护设施
(1)围墙:拟建2.2m高实体围墙将厂区和界外分隔开。
(2)门卫:设置厂区进出口两处,厂区入口设有门卫。
6.2 绿化、消防
工厂绿化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生产特点进行绿化。沿围墙、道
路两侧及厂内适当的地点种植绿篱和草地,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环
境条件,并起到净化空气,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美化厂容,有益于
人体健康的目的。
进行厂区绿化时,应注意问题如下:绿化的绿篱植物应根据当地
的自然条件和植物生态习性,选择宜栽种,易成活,生长快,便于管
理和病虫害少的树种。
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
28
第一节 设计依据、规范和概况
1.1 设计依据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0)
《冶金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定》(YB9066-95)
1.2 设计遵循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92)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1.3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主要年产330万套一体化成型汽车钢圈项目生产线,消耗
的能源介质有:电力、水等。
第二节 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治理措施
2.1 主要污染源污染物
2.1.1 废气治理
食堂油烟采取静电式油烟净化装置净化,排放浓度小于《饮食
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2mg/m3)后排放。
2.1.2 废水治理
项目废水主要来源于工艺废水和员工生活污水。
1)工艺废水
冲洗废水是生产厂房冲洗产生废水,每周冲洗一次,废水经收集
后进入废水站,与水洗废水一并处理达标排放,纳入市政污水管网。
2)生活废水
29
项目职工人数7507人,厂区设食堂宿舍,用水量按180L/人·d,
排水量按生活用水的85%计,为26730*0.85=22720吨,计划经过预
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标准后
排入市政管网。
2.1.3 固体废弃物治理
合理处置各类固废回收利用,做好生活垃圾清理清运工作,不产
生二次污染。
本项目产生的主要固废为产品废角料和员工垃圾工等。
废角料经回收后外售,给其它单位作为原材料使用。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填埋处理。。
2.2 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
2.2.1 生产污染防治措施
对生产中产生的污染,如废气、废水、废渣等,采取上述处理措
施,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放。
2.2.2 绿化措施
为了保护与创造良好的生产、工作环境,装饰美化环境,本项目
在主体工程设计的同时,充分考虑项目的绿化设计,以充分利用和发
挥绿色植被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隔离、防风、消声、吸尘、固土以
及衬托建筑群体、组织艺术空间、丰富自然色彩的多种功能作用与效
果。
本项目总绿化面积为4300平方米,绿化率为5%。
厂区主要出入口及生产区是重点绿化区域,在栽种行道树与绿篱
之外,还可以根据条件需要设置喷水池、雕塑、亭榭、花坛等美化观
赏设施。其次在主要建筑两侧,厂房四周和生活区,根据各自的不同
30
要求,选择适当的树种和花草,组成行道树带、绿篱带、独立树丛、
花卉草地等以取得绿化的综合效能。
2.2.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采取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进行水土流失防治。
(1)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新生面如开挖面、填土边坡应采取截沟
洪、边坡种草、修筑挡土墙等护坡工程。
(2)加强施工和运输管理,认真落实土方施工边挖、边运、边填、
边压的措施,尽量减少松土堆放裸露时间和避免大量松土存放。施工
和运输过程中修筑好临时截洪、排水系统和沉砂池,并及时清理,确
保水系畅通。
(3)结合项目区绿化,将表土集中堆放到指定地点,并用薄膜覆盖
存放,以解决工程绿化时缺乏表土回填问题。土方施工完毕后,及时
进行裸露面的硬化和绿化种植,减少疏松裸露面积,保持水土,美化
环境。
(4)根据当地气象条件,选择适宜的土方施工时间,应尽量避免在暴雨
集中的季节进行场地平整或土方工程施工,以减少暴雨对裸露地表的
侵蚀和冲刷。
(5)生产期间废气渣石应选择专门的存放场地,防治废渣乱堆乱放,
植树种草的水土保持措施。。
2.3 厂区绿化
工程布置在江西省新余市袁河工业平台的位置上,除维持现有绿
化外,设计尽可能利用道路两旁,闲散空地植树种花草,以达到美化
环境,防噪防尘的效果,绿化用地率为20%。
31
2.4 环境监测及监测机构
本工程外排的污染物监测由环境监测站定期进行。
2.5 环境影响的简要分析
本设计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产工程采用先进、
实用、可靠的工艺技术,充分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减少
污染物发生量,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经处理达
标后排放,使本工程环境影响最小化。
第八章 安全与工业卫生
第一节 设计依据、规范和概况
1.1 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测规定》(劳动部令第3号,
1996年)
《冶金企业生产性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 “三同时”管理暂行
规定》[(1992)冶安环字第443号]
《冶金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1996.6)
1.2 设计遵循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轧钢安全规程》[冶安环字第805号(1987年8月)]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钢铁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YBJ52-88)
3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标准》(GB5089-199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安全走道、梯子、平台、栏杆和其它危险场所的安全防护标准》
(GB4053.1~4.93、GB8196-93、GB8197-93)
《安全色》(GB2893-82)
《安全标志》(GB2894-1996)
《安全电压》(GB3805-93)
1.3 建设场地有碍安全生产的自然状况
建设区域属东亚季风湿润气候区。极端最高温度40℃,极端最
低温度-7.2℃;年平均降雨量1568.5mm,最大降雨量154.3mm;年
平均相对湿度79%;全年主导风向为NE风,静风频率24%,夏季最
多风向S,频率20%,年平均风速2m/s,30年一遇最大风速23.5m/S,
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
第二节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本工程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有:电气设施等
火灾,裸露旋转的机械伤害,高空人体坠落,酸碱雾的危害,电气设
备易造成触电伤害,安全走道、平台和运输机械伤害,各类设备噪声
以及岗位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等因素。
第三节 主要防范措施
33
3.1 安全防范措施
3.1.1 预防自然灾害措施
1 本设计中新建的建构筑物严格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
防。
2 设计动力管线、电缆管线、水处理管线、电气设施等,设有防
雷和防静电安全接地措施。
3 建构筑物室内地坪标高均高于室外场地标高,以防暴雨时雨水
漫入室内影响设备和生产;室外设有场地雨水排水系统,暴雨时,场
地积水可顺畅外排。
3.1.2 防火防爆措施
1 电气室、电缆夹层等按《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进行设防。
2 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的电气设施均为防爆型;电缆进出口
用防火材料封堵。
3 厂区设有环形消防通道,环状消防管网,布有消火栓。室外沿
道路设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间距~120m,供水干管为DN200mm。
地下油库、电缆隧道、电缆夹层及变压器配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和灭火器材。
4 设置严禁烟火的标志。
5 外部管道、空气压缩机等按压力等级划分压缩空气系统为低压
系统,在其储存和输送过程中当压力超标时会造成设备和管道的塑
性、脆性、疲劳、腐蚀性等爆裂,造成设备和人员的伤害,设计设有
安全阀、排放阀并设有温度和压力的检测、报警装置等。
3.1.3 防触电伤害措施
电气设备设有防雷接地、工作接地和安全接地,并采用共同接地
34
系统,其接地电阻R≤1Ω。与此同时,为防止触电事故,凡是正常
不带电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设置安全接地,所有电气插座回路及移
动用电设备回路均设漏电保护。
3.1.4 安全用电措施
车间设有两路独立电源安全供电;经常操作维修等处设低压检修
安全照明电源;电缆管线设有防触电措施。
3.1.5 防止机械伤害和人体坠落措施
1 厂房建筑高度及净空尺寸,除满足工艺要求外,还满足吊车与
厂房的安全净空尺寸要求。
2 车间平面布置考虑了操作及设备安全距离,车间设安全通道。
3 设计操作平台、走梯、坑、孔、沟等处均设有安全栏杆或盖板;
屋面、高于地坪1米以上的平台、走道及有安全要求的地方均设置高
度满足相关规定的安全栏杆;对设备外露的转动部件均有防护罩。
4 起重机设有过载报警、安全起运两道过极限安全保护装置;起
重机作业时设有音响、讯号警示。
5 各设备均考虑了操作吊装的安全措施,并设有足够的安全通
道。
6 电气室、水泵房、润滑电缆、电缆夹层等均设有通风设施,以
消除室内余热和有害气体。
3.2 主要的工业卫生技术措施
3.2.1 防止尘源危害的措施
车间内设有洒水抑尘设施。
3.2.2 岗位噪声防治措施
设计中选择低噪声设备,并对高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吸声、减振
35
等措施,以减轻噪声影响。
3.2.3 通风降温
1 主厂房屋面设通风采光天窗,厂房设有足够的进风面积,使之
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2 生产作业区设有移动风机,进行通风降温,改善工人操作环境。
3 控制室、操作室、岗位休息室等均设有相应的空调和吊扇。
4 生活卫生设施
公司已设有办公楼、浴室、食堂、卫生间等生活卫生设施,车间
只设置休息室、更衣室和简易卫生间等生活卫生设施。
第四节 安全与工业卫生投资
本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和工业卫生设施的投资,已包含在各有关
专业的投资中。
第五节 安全与工业卫生预期效果
本工程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及行
业的规范、规程和标准,又在防地震、雷击、暴雨等自然灾害以及防
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触电、机械伤害、酸碱腐蚀、高
空人体坠落、粉尘、噪声伤害等方面设置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范措
施,同时本工程自动化、机械化程度较高,从根本上为工人创造了一
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保障职工的生产安全和身心健康奠定了基础。
第九章 消防
第一节 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36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第二节 工程火灾危险性分析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生产厂房的生产火
灾危险类别为丁类。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本工程的各生产性场所一般
不易发生火灾,只有在操作失误、违反规程、管理不当及其他非正常
生产情况或意外事故状态下,才可能由各种因素导致火灾发生。
第三节 工程防范措施
3.1 总图布置
本工程建设区域与四邻均预留相应的防火安全间距,厂区道路呈
环形布置,道路的宽度、净空高度充分考虑消防车通行的要求,保证
消防道路的畅通。
3.2 建筑消防
生产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为丁类,火灾危险性不大,但电
气室、变压器室、电缆隧道、电缆沟、油润滑站等场所,在有静电、
明火、雷击、电气火花等火灾诱 因存在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火灾
危险,火灾危险性类别为丙类,设计采用手动化学消防,按《建筑灭
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等相应规定设置消防器材。
3.3 消防给水
厂区采用水消防、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呈环状布置。厂区室外消防
根据厂区面积<100公顷,确定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1次,火灾延续
时间2h。室内外低压消防由厂区生产消防水管网统一供给。
3.4 消防通讯
车间内部通讯设施兼作火灾报警使用。
37
3.5 消防管理
工厂设消防管理委员会,并有兼职或专职防火管理员。
3.6防火及消防措施效果预测及评价
本设计认真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及国家
有关防火方面的规定,在设计中采取了各种防范措施,以消除隐患,
防止和减少火灾的发生。
第十章 投资概算
第一节 工程概况
330万套一体化成型车轮方案工程投资概算(以下简称本概算)是
依据新钢设计院2015年4月提供的此工程内容进行编制的。
项目投资总额具体构成如下:
本工程总投资为40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0000万元(其中:
建筑工程费用5000万元,设备购置费20000万元,安装工程费3000
万元,其他费用2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0000万元.
其投资构成如下:
投资构成表
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费
费 费 费 用
5000 20000 3000 2000 30000
合计(万元)
占总投资
16.67 66.67 10 6.66 100.00
(%)
项目名称 合计
第二节 编制原则
2.1 建安费
主要依据新钢类似工程概算指标。
38
2.2 国内设备费
国内设备参考本公司指标价及厂家近期报价计算。
2.3 不可预见费
不可预见费按5%计列
2.4 有关说明
本工程估算不包括地基处理费(即:土方填换、人工挖孔桩、打
预制桩、钻孔灌注桩、CFG、CFS粉喷桩等地基处理)。
39
第十一章 经济效益分析
第一节 工程概况
1.1 概述
江西新联泰车轮配件有限公司年产330万套一体化成型汽车钢
圈生产线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范围包括拟建场地内土建、设备采购、安
装工程、其它费用等全部投资。
1.2财务评价依据
1.2.1 该项目评价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评价方法
与参数》(第三版)编制。
1.2.2 项目计算期按12年计,其中建设期为2年,经营期为10年。
行业基准收益率为12%。
1.2.3 本项目经济评价按保守估算原则,生产期内负荷按第3年达到
60%设计负荷,第4年80%,第5年以后各年均达到满负荷营运水平。
1.3 经济测算基本参数
1.3.1 产品方案
项目主要产品:一体化成型汽车钢圈
设计生产能力:达产年年产330万套。
1.3.2 项目投资总额
项目投资总额。本工程总投资为40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0000
万元。具体构成详见“投资概算”
1.3.3 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4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0000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10000万元)资金筹措由新钢公司解决10000万流动资
金,江西钢联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申请贷款10000万元及自筹解决。
40
第二节 生产成本、经济效益
2.1 生产成本
2.1.1 达产年外购原材料费用
达产年总原材料中所需中厚板单价3500元/吨,年采购量30万
吨,采购金额为105000万元;其他外购原材料采购金额3000万元。
达产年外购原材料费用总额为108000万元。
2.1.2 动力、燃料消耗计算单价均以现行价格为基础,见下表:
燃料、动力估算表
序号 燃料与动力 单位 年消耗量 单价(元) 金额(万元)
1 3.062 2.85 8.73
新水 万吨
2 7029 1.00 7029
电 万度
7037.73
合计
达产动力、燃料消耗费用合计为7037.73万元。
2.1.3 工资及福利
全厂定员共750人,人均全年工资及福利按60000元进行计算,
总额为4500万元。
2.1.4 固定资产折旧摊销
根据国家规定,折旧采用平均年限法。设备平均折旧年限按15
年计算,残值率去5%,每年摊销费1266.67万元;建筑物平均折旧
年限按30年计算,残值率取5%,每年摊销费126.67万元;无形资产
摊销年限为10年,每年摊销费600万元。
2.1.5 修理费用
修理费用按固定资产投资的3%计算,每年900万元。
2.1.6 其他费用
年其他费用按每年750万元计算。
41
2.1.7 总成本费用
本项目年均总成本费用为123181.07万元。
2.2 经济效益
2.2.1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收入根据保守原则计算,估算产品单价按产品出厂价格
估算,项目销售收入估算详见下表。达到100%生产负荷时,年总销
售收入为145200万元。
2.2.2 税金及利润
根据国家规定,该项目缴纳增值税、教育费附加、城建税。。
序号 项目 收入60% 收入80% 收入100%
1
2 1289.37 1719.165 2148.96
2.1 1192.665 1590.225 1987.77
2.2 59.31 79.08 98.85
2.3 37.395 49.86 62.325
产品销售(营业)收入
销售税金及附加
增值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
教育费附加
87120 116160 145200
本项目年均利润总额为10243.50万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按
10%计算,公益金按5%计算。
根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计算如下指标。
总投资收益率:24.92%
资本金净利润率:17.7%
2.2.3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 现金流量分析
该项目对全部投资和自有资金均进行了现金流量分析,全部投资
42
现金流量分析具体数据见下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47.34%
2 5.39
3 358.24
4 % 12
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 税前
全部投资内部回收期 年 含建设期
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Ic=12%) 万元
基准收益率
2 不确定性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盈亏平衡点(BEP),分析该项目可以
承受多大的风险而不至于发生亏损的一种方法。本项目盈亏平衡点
(BEP)计算为:
BEP(第5年)=固定成本/(年销售收入-年税金及附加-可变成
本)*100%=27%
当生产规模达到设计规模的27%时,项目即可持平,保持盈
亏平衡。
3 敏感性分析
考虑到决策过程中的投资、成本等诸多变量在项目实施以后,可
能因某种原因而出现一定的偏差,敏感性分析就是要对这些不确定因
素予以充分的估计,分析其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以便为项目最终
决策提供依据。
本项目基本方案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3.08%,现将经营收
入、建设投资、经营成本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对本项目的财务评价指标
43
进行系统计算.
第三节 经济效果评价
从以上经营收入、利润、成本、不确定性分析,说明各项指标均
符合同行业标准,说明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但受到原材料价格
和销售价格的影响波动较大,需要企业严格把握市场动态以提高其抗
风险能力。
一体化成型汽车钢圈项目选址合理,项目建设场址具有良好的区
位优势、用于现成的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场址的工程、水文地质都
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建设条件。
本项目的建设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通过初步分析,该
项目建设场地符合规划、环保、市政、消防等部门要求,项目运营技
术力量强,项目自筹资金已落实,建成后将有利于新余市经济建设和
社会发展,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议上级领导部门予以
立项。
44
年产330万套一体化成型汽车钢圈项目
附表及附图
1、附表:新联泰公司一期工程主要工艺设备一览表
2、附图1:15100总1-初A1:厂区平面布置图
3、附图2:15100运1-初A1:工艺平面布置图(1)
4、附图3:15100运1-初A2:工艺平面布置图(2)
5、附图4:15100电1-初A1:厂区电力布置图
新联泰公司一期工程主要工艺设备一览表
序使用设备 1#线 2#线 3#线 4#线
号
数功率 总功设总数量功率 设总数量功率设总数量 功总功总功总功设总
量率 备重 (台备重 (台备重 (台率率率 备重 率
() 单) 单) 单 单
台) 重 重 重 重
1 500T油压1 45 45 25 25 1 45 45 25 25 1 45 45 25 25 1 45 45 25 25
机
2 1500T油 0 1 65 65 48 48 1 65 65 48 48 1 65 65 48 48
压机
3 1250T油2 55 110 48 96 1 55 55 48 48 1 55 55 48 48 1 55 55 48 48
压机
4 1000T油2 45 90 48 96 2 45 90 48 96 2 45 90 48 96 2 45 90 48 96
压机
5 60T油压1 7.5 7.5 0 1 7.5 7.5 0 1 7.5 7.5 0 1 7.5 7.5 0
机
6 卸料台架 1 15 15 1.5 1.5 1 15 15 1.5 1.5 1 15 15 1.5 1.5 1 15 15 1.5 1.5
(KW)(KW)(KW)(KW)
(KW)(KW)(KW)(KW)
7 上料台架 1 15 15 2.2 2.2 1 15 15 2.2 2.2 1 15 15 2.2 2.2 1 15 15 2.2 2.2
8 旋压机 5 13 65 5 200 1000 13 65 5 200 1000 13 65 5 200 1000 13 65 166.5 832.5
9 外圆立车 1 3 3 1 22 22 3 3 1 22 22 3 3 1 22 22 3 3 22 22
1端面立车 1 8 8 1 22 22 8 8 1 22 22 8 8 1 22 22 8 8 22 22
0
1机器人 2 3 6 2 4 1 3 3 2 2 1 3 3 2 2 1 3 3 2 2
1
1冲风孔设1 22 22 33 33 1 22 22 33 33 1 22 22 33 33 1 22 22 33 33
2 备
1挤风孔设1 22 22 33 33 1 22 22 33 33 1 22 22 33 33 1 22 22 33 33
3 备
1龙门立车 4 16 64 12 48 4 16 64 12 48 4 16 64 12 48 4 16 64 12 48
4
1数控立车 2 16 32 15 30 2 16 32 15 30 2 16 32 15 30 2 16 32 15 30
5
1气门孔冲1 5.5 5.5 8 8 1 5.5 5.5 8 8 1 5.5 5.5 8 8 1 5.5 5.5 8 8
6 床
1气门孔铣2 2.2 4.4 5 10 2 2.2 4.4 5 10 2 2.2 4.4 5 10 2 2.2 4.4 5 10
7 床
1四柱多轴2 11 22 4 8 2 11 22 4 8 2 11 22 4 8 2 11 22 4 8
8 钻
1自动化生1 40 40 50 50 1 40 40 50 50 1 40 40 50 50 1 40 40 50 50
9 产线
2行车 2 20 40 60 120 2 20 40 60 120 2 20 40 60 120 2 20 40 60 120
0
2叉车 1 7 7 5 5 1 7 7 5 5 1 7 7 5 5 1 7 7 5 5
1
2合计 34 33 33 33
2
1423.9 645.71598.4643.71598.4 643.7 1598.4 643.7
更多推荐
女性30万的车排行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