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5日发(作者:商务大众车价格及图片)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训
单选题:
1、
(2019宁波.中考模拟) 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物质序号 甲 乙 丙 丁
表示氢原子
微观示意图
表示氧原子
反应前质量68 100 0 0
/g
表示硫原子
反应后质量0 4 x y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y=9:32 B . 乙、丙、丁都是氧化物 C . 该反应中只有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 .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2、
(2019城.中考模拟) 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和H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和另一种物质。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H元索的化合价不变 B .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 .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 D . 丁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写成CH2
3、
(2019杭州.中考模拟) 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
①该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②4种物质中只有D属于氧化物
③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④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A . ①④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③
4、
(2019杭州.中考模拟) 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如:
①“测量九年级下科学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时,用P与O2反应、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等多次各种化学反应,并对比每一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各自总质量的大小
③“研究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时,对多株植物进行多次实验
④“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⑤“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A . ①②⑤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②④⑤
5、
(2019绍兴.中考模拟) 中美贸易战加剧,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兴公司遭美国封杀。华为公司最新芯片麒麟980处理器的应用,摆脱了对美国产品的依赖。芯片主要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原料制成,在半导体硅元件生产中,常用氢氟酸(HF)来清除硅表面的氧化膜,反应原理可表示为SiO2+6HF=H2SiF6+2X。已知硅元素显+4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生成物X的化学式是H2O B . H2SiF6中氟元素显-1价 C . 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D . 地壳中硅元素含量仅次于氧元素
6、
(2018嘉兴.中考模拟) 煤气发生炉可将煤炭转化为煤气,从而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其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 ”代表碳原子,“ ”代表氧原子,“ ”代表氢原子)
下列对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C . 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微粒的个数比为1:1 D . 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7、
(2018浙江.中考模拟) 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基本科学观念是极其重要的,下列基本科学观念所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能量观: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温度升高,说明是吸热反应 B . 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数目均保持不变 C . 微粒观:二氧化硫气体是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D . 分类观:纯碱、烧碱都属于无机物中的碱类
8、
(2016杭州.中考模拟) 浓硝酸和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4HNO3=Zn(NO3)2+2H2O+2X↑,则X为( )
A . H2 B . NH3 C . NO D . NO2
9、
(2017浙江.中考模拟) 下列实验的现象和结论不合理的是( )
(其中
A . ①铜片上有划痕,黄铜的硬度比铜大 B . ②试管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木炭具有还原性 C . ③烧杯内壁上有无色液滴出现,生成物是水 D . ④将稀盐酸倒入烧杯后,有气泡产生,天平失去平衡,质量不守恒
10、
(2016萧山.中考模拟) 科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请你判别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某KNO3饱和溶液(无未溶解的KNO3晶体)升温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升温前相等 B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个数相等 C .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个数也相等 D . 硫酸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11、
(2016诸暨.中考模拟)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到错误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 B . 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
碳元素 C .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 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2、
(2017衢州.中考真卷)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 B . C . D .
13、
(2020宁波.中考模拟) 玻璃工艺如今做的越来越精美,在玻璃雕刻过程中用到的是氢氟酸,发生的反应为4HF+SiO2=SiF4↑+n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SiO2中Si的化合价为+2价 B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 该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D .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14、
(2020吴兴.中考模拟)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种名为瑞德西韦(分子式:C27H35N6O8P)的新药被寄予厚望,认为该新药或许会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瑞德西韦属于氧化物 B . 瑞德西韦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7:35:8 C .
瑞德西韦完全氧化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D . 一个瑞德西韦分子由77个原子构成
15、
(2020玉环.中考模拟) 如图是物质甲转化为物质丁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质丁是复合肥 B . 转化①中原子种类不变,个数改变 C . 转化②是化合反应 D . 转化②中还有一种生成物是水
填空题:
16、
(2018温州.中考模拟) 氯酸钾为无色片状结晶或白色颗粒粉末,味咸而凉,强氧化剂,常温下稳定,在
400℃ 以上则分解放出氧气,常温下氯酸钾的溶解度较小,很容易从溶液中析出。
在工业上可通过如下转化制得:
(1) 根据上述信息,写出一条氯酸钾的物理性质。________ ________
(2) 反应I中的化学方程式:NaCl+3X=NaClO3+3H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 反应Ⅱ在常温下就可以发生:NaClO3+KCl=== KClO3↓+NaCl,该化学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
17、
(2016温州.中考模拟)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出现强雾霾污染事件,PM2.5指数居高不下.汽车排放的尾气不经净化,不但会引起雾霾还会带来空气污染.以下是汽车尾气净化的一种原理:2NO+CO+H2 N2+X+H2O,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8、
(2018衢州.中考真卷) 在通常状态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
(1) 如图甲所示,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试液湿润过的棉花,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实验时,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说明氨水呈碱性。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氨气分子在运动。
(2) 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中第三个方框补充完整。
19、
(2020杭州.中考模拟) 下列是光亮铁钉的系列变化。请回答问题:
,把图乙
(1) 写出能实现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 若反应①和②所用的光亮铁钉质量相同,用ma、mb、mc分别代表光亮铁钉、红色铁钉、无锈铁钉,则它们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20、
(2020宁波.中考模拟) 一些心脏病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以在心跳骤停时刺激心脏,恢复心跳。
(1) 心脏骤停会导致人体各器官缺氧。心脏的四个腔中,与肺动脉相连的心室是________。
(2) 一种用于心脏起搏器的锂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4Li+2SOCl2=4LiCl+X+S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21、
(2020杭州.中考模拟)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请用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 某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推测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 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 N2↑+Cl2↑+2O2↑+4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2、
(2020温州.中考模拟) 为比较碳酸氢钠片和铝碳酸镁片对治疗胃酸的效果。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 利用图一装置,取100毫升pH=1的稀盐酸分别和两种药片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NaHCO3+HCl=NaCl+CO2↑+H2O
②:Al2Mg6(OH)16CO3·4H2O+18HCl=2▲+6MgCl2+CO2↑+21H2O
请写出化学方程式②中▲处物质的化学式。
(2) 利用排水法测定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则应选择图二中的装置与图一中的A相连。
(3) 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pH传感器分别测出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和溶液pH变化,并画出下列曲线。该小组同学认为铝碳酸镁片治疗胃酸的效果更好,请写出两点理由。
23、
(2020瑞安.中考模拟)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取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填字母)。
(2) 实验室需少量某气体,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Na+NaOH Na2CO3+X↑,则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3) 收集该气体可选用D或E装置,由此推断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解答题:
24、
(2019城.中考模拟) 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小叶取10g样品与1g二氧化锰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验,试管内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表所示(样品中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
加热时间(s)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g) 9.68 9.04 7.16 7.16
试计算:
(1) 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2) 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5、
(2020余姚.中考模拟) 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硝酸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计算: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质量/g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5.0 m
剩余固体/g 0 0 a b
(1) 反应后,碳酸钙还有剩余的是第________组。
(2) 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硝酸钙的质量之比。
(3) 表中m的值为________。
(4) 求表中a的值。
26、
(2020宁波.中考真卷) 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取8.5g铁,放到含少量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最终得到9.2g固体。为测定所得固体中各成分的含量,同学们将62.5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到该固体中,得到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加入盐酸溶液质量12.5 12.5 12.5 12.5 12.5
/g
剩余固体质量/g 8.5 7.8 a 6.4 6.4
请分析计算:
(1) 表中a的值是。
(2) 9.2g固体中铁的质量是g。
(3)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4) 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是多少?
实验探究题:
27、
(2019.九上期中) 下面为两位同学利用各自选择的实验器材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小李的设计:将铁钉与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装于烧杯中,加适当砝码使天平平衡,如图A。待烧杯内的物质完全反应后,观察天平否再次平衡。
小刚的设计:将盛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放于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加适当砝码使天平平衡,如图B。待两物质反应完全后,观察天是否再次平衡。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小李(A)在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 哪位同学的实验会导致验证失败并说明原因________。
(3)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
28、
(2018杭州.中考模拟) 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Ⅰ: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全部收回再称量.
实验Ⅱ: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在称量。
实验Ⅲ: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的锥形瓶中,并在锥型瓶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再称量。数据见下表:
编号 实验I 实验II 实验III
反应前/g 4.8 112.6 118.4
反应后/g 8.0 112.4 118.4
(1) 在实验Ⅰ中,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明显增加,请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________。
(2) 实验Ⅲ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 实验Ⅰ、Ⅱ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选一例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思路________。
29、
(2020杭州.中考模拟) 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可能不相等; 猜想2:可能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实验方案(反应后略)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颜色发生改变,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猜想1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猜想2正确
________
甲组 乙组
实验现象
结论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_______。
30、
(2020杭州.中考模拟) 甜叶菊苷是一种新型甜味剂,其甜度为蔗糖的250~450倍,某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苷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如图1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与火焰上方。
(1) 小晴认为该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________。经改进试验后,检验到甜叶菊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确定甜叶菊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2) 为了进步确定其元素组成,小晴利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已知: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
①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
②4.02g甜叶菊苷在C装置中充分反应后,D装置增重2.7g,E装置增重8.36g。(产物完全被吸收);数据分析:4.02g甜叶菊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从而确定甜叶菊苷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③实验前后在装置中通N2都能减小该实验中的误差,但也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其实不通N2也能通过实验操作减小这方面误差,该同学这样说的理由是________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答案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D
15.答案:
16.答案:
17.答案:
18.答案:
19.答案:
20.答案:
21.答案:
22.答案:
23.答案:
24.答案:
25.答案:
26.答案:
27.答案:
28.答案:
29.答案:
30.答案:
更多推荐
反应,质量,实验,中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