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发(作者:奥迪tt二手车)
从1938年,\"甲克虫\"诞生得那一天起,\"大众\"
便在汽车制造史上刻下了它的名字;
经过二战的风云后,大众迅速发展,推出了一系
列成功车型,\"帕萨特\"、\"高尔夫\"等;
上世纪90年代末,大众集团购买了西亚特和斯
柯达,成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集团。
1984年上海大众成立,一直是中国汽车业的霸
主经历了287万用户长达20年的考验;
上海大众注册资金为78亿元人民币;
网络成员高达563家;
2003年全年总销量396,000台。
2002年,北京现代成立;
北京现代注册资金为18亿人民币;
网络成员仅200家左右;
2003年全年销售仅52,128台。
品牌对比
1967年,原先从事建筑业的韩国商人郑周永与
福特合作成立了现代汽车公司;
1976年,现代推出\"小马\"车型,非常成功;
随后的几年中,现代不断发展,成为韩国第一大
汽车公司;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起,一系列的劳资纠纷席卷
整个现代集团,造成上十亿美金的亏损,并使集团中
6家主要企业休业;
目前,韩国现代旗下主要有现代和起亚两个汽车
品牌。
原型车对比
Polo三厢
Polo最早诞生于1975年,从它出生的那一天起,大众就不断完善该产品,并成功地
迫使竞争对手--奥迪50退出了市场。至今为止,Polo累积销售超过700万辆,是世
界上最成功的高品质小型车之一。2001年9月,最新的第四代Polo在德国法兰克福
车展首次亮相,新车一露面就以其完美的造型、领先的技术和可靠的质量成为一道
亮丽的风景线,在上市之前就被德国最受欢迎的周报《星期日画报》授予令人羡慕
的\"金方向盘\"奖。这款车型同样还受到了全球媒体的追捧,一致评价是:新款Polo
物超所值!媒体代表已经将其视为同级轿车的基准。同年,上海将该款Polo引入中
国市场,让中国消费者第一次同步感受世界最先进家庭轿车的魅力。
伊兰特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伊兰特是现代在2004年推出的第6代Elantra。这个车型只能说
是中庸之作,外形上有韩国车的典型特征,性能上虽无什么大错但是却也没有什么
突出的优点。
与原型车差异对比
Polo的前脸美观富有力度,又极具亲和力,让人一见倾心;四个圆形大灯的设计,
代表当今国际的流行时尚。Polo三厢继承了Polo家族流畅饱满的流线外形,但是从
车身B柱后的设计完全不同。其流线型的车顶从前挡风玻璃平顺地滑向车尾,配合
宽大的晶体造型尾灯,给人以流畅华美、现代优雅的感觉,比两厢Polo更添几分成
熟的魅力。Polo三厢具有流线型外形,创造了0.31的超低风阻系数,达到国际同级
轿车的较高水平。隔栅从横条的改为竖条的直瀑式,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观。
但是,前机盖上的两条隆线前延至镀铬格栅成V形夹角,虽然有了前冲的运动感,
但是显得不够大气。前灯模仿宝马,但是却与整车感觉不协调。(下图是中国版伊兰
特)
*上图中部分价格只包含两厢。
从上图可以看出,全球Polo的价格现在以中国为最低!同时,国产的Polo与德国
原产相比,改用了与车身同色的防擦条,更增加了如空调、单碟CD等舒适性装备,
性价比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伊兰特在北美、欧洲和东南亚市场上都有销售,不过和中国一样,这些车型都走的
是低档车路线。通过极低的价格来吸引购买者。
Polo轿车的先进技术
Polo三厢CAN-Bus系统
Polo轿车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CAN-Bus技术。CAN总线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
和纠错能力,美国军方甚至将其广泛运用于导弹、飞机、坦克等电子系统的通讯联
络上。CAN减少了车辆上的线束数量和控制器接口引脚数,从而减少了故障率,实
现了更简单、更迅速的在线编程和诊断以及多个控制器共同作用,实现整车数据共
享,使整车工作状态更加稳定。国内即使在中高级轿车上,配备该技术的车型也不
多。
伊兰特线束传递信息
伊兰特装备的各种传感器及电子元件远没有Polo上来的多,同时只采用一般的线束
传递信息。但过多的线束存在的相互干涉、过度磨损等隐患,很容易造成整车短路,
进而引发自燃现象。同时其通讯的速度与效率与CAN-BUS技术相差十万八千里,
所以现在许多高档轿车已经不再使用。
Polo轿车的先进技术
Polo三厢
E-gas电子油门
Polo轿车使用大众高级轿车辉腾(Phaeton)上的E-gas电子油门技术。电子油门统一
协调并合理管理汽车各方面对发动机扭矩和输出功率的瞬间要求,使发动机在每一
个工况点的运转状态始终处于最佳、最合理的范围,实现整车形式性能最优化。使
用了e-Gas技术的Polo轿车,作为紧凑型轿车的典范,让竞争车型望尘莫及。
伊兰特
根本没有如此先进的技术
即使在原型车上,伊兰特也没有类似的先进技术。韩国车和德国车的差距,几乎所
有人都心知肚明!
Polo三厢
Polo所使用的转向系统是目前仅见于奥迪A6和BMW5上的电液伺服转向装置,其
中的技术含量自然不可小看。该装置在低速时提供较大的转向助力,使驾驶员在低
速行驶转弯(或原地转动方向盘)只要花很小的力气,真正如同行云流水般轻便;而
在高速行驶时,其助力则减小,让驾驶员需要用较大的力来转动方向盘,从而大大
减少了驾驶员在高速公路或其他高速环境中由于方向盘过轻而造成的事故。
Polo轿车的先进技术
伊兰特
伊兰特
使用的是普通的液压助力转向,与电液伺服助力转向系统相比,机构简单,成本
低廉;在低速时提供的助力较小,而在高速时则提供较大的助力,使得车辆在高速
行驶时的操控性较差,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转换方向时,冲出道路的危险较大。
车型对比--制造工艺对比
Polo三厢
激光焊接车身激光焊接技术十分先进,在中国为大众独有。Polo激光焊接的焊缝长
达6.6M(两厢)/7M(三厢),甚至超过一些高级轿车。激光焊接不用焊料填充直接把焊
件用激光溶在一起,对车身精度要求极高。这种分子焊接水准、完全融合在一起的
金属车身要比其他厂商用的铆焊车身强度提高30%。前不久,曾有报道说,北京一
辆Polo从5米多的高架上直接冲下地面,驾驶员毫发无伤。诸如此类的\"奇迹\"在江
西也发生过,这就证明了Polo的确坚固无比。
伊兰特
传统点焊工艺
激光焊接工艺对汽车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成本昂贵,通常情况下,一般厂
家都不愿意使用。目前在中国,只有大众有激光焊接。伊兰特的车身均采用传统的
点焊工艺。
由于没有激光焊接技术,所以伊兰特不得不使用车顶密封条,这样不仅影响外形的
美观,同时车身的牢固程度也不如Polo那么出色。
车型对比--制造工艺对比
Polo三厢
先进油漆工艺
Polo采用100%的高强度双面镀锌钢板,油漆一共经过118道大大小小的工序。如
此先进的油漆流水线,放眼全世界仅有5条。Polo的油漆是由磷化膜、电泳漆、中
涂漆、色漆、清漆构成,一共有5层漆面。而且车身内外一视同仁,从没有为了减
少生产成本而减少车身内部油漆的层数。不仅如此,Polo还采用了空腔注腊工艺,
保证了车身12年的防蚀穿。
伊兰特
无防腐保证
世界上仅有5条的油漆流水线,伊兰特当然不可能拥有。它也不会愿意采用如此复
杂的油漆工艺,因为该工艺在新车购买的前2年是没有明显优势的只有在两年后,
才会\"真想大白\"。伊兰特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沿海地区经常会有酸雨的环境中
使用,油漆若有一点点的脱落没有及时修复的话,很可能就会导致车身很快发生腐
蚀。
车型对比--制造工艺对比
Polo三厢
环保型内饰目前国家对于车辆内环境无明确的规定,但上海大众早在1998年就开始
按照德国最新的车内气体散发标准,对车内所有非金属材料的选用进行严格控制,
对材料有害气体的含量做定量检测,并为此一直以来默默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
力.Polo的一套环保型针织座椅面料的成本远远高出了很多厂家真皮座椅套的成本。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海大众对车内空气质量的控制绝对处于领先地位。不久前,
北京市劳
动科学院室内环境检测中心对54辆新车进行检测,全部检测项目都符合标准的只有
9辆,除3辆进口车外,其余6辆合格车辆中有5辆来自上海大众,Polo当然也是
其中一员。
伊兰特
无环保要求的内饰北京现代完全没有这方便的要求,我们不排除他们采用的内饰材
料中有害物质对大众的标准来说早已严重超标的可能性。对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大
家应从当前发生的用户状告某些汽车厂商由于车内有毒气体导致白血病的案例中得
到清醒的意识。既然现在大家对于新房装修的环境那么重视,那么对于新车也不应
忽视,毕竟大家买房买车都是为了舒适享受,而绝不会愿意花钱买病啊!
车型对比--制造工艺对比
0.5MM的缝隙偏差
Polo车身覆盖件之间的缝隙,已达到体现当今最高水平的工程要求,主要外覆件的
缝隙的精密到3毫米,重要外覆件缝隙偏差都控制在0.5mm以内,达到世界先进的
水平。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缝道\",Polo所有缝隙非常均匀,这在紧凑型
车中通常难以做到,即使在高档轿车上也属难能可贵。而Polo做到了,这就是上海
大众的制造水平,更是大众人对品质的无限追求。
技术上无法保证细小缝隙
伊兰特车身覆盖件之间的缝隙比较大。因为它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无法保证高的车身
精度要求,所以也只能靠这种方式进行误差补偿。
Polo三厢
伊兰特
车型对比--制造工艺对比
发动机舱布置井然有序
大众作为一个以工艺闻名的汽车生产厂家,对于发动机舱的布置更是呕心沥血。打
开发动机仓,整齐、合理的布置,让人越看越舒心。与大多数同级别车发动机舱的
零乱相比,Polo绝对显现出其高贵的身份。
同时,也避免了线束、管路干涉和摩擦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除此以外,Polo所有
的接插件都运用了防水
设计,安全可靠。
Polo三厢
伊兰特
发动机舱零乱、布线粗糙
伊兰特与其他车型相比(如威驰)发动机舱的布置还是比较整洁的。但是,如果要与
Polo相比,还是由很大的距离。图中下方电线盘根错节,走线也非常奇怪。当然,
伊兰特也没有防水设计了。(老实说,那
么大的缝隙,再防水也没什么用。)
伊兰特的线束比一般车型稍好些,但是还是不如Polo那么整洁。
车型对比--内部空间对比
Polo三厢伊兰特
长度(mm):4,187 4525
宽度(mm):1,650 1725
高度(mm):1,465 1425
轴距(mm):2,460 2610
前排肘部空间(mm):1351 1346
后排肘部空间(mm):1332 1359
前排腿部空间(mm):1090 1097
后排腿部空间(mm):818 889
可以看出,尽管Polo三厢的外部尺寸比伊兰特小了不少,但是它的内部空间除了后
排腿部空间,其他数据却与伊兰特非常接
近。换言之,伊兰特牺牲了通过性(体形大的车变道、停车等较不灵活),可是却
完全没有换来更好的乘坐舒适性。
*伊兰特的内部尺寸使用美国2005版Elantra数据,来源
.
车型对比--发动机对比
图为伊兰特发动机
Polo三厢
伊兰特
发动机形式直列四缸双顶置凸轮轴
每缸气门数4 2
排量(L)1.39 1.595
最大功率(kw/rpm)55/5000 74/6000
最大扭矩(Nm/rpm)126/3800 145/3800
最高车速(km/h)171(MT)/168(AT)182(MT)/180(AT)
0~100km/h加速时间(s)14.8(MT)/16.3(AT)12.6(MT)/13.4(AT)
图为Polo 1.6L发动机
发动机形式直列四缸双顶置凸轮轴
每缸气门数4 4
排量(L)1.6 1.8
最大功率(kw/rpm)82/6000 96/6000
最大扭矩(Nm/rpm)143/4500 162/4500
最高车速(km/h)184 171 0~100km/h加速时间(s)11.8 13.5
伊兰特1.6L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比Polo1.6L高,但美中不足的是它在转速6000的时
候才达到最大功率;同时Polo 1.6L在最大扭矩上又扳回一城,Polo 1.6L在3800转
/分的时候已经达到了最大扭矩145Nm,比起伊兰特4500转/分时才达到的143Nm
性能更好一些。Polo 1.6L发动机已经达到了E4排放标准,比伊兰特的E3标准跟上
一步,与诸多高档发动机(如帕萨特的1.8T涡轮增压发动机)达到一样的水平。由于
Polo的1.4L和伊兰特的1.8L彼此都没有对应发动机,所以在这里不作比较。
车型对比--变速箱对比
Polo三厢
Polo手动挡轿车使用的是MQ200五档手动变速箱:该变速箱是德国大众专为小型
车所开发设计的,紧凑,短小;其外壳使用铝合金制造,重量轻;在1、2档使用三
锥面同步器使档位清晰,换档时摩擦力减小,用手指轻轻一拨即可入档,使驾驶更
轻松。
同时配以拉索式换档机构,有效隔离发动机舱振动,对乘客舱的影响。
伊兰特
在手动变速器方面,伊兰特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无论在换档力度、档位的清晰程
度、变档杆的振动上都远不如Polo,建议用户亲身感受一下。换档时车身的震动之
大一定让您印象深刻;而如果您是新手上路,行驶过程中却突然找不到车子的档位
时给您带来的恐惧感更会让你\"终身难忘\"。
车型对比--变速箱对比
Polo三厢
上海大众推出的Polo 1.6L 6档手自一体Tiptronic车型为该车型的最新型号,旨在为
消费者提供\"高人一档的驾驶体验\"。新上市的这款Polo 1.6L车型最吸引人之处就是
配备了6档手自一体Tiptronic变速箱。据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同类的6挡手自一
体变速箱只在极少数豪华车上使用,如奥迪A8及宝马7系列等。因此,这款Polo
在今年上海车展上首次亮相时,便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Polo的这款手自一体Tiptronic变速箱可以让驾驶者在手动和自动两种模式之间自由
切换,充分体验驾驶的乐趣。更先进的是,该款变速箱还配备了\"智能换档程序\",
从而可以满足驾驶者在不同时间的不同需求:选择\"S档\"(运动型),车辆瞬间就可进
入跑车状态,将Polo1.6L的动力发挥到极致;而选择\"D档\"(标准型),车辆就会根
据行驶条件选择最佳换档点,从而进一步降低油耗。
伊兰特
伊兰特的自动变速箱就是最基本的4档变速箱。而且看了,换档时震动大似乎是伊
兰特所有变速箱的通病,自动档变速箱换档时的震动感比起手动挡更加明显。建议
用户进行一下试乘试驾,就会对此有更感性
的认识。
车型对比--悬架系统对比
Polo三厢
Polo根据中国路面的实际要求,对于PQ24平台和车身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
优化,从而使Polo的平顺性达到了最高要求。Polo的前悬架和其他竞争对手一样都
采用了麦弗逊独立结构,但是其在设计中增大了前轮轴,从而改进了Polo的弯道行
驶特性。
Polo所使用的是奥迪A6的后悬架。它是一种全新设计的联体摇臂式后桥,横向\"V\"
型断面结构,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因而省去了后稳定杆,减轻了后桥重量。除此
以外,Polo的后桥还将弹簧和减震器分别布置,使行李箱内部的宽度增大,同时也
优化了乘坐的舒适性能。
伊兰特前悬使用麦弗逊悬架,后悬则是双联杆悬架。这是最传统的悬架方式。现代
美其名曰\"经过历史验证\",这倒是不假,只是这个历史实在是长了一些。
车型对比--安全性对比
Polo获得NCAP四星!
Polo三厢
从上图可以看到,Polo对于驾驶员的头部和颈部都提供了优秀的保护,对于胸部和
小腿也有足够的保护。
伊兰特
伊兰特NCAP仅有三星!
NCSP对于伊兰特的评价是:\"在正面碰撞中Polo给了驾驶员腿部足够的保护。Polo
的正面碰撞试验表现出色,在正面碰撞后,车辆变形很小;其侧面碰撞保护表现也
很好。大众同时付款进行了额外的安全气囊头部试验。\"
根据上右图可以看出,伊兰特除了对于驾驶员颈部保护优秀,头部有足够保护外,
驾驶员的胸部和腿部都有得到大伤害的可能;而踩刹车的腿部以及双脚则根本就是
保护不力。难怪NCAP只给它三颗星!NCAP对于伊兰特的评价是:\"伊兰特在碰撞
中表现不佳: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没有给驾驶员足够的保护;此外,他的膝盖和腿部
得到的保护不够,有收到重创的可能。安全带会松开,使驾驶员的头部和胸部撞到
方向盘。此外在侧面碰撞时,一扇门打开,增加了风险。\"而伊兰特本身
宣传的所谓EUNK测试五星,在欧洲并不通行,知名度也不高,笔者对其准确
度表示怀疑。
车型对比--安全性对比
Polo
*此处Polo的图片为两厢。
1.为了提高Polo轿车车身侧面挤压和碰撞性能,前后车门均加装了由变截面钢板材
料经焊接加工制成的高强度防撞板。伊兰特虽然也号称有防撞柱,但是我们可以看
出它不是车身结构的一部分;这样的防撞柱有什么效果,就需要置疑了。
的前后保险杠采用了高强度钢材通过热成型工艺加工,其屈服强度远高于普
通的钢板,不但使整车的刚度提高,同时由于其特殊的吸能设计,使其在碰撞中具
有超强的吸能效果。
的B柱结构采用特殊强化设计,材料采用金相组织十分复杂、坚固性极佳的
特殊钢板制成,比普通车身钢板的屈服极限强5倍以上。
车型对比--安全性对比
Polo三厢
Polo前后轮使用的都是盘式制动器。与传统的鼓式制动器相比,刹车效果好,使用
寿命长,性能可靠。Polo的前盘为通风盘,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后盘为
内置风冷式,制动钳为铝制,经过重量优化,有良好的热衰退性能和制动性能。
伊兰特
伊兰特也是四轮盘式制动,前轮通风盘。在这一点上,它做得和Polo一样好。
车型对比--安全性对比
可溃踏板总成
可溃缩式转向柱
Polo三厢
可溃缩式转向柱:
Polo采用波纹管形吸能量转向管柱。当发生碰撞时,如果驾驶员撞击方向盘,波纹
管就会被压缩,通过形变来吸收能量,减少方向盘对于驾驶员胸部的冲击,以减少
二次伤害。
可溃踏板总成:
Polo轿车所配备的COF可溃式制动踏板是大众专门开发并安装于Polo轿车之上的。
当轿车正面发生碰撞时,驾驶员的右脚一般都放在刹车踏板上,当电脑判断出踏板
的压力超过临界值,刹车踏板就会自动脱落或折断,从而使驾驶员右脚受到的冲击
力降到最低,避免出现脚部粉碎性骨折或是肢体残疾等严重身体伤害。
伊兰特连原型车也没有类似的装置,所以在NCAP的碰撞试验后显示对于胸口和腿
部(膝盖,脚部)的保护都不够!
车型对比--安全性对比
Polo三厢
Polo所采用的是LED(发光二极管)高位制动灯。与传统的白炽灯相比,它使用寿命
长、耗电低、色彩醒目,最关键的是不会发热造成灯管爆裂。当然它的制造成本比
起传统的白炽灯要高上很多。通常在高档车上才有使用。
伊兰特
伊兰特的高位制动灯就是传统的白炽灯,而且特别得小。它亮度小,在雨天或者雾
天这样能见度较低的天气条件下,光线的穿透能力差,影响安全性。其他缺点这里
我们就不赘言了。
其他安全装备对比:
POLO三厢伊兰特1.6L ABS+EBD
●+MSR(发动机牵引力矩控制)当高速减档或湿滑路面时,●(无MSR)
前排安全气囊●●
前排安全带燃爆预紧式,反应迅速高度可调机械预紧式,反应缓慢高度可调
后排安全带两根三点式安全带,中间两点式安全带两根三点式安全带,中间两点式
安全带
前头枕高度、角度可调(基本型只有高度)高度可调
后头枕高度可调只有豪华型高度可调
车型对比--经济环保性能对比
Polo三厢伊兰特
1.4L(MT/AT)1.6L(MT/AT)1.6L(MT/AT)1.8L(MT/AT)
60km/h等速油耗,L/100km 4.6/4.9 4.8/5.a.
90km/h等速油耗,L/100km 5.8/6.2 6.0/6.2 6.2/6.3 6.3/6.3 Polo油耗低是有口皆碑的,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也可以看出Polo的优良性能。随着油价的日益上升,挑选一辆
油耗小的车成为一个必须。Polo 1.6L汽油机采用电子控制废气再循环和二次充气系
统,明显改善缸内燃油的燃烧效果,同时又可使未充分燃烧的燃油得以再次充分燃
烧,既可节省燃油,提高输出功率,又可净化排放废气。所以Polo 1.6L发动机达到
了E4排放标准,比伊兰特的E3标准更上一层楼。
车型对比--经济环保性能对比
Polo三厢
Polo轿车是一款非常清洁的汽车,在德国Polo轿车的用户可以享受\"环保车\"奖励以
及购置税优惠。?使用进口的三元催化装置,其贵金属含量高达80g/ft3,配备了该装
置后,Polo1.6L的发动机甚至已经达到了E4排放标准。这在高档轿车中也是很少见
的。?电泳漆采用无铅材料。?磷化工艺时使用无亚硝酸盐的促进剂(亚硝酸盐有致癌
的毒性)。?离合器摩擦片完全不含石棉和铅(石棉为强致癌物质),是真正意义上的绿
色摩擦片。
伊兰特
在高昂的成本面前,望而却步!
车型对比--人性化设计
Polo三厢
Polo的前大灯使用卤素大灯。卤素大灯的发光效率高(比一般灯泡高出50%~60%),
MSR可以通过CAN-Bus系统降低发动机牵引力矩,从而降低滑移率。
既亮度是一般灯泡的一倍半;同时它的使用寿命长,耐久性好。
伊兰特
伊兰特使用普通前大灯。大灯亮度低、寿命短。
车型对比--人性化设计
Polo三厢
Polo采用的后视镜为双曲率后视镜。后视镜左侧为变曲率镜片,右侧为凸镜后视镜。
这样可以扩大驾驶员的后视视野范围,提高行车安全性。同时,外后视镜可折叠,
从而有效保护镜面不受损伤,并能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豪华型的后视镜除了可以电
动调节外,还可以加热,在雨天或者雾天,均不会起雾,保持良好的后视线。
伊兰特
伊兰特的后视镜不是双曲率后视镜;而且只有豪华型上才有加热装置。
车型对比--人性化设计
Polo三厢
Polo的前风窗雨刮一共有快档、慢档、间歇档和点动刮刷四种模式,其中间
歇档又有四档不同速度的间歇可控选用。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雨量进行选择,既确
保了驾驶员的视野,又保护了前风窗玻璃。新装Polo的前风窗洗涤装置隐藏在测内
板中。这样既增加了洗涤的面积,又使车辆的外形更加美观。
伊兰特
伊兰特1.6L的雨刮只有三档可调;用户往往找不到最合适的速度,其导致的结果就
是:1.刮不清;2.伤玻璃
车型对比--人性化设计
Polo三厢
Polo的门把手为外拉式门把手。这种门把手可以让开门者更容易地抓牢门把手,从
而可以使出更大的力量开门。这个功能平时也许用处不大,但是在发生事故时,如
果车门变形,这种门把手可以让救援者更容易地打开车门,实施救援。
伊兰特
伊兰特使用的门把手在发生事故时容易变形,使车门不能从外打开,在紧急时刻时
非常危险。
车型对比--人性化设计
Polo三厢
神,很容易把孩子的手指甚至是头颈夹住,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车型对比--人性化设计
Polo的方向盘除了常见的高度可调外,其长度也可以调节。且与很多竞争对手不同,
它的调节为无级调节,最大调节量可达45mm。不管是什么体形的客户均能将方向
盘调节到最舒适的位置,保证了驾驶的安全和舒适。
伊兰特
伊兰特的方向盘,只能上下调节。当然,这样在结构上比较简单,成本也更低。更
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豪华型所配备的真皮方向盘的皮质过于光滑,结果导致驾驶员
没有办法抓紧方向盘,在打大弯和急转弯的时候,即使抓紧方向盘也会出现手滑的
现象,非常危险。
车型对比--人性化设计
Polo三厢
Polo的驾驶员座椅可做前后和上下方向的调节,靠背角度可旋转调整。不同身材的
驾驶员都可以按需要调到合适的位置。
伊兰特
首先,伊兰特1.6L标准型驾驶员座椅只有4向可调(即高度不可调)。其次,由于设
计上的失误,导致伊兰特驾驶员座椅高度调节开关和前后调节开关与车门非常接近;
当驾驶员坐在位子上关上车门后,根本不能伸手去调节座椅;副驾驶员座椅的前后
调节也有类似问题。也就是说,一定要打开车门才能够调
节座椅!
车型对比--人性化设计
Polo三厢
新装Polo驾驶座和副驾驶座的遮阳板都带有化妆镜,豪华型还有照明功能。其中,
化妆镜盖板都是平移式的,在操作时非常简便,而且不会挡住照明的灯光。左右两
块大遮阳板中间,还有一块小遮阳板(第三遮阳板),使遮阳盲区进一步减少。这是
Polo所独有的人性化小设计。
伊兰特
伊兰特的化妆镜没有照明,而且是向上掀开,操作不便。当然,它也没有第三遮阳
板。当太阳移动到两块遮阳板中间时,驾驶员恐怕就要睁不开眼了
车型对比--人性化设计
Polo三厢
Polo轿车使用的是全新概念的温度自动控制空调系统。乘员只需将车内温度值设置
好,该系统就能自动识别和认知乘员所需的温度要求,然后决定在起始阶段是进行
最大制冷还是最大采暖,以便在最短时间内达到乘员所要求的温度。它还配备了气
味过滤器和活性炭有害物质过滤器,组织车外有害气体进入车内。
伊兰特
只有在伊兰特1.8L和1.6L自动豪华型上才配有自动空调;其他车型都使用机械空
Polo三厢
Polo的车门上有光线反射片,它能够反射出耀眼的红光。在夜晚,如果驾驶员靠边
停车,打开车门,后车司机可以清晰地看见这一情况,从而大大减少了由于昏暗而
造成后车撞到前车车门甚至是伤人的事故。
伊兰特是Polo所有竞争对手中唯一一个有此装备的车型。
Polo三厢
新装Polo三厢一共有9种颜色,它们分别是:布鲁灰反射银印第哥蓝摩卡蓝糖果白
牧拉诺红小麦黄银蓝特黑Polo两厢和三厢一共有14种颜色;如此多的色彩选择,
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上是绝无仅有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满足用户
的个性需求。
伊兰特
伊兰特一共只有7种颜色,他们分别是:激情蓝、香槟银、贵族白、浪漫红、闪光
银、典雅绿、乌木黑
伊兰特宣传亮点的剖析--NHTSA五星和EUNK五星安全标准
NHTSA是美国国家公路交通管理局进行的评级,它一共有驾驶座正面撞击测试、驾
驶座侧面撞击测试、前乘客座正面撞击测试、后乘客座侧面撞击测试,以及车辆翻
滚测试五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从一颗星到5颗星的评定,安全性能佳的车型如果
在这5个方面都很出色,则一共可以得到25颗星(如沃尔沃S80)而伊兰特只是取得
其中一个侧面项目的5星标准而已。至于EUNK的欧洲标准,国内只有伊兰特使用
该标准,在欧洲,汽车更多应该使用的是NCAP标准。那么伊兰特为什么又要使用
EUNK呢?因为伊兰特在NCAP中只取得了NCAP三颗星!
NCAP对于伊兰特的评价是:\"伊兰特在碰撞中表现不佳: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没有给
驾驶员足够的保护;此
外,他的膝盖和腿部得到的
保护不够,有收到重创的可能。安全带会松开,使驾驶员的头部和胸部撞到方向盘。
此外在侧面碰撞时,一扇门打开,增加了风险。\"
NCAP还对每个碰撞试验中伊兰特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批判;如果您有兴趣了解,
可以登陆NCAP的官方
网站直接进行查询。
伊兰特宣传亮点的剖析--空间舒广
伊兰特号称其有\"更长车身、更长轴距和更大车内空间\"。的确,就车型的外部尺寸
而言伊兰特的确是同级车中最大的,但是就内部尺寸而言就没有突出了。
Polo三厢伊兰特*
长度(mm):4,187 4525
宽度(mm):1,650 1725
高度(mm):1,465 1425
轴距(mm):2,460 2610
前排肘部空间(mm):1351 1346
后排肘部空间(mm):1332 1359
前排腿部空间(mm):1090 1097
后排腿部空间(mm):818 889
特别是由于设计等方面的问题,伊兰特内部宽度不够导致诸多问题:1.前排座椅前
后调节开关以及驾驶员座椅的上下调节开关与车门距离太近,导致关上车门后无法
调节座椅;2.安全带扣离座椅太近,体形较大的驾驶员坐在座椅上系安全带都不方
便。这些问题即使在许多尺寸较小的车型上,都不曾出现。
*伊兰特的内部尺寸使用美国2005版Elantra数据,来源
伊兰特宣传亮点的剖析--配本版搜索:
更多推荐
北京现代小轿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