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论坛官网首页-长城m4现在多少钱


2023年11月26日发(作者:2019年汉兰达能卖多少钱)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车辆识别代码(VIN)

一、车辆识别代码(VIN)位置

车辆识别代码(VIN)打印在前围板的右上角和仪表台左前边缘处,见图1-1-l。

图 1-1-1

二、车辆识别代码(VIN)的含义

车辆识别代码(VIN)包含17位,例:

LJD B A A 3 3 X 2 0 000001

1 2 3 4 5 6 7 8 9 10

1.区域范围

LJD一中国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

2.车辆品牌

B-起亚牌

3.车辆类型

A-乘用车

1 2 3 4 5 6 7

1.发动机燃料

G-汽油

2.发动机排列

4-直列44冲程

3.发动机发火顺序

E

4.发动机排量

A-1341mL

D-1599mL

5.生产年代号

l-2001:2-2002;3-2003;4-2004;5-2005

6.生产厂代号

7.发动机生产顺序号

00001—99999

第三节 常用参数和车辆的支撑点

一、常用参数

1.标准件拧紧力矩(表1-3-1)

标准件拧紧力矩 表1-3-1

螺纹的公称直径螺纹的螺距

M5 0.8 56

M6 1.0

M8 1.25

M10 1.25

M12 1.25

M14 1.5 120140

M16 1.5 180210

M18 1.5

M20 1.5 220250

M22 1.5 290330

M24 1.5

③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按表中规定力矩相应减小:

a.用弹簧垫片——85%。

b.若螺栓表面涂有机油——85%。

2.润滑油规格和用量(表1-3-2)

润滑油规格和用量 表1-3-2

零部件 规 格 用量(最高,最低) 备 注

油底壳 3.0L(3.17,2.64)

发动机油API标号SE级或以上

机油滤清器 0.3L(0.32,0.26)

合计 3.3L(3.49,2.90)

手动变速器 AH标号GL-4 2.15L(2.27,1.89) SFE 75W/90

自动变速器 纯正的东风悦达起亚自

参见SAE标准的机油粘度

指数

6.70L(7.08,5.90)

动变速器油;

纯正的DIAMONDAFT SP—

Ⅱ M

制动器 D0T3或DOT4

冷却液 防冻液浓度按季节调配 高品质乙二醇基防冻液 5.5 L(5.81,4.84)

第二章 发 动 机

千里马轿车装配G4EA(1.3L单顶置凸轮轴)和G4ED(1.6L双顶置凸轮轴)两种型号发动

机。

此发动机具有功率大油耗低的特性,此外还有以下特点:

(1)气门室罩盖是用塑料制成,减小了发动机的质量。

(2)采用自动调整气门间隙的液压挺杆(HLA)和滚子凸轮装置,大大减轻了发动机的噪

声。

(3)将POWER TR装于ECU

内,减少了配件数以及提高了可靠性。

(4)点火系统采用的是无分电器点火系统(DLI)及小型化的点火线圈,提高了可靠性。

(5)利用爆燃传感器把点火时刻提前到了爆燃限界附近,增大了发动机的有效功率。

(6)采用了无燃油回油管系统(RLFS),减少了配件数及提高了可靠性。

(7)怠速执行器安装在节气门阀体上并与节气门体一体化,减轻了进气噪声,减少了配

数。

(8)使用了小型COMPACT喷油嘴(4-SPRAY),减轻了噪声,并与TCU(自动变速器控制单

元)的综合控制,提高了变速性能。

第一节 1.3L发动机机械系统

一、发动机参数

1.技术参数(表2-1-1)

技术参数

2-1-1

项 目 标准值 极限值

类型 直列12气门,单顶置凸轮轴

气缸数 4

缸径 71.5mm

冲程 83.5mm

排量 1341cc

压缩比 9.5

点火顺序 1-3-4-2

怠速转速 800±100r/min

怠速点火正时 上止点前9°±5°/800r/min

进气门

配气相位

排气门

上止点前开 12°

下止点后关 520°

下止点前开 52°

上止点后关 12°

气门座圈孔径修理极

限值

进气

0.03mm28.828.821mm

0.06mm29.1~29.121mm

42.3575mm 42.8575mm 凸轮轴凸轮高度 进气

42.2624mm 42.735mm 排气

排气

0.03mm34.3~34.325mm

0.06mm34.6~34.625mm

11.05~11.068mm

11.25~11.268mm

11.50~11.518mm

30mm 凸轮轴轴颈

0.045~0.085mm

0.07~0.28mm

0.05mm

极限值

0.25mm

0.50mm

凸轮轴轴颈和轴承的间隙

凸轮轴轴向间隙

气门杆直径

气门锥角

气门头部厚度

进气门 0.10mm

进气门 0.8mm

排气门 1.0mm

进气门

排气门

5.955~5.97mm

5.935~5.95 mm

45~45.5°

1.1mm

1.3mm

0.03~0.06mm

0.05~0.08mm

12.8mm

12.8mm

0.05mm0.25 mm0.50mm 维修(加大)尺寸

0.8~1.2mm

1.3~1.7mm

45°

0.3mm0.6mm 气门座圈维修(加大)尺寸

44mm

21.6kg/35mm,45.1kg/27.2mm

34.5mm

不大于1.5° 直线度

71.5071.53mm 缸孔直径

不大于0.01mm 缸孔圆度误差

小于0.01mm 缸孔锥度

不大于0.05mm 缸体面的平行度 0.01mm

0.02~0.04mm

0.5mm 排气门

油环与环槽间隙

气环与环槽间隙 0.1mm

油环类型 组合油环

油环开口间隙 1mm

气环类型

0.06~0.15mm

0.04~0.085mm

0.2~0.7

1个气环为钢制内锥角 1mm

第2个气环为锥形环 1mm

1个气环为0.15~0.30mm

1个气环为0.30~0.45mm

0.25mm0.5mm0.75mm1.0mm 维修(加大)尺寸

100mm不大于0.05mm 弯曲极限

100mm不大于0.1mm 扭曲极限

1250±500kg 负载活塞销压力

0.018~0.036mm 0.1mm

0.10~0.25mm 0.4mm

0.018~036mm

0.25mm0.5mm0.75mm 维修(加大)尺寸

45mm

50mm

不大于0.03mm 弯曲极限

不大于0.05mm 圆度

不大于005mm 圆柱度

0.05~0.175mm

0.25mm44.725~44.740mm

1mm

1mm

气环开口间隙

连杆

轴瓦间隙

连杆侧隙

油隙

连杆瓦

连杆轴颈

主轴颈

端面间隙

外转子与壳体端面

0.014~0.085mm

间隙

内外转子径向间隙 0.0250.069mm

机油压力(怠速) 147kPa(油温90100)

回油弹簧自由高度

46.6mm

回油弹簧负荷特性

60N/40.1mm

散热器

类型 压力式波纹状散热片

性能 15960KJh

主阀门开启压力

散热器盖

主阀门关闭压力

真空阀开启压力

水泵 离心叶轮式

类型 蜡式

开启温度 80.5~83.5

节温器

全开温度

全开高度 8mm(100℃时)

标识 88(标记在表面)

驱动皮带类型 V形带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

控制单元

类型 热敏电阻式

电阻

类型 热敏电阻式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电阻 20℃时,2.312.59KΩ

81.4~108kPa

83.4kPa

凸轮轴罩盖螺栓 8~10

摇臂轴螺栓 20~24

凸轮轴螺栓 20~27

推力片螺栓 8~10

连杆螺母 32~35

消声器安装螺栓 4~6

进气歧管与缸盖连接螺栓 15~20

节气门体与稳压箱连接螺栓 15~20

排气歧管与缸盖连接螺栓 15~20

隔热罩与排气歧管连接螺栓 15~20

氧传感器连接螺栓 50~60

排气管连接螺栓 30~40

排气管支架螺栓 30~40

排气管与三元催化器连接螺栓 40~60

三元催化器与消声器连接螺栓 30~40

二、常见故障诊断(表2-1-3)

常见故障诊断

2-1-3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排除故障

缸垫泄漏 更换缸垫

气缸压力低

活塞环损坏或磨损 更换活塞环

机油稀(油压低) 更换

轴承间隙大 检查确定原因

调节张紧力 齿带噪声 张紧力不正确

维修或更换 散热器或管漏

拧紧或更换 水箱盖不密封

换节温器垫 节温器泄漏

维修或更换 散热器泄漏

更换 冷却泵泄漏

更换 散热器堵塞 冷却液有杂质

更换 水箱盖密封不严

清洗或更换 冷却系统堵塞

更换 节温器故障

调整或更换 皮带打滑

更换 冷却泵故障

维修或更换 传感器故障

维修或更换 风扇故障

加冷却液 冷却液不足

更换 节温器故障

(2)拧开加油口盖和放油塞,放掉机油。

(3)将新鲜机油注入曲轴箱。不更换滤清器的加入油量:3.0L;更换滤清器的加人油量:

3.3L。

(4)拧上加油口盖。拧紧放油塞至规定的力矩(35~45N·m)。

(5)起动发动机。

(6)让发动机熄火并检查机油量,必要时再加注一些机油至机油标尺的F标记。

3.更换机油滤清器

(1)拆下机油滤清器。

(2)在安装机油滤清器之前,给新机油滤清器的O形环加少量发动机机油。

(3)拧紧机油滤清器至规定力矩(12

16N·m)。

(4)起动发动机,检查是否泄漏。

(5)让发动机熄火,检查油量并加至所需量。

4.机油的选择

推荐使用API标号:SH级或SG以上的机油。

推荐使用SAE粘度级别:见图2-1-1。

2-1-1

注意:为取得最好的效果和最大的安

全性,建议选用如下润滑油。

①满足API级别要求。

②在预期的环境温度范围内选择正确的SAE粘度号。

严禁使用不同时满足SAE粘度要求和API标号要求的润滑油。

5.检查冷却液泄漏

(1)发动机冷却后,拧下散热器盖。

(2)确认冷却液面在散热器颈处以上。

(3)拧上散热器盖并加压140kPa,应保持压力2min,除非冷却液泄漏。

6.散热器盖的压力测试

(1)用一根管将盖和测试装置连接起来。

(2)增加压力直到标准数值。

主阀门开启压力:81.4~108kPa;真空阀开启压力:-6.86kPa。

(3)检查读数应保持在标准值或稍偏上,否则更换散热器盖。

注意:测量前要确保散热器盖干净,否则锈或其他杂质会影响读数。

7.冷却液密度的测试

(1)用密度计测量冷却液的密度。

(2)测量冷却液的温度并参照表2-1-4计算冷却液的百分含量。

冷却液百分含量和密度的关系

2-14

冷却液温度(℃/)和密度

10/50 20/68 30/86 40/104 50/122

1.054 1.050 1.046 1.042 1.036 -16/3.2 -11/12.2 30%

1.063 1.058 1.054 1.049 1.044 -20/-4 -15/5 35%

1.07l 1.067 1.062 1.057 1.052 -25/-13 -20/-4 40%

1.079 1.074 1.069 1.064 1.058 -30/-22 -25/-13 45%

1.087 1.082 1.076 1.070 1.064 -36/-26.8-31/-23.8 50%

1.095 1.090 1.084 1.077 1.070 -42/-44 -37/-35 55%

1.103 1.098 1.092 1.084 1.076 -50/-58 -45/-49 60%

凝点 安全运行温度 冷却液

(℃/℉) (℃/℉) 百分含量

注意:在20℃/68℉时,密度为1.058的冷却液的安全运行温度为-15℃/5℉。

①如果冷却液百分含量低于30%.防腐能力将受到影响。

②如果冷却液百分含量高于60%,防冻性和发动机冷却性能将降低,影响发动机工作。

所以要适当地选取冷却液的百分含量。

③严禁与其他牌号的冷却液混合使用。

防冻剂:乙二醇在冷却液中所占比率:50%(非热带区域);40%(热带区域)。

8.气缸压力的检查

(1)检查气缸压力前,要检查机油量,并且检查起动机和蓄电池是否正常工作。

(2)起动发动机,使冷却液温度升至80~95℃。

(3)拆下燃油泵连接器。

(4)使发动机熄火,拔下高压线。

(5)拆下火花塞。

(6)拆下点火线圈。

(7)转动曲轴清除缸体内的杂质。

(8)在火花塞孔中接1只缸压表。

(9)将加速踏板踩到底。

(10)转动曲轴并读数。

标准压力:1500kPa;最小压力:1200kPa。

(11)对每缸进行8~lO

步骤,保证每缸压力变化在标准范围内(不大于

150kPa)。

(12)如果数据不在范围内,从火花塞孔中注少量机油,然后重复8~10步骤。

注意:

①如果压力有所上升,说明活塞环和缸孔有磨损。

②如果压力不变,说明气门油封和气门座圈磨损,或

缸盖垫密封不严。火花塞拧紧

力矩:20~30N·m。

9.正时齿带张紧力的调节(见图2-1-2)

(1)逆时针转动方向盘。

(2)用千斤顶将汽车升起,拆下发动机支架托架。

(3)松开水泵皮带轮安装螺栓并松开发电机皮带张

紧调节螺栓。

(4)拆下冷却泵带轮、发电机皮带、方向轮和皮带。

(5)拆下正时齿带罩,拆下曲轴带轮。

(6)顺时针转动曲轴,使1缸活塞处于压缩上止点处。

2-1-2

注意:必须顺时针转动曲轴,否则调节后的张紧力不

准确。

(7)松开张紧装置上螺栓1-2转,松开和张紧皮带。

(8)转动曲轴,使正时带轮顺时针转过2个齿。

(9)拧紧螺栓和中枢螺栓。

(10)顺时针方向转动曲轴带轮2转,保证正时齿带安装在带轮上。

(11)检查正时齿带的张紧情况。

以约49N的水平的力作用在张紧轮和张紧侧的正时皮带上,正时齿带的齿尖到螺栓

头中

心的距离大约是螺栓头半径的1/2(请参见图2-1-54)。

(12)装正时齿带罩。

(13)装上张紧轮,装上冷却泵带轮。

(14)装V形皮带和调节皮带张紧装置。

10.驱动皮带张紧力的调节

(1)检查皮带是否损坏,与沟槽配合是否正确。

(2)在两带轮之间背面中间施以100N的力,测量皮带的张紧力。

注意:排气门摇臂凸轮桃尖应在最高位置以达到合适的张紧力。

(3)如果有噪声或打滑现象,检查与带轮接触的皮带表面是否磨损、损坏或者皮带是否

斜。

11.发电机皮带张紧力的调节

注意:如果皮带过松,会引起噪声或加剧磨

损。如果皮带过紧,发动机冷却泵轴瓦或发电

机可能会损坏。

(1)松开发电机支撑螺母A和调节锁止螺栓B,见图2-1-3。

2-1-3

(2)用张紧调整螺栓调节皮带张紧力至规定值,见表2-1-5。

(3)拧紧发电机锁止螺栓B和发电机支撑螺母A。

发电机支撑螺母A拧紧力矩:20~25N·m。发电机锁止螺栓B拧紧力矩:15~22N·m。

电机安装螺栓拧紧力矩:20。28N·m。

(4)检查皮带的挠度或张紧力,调整至规定值,见表2-1-5。

皮带挠度和张紧力标准值

2-1-5

项 目

挠度(mm) 5.1~6.0 4.O~4.4 5.1~5.7

张紧力(N) 350~500 650~750 400~500

挠度(mm) 8 5.O~5.5 6.0~7.O

空调压缩机

张紧力(N) 250~500 470~570 320~420

转向助力 挠度(m) 6.0~9.0

检 查 调 节

发电机

注意:

①安装V形带前,检查V形带是否校直。

②如果有噪声或打滑,检查皮带是否磨损、损坏,或带轮表面损坏。检查带轮,同

时检查皮带损坏量。

③旧皮带是指使用时间超过5mm的皮带。

④按检查标准定期检查皮带张力。各种皮带轮位置见图2-14。

A型挠度表测量时,刻度盘不要接触到其他物体,见图2-1-5。

2-1-4

2-1-5

B型挠度表测量时,按箭头方向旋转复位钮使指针在复位位置,见图2-1-6。挠度表

开后,指针读数不会变,读出数值。

2-1-6

12.发动机和变速器拆卸

(1)发动机和变速器支架的拆卸(图2-1-7)。

①用升降机将发动机吊到足够高度,使隔垫不受力。

②拆卸发动机支架隔垫螺栓,拆下发动机支架。

③对于手动档汽车,先拆去变速杆。

④拆去变速器支架螺栓,拆下变速器支架。

(2)拆下前滚轴制动器。

2-1-7

(3)拆下后滚轴制动器。

(4)拆卸发动机和变速器。

注意:将千斤顶放置在安全的地方使铰接头连接在发动机正确的位置,并用防护板

避免接触处的损伤。

①拆下蓄电池、空气滤清器。

⑤拆下水温传感器。

⑥断开制动增压真空管,见图2-1-8。

⑦从发动机侧面拆下主燃油管。

⑧对于自动档汽车,断开驱动桥油冷管,见图2-1-9。

2-1-8

2-1-9

注意:当断开管子时,做好标记以免安装时发生错误。

⑨放掉冷却液。

⑩断开散热器进出水管。拆下散热器。

⑾断开加热器管。断开油门拉线。

⑿对于手动档汽车,拆下离合器拉线和控制拉线。

⒀从变速器上拆下里程表软轴。从安装支架上拆下空气压缩机。

⒁断开起动电机连接器和支架。

时将发动机架起来。

注意:检查所有的电缆、管子、连接器等都已从发动机上拆下来。

⒇移开中心部分、前滚轴止动器和后滚轴止动器。

(21)将发动机和变速器移出汽车。

13.缸体的检修

(1)拆下缸盖、正时齿带、机油泵、飞轮、活塞和曲轴。

(2)拆下机油压力传感器。

(3)目视缸体是否有划痕、生锈、腐蚀、裂纹或铸造缺陷。如果有则维修或更换。

(4)使用直尺和塞尺检查缸体上表面变形量,见图2-1.11。测量时要保证表面没有缸盖

垫残留碎片和其他杂质。

标准值:O.05mm;极限值:0.1mm。

(5)如图2-1-12所示,AB两个方向三个高度上测量气缸直径。如果最大直径和最

小直径的差值超过限值,必须重新镗缸。镗缸尺寸以加大活塞和活塞环的尺寸为基准。

标准气缸直径:71.5mm;差值:不大于0.02mm.

加大活塞尺寸:0.25mm、0.50mm、0.75mm、1.00mm。

(6)如果缸壁上出现不均匀磨损,则用缸口绞刀进行修理。

(7)镗缸时,必须保证活塞和缸孔的间隙,并且活塞应该用同一维修(加大)尺寸。活塞

外径的标准尺寸是距活塞裙部向上12mm处,见图2-1-12。

活塞与缸孔间隙:0.02~0.04mm。

2-1-11

2-1-12

14.凸轮轴的检修(图2-1-13)

2-1-13

■拆卸和检查

(1)断开进气软管。

(2)拆下冷却泵带轮和曲轴带轮。

(3)拆下正时齿带罩。

(4)将张紧轮向冷却泵方向移动并让它暂时固定。

(5)从凸轮轴正时带轮上拆下齿带。

(6)拆下凸轮轴带轮。

(7)拆下点火线圈总成。

(8)拆下摇臂罩盖,拆下摇臂轴总成。

(9)拆下凸轮轴轴承盖,拆下凸轮轴。

(10)检查凸轮轴轴颈是否磨损,若损坏,更换凸轮轴。

(11)检查凸轮桃尖,若损坏,更换凸轮轴。凸轮轴技术参数见表2-1-1。

(12)检查凸轮表面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

(13)检查轴承座磨损情况,如果轴承座表面磨损过度,更换气缸盖总成或凸轮轴轴承盖。

(14)检查油封唇部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

(15)检查与油封唇部接触的凸轮轴处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凸轮轴。

凸轮轴端面间隙:0.07~O.28mm。

(8)安装冷却泵皮带轮和曲轴皮带轮。

15.曲轴的检修(图2-1-15)

2-1-15

■拆卸和检查

(1)拆下正时齿带、机油泵、飞轮、缸盖和油底壳。

(2)拆下后端板和后油封。

(3)拆下连杆瓦盖、主轴承盖并取出曲

轴。按顺序将轴瓦排列放好。

(4)拆下曲轴位置传感器和信号齿圈。

注意:重新安装时主轴承盖顺序和方向不得弄混。

(5)检查曲轴主轴颈和连杆轴颈的磨损情况,油道是否堵塞,如有缺陷,修理或更

换。

(6)检查各轴颈的圆度误差(不大于0.01mm)。

(7)检查主轴轴瓦和连杆轴瓦有无剥落、熔着、胶结和不正确接触现象,更换有缺

陷的轴瓦。

(8)测量间隙(轴颈和轴承内径的差值就是间隙值)。

1、2、4、5主轴颈间隙:0.028~0.046mm

3主轴颈间隙:0.0340.052mm

连杆轴颈间隙:0.024~0.042mm

可用塑料间隙规来测量间隙,方法如下:

①从轴颈和轴承上清除杂质和润滑油。

②将塑料间隙规放到每个轴颈的顶部,要离开油孔。

③安装曲轴、轴承和轴承盖。按规定的力矩拧紧轴承盖螺栓。测量间隙时不要转动曲轴。

④拆下轴承盖并测量间隙,如果问隙值超过限值,更换轴承。

(9)检查前后油封有无损坏,必要时更换。

(10)检查曲轴信号齿圈。

①拆下曲轴信号齿圈。

②检查信号齿圈有无损坏、裂纹,必要时更换。

③检查传感器和信号齿圈的间隙(标准值:0.5~1.5mm)。

(11)检查缸体曲轴孔直径。

在缸体上记录了曲轴孔尺寸号码字母,见图2-1-16。

从前曲轴孔直径位置按从左至右的顺序读取缸体曲轴孔直径。缸体曲轴孔直径见表

2-1-6。

尺寸号码 A b

缸体曲轴孔直径

c

54~54.006mm 54.006~54.012mm 54.012~54.016mm

(12)检查曲轴主轴颈。

在曲轴平衡重上记录了主轴颈号码字母,见图2-1-17。

2-1-16

2-1-17

1缸处显示的主轴颈直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取。曲轴主轴颈直径见表2-1-7。

曲轴主轴颈直径

2-1-7

类号 尺寸号码 主轴颈直径

A 49.962~49.968mm

b 49.956~49.962mm

C 49.950~49.956mm

主轴颈轴瓦厚度见表2-1-8。

主轴颈轴瓦厚度

2-1-8

第l、2、4、5主轴颈轴瓦 第3主轴颈轴瓦(中间轴瓦)

颜色 主轴颈轴瓦厚度 颜色 主轴颈轴瓦厚度

黄色 2.002~2.005mm 黄色 1.999~2.002mm

绿色 2.005~2.008mm 绿色 2.002~2.005mm

无色 2.008~2.011mm 无色 2.005~2.008mm

黑色 2.011~2.014mm 黑色 2.008~2.011mm

蓝色 2.014~2.017mm 蓝色 2.011~2.014mm

■安装

(1)将主轴瓦放在缸体上的轴承座里。主轴瓦一定按拆卸时标记的序号安装。

(2)安装曲轴,在主轴颈上涂机油。

(3)安装轴承盖,按3-2-4-1-5的顺序依次拧紧螺栓至规定的力矩。主轴承盖螺栓拧紧

力矩:55~60N·m;连杆轴承盖螺栓拧紧力矩:32~35N·m。轴承盖螺栓应该分2~3步逐步

拧紧。

(4)检测曲轴端面间隙(标准值:0.05~0.175mm),若不合格,用推力片调整。

(5)在曲轴后油封盖中安装油封。用曲轴后油封安装导具将油封压实,小心不要压偏。

(6)安装后油封盖和垫,拧紧5个螺栓。安装时在油封唇部和曲轴上涂少量机油。

(7)装后端板并拧紧螺栓。

(8)安装连杆瓦盖。

(9)安装飞轮、机油泵、油底壳和正时齿带。

16.飞轮的检修(图2-1-18)

2-1-18

拆卸和检查

(1)拆下变速器和离合器。

(2)拆下飞轮。

(3)检查飞轮与离合器压盘接触表面磨损情况。如果磨损严重则更换飞轮。

(4)检查飞轮与离合器压盘接触表面的跳动量(标准值:0.1mm)。

(5)检查齿圈的损坏、磨损和裂纹,必要时替换。

■安装

安装飞轮总成并拧紧飞轮螺栓至规定的力矩(130~140N·m)。

17.活塞总成的检修(见图2-1-19)

2-1-19

■检查

(1)检查每个活塞有无磨损或铸造缺陷,必要时更换。

(2)检查活塞环有无损坏或不正常的磨损,必要时更换。当更换活塞时,一定要换活塞

环。必须使用同一尺寸的活塞环。

(3)检查活塞销与销孔的配合。更换有缺陷的活塞和销。

(4)测量活塞环与活塞环槽的间隙。如果超出维修限值,换一个新环重新测量。如仍然

超出则更换活塞和活塞环。活塞环与活塞环槽的间隙见表2-1-1。

活塞环加大尺寸及标记见表2-1-9。

活塞环加大尺寸及标记

2-1-9

标 记 25 50 75 100

加大尺寸 0.25mm O.50mm O.75nm 1.00mm

注意:标记打在环的正面。

(5)测量活塞环的开口间隙。用手将活塞环塞进缸孔里,然后用活塞将其推进去。用塞

尺测量开口间隙,若超出限值,更换活塞环。活塞环的开口间隙见表2-1-1。

(6)在气缸体上表面检查缸体活塞孔尺寸号码,见图2-1-20。

缸体活塞孔直径见表2-1-10。

缸体活塞孔直径

2-1-10

类 号 尺寸号码 缸孔直径

A A

B B

C C

71.5~71.51mm

71.51~71.52mmn

71.52~71.53mm

(7)在活塞顶检查活塞尺寸号码,选择与缸体活塞孔号相关的活塞。活塞直径见表

2-1-11。

活塞直径

2-1-11

类号 尺寸号码 活塞直径

A A

B

C C 71.49~71.50mm

2-1-21

安装上下刮片时,将一端用手固定在环槽和衬环之间,然后慢慢的将整个刮片装入环槽。

(2)用安装工具安装第二环和第一环,见图2-1-22。

(3)在活塞环涂满机油。

(4)活塞环的开口间隙要错开,见图2-1-23。

2-1-22

2-1-23

(5)活塞装入气缸时,应使活塞的前部标记和连杆的前部标记朝向发动机的前部。

(6)安装连杆轴瓦盖时,根据拆卸时匹配号安装。

(7)换新的连杆组件时,定位槽口位置应一致。

(8)拧紧连杆螺母至规定的力矩(32~35N·m)。

注意:拆下的连杆螺栓不能重复使用。装新的连杆螺栓时拧紧次数不得超过3次。

(9)检查连杆侧隙(标准值:0.10~0.25mm;限值:0.4mm)。

18.发动机冷却液管的检修(图2-1-24)

(1)检查冷却液管路有无损坏、裂纹,必要时更换。

(2)把新的O形环用冷却液蘸湿后,装入水泵进水管末段的槽内。

(3)将进水软管上的黄色标记朝着水泵进水管,将软管插到进水管的标记处。

19.发动机水泵的检修(图2-1-25)

■拆卸和检查

(1)放掉冷却液并断开水泵进出水管。

(2)拆下驱动皮带和水泵带轮。拆下正时齿带罩和惰轮。

(3)拆掉水泵安装螺栓,拆下发电机支架,拆下水泵。

(4)检查每个部分有无损坏、磨损和裂纹现象,必要时更换。

(5)检查轴承有无磨损、噪声、和转动迟缓,必要时更换。

(6)检查冷却液泄漏情况,必要时更换水泵。

2-1-24

2-1-25

■安装

(1)清除水泵和缸体表面杂质。

(2)换新水泵垫后安装水泵,拧紧四个螺栓水泵至

规定力矩(12~15N·m),见图2-1-26。

2-1-26

(4)断开散热器上、下软管和蓄水壶软管。

(5)对于自动档汽车,从自动变速器断开冷却器软管。

2-1-27

注意:断开冷却器软管时,一定要堵住接头以免杂质进入变速器。

(6)拆下散热器安装螺栓。

2-1-28

(1)检查散热器盖有无损坏和变形。

(2)将散热器盖和转换器装到测试器上,逐步加压到指针不动。

①10s以上,气压不降说明盖是好的。否则,更换散热器盖。

②主阀开启压力:81.4~108kPa;限值:65kPa。

23.节温器的检修(图2-1-29)

2-1-29

■拆卸和检查

(1)排放冷却液到液面低于节温器。

(2)拆下出水管和垫。

(3)取出节温器。

(4)如图2-1-30所示,把节温器和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检查节温器参数是否符合标准,

必要时更换。节温器参数见表2-1-1。

2-1-30

■安装

管肋部,影响节温器正常工作。

(2)换新垫片,装出水管。

(3)注入清洁的冷却液。

24.润滑系统的检修(图2-1-31)

■拆卸

(1)拆下正时齿带。

(2)拆下油底壳螺栓和油底壳。

(3)拆下机油集滤器和机油泵组件。

2-1-31

(4)拆下泵盖。

2-1-33

(6)检查机油泵内、外转子端面和泵壳体端面之间间隙,见图2-1-34。

2-1-34

内转子端面和泵壳体端面之间间隙:O.04~0.085mm

外转子端面和泵壳体端面之间间隙:0.04~0.09mm

(7)检查机油泵外转子和泵壳体间隙(0.12~0.185mm),见图2-1-35。

(8)检查油底壳有无瑕疵或磨损,必要时更换。

(9)检查集滤器有无瑕疵或磨损,必要时更换。

■安装

(1)将内外转子放入泵体,保证内外转子按图2-1-32匹配标记安装。

(2)装上泵盖,拧紧泵盖螺栓至规定力矩(8~12N·m),然后检查转子灵活性。

(3)装柱塞和调压弹簧,拧紧锥堵至规定力矩(40~50N·m),在柱塞上加少量机油

(4)将新油封装入机油泵。

(5)安装曲轴正时齿带轮、正时齿带和曲轴带轮。

(6)安装集滤器。

(7)清除缸体和油底壳表面上的杂质。

(8)在油底壳的沟槽里涂密封剂。

注意:密封剂涂成大约4mm宽,涂密封剂后,晾大约15min。

(9)安装油底壳,拧紧油底壳螺栓至规定力矩(6~8N·m)。

■机油压力传感器的检修

2-1-35

(1)用欧姆表检查端子和壳体是否相通,见图2-1-36。如果不通,更换传感器。

(2)在传感器中插入一段细导线,然后检查端子和壳体是否相通,见图2-1-37,如

果相通,更换传感器。

2-1-36

2-1-37

(3)如果不通,通过油孔加50kPa的压力,传感器应该正常工作。检查有无泄漏。

如果有,

说明膜片损坏,更换传感器。

25.进排气系统的检修

■排气歧管的检修(图2-1-38)

2-1-38

(1)检查排气歧管有无损坏和裂纹。

(2)检查排气歧管垫有无剥落和损坏。

■进气歧管的检修(图2-1-39)

(1)拆卸。

③拆下PCV管和制动助力真空管。

④断开真空管的连接。断并喷油嘴的信号连接线。

⑤将油管和喷油嘴整体拆下。

⑥拆下稳压箱支架,拆下稳压箱和垫。

⑦拆下绝缘垫,断开加热管。拆下进气歧管。

(2)检查。

①检查稳压箱有无损坏、裂纹,必要时更换。

②检查进气歧管有无损坏,裂纹。

③检查空气管有无损坏,裂纹。

■消声器总成的检修(图2-1-40)

(1)拆卸和检查。

(2)安装。

①按三元催化反应器、前排气管、消声管、消声器这个顺序安装。

②拧紧各件,确保与整车无干涉。

■空气滤清器的检修(图2-1-41)

2-1-41

(1)拆卸。

①断开空气管与空气滤清器的连接。拆下空气滤清器侧的空气管。

②拆下空气滤清器的盖和滤芯。拆下空气滤清器锁紧螺栓取下滤壳。

(2)检查。

2-1-42

⑩按图2-1-43所示顺序拆下缸盖螺栓。拆下缸盖总成。拆下缸盖垫。

(2)检查。

①检查缸盖有无裂纹、损坏和冷却液泄漏。

②彻底清除水垢、油迹和积炭,清洗油路后用高压气流检查油路是否通畅。

③按图2-1-44所示检查缸盖平面度d在任何方向平面度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更换缸盖

或对缸盖进一步加工。

2-1-43

2-1-44

缸盖平面度:标准值不大于0.03mm;限值0.08mm。

(3)安装。

①清洗干净所有缸盖、缸体表面的污渍。

②换一个新缸盖垫。不允许使用旧缸垫或使用密封剂。

③安装缸盖螺栓,按图2-1-45顺序拧紧。

拧紧力矩:60N·m→松开→23~27N·m+60°+45°

拧紧力矩:23~27N·m+60°+60°

④向水泵方向移动正时齿带并暂时张紧。

⑤将皮带安在凸轮轴带轮上,反转凸轮轴使皮带张紧确保正时准确。

⑥调整正时。

⑦安装罩盖,拧紧罩盖螺栓至规定的力矩(8~10N·m)。

⑧安装正时齿带罩。

⑨安装进气歧管垫和进气歧管,拧紧歧管螺栓至规定

的力矩(15~20N·m)。

⑩安装排气歧管,使用新的歧管垫。

⑾安装稳压箱,拧紧稳压箱进气歧管联接螺栓至规定的力矩(15~20N·m)。

⑿安装点火线圈。

⒀连接空气进气管。

⒁连接真空管、燃油管和水管。

⒂安装曲轴箱通风管。

2-1-45

27.摇臂总成的检修(图2-1-46)

2-1-46

(1)拆卸。

①拆下通风管和PCV阀。拆下正时齿带罩。拆下罩盖。

②松开凸缘螺栓,整体拆下摇臂轴。

③从摇臂轴上拆下螺栓、摇臂和摇臂轴弹簧。

(2)检查。

①检查摇臂旋转轴孔。如果粗糙度不够或磨损,进行更换。

②检查摇臂表面,如果损坏或受压,进行更换。

③检查与气门杆接触的液压间隙调整面,如果严重磨损或损坏,更换液压间隙调整

阀。

④检查摇臂轴是否损坏,必要时进行更换。

2-1-47

②在缸盖上表面和凸轮轴罩盖表面按图2-1-48所示位置涂密封胶,然后凸轮轴罩盖,

拧紧凸轮轴罩盖螺栓至规定的力矩(8~10N·m)。

③安装曲轴箱通风管和PCV管。安装空气进口管和空气管道。

④安装正时齿带罩并拧紧正时齿带罩螺栓至规定的力矩(10~12N·m)。

⑤安装空气滤清器。安装通气管和PCV阀。

(4)自动调整气门间隙的液压间隙调节器(HLA)的检修。

使HLA充满机油,用手抵住AB,见图2-1-49。如果B移动,更换HLA。

有关HLA的其他故障诊断,参照表2-1-12。

2-1-48

2-1-49

HLA的故障诊断

2-1-12

故 障 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

冷起动有临时噪声 正常

发动机内机油达到正常油压时噪声

消失

发动机达到2000

3000r/min,5min

空气进入HLA高压腔

内噪声消失,如果不消失,参照故障超

过15min连续噪声

缸盖油路机油量不足

熄灭48h后,发动机起动有连续

噪声

更换缸盖后,发动机首次起动有

连续噪声

起动机啮合不畅,发动机起动后

有连续噪声 空气进入HLA高压腔,HLA内机 注意:发动机转速不要总是超过

更换HLA后,发动机起动有连续油量不足 3000r/min,这样会损坏HLA

噪声

机油太多或太少 检查机油量,必要时排油或添加机油

高速运转后,发动机怠速时有连

高速时机油内有大量空气 检查润滑系统

续噪声

机油受到损坏

检查机油质量,如果损坏,更换规定

型号、数量的机油

检查机油压力和润滑系统

用手摁HLA,如果移动,更换HLA

超过15m_m连续噪声 机油压力低或HLA失效

28.进排气门的检修(图2-1-50)

图2-1-50

■检查

①检查气门弹簧的自由长度和弹力。用一直角尺测量每个弹簧的直线度。如果有一

项不符合要求,则更换气门弹簧。气门弹簧参数见表2-1-1。

②检查气门和导管间隙。如果间隙超过维修限值,用下一加大尺寸气门导管更换。

气门与气门导管间隙标准值见表2-1-1。

气门导管加大尺寸见表2-1-13。

气门导管加大尺寸

表2-1-13

尺寸标记 5 25 50

2-1-1。

图2-1-51

图2-1-52

■更换

(1)气门座圈的更换。

①在常温度下拆下磨损超过维修限值的气门座圈。

②拆下气门座圈后,根据气门座圈加大尺寸用刮刀或绞刀加工座圈孔径。

③加热缸盖至250℃并压人加大尺寸的座圈。加大座圈为常温状态。安装完新座圈后要

按规定修整密封面。

气门座圈加大尺寸见表2-1-14。

气门座圈加大尺寸

表2-1-14

项 目 尺寸标记 加大尺寸(mm) 座圈高度(mm) 缸盖内径(mm)

进气门 30 0.3

60 0.6 5.4~5.6

排气门 30 O.3

60 0.6

5.1

5.3 28.828.82

5.9

6.1

6.2

6.4 34.634.625

29.10

唇缘和偏心,造成气门导管机油泄漏。所以,安装时,小心不要扭曲油封。不要重复使

用旧的气门油封。

②给气门涂机油,将气门插入气门导管。

气门插入油封时避免用力。插完后,检查气门移动是否平滑。

③安装气门弹簧和气门弹簧上座。气门弹簧安装时涂色侧朝向气门弹簧上座。

④用工具压缩气门弹簧,然后安装锁夹。气门安装后,确认锁夹安装正确。

⑤安装缸盖。

②检查正时轮和张紧器。

a.检查凸轮轴正时齿轮、曲轴正时轮、张紧轮和惰轮有无不正常磨损、裂纹和损

坏,必要时更换。

b.检查张紧轮和惰轮是否轻松平滑转动,并检查问隙和声音。必要时更换。

(3)安装。

①安装凸缘和曲轴正时轮(曲轴链齿轮)。注意它们的安装方向。拧紧曲轴正时轮螺

栓至

规定的力矩(140~150N·m)。

②安装凸轮轴正时轮,拧紧螺栓凸轮轴正时轮螺栓至规定的力矩(80~100N·m)。

注意:当安装凸轮轴正时轮时,确保凸轮轴上的定位销正对着轮小孔。

③在1缸处于压缩上止点时,对正曲轴正时轮和凸轮轴正时轮正时标记,见图2-1-53。

④安装张紧弹簧,并用螺丝刀在机油泵上安上弹簧的一边。

⑤按曲轴正时轮一凸轮轴正时轮一正时皮带张紧装置的顺序安装正时齿带。

⑥安装齿带张紧器。先安装张紧器、拉簧和间隔器。暂时拧紧螺栓。

⑦固定张紧器,并使其远离水泵方向。

⑧将正时齿带安装在曲轴正时轮上和凸轮轴正时轮上。

注意:当正时齿带安装在凸轮轴正时轮上时,确保张紧侧张紧。然后检查,保证反方向

动凸轮轴正时轮时,张紧侧张紧,所有正时对齐。

⑨按先左后右的顺序松开张紧器左右两个安装螺栓,这样只给齿带提供弹力。检查

⒆安装正时齿带盖,拧紧正时齿带盖螺栓至规定的力矩(10~12N·m)。

⒇安装曲轴皮带轮。在这个过程中,确保曲轴正时轮销位于皮带轮的小孔内。

(21)安装风扇皮带并调整皮带张紧度。

(22)安装水泵皮带皮带轮。

(23)安装V型带并调整松紧度。

第二节1.6L发动机机械系统

一、发动机参数

1.技术参数(表2-2-1)

技术参数

表2-2-1

项 目 标准值 极限值

类型 直列12气门,双顶置凸轮轴

气缸数 4

缸径 76.5mm

行程 87mm

排量 1599㏄

压缩比 10

点火顺序 1-3-4-2

怠速转速 750±100r/min

怠速点火正时 上止点前9°±5°/750r/min

进气门

配气

相位

排气门

上止点前开 5°

下止点后关 35°

下止点前开 43°

上止点后关 5°

气门重叠角 10°

缸盖

缸盖底面平行度 O.03mm O.1m

缸盖侧面平行度 0.15mm O.3mm

气门座圈

进气

气门杆直径

进气门

排气门

5.955

5.97mm

5.935

5.95mm

91.7mm 进气门

92.3mm 排气门

45° 气门锥角

O.8mm 进气门 1.1mm

1.0mm 排气门 1.3mm

0.10mm

O.5mm

气门长度

气门头部厚度

0.03

0.06mm

0.05

O.08mm

12.8mm 进气门

12.8mm 排气门

气门杆与导管 进气门

间隙

排气门

续上表

项 目 标准值 极限值

弯曲极限 每100mm不大于0.05mm

连杆

扭曲极限 每100mm不大于0.1mm

轴瓦间隙

连杆侧隙

油隙

连杆轴瓦

0.018

0.036mm

O.10

0.25mm

0.018

0.36mm

0.1mm

0.4mm

项 目 标准值 极限值

主阀门开启压力 81.4—108kPa

散热器盖

主阀门关闭压力 83.4kPa

真空阀开启压力 -6.86kPa

水泵 离心叶轮式

类型 蜡式

开启温度 80.5~83.5℃

95℃ 节温器 全开温度

齿带罩螺栓 8~10

机油泵螺栓 20~27

发动机前安装绝缘垫螺栓 90~110

发动机左、右安装绝缘垫螺母 50~65

图2-2-1

①用升降机将发动机吊到足够高度,使隔垫不受力。

②拆卸发动机支架隔垫螺栓,拆下发动机支架。

③对于手动档汽车,先拆去变速杆。

④拆去变速器支架螺栓,拆下变速器支架。

(2)拆下前滚轴制动器。

图2-2-3

图2-2-4

(2)衬套的安装。

前后交叉安装衬套是有方向的,将衬套安装进十字内管时,衬套顶部的箭头方向应

与交叉

件的横向件平行,偏差不得大于3。,见图2-2-5。

2~2-5

3.缸体的检修

①拆下缸盖、正时齿带、机油泵、飞轮、活塞和曲轴。

②拆下机油压力传感器。

③目视缸体是否有划痕、生锈、腐蚀、裂纹或铸造缺陷。如果有则维修或更换。

④使用直尺和塞尺检查缸体上表面变形量,见图2-2-11。测量时要保证表面没有缸盖垫

残留碎片和其他杂质。

标准值:0.03mm;极限值:0.15mm。

⑤如图2-2-12所示,在A和B两个方向三个高度上测量气缸直径。如果最大直径和最小直

径的差值超过限值,必须重新镗缸。镗缸尺寸以加大活塞和活塞环的尺寸为基准。

图2-2-6

(1)拆卸和检查。

①断开进气软管。

②拆下冷却泵带轮和曲轴带轮。

③拆下正时齿带罩。

④拆下点火线圈总成和火花塞高压线。

⑤将张紧轮松开并让它暂时固定。

⑥从凸轮轴正时带轮上拆下齿带。

⑦拆下凸轮轴链轮。

⑧拆下摇臂罩盖,拆下摇臂轴总成。

⑨拆下凸轮轴轴承盖,拆下凸轮轴。

⑩拆下自动调整气门间隙的液压间隙调节器(HLA)。

⑾检查凸轮轴轴颈是否磨损,若损坏,更换凸轮轴。

⑿检查凸轮桃尖,若损坏,更换凸轮轴。凸轮轴技术参数见下表2-2-3。

凸轮轴技术参数

表2-2-3

④安装轴承盖,注意盖上的进排气标记,见图2-2-9。

标记I:排气凸轮轴;标记E:排气凸轮轴。

⑤按图2-2-10所示顺序分三步拧紧轴承盖螺栓至规定力矩(12

14N·m)。

图2-2-8

图2-2-9

2-2-10

⑥用适当的压力安装凸轮轴油封,在油封的外表面涂抹适当的机油。沿着凸轮轴前端用

锤子将油封安装到位。

⑦安装凸轮轴正时链轮,拧紧凸轮轴正时链轮螺栓至规定力矩(80~100N·m)。

⑧使1缸活塞处于压缩上止点,对正凸轮轴正时轮和曲轴正时轮。

⑨安装罩盖,拧紧罩盖螺栓至规定力矩(810N·m)。

⑩安装点火线圈总成、火花塞高压线和缸盖中间盖。

⑾安装正时齿带和正时齿带罩,拧紧正时齿带张紧轮,拧紧正时齿带罩安装螺栓至

规定力

矩(810N·m)。

⑿安装冷却泵皮带轮和曲轴皮带轮。

5.曲轴的检修(参见图2-1-15)

⑦检查主轴轴瓦和连杆轴瓦有无剥落、熔着、胶结和不正确接触现象,更换有缺陷的轴

瓦。

⑧测量间隙(轴颈和轴承内径的差值就是间隙值)。

第1、2、4、5主轴颈间隙:0.022

0.040mm。

第3主轴颈间隙:0.028~0.046mm。

连杆轴颈间隙:0.018

0.036mm。

⑨检查前后油封有无损坏,必要时更换。

⑩检查曲轴信号齿圈。

a.拆下曲轴信号齿圈。

b.检查信号齿圈有无损坏、裂纹,必要时更换。

c.检查传感器和信号齿圈的间隙(标准值:O.5

1.5mm)。

⑾检查缸体曲轴孔直径。

在缸体上记录了曲轴孔尺寸号码字母,见图2-1-16。按从左至右的顺序读取。

缸体曲轴孔直径见表2-2-4。

缸体曲轴孔直径

表2-2-4

类 号 尺寸号码 缸体曲轴孔直径

8 A 54~54.006mm

b B 54.006~54.012mm

C 54.012~54.016mm

c

⑿检查曲轴主轴颈。

①将主轴瓦放在缸体上的轴承座里。主轴瓦一定按拆卸时标记的序号安装。

②安装曲轴,在主轴颈上涂机油。

③安装轴承盖(轴承盖上箭头应朝向发动机曲轴带轮侧),按3-2-4-1-5的顺序依次

拧紧

螺栓至规定的力矩。

主轴承盖螺栓拧紧力矩:5560N·m;连杆轴承盖螺栓拧紧力矩:3235N·m。

轴承盖螺栓应该分2~3步逐步拧紧。

④检测曲轴端面间隙(标准值:0.05

0.175mm),若不合格,用推力片调整。

⑤在曲轴后油封盖中安装油封。用曲轴后油封安装导具将油封压实,小心不要压偏。

⑥安装后油封盖和垫,拧紧5个螺栓。安装时在油封唇部和曲轴上涂少量机油。

⑦装后端板并拧紧螺栓。

⑧安装连杆瓦盖。

⑨安装飞轮、机油泵、油底壳和正时齿带。

6.活塞总成的检修(参见图2-1-19)

(1)检查。

①检查每个活塞有无磨损或铸造缺陷,必要时更换。

②检查活塞环有无损坏或不正常的磨损,必要时更换。当更换活塞时,一定要换活塞环。

必须使用同一尺寸的活塞环。

③检查活塞销与销孔的配合。更换有缺陷的活塞和销。

④测量活塞环销与活塞环的间隙(表2-2-7)。如果超出维修限值,换一个新环重新测量。

如仍然超出则更换活塞和活塞环。

活塞环与活塞环槽的间隙

表2-2-7

项 目 标准值 限 值

一环 0.040~0.085mm 0.1mm

二环 0.040~0.085mm 0.1m

油环 0.06~0.15mm

活塞环加大尺寸及标记见表2-2-8。

活塞环加大尺寸及标记

缸体活塞孔直径

表2-2-10

类 号 尺寸号码 缸体活塞缸孔直径

A A 76.5~76.51mm

B B 76.51~76.52mm

C C 76.52~76.53mm

⑦在活塞顶检查活塞尺寸号码,选择与缸体活塞孔号相关的活塞。

活塞直径见表2-2-11。

活塞直径

表2-2-11

类 号 尺寸号码 活塞直径

A A 76.465~76.475mm

B B 76.475~76.485mm

C C 76.485~76.495mm

缸体与活塞的配合间隙:0.025~0.045mm。

(2)安装。

①安装组合油环,见图2-2-11。

安装上下刮片时,将一端用手固定在环槽和衬环之间,然后慢慢的将整个刮片装入环槽。

②用安装工具安装第二环和第一环,见图2-2-22。

③在活塞环涂满机油。

④活塞环的开口间隙要错开,见图2-2-12。

7.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修

发动机冷却系统工作原理见图2-2-13。

(1)发动机冷却液管的检修(图2-2-14)。

图2-2-13

图2-2-14

①检查冷却液管路有无损坏、裂纹,必要时更换。

②把新的O形环用冷却液蘸湿后,装入水泵进水管末段的槽内。

8.润滑系统的检修(图2-2-16)

图2-2-16

润滑系统的检修参见“1.3L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修”。

9.缸盖的检修

参见“1.3L发动机缸盖的检修”。

(1)拆卸缸盖螺栓时,按图2-2-17所示顺序拆下缸盖螺栓。

(2)安装缸盖螺栓时,按图2-2-18所示顺序拧紧缸盖螺栓。

图2-2-19

图2-2-20

正时齿带的检修参见“1.3L发动机正时齿带的检修”。

第三节 发动机电气系统

一、点火系统

1.常见故障诊断(表2-3-1)

2.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的位置

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的位置见图2-3-1。

3.点火线圈

(1)参数(表2-3-2)。

常见故.障诊断

表2-3-1

图2-3-1

1、2、3、4火花塞;A、B、C、D-点火线圈

参 数

表2-3-2

项 目 类 型 初级线圈电阻 次级线圈电阻

标准值 双线圈式 0.87±10%Ω 13000±15%Ω

(2)拆卸与安装。

①拆下点火熔断丝(易熔线)。

②断开连接线。

③拆除点火线圈安装螺栓,并拆下点火线圈总成。

④按拆卸的反顺序安装。

(3)检查。

①测量端子1和2之间初级线圈电阻。

②测量1缸与4缸间高压端、2缸与3缸高压端间次极线圈电阻。

注意:当测量次极线圈电阻时必须拔下点火线圈的插接件。

4.火花塞的检修

(1)火花塞规格(表2-3-3)。

火花塞规格

表2-3-3

项 目 规 格

NGK BKR5ES

含铅

型号

②从气缸盖上拆下所有的火花塞。

③检查火花塞绝缘体是否断裂。

④检查火花塞电极是否损坏。

⑤检查火花塞是否积炭。

⑥检查火花塞密封垫是否损坏或断裂。

⑦检查火花塞顶部绝缘体瓷的状况。

⑧用间隙塞尺检测火花塞间隙(1.0~1.1mm),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⑨将火花塞安装到气缸盖上,并按要求拧紧。火花塞拧紧力矩:20~30N·m。

(3)火花塞积炭原因的分析。

利用电极附近的积炭分析发动机工作状况(表2-2-4)。

电极附近的积炭分析

表2-2-4

现象 黑 炭 白 炭

原因 加注的燃油含有杂质或混合气浓度过高

加注的燃油含有杂质或点火正时不对,或火花

塞没有拧紧

(4)火花塞试验(图2-3-2)。

将火花塞与高压导线连接。将外电极搭铁,并起动发动机。在大气环境中,进行短

时间放电,如果火花塞无故障,在火花塞间隙中会出现放电火花。如果火花塞有故障,

则无火花出现,原因是绝缘体漏电。

气 缸 1 2 3 4

长度(mm) 560 440 360 310

电阻(Q) 2.52~3.76

电阻(n)

5.6

11.76 4.409.24 3.607.56 3.106.51

1.97

2.96 1.612.42 1.392.08

注意:火花塞线电阻不可高于10000Ω,如果过高,更换火花塞线。

二、充电系统

1.简介

充电系统包括蓄电池、内置电子电压调节器式交流发电机、充电指示灯和连接线等。

机有6个内装二极管,每个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因此,直流电从发电机B端输出。

另外,发电机充电电压利用蓄电池电压检测系统来调节。发电机主要由定子、转子、

整流

器、电容器、电刷、轴承和V形带轮组成。电刷支撑架控制内置式电子电压调节器。

2.常见故障诊断(表2-3-6)。

常见故障诊断

表2.3.6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

更换熔断丝 熔断丝熔断

更换指示灯 指示灯故障

紧固线束插接件 线束插接件松动

检查或更换电压调节器 电压调节器故障

调整张力或更换驱动皮带 驱动皮带松动或损坏

检修或更换电压调节器或发电机 电压调节器或发电机故障

检修或更换蓄电池线 蓄电池线松动或损坏

更换 熔断丝或易熔线熔断

检修或更换线束 线束故障

调整张力或更换驱动皮带 驱动皮带松动或损坏

紧固线束插接件或更换线束 线束插接件松动或断路

更换熔断丝或易熔线 熔断丝或易熔线熔断

检修 搭铁不良

检修或更换电压调节器或发电机 电压调节器或发电机故障

检修或更换蓄电池 蓄电池故障

检修或更换线束 线束故障

点火开关开或发

机关闭时,充电

(2)试验。

①起动发动机。

②打开前照灯、鼓风机等,然后,在此状态下读取电压表的数值。

(3)结论。

①如电压表指示为基准值(0.3V),则为良好。

②如果电压表的数值高于基准值(0.3v)以上,可能是线束故障。在这样状态下,检查从

发电机B端到易熔线到蓄电池(+)端的线束。检查是否有松动的插接件,变色的、过热线

束等,然后再做以上试验

③试验完成后,使发动机怠速运转。关掉前照灯、鼓风机和点火开关。

4.输出电流试验

该试验判断发电机提供的输出电流是否为标称输出。

(1)准备工作。

①在试验之前,检查下列事项,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⑥打开发动机罩。

(2)试验。

①检查电压表读数与蓄电池电压相同。

如果电压表读数为0V,且在发电机B端与蓄电池(-)端为断路,则可能易熔线熔断或

搭铁不良。

②起动发动机,打开前照灯。

③打开前照灯的远光,并将鼓风机打至“高档”,迅速提高发动机转速至

2500r/min,读出电流表的最大输出电流数值。

注意:发动机起动后,充电电流迅速降低。因此,以上操作必须迅速,才能正确读

①打开点火开关,检查电压表指示数值。如果为0V,则

发电机s端与蓄电池(+)极间断路,或易熔线熔断。

②起动发动机,关闭所有的灯具和附件。

③使发动机转速稳定在2500r/min上,当发电机输出电流降至10A以下,读取电压表的

数。

如果电压表的读数符合表2-3-7中的值,则电压调节器功能正常,如果读数不同,则电

压调节器或发电机有故障。

标称输出90A的发电机电压调节器电压

表2-3-7

环境温度(℃) 调节电压(V) 环境温度(℃) 调节电压(V)

-20 14.3~15.2 60 13.5—14.4

20 14.1—14.7 80 13.3—14.3

④试验结束后,使发动机转速降为怠速,关闭点火开关。

⑤断开蓄电池搭铁线。

⑥拆下电压表、电流表和发动机转速表。

⑦连接发电机输出线与发电机B端,连接蓄电池搭铁线。

图2-3-8

(3)发电机的拆卸与安装。

①拆下负极搭铁端。

②拆下发电机插接件,并拆除蓄电池(+)极线。

③松开皮带张力调整螺栓并拆下安装螺栓。

④将发电机向内推,取下皮带。

⑤拆除发电机总成。

b.检查转子线圈的搭铁,测试并确认滑环与磁心不通的。如果相通,更换转子总

成。

c.做定子线圈的通断性检查。测试并确认线圈导线间是相通的。如果不通,更换

定子总成。

d.检查定子线圈的搭铁,测试并确认线圈与磁心之间是不通的。如果相通,更换

定子总成。

③更换电刷。

如果电刷磨损至极限线时,则更换。

a.脱焊引线并拆下旧电刷和弹簧。

b.将电刷弹簧和新电刷安装到电刷保持架上。

c.在极限线和电刷保持架底部间有2

3mm空间,以便插入电刷。

d.将线焊接到电刷保持架上。

8.蓄电池的检修

(1)说明。

①免维护蓄电池就是完全免维护,无需拆除电解槽盖。

②从不需要加水到免维护蓄电池内。

③除了盖上有个小排气孔外,蓄电池全封闭。

(2)蓄电池规格(表2-3-9)。

蓄电池规格

(4)蓄电池常规检测(2)。

①确定点火开关在“关”位置,并关闭所有附属电器。

②断开蓄电池线束(先负极,后负极)。

③将蓄电池从车身卸下。

④检查是否有蓄电池解液泄漏,而导致搬运的危险。如果出现酸液伤害,必须用热

的清洁液体如水和小苏打清洁表面。用硬毛刷清洗,并用小苏打和水清洗,再用布擦干

净。

⑤用如步骤(4)中液体清洗蓄电池顶部

⑥检查蓄电池外壳、壳体,是否有破裂。如有,更换蓄电池。

⑦用合适的清洗剂清洗蓄电池电极和端盖内表面。更换损伤和破裂的端盖。

蓄电池1h后进行测量。

蓄电池充电率见表2-3-10。

蓄电池充电率

表2-3-10

密 度 慢 充(5A) 快 充(20A)

低于1.10 14h 4h

1.10~1.130 12h 3h

1.130~1.160 10h 2.5h

1.160~1.190 8h 2h

1.190~1.220 6h 1.5h

高于1.220 4h 1.0h

三、起动系统

1.简介

起动系统包括蓄电池、起动机、电磁开关、点火开关、转轴范围开关(仅自动变速

器)、连接线束与蓄电池线束。

当点火钥匙转至起动档,电流通过并激磁起动机电磁线圈,电磁铁心和离合驱动杆

被激活,离合器活塞挂档。接触关闭,起动机运动。

2.常见故障诊断(表2-3-11)

常见故障诊断

表2-3-11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

蓄电池故障 检修或更换蓄电池

蓄电池线松动或损坏 检修或更换蓄电池线

发动机不运转

自动变速器换档开关故障 调整或更换换档开关

熔断丝或易熔线熔断 更换熔断丝或易熔线

②S端与M端间接12V蓄电池。

③齿轮向外移动。

注意:该试验必须操作要快(时间少于10s),防止烧坏线圈。

④用测隙规检查齿轮与推力块之间的间隙(标准值:0.5~2.0mm),见图2-3-10。

⑤齿轮间隙超出规定值,用增加或减少电磁线圈和前支架之间的垫片来调整。

(2)电磁开关牵引试验。

①拆下电磁线圈M端的励磁线圈。

②在S端与M端间接一12V蓄电池,见图2-3-11。

注意:该试验必须操作要快(时间少于10s),防止烧坏线圈。

③如果齿轮向外移动,则电磁线圈是好的。如果不能,更换电

磁线圈。

(3)电磁线圈抑制试验。

①拆下线圈M端的励磁线圈。

②M端与壳体间接12V蓄电池,见图2-3-13。

注意:该试验必须操作要快(时间少于10s),防止烧坏线圈。

③拉出齿轮,再放松。如果齿轮迅速回位至原位置,则电磁线圈是好的。如果不能,则

换电磁线圈。

(5)空转试验。

①将起动机放置在装有软爪的虎钳上,将一充足电的蓄电池和起动机连接。

②如图2-3-14所示连接电流表、碳质可变电阻器、电压表和起动机。

图2-3-13

①断开蓄电池搭铁线。

②拆除速度表线和档位线。

③断开起动机插接件和端子。

④拆下起动机总成。

⑤按拆除的相反顺序安装。

(2)起动机的规格(表2-3-12)。

(3)起动机的检修(图2-3-16)。

起动机的规格

表2-3-12

项 目 规 格 项 目 规 格

类型 直接驱动式 最大转速 5500r/min

额定输出 12V,0.9kW 齿轮齿数 8

额定时间 30b 齿轮间隙 0.5~2mm

端电压 11.5V 起动机端(B+)拧紧力矩 10~12N·m

电流 60A

图2-3-16

锁止。如果超速离合器不能正常运行,更换超速离合器总成。

b.检测齿轮是否磨损或损伤。如果损伤则更换超速离合器。如果齿轮损伤,同时

检查齿圈是否磨损或损伤

④检查前后支架衬套。

检查衬套是否磨损或损伤。如果磨损或损伤,更换前支架总成或后支架总成。

⑤更换电刷和弹簧。

a.电刷磨损或浸油时,必须更换。

b.当更换电磁线圈电刷时,用钳子压扁损伤的电刷,小心不要损伤铜辫。

c.用砂纸擦磨铜辫底部,保证良好焊接。

d.将铜辫插入预备好的新电刷的孔内,并焊接。确定铜辫和焊料没有溢出电刷表

面。

e.更换搭铁电刷时,在电刷保持架上滑动直到能探到弹簧背部。

第四节排放控制系统

一、概述

千里马发动机为了降低排放,装配了带加热型氧传感器的三元催化、曲轴箱排放控

制、活性炭罐蒸发污染控制等装置。

1.技术规格(表24-1)

技术规格

表2-4-1

元 件 功 能 备 注

曲轴箱排放控制系统 降低HC

图24-1

二、曲轴箱排放控制系统

1.曲轴箱排放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2-4-2)

将通气孔接在空气滤清器已滤清的一边。新鲜空气先经空气滤清器,然后进入曲轴箱和

窜气混合,发动机工作时,利用进气管真空度把PCv阀打开,进入气缸进行燃烧。当发动机

高速全负荷工作时,一旦窜气量过多而不能完全吸尽时,多余的窜气还可以从曲轴箱

倒流入滤清器经进气管吸入气缸。这种方式既不会使窜气排入大气,又能用新鲜空气进

行曲轴箱换气。

2-4-2

2.曲轴箱强制通风(PCV)电磁阀

(1)曲轴箱强制通风(PCV)电磁阀工作原理(图2-4-3)。

PCV阀是一种计量阀,它可根据发动机不同的工况,利用进气管真空度的改变,自

动控制曲轴箱窜气的再循环量。当怠速或小负荷时,进气管的真空度大,阀门就向通路

变小的方向移动,防止过多的窜气进入气缸。当节气门全开时,即真空度低窜气量大,

阀门加大流通断面而提供最大的窜气流量。

(2)曲轴箱强制通风(PCV)电磁阀的检修。

①拆卸

为了防止燃油箱向大气排放燃油蒸气而产生的污染,在千里马发动机控制系统中采

用了

由ECU控制的活性炭罐蒸发污染控制装置。

如图2-4-4所示,油箱的燃油蒸气通过单向阀进入活性炭罐上部,空气从活性炭罐

下部进入清洗活性炭罐。在炭罐上方有一定量排放小孔及受真空控制的排放控制电磁

阀,排放控制电磁阀上部的真空度由炭罐控制电磁阀控制,而炭罐控制电磁阀受ECU控

制。

发动机工作时,ECU根据发动机转速、温度、空气流量的信号通过控制炭罐电磁阀

的开闭

图2-4-4

来控制排放控制阀上部的真空度,在低速和高速驱动清除控制电磁阀,影响发动机

的输出功率,因此微机只在中速驱动清除控制电磁阀,而在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低时,停

止清除电磁阀的控制。当排放控制阀打开时,燃油蒸气通过排放控制阀被吸入进气歧管,

参与混合气燃烧。

2.检查

(1)从节气门上拆下真空管,将真空泵接到真空主管上。

(2)在发动机冷机(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为60%以下)时检查表2-4-3所示发动机工况。

发动机冷机时工况

③将真空泵连接管接到电磁真空阀的接口上。

④对电磁真空阀进行通电,检查电磁真空阀状态是否和表2-4-5。

电磁真空阀状态

表2-4-5

蓄电池 标准状态 蓄电池 标准状态

通电 电磁真空阀打开 不通电 电磁真空阀关闭

⑤测量电磁阀接线柱间的电阻

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电磁阀线圈电阻值:26Ω(20℃时)。

4.EVAP炭罐的检修

(1)检查燃油蒸发器是否有松脱、变形、裂纹、锐角、燃油泄漏或损坏。

(2)检查炭罐是否有裂纹或损坏。

5.加油口盖

加油口盖装有真空减压阀。当燃油箱内压力高时(燃油蒸气多),真空减压阀关闭,

防止燃油蒸气散发到大气中。当燃油箱内压力低时(负压),真空减压阀打开,让外界空

气能进入到燃油箱内。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ECT传感器)类型 热敏电阻式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ECT传感器)电压 20℃:3.44±0.3V;80℃:1.25±0.3V

氧传感器(HO2S)类型 氧化锆传感器(加热型)

氧传感器(HO2S)输出电压 0~1V

车速传感器 霍尔效应传感器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CMP传感器)类型 霍尔效应传感器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CMP传感器)输出电压 0~5V

曲轴位置传感器(CKP传感器)类型 电磁感应式

曲轴位置传感器(CKP传感器)输出频率 怠速:600~900Hz;3000转:2700~3300Hz

喷油嘴类型 电磁感应式

喷油嘴数量 4

喷油嘴线圈电阻 15.9±0.35Ω

油压调节器调节压力 350kPa

怠速旁通阀类型 双线圈式

b.灯光、电子风扇和所有的附件都关闭。

c.变速器处于空档(自动变速器处于P档或N档)。

d.转向盘处于中间位置(装有助力转向系统)。

②在点火线圈一次绕组上安装一个转速表或连接一个故障诊断仪到检查口上。

③起动发动机并使发动机在最低怠速下运行。

④在发动机转速为2000~3000r/min的状态下运行5s以上。然后,使发动机在怠速下运

行2min。

⑤读取怠速转速(1.3L:800±100r/min;1.6L:750±lOOr/min)。

5.燃油泵工作的检查

①关闭点火开关。

②在燃油泵插接件上接通蓄电池电压,以检查燃油泵的工作性能。

注意:燃油泵内置于油箱中,如果不拆下燃油箱检查口盖,很难听到燃油泵的工作声音。

③夹紧油管以检查燃油压力。

6.燃油压力测试

①压下后座椅子的两个安装卡,抬起座椅。然后,拆去燃油泵检查口盖。

②为了降低燃油管路和软管中的压力,首先在燃油泵断开的情况下起动发动机直至发动

机自动熄火。

注意:断开主燃油管和软管前,必须要降低燃油压力,否则燃油会喷射出来。

③断开蓄电池负极接线柱,然后连接燃油泵线束插接件。

④将油压表和油压表适配器安装到燃油滤清器上,按规定力矩(25~35N·m)拧紧螺

栓。

⑤连接蓄电池负极接线柱。

⑥接通燃油泵电源使燃油泵工作。燃油压力上升后,检查是否有燃油从油压表或接

头处泄漏。

⑦起动发动机并使之怠速运转。

⑧测量燃油压力(标准数值:300kPa)。

⑨如果测量出的燃油压力超出标准数值,根据表2-5-3分析可能原因,并进行必要的修

理。

故障诊断

⑿拆开软管和油压表。

注意:用毛巾将软管接头处盖住,以防止由于燃油管路中的残余压力导致的燃油喷

射。

⒀更换软管末端的O形环。

⒁将燃油软管连接到输送管上,并按规定力矩拧紧。

⒂检查燃油泄漏。

7.燃油滤清器的更换

①通过完成以下工作降低燃油管路和软管中的压力。

a.拆下后座椅坐垫后,断开燃油泵线束。

b.起动发动机并使之自动熄火,然后关闭点火开关。

故障

码将消除。

注意:如果在点火开关开时,有一个传感器插接件未连接,故障码(DTC)将被记录。

这种情况下,断开蓄电池负极接线15s或以上,诊断记忆将会被消除。

①在两个连续运转循环中,如果检测到故障,ECM将记录故障码(DTC)。如果检测到

发动

机失火,一个故障码将立即被记录。

②如果一个相同的故障40个运转循环未被检测到,故障码(DTC)将会从ECM记忆中自动

除。

注意:

①“热机循环”意思是车辆充分工作,使冷却液的温度升高至少4.4℃,从起动达到至

少71℃。

②一个“运转循环”是由发动机起动和汽车在闭合回路中开始工作两个阶段组成。

二、发电机电子控制系统

1.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元件位置图[图2-5-1a]和图2-5-1b]]

⑵-进气温度(IAT)传感器

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ECT)传感器

⑷-节气门位置传感器(TPS)

⑸-凸轮轴位置(CMP)传感器

⑹-曲轴位置(CKP)传感器

⑺-加热型氧传感器(HO2S)

⑻-喷油嘴

⑼-怠速旁通阀(ISA)

⑽-车速传感器(VSS)

⑾-爆燃传感器

c.变速器在空档(A/T车型在P档);

d.转向盘在中间位置

②进气歧管压力标准值:

点火开关打开:80~108kPa;怠速:19~39kPa。

(3)MAP传感器的检修。

测量进气绝对压力传感器插接件号接线柱1(MAP传感器输出端)和4(MAP传感器搭铁

线)之间的电压。如果电压偏离标准值(点火开关打开:4~5V;怠速:0.5~2.0V),更

换MAP传感器。

4.进气温度传感器(IAT)

装在进气绝对压力传感器上的进气温度传感器是一个电阻型传感器,用于检测进气温

度。

通过从传感器获得的进气温度度数据,ECM根据需要控制燃油的喷射量。

(1)故障诊断提示。

当检测到的进气温度低于-40℃或高于120℃时,故障诊断仪将检测到故障码。

(2)使用故障诊断仪检查传感器的输出电压(检查条件:点火开关打开或发动机运转)。

传感器的输出电压标准值见表2-5-5。

传感器的输出电压标准值

表2-5-5

温度(℃) 电压(V) 温度(℃) 电压(V)

0 4.0~4.4 40 2.5~2.9

20 3.3~3.7 80 1.0~1.4

(2)传感器的检修。

①从进气歧管上拆下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②将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感应部分浸在热水中的状态下,检查电阻。

传感器的电阻标准值见表2-5-8。

传感器的电阻标准值

表2-5-8

水温(℃) 电阻(KΩ) 水温(℃) 电阻(KΩ) 水温(℃) 电阻(kn)

-30 22.22~31.78 20 2.27~2.73 80 0.298~O.322

-10 8.16~10.74 40 1.069~1.081 90 0.219~0.243

0 5.18~6.60 60 0.538~0.650

③如果电阻偏离标准数值较大,应更换传感器。

④在传感器螺纹部分涂LOCTITE962T密封剂或相当品并按规定力矩(15~20N·m)拧紧传

感器。

6.节气门位置传感器(TPS)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是一个转动式可变电阻,它随着节气门轴转动,以感应节气门角度。

节气门轴转动时,TPS的节气门角度改变,并且ECM根据TPS的输出,检测节气门的开度。

(1)故障检修提示。

①TPS信号对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很重要。如果传感器失效,将出现换档振动和其他

一些问题。

②如果怠速或加速异常,检查TPS插接件。

当TPS插接件没有正确连接时,故障诊断仪上的数据显示加速踏板松开后,仍然没有怠

速,这将导致不正确的怠速或加速。

③打开点火开关时,TPS的输入电压低于0.1V或高于4.7V。

(2)使用故障诊断仪检查节气门角度。

节气门角度标准值见表2-5-9。

节气门角度标准值

表2-5-9

发动机工况 节气门在怠速位置 节气门逐渐打开 节气门全开

节气门角度 5°~16° 增加 80°~98°

(3)使用电压表检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TPS)的输出电压。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TPS)的输出电压标准值见表2-5-10。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电压标准值

⑤如果电阻超出限值或不能平滑改变,更换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⑥按规定力矩(1.5~2.5N·m)拧紧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7.凸轮轴位置传感器(CMP)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感应第一缸在压缩行程的上止点位置。信号传到ECM后用来确定燃油

喷射的顺序。

使用电压表检查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输出电压(输出电压标准值见表2-5-11)。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输出频率标准值

表2-5-11

发动机工况 怠速 3000r/min

输出电压 0~B+(5~8Hz) 0~B+(24~26Hz)

8.曲轴位置传感器(CKP)

曲轴位置传感器由磁铁和线圈组成,固定在靠近飞轮的部位。曲轴位置传感器的电压信

号被传送到ECM,用来确定发动机转速和曲轴位置。

●传感器的检修:

①断开曲轴位置传感器插接件。

②测量接线柱l和2之间的电阻(标准值:20℃下,0.486~0.594KΩ)。

③如果电阻远远偏离标准数据,更换传感器。

④测量曲轴位置传感器和传感器外壳之间的间隙(标准值:0.5~1.5mm)。

⑤按规定力矩(9~11N·m)拧紧曲轴位置传感器。

(1)故障检修提示。

①如果在热机时,发动机起动困难,检查燃油压力是否过低和喷油嘴是否泄漏。

②如果发动机转动时喷油嘴不工作,检查以下项目:

a.ECM电源供给系统或搭铁系统失效。

b.多点燃油喷射(MFI)系统控制继电器失效。

c.曲轴位置传感器或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失效。

③如果在各缸燃油喷射一缸接一缸被切断的情况下,发动机怠速仍然不改变,应检

查每一缸的喷油嘴和线束、火花塞和高压导线、压缩压力。

④如果喷射系统完好,但喷油嘴驱动时间超出标准要求,检查气缸里混合气燃烧是

否不完全,检查火花塞、点火线圈、压缩压力等是否失效。

⑤在喷油嘴自身失效时,故障诊断仪上显示故障码。

(2)使用故障诊断仪检查喷油嘴连续喷射时间(参见表2-5-13)。

●检查条件:

a.发动机冷却液温度:80~95℃;

标准值(20℃时):接线柱1和2为10.5~14Ω;接线柱2和3为10~12.5Ω。

b.连接怠速旁通阀插接件。

12.车速传感器(VSS)

车速传感器是安装在速度表上的舌簧开关。传感器将变速齿轮转数转换成脉冲信号,

传送到ECM。

●故障检修提示:

如果车速传感器信号系统有短路或断路现象,当车辆减速至停车时,发动机可能会

失速。

13.爆燃传感器

爆燃传感器安装在气缸体的侧面,用来感应发动机的爆燃。气缸体的爆燃以压力的

方式提供给压电元件。然后这个震动压力转换成电压信号并传送到ECM。如果发动机出

现爆燃现象,通过延迟点火时间来防止爆燃。

●传感器的检修

①断开爆燃传感器插接件,并测量接线柱1和2之间的电阻(标准值:20℃是大约5MΩ)。

②如果电阻不符合标准值,更换爆燃传感器。爆燃传感器拧紧力矩:16~25N·m。

③测量接线柱1和2之间的电容(标准值:800~1600pF)。

14.空调开关和继电器

空调开时,空调开关将蓄电池电压传送到ECM。空调开的信号输入后,ECM驱动怠速旁

阀,并打开点火功率晶体管。然后空调继电器开关打开器,使压缩机电磁离合器工作。

在发动机怠速时,使用故障诊断仪检查空调开关状况是否正常(表2-5-14)。

空调开关正常状况

表2-5-14

检查项目 空调开关 正常指示

空调开关

关(压缩机离合器不工作)

空调压缩机

开(压缩机离合器工作)

15.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控制电磁阀(PCSV)

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控制电磁阀是用来控制炭罐中废气的流量。

●使用故障诊断仪检查

1.喷油嘴的检修

(1)检查。

①用电阻表测量喷油嘴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标准值:20℃时为15.9±0.35Ω)

②如果电阻超出标准要求,更换喷油嘴。

(2)安装。

①在喷油嘴上安装一个新的绝缘环和O形环。并在喷油嘴的O形环上涂一层绽子油或

滑油。

②向左右方向转动喷油嘴后,将喷油嘴安装到燃油分配管上。确保喷油嘴转动平滑。

2.节气门体的检修(图2-5-3)

图2-5-3

图2-5-4

⑥拆下燃油滤清器软管和加油管。

⑦用一个千斤顶支撑油箱。

⑧拆下燃油箱拉带,拆下燃油箱。

(2)检查。

②断开加速踏板开关插接件后,松开加速踏板螺栓并拆下加速踏板。

(2)检查。

①检查内外拉线是否损坏,运动是否平滑。

②检查加速踏板是否变形,复位弹簧弹力是否下降。

③检查端部金属接头的连接。

④检查加速踏板开关工作是否正常。

(3)安装。

①安装复位弹簧和加速踏板时,在加速踏板的运动部位上涂多用途的润滑脂。

②在螺栓安装孔上涂密封剂,并拧紧加速踏板支架螺栓(拧紧力矩:8.12N·m)。

③将加速拉线末端接头安装到加速踏板上,并在拉线末端涂多用途润滑脂。

四、故障码(DTC)所示故障的诊断

1.故障码(表2-5-15)

故障码

表2-5-15

故障码 含 义 故障码 含 义

P0031 H02S加热器回路输入电压低(第1段。传感器1) P0107 MAP传感器数值检查低

P0032 H02S加热器回路输入电压高(第1段,传感器1) P0108 MAP传感器数值检查高

进气绝对压力(MAP)传感器实际上是一个应变电阻片,用来测量均压箱中的压力,传感

器内部是一个连接着一根小的导线的金属膜片。膜片随着压力的改变而伸展。当膜片伸展时,

导线将接触它的伸展部分,从而改变导线的电阻。发动机控制模块(ECM)向MAP传感器提供5

种电压,并通过传感器测量电压降。传感器的输出是电压和压力降,压力升高时,电压降低。

因为MAP传感器是当做空气流量传感器使用,传感器信号是一个很重要的输出信号。ECM运用

这些信息确定燃油喷射量和点火时间。

(2)故障描述。

MAP传感器输出是相应于均压箱中压力的电压。ECM检查电压是否在规定的量程范围内。

如果MAP传感器输出电压达到或高于4.5V,相应的均压箱中的压力达到或超过114kPa(持续

4s);或电压达到或低于1.95V,相应的均压箱中的压力达到或低于50kPa(持续4s),ECM将检

测到故障码f0107或P0108。

(3)故障诊断流程,如下:

●故障码P0112和P0113

(1)说明。

进气温度(IAT)传感器安装在MAP传感器内。IAT传感器是一个电阻值随进入进气管空

气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可变电阻,ECM根据IAT传感器的输入信号来调整燃油喷油嘴的脉

冲宽度。当温度降低时,ECM将通过增加喷油嘴的脉冲宽度来增加混合气的浓度;当温度增

加时,ECM将通过降低喷油嘴的脉冲宽度来降低混合气浓度。

(2)故障描述。

如果在两个运转循环中,有0.2s的时间IAT传感器显示的温度低于一450时,ECM将检测

■故障码P0116、P0117和P0118

(1)说明。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ECT)传感器安装在气缸盖的冷却液通道内。ECT传感器是一个电

阻值随流过传感器的冷却液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可变电阻。当冷却液温度低时,传感器

的电阻就高;当冷却液的温度高时,传感器的电阻就低。

ECM检查ECT传感器电压并运用该信号来调整燃油喷油嘴的脉冲宽度和点火正时,

感应的温度很低时,ECM将增加漏合气浓度并将点火正时提前。当冷却液温度很高时,

ECM将降低混合气浓度并推迟点火时间。

(2)故障描述。

如果在两个运转循环中,有0.2s的时间ECT传感器的实际特性曲线低于ECM的标准曲线

在两个运转循环中,当ECT传感器的温度低于-45℃时间达0.2s时,ECM将检测到故障码

P0117。

在两个运转循环中,当ECT传感器的温度高于140℃时间达0.2s时,ECM将检测到故障码

P0118。

ECT传感器电阻和温度的关系见表2-5-16。

ECT传感器电阻和温度的关系

表2-5-16

温度 0℃ 20℃ 80℃

电阻 5900Ω 2500Ω 300Ω

(3)故障诊断流程。

①P0116故障诊断流程如下:

②P0117故障诊断流程如下:

③P0118故障诊断流程如下:

■故障码P0121、P0122和P0123

(1)说明。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TPS)安装在节气门体的一侧,并连接到节气门轴上。UPS是一个

电阻值根据节气门轴位置变化而改变的可变电阻(电位计)。加速时,TPS电阻减小;减

速时,TPS电阻增大。ECM给TPS提供一个参考电压来测量当前在TPS信号回路中的电压。

ECM根据TPS信号来调整点火正时以及喷油嘴的脉冲宽度。ECM根据TPS信号和MAF传感器

信号来计算发动机负载。

(2)故障描述。

如果在进行两次运转循环中,有超过0.2s的时间节气门的角度小于105.4°。ECM将

显示故障码P0123。该故障码表明TPS传感器或ECM读出了一个异常高的节气门角度。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接线柱1和3之间电阻的标准值是1600~2500Ω。

(3)故障诊断流程如下:

■故障码P0130

(1)说明。

为了获得最佳的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排放,发动机控制单元(ECM)通过氧传感器信号来达

到合适的空燃比。对氧传感器的前段而言,废气中的氧含量表明提供给发动机气缸的混合气

浓度是否过稀或过浓。氧传感器后段的读数是用来表明三元催化器的效率。

ECM通过比较后段与前段的氧传感器信号来计算三元催化器的效率。

在发动机转速为2500r/min、氧传感器频率至少5Hz的情况下,正常的氧传感器的信号始

终保持在500mV上下波动。由于催化转化剂的作用,氧传感器后段的频率将低于前段。如果

氧传感器后段低于氧传感器前段很多,表明催化转化器的效率降低或燃油系统有故障。

■故障码P0131

(1)说明。

参见P0130和P0136故障码说明。

■故障码P0132

(1)说明:参见故障码P0130。

(2)故障描述

在氧传感器前段工作3min后,ECM将每隔0.5s检测一次氧传感器前段的输出读数。

■故障码P0133和P0134

(1)说明:参见故障码P0130。

(2)故障描述

在两个运转循环中,如果ECM感应不到以下情况,ECM将检测到故障码P0133。

1)在两分钟的过程中,ECM必须感应到大于85%或小于95%的燃油补偿。

■故障码P0171和P0172

(1)说明。

空燃比控制系统,除了有很多传感器外,还包括进气系统、排气系统、燃油蒸发污

染物排放控制系统(包括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电磁阀)、喷油嘴、燃油压力调节器一燃油

泵等。

为控制空燃比,所有组成空燃比控制系统的传感器、部件和系统都必须在正常数值

范围内。

e.空气总流量小于7.5g/s(对P0172)或5.5g/s(对P0171)。

如果短期燃油调整浓度在10%~15%之间或短期燃油调整附加数值小于0.4ms,ECM将检

测到故障码P0172。

在两个运转循环中,如果短期燃油调整浓度低于10%。15%达30s,ECM将检测到故障码

P0171。

②长期燃油调整。

在下列情况下:

■故障码P0261、P0262、P0264、P0265、P0267、P0268、P0270和P0271

(1)说明。

燃油喷油嘴是电磁线圈控制阀。当一个燃油喷嘴电磁线圈激发(脉冲)喷油嘴的针型阀

打开时,加压的燃油和空气的混合气通过喷油嘴进入发动机。

ECM控制喷射时间和脉冲宽度。ECM根据发动机传感器的网络提供的信息,调节喷油

的脉冲。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进气温度、空气流量、节气门的位置等信号都被ECM用

来计算

喷油嘴的脉冲宽度。ECM还根据传感器的网络提供的信息决定是所有的喷嘴同时工作还

(2)故障描述。

如果在两个运转循环中发现断路或搭铁短路,ECM将检测到故障码P0261、P0262、

P0264、

P0265、P0267、P0268、P0270和P0271。

■故障码P0325

(1)说明。

爆震传感器安装在气缸体上,用来感应发动机的爆震。气缸体上产生的震动以压力

形式传给传感器的压电元件。然后将振动压力转化为电压信号。ECM根据该信号,通过

推迟点火时间来解除爆震。

④发动机负载大于2.5ms。

如果爆震传感器的输出电压降低到650mV以下,ECM将检测到故障码P0352。

该故障码表明在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爆震传感器或ECM读出了不可预料的振动。

■故障码P0335和P0336

(1)说明。

曲轴位置(CKP)传感器由磁铁和位于靠近飞轮的线圈组成。传感器的轮齿被用来产生信

号。ECM根据CKP传感器产生的电压信号确定发动机转速和曲轴的位置。

(2)故障描述。

如果起动机工作4s或转动8转,且凸轮轴位置(CMP)传感器信号表示发动机仍在旋转的情

况下,CKP传感器信号电压仍为0V,ECM将检测到故障码P0335。该项检查在发动机每次起动

时进行。该故障码表明,在CMP传感器信号检查发动机转速时,CKP传感器或ECM检测不到任

■故障码P0340

(1)说明。

凸轮轴位置(CMP)传感器是用来感应第1缸在压缩行程的上止点(TDC)位置。发动机控制

单元运用CMP传感器信号来确定燃油喷射的顺序起点。

■故障码P0506和P0507

(1)说明。

怠速旁通阀有两个线圈,它们分别由ECM激励。依据脉冲利用系数,两个线圈的磁

力平衡,将使得线圈产生相反方向的磁力,从而使旁通阀得到两个相反方向的力。它安

(3)故障诊断流程如下:

■故障码P1506和P1508

(1)故障描述。

在两个运转循环中,如果怠速控制元件的开路励磁线圈与蓄电池电压短路,ECM将

检测到故障码P1506。如果怠速控制元件的闭路励磁线圈与蓄电池电压短路,ECM将检测

■故障码P1505和P1507

(1)故障描述。

在两个运转循环中,如果ISA的开路励磁线圈全开或搭铁短路,ECM将检测到故障码

P1505。如果ISA的闭路励磁线圈全开或搭铁短路,ECM将检测到故障码P1507。

第三章 离合器和变速器

第一节离合器

一、技术参数

1.技术参数(表3-1-1)

技术参数

3-1-1

项 目 标准值

离合器操纵类型 液压式

离合器摩擦片

离合器类型 膜片弹簧式

离合器分泵内径 20.64mm

离合器总泵内径 15.57mm

离合器摩擦片的厚度 8.5±0.3mm

离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 6~13mm

离合器踏板高度 166.7mm

离合器的行程 145mm

类型 带膜片弹簧的干式单摩擦片

表面尺寸(外圆直径×内圆直径) 215×145mm

2.拧紧力矩(表3-1-2)

拧紧力矩

3-1-2

离合器摩擦片花键的内表面 CASMOLY L9508

离合器总泵内壁和活塞外部 制动液:DOT3或DOT4

离合器总泵推杆、u型叉销子及衬套 车轮轴承润滑油,SAE J310a,NLGI No2

离合器踏板轴及衬套 SAE J310a,底盘用润滑油,NLGI No1

分离叉与分泵推杆接触部分 CASMOLY L9508

二、常见故障诊断(表3-1-4)

常见故障诊断

3-1-4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解决措施

调整 离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不够

修复或更换零件 离合器 液压系统堵塞

更换零件 摩擦片磨损过大或表面粘上油

更换零件 压盘、飞轮损坏或膜片弹簧损坏

调整 离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过大

修复或更换零件 液压系统漏油或气堵

更换零件 摩擦片花键不正常磨损

更换零件 摩擦片接触面严重不平整

调整 离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不够

更换零件 摩擦片过度磨损

更换零件 踩下离合踏板后有噪音 分离轴承不正常磨损或损坏

修复 分离轴承接触面缺少润滑油

修复 离合器总成或分离轴承安装不正确

更换零件 离合器导向衬套损坏

修复 离合器踏板衬套缺少润滑油

修复 离合器摩擦片花键缺少润滑油

修复 离合器分泵推杆缺少润滑油

压盘损坏 更换离合器壳体

离合器抖动或振动

膜片弹簧损坏 更换离合器壳体

扭簧变形或断裂 更换

发动机安装点松动 修复

离合器踏板衬套损坏 更换

离合器噪声

离合器内部零件松脱 修复

分离轴承磨损或损坏 更换

分离叉或连接件损坏 更换

三、离合器的检修(图3-1-1)

3-1-1

3-1-2

(3)安装。

①给泵体内壁和活塞总成外面涂上规定的液压油(制动液压油DOT3DOT4)。

②安装活塞总成。安装活塞挡环。

③安装推杆总成。

④安装储液罐、卡箍和储液罐盖。

⑤安装离合器管(离合器总泵侧)、管路及管卡。

⑥安装离合器总泵。

3-1-3

(1)拆卸。

①拆下离合器总泵安装螺栓。

②拆下离合器踏板的支架安装螺母和离合器踏板安装螺母。

(2)检查。

①检查离合器踏板轴和衬套是否磨损。

②检查离合器踏板是否弯曲或变形。

③检查回位弹簧是否损坏或变形。

④检查踏板衬垫是否损坏或磨损。

⑤测量离合器踏板的高度(从踏板衬垫表面到地板的距离A,见图3-1-4)。

⑥如果离合器踏板的高度不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如下调整:

a.调整调节螺栓,然后拧紧锁紧螺母。

b.将离合器总泵推杆调整到规定的范围中,然后拧紧锁紧螺母。

3-1-5

3-1-6

3-1-7

(1)拆卸。

①放掉离合器液压油和变速器齿轮油。

②拆下变速器总成。

③将专用工具插入离合器摩擦片中,以防离合器摩擦片跌落。

④用内六角套筒松开离合器壳体与飞轮的连接螺栓(均匀地松开螺栓,每次每个螺

栓只松开。一到二圈。以免损坏离合器壳体凸缘)。

(2)检查。

①检查膜片弹簧的根部是否损坏或不平。

②检查离合器压盘表面是否损坏或有裂纹、颜色变化等。

③检查铆钉是否松动,必要时更换离合器壳体总成。

⑧检查分离轴承是否损坏、卡死或出现异常噪声及其与膜片弹簧的接触点是否损

坏。必要时,更换分离轴承。

⑨检查分离轴承与分离叉接触点是否出现不正常磨损,如果出现异常磨损,应更换

分离叉。

(3)安装。

①给离合器摩擦片上涂上规定的润滑油。

②用专用工具将离合器摩擦片安装到飞轮上。

③将离合器壳体安装到飞轮上,并用内六角套筒按图3-1-8所示顺序均匀(每次每

个螺栓

1~2圈)地拧紧安装螺栓至规定的力矩(15~22N·m)。

3-1-8

④将分离轴承与分离叉对齐,并将其安装到轴套上。将规定的润滑油涂到滑动轴承的凹

槽中和与分离叉的接触点上。

⑤安装分离杠杆和分离叉。

⑥将变速器总成安装到发动机上。

⑦按图3-1-9所示,朝箭头方向推动分离杠杆。如出现

卡嗒声,则表示分离轴承与离合器壳体安装位置正确。

分离杠杆工作角度:3°以下,见图3-1-10。

如果分离杠杆的工作角度超过3°,可能是分离轴承与

离合器壳体安装位置不正确。因此应再往箭头方向推一次分离杠杆来确认。

3-1-9

3-1-10

5.离合器分泵的检修(图3-1-11)

(1)拆卸。

①拆下离合器管卡及管路。

3-1-11

②拆下离合器分泵。

③拆下离合器软管、阀板、阀簧、推杆及防尘罩。

④清除离合器分泵中的污垢。

⑤用压缩空气取出分泵活塞。

(2)检查。

①检查离合器分泵是否漏油。

②检查离合器分泵防尘罩是否损坏。

注意:用一块布盖住分泵,以防活塞突然飞出而损坏。

③检查分泵泵体是否锈蚀或损坏。

④用缸径表分别在三个不同的位置(下部、中部、上部)测量分泵泵体的内径。如果

泵体与活塞的配合超出规定的配合公差(0.15mm),则更换分泵总成。

(3)安装。

①给泵体的内壁、活塞外壁和皮碗上涂上规定的制动液压油(DOT3DOT4)。然后

将活塞皮碗完全推进泵体中。

②安装阀板、推杆及防尘罩。

③给u形叉销子上涂上规定型号的润滑油(CASMOLY L9508)。

④安装离合器分泵和离合器管路。

⑤安装分泵安装螺栓。

第二节手动变速器

千里马轿车装配的手动变速器有5个前进档,1个倒档。

一、技术参数

1.间隙(表3-2-1)

润滑油和润滑脂规格

3-2-2

变速器齿轮油(2.15L) 准双曲面齿轮油,SAE 75W/90

变速器输入花键轴 CASMOLY L9508

变速器油封凸缘 RETINAX AM,MOLYTEX GREAS

3.密封胶和粘合剂规格(表3-2-3)

密封胶和粘合剂规格

3-2-3

变速器和离合器接合面 THREE BOND 1216

变速器和后盖接合面 THREE BOND 1216

轴承挡圈螺栓(仅埋头螺栓) THREE BOND 1303

4.调节开口环与垫片技术参数(表3-2-4)

调节开口环与垫片技术参数

3-2-4

零 件 厚度(mm) 标记 零 件 厚度(mm) 标记

轴向间隙)

24 1.82 82 开口环(调节输入轴前轴承 2.24

31 1.85 85 2.31

38 1.88 88 2.38

80 1.91 9 1.80

87 1.94 94 1.87

94 1.97 97 1.94

01 2.00 00 2.01

08 2.03 03 2.08

25 2.06 06 2.15

43 2.09 09 1.43

46 2.12 12 1.46

49 0.56 56 1.49

52 0.65 65 1.52

垫片(调节输出轴后轴

承轴向间隙)

74 1.55 55 0.74

83 1.58 58 0.83

项 目 力矩(N·m) 项 目 力矩(N·m)

换档拉线、选档拉线和车身 12~15 备用灯开关 30~35

换档杆总成和车身 12~15 提升阀弹簧开关 30~42

换档杆和杆(A) 19~28 里程表套筒螺栓 3~5

杆(A)和支架总成 19~28 输入轴缩紧螺母 140~160

离合器分离油缸安装螺栓 15~22 输出轴缩紧螺母 140~160

离合器拉索和变速器 13~17 离合器壳和变速器安装螺栓 35~42

选档杆总成安装螺栓 15~22 换档拉线、选档拉线和变速器 15~22

回动空转齿轮轴螺栓 43~55 起动机安装螺栓 27~34

变速器安装螺栓 35~42 变速器安装支架和变速器 60~80

倒档换档杆总成连接螺栓 15~22 变速器安装支架和车身 90~110

轴承固定螺栓 15~22 离合器壳安装螺栓 8~10

差速器驱动齿轮螺栓 130~140 变速器安装螺栓 43~55

互锁板螺栓 20~27 后盖安装螺栓 15~22

二、常见故障诊断(表3-2-6)

常见故障诊断

3-2-6

3-2-1

3-2-2

①拆下蓄电池接头和蓄电池。

②拆下空气滤清器。拆下备用灯开关。

③拆下离合器安装螺栓。

④拆下换档拉线的开口销和卡子。拆下选档拉线的开口销和卡子。

⑤拆下里程表驱动齿轮接头。拆下u型联轴节。

⑥拆下助力转向回油管。

(2)安装。

按照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安装。

2.变速器的检修

(1)拆卸。

①拆下控制、选档拉线支架。拆下倒车灯开关。

②拆下后盖螺栓并取下后盖。

③用专用工具拆下5档换档拨叉上的捍簧销。

④拆下输入轴和输出轴上的锁紧螺母。拆下挡圈。拆下止动板。

⑤拆下5档同步器套筒和5档拨叉。拆下5档同步器毂、环、5档变速齿轮和滚针轴承。

⑥拆下输出轴锁紧螺母后,取下5档变速齿轮。

⑦拆下5档变速齿轮套简和挡圈。

⑧拆下倒档齿轮轴螺栓。拆下5档与倒档换档导轨托架螺栓。

⑨拆下变速器安装螺栓和变速器。拆下润滑油导糟。

⑩拆下输出轴轴承外挡圈和垫片。

⑾拆下倒档换档杆。拆下倒档齿轮轴和齿轮。

⑿拆下1~2档和3~4档齿轮换档拨叉的弹簧销,见图3-2-3。

⒀拆下3~4档和5~倒档的换档导轨和拨叉,见图3-2-3。

⒁拆下1—2档的换档导轨和拨叉见图3-2-3。

⒂拆下轴承固定器,见图3-2-4。

⒃拆下输出轴和输入轴,见图3-2-5.

3-2-3

3-2-4

3-2-5

⒄拆下差速器齿轮总成。

⒅拆下里程表驱动齿轮总成。

⒆拆下输出轴轴承外挡圈。

⒇拆下输出轴油封。拆下输出轴油导槽。拆下输入轴油封。

(21)拆下离合器壳后部的安装螺栓。拆下控制轴锁止销。拆下总成。

(2)安装。

①安装驱动轴油封(使用新油封)。安装输入轴前油封(使用新油封)。

②安装输入轴油导槽。安装输出轴轴承外挡圈。

③安装控制轴总成(图3-2-6)

3-2-7

④安装差速器齿轮总成。

⑤倾斜差速器总成以插入输出轴总成。倾斜输出轴以插入输入轴。

⑥安装输入轴轴承固定器。在六角螺母上涂THREE BOND 1303密封胶。

⑦安装换档导轨总成

a.为了获得1~2档换档导轨的安装位置,将1、2档同步器套筒放在2挡齿轮位置。

b.将3~4档同步器套筒放在空档位置。

c.安装换档导轨和拨叉总成。

⑧安装1~2档和3~4档弹性销(使用新的弹性销),确保弹性销的狭长切口与换档导轨

的中心线在同一行上,见图3-2-8。

⑨安装倒档齿轮轴和倒档齿轮。安装倒档换档杆。

⑩安装输入轴轴承外挡圈和垫片。安装输出轴轴承外挡圈和垫片。

(11)安装垫片

a.放两片直径3mm的松香焊料在轴承外档圈上,见图3-2-9。

b.临时装上变速器,并按规定力矩拧紧,然后再拆下变速器。

c.取下压扁变形的焊料并测量压扁变形的焊料的厚度。

d.根据后轴承轴向间隙(表3-2-7)和焊料的厚度,选择并安装合适的垫片。

后轴承轴向间隙

3-2-7

项 目 输出轴后轴承轴向间隙 差速器后轴承轴向间隙

标准值(mm) 0.05~0.10T 0.05~0.17L

3-2-8

3-2-9

例:对输出轴,压扁变形的焊料厚度为1.72mm。后轴承轴向间隙标准植为0.07mm。因

此,应选择1.79mm(1.72mm+0.07mm)厚度的垫片。

(12)在变速器上安装油导糟。

(13)在变速器的离合器壳侧涂指定的密封胶。指定的密封胶:MS72140

(14)安装变速器到离合器壳总戒土并拧紧螺栓至规定力矩(35~42N·m)。

(15)拧紧回动空转齿轮轴至规定力矩(43~55N·m)。

(16)安装5-倒档换档导轨托架螺栓。安装输出轴齿轮。

(17)安装后轴承、垫片、开口环和5裆齿轮套筒。

(18)安装5档变速齿轮、滚针轴承、同步器环和同步器毂。同步器毂的油槽应对着5

档变速

齿轮。

(19)安装止动盘。安装挡圈。时安装5档拨叉和5档同步器套筒。

(20)将变速器从3档换到5档,拧紧锁紧螺母至规定力矩(140~160N·m)后给锁紧螺母

边。

(21)安装弹性销(使用新的弹性销)。确保弹性销的狭长切口与换档导轨的中心线对

正,见

3-2-8。

(22)给后盖涂上指定的密封胶(MS 721-40)后安装后盖和后盖螺栓。

(23)安装里程表驱动齿轮总成。里程表驱动齿轮拧紧力矩:3~5N·m。

(24)安装备用灯开关。备用灯开关拧紧力矩:30~35N·m。

(25)安装换档拉线支架。

3.换档控制机构的检修(图3-2-10)

(1)拆卸。

①拆下换档手柄和后控制台。拆下前控制台。

②拆下下控制板拉线安装螺栓。拆下换档拉线的开口销。

③拆下换档拉线的开口销和卡子。拆下选档拉线的开口销和卡子。

④拆下换档杆总成。

(2)检查。

①检查换档拉线能否恰当操作,有无损坏。

②检查选档拉线能否恰当操作,有无损坏。

3-2-10

(3)安装。

安装按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

4.输入轴总成的检修(图3-2-11)

(1)检查

①检查输入轴上安装滚针轴承的地方的外表面有无损坏或不正常的磨损。

②检查花键有无磨损或损坏。

③检查安装在轴承套筒和齿轮轴上的滚针轴承是否无间隙和异常噪声地平滑转

动。

(2)组装。

①按图3-2-13所示位置安装同步器毂和套筒。

②同步器套筒有6处漏牙。将毂安装到套筒上时,应让两漏牙之间中心与同步器楔

块接

触,见图3-2-14。

③安装同步器弹性环,让其凸起部分与同步器的凹槽相啮合。

注意:安装同步器弹性环时,确保不是朝向同一方向,见图3-2-15。

④将3-4档齿轮同步器总成安装到输入轴上。

注意:安装同步器总成时,确保3个同步器楔块被正确放置到各自同步器环的凹槽

中。安装同步器总成后,检查3档齿轮能否平顺旋转。

⑤安装轴承套筒。

⑥在输入轴上安装针轴承(使用新轴承)和4档齿轮,安装垫片和套筒。

⑦将球轴承(使用新轴承)安装到输入轴上。

5.输出轴总成的检修(图3-2-16)

3-2-11

3-2-12

3-2-13

3-2-14

3-2-15

输出轴总成的检修可参考输入轴总成的检修。

3-2-16

6.差速器总成的检修(图3-2-17)

(1)拆卸。

①用老虎钳夹紧差速器壳。

②从差速器壳上拆下差速器驱动齿轮固定螺栓,并拆下差速器驱动齿轮螺栓,并拆下差

器驱动齿轮。

③拆下滚动锥轴承。用尖冲头从孔中取出锁止销。

④拆下小齿轮轴。拆下小齿轮、平垫圈、锥齿轮和垫片。

(2)安装。

①在锥齿轮的背部安装厚度为0.93~1.0mm的垫片,然后将齿轮装到差速器壳内。

3-2-17

②在每个小齿轮的背部放置垫片,在指定位置插入两个小齿轮,通过转动使其与锥齿轮

啮合。然后插进小齿轮轴。

③测量锥齿轮与小齿轮间的齿间间隙(标准值:0.025~0.15mm)。若间隙不在标准值内,

拆下并重新装合适的垫片,重新装配并测量。

注意:两锥齿轮的齿间间隙应按同样要求调整。

④对正小齿轮轴锁止销孔和差速器壳锁止销孔并插入锁止销(使用新的锁止销)。

止销

头必须沉没在差速器壳的凸缘表面下,见图3-2-18。

⑤用专用工具在差速器壳的两侧安装滚动锥轴承。

注意:在压装轴承时,只能压轴承的内圈。

⑥在差速器驱动齿轮螺栓的全周螺纹上涂上指定密封胶(双头螺栓锁止胶BM)。按图

3-2-19所示的顺序,拧紧螺栓至130~140N·m。

注意:若螺栓是用过的,必须从螺纹上除去旧密封剂。

3-2-18

3-2-19

第三节自动变速器

一、概述

1.自动变速器的特点

(1)千里马轿车装配的自动变速器是改进后的自动变速器,型号为A4AF3;

(2)为了提高使用耐久性,在后离合器采用了离心平衡机构;全部的回位弹簧采用了螺

弹簧;

(3)为了提高变速效率使用了6个电磁阀,实现了全变速档位的电控化;

(4)为了提高变速响应性,增加了强制降档时4→2跳档功能。

2.自动变速器结构图

(1)自动变速器外形图(图3-3-1)。

3-3-1

自动变速器结构比较复杂,一般可分成液力传动装置;齿轮变速系统;换档控制系统;

液压控制系统;电控系统等5个部分。

(2)自动变速器结构图(图3-3-2、图3-3-3、图3-3-4和图3-3-5)。

3-3-2

3-3-3

3-3-4

3-3-5

3-3-2~图3-3-5图注:

1-力矩转换器;2-变速器支撑支架;3.螺栓垫片;4-前辊支撑支架;5-螺栓垫片;6-

变速器壳;7-放油塞;8-衬垫;9-油压检查塞;10-油冷却连接器;11-封帽;12-油面板;

13-电磁;14-油面板衬垫;15-螺栓;16-调整螺钉;17-螺母;18-差动轴承保持器;19-凸

缘螺栓;20-差动罩盖;21-螺栓垫片;22-衬垫;23-终端罩盖;24-凸缘螺栓;25-后辊支撑

支架;26-油封螺栓;27-螺栓;28-O型环;29-放气阀帽;30-后离合器;31-后离合器毂;

32-止推轴承;33-止推轴承;34-止推轴承;35-前离合器;36-止推垫片;37-止推垫片;38-

终端离合器;39-终端离合器毂;40-止推垫片;41-止推轴承;42-簧环;43-制动盘;44-

制动平台;45-制动压力台;46-制动复位台;47-复位弹簧;48-环状弹簧;49-止推轴承;

50-止推垫片;51-簧环;52-自动跳合毂;53-包装;54.下和反制动销钉;55-中心支撑;

56-自动跳合带;57-自动跳合伺服机构和弹簧销钉;58-自动跳合伺服机构开关;59-飞轮螺

栓;60-可移动传动设置;61-螺栓;62-双人字齿轮;63-胶带辊轴承;64-锁紧螺母;65-

簧环;66-止推轴承;67-止推垫片;68-油封环;69-止推轴承;70-簧环;71-终端离合器轴;

72-锁紧螺母;73-行星托架;74-倒中心齿轮;75-前中心齿轮;76-人字齿轮;77-可移动传

动;78-输出凸缘;79-簧环;80-差速器箱;81-差速箱;82-差速传动垫片;83-垫片;84-dx

齿轮轴;85-锁紧销钉;86-球轴承;87-侧轴承;88-垫圈;89-垫圈;90-差速传动;91-速

度计传动;92-止动盘;93-制轮杆支撑;94-凸缘螺栓;95-螺母;96-弹簧垫片;97-手控档;

98-0型环;99-螺栓;100-手控档;101-螺钉;102-油封垫片;103-脉冲发生器;104-凸缘

螺栓;105-变速器开关;106-凸缘螺栓;107-档位电缆支架;108-凸缘螺栓;109-卡子;110-

簧环;111一油泵;112-油泵衬垫;113-油封垫片;114-O型环;115-油封环;116-油封螺

栓;117-阀体;118-油温传感器;119-螺栓;120-螺栓;121-螺栓;122-滤油器;123-凸缘

螺栓;124-速度计传动衬套;125-凸缘螺栓;126-油量规和注油管;127-凸缘螺栓(8×16);

128-油量规

3.技术参数(表3-3-1)

技术参数

3-3-1

项 目 参 数

液力变矩器类型 3-元件,1-段,2-相式

变速器类型 4个前进档,1个倒档

发动机排量 1.3升 1.6升

1档 2.846 2.846

2档 1.581 1.581

传动比

3档 1.000 1.000

4档 0.685 0.685

倒档 2.176 2.176

主减速比 4.041 3.656

前离合器卡环 0.5±0.1 0.5±0.1

卡环间隙(mm)

后离合器卡环 0.8士0.1 0.8±0.1

末端离合器卡环 0.5±0.1 0.5±0.1

低速档和制动器卡环 0.675~0.987 0.675~0.987

4.扭紧力矩(表3-3-2)

拧紧力矩

3-3-2

项 目 力矩(N.m) 项 目 力矩(N·m)

换档杆紧固螺栓 12~15 前滚动密封固定螺栓 45~60

起动机固定螺栓 27~34 后滚动密封中心板 30~40

换档杆凸轮螺栓 14~20 后滚动密封固定螺栓 45~60

按钮和杆总成 大于2 伺服机构锁紧螺母 15~22

发动机喇口管盖 8~10 指示板 大于15

变速固定支架 30~40 放油塞,加油塞 30~35

变速器绝缘螺栓 90~110 变速档位开关+A243 10~12

前滚动密封中心板 30~40

开状态时,故障指示灯正常工作。

下列项目通过MIL指示:

①液压温度传感器。

②电磁阀A(PC-A)。

③电磁阀B(PC-B)。

④换档控制电磁阀A(SCSV-A)。

⑤换档控制电磁阀B(SCSV-B)。

⑥换档控制电磁阀C(SCSV-C)。

⑦压力控制电磁阀A(PCSV-A)。

⑧压力控制电磁阀B(PCSV-B)。

⑨减振离合器电磁阀(DCCSV)。

⑩换档同步阶段。

⑾档位开关。

2.故障码(表3-3-3)

故障码

3-3-3

2.发动机不能起动

(1)故障可能原因。

①发动机系统有故障。

4.汽车不能倒车

(1)故障可能原因。

5.汽车不能向前行驶或倒车

(1)故障可能原因。

①不正常的减压或传输信号故障。

7.操纵档从N档转换到D档有振动产生,并持续很久

(1)故障可能原因。

①后部离合器有故障。

②阀体离合器有故障。

③节气门开关故障。

(2)故障诊断流程如下:

8.操纵档从N档转换到R档有振动严生,并持续很久

(2)故障诊断流程如下:

9.操纵档从N档转换到D档或R档时有振动产生,并持续很久

(1)故障可能原因。

①减压故障。

②油泵有故障。

③阀体有故障。

(2)故障诊断流程如下:

10.换档撞击

(1)故障可能原因。

③阀体有故障。

④压力控制电磁阀有故障。

⑤离合器和制动器有故障。

(2)故障诊断流程如下:

11.汽车行驶时,所有换档点过早或滞后

(1)故障可能原因。

①电机B有故障。

②换档控制电磁阀AB有故障。

12.汽车行驶时,个别换档点过早或滞后

(1)故障可能原因:阀体有故障。

(2)故障诊断流程如下:

13.汽车行驶时,不能换档

14.汽车行驶时,加速性差

(1)故障可能原因。

①离合器或制动器故障。

②发动机系统故障。

16.加速开关系统有故障

(1)故障可能原因。

①加速开关或点火开关有故障。

②连接头或PCM有故障。

(2)故障诊断流程如下:

四、使用AHi-SCAN诊断仪诊断故障(表3—3-4)

故障诊断

3.3-4

项目 检查条件 标准值 解决措施

完全松开油门踏板 2%~18%

节气门位置 轻轻踩下油门踏板 随油门踏板位置而变化

传感器(TPS)

油门踏板踩到底 80%~100%

发动机冷机(起动前) 同环境温度

液压温度传

感器

加热发动机 温度逐渐增加

发动机热机 70-110

L档:怠速

伺服机构开关 检查伺服机构或线束

D档:第一或第三齿

D档:第二或第四齿

发动机怠速 P档,油门踏板松开 600~800r/min 检查点火系统或线束

·如果无改变出现.检查TPS或线束

检查液压温度传感器或线束

·如果有轻微变化。检查TPS或线束

续上表

项目 检查条件 标准值 解决措施

D档:空调怠速提高

D档:空调怠速降低

第一 1档:10km/h

第二 2档:30km/h

第三 3档:50km/h

第四 4档:80km/h

·检查脉冲电机A或线束

·检查脉冲电机A保护线

·检查外界噪声

·检查变速档开关系统

车速传感器 在2档以40km/h速度行驶 40Km/h

·检查车速传感器或线束

在D档以50km/h速度行驶 50km/h

压力控制电 D档,怠速 75~90%

磁阀A负载

D档,第一齿 100%

检查TPS系统或PCM

续上表

项目 检查条件 标准值 解决措施

0% 压力控制电 D档,怠速

检查TPS系统或PCM

D档,第一齿 0%

D档:3档, ·检查扭力计或扭力计控制阀

70km/h, 0~50r/min ·检查变速器油压

0D OFF ·检查点灯信号线束或脉冲1电机A

·检查扭力计或扭力计控制阀 减振离合器 D档:3档,

40%~85% ·检查脉冲电机A 电磁阀负载 70km/h,

·检查PCM或TPS系统 OD OFF

磁阀B负载

扭力计滑移

五、离合器和制动器功能(表3-3-5)

离台器和制动器功能

3-3-5

换档杆 加速控制 换档 发动机 停车

位置 开关 位置 起动 装置

P 空档 可能 作用

R 倒车 作用 作用

N 空档 可能

离合器 制动器

C1 C2 C3 OWC B1 B2

作用 第一 作用

作用 第二 作用

作用 作用 作用 第三

作用 第四 作用

D ON

第一 作用 作用

作用 作用 作用 第三

作用 第二 作用

作用 第一 作用

作用 第二 作用

作用 第一 L 作用

D OFF

2

注:C1-前部离合器;C2-后部离合器;C3-末端离合器;OWG单一离合器;B1-伺复制动

器;B2-低速倒车制动器。

六、电子控制系统的检查流程

电子控制系统的检查流程如下:

七、油压测试

(1)完全预热发动机。

(2)开启汽车使前轮旋转。

(3)连接发动机转速表。

3-3-6

(5)不同的条件下测量油压,确认测量值是否符合标准值(表3-3-6),如果不符合

标准值,检查并维修。

油压标准值(kPa)

3-3-6

换档杆位置 N D D(sw-on) D 2 L R

车速(km/h) O 0 110 75 35 50 O

怠速 2500 2500 2500 2500 发动机转速(r/min) 怠速

2档 4档 3档 2档 1档 换档位置 空档 倒档

(sw-off)

1 减压 400~440 400~440400~440 400~440400~440 400~440 420~480

2 伺服制动 637~695 840~900840~900 58~147

1666~2085 3 前部离合器 813~872

4 末端离合器 650~710 833~911

5 低速倒档制动 235~294 1666~2085

6 减振离合器 637~793 637~793637~793 245~400 254~450

7 减振离合器释放 510~610 450~646

8 后部离合器 833~911 833~911833~911 833~911

八、油压故障诊断(表3-3-7)

油压故障诊断

3-3-7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排除故障

1)油过滤器有杂物

2)不正确调整油压

“油压标准值”表中2、3、

3)调整阀咬合

4、5、6、7和8项油压不

4)阀体紧固部分松动

正确

1)检查或更换油过滤器

2)检查伺复制动油压,如超标,调整或

更换阀体

失速试验目的是当换档杆处于D档和R档,节气门全开时,获得发动机最大转速。

注意:在进行这项试验期间。确认没有人站在汽车的前面或后面。

(1)检查变速器油位置,油正常工作温度为80~90℃,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80~90℃.

(2)给两后轮塞楔块,保证汽车不能行走。

(3)连接发动机转速表。

(4)实施停车和完全制动状态。

(5)起动发动机。

(6)在换档杆处于D档时,将离合器踏板踩到底,读最大转速,不要将节气门打开

时间比获得最大转速的时间还要长,每次不要长于5s,如果需要进行一次或多次失速试

验,在试验期间,在空档状态,让发动机的转速在1000r/min保持2min,使变速器油冷

却。

失速:2400~2800r/min(1.3L发动机);

失速:2700~3100r/rain(1.6L发动机)。

(7)换档杆处于R档,按上述程序,再进行一次失速试验。

如果D档失速比要求高,变速器后部离合器或超速离合器滑移,在该基础上,执行水压

验直到找出滑移的原因。

如果R档失速比要求高,变速器前部离合器或低速制动时滑移,在该基础上,执行

水压试验直到找出滑移的原因。

如果D档或R档失速比要求低,发动机输出功率或扭力计有问题,检查发动机是否

点火,点火时间,阀门有无异常,如果都正常,扭力计有问题。

十、变速器油液面位置的检查

(1)起动发动机直到油温度达到正常温度(80~90℃)。

(2)将汽车放在水平地板上。

(3)移动换档杆到每一个位置让油充满扭力计和油压系统,然后将换档杆处于N

位置。

(4)在移动量油计前,擦去量油计上的污染物,然后取出量油计,检查油液状况。

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该维修变速器:

①有燃烧气味;

②油的颜色变为黑色;

③油内有过量的金属微粒。

(5)检查油位是否处在量油计的HOT位置。如果油位低,加注自动变速器油到4UT

置。

变速器油规格:GENUINE DIAMOND ATFSP-ⅲ。

注意:油位低将导致多种不正常的状况,因为空气此时能进入油泵,进行油压试验时,

油路中有气泡,导致换档延时,离合和制动滑移等。不正确的加注油能够使油位升得太高。

当变速器油位太高时,

齿轮搅拌会形成气泡,

会加速变速器老化。油位太低时状况同油位太

高时一样。另外气泡能够导致油温过高,油氧化,使阀门与离合器正常操纵干涉。泡沫还使

变速器油泄漏。

(6)确认机油标尺液面。

十一、换档杆的检查

(1)将换档杆转换到每一个档位,检查换档杆移动是否平稳,控制指示器是否正确。

(2)检查并确认换档杆是否能够转换到每个位置。

(3)起动发动机,当换档杆从N档转换到D档,检查汽车是否向前行驶,当转换到R

档时,检查汽车是否朝后行驶。

(4)换档杆故障时,调整控制线和换档杆轴承,检查换档杆磨损。

十二、变速开关的调整

(1)将操纵档置于N档位置。

(2)松开主控制臂上的锁紧螺母,将控制臂与线夹分离。

(3)将控制臂置于N档位置,

(4)转到变速开关直到控制臂的末端宽12ram的位置与开关本体凸缘位置对齐。

(5)紧固变速器开关螺栓达到规定的拧紧力矩(10~12N·m)。

注意:当装配开关本体时,不要丢失O形密封圈,并紧固螺栓。

(6)确认换档杆是否处于N档位置。

(7)调整凸缘螺母,直到控制臂无松驰,换档杆操纵平稳。

(8)开动汽车,转换换档杆到不同位置,是否与所处的档位一致。

十三、伺服机构的调整

(1)清洗和去除附着在调整螺钉上的污染物。

(2)松开锁紧螺母。

(3)松开和紧固调整螺钉两次,拧紧力矩为5N·m。

(4)紧固调整螺钉至5N·m,然后松开调整螺钉331/3转。

(5)紧固锁紧螺母至规定的力矩(15~22N·m)。

说明:在组装前,在调整螺钉上涂上密封剂(DC780)。

十四、油压的调整

(1)放出自动变速器油。

(2)拆掉油底壳、油过滤器和油温度传感器。

(3)压住电磁阀的绝缘接头。

(4)拆开阀体总成,取出主要阀体部件,注意不要让别的东西丢在里面。

(5)松开调整器阀门的调整螺钉(图3-3-7),调整后油压至标准值860~900kPa,当顺时

调整螺钉时,压力降低。反之,则压力上升。

调整螺钉调整油压的范围为38kPa。

(6)检查阀体上表面上的O形密封垫,更换电磁阀O形密封圈。

(7)将阀体装到基板上,然后连上电磁阀绝缘接头。注意,接头的方向应如图3-3-8

示,

同时应注意不要将线卡住。

3-3-7

3-3-8

(2)旋转调整螺钉,将压力降到标准值400~440kPa。

说明:当调整减压时,将压力降到标准值400~440kPa的中间值420kPa。调整螺钉调

整油压的范围为22kPa。

(3)同调整油压一样,安装油滤清器和油底壳。

(4)如有必要,进行油压试验。

(5)当通过Scan工具增加50%时,调整压力控制电磁阀,让伺服制动油压达到标准值

320±30kPa。

调整螺钉调整油压的范围为30kPa。

(6)当调整完成后,检查减压油压在370~490kPa范围内。

注意:调整必须在油温为80~90℃,如果调整温度太高,在怠速期间,油压会下降,

最终可能会影响调整的正确性。

十六、自动变速器油路图

(1)空档和驻车档油路图,见图3-3-9。

(2)前进档油路图,见图3-3-10a)、图3-3-10b)、图3-3-10c)和图3-3-10d)。

(3)倒档油路图,见图3-3-11。

十七、液压控制系统的检修

1.手动阀液压控制原理图

(1)D档液压控制原理图,见图3-3-12a)。

(2)P档液压控制原理图,见图3-3-12b)。

(3)N档液压控制原理图,见图3-3-12c)。

2.压力控制阀AB液压控制原理图

压力控制阀AB用来调节在压力控制电磁阀AB控制下的每一个离合器,从而消除

换档时的振动。

(1)压力控制阀A不工作,见图3-3-13a)。

(2)压力控制阀A工作,见图3-3-13b)。

(3)压力控制阀B不工操作,见图3-3-14a)。

(4)压力控制阀B工作,见图3-3-14b)。

3-3-9

图 3-3-10a)

3-3-10b)

3-3-10c)

3-3-10d)

3-3-11

3-3-12

3-3-14

3.档位控制阀和电磁阀A、BC

作用于档位控制阀的压力是由三个档位控制电磁阀控制的,而且档位控制阀是根据档位

传动装置来工作的,从而来控制油道中油的压力和流向。

档位控制电磁阀A、BC的开关关系见表3-3-8。

档位控制电磁阀A、BC的开关关系

3-3-8

档位传动装置 电磁阀A 电磁阀B 电磁阀c

1级传动

2级传动

3级传动

4级传动

4.控制开关阀(CSV)和E/C

(1)控制E/C阀和SA的开关,见图3-3-15a)。

(2)控制2级传动,见图3-3-15b)。

2级压力通过CSV传给SA。SCSV-C1级传动一样都是关闭的。

(3)控制2-3级传动,见图3-3-15e)。

SCSV-C2级传动一样,保持关闭。

2-3档的时候,从档位控制阀出来的E/C压力在E/C阀处被截止。

SA压力是由1-2档位阀提供的,但前离合器和SA压力也可以由2-33-4档位阀提供。

所以SA压力将被抵消。

(4)控制3级传动,见图3-3-15d)。

SCSV-C由关到开。

在完成由2档到3档后,E/C压力由CSV 1-2档位阀提供。

SA压力是由档位阀提供的,但前离合器和SR压力也可以由2-33-4档位阀提供。所

SRSA压力将被抵消。

3-3-15

SA-伺服机构用油;SCV-换档控制阀;CSV-控制开关阀;SCSV-换档控制电磁阀;

十八、自动变速器的拆装

1.垫片选择

止推轴承(4,6,8,9,11,12,13)、止推垫片(3,7,10)、止推垫圈(1,2,5)尺寸,

见表3-3-9。

止推轴承(4,6,8,9,11,12,13)、止推垫片(3,7,10)、止推垫圈(1,2,5)尺寸

3-3-9

代号 外径(mm) 内径(mm) 厚度(mm) 代号 外径(mm) 内径(m) 厚度(mm)

70 55.7 1.4 4# 48.1 34.4

1#

70 55.7 1.8 5# 40 21 2.4

70 55.7 2.2 6# 2.5 42.6 28

70 55.7 2.6 7# 54 38.7 1.6

2# 70 55.7 1.8 8# 52 36.4 2.8

1.0 9# 41 28 2.0 48.9 37

1.2 10# 39 28 1.2 48.9 37

1.4 11# 38 222.2 48.9 37

1.6 12# 52 48.9 37 36.4 2.8

1.8 13# 58 48.9 37 5.0 44

2.0 48.9 37

2.2 48.9 37

2.4 48.9 37

3#

3-3-91#~13#的位置见图3-3-16。

3-3-16

2.拆卸

(1)拆下蓄电池。

(2)拆下空气滤清器。

(3)拆下变速器行程开关连接器。

(4)拆下电磁阀连接器和油温传感器连接器。

(5)拆下控制电缆的开口销。

(11)拆下自动转向回路管。

(12)拆下轮胎。

(13)拆下起动装置。

(14)拆下发动机上部连接和变速器的螺栓。

3-3-17

1.拆卸

(1)拆下后罩盖。

(2)拆下前罩盖。

(3)拆下把手安装螺钉。

(4)断开超速开关连接器,用小起子从连接器上拆下3个连接器销钉,然后拆下把

手总成。

(5)断开位置指示灯连接器。

(6)拆下档位显示器总成。

(7)拆下开口销。

(8)从档位侧拆下卡子。

(9)拆下操纵板上的螺栓垫片总成。

(10)拆下档位总成。

(11)拆下变速器控制电缆总成。

2.安装

(1)在衬套的内表面涂一层规定用润滑油SAE J310NLGI No.0。

(2)将档位和变速器开关移到N位置,然后安装控制电缆。

(3)当将控制电缆连接到变速器安装支架上时,安装卡子固定控制电缆。

(4)安装螺栓垫片总成和螺母。

(5)安装卡销和自锁销钉。

(6)安装开口销。

(7)接上位置显示灯连接器,O/D开关连接器,制动位置开关连接器,正常/经济选

择开关连接器和锁紧电磁连接器。

(8)安装档位指示总成。

(9)在图3-3-18所示位置使用规定润滑油SAE J310NLGI NO.2。

(10)安装档位总成。

(11)将档位放到N位置,然后调节凸轮使凸轮和档位总成末端间的距离Α(图3-3-19),

(13)安装前罩盖和后罩盖。

3-3-18

3-3-19

3.控制电缆的调整

(1)用凸缘螺母调整控制电缆,消除松动现象,并检查所选档位操作是否平稳。

(2)驾驶车辆,检查当所选档位在每个位置时,变速器在相应的速度范围内。

4.检查

(1)检查控制电缆的功能有无损坏。

(2)检查衬套有无磨损或损坏。

(3)检查弹簧有无损坏。

(4)检查止动位置有无磨损。

(5)检查杆总成的末端销钉有否磨损。

(6)检查超速开关的连续性。

开关位置在超速起动时,端子12连通;开关位置在非超速起动时,端子13

连通。

第四章 驱动轴和前桥

第一节 概 述

一、驱动轴技术规格(表4-1-1)

驱动轴技术规格

4-1-1

项 目 1.3L(MT/AT),1.6L(AT) 1.6L(MT)

连接类型

球笼式(B.J.) 球笼式(B.J.)

球叉式(T.J.) 双分接头(D.0.J.)

球笼式(B.J.) 45°或更多 45°

球叉式(T.J.) 22.5°或更多 22°

类型 双列向心止推滚珠轴承

最大转角

车轮轴承

尺寸(内径×外径) 前:70×38mm;后:70×28mm

二、拧紧力矩(表4-1-2)

拧紧力矩

4-1-2

项目 力矩(N·m) 项目 力矩(N·m)

开槽螺母 220-260 后悬臂与后轴头连接螺母 130-150

转向节与减振器总成连接螺母 75-90 稳定杆支架螺母 17-26

下摆臂球头与转向节连接螺母 60-72 稳定杆总成螺母 35-45

车轮螺母 100-120 90-110 后悬臂凸缘螺母

后轮毂轴承凸缘螺母 80-100 180-220 后悬臂凸轮螺母

后减振器与后轴头连接螺母 10-20 75-90 前轮毂与制动盘连接螺母

拖曳臂与后轴头连接螺母 130-150

注意:自锁螺母经过拆卸后必须更换。

三、常见故障诊断(表4-1-3)

常见故障诊断

4-1-3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

驱动轴转向节磨损 更换

车辆跑偏

车轮轴承磨损、摩擦或有喀啦声 更换

轮毂螺母松动 调整或更换

前悬架和转向有缺陷 调整或更换

第二节驱动轴

一、前驱动轴总成的检修(图4-2-1)

4-2-1

(1)松开车轮螺母。

(2)把安全支架放在恰当的位置,将车辆前部举升。

(3)拆下车轮螺母和前车轮。

(4)从前轮毂上拆下开口销、开槽螺母及垫片。

(5)将驱动轴从变速器上拆卸下来。

(6)用塑胶锤,将驱动轴从前轮毂上拆下。

(7)将轮毂往外推,将驱动轴从轮毂上拆卸下来。

(8)在变速器壳体和驱动轴T.J.端壳体间插入一杠杆,从变速器上将驱动轴撬离,见图

4-2-2。

注意:

①要确保将杠杆放入桥壳体的肋上。

②杠杆不能插入太深(最大7mm),否则会损坏油封。

4-2-2

4-2-3

(2)检查球笼有无磨损和运动情况。

(3)用手扭转驱动轴,轴和球笼间不应松旷。

(4)检查轴花键有无磨损或损坏。

(5)保证驱动轴无扭曲或裂纹,如有必须更换。

3.安装

(1)在驱动轴花键和变速器壳体表面涂抹齿轮油。

(2)在安装驱动轴前,要保证卡簧开口向下。

(3)将防尘罩、轮毂、制动盘和前轮轴承安装到转向节上。

(4)将B.J.安装到转向节上。

(5)实际上,应该在转向节B.J.端安装到转向节的同时,将下摆臂也安装到转向节上,

且不能损坏防尘罩。

(6)用75-90N·m的拧紧力矩将转向节安装到减振器总成上。

(7)用60-72N·m的拧紧力矩将下摆臂安装到转向节上。

(8)安装完毕后,用手检查驱动轴。

(9)将垫片凸面朝外后,安装开槽螺母和开口销。

(10)安装车轮总成。

4-2-4

1.拆卸

注意:

①B.J.总成不可以拆卸。

②驱动轴转向节中必须使用专用润滑脂(DS-P.3),不能用其他润滑脂代替。

③拆卸后必须更换新的防尘罩卡箍。

(1)松开D.0.J.防尘罩卡箍,并将D.O.J.防尘罩卡箍从D.O.J.外圈中分离开来。

注意:不要损坏防尘罩。

(2)用平口起子拆下卡簧。

(3)从D.O.J.上拉出驱动轴。

(4)拆下弹性挡圈和座圈滚道,取出保持架和滚珠总成。

(5)将座圈滚道,保持架和滚珠作为整体进行清洗。

(6)拆下防尘罩卡箍,拆下D.O.J.和B.J.防尘罩。

注意:如果防尘罩仍要使用,在花键上缠绕胶带以保护防尘罩。

2.检查

(1)检查D.O.J.的外、内座圈滚道,保持架和滚珠有无生锈或损坏。

(2)检查花键有无磨损。

(3)检查B.J.有无水、杂质和锈蚀。

注意:当B.J.总成仍使用时,不要擦去油脂。

(4)检查油脂中有无杂质。如必要,清洗B.J.总成并更换润滑脂。

3.安装

(1)在驱动轴花键上缠绕胶带来保护防尘罩。

(2)在驱动轴上涂抹规定的润滑脂后,安装防尘罩。

规定润滑油:

B.J.防尘罩:CentopIes 27136K

(4)取下B.J.防尘罩卡箍和B.J.防尘罩。

注意:如果防尘罩仍使用,在驱动轴花键上缠绕胶带来保护防尘罩。

(5)从B.J.总成上拆下防尘盖。

2.检查

(1)检查驱动轴花键部分有无磨损或损坏。

(2)检查有无杂质或水进入B.J.总成。

(3)检查球叉总成的辊子旋转、磨损或锈蚀情况。

4-2-5

(4)检查T.J.壳体内部有无磨损或锈蚀。

(5)检查减振器有无损坏或锈蚀。

3.安装

注意:用溶剂清洗拆卸部件,并用高压空气将其吹干。不要用溶剂清洗橡胶部件。

(1)在花键上缠绕乙烯树脂胶带来防止阻尼减振器和防尘罩损坏。

(2)将阻尼减振器和防尘罩装入驱动轴。

(3)在驱动轴上装入T.J.防尘罩,拆去胶带,注意不要损坏防尘套。

(4)安装球叉总成。

(5)在驱动轴凹槽上安装卡簧,直封完全装配好。

(6)在T.J.上涂抹润滑脂后,将T.J.安装到驱动轴上,并将T.J.保持向上,保证不脱

落。

(7)在B.J.上定量涂抹规定的润滑油后,安装B.J.防尘罩。

(8)拧紧B.J.防尘罩卡箍。

(9)为控制T.J.防尘罩中的空气量,当拧紧时保证一定的距离,见图4-2-6中的A(表

4-2-1)。

尺寸A

4-2-1

手动变速器 494.9mm 779.9mm 自动变速器 488.9mm 774.9mm

A(LH) A(RH) A(LH) A(RH)

(10)拧紧T.J.防尘罩卡箍。

(11)安装阻尼减振器时,应保证B.J.和轴在同一直线上,如图4-2-7所示,并安装阻

尼减振器卡箍。图4-2-7中的A=325±2mm。

(12)将ABS齿轮脉冲发生器和防尘盖安装到B.J.总成上,见图4-2-8。

注意:压入防尘盖后再安装ABS齿轮脉冲发生器。

4-2-6

4-2-7

4-2-8

第三节 前桥和后桥

一、前段和转向节的检修(图4-3-1)

1.拆卸

4-3-1

(1)将车辆举起,拆下前轮。

(2)拆下槽形螺母。

(3)从转向节上拆下前制动卡钳总成,并用绳将其悬起。

(4)从转向节上拆下车轮传感器。

(5)从转向节上拆开转向横拉杆球头。

(6)从转向节上拆下减振器总成。

(8)从转向节上拆下摆臂球头。

(9)将轮毂和转向节作为一个整体拆下。

2.分解

(1)从轮毂上拆下制动盘。

(2)拆下卡簧。

(3)从转向节上拆下轮毂和防尘盖。

(4)从轮毂中拆下轴承内座圈滚道。

(5)从转向节上拆下车轮轴承外圈滚道。

3.检查

(1)检查轮毂有无裂纹,花键有无损坏。

(2)检查制动盘有无划痕或损坏。

(3)检查转向节有无裂纹。

(4)检查卡簧有无裂纹或损坏。

4-3-2

2.检查

(1)检查后轮毂轴承有无磨损或损坏。

(2)检查后轮有无卡齿。

(3)转动检查后轮毂轴承有无噪音。

(4)检查轮毂的内表面有无磨损。

第五章 转向和悬架系统

第一节 转向系统

一、概述

1.技术规格(表5-1-1)

技术规格

5-1-1

项 目 规 格

转向柱和转向连接轴类型 吸能式,十字轴万向节连接(2个接头)

转向器类型 齿轮齿条式

齿条行程 134mm(3.76圈)

方向盘自由行程 0~30mm

机械转向

车轮最大转角 内:38°52;外:33°07

转向拉杆球头转动扭矩 0.5~2.5N·m

转向小齿轮转动力矩

转向拉杆摆动力矩 2~5N·m

转向柱和转向连接轴类型 吸能式,十字轴万向节连接,转向柱倾斜度可调

转向器类型 齿轮齿条式

齿条行程 134mm

油泵类型 叶轮式

油泵流量 9.6mL/rev

油泵压力阀开启压力 1.5~2.0MPa

助力转向

方向盘自由行程 0~30mm

车轮最大转角 内:38°52°;外33°07

转向力 29.23N或更小

皮带挠度(在98N作用力下) 7~10mm

油泵压力降 5.9MPa

转向小齿轮转动力矩 0.6~1.3N·m

转向拉杆摆动力矩 2~5N·m

±180°范围之内(中心):0.4~1.1N·m

±1800范围之外(中心):0.3~1.6N·m

2.拧紧力矩(表5-1-2)

压力管和回油管与转向器连接 12~18 储油罐支架螺栓 8~12

转向小齿轮与回转阀自锁螺母 20~30 吸管支架夹板(与油泵吸管接头) 3~5

堵塞 50~70 油冷却管安装螺栓 8~12

油泵支架螺栓 20~27

3.润滑油(表5-1-3)

润滑油

5-1-3

项 目 推荐润滑油 加注量

方向盘喇叭触点 LONG TIME PD2

转向轴轴承 ALVANIA#2或#3

转向拉杆球头 VALIANT R2

转向小齿轮座 ONE-LUBER RP

齿条球头 LONG TIME PD2

按要求

转向拉杆与齿条连接球头 硅润滑油(规格型号:MSH41)

助力转向油 PAF-Ⅲ型 0.9L

4.机械转向故障诊断(表5-1-4)

机械转向故障诊断

5-1-4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

齿条支撑座松 重新紧固

过度转向

转向器固定支架螺栓松动 重新紧固

转向横拉杆端部磨损或松动 重新紧固或根据需要更换

续上表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

转向横拉杆球头转动阻力过大 更换

齿条支撑座过紧 调整

方向盘操纵困难 转向齿条或球头内部粗糙 润滑或更换球头

或转向回位不完全

齿条弯曲 更换

转向轴接头或防尘套损坏 更换

转向小齿轮轴承损坏 更换

5.助力转向故障诊断(表5-1-5)

助力转向故障诊断

5-1-5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

齿条支撑罩松 重新紧固

齿条和转向小齿轮内都机油过度泄漏 更换损坏零件

转向小齿轮阀体密封环变形或损坏 更换

转向横拉杆球头转动阻力过大 更换

齿条支撑座过紧 调整

转向齿条或球头内部粗糙 润滑或更换球头

齿条弯曲 更换

更换 转向轴接头或防尘套损坏

更换 转向小齿轮轴承损坏

更换 管路受折、变形或损坏

重新紧固 转向器支架松动

更换 油压控制阀损坏

更换 油泵输入轴轴承损坏

转向轮不完全回位

续上表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

噪音

所有的转向系统都有噪音,这种噪音在制动时转动方向盘最为明显。这种噪音和转向

性能无关,除非这种噪音极大,否则不要更换阀

管子与车身有干涉 重新布线

齿轮和齿条间的 转向器支架松动 重新紧固

咔哒声或卡紧噪声

转向横拉杆端部和/或球头松动 重新紧固

转向横拉杆端部和/或球头磨损 更换

动力油缺少 补充

油泵噪音

油里有空气 排除油里的空气

油泵支架螺栓松动 重新紧固

注意: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起动发动机之后,有可能听到轻微的摩擦声(在-20℃

以下),这是由于动力转向油在寒冷的天气条件下的特性造成的,而不是一种故障。

6.检查方向盘自由转动量

(1)起动发动机,使方向盘保持直线位置,用5N的力转动方向盘。

(2)检查方向盘圆周转动量。方向盘自由转动量:0.30mm。

(3)如果转动量超出标准值,检查转向轴和转向齿条末端联接,检查转向角度。

7.检查转向角度

(1)将前轮放到转动圆角规上,并测量转向角度(内轮为38

°°;外°0°

②转向器壳里的齿轮预加载荷和转向拉杆球头转动力矩。

③下摆臂球头转动力矩。

(6)检查结束后,使发动机转速回到怠速。

10.检查方向盘回位

检查方向盘回位并确认以下部位:

(1)方向盘转向的操纵力和回位力在慢速和快速地转动时应该是相同的。

(2)将方向盘转动90°,并使车辆行驶速度为35km/h,保持几钞种,然后松开方向盘,

回位最少在

70%以上。

注意:如果方向盘转动太快,操作瞬时可能沉重,尤其是在慢速时,这是由于油泵输出

有时会减少的缘故,并不是故障。

11.检查助力转向液面高度

(1)将车辆放置在水平面上。

(2)车辆保持静态,起动发动机,方向盘连续转动几次,将油温提高到50~60℃。

它零件的寿命。

14.检查助力转向皮带张紧力

(1)在指定的点,用98N的力压V形皮带,然后测量挠度并确认是否在标准值(7~

10mm)

之内。

(2)调整皮带张紧力,松开油泵支架螺栓,移动油泵,然后再拧紧螺栓。

注意:在检查皮带挠度之前一定要运转发动机。

15.油泵压力试验(油泵卸载压力)

(1)从油泵上拆下压力管,用压力表(带间隔阀)将油泵和压力管连接起来。

(2)排放空气,起动发动机,转动方向盘几次,使油温升到50℃左右。

(3)将发动机转速升到1000r/min。

(4)关闭压力表的间隔阀,测量油压并确认是否在标准值(6.2MPa)范围之内。

注意:压力表上的间隔阀关闭时间不超过10s。

(5)拆掉压力表,拧紧压力管。压力管拧紧力矩55~60N·m。

(6)给系统补充油液。

二、转向柱和转向连接轴的检修(图5-1-1)

1.拆卸

(1)拆下喇叭盖总成。拆下上下喇叭板,撕开喇叭触点插头。

注意:重新安装方向锁时,必须更换螺钉和方向锁总成。

(3)如果需要,拆卸可调转向柱和支架(仅用于可调转向柱)。

注意:不要拆卸转向柱和连接轴。

3.检查

(1)检查转向管柱和轴的变形和损坏。

(2)检查连接处运动、是否损坏和机构的运动是否自由。

(3)检查调节支架和弹簧的裂纹和损坏。

(4)检查转向锁机构操作是否正常。

(5)检查防尘罩裂纹或损伤情况,必要时更换。

4.装配

(1)装配过程与拆卸过程相反。

(2)对准转向柱轴套和方向锁,然后插入点火开关钥匙。

固。

检查方向锁操作效果,最后按规定紧固锁。注意:必须使用专用的一次性螺钉紧

5.安装

(1)普通型转向柱。

5-1-2

(2)将横拉杆球头从转向节上拆下来。

(3)拆下后部的阻推支架总成,然后拆掉中心支架总成后部两个支座螺栓,松开前

部两个螺栓。

(4)拆掉转向器支座固定板。

(5)将转向器齿轮和联接装置向车辆右边移动,然后从中心支架总成左侧取出转向

器总成。

2.分解

在分解之前,要测量齿条转动力和齿轮转动力矩,测量位置参考在重新装配后的中

心状态(直线行驶)。

(1)清洗转向器总成,用带软夹爪的老虎钳安装固定。

注意:当用虎钳安装齿条时,在齿条外面缠一层布,在紧固虎钳时,不要损伤齿条。

(2)拆下横拉杆总成。

(3)从堵塞上拆下锁止螺母。拆下堵塞。

(4)从齿轮壳中拆下弹簧,标注缓冲垫和支撑块。

(5)拆下防尘帽。

5-1-3

4.装配

(1)在重新装配之前,用适当的溶剂清洗所有的零件。

(2)将轴承压装到齿轮合适的位置。在齿轮上装入卡簧。

(3)给齿条、齿轮、衬套、滚子轴承及其他运动部位涂润滑油脂(SAE J3100)。

注意:润滑脂不要堵住壳体衬套上的空气通道。

(4)将齿条插入齿轮壳体,然后再装齿轮与齿条啮合。

注意:必须使齿条从齿轮壳左边装入,并擦去多余的润滑脂。

(5)选择和安装规格合适的卡簧,使齿轮的轴向间隙为最小。卡簧规格见表5-1-6。

卡簧规格

5-1-6

颜色标记 蓝色 白色 黄色

厚度(mm) 1.590 1.665 1.740

(6)在将油封(必须使用新油封)装入齿轮箱之前,油封唇部涂润滑脂。

(7)在支撑块的杯形部分涂润滑脂,然后将支撑块、橡胶缓冲垫、弹簧和堵塞装入

齿轮箱中。

(8)拧紧堵塞至规定力矩11N·m,然后返回30

°°

~60;拧紧堵塞锁紧螺母至规定力

50~

70N·m。

注意:将堵塞和齿条调整到中间位置。在锁紧螺母和壳体见涂密封剂。

(9)安装横拉杆端部和波纹管,各未端用新的锁止板固定。

(10)在齿条全行程范围内测量齿轮的预加力矩(表5-1-7)。

齿轮的预加力矩

5-1-7

齿轮预加力矩

齿条转动力。 50-300N

中间位置±180或更小 0.3-1.6N·m

中间位置±180喊更大 0.4-1.1N·m

(11)如果测量值超出规定,更换橡胶缓冲垫和弹簧,依据步骤8重新调整。

注意:

①必须确保转向器总成不倾斜、不扭曲。

②注意施加力矩不要过大,转向器容易扭曲变形,从而影响转向力。

(2)拧紧球接头与小齿轮联接器螺栓至规定力矩15~20N·m。

(3)将横拉杆装到转向节上。拧紧到规定力矩时,校准开口槽和球头螺栓上的开口销孔。

横拉杆末端球头与转向节臂拧紧力矩:15~34N·m。

(4)将车轮调整到直线状态。

(5)在确认波纹管不扭曲之后,在波纹管末端安上卡子。

四、横拉杆的检修(图5-1-4)

1.拆卸

(1)将齿轮齿条装夹到虎钳上。

注意:在虎钳上安装齿条的时候,在齿条外面缠绕一层揩布,紧固时要小心,不要

损伤齿条。

(1)用专用工具将横位杆末端从转向节上拆下来。

(2)从齿轮箱上拆下万向节头总成螺栓。

(3)放油后,从齿轮箱上拆下压力管和回油管。

(4)拆下齿轮箱的固定螺栓、中心构件和稳定杆。

(5)从车辆右侧取出齿轮箱。

注意:在拆卸齿轮箱时,要小心慢慢地取出,不要损坏防尘罩。

2.检查和调整

用软性夹头虎钳固定齿轮箱(应在虎钳上紧固齿条支座部分)。

5-1-5

(1)检查齿轮预加载荷。

①以每圈4~6s的速度旋转齿轮,在齿条全行程范围内测量齿轮预加载荷(标准值:

0.6~

1.3N·m)。

②如果测量值超出规定,首先调整堵塞,然后重新检查齿轮预加载荷。

⑥拆下端盖。

⑦顺时针转动齿条到锁止位置,拆下自锁螺母。

⑧用錾子松开横拉杆和齿条间的接头垫圈,从齿条上拆下横拉杆。

⑨拆下堵塞锁紧螺母,拆下堵塞。

⑩从齿轮壳中拆下齿条支撑弹簧、支撑座和衬套。

⑾松开两只螺栓,拆下阀壳体。

⑿顺时针转动齿条挡止块,直到开口弹簧末端弹出齿轮壳槽口。

⒀当开口弹簧末端弹出齿条壳体凹槽口后,将齿条挡止块逆时针旋转,然后拆下开

口弹簧。

⒁从齿轮侧移动并拆下齿条挡止块、齿条衬套、齿条。

注意:当拆下齿条时,壳体油封必须更换。

⒂从齿条衬套上拆下O型密封圈和油封。

⒃从阀壳体里拆下阀体、油封和球轴承。从齿轮壳上拆下球轴承和滚针轴承。

注意:小心不要损伤齿轮壳里的齿轮阀体。

4.装配

装配与分解顺序相反。装配时注意以下几点:

(1)安装堵塞时在其涂密封胶,然后拧紧至规定力矩50~70N·m。

5-1-6

(10)从接头上拆下“O”形密封圈。

注意:不要分解流量控制阀。

3.检查

(1)用合适的清洁剂清洗所有的分解零件。

(2)如果油泵内部有零件损坏,更换油泵总成。

(3)如果皮带轮有裂纹或变形,更换皮带轮。

(4)如果皮带轮轴油封周围有油泄漏,就更换油封。

(5)如果皮带轮锯齿或皮带轮轴变形或损坏,更换它们。

4.装配

(1)安装油泵开关。

(2)将流量控制阀弹簧、阀和接头装进泵体里。

注意:在所有更换零件的外面涂一层薄薄的自动变速器油,包括油封和O形密封圈。

(3)安装导向支架和螺母。

(4)将油封安装到泵体里。

(5)轻轻安装轴总成和卡簧。

(6)给系统排气。

(7)检查油泵压力。

(8)依照规定力矩安装零件。

七、助力转向油管的检修(图5-1-7)

1.拆卸

5-1-7

(1)放出油液。

(2)从储液罐上拆下回油软管。

(3)拆下回油管固定在车身上的夹子。

(4)将回油管从转向器壳上拆下。

2.检查

(1)检查软管有无破损和老化。

(2)确定软管和其他部件没有干涉。

第二节 前悬架系统

一、概述

1.技术规格(表5-2-1)

技术规格

5-2-1

项 目 规 格

前悬架形式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带螺旋弹簧

类型 双向液压筒式

减振器

径向 铝车轮 0.3mm

钢车轮 1.0mm 车轮跳动量

铝车轮 0.3mm 轴向

轮胎尺寸 175/70 R13,175/65 R14,185/60 R14

车轮尺寸 5J×13,5J×14

轮胎气压 210kPa

2.扭紧力矩(表5-2-2)

扭紧力矩

5-2-2

项目 力矩(N·m) 项目 力矩(N-m)

传动轴螺母 220-260 下支撑装配支架对下支撑 95-120

车轮螺母 90-110 下支撑/支撑支架装配螺栓 95-120

支撑杆上端安装螺母 20-30 稳定器棒支架装配螺栓 17-26

支撑杆安装对关节 75-90 转向横拉杆端头球型连接对关节 15-34

下支撑球绞链对关节 60-72 稳定器连接螺母 35-4.5

注意:自锁螺母拆卸后,不可再用,必须更换新的自锁螺母。

3.润滑油(表5-2-3)

润滑油

5-2-3

项目 前轮轴承子 在下支撑的球型连接 在支撑杆的绝缘轴承

推荐润滑油 SAE J310a R-2润滑脂 SAE J310a润滑脂

4.常见故障诊断(表5-2-4)

常见故障诊断

5-2-4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

前轮定位不当 调整

转向沉重

转动超过下支撑架球型 更换

轮胎气压过低 充气

车辆跑偏 下摆臂球型连接转向阻力不足 更换

下摆臂衬套松动或磨损 更换

前轮定位不当 调整

更换 下摆臂球型连接转向阻力不足

更换 下摆臂弯曲

更换 螺旋弹簧磨损或损坏

调整 前轮定位不当

更换 下摆臂球型连接转向阻力不足

更换 下摆臂衬套松动或磨损

修理和更换 减振器有故障

更换 稳定杆磨损或损坏

更换 螺旋弹簧磨损或损坏

更换 螺旋弹簧磨损或损坏

修理和更换 减振器有故障

车辆向一侧跑偏

转向车轮摆振

下垂

5.轮胎的故障诊断(表5-2-5)

轮胎的故障诊断

5-2-5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轮胎中心磨损

③如果车轮径向和轴向跳动超出极限必须更换轮胎。轮径向和轴向跳动见表5-2-1。

④扭紧车轮螺母至规定力矩90~110N·m。

注意:用冲击式扳手装配后必须使用扭力扳手复查。

⑤紧固顺序

车轮稳定着地后,紧固每一个螺母,并紧固到规定力矩,然后对角检查每一个螺母

的紧固情况。

二、减振器总成的检修(图5-2-1)

注意:必须在车辆无负载的情况下并停放在地面上时,按图5-2-1中规定的力矩扭紧各

部件。

1.拆卸

(1)拆下前车轮。

5-2-1

(2)从减振器总成上拆下制动油管。不要用撬杠或强制用力拆卸。

(3)拆下减振器上的螺母,拆下减振器总成。

2.分解

(1)用平口起子拆下装饰罩盖。

(2)用工具压缩螺旋弹簧直到其没有张力在减振器上,然后拆下减振器上顶端螺母。

(3)拆下减振套、弹簧座、螺旋弹簧罩盖和减振器总成。

3.检查

(5)将螺旋弹簧上部、下部放到上下弹簧支座上凹槽内,安装一个新的自锁螺母。

但不要紧固。

(6)拆下工具

(7)紧固自锁螺母到60~70N·m。

(8)加润滑脂(SAE J310a)到减振器上支撑座内后,将装饰盖支装好。

(9)安装支柱,拧紧前悬上支座安装螺母到20~30N·m;拧紧前悬支柱与转向节连

接到

75~90N·m。

(10)安装制动软管,并对制动系统抽真空。

三、下摆臂的检修(图5-2-2)

5-2-2

注意:必须在车辆无负载的情况下并停放在地面上时,按图5-2-2中规定的力矩扭

紧各部件。

1.拆卸

(1)用工具从下摆臂上拆下摆臂球连接球头。

(2)拆下稳定杆螺母。

(3)拆下下摆臂总成的螺栓和螺母。

2.检查

5-2-3

6.组装

(1)安装并拧紧下摆臂的螺栓和螺母。

下摆臂安装支架与下摆臂拧紧力矩:95~120N·m;下摆臂装配螺栓拧紧力矩:60~

80N·m。

(2)用14mm的开口扳手拧紧稳定杆自锁螺母。

四、前稳定杆的检修(图5-2-4)

5-2-4

1.拆卸

(1)用工具拆下方向机球头,用14mm开口扳手拆下前稳定杆总成。

(2)拆下前稳定杆托架和衬套,拆下前稳定杆。

2.检查

(1)检查稳定杆是否磨损或损坏。

(2)检查所有螺栓情况和强度。

(3)检查前稳定杆球头橡胶防尘罩是否磨损或损坏。

(4)检查前稳定杆球头转动力矩(标准值:1.7~3.2N·m)。

如果球头转动力矩超过上述标准值,则更换球头总成。

3.安装

注意:必须在车辆无负载的情况下并停放在地面上时,按图5-2-4中规定的力矩拧紧各

件。

2.检查

5-2-5

(1)检查每个隔振垫和轴套有无裂纹或老化。

(2)检查每个支架是否变形或损伤。

3.安装

(1)将前后支架装配到下托梁上。

(2)装配下托梁总成。

(3)预紧前支架螺栓。发动机安装到位后,再紧固下托梁总成安装螺栓。

各螺栓拧紧力矩见图5-2-5。

第三节 架系统

一、概述

1.技术规格(表5-3-1)

技术规格

5-3-1

后悬架系统 双连杆

类型 双向液压筒式

减振器

行程 201mm

阻尼力

类型 标准

螺旋弹簧

自由高度 346.5mm

颜色 绿色

拉伸 160±100N

5-3-3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

装配松动 紧固

异常声响

车轮轴承疲劳或损坏 更换

减振器总成损坏 更换损坏的部件

轮胎质量缺陷 更换

轮胎气压过足 调整压力

减振器总成损坏 更换损坏的部件

不易控制

轮胎螺母松动 拧紧

螺旋弹簧变短或断裂 更换

轮胎质量缺陷 更换

车身倾斜

轴套损坏 更换

螺旋弹簧变短或断裂 更换

4.后轮前束调整方法

前束:1~5mm。

5-3-1

注意:必须在车辆无负载的情况下并停放在地面上时,按图5-3-1中规定韵力矩拧紧各

件。

4.后悬臂衬套的更换

(1)压出轴套。

(2)使用肥皂液涂抹新的轴套和后悬臂,用工具将新的轴套压入到后悬臂中。

安装后要保证轴套突出量符合标准(5.3~5.7mm)。

5.拖曳臂轴套的更换

(1)将轴套压出。

(2)使用肥皂液涂抹新的轴套和拖曳臂。用工具将新的轴套压入到拖曳臂中。

6.后轴支架轴套的更换

(1)将轴套压出。

(2)使用肥皂液涂抹新的轴套和后轴支架,用工具将新的轴套压入到后轴支架中。

注意:拆卸后减振器螺栓要小心,防止减振器落下伤人。

2.分解

(1)用工具压缩螺旋弹簧。弹簧被完全压缩后。拆下减振器顶部螺栓。

(2)拆下弹簧隔振垫、螺旋弹簧、后悬支座和减振器总成。

3.检查

(1)检查减振器和橡胶部件是否磨损或损坏。

(2)检查螺旋弹簧自由行程或弹力是否减小。

(3)检查减振器是否阻力减小或有不正常的声音。

4.组装

(1)安装弹簧隔振垫时,必须将隔振垫凸台与减振

器上的弹簧支座孔对正并安装到

位,见图5-3-3。

(2)将防尘罩安装到减振器上。

5-3-5

3.组装

(1)将衬套装配到稳定杆上。

(2)紧固衬套固定支架。

(3)使用扭矩扳手紧固稳定杆自锁螺母。

(4)紧固稳定杆连接轴至规定的距离A=28~30mm,见图5-3-6。

5-3-6

第六章 制动系统

第一节 概 述

一、技术规格

1.参数(表6-1-1)

参 数

6-1-1

项 目 规 格 项 目 规 格

主缸

类型 串联 类型 后轮机械制动

缸径 22.22mm 制动类型 杠杆式

类型 带助力器的真空管 拉锁布置 v型布置

有效直径 228.6mm ECU类型 动力阀.继电器整体式

助力比 6.1:1 150W 最大功率

比例阀

工作压力 2.94MPa 3.0CC 储油室体积

减压比 0.27.1 0.5/0.315mm 进油阀(前/后)

类型 浮钳式/带通风盘 出油阀(前/后) 0.56/0.355mm

制动盘直径 241mm 输出频率 20~2000HZ

前制动

制动盘厚度 19mm 输出电压 最小130mV

摩擦块厚度 9mm 内阻抗 1000—1200Ω

缸径 51.1mm 齿轮齿数 44齿

类型 领从式制动器 空气间隙 0.2~1.1mm

后制动

制动鼓直径 180mm 类型 及时报警灯模块

19.05mm 工作电压 12V 轮缸缸径

自动 间隙调整

ABSEBD

警告灯

传感器

驻车制动

制动

助力器

(ABS)

工作电流 80mA

2.维修标准(表6-1-2)

制动助力器支架螺母 8~10 卡钳总成与转向节装配 65~75

制动助力器真空管与平衡罐装配 8~12 前卡钳与制动软管连接 25~30

排气螺钉 7~13 制动管支架螺母 13~17

制动管喇叭螺母,制动螺母 13~17 HECU(HU+ECU)支架螺栓 8~10

比例阀支架 35~55 车轮传感器支架螺栓 8~10

卡钳导杆螺栓 22~32

二、常见故障诊断(表6-1-4)

常见故障诊断

6-1-4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

底板或卡钳装配不对 调整

盘或卡钳支座螺栓松开 重新拧紧

制动鼓或制动盘磨损不均匀或有裂纹 更换

制动鼓内有杂质 清洗

制动时有噪音或振动

摩擦衬块或摩擦片表面干燥 更换

卡钳与摩擦块总成间隙过大 调整

摩擦衬块接触不平 调整

动零件润滑不足 润滑

悬挂零件松动 重新拧紧

续上表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

左右轮胎气压不足 调整

驻车制动未完全放开

驻车制动调整不当 调整

制动踏板回位弹簧磨损 更换

制动滞后

主缸回油口限制 调整

后鼓制动回位弹簧损坏 更换

滑动零件润滑不足 润滑

主缸单向阀或活塞回位弹簧有缺陷 更换

推杆与主缸问隙过小 调整

摩擦片损坏 调整

摩擦片表面有润滑脂或油 更换

驻车制动功能不足

驻车制动拉锁卡住 调整

自调机构有故障 调整

驻车制动手柄行程过大 调整

三、制动踏板高度的调整

拆走地毯,测量制动踏板高度,见图6-1-1。如果高度超过标准值(157.1+5mm),按照

下面的步骤调整。

(1)断开制动灯开关插接件,松开制动灯开关锁紧螺母,将开关向后旋转直到与制

动踏板不接触。

(2)松开推杆锁紧螺母,旋转推杆,直到获得标准踏板高度。

(3)旋转制动灯开关,直到制动灯开关外侧与挡块之间的间隙为0.5~1.0mm,见图

6-1-2。

6-1-2

6-1-3比例阀压力增大特性

四、制动管路的检查

运转发动机,1.20kPa的力踩制动踏板,检查主缸制动管路和各连接处的有无泄

漏并维修。

1.制动助力器的试验

对制动助力器做简单检查后,做以下试验:

(1)发动机运转1~2min,然后关闭,用正常的力踩制动踏板几次,如果第一次下降

较深,但第二、三次逐渐回升,说明助力器功能正常;如果踏板高度没有改变,助力器

有故障。

(2)发动机关闭,踩制动踏板几次,并检查踏板高度。踩住踏板,然后起动发动机,

如果踏板慢慢下降,说明助力器功能正常。如果踏板高度没有改变,助力器有故障。

(3)运转发动机,踩住制动踏板,然后关闭发动机。踩住踏板30s,如果踏板高度没

有变化,助力器功能正常。如果踏板上升,助力器有故障。

如果以上的三个试验有一个没有通过,检查真空管、控制阀和助力器,并进行维修,

如果全部试验好的,助力器功能正常。

2.单向阀的检查

检查单向阀时,将单向阀装进真空管内。

(1)拆下真空管。注意:将单向阀压到真空管标记位置。

(2)用真空泵检查单向阀的工作情况,见图6-1-4。

将真空泵连接到单向阀助力器侧(A),真空泵应产生负压(真空)并保持;

将真空泵连接到单向阀输入歧管(B),真空泵不应产生负压(真空)。

如果真空阀有故障,将阀与真空管一起更换。

五、制动系统的排气

(1)拆下油杯盖,往油杯里加制动液。

(2)将一根乙烯基管直接连接到轮缸排气螺钉上,另一端放到有一半制动液的容器

中。

(3)慢慢踩制动踏板几次。

(4)当完全踩住制动踏板时,松开排气螺钉,直到油液开始喷出,然后拧紧排气螺钉。

(5)重复步骤3、4直到油液中没有气泡。

(6)拧紧排气螺钉至7~9N·m。

(7)按图6-1-5所示的顺序,对每个车轮重复以上的步骤。

6-1-4驻车制动系统

6-1-5

六、驻车制动行程调整

(1)排气后用100N的力踩制动踏板20次。

(2)全行程范围内拉制动手柄3次。

(3)当拉手柄时,应在6~7齿部位锁紧。

制动手柄向上拉一齿时灯光指示器应发亮;如果制动手柄不亮,应更换。

(4)当制动手柄完全放下时,灯光指示器熄灭。

(5)调整之后,在驻车制动手柄放下时,后制动器不能有拖滞。

第二节 制动系统

一、制动踏板总成的检修(图6-2-1)

1.拆卸

(1)拆下制动灯开关。

(2)拆下开口销和叉杆销。

6-2-1

(3)拆下制动踏板总成安装螺母。

(4)拆下制动踏板总成。

2.检查

(1)检查衬套的磨损。

(2)检查制动踏板是否变形。

(3)检查制动踏板回位弹簧是否损坏。

6-2-2

(2)拆下制动液面开关插接件。

(3)拆下制动油杯盖,抽出油杯里的制动液。

(4)从主缸上拆下制动管。

(5)从助力器上拆下主缸。

(6)从助力器上断开真空软管。

(7)从制动踏板上拆下推杆。

(8)拆下助力器支架螺母。

2.单向阀的检查

检查单向阀时,将单向阀装进真空管内。

(1)拆下真空管。注意:将单向阀压到真空管标记位置。

(2)用真空泵检查单向阀的工作情况,见图6-1-4。

6-2-4

三、制动主缸总成的检修(图6-2-5)

1.拆卸

(1)拆下空气滤清器和空气导管。拆下制动液面开关插接件

(2)从主缸上拆下制动管路,用塞子堵住开口。

6-2-5

(3)拆下主缸支座螺母,取出总泵。

四、前制动盘总成的检修(图6-2-6)

1.卡钳总成的检修

(1)拆卸。

①拆下缸圈和轮胎。拆开制动软管。

6-2-6

②拆下缸体支座螺栓,从卡钳上拆下缸体和衬块。

③从转向节上拆下卡钳安装螺栓,拆下卡钳安装支架。

(2)分解。

①拆下活寒防尘罩。用压缩空气拆下活塞。

②用螺纹刀从卡钳上拆下活塞密封圈。

6-2-1

项 目 拧紧力矩(N·m) 项 目 拧紧力矩(N·m)

滑动销 34~44 托架安装螺栓 64~74

滑动螺栓 22~31 制动软管连接螺栓 25~29

(5)安装卡钳总成。

安装与拆卸顺序相反

①不要让润滑脂和油溅到衬块和制动盘连接表面上。

②拧紧卡钳安装螺栓至64~74N·m。

③安装制动软管。给系统排气。

2.衬块的检修

(1)检查。

①检查衬块的磨损或油污染,必要时更换。

注意:左右轮衬块必须同时更换,不管制动衬块状态是单个还是组合状态,四

个衬块必须

作为一个完整的状态进行更换。更换衬块时检查变形,更换导向弹簧时用新的或清

洗过的。

②检查衬垫的损伤或变形。

制动衬垫厚度:标准值=9.0mm;维修极限值=2.0mm,见图6-2-7。

(2)装配。

①安装衬块卡子,将衬块装到各个衬块卡子上。

④拧紧螺栓至规定力矩22~32N·m。

五、后制动鼓总成的检修(图6-2-9)

1.拆卸

(1)松开驻车制动。拆下车轮后,拆下后制动鼓。

(2)拆下调整弹簧和调节杆。拆下帽垫、蹄片压下弹簧和蹄片压下销。

(3)张开蹄片,拆下蹄片调整器。

(4)拆下上、下回位弹簧,从操作杆上断开驻车拉索。

2.检查

(1)测量制动鼓内直径(标准值:180mm;极限:182mm)和圆周跳动(最大0.05mm)

(2)测量制动蹄片衬垫厚度(标准值4mm;极限:1.0mm)。

(3)检查制动衬垫和鼓蹄接触情况。

(4)检查轮缸外侧的异常磨损和损伤。

6-2-10

注意:

①装配前用异丙基乙醇清洗缸和内部零件。

②在活塞帽和缸内涂足够的制动液。

③必须使用新的活塞帽和防尘罩。

④不要遗漏排气塞里的缸球。

六、制动管路(图6-2-11)

1.拆卸

(1)从制动油管上断开制动软管。

获得最大的制动效果。

1.拆卸和检查

(1)从主缸上拆下比例阀。

(2)连接两个压力表,一个接到比例阀的输入端,一个接到输出端。

注意:连接压力表后必须给系统排气。

(3)施加制动,测量输入和输出压力,如果测量压力在图6-2-13所示范围内,该比

例阀是好的。

6-2-12

6-2-13

2.安装

(1)安装比例阀到主缸。

(2)拧紧制动管接头螺母至13~17N·m,比例阀安装螺母至35~55N·m,然后给系

统排气。

八、驻车制动系统(图6-2-14)

1.拆卸

(1)拆下后悬臂。拆下调整螺母,拆开驻车制动拉索。

6-2-14

(2)拆开驻车制动开关总成。拆下驻车制动手柄总成。

(3)拆下缸圈和轮胎。拆下制动鼓。拆下后轮鼓总成。

(4)拆下制动蹄片。从制动蹄片操作杆上拆下驻车制动拉索。

(5)从底板上拆下驻车制动拉索卡环。

(6)松开驻车制动拉锁卡板,拆下驻车制动拉锁总成。

2.检查

(1)检查驻车制动开关操作性。

(2)检查驻车制动手柄棘爪磨损。检查驻车制动拉锁的磨损或损伤。

3.安装

(1)安装顺序与拆卸相反。

(2)调整驻车制动行程。

①排气后用100N的力踩制动踏板20次。

②全行程范围内拉制动手柄3次。

③当拉手柄时,应在6~7齿部位锁紧。

第三节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一、概述

1.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功能和优点

防抱死制动系统是在突然制动和在危险路面上制动中控制所有四个车轮的液压制

动压

力,防止车轮抱死。使用ABS有以下优点:

(1)在紧急制动中遇到障碍物能够可靠地转向。

(2)在弯道上紧急制动,能够保持稳定地可操纵地停车。

2.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电子元件位置图(图6-3-1)

3.防抱死制动系统液压系统图(图6-3-2)

4.防抱死制动系统控制

(1)正常制动。

(2)卸载形式。

6-3-1

1.后轮车速传感器;2-ABS控制模板;3-后鼓制动;4-真空助力器和主缸;5-前盘制

动;6-前轮车速传感器;7-驻车制动和EBD警告灯;8-ABS警告灯

6-3-2

在紧急制动时,如果车轮将要抱死,HECU给控制阀发送信号,降低制动油压,电压作

用于每个控制阀,这时里面的阀关闭,从主缸来的制动液被阻断;相反,外面的阀开启,制

动液通过轮缸回到油杯,这样减小压力。电磁阀的工作状态见表6-3-2。

卸载时电磁阀的工作状态

6-3-2

电磁阀 状态 油泵

内(N0)

外(NC)

(3)保持形式。

当轮缸制动压力减少最大时,HECU给控制阀发送信号,维持油压,电压作用于内阀而

不作用于外阀,这时内外阀都关闭。制动液停留在轮缸中。电磁阀的工作状态见表6-3-3。

保持油压时电磁阀的工作状态

6-3-3

电磁阀 状态 油泵

内(N0)

外(NC)

(4)增大形式。

如果液压和电控单元(HECU)诊断车轮不抱死,HECU就切断控制阀电压,因此电压对控

制阀不起作用,制动液通过内阀到轮缸,油压增加。电磁阀的工作状态见表6-3-4。

油压增大时电磁阀的工作状态

6-3-4

电磁阀 状态 油泵

内(NO)

外(NC)

5.电子制动力分配(EBD)系统

电子制动力分配(EBD)系统作为一个ABS系统的子系统,可调节后车轮的附着力,从而

增强后车轮附着力的有效利用,促进了ABS的功效。电子制动力分配(EBD)系统有以下优点:

(1)改进制动系统的功能。

(2)补偿不同的摩擦系数。

(3)无比例阀。

(4)根据警示灯识别故障。

比例阀和电子制动力分配(EBD)系统的比较,见图6-3-3。

6-3-3

6.失效保护(表6-3-5)

失效保护

6-3-5

失效原因

1个轮速传感器失效

泵故障

电压低

2个或2个以上轮速传感器失效

电磁阀失效

HEGU故障

其他故障

系 统 警告灯

ABS EBD ABS EBD

7.警告灯控制(参见图6-3-1)

(1)ABS警告灯。

ABS警告灯显示ABS工作条件,并在以下情况下点亮:

①在点火开关打开以后初始阶段(3s)。

②ABS功能出现故障。

③ECU系统断开时。

④诊断状态。

(2)EBD警告灯。

EBD注警告灯显示EBD工作条件,即使驻车制动开关点亮,EBD警告灯也经常点亮,这

不是

EBD

的故障。

EBD警告灯在以下情况下点亮:

①在点火开关打开以后初始阶段(3s)。

②EBD功能出现故障

③ECU系统断开

④驻车制动开关打开或制动液面低于规定的要求。

二、高精度检测仪诊断故障

1.诊断程序

(1)点火开关置于OFF位置。

(2)将高精度检测仪连接到在踏板缓冲垫下面的数据线连接器上。

(3)将点火开关置于ON位。

(4)用高精度仪检查诊断故障码。

(5)故障维修和更正后,按清除键清除贮存的故障码。

(6)断开高精度检测仪。

2.故障诊断(表6-3-6)

故障诊断

6-3-6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所有系统无信号 插接件或电路故障 熔断丝烧断

熔断丝烧断 ABS警告灯灯泡坏了

ABS无信号

插接件或电路故障 插接件或电路故障

HECU故障 HECU故障

发动机起动后,ABS警告 ABS警告灯电路短路 车速传感器安装不当

灯还亮

HECU故障

制动运行异常

闭),ABS警告灯不亮

点火开关打开(发动机关

传感器线束连接不当

注意:ABS工作时,制动踏板可能振动或踩不下去,这种现象是由于制动管路里的压力

C1204 速度突变或激发器坏了 C2112 阀继电器或熔断丝坏了

C1205 没信号(排气间隙或激发器故障) C2402

C1206 左后轮传感器开启或与地短接

电子马达开启或与蓄电池短接,马达

继电器熔断丝或马达锁失灵

四、传动器传动(表6-3-8)

传动器传动

6-3-8

号码 分 类 条件 识 别 时间

01 马达 马达泵继电器运行(滴答声)

02 左前电磁阀(内) 左前电磁阀(内)运行(滴答声)

03 右前电磁阀(内) 右前电磁阀(内)运行(滴答声)

04 左后电磁阀(内) 左后电磁阀(内)运行(滴答声)

05 右后电磁阀(内) 右后电磁阀(内)运行(滴答声)

06 左前电磁阀(外) 左前电磁阀(外)运行(滴答声)

07 右前电磁阀(外) 右前电磁阀(外)运行(滴答声)

08 左后电磁阀(外) 左后电磁阀(外)运行(滴答声)

09 右后电磁阀(外) 右后电磁阀(外)运行(滴答声)

点火开关开,

发动机关

2秒

五、数据流(表6-3-9)

数据流

6-3-9

号码 分 类 号码 分 类

1 蓄电池 10 马达泵

2 左前轮速传感器 11 左前电磁阀(内)

3 右前轮速传感器 12 右前电磁阀(内)

4 左后轮速传感器 13 左后电磁阀(内)

5 右后轮速传感器 14 右后电磁阀(内)

6 ABS SRI警告灯 15 左前电磁阀(外)

7 SW制动开关 16 右前电磁阀(外)

8 马达泵继电器 17 左后电磁阀(外)

9 电子管继电器 18 右后电磁阀(外)

3.检查车轮转速传感器的输出电压

(1)举起车辆,松开驻车制动。

(2)断开HECU插接件,从线束侧插接件处测量。

注意:必须拆掉插接件的双侧锁扣,将探针接到线束侧,不要与端子侧连接。

(3)以每秒1.5圈的速度旋转车轮,用电压表或示波仪检查车轮传感器端子间输出电压

(最小130mV)。车轮传感器端子见表6-3-10。

车轮传感器端子

6-3-10

车轮传感器 前左 前右 后左 后右

端子

1 19 5 22

2 20 6 23

4.检查HECU的接头

(1)HECU(HU+ECU)的接头,见图6-3-4。

6-3-4

(2)插接件的端子功能(表6-3-11)。

插接件的端子功能

6-3-11

插接件端子

序号 标记 端子名称

规 范

输出电压:16.5±0.5V-20V

工作电压:9.5±0.5V-16.5±0.5V

4 ING+ 电源点火开关端子

最小电压:8.0V~9.5v±0.5V

系统减小:<7.5±0.5V

最大电流:Ι<300mA

8 GND1

24 GND2

18 BRAKE 制动灯开关输出端子

搭铁端子

最大电流:Ι<60A(在ABS控制下)

输出电压(低):1.0~2.0V

输出电压(高):7.0~16V

续上表

插接件端子

序号 标记 端子名称

1 FL+ 左前车轮传感器端子+

19 FR+ 右前车轮传感器端子+

5 RL+ 左后车轮传感器端子+

23 RR+ 后车轮传感器端子+

2 FL- 左前车轮传感器端子-

20 FR- 右前车轮传感器端子-

6 RL- 左后车轮传感器端子-

规 范

传感器最小电压:>130mV

阻抗:100-1200Ω

输出频率:20-2000Hz

电感:0.7H

22 RR- 右后车轮传感器端子-

16 WLP ABS和EBD警告灯输出端子

最大电流:Ι<200mA

在Ι=200mA时饱和电压:<1.5V

7 Diag 诊断面输出端子

最大电流:Ι<10mA

外部阻抗:约10Ω

3 FR-out 车轮速度输出端子

25 BAT1 蓄电池1号端子

最大电流(内侧):Ι<30A

最大电流(外侧):Ι<20A

在ABS控制下

6-3-5

九、制动系统的排气

这个步骤要保证ABS单元的供应,制动管和主缸要有制动液。

(1)拆下储液罐盖向里加注制动液。

注意:在排气时应通过给制动液加压,而不应踩下制动踏扳。

推荐制动液:DOT3DOT4

(2)将一个干净的塑料管和车轮制动缸排气塞连接,管子的另一端放到一个有一半

制动液的容器中。

(3)连接故障诊断仪到隔板控制板下的数据线连接器。

(4)根据故障诊断仪的屏幕说明选择和运行。

注意:为了防止马达泵烧毁,必须按照ABS马达的最大运行时间(60s)。

①选择起亚车诊断。

②选择车名。

6-3-6

③选择防抱死系统。

④选择空气排气模式。

⑤按“YES”键运行马达泵和电磁阀60s。

第七章 安全气囊

第一节 概 述

一、安全气囊的功能和组成

安全气囊系统又称辅助约束系统(SRS),它是一种被动安全系统。在正面碰撞中,它通

过启爆驾驶员侧和乘员侧气囊来辅助座椅安全带减少乘员在碰撞中受伤害的程度。

安全气囊系统包括:安装在转向盘中的驾驶员侧安全气囊模块(DAB)和安装在仪表台上

安全气囊模块(DAB

PAB)包含气袋和气体发生器;安装在暖

的乘员侧安全气囊模块(PAB),

风机下地板上的安全气囊控制单元(SRSCM),其内部装有测量车辆减速度的减速度传感器;

安装在转向管柱上的时钟弹簧(LOCK SPRING);系统线束及线束插接头;安装在转向管柱下

的膝部缓冲垫;电控单元中的碰撞传感器,它的功能是通过减速度传感器不断地检测车辆的

减速度,并把相应的碰撞信号通过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处理后,传递给微处理器。爆开安全

气囊来缓和在正面或近似正面碰撞产生的力,以达到最大限度保护驾乘人员的目的。

二、注意事项

(1)只有专业维修人员才能进行安全气囊的相关操作。操作维修中,要按正确的操作程

序进行操作,否则会引起安全气囊误爆,并导致严重伤害。

(2)由于维修安全气囊系统时的错误操作,可能会使安全气囊在需要启爆的时候不启爆。

(3)在关闭点火开关并拆开蓄电池负极后,应至少等待30s以上再进行安全气囊的相关

操作。这是因为安全气囊系统配备了备用电源,

以保证蓄电池在碰撞中损坏后,仍能够触发

气体发生器,使安全气囊准时启爆。

(4)拆开蓄电池负极将会导致电子钟和收放机的记忆全部丢失,因此,在操作之前应先

记录下收放机的记忆内容,全部操作结束后,应重新设定收放机和电子钟。

(5)安全气囊系统的故障一般很难确定。因此安全气囊的故障码是故障检测中最为重要

的信息来源。

(6)诊断安全气囊故障时,在拆开蓄电池的负极前,应先用故障诊断仪读取故障码。

驾驶员侧安全气囊模块(DAB)和乘员侧安全气囊模块(PAB)包括气体发生器和气袋。点火

装置(气体发生器的点火装置)是气体发生器的一部分。当车辆受到正面碰撞而使控制单元中

的碰撞传感器闭合时,点火电路中产生点火电流。点火电流点燃产生气体的化学物质,爆开

安全气囊。

四、安全气囊线束

安全气囊线束用黄色套管包裹以区别于其他系统。DABPAB的插接件内有一根短路

电线。当拆开插接件时,通向

DABPAB的电流将被短路。通过这种方法,来防止维修安全

气囊系统时,安全气囊发生误爆。

五、安全气囊故障指示灯

安全气囊故障指示灯(MIL)安装在仪表中,安全气囊控制单元(SRSCM)通过信号来显示安

全气囊的工作状态。

有些错误的状态,安全气囊控制单元不具备诊断功能,不能控制故障指示灯工作。此时,

故障指示灯将脱离控制单元的控制而根据自己的电压独立工作。具体状态如下:

(1)失去供给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的点火电压:故障指示灯常亮。

(2)失去内部的工作电压:故障指示灯常亮。

(3)安全气囊控制单元没有连接好:故障指示灯通过线束中的短路电线常亮。

故障指示灯工作方法见表7-1-1。

故障指示灯工作方法

7-1-1

工作状态 工作方法

运行

从临时故障恢复正常状态 灯亮6s后熄灭

总故障频率≥5或有故障 灯常亮

正常 灯闪烁6次

起动

总故障频率4 灯亮6s后熄灭

总故障频率≥4或有故障 灯亮6s后熄灭1s,再灯亮6s后……

第二节 安全气囊模块

一、安全气囊控制单元(SRSCM)

1.电路系统

安全气囊系统有专用的电路系统和电子元件。虽然安全气囊工作元件很容易找到,也不

可随便代用。

2.安全气囊控制单元(SRSCM)功能和组成

(1)功能。

安全气囊控制单元通过监控装在其内部的正面碰撞传感器的碰撞信号来起爆安全气囊。

(2)组成。

①直流稳压器:安全气囊系统中有升压和降压器,通过它向四条点火电路和控制单元提

⑤故障指示灯(MIL):一旦检测到系统有故障,控制单元将通过装在仪表上的故障指示

灯向驾驶员发出警告信号。故障指示灯是驾驶员了解安全气囊工作状态的唯一途径。当将点

火开关打开到ON的位置后,故障指示灯连续闪烁6次后自动熄灭,则系统工作正常。

⑥故障存贮:一旦系统中出现故障,控制单元将故障以故障码(TDC)的形式记入故障存

贮单元中。故障码只能用故障诊断仪来清除。

⑦数据接口:控制单元内贮存的数据,可以通过安装在驾驶员侧仪表台上的数据接口用

故障诊断仪读取。

二、驾驶员侧安全气囊模块(DAB)与时钟弹簧的检修(图7-2-1)

1.拆卸

(1)拆开蓄电池的负极并等待30s以上。要保证负极远离蓄电池。

(2)拆下方向盘侧边饰盖,并用六角扳手拆下安全气囊模块的装配螺栓。

(3)拆下安全气囊模块插接件。必须保证拆下的安全气囊正面向上,放置在清洁干燥的

平面上。

(4)拆下方向盘。禁止敲击方向盘。

(5)拆下组合开关上、下盖。

(6)当从安全气囊模块上拆下时钟弹簧插接件时,应向外侧拉开安全气囊的锁销。

2.检查

(1)安全气囊模块。

7-2-1

在下面的检查中,如果发现有问题的部件,应用新部件更换。

注意:即使用专用检测仪,也禁止测量安全气囊模块点火电路中的电阻。如果测量,

可能会引起安全气囊突然起爆。

7-2-2

时钟弹簧(螺旋弹簧)由双通路导线组成。它起连接转向管柱和方向盘的作用。当方向盘

转动时,它保证控制单元与气体发生器点火电路间的可靠连接。时钟弹簧必须正确地安装到

转向管柱上(中性位置),否则当方向盘转动时,会导致连接线断开或其他问题。

①在时钟弹簧的检查中,一旦发现时钟弹簧有任何不正常,应用一个新的时钟弹簧予以

更换。

②检查插接件和线束护管是否损坏,接线柱是否变形。

三、乘员侧安全气囊模块(PAB)

注意:

①禁止拆卸(分解)或维修安全气囊模块。

②禁止摔跌安全气囊模块或使其接触水、油等。

③安全气囊模块应正面向上,放置在清洁干燥的平面上。禁止上面放任何物品。

④禁止将安全安全气囊模块放置在93℃以上的环境中。

⑤未起爆的安全气囊模块应按规定的引暴程序进行引暴。

⑥更换乘员侧安全气囊模块时,应更换一个新的带外部导线的乘员侧安全气囊模块。

●拆卸

安全气囊插接件的端子功能见表7-2-1。

安全气囊插接件的端子功能

7-2-1

端子 功 能 端子 功 能

1~4 未连接 9 故障诊断输人输出串行口(K-Line)

5 蓄电池电压(输入) 10 驾驶员安全气囊,正极(输出)

6 搭铁(输入) 11 驾驶员安全气囊,负极(输出)

7 故障指示灯(输出) 12 未连接

8 未连接 13 乘员侧安全气囊,正极(输出)

续上表

端子 功 能 端子 功 能

14 乘员侧安全气囊,负极(输出) 23 未连接

15 未连接 24 未连接

16、17 短路导线 25、26 短路导线

18、19 短路导线 27 未连接

20 未连接 28、29 短路导线

30 未连接 21、22 短路导线

五、故障诊断

1.安全气囊点火电路电阻(表7-2-2)

安全气囊点火电路电阻

7-2-2

R≤1.06Ω 有故障 R≤O.4Ω 有故障

DAB(

安全气囊)

1.06Ω<尺<1.8n 可能有故障 O.4Ω<R<1.6Ω 可能有故障

PAB(

1.8Ω≤R≤3.4Ω 无故障 1.6Ω≤R≤2.8Ω 无故障

安全气囊)

2.8Ω<R<5.4Ω 可能有故障 3.4Ω<R<6.7Ω 可能有故障

R≥5.4Ω 有故障 R≥6.7Ω 有故障

2.用故障诊断仪诊断故障

(1)将故障诊断仪(Hi-Scan)的数据连接插头接到仪表板上的车辆数据连接插头上。

(2)打开点火开关到ON的位置,并打开故障诊断仪。

(3)按照车型检测车辆安全气囊系统的故障码。

(4)一旦故障被确定,更换己损坏的部件。禁止维修己损坏的部件。

(5)如果故障诊断仪发现安全气囊系统中的某个部件损坏,可能这个故障不在这个

部件

中,而在安全气囊的线束或插接件中。

3.故障码(表7-2-3)

故障码

7-2-3

故障码 定 义 故障码 定 义

B1347 驾驶员安全气囊模块电阻太低 B1620 内部故障

正面受到撞击(更换控制单元) B1348 驾驶员安全气囊模块电路搭铁短路 B1650

控制单元(SBSCM)不匹配(更换控制单元) B1349 驾驶员安全气囊模块电路与蓄电池短路 B1661

故障指示灯故障 B1352 乘员侧安全气囊模块电阻太高 B2500

六、安全气囊模块的处理

1.未爆安全气囊模块处理程序

对报废车的安全气囊模块或异常的安全气囊模块,用安全气囊遥控引爆装置引爆。

(1)将车辆移至空旷地带,打开车门和车窗。

(2)拆下蓄电池并等待30s以上。

(3)拆下安全气囊模块控制单元插接件,将遥控引爆装置接到安全气囊模块上。

(4)戴上防护镜,远离车辆后,按下引爆按钮,引爆安全气囊模块。

(5)如要拆卸引爆后的安全气囊,至少要等30min后。

2.已爆安全气囊模块处理程序

(1)气体发生器在启爆后很热,因此必须等待30min后,再拆卸气体发生器。

(2)启爆后,不得将水或油弄到气袋上。

第八章 空调系统

第一节 概 述

一、技术参数(表8-1-1)

技术参数

8-1-1

项 目 规 格

暖风机

类型 空气混合型

制热量 4500±10%卡/小时

蒸发器

制冷量 4100±10%卡/小时

工作压力 35-42kgf/cm;最小28.1kgf/cm

类型 双向斜板式(10PA-15C)

压缩机

机油量 120mL

排量 155.3mL

冷凝器散热能力 1100±5%卡/小时

空调

制冷剂/加注量 R-134a/600±25g

电压 12V

电磁离合器

功率 40W

转矩 5.4kgf.m

关:26kgf/cm;开:32kgf/cm

三档压力开关

关:14kgf/cm;开:18kgf/cm

关:2.0kgf/cm;开:2.25kgf/cm

温控器 关:1.0±0.5°;开:3.0±1.0°

暖风控制系统 旋转型和手动控制型

22

22

22

22

2

注:1kgf/cm=98kpa,余同。

二、常见故障诊断(表8-1-2)

常见故障诊断

8-1-2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

检查软管,有故障则更换

检查空调开关,有故障则更换

检查三档压力开关,有故障则更换

吹出的空气不凉 电磁离合器不在开位

压缩机压力不足 检查压缩机,有故障则更换

排气阀堵塞 更换

制冷剂不足或过多 检查制冷剂量,添加或放掉制冷剂

储液罐堵塞 检查储液罐,有故障则更换

冷凝器堵塞 检查冷凝器散热片并清洁表面

检查、调节皮带张力 压缩机运行不正常

检查压缩机,有故障则更换 压缩机压力不足

测量压力,并抽真空与加注制冷剂 系统中有空气

更换 膨胀阀堵塞

检查电磁离合器,有故障则更换 电磁离合器故障

检查管接头,有故障则更换 管接头泄漏

检查进气温度开关,有故障则更换 空气流量不足 蒸发器冻结

检查鼓风机电机,有故障则更换 鼓风机电机故障

8-2-1

二、空调系统零部件的更换

(1)释放系统内制冷剂前,不要打开或松开管接头。

(2)为防止空气灰尘的污染,要用盖子或螺塞立即将管接头封住。

(3)在准备装配前不要打开密封盖。

(4)连接接头前,要使用新密封圈。连接前需在接头和密封圈上涂冷冻机油。

三、安装连接

1.螺栓/螺母连接

(1)拧紧接头前,用压缩机机油润滑每个连接接头,以便容易拧紧,防止制冷剂泄漏。

(2)紧固时,需使用两把扳手,并保证不要拧弯管子。

冷位置,鼓风机风速调到最大,使润滑油返回到压缩机。

3.检查和加注压缩机机油

为了加油到运行的压缩机中,按以下步骤检查压缩机机油。

(1)进行机油回收操作,停止发动机,排掉制冷剂,从车上拆下压缩机。

(2)从系统输出管排出机油。

注意:如果压缩机是冷的,有时它难以排出机油,可通过加热压缩机来排油。

(3)检查机油排出量,如果少于70mL,意味着机油有少量泄漏,在每个接头部位进行泄

漏试验,如有必要,对故障部位进行修理或更换。

(4)按程序检查机油量及污染程度。

五、安装进气歧管测量仪表

注意:安装进气歧管测量仪表时,必须检查所有安全保护措施。

①关闭所有进气管,测量仪表接头的手动阀门。

②将测量仪表的进气软管安装到接头上,低压软管接到低压接口上,高压软管接到高压

接口上,用手拧紧接头螺母。

注意:充注制冷剂时,要先移开发动机盖和进气软管。

六、制冷剂的排放

(1)将充气仪表装置接到系统上。

(2)放一个毛巾到中心软管末端开口处。

(3)慢慢打开高压阀,排出制冷剂。

(3)连接中心软管到接头,顺时针转动表盘。

(4)顺时针转动手柄,在顶部有一个孔。

(5)松开中心软管螺母。

(6)在几秒内放出空气,然后拧紧螺母。

九、充注制冷剂系统

注意:这是通过蒸发状态低压侧的制冷剂来调节系统。制冷剂贮罐直立时,制冷剂

蒸发进入系统。

(1)安装制冷剂罐阀盖并进行制冷剂阀盖的处理(见前面所述)。

(2)开启低压阀,调节阀以至于低压测量仪器读数不超过412kPa。

(3)将制冷剂放人一盘温水(大约40℃)中来保持容器中的蒸发压力略大于系统蒸发

力。

(4)以较高的怠速运转发动机开启空调。

注意:确信保证容器直立,防止液体制冷剂通过吸入端被注入系统,导致压缩机损坏。

(5)按规定数量(600±25g)压入系统,然后关上低压阀。

(6)当制冷剂注入速度变慢,将制冷罐放人温水(约40℃)中。

注意:①在一些环境下,制冷剂不能在水中加热超过52℃。

②严禁用喷灯或炉来加热储罐。

十、制冷剂充注系统(液体)

注意:这是为了从高压侧给系统充注液体状态的制冷剂。当制冷剂储罐直立,制冷剂会

以液态进入系统。

通过高压充注系统时不要起动发动机。系统充注液态制冷剂时不要打开低压阀。

数太低,盖住冷凝器前部。

(7)检查干燥球式温度计读数,应为25~35℃。

(8)比较进风口处干湿球计的读数,从湿度图线上(见图8-2-2)计算相对温度。

8-2-2

湿度图线的用法;

测出干湿球温度计(位于蒸发器进风口)的温度后,可获得相对温度。

例如:蒸发器进风口干湿球相对湿度计读数分别为25℃与195℃,图表中点划线的交点

显示60%。

(9)测量出风口处的湿球温度,计算进风口与出风口处干球温度差。

(10)检查相对湿度与温度差的交点应位于粗黑线之内,

见图8-2-3。如果交点位于粗黑线内,制冷效果好。

8-2-3

十三、故障诊断(表8-2-1)

故障诊断

8-2-1

故障现象 仪表读数 故障可能原因 排除故障

①检查系统有无泄露;

①出风口冷气不足;

和开而摆动

高压侧:标准

②从系统中放出制冷剂;

③如有泄露应修补;

①从系统中放出制冷剂;

出风口在天热时出暖风

高压侧:标准

低压侧:标准

系统中有空气和水汽

②用真空泵抽空系统;

③充注适量制冷剂;

④运行系统,再检查

续上表

故障现象 仪表读数 故障可能原因 排除故障

温控开关有故障

①更换温控开关;

①排放制冷剂;

①排放出热空气; 高压侧:高

②蒸发器有水汽或霜冻 低压侧:高

②用真空泵抽空系统;

膨胀阀有裂口

③更换膨胀阀;

④充注适量制冷剂;

⑤运行系统,再检查

十四、制冷循环原理图(图8-2-4)

8-3-1

1.拆卸

(1)排放掉制冷剂。

(2)拆除张紧螺栓。拆除V型皮带。

(3)拆除压缩机上的吸气软管和排气软管。

(4)拆除压缩机上的四个装配螺栓。

(5)拆除压缩机。

2.安装

(1)拧紧四个压缩机装配螺栓。

(2)连接吸气软管和排气软管到压缩机。

(3)连接V型皮带,调节V型皮带张力。

V型皮带中心施加98N的力,皮带挠度见下表8-3-1。

皮带挠度

8-3-1

项 目 新皮带 使用旧的皮带 使用后的皮带

挠度(mm) 5~5.5 6~7 8

注:旧皮带指运行超过5min的皮带。

(4)按规定数量(600±25g)加注制冷剂。

二、冷凝器的检修(图8-2-1)

1.检查

(1)冷凝器散热片有无堵塞或破损,如果堵塞了,用压缩空气清除;如果散热片折弯了,

用起子或钳子校直。

(2)检查冷凝器有无泄漏,必要时更换。

2.拆卸

(1)从制冷系统中排放制冷剂。

(2)拆开固定散热器上支架和进气管的两个螺栓。

(3)拆开两个散热器固定卡子和进气管。

(4)从冷凝器拆下高压软管和高压硬管。

注意:

①为防止水汽进入系统,拆下后应立即盖上各管口。

②不要损坏高压软管和高压硬管。不要损坏冷凝器散热片。

(5)拆下冷凝器固定螺栓。拆下冷凝器总成。

3.安装

(1)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安装。

(2)抽真空,充注制冷剂并试验制冷系统。

三、储液/干燥罐的检修(图8-2-1)

●车上检查

(1)用检查器检查观察窗玻璃、熔断塞和加注盖,看有无泄漏。

(2)检查储液/干燥罐有无堵塞。

①打开空调开关,高速空转发动机。

②检查进口与出口的温度,如果两者的温差大,更换储液/干燥罐。

注意:

①为防止水汽进入系统,拆卸后应立即盖上盖子。

②在做好连接准备工作前不要打开管端堵头。

(3)抽真空,充注制冷剂并试验制冷系统。

四、三档压力开关的检修

三档压力开关是由中压开关以及一般的低压和高压开关组成的。如果制冷剂压力低,

压开关将关闭,停止压缩机运行。如果制冷剂压力太高,高压开关将关闭,停止压缩机运行。

中等压力时中压开关打开,确定空调系统是否过热。高速运行的散热器风扇和冷凝器风扇冷

却空调系统。

三档压力开关的运行特征见表8-3-2。

三档压力开关的运行特征

8-3-2

压力

32.0±2.0kgf/cm 18.0±0.81kgf/cm 2.3+0.25/-0.29kgf/cm

26.0±2.0kgf/cm 14±1.2kgf/cm 2.0±0.2kgf/cm

2

8-3-2

1.车上检查

(1)检查制冷剂量。

(2)装上充气仪表后,让发动以2000r/min的转速运行机5min。

(3)检查仪表读数,用气体泄漏检测计检查蒸发器气体泄漏。如果膨胀阀堵塞或蒸发器

漏,进行必要的修理或更换。

2.整体拆卸

(1)拆下电瓶负极线。排放制冷剂。

(2)从蒸发器上拆下高压管和回气软管。

注意:为防止水汽与灰尘进入系统,应及时盖上盖子。

(3)从蒸发器上拆下排水管。从前围板上拆下密封圈。

(4)拆下3个杂物箱螺栓。拆下温控器插接件。

(5)拆下3个蒸发器固定螺栓(或螺母)。拆下蒸发器。

3.整体安装

(1)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安装。

(2)抽真空,充注制冷剂并检测制冷系统。

4.分解

(1)拆下7个固定上下外壳的卡子。拆下上壳。

(2)从蒸发器上拆下温控器及温控器固定卡子。从底壳中取出蒸发器。

(3)从蒸发器出口管上拆下毛细管。

8-3-3

注意:当检查温控器状态时,应该在温控器背面用探针进行检查。

(5)如果不满足以上条件,拆下蒸发器,更换温控器。

七、通风装置的检修(图8-3-4)

8-3-4

(1)拆下前后中央风管。拆下杂物箱和仪表台。

(2)拆下除霜风口总成,软管和侧除霜风口。

(3)拆下暖风机中央连接总成。拆下侧风口。

(4)按拆卸顺序相反的顺序安装。

八、暖风机的检修(图8-3-5)

8-3-5

杆;8-通风门杆;9-底盘门杆;10-除霜门杆;11-临时门柄;12-通风门柄;13-除霜门柄;

14-凸轮式样;15-暖风机芯盖;16-暖风机心/密封垫;17-控制线夹子;18-天孔螺钉;19-

卡子;20-门定位钥匙;21-弹簧垫圈;22-扭力弹簧;23-密封垫

1.拆卸

(1)从电瓶上拆下负极线。

(2)从散热器中放掉冷却液。

(3)拆下冷却液进口管和出口管。

(4)放掉冷凝器中的制冷剂。

(5)从蒸发器上拆下进入管道和其他管道。

(6)拆下方向盘和组合开关。

(7)拆下前后装饰罩。

(8)拆下仪表台左部分。

(9)拆下中间装饰罩,松开插接件。

(10)拆下空调控制装置和音响。

(1)检查鼓风机电机转轴弯曲度。

(2)检查衬垫的损坏情况。

(3)检查风扇是否损坏。

(4)检查鼓风机壳体是否损坏。

(5)检查空气选择缓冲垫的运行情况。

(6)将鼓风机接到电瓶上,检查鼓风机电机运行是否平稳。

(7)将鼓风机电机的电极反接,检查反向的工作情况。

4.鼓风机电阻的检查

测量鼓风机电阻器端子(图8-3-7)间的电阻(标准值见表8-3-3)。如果测出的阻值不符

合要求,更换电阻器。

鼓风机电阻器端子电阻

8-3-3

端子间 端子1和3 端子1和2 端子2和4

电阻(a) 1.7±5% 0.8±5% 0.4±5%

8-3-6

1-进气箱壳;2-鼓风机壳;3-进气门A;4-进气门B;5-进气门杆;6-进气门A主柄;

7-进气门B手柄;8-马达/轮总成;9-电阻器;10-进气门连杆;11-控制线夹子;12-连杆夹;

13-弹簧垫;14-螺钉;15-门定位钥匙;16-导线夹;17-密封垫

十、空调控制装置的检修(图8-3-8)

8-3-7

空调控制装置是一个空气混合系统,由暖风机、鼓风机以及连接它们的风管组成。

暖风机包括机心和温度控制门。鼓风机包括鼓风机电机、空气循环门。

外界空气通过鼓风机进气口从车身前罩板吸进系统,在暖风机机心中循环混合,然

后根据进气控制按钮的选择进入地板或除霜风口。

控制方式:真空控制型。

1.拆卸与安装

(1)拆开电瓶负极搭铁线。

第九章 车身与车身电气系统

第一节 车 身

一、概述

1.基本规格(表9-1-1)

基本规格

9-1-1

项 目 规 格 项 目 规 格

发动机盖类型 扭杆式 后部铰链,前开型 行李箱盖

结构 前挡风玻璃 5mm 前部铰链

前门

限位器 门玻璃 3.2mm 鼓型

门锁 钗-销式 后挡风玻璃 3.2mm

结构 前部铰链 前座椅 夹紧三点式

后门 座椅安全带

限位器 鼓型 后座椅 紧急锁紧三点式

门锁 钗-销式 后座椅中部 固定二点式

玻璃厚度(透明

夹层绿玻)

2.拧紧力矩(表9-1-2)

拧紧力矩

9-1-2

项 目 力矩(N·m)

前门和后门

铰链与车身连接 35-42

铰链与门连接 13-26

机盖铰链与车身连接 22-27

机盖

机盖铰链与机盖连接 22-27

机盖锁与车身连接 7-11

行李箱盖

行李箱盖铰链与车身连接 7-9

行李箱盖铰链与行李箱盖 7-9

前座椅安全带插锁 40-55

座椅安全带

风啸声 导流装置松动或变形 调整

车身与天窗的间隙太大或防水密封条安 调整

装不正确

检查驱动索和导轨上有无异物 车辆运动时天窗有噪音 导轨上有异物

重新紧固或更换 导轨或顶盖松动

检查驱动索和导轨上有无异物 导轨上有异物

检查电机齿轮是否松动或损坏 电机小齿轮与驱动索啮合不正确

调整 电机离合器摩擦力减低

电机运转。但天窗不

能打开或只能打开一半

天窗的滑动阻力增大或天窗与驱动索、 调整或更换

水密封条等干涉

电机小齿轮与驱动索啮合不正确 检查电机齿轮是否松动或损坏

电机噪音

电机小齿轮损坏 更换电机总成

②拆下转向信号灯插头。

③拆下转向信号灯。

④拆卸左翼子板时,先拆下发动机盖撑杆卡扣。

⑤拆下翼子板的安装螺栓。

(2)安装。

按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安装。

注意:为避免安装螺栓周围粘上灰尘,应在翼子板与车身之间添加密封垫。

2.发动机盖的检修(图9-1-2)

(1)调整发动机盖铰链。

①松开发动机盖铰链的安装螺栓。

②通过调节发动机盖调整垫来对发动机盖前部进行垂直方向调整。

③利用铰链上的长方型孔进行横向和纵向调节。

(2)调整发动机盖锁

④按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装装配。

(2)调整。

①上、下、左、右调整锁钩位置,使行李箱盖与车身后边缘高度一致。

②上、下、左、右调整铰链位置,使行李箱盖与车身间隙均匀。

5.天窗的检修(图9-1-5)

9-1-4

③拆下门内拉手的装配螺钉,然后向门铰链方向推门内拉手,并拆下门内拉手。

④拆下保险锁按钮、扶手。

⑤用螺丝刀撬开门饰板的装配扣钉,拔下电线插头。

⑥拆下防水膜。

⑦拆下前门外水楔。

⑧从玻璃升降器上拆下玻璃托架螺栓,从玻璃导槽中取出玻璃。

⑨拆下玻璃升降器的装配螺栓,取出玻璃升降器总成。

⑩拆下玻璃导槽。

⑾拆下外拉手装配螺栓,从外拉手上拆下外拉手拉杆。

⑿拆下门锁总成。

(2)装配。

①按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装配。

②装配防水膜时,注意不能使防水膜盖住门饰板的扣钉装配孔。

通过调整内拉手装配的内外位置来调节内拉手的开启角度(满行程的开启角度:49°)。

7.后门的检修(图9-1-7)

(1)拆卸。

9-1-7

①用一块布拆下玻璃升降器摇把卡子,拆下玻璃升降器摇把。

②拆下门内拉手的装配螺钉,然后向门铰链方向推门内拉手,并拆下门内拉手。

③拆下保险锁按钮、扶手。

④用螺丝刀撬开门饰板的装配扣钉,拔下电线插头。

9-1-8

①用螺丝刀从外后视镜镜座上撬下镜面。

注意:拆卸时应用布包裹螺丝刀,以免损环外后视镜。

②从后视镜壳体上拆下伺服电机。

③按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装配。

9-1-9

③拆下中立柱下饰板。

④拆下安全带上固定点螺栓。

⑤用螺丝刀拆下中立柱上饰板。

⑥拆下前围侧饰板安装螺钉,并拆下前围侧饰板。

9-1-10

9-1-11

(2)装配。

用小刀或专用工具,将原车身密封胶,削薄至2mm。

注意:不需要过多地削掉密封胶,不得划伤车身油漆。如果划伤车身油漆,应补漆。

①用蘸酒精的海绵擦掉玻璃密封胶表面的灰尘。

②将一块新的挡风玻璃正确地放在车身上。用水笔在挡风玻璃上划上与车身相对应

的标志。

③安装前,在挡风玻璃内侧粘上一圈海绵,以备打密封胶。

④装上挡风玻璃装饰条。

⑤在挡风玻璃的橡皮泥外刷一层底胶。

注意:

①不得将车身底胶刷到挡风玻璃上。

②不得用手接触底胶。否则,挡风玻璃装配后将有缝隙。

③底胶表面不得有油、水、灰尘等。

9-1-12

④在车身原密封胶周围打上底胶。挡风玻璃必须在打底胶后10min内安装。

⑤用油泥刀在玻璃上或金属板上充分混合、硬化玻璃密封胶。

注意:混合前,用酒精将板清洁一遍。将玻璃密封胶装入打胶枪中,在挡风玻璃周

围打胶。

注意:在放下发动机盖前,应确认密封胶装配是否正确。

13.后挡风玻璃的检修(图9-1-13)

9-1-13

(1)拆卸。

①拆下除霜器电线接头。

②拆下后立柱装饰板、安全带下固定点螺栓和

行李架饰板。

③拆下后挡风玻璃总成。

(2)装配。

①清除原密封胶,按图9-1-14所示尺寸A(A=12mm)在玻璃的内侧粘上一圈橡皮泥。

②装上后挡风玻璃装饰条。

③在后挡风玻璃海绵的外侧打一层底胶。

注意:

①不要将车身用底胶打到玻璃上;不要用手接触玻璃底胶。如果接触,则可能影响

粘结效果,引起后挡风玻璃漏雨。

②底胶表面不能接触水、油、灰尘等。

③在车身原密封胶的周围打一层车身底胶。打胶后应在10min内装上后挡风玻璃。

④用油泥刀在玻璃上或金属板上充分混合、硬化玻璃密封胶。

注意:混合前,用酒精将板清洁一遍。将玻璃密封胶装人打胶枪中,按图9-1-15

所示尺寸

(a=8mm;b=9mm)在挡风玻璃周围打胶。

注意:打上玻璃底胶后5min内打完玻璃密封胶。

①使用吸盘或专用工具,安装后挡风玻璃。

②安装行李架饰板、后立柱饰、安全带下固定点。

③插上后挡风玻璃除霜器电线插头。

14.后保险杠的检修(图9-1-16)

9-1-16

①拆下后轮挡泥板。

②拆下安装在后侧围上的自攻螺钉。

③拆下后横梁饰板和行李箱饰板。

④拆下后侧围上的凸缘螺栓。

⑤拆下后围板上的自攻螺钉。

⑥拆下后保险杠与车身连接的螺栓。

⑦按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装配。保险杠与车身连接螺栓的拧紧力矩:17~26N·m。

②松开锁钩,将靠背翻向前,拆下安装螺栓。

9-1-18

③按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装配。

后座椅座垫安装螺栓拧紧力矩:17~26N·m;后座椅靠背安装螺栓拧紧力矩:17~

26N·m。

注意:安装后座椅靠背时,先将钩子A插入支架B中后,再拧紧靠背支架安装螺栓。

17.安全带的检修(图9-1-19)

安全带拧紧力矩见表9-1-4。

安全带拧紧力矩

9-1-4

项 目 力 矩(N·m)

上安装点螺栓 40~45

前座椅安全带

卷收器安装螺栓 40~55

下安装点螺栓 40~55

高度调节螺栓 40~55

后座垫安装螺栓 17~26

后座椅安全带

9-1-19

第二节 车身电气系统

一、概述

1.电气系统维修时的注意事项

(1)在维修电气系统之前,确认点火开关切断,断开蓄电池负极线。

警告:MFFA356ELC系统诊断过程中,当拆除蓄电池线时,电脑记录的故障码将被

除。所以,如果需要,在拆除蓄电池线之前读取故障码。

(2)固定线束使其没有松动。然而,由于通向发动机或整车上其他振动部位的线束,

允许在一定范围内的振动,但不允许由于发动机振动而引起线束接触到周围的部件,

以要固定住线束。

(3)如果一个部件或拐角与线束干涉,用胶带或其他相似物包裹线束,以保护线束

不受损伤。

(4)当安装其他零部件,小心不要挤压或损伤线束。

(5)不要用力摇晃传感器、继电器和电气零部件,当用手拿时,不要抛掷或下落。

(6)电脑使用的电气部件、继电器等,在高温下易损伤。如果需要诊断操作,如果

温度超过

80℃,应拆下电气部件。

(7)松动的插接件易有故障,确保插接件插接良好。

(8)拆除插接件时,一定要拉插接件,而不是线束。

(9)按图9-2-1所示的方向按下卡子拆下插接件。

(10)连接插接件,对插后听到“咯嗒”声为止。

(11)使用回路试验仪检测通断性,或电压表检查插接件端子,从线束侧插入测电笔,

见图9-2-2。如果插接件为密封插接件,将测电笔插入电线橡胶套的孔,直到测电笔接

触到端子。

不要伤害线束的绝缘皮。

9-2-1

9-2-2

(12)为了避免线束超负荷,使用前应计算电气装备的电流负荷,选择适当规格直径的导

线,导线直径和载荷对应关系见表9-2-1。

导线直径和载荷对应关系

9-2-1

型 号 直 径(mm)

AWG22 0.3 5

AWG20 0.5 13 7

AWG18 0.85 17 9

AWG16 1.25 22 12

AWG14 2.0 30 16

AWG12 3.0 40 21

AWG10 5.0 54 31

额定电流(A)

发动机部件 其他部件

2.检查线束

(10)检查线束在被安装部件如车身与振动部件如发动机之间是否有足够的空间。

3.检查插片式熔断丝

检查插片式熔断丝时,无需从熔断丝盒中拔出熔断丝。如果当一根线连接到试验探头,

另一端线搭铁时试验灯亮,则熔断丝完好,见图9-2-3。

9-2-3

二、易熔线和插片式熔断丝

1.易熔线

(1)易熔线盒(图9-2-4略)中易熔线的规格(表9-2-2)。

易熔线的规格

9-2-2

图9-2-4中标号 电器名称 额定电流(A) 外壳颜色

A 发动机 100 深蓝

B 蓄电池 50

C 电动窗 20

D 散热器风扇 20

E ABS控制系统 20

F 点火开关 30

G ABS控制系统 30

H 30

I ECM 20

(2)检测。

①用欧姆表检测被熔断的易熔线(在试验之前,将易熔线从固定架上拆下)。

②如果易熔线熔断,将会短路或电路上有其他问题出现。在更换熔断丝之前,仔细检查

原因并改正。

注意:如果超过要求的大电流通过电路,易熔线将在15s内熔断。

2.插片式熔断丝

1.拆卸和安装

①断开蓄电池搭铁线。

②拆下方向盘。

③拆下组合开关上下盖(图9-2-5箭头所示)。

④拆下线束插接件。

⑤拆下3个扎带。

⑥松开4个螺钉(图9-2-6箭头所示),拆下组合开关总成。

⑦按拆卸的相反顺序安装。

9-2-5

9-2-6

2.电路插接件端子

(1)电路插接件端子(图9-2-7)功能(表9-2-3)。

(2)检测。

将组合开关置于一个方向,确定所示端子是否相通。

①灯开关(插接件号:M10-1)。

灯开关插接件M10-1端子相通状况见表9-2-4。

9-2-7

电路插接件端子功能

9-2-3

插接件号 端子号 线径 线色 连接处

1 未连

2 右转向信号灯 0.5 绿蓝

3 未连

4 减光通过开关(-) 1.25

5 前照灯近光电源 1.25 红棕

6 前照灯远光电源 1.25 黄蓝

M10-1

7 未连

8 左转向灯 0.5 绿蓝

9 闪光器电源 0.5

lO 前照灯开关 0.3

11 后雾灯 0.3 浅绿白

12 前照灯开关 0.3 绿蓝

13 尾灯开关 0.5

14 前照灯开关“通过” 1.25 白黑

1 雨刮、洗涤器搭铁(一) 0.5

2 喇叭 0.5 黑白

3 雨刮低速 0.85 红蓝

M10-2

4 雨刮开关 0.5 蓝黄

5 间歇雨刮 0.5 绿棕

6 间歇雨刮 0.5 绿

7 雨刮停止 0.85 绿黑

8 雨刮高速 0.85 浅绿黑

M84

1 低速驱动 0.5 绿

③转向信号开关(插接件号:M10-1)。

转向信号开关插接件M10-1端子相通状况见表9-2.6。

转向信号开关插接件M10-1端子相通状况

9-2-6

④雨刮开关(插接件号:M10-2)。

雨刮开关插接件M10-2端子相通状况见表9-2-7。

雨刮开关插接件M10-2端子相通状况

9-2-7

⑤洗涤开关(插接件号:M10-2)。

洗涤开关插接件M10-2端子相通状况见表9-2-8。

洗涤开关插接件M10-2端子相通状况

9-2-8

四、仪表和警告系统

1.仪表组件

仪表组件是密封的;仪表照明灯的规格是12V×3.4w14V×3W,照明颜色是黄白。

2.指示及警告灯的规格(表9-2-9)

指示及警告灯的规格

9-2-9

指示及警告灯 功率 颜色 指示及警告灯 功率 颜色

充电指示灯 1W 远光指示灯 3.0W

机油压力灯 1W 安全带指示灯 1W 琥珀

门灯 1W 琥珀 超速开关指示灯(A/T) 1W

制动故障警告灯 1W 琥珀 发动机故障指示灯(M几) 1W

低燃油指示灯 琥珀 1W 3.0W 琥珀 ABS指示灯

转向指示灯 1W 绿 安全气囊指示灯(AIRRAG) 1W

3.常见故障诊断(表9-2-10)

常见故障诊断

9-2-10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

5号熔断丝(10A)熔断 检查短路,更换熔断丝

速度表不工作

速度表故障 检查速度器

舌簧开关故障 检查速度表内的开关

线束故障 检查,如需要更换

10号熔断丝(10A)熔断 检查短路,更换熔断丝

转速表不工作

转速表故障 检查转速表

线束故障 检查。如需要更换

10号熔断丝(10A)熔断 检查短路,更换熔断丝

灯泡故障 更换灯泡

检查开关 门开警告灯不亮 门开关故障

检查,如需要更换 线束或搭铁故障

4.组合仪表的检修(图9-2-8)

9-2-8

(1)拆卸与安装。

①拆下蓄电池负极线。

②拆下仪表板面罩。

③拆下仪表板面罩上的附件。

④拆下螺钉,小心地向后拆下速度表软轴。

⑤小心拆下仪表盘上附件,拆下印制电路板上的线束。

⑥按拆卸的反顺序安装。

(2)速度表的检测。

①使用速度表测试仪,确认指示误差在误差范围内。

注意:由于疲劳过度或膨胀将导致指示误差。

速度表规格见表9-2-11。

速度衰规格(km/h)

9-2-11

速度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误差 0~4 0~4 1~5 1~6 2~7 3~8 4~9 5~10 6~11 7~12

②检查速度表数字波动及是否有不正常声音。

注意:由于速度表软轴故障易引起数字波动。

(3)转速表的检测。

①连接检查工具到熔断丝盒中诊断插接件,或安装转速表。

②起动发动机,将发动机转速与转速表读数相比。如果差别过大,更换转速表。

转速表规格见表9-2-12。

转速表规格(R/MIN)

9-2-12

状况 转速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1.35V 误差 ±100 ±150 ±200 ±200 ±200 ±250 ±300

(4)燃油表的检测。

①拆下后底座衬垫,将油箱传感器接插件拆下。

②将通过12V×3.4W灯泡线束侧插接件搭铁。

③将点火开关打至“开”档。

④检测并确认试验灯泡亮,指针移动到F位。

(5)燃油表电阻的检测。

①拆下仪表板。

②测量端子间(端子号DLX—N0.24,29/STD-N0。27,22)的电阻。

注意:如果电阻值过低,可能是线圈短路;如果过高,可能是断路或其他问题。

燃油表的电阻见表9-2-13。

燃油表的电阻

9-2-13

油 位 1/2

端子问电阻 95Ω 32.5Ω 6.5Ω

角度

不装燃油传感器 -30°±2° 0±4° 30°±2°

安装燃油传感器 -30°±2.3° 0±4.9° 30°±3.5°

(6)燃油量传感器的检测。

①拆除后座衬垫。

②拆下油箱盖。

③拆下燃油量传感器总成。

④用欧姆表测量燃油量传感器端子34之间在每个浮子位置的电阻,见图9-2-9。

燃油量传感器端子34之间的电阻见表9-2-14。

燃油量传感器端子34之间的电阻

9-2-14

浮子位置 E 1/2 F

电阻(Q) 105±1 32.5±1 4±1

⑤当浮子在“E”或“F”上移动,检查电阻变化量是否平滑。

(7)低油位传感器检测。

①用试验灯(12V×3.4W)连接低油位传感器和蓄电池,并浸入水中,见图9-2-10。

9-2-9

9-2-10

②当热敏电阻在水下,灯将熄灭,当传感器从水中取出,灯将照明。

(8)水温表的检测。

①从水温传感器上拆下线束插接件。

②通过试验灯(12V×3.4)将线束侧插接件搭铁。

③打开点火开关至ON档。

④检测并确认试验灯亮,指示移动。

水温表规格见表9-2-15。

水温表规格

9-2-15

温度 60℃ 85℃ 110℃ 125℃ 警告点

角度 -30° -7° -7° 30° 123°

误差

不装温度传感器 ±5° +2° -3° ±5°

安装温度传感器 -2.8°到+3.5° -3.5°到+4.5° -3.5到+4.5°

(9)水温传感器的检测。

用欧姆表测量水温传感器端子与地之间的电阻(标准值见表9-2-16)。如果电阻超过标

准值,更换水温传感器。

水温传感器端子与地之间的电阻

9-2-16

温度(℃) 60 85 110 125

电阻(Ω) 118 47.3 23.4 15.3

(10)油压开关的检测。

①从安装在气缸体上的油压开关上拔下插接件。

②在开关开时压力为0.3±0.1kPa的状况下,检测开关端子与地之间的通断性。

(11)油压警告灯的检测。

①从油压开关上拆下插接件。

②将线束侧插接件搭铁。

③将点火开关打至“开”位置,油压警告灯应亮。

(12)制动液面警告灯的检测。

①起动发动机。

②将停车制动杆放到正常位置。

③拆下制动液面警告开关插接件。

④将线束侧插接件搭铁。

⑤确认警告灯亮。

(13)停车制动开关的检测。

①拆下后盖总成。

②拆下停车制动开关插接件。

③检测端子与车身通断性。

将停车柄推向前,端子与车身应导电;停车柄回复后位,端子与车身不导电。

(14)安全带开关的检测。

①从开关上拆下插接件。

②检测端子间通断性。

安全带固定,端子间不导电;安全带不固定,端子间导电。

(15)安全带警告灯的检测。

将点火开关打至“开”位置,安全带警告灯应亮。

安全带位置固定,警告灯亮;安全带位置不固定,只亮6s。

五、灯具系统

1.技术规格(表9-2-17)

技术规格

9-2-17

项 目 规格 项 目 规格

前照灯(远/近) 60/55W 侧转向灯 5W

前转向信号灯 21W 牌照灯 5(8)w

前雾灯 55W 行李箱灯 5W

续上表

项 目 规格 项 目 规格

倒车灯 21W 高位制动灯 21W

后雾灯 21W 高架控制灯 10W

后组合灯

转向灯 21W 警告闪光频率 85±10CM

制动和尾灯 21W/5W 转向闪光频率 80±12CM

闪光器

2.常见故障诊断(表9-2-18)

常见故障诊断

9-2-18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

所有外部灯不亮

灯丝熔断 更换灯泡

灯座、线束或搭铁故障 检查和修理

熔断丝(30A)熔断 检查短路,更换熔断丝

前照灯不亮

灯开关或前照灯继电器故障 检查或更换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

更换灯 闪光频率太慢或 灯的功率不符合使用要求(过小或过大)

更换单元 闪光单元故障

检查短路,更换熔断丝 制动熔断丝熔断

检查和修理开关 制动开关故障

检查和修理 线束或搭铁不良

检查短路,更换熔断丝 高架控制或行李 熔断丝(50A)或5号熔断丝熔断

检查和修理 线束或搭铁不良

太快

制动灯不亮

箱灯不亮

3.前照灯(前雾灯)光束的调整

需要调整前照灯的光束,使其符合要求。

轮流旋转调整螺栓去调节前照灯光束。如果光束装置不适用,按下列方法解决。

①按规定压力给轮胎加压,除了驾驶员、备胎、工具外,从车上卸下其他负载。

②整车必须停在平地上。

③在屏幕上画纵线(纵线通过被测前照灯中心)和水平线(水平线通过被测前照灯中

心),

见图9-2-11。

9-2-11

④使前照灯与蓄电池处于正常状态。瞄准灯,用调整手柄调节近光的纵线和水平线于标

准值。前照灯(前雾灯)光束技术规格(表9-2-19)

前照灯(前雾灯)光束技术规格

9-2-19

项 目

A(mm) 990 970 732

H(mm) 625 620 342

H’(mm) 615 611 333

②拆下仪表台中部组件。

③从线束上拆下插接件。

④拆下警告开关,固定数字式电子钟。

⑤检测端子间通断性,见图9-2-12。

警告开关关,端子710之间导通;警告开关开,端子2、前照灯与端子3之间导通,

端子4、5、6、9之间相互导通。

(2)停车灯开关的检测。

①在制动踏板上拆下停车灯开关。

②当制动踏板松开时,端子12之间的导通;当踩下踏板时,端子12之间不导通。

(3)制动灯开关(M/T)的检测。

①拆下制动灯开关插接件。

②检测端子12之间的通断性。

不制动时,端子12之间不导通;制动时,端子12之间导通。

(4)行李箱灯开关的检测。

①断开蓄电池负极端。

②拆下行李箱灯开关。

③从后部线束上拆下插接件。

④当推入开关杆时,检查端子与壳体之间的通断性,见图9-2-13。

9-2-12

9-2-13

推入开关杆,端子与壳体之间不导通;放松开关杆,端子与壳体之间导通。

(5)继电器的检测。

①拆去前照灯继电器和尾灯继电器。

②检查端子间的通断性,见图9-2-14。

继电器不通电,端子13之间导通;继电器通电,端子24之间导通;

(6)转向信号闪光器单元的检测。

①从驾驶员舱继电器盒内拆下闪光器单元。

②蓄电池(+)极和到端子3连接,(-)极连线到端子2连接,见图9-2-15。

9-2-14

9-2-15

③将两个转向信号灯分别连接到端子12,检查灯泡是否一亮一灭的闪烁。

注意:转向信号灯闪光频率60。120次/min。如果转向信号灯断路,闪光频率将超过

120次/min。

④如果不符合技术要求,更换闪光器单元。

(7)后雾灯开关的检测

①拆下分线盒上的后雾灯开关。

②检查端子问的通断性,见图9-2-16。

后雾灯开关开,端子25之间导通,端子2、后雾灯与端子3之间导通。

③如果不符合技术要求,更换后雾灯开关。

9-2-16

六、收放机

1.技术规格(表9-2-20)

技术规格

9-2-20

项 目 H210/H220 H260

额定输出 最大12W×2 最大20W×2

负载阻抗 4Ω×4 4Ω×4

波段 AM/FM,LM/MW/FM AM/FM,LM/MW/FM

调谐类型 PLL Synthesized type PLL Synthesized type

续上表

项 目 H210/H220 H260

电流 ≤2mA ≤2mA

频道 AW:531~1620kHz/9KHz AW:531~1620kHz/9kHz

FW:87.5~108kHz/100kHz FW:87.5~108kHz/100kHz

LW:153~279kHz LW:153~279kHz

MW:531~1602kHz/9kHz MW:531~1602kHz/9kHZ

FW:87.5~108kHz/50kHz FW:87.5~108kHz/50kHz

2.常见故障诊断

如果有故障出现,可单独检查线束、收放机、磁带舱、扬声器和天线5个部分。

3.收放机插接件端子

(1)收放机H210/H220插接件端子(图9-2-17)功能(表9-2-21)。

9-2-17

收放机H220插接件端子功能

9-2-21

端子号 端子功能 端子号 端子功能 端子号 端子功能

1 电动天线 6 照明 11、12 没有使用

2 左后扬声器(-) 7 ACC(+) 13 右前扬声器(+)

3 左前扬声器(-) 8 搭铁 14 右后扬声器(+)

4 右前扬声器(-) 9 左后扬声器(+) 15 照明(+)

5 右后扬声器(-) 10 左前扬声器(+) 16 蓄电池(+)

(2)收放机H260插接件端子(见图9-2-18)功能(表9-2-22)。

端子号 说 明 端子号 说 明

1 电动天线 9 左后扬声器(+)

2 左后扬声器(-) 10 左前扬声器(+)

3 左前声声器(-) 11

4 右前扬声器(-) 12

5 右后扬声器(-) 13 右前扬声器(+)

6 照明(-) 14 右后扬声器(+)

7 ACC(+) 15 照明(+)

8 接地 16 蓄电池(+)

9-2-18

收放机H260插接件端子功能

9-2-22

端子号 端子功能 端子号 端子功能 端子号 端子功能

1 6 照明 11、12 没有使用

2 7 ACC(+) 13 右前扬声器(+) 左后扬声器(-)

3 8 搭铁 14 右后扬声器(+) 左前扬声器(-)

4 9 左后扬声器(+) 15 照明(+) 右前扬声器(-)

5 10 左前扬声器(+) 16 蓄电池(+) 右后扬声器(-)

(3)收放机H260(可更换CD)插接件端子(见图9-2-19)功能(表9-2-23)。

9-2-19

收放机H260(可更换CD)插接件端子功能

9-2-23

端子号 端子功能 端子号 端子功能

1 5 M搭铁

2 CD开 6 没有使用

3 BUS 7

4 B(+) 8 A搭铁

七、风窗雨刮和洗涤系统

1.技术规格(表9-2-24)

技术规格

9-2-24

项 目 规 格

速度/电流(负载1N·m) 52±4r/min/3.5A71±

7r/min/4.5A

速度/电流(负载4N·m) 低:≤44±4r/min/5.5A;高:≤62±6r/min/7A

雨刮电机 锁止电流 低:≤20A;高:≤22A

臂簧 拉簧式

橡胶刷长度 驾驶员侧:500mm;乘客侧:450mm;后部.500mm

雨刮角度 驾驶员侧:80.5°;乘客侧:93.5°;后部:110°

马达类型 DC磁铁式

泵类型 离心式

风窗洗涤

电流 ≤3.8A

未充电压力 ≥1.2kPa

喷射量 ≥1320毫升/分

负载容量(带水) 连续工作时间:≤60s

2.常见故障诊断(表9-2-25)

常见故障诊断

9-2-25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

检查短路,更换熔断丝 雨刮熔断丝(8号)熔断

检查和修理 雨刮马达或雨刮开关故障

检查和修理 线束或搭铁不良

检查短路,更换熔断丝 雨刮熔断丝(8号)熔断

检查和修理 间歇继电器或雨刮开关故障

检查和修理 线束或搭铁不良

雨刮器不能操作或回位至初

始位置

雨刮器不能间歇工作

3.前雨刮系统的检修(图9-2-20)

9-2-20

(1)雨刮臂的安装。

在雨刮臂安装之前,应在要求的停止位置上。

雨刮臂尖底部与机盖板之间距离为30±5mm,与左后立柱之间距离

150±5mm。

(2)雨刮电机的检测(图9-2-21)。

9-2-21

1-接地;2-高;3-低;4-空白;5-驻车:6-点火

①速度检测

a.从雨刮电机上拆除插接件。

b.将蓄电池(+)线连接到端子6,(-)线连接到端子3。

c.在低速时,检查电机工作状况。

d.将蓄电池(+)线连接到端子6,(-)线连接到端子2。

e.在高速时,检查电机工作状况。

②自动停止状态检测

a.在低速检测电机。

b.不连接端子35,除了初始位置,在任何位置停止电机工作。

c.连接端子35,连接蓄电池(+)到端字6。

d.电机再次工作后,检查电机是否能停止在初始停止位置。

(3)洗涤电机的检测。

①将洗涤电机装配到洗涤储液罐,将洗涤液注入洗涤罐。

②将蓄电池(+)安装到端子2,(-)线连接到端子1。

③检查电机运行时,洗涤液是杏能喷出。

(4)雨刮间歇继电器的检测。

拆下仪表台下面的护罩,从通风横梁中拆下雨刮间歇继电器(驾驶员座位左下方)。

间歇继电器工作时间由可变电阻(50±10kfl)控制的。如果问题出现在间歇继电器,

9-2-22

②选用金属线移动洗涤喷嘴球部来调整洗涤液喷射点。

③如果洗涤喷射量太少,检查是否洗涤器阻塞、弯曲或挤压,同时检查被卡住的地方,

因为管可能被挤坏。

八、电子钟

电子钟是由精密电子零件组成,包括晶体振荡器,晶体三极管等,必须小心轻放,需要

专业技术技能维修电子人员更换内部结构。

技术规格(表9-2-26)

技术规格

9-2-26

额定电压 直流:12V

工作电压 直流:6~16V

工作温度 -30~80℃

工作电流 带照明:≤150mA;不带照明:≤1mA

九、喇叭

1.技术规格(表9-2-27)

技术规格

9-2-27

项 目 规 格 项 目 规 格

类型 盆形 工作温度范围 -40~80℃

额定电压 直流:12V 绝缘电阻 ≮1000KΩ

额定电流 ≤3.5A 基本频率 低音:350±20Hz

声级 110±5dB(在DCOW,2m) (12V直流电时) 高音:415±20Hz

2.调整

9-2-23

技术规格

9-2-29

项 目 规格 项 目 规格

后风窗除霜电机

额定电压 12V 额定电压 12V

额定功率 180±10%W 操纵力 3~10N

额定电压 12V 绝缘电阻 ≮5000kl

后加热定时器

电流 ≯0.2A 指示灯功率 1.2W

后除霜开关

额定负载 200W

2.加热定时器的检测

当点火开关至“ON”档,如果加热开关按下,加热定时器工作15±3min,当加热定时

器工作时,再次按下加热器或关闭点火开关,加热定时器停止工作。

3.电阻丝的检测

备注:包扎锡箔在电压试验线底部防止损伤加热线。检测时,用手指按在到锡箔上,移

动锡箔沿着线去检测电阻丝,见图9-2-24。

9-2-24

①打开除霜器开关,在玻璃中心点用电压表测量每根电阻丝电压。如果电压表指示电压

大概。

6V,后窗电阻丝好的。

②如果在中心点和(+)端之间电压为12v,则电阻丝熔断。

③如果中心点和(-)端之间电阻丝熔断,电压指示0V。

④检查开路,慢慢移动测试笔在可能存在开路的方向。试着找到电压变化或为0V的点。

则该点为开路点。

⑤用欧姆表测量每根电阻丝端部和格线中心间电阻,同一个端部和邻近加热线中心

的电阻。在电阻突然变化的地方,向一个方向移动试验线。

4.后风窗除霜开关的检测

从线束上拆下加热器开关插接件、操作开关,检查端子间的通断性。

除霜开关开,端子2、5、6之间导通;除霜开关关,端子l、3之间导通。

如果不符合要求,更换开关。

十二、蜂鸣器

1.技术规格(表9-2-30)

技术规格

9-2-30

项 目 规 格 项 目 规 格

额定电压 12V 工作电压 9~16v

平均电流 最大6A 工作温度 -40~85℃

声压级 最小70dB

2.蜂鸣器的检测

检查每个端子间电压是否符合表9-2-31。

蜂鸣器端子间电压

9-2-31

状态

驾驶门开关

门开警告开关

0V←→12V 0V OV 0V 端子间电压

十三、座椅安全带定时器

技术规格(表9-2-32)

技术规格

9-2-32

项 目 规 格 项 目 规 格

额定电压 12V 绝缘电阻 100MΩ

工作电压 10~15V 额定负载 1.25W

工作温度 -40~85℃

十四、电动门锁系统

1.技术规格(表9-2-33)

技术规格

9-2-33

项 目 规格 项 目 规格

额定电压 12V 额定电压 12V

门锁触动器

门锁控制开关

工作电压 9~15V

工作温度 -40~85℃

锁止电流 最大5A 锁止电流 最大1A

工作电压 9~15V

2.门锁控制开关的检测(图9-2-25)

9-2-25

①从前门线束上拆下4孔插接件。

②测试门锁控制开关工作状态。

门锁开启,端子12之间导通,端子34之间导通;

门锁锁止,端子14之间导通,端子23之间导通。

十五、电动门窗

1.技术规格(表9-2-34)

技术规格

9-2-34

项 目 规格 项 目 规格

类型 直流电机和减速齿轮 断路时间 3~5.5s

额定电压 13.5V 断路电流 17A

电动门窗电机

回路中断

额定电流 10A

电动门窗开关

电机负载 12V,20A

额定电流 ≤8A(负载=3N·m)

无负载电流 ≤3A

锁止电流 ≤19A(负载≥8N·m)

2.常见故障诊断(表9-2-35)

技术规格

9-2-35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

点火线熔断丝(20A)或16号熔断丝(10A)熔断 检查电路,更换熔断丝

开关不能操纵玻璃窗

搭铁不良(G05) 清洁,再拧紧搭铁端螺栓

电动窗开关故障 检查开关,按需更换

线束断路或插接件接触不良 修理或更换

电动窗开关故障 检查开关。按需更换

驾驶员侧或乘客侧电动窗不

左(右)电机故障或线路中断 检查电机,按需更换

能工作

线束断路或插接件接触不良 修理或更换

3.检测

(1)电动窗电机的检测。

①电机通电后,齿轮轮流变换极性时,检查是否工作平稳。

②如果检测不符要求,更换电机。

(2)电动窗开关的检测。

①从门扶手上拆下开关。

②检查端子间的通断性,见图9-2-26。

9-2-26

③如果通断性不符合要求,更换电动窗开关。

十六、遥控后视镜

1.技术规格(表9-2-36)

技术规格

9-2-36

项 目 规 格

额定电压 12V

遥控后视镜触动器

额定电流 60mA(最大150mA)

调节角度 9°(上、下、左、右)

遥控后视镜开关 额定电压 12V

额定电流 0.2A(最大0.5A)

2.常见故障诊断(表9-2-37)

常见故障诊断

9-2-37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

点火线熔断丝(30A)或13号熔断丝(10A)熔断 检查电路,更换熔断丝

所有后视镜不能工作

9-2-27

③如果通断性不符合要求,更换后视镜开关。

(2)后视镜触发器的检测。

按图9-2-28连接蓄电池和触发器端子,检测后视镜的工作状况是否符合要求。

十七、自动变速器和锁控系统

1.技术规格(表9-2-38)

9-2-28

技术规格

9-2-38

项 目 规格 项 目 规格

额定电压 12V 额定电压 12V

工作电压 10~16V 额定电流 1A(最大2A)

控制模块

工作温度 -30~80℃ 工作电压 10~16V

A/T电磁

工作温度 -30~80℃ A/T电磁线圈 最大1A

线圈

额定电流

锁控电磁线圈 最大0.9A 初始推人力 0.04N·m

工作电压 10~16V 弹力 0.02N·m

锁控电

磁线圈

工作温度 -30~80℃

励磁电流 最大0.9A 1A 额定负载

操纵力

推入力 0.017 N·m 8±2N 操纵力

9-2-29

3.零件位置图(图9-2-30)

4.检测

(1)锁控系统的检测。

9-2-30

①变速杆不在“P”档时,点火开关不能旋至LOCK(OFF)”档。

②变速杆在“P”档时,点火开关应能旋“LOCK(OFF)”档。

(2)变速锁系统的检测。

①点火开关位置“ON”、不踩下制动踏板和按钮压下的状况下,变速杆应不能从

“P”档移向

其它任何位置。

②点火开关位置“ON”、踩下制动踏板和按钮压下的状况下,变速杆能从“P”档

移向其它任何位置。

(3)自动变速器电磁线圈的检测。

①拆去电磁线圈插接件。

第十章 全车电路图及线束图

1.电路图符号说明(图10-0-1、图10-0-2)

2.总成电气原理示意图/插接件图(图10-0-3、图10-0-4)

3.起动和充电系统电路图及线束图(图10-0-5、图

10-0-6)

4.发动机控制系统电路图及线束图(图10-0-7~图10-0-16)

5.冷却系统电路图及线束图(图10-0-17、图10-0-18)

6.组合仪表、警告灯电路图及线束图(图10-0-19~图10-0-24)

7.雨刷、洗涤总成电路图及线束图(图10-0-25、图10-0-26)

8.前照灯电路图及线束图(图10-0-27、图10-0-28)

9.尾灯、牌照灯、示廓灯电路图及线束图(图10-0-29、图10-0-30)

10.前雾灯、后雾灯电路图及线束图(图10-0-31、图10-0-32)

11.转向警告闪光灯单元电路图及线束图(图10-0-33、图10-0-34)

12.喇叭、制动灯、倒车灯电路图及线束图(图10-0-35、图10-0-36)

13.暖风、空调系统电路图及线束图(图10-0-37~图10-0-40)

14.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电路图及线束图(图10-0-41~图10-0-44)

15.

室内灯、

行李箱灯、数字电子钟、点烟器电路图及线束图(图10-0-45、10-0-46)

16.照明灯电路及线束图(图10-0-47、图10-0-48)

17.后除霜器电路图及线束图(图10-0-49、图

10-0-50)

18.音响电路图及线束图(图10-0-51、图10-0-52)

19.电动门窗系统电路图及线束图(图10-0-53、图

10-0-54)

20.中央门锁系统电路图及线束图(图10-0-55、图10-0-56)

21.电控镜系统电路图及线束图(图10-0-57、图10-0-58)

22.ABS系统电路图及线束图(图

10-0-59、图10-0-60)

23.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电路图及线束图(图10-0-61、图

10-0-62)

24.诊断插接件示意图(图10-0-63)

25.通用插接件示意图(图

10-0-64~图10-0-67)

图 10-0-1

图 10-0-2

10-0-3

10-0-4

图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0-10

10-0-11

10-0-12

10-0-13

10-0-14

10-0-15

10-0-16

10-0-7

10-0-18

10-0-19

10-0-20

10-0-21

10-0-22

10-0-23

10-0-24

10-0-25

10-0-26

10-0-27

10-0-28

10-0-29

10-0-30

10-0-31

10-0-32

10-0-33

10-0-34

10-0-35

10-0-36

10-0-37

10-0-38

10-0-39

10-0-40

10-0-41

10-0-42

10-0-43

10-0-44

10-0-45

10-0-46

10-0-47

10-0-48

10-0-49

10-0-50

10-0-51

10-0-52

10-0-53

10-0-54

10-0-55

10-0-56

10-0-57

10-0-58

10-0-59

10-0-60

10-0-61

10-0-62

10-0-63

10-0-64

10-0-65

10-0-66

10-0-67

理想新能源汽车价格-河北交警手机查违章查询


更多推荐

东风悦达起亚是哪个国家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