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江淮汽车瑞风m3大概多少钱)

毛泽东过六盘山历史调查

六盘山古名陇山、鹿盘山,是中国西部山脉,逶迤200

余公里,山地东坡陡峭,西坡和缓,山道盘旋险狭,须经六

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因此得名。它以磅礴的雄姿,横贯

陕、甘、宁三省区,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

重要的分水岭,历来有\"春去秋来无盛夏\"之说。其主峰米

缸山海拔2942米,登上主峰远眺,朝雾迷漫,云海苍茫。

日出云开,只见重峦叠嶂,层出不穷,春来绿树杂花,天

地清澄,飞禽走兽,在林间溪边出没;夏时凉爽宜人,彩

蝶在花丛中飞舞,风光独特;秋时红叶满山,层林尽染;

冬时雪尽穷野,银装素裹,共同构成动态的绝美的自然景

画,令人留恋忘返。另外,六盘山地区广泛流传着具有民

族和地方特色的传说和故事,如“魏征梦斩泾河老龙”、

“柳毅传书”、“鬼门关的故事”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征服西夏时曾在这里休养生息,整肃军队,后长逝于此,

并且六盘山还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位置。

然而,使六盘山名扬海内外的并不是它的旖旎风光,

却是伟人毛泽东一首气壮山河的词章《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

军的机会主义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

进。9月中旬,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

进入甘肃南部。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

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

围歼长征红军。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

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

进入平凉、固原大道。 10月7日,在六盘山的青石嘴,

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

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的最后一

座高山——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0月19日到达

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县),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将台堡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一、二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壮观

场面,即标志着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如今的六盘山上,有红军长征纪念亭供游人缅怀,有凉殿

峡、二龙河、荷花沟、秋千架、老龙潭、泾河源等休闲避

暑胜地,已成为干旱带荒漠地区独存的游览风光。

一、前往六盘山的艰辛长征路

1934年10月中旬,毛主席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

面军(中央红军),从中央苏区——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等地

出发开始长征。沿途纵横11个省的部分地区,粉碎了国民

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

险和万水千山,行程25000里,于1935年10月19日胜利

到达陕北,与徐海东、刘子丹领导的红15军团会师。期间,

于1935年10月2日至7日经过平凉地区的静宁、隆德、固

原和六盘山区(以前归平凉专区管辖),突破西兰公路和平固

公路两道封锁线。

(——中

国甘肃网)

1935年9月12日,北上红军到达俄界的第二天,毛泽

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报告和结论。俄界会议决定,

把红一军、红三军、军委纵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

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以毛泽东、周恩来、

王稼祥、彭德怀、林彪成立五人团领导军事工作。俄界会议

后,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迅速北上。1935年9月17日,中

央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境内,22日在宕昌县哈达铺

获悉陕北红军的消息,决定中央红军到陕北去。并将部队改

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这时,蒋介石得知红军已

突破腊子口,害怕红军进占天水,威胁西安,急忙调胡宗南

等部集中天水一线,防止红军东进。(参

料:/view/)

蒋介石为了防止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急调国民军

37军毛炳文部、35师马鸿宾部、东北军骑兵军何柱国部等

30万大军,分别在六盘山东西的西兰公路和平固公路沿线布

置了两道封锁线。红军为了与陕北红军会师,果断地决定要

千方百计突破这两道封锁线。

毛主席的警卫员陈昌奉在《跟随毛主席过六盘山》的回

忆文章中写道:“红军一路上斩关夺隘,浴血苦战,翻过没

有人烟的雪山,走过异常险恶的草地,终于来到了漫漫征途

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下。六盘山雄踞大西北,虽然

并不怎么高,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位于甘肃、宁夏交界

的地方,是兰州、西安的一个门户。因为这座山是我们即将

翻越的最后一座山,红军战士的情绪非常高涨。

翻越六盘山前,我们跟随毛主席先后在单家集、张易堡

宿营,各住了一天。这一带是回民聚居的地区,到达以前,

各级领导对部队进行了有关民族政策教育。在行军路上,毛

主席一边走路,一边对我们说;回民有回民的规矩,比如他

们不吃猪肉,不说“猪”字,这不奇怪。一个国家,一个地

区,直到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规矩。你尊重那些规矩,他

们就欢迎你,搞得不好,就要打架闹事的。我们到了这些地

区,买羊肉、牛肉可以,对于猪肉么,提都不要提。我们一

定要注意处理好和回族群众的关系,尤其是路过清真寺和回

民的家,不能冒冒失失地进去。我们听了毛主席的这些话,

都牢牢地记住了。那时候,我的年龄很小,对哪个民族究竟

有哪些规矩知道得很少。主席一路上对我们的谆谆教导,使

人难以忘怀。

我们从张易堡出发不久,就踏上由西安通往兰州的西兰

公路,宁夏的隆德县城是公路的必经之地。但我们没有沿公

路前进,转而进了一条小沟,准备绕过隆德城翻越六盘山。

我在路上问:“主席,为什么不走隆德县城呀?”主席听了

幽默地说;“隆德县城里有敌人,人家不让我们走嘛。没关

系,不让我们过,我们就多走点路,绕开它。”

六盘山上的西兰公路是比较宽阔的,它盘旋而上,弯弯

曲曲,从远处望去,很是壮观。但我们没有走那条路,以免

同敌入纠缠,耽误时间。红军的目的是尽快到陕北去,与刘

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合,巩固和扩大陕甘苏区。不出主席

所料,驻在隆德县城的敌人,没敢出来侵扰我们。 绕过隆

德县城之后,我们开始翻六盘山。”

(——宁夏党史网,录自《红旗漫卷·红军长征西征

在宁夏》)

10月6日拂晓,红军仍分两路向六盘山区行进。右路一

纵队由单家集出发,经新店向固原县张易堡行进,左路二、

三纵队从公易镇出发,经兴隆镇(现属西吉)赶上一纵队,两

路会合一起行进。下午4点,红军宿营六盘山西南的张易堡、

盘龙坡一带。毛炳文部队从静宁赶来,与红军相距20里宿

营,双方都严阵以待,并未发生战斗。7日凌晨,敌军前哨

部队向张易堡进发,红军留一支小部队在堡子梁据险阻击,

大部队从张易、盘龙出发,向六盘山急进。

二、 六盘山的上的红军足迹

毛泽东率领红军来到六盘山下。这时,西有敌人接踵尾追,

南有国民党地方武装袭击,空中有飞机轰炸,情况十分紧

急。红军选择了从莲花沟一路上山,翻过了险峻的六盘山。

(参考)

吟诗六盘山 激战青石嘴

7日晨,红军离开张易堡,一直阻击尾追的敌人,也向

六盘山急进。此时,敌三十七军二十四师李英部紧追不舍,

东北军骑兵第七师门炳岳部据守六盘山东麓,妄图前后夹

击,消灭红军于六盘山。

红军离开张易堡不久,就踏上西(安)兰(州)公路。

从西兰公路到六盘山,隆德县是必经之地。为了不惊动驻扎

隆德县城的敌人,部队向东南绕过隆德县境后,翻越横亘眼

前的六盘山。上午11时左右,毛泽东等率领一纵队来到六

盘山下一个小村庄———青石嘴附近。

先头部队行进到青石嘴以西的1公里的一个山洼时,抓

到了敌人的便衣侦察兵。经审问,得知敌骑兵一部以及20

多辆马车,刚刚进入青石嘴休息。先头部队立即派人向一纵

队首长报告。纵队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很快走

到山头上,举起望远镜,察看了地形和敌情。随后,毛泽东

也来到这个山头,听了情况汇报,用望远镜观察了敌情:敌

人正在休息,战马拴在树上,村里还冒着炊烟;敌人根本没

有料到红军已来到青石嘴。于是,毛主席当机立断,捕捉战

机,亲自部署战斗:由四大队担任正面攻击;一大队、五大

队从两侧迂回兜击。三个大队分路出击,一起压向敌人。这

时敌人正在吃饭,顿时慌了手脚,人喊马嘶,自相践踏,乱

作一团。有的还没来得及上马就被击毙;有的刚跨上马,就

被打落马下。残敌一看无法招架,纷纷举手投降。

这一仗共歼灭敌骑兵第七师十九团的两个连,缴获战马

100多匹,还有十多辆马车的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后来陕

甘支队用这批战马武装了侦察连,从此,红一方面军有了自

己的骑兵部队。

青石嘴战斗结束后,固原守敌令一个骑兵团赶来增援,与红

军担任后卫的十三大队陈赓、邓飞部相遇。陈、邓指挥部队

占领有利地形,打了一场英勇顽强的遭遇战,歼敌近200

人,俘获战马百余匹,摆脱了敌人的围追,掩护了主力部队

继续前进。

当晚,一纵队宿营于今彭阳一带。毛泽东住在阳洼小岔

沟张友仁家的窑洞里。

歼敌白杨城 夜宿乔渠村

8日晨,陕甘支队兵分两路,继续前进。右路军从挂马

沟出发,到白杨城(今彭阳县城),遭敌机轰炸。红军躲在

农田中,用糜谷捆子作掩护,减少了伤亡。接着又在白杨城

附近与赶来堵截的邓宝珊部交锋,歼敌一个团,击溃一个团。

当晚夜宿长城塬。毛泽东夜宿乔渠村农民乔生魁家。左路军

从任山河出发,在古城附近击溃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师的两个

步兵营,缴获全部辎重,俘虏20余人,夜宿堡子崾岘、草

庙一带。

三、离开六盘山走上长征的胜利

东出宁夏境 奔向吴起镇

9日,红军继续东进。两路纵队于孟家塬会合后,打了

刘家堡子土豪刘杰,获取了不少羊只和粮食,然后东出宁夏

境,经甘肃镇原、环县,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

不久,在甘泉县下寺湾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作者单位:

宁夏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不久,中国工农红军到达延安,迎来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

史上的奇迹。在一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

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

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

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

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

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

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四、作为当今的大学生的感悟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

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

只是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

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我想真正值得记忆的,能矢志

不忘的都已经融入在我们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之中,通过我们

的基因遗传代代相延。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纯朴

敦厚??,“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部分

吗?或者说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其他部分有什么

联系呢?直接查证“长征精神”是不是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

组成部份,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找出它和我们民族集体

无意识中其他组成部分的联系确是现在就可以做的工作。

五、相关历史链接

红军西征—红军长征在宁夏

红军在六盘山及周边的战斗历程是红军西征历史的重要组

成部分。1936年5月,红军东征胜利结束后,回师陕北。5

月14、15日,党中央在延川县太相寺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

议,总结东征。毛丨泽东、彭德怀、聂荣臻、博古、张闻天、

黄克诚、徐海东、程子华和杨尚昆等同志出席了会议。毛丨

泽东同志作了形势与任务的报告,中央书记洛甫和彭德怀司

令员讲了话。会议结束时,毛丨泽东同志在总结时,向与会

人员报告了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的情况,提出红军要向陕

甘宁三省边界国丨民党军事力量薄弱的地区发展。讲了三点

战略目的:打破蒋介石军队对陕甘苏区根据地的围攻,消灭

陕甘苏区抗日根据地之顽敌宁夏马鸿逵、马鸿宾,扩大苏区,

巩固和开辟抗日根据地,援绥(内蒙古)抗日;争取东北军和

西北地区的一切抗日力量,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打通国际通道;迎接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使红一方面军

与红二、红四方面军主力大会师,加强红军力量。周恩来同

志于15日专程从西安赶来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关于统一战

线的工作报告,详细介绍了东北军和西北军的情况,全面阐

述了我党统战工作的政策和策略。会后,立即组建部队。经

过短期整训,红军向甘肃、宁夏挺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红军西征。红军西征主要活动在宁夏,且长达半年之久,无

论是其广度或深度,对宁夏人民革命斗争的影响、教育和启

示都是前所未有的。红军以大量的革命行动,团结教育了宁

夏回汉人民,把宁夏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向一个新阶段。因此,

我们认为了解西征有利于我们了解毛泽东过六盘山那段历

史。

西征将要进入甘肃、宁夏少数民族地区,因此,西征前部队

进行了政治动员,教育部队要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工作,

遵守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对敌军既要斗争又要团结争取,给

他们讲清共丨产党和红军的政策。经过一个月的连续战斗,

节节胜利,战果辉煌。根据《红色中华》载:“在一个月的短

短时间,消灭马鸿宾部三个主力团,狠狠打击了马鸿逵之部

队,缴获敌长短枪1500余支,俘敌旅长以下官兵2000余人,

连续攻克定边、盐池、环县、豫旺等重要城镇10余座,扩

大了抗日根据地纵横700里”。

1936年5月19日,西征红军从陕西延长、延川、永坪等地

区西进。先以红一军团为左路,约8000人;十五军团等部

为右路,西方野战军总部及红二十八军,八十一师随右路军

一起行动,约9000人。后又以红二十八军、八十一师、骑

兵团为中路(又称北路军),约2000人。中路军指挥聂鹤亭

(兼)。

左路军红一军团由延川出发后不久,又分成两路,军团部和

二师经永坪、蟠龙、保安(今志丹县)、吴起,一、四师经延

安、安塞一线到达华池一带。在吴起,军团部召开团以上干

部会议进行政治动员。6月1日,部队进至曲子镇,适逢马

鸿宾骑兵三十五师(师长马培清)一○五旅前去环县,在曲子镇

宿营。旅长冶成章,外号野(冶)骡子。他性情暴躁,打仗剽

悍,欺压群众十分野蛮。人们传说他是:“一对骡子,一对马,

一对老婆,一对娃。”曲子镇战斗打得异常艰苦激烈,从上午

持续到下午4点半,城被攻破,活捉了“野(冶)骡子”旅长和

副旅长杨某(杨因负伤,混在伤员中未被查出,后随伤员一起

被释放),经教育冶成章及其家属全部被释放。后马鸿宾三十

五师又组织八个营反扑。

6月3日,在阜城设伏打援,一举消灭马鸿宾部7个营。红

一军团在解放了环县、曲子等陇东大片地区后,集结在预旺

堡一带。军团部在预旺堡,二师在预旺堡及以西地区,一师

在预旺堡以南90里的梨花嘴(梨花嘴,1936年曾是中丨共固

北县委的一个区,部分今属同心县张原乡,部分今属固原市

原州区双井乡),四师则在预旺堡东南80里的毛井(毛井,1936

年曾是中丨共固北县委的一个区,今属甘肃环县管辖)。6月

中旬,红军占领七营、黑城(今属原州区境)等地。

6月下旬,当红军左路军进至固原北川时,马鸿宾急命驻在

驿马关李家寺的马培清部星夜赶往增援。于是刚从阜城惨败

逃退的马培清紧急集结残部,于天亮赶到固原。此时,红军

已到固原以北三营一带。马鸿宾顾不得追究马培清在阜城惨

败的责任,立即将骑兵四个营归还建制,并以步兵王有第营、

工兵吴翰墨营及已驻杨郎镇的步兵马奠邦营,一并归马培清

指挥,即日开往杨郎。当夜,马培清召集各营营长在万家堡

商谈防务计划。马培清鉴于败走阜城,内心惶悚,不等会开

完,发令速返防地,严加戒备,并命令向杨郎镇运送手榴弹。

不料,手榴弹刚运进杨郎镇南口,红军已从东北方向冲进街

道,消灭敌两个步兵排,马培清躲在指挥部,一面命令固守,

一面火速向驻固原东北军求援。第二天上午,固原驻敌东北

军一一八师周光烈增援杨郎镇,马培清高兴之际,立即命两

个骑兵营迎接,在头营胡大堡相遇,双方不问青红皂白打起

来,后知出于误会,但此时,红军早已向东撤走。

红十五军团为右路军,在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率领下,

经延川贾家坪、贺家梁、蟠龙一线,首抵三边,首战宁条梁

告捷。军团长徐海东率七十三师、七十五师等部,从定边一

带,经盐池县南部的麻黄山、大水坑等地,直插预旺县境(今

属同心县)。6月11日晚,红军包围了预旺县城下马关,并

占领了下马关以北的红城水,监视韦州之敌。红军围城两星

期,城内无水,人心恐慌。红军向城内敌军喊话:“红军对老

百姓好得很”,劝他们不要为敌人死守。因此,壮丁纷纷起义,

献了城池。27日,红军进城,敌营长孙庆福跳城逃跑,县长

董天祥下落不明(据说被起义壮丁打死),全营人马被俘。与

此同时,6月9日,红七十五师包围了豫旺城后,立即进行

坑道作业,步步逼近战壕。20日,主攻部队在轻重机丨枪火

力掩护下,一举登上城墙突入城内,全歼守城之敌,俘敌300

余人,缴枪250余支,缴获战马150余匹。28日,红军第七

十五师和第七十三师二一八团挥师北上进攻下马关以北40

里的韦州城,马鸿逵认为韦州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居重要地

位,必须坚守。驻守韦州的有敌骑兵第一团第三营(营长陈

琳),地方保安队100余人,壮丁三四百人。7月3日,兵临

韦州城下,城内守敌告急,马鸿逵急派骑兵一、二、三、四

团,保安处骑兵第一大队及炮兵一部,共计1600余人,由

骑兵二团团长马光宗指挥,从金积、灵武火速驰援韦州。7

月9日,马部援军到达韦州,红军退守红城水。

6月12日,红军七十三师攻克同心城,14日攻克王家团庄,

民团的武装全部被消灭。21日占领七营。 6月15日,红七

十八师师长韩先楚率部一举攻克三边重镇定边县城。歼敌

400余人,缴枪300多支,战马180多匹。驻守定边马鸿逵

部骑兵第一团二营退往盐池、灵武一带。19日,红军到达盐

池附近,次日,包围盐池县城。当夜,红军开始攻城,歼马

鸿逵部一个骑兵营和县政丨府民团及定边逃敌全部,俘敌

500余人,缴获枪丨支400余支,战马300余匹,电台1架。

守敌骑兵营长孙兆祥被击毙,县长屈伸趁夜逃走。6月21日

凌晨3时,盐池县城获得解放!人民群众兴高采烈,纷纷涌上

街头欢迎慰劳红军。21日,进驻七营、杨郎,威逼固原。 8

月16日,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和医生乔治.海德姆到豫

旺县城采访,为红军战士治病,受到红十五军团的热烈欢迎。

22日,西方野战军总指挥部在豫旺王家堡子召开欢迎国际友

人斯诺、乔治·海德姆大会。彭德怀、李富春、聂荣臻、左权、

朱瑞等出席。后来,斯诺写下了《红星照耀下的中国》一书,

首次向世界宣传了中国共丨产党及中国红军 。乔治·海德姆

在豫旺改名马海德,从此与中国人民长期战斗在一起。 9月

初,红十五军团进占惠安堡、半个城一带进行休整。

红军西征至7月底,先后攻占甘肃东部的阜城、曲子镇、

环县、洪德城等地,陕西西北部,宁夏的盐池、豫旺、同

心、海原和固原县黑城、七营等地,并与陕甘老根据地连

成一片,红军和地方武装都得到发展。从8月开始,西方

野战军一方面扩充、整训、巩固新区,继续发展胜利;一

方面向广大回汉族人民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统一战线和民

族政策,组织、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

和地方武装。广大回汉族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积极

筹粮筹草,参军参战,支援红军 ,为迎接红二、红四方

面军北上作积极准备。

1936年8月底,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由预旺、同心、

黑城镇等地出发南下,策应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9月中

旬,红一军团聂荣臻政委率一师(师长陈赓,政委杨勇)到达

沐家营(今西吉县)一带,9月18日,红一团占领界石铺。二

师(师长杨得志,政委肖华)从固原以北的七营、清水河一带

出发,直插兴隆镇、单家集、公易镇(今均属宁夏西吉县)等

地,一面开展工作筹粮草,一面休整等待红二、红四方面军

的到来。红十五军团总部从同心出发,经海原、盐池一线进

驻打拉池、郭城驿等地。

9月30日中午,红十五军团长徐海东命令七十三师(师长张

绍东,政委陈漫远)攻打会宁城。首先由骑兵团(红十五军团

将各次战斗中缴获的战马成丨立骑兵团,采用“以骑制骑”的

战术。团长韦杰,政委夏云飞)奇袭会宁城。骑兵团于当晚

11时从宁夏豫旺城附近秘密出发,绕过海原县城,用了32

个小时,行程300多华里,于10月2日凌晨潜入会宁城,

作好了奇袭会宁城的战斗准备。

凌晨5时,会宁城内守敌丝毫没有觉察到红军已兵临城下,

像往常一样打开城门。夏云飞一声令下,骑兵团指挥员跃马

扬刀,闪电般地从西门和北门冲入城内,经过一个多小时战

斗,红旗插上了会宁城头。

10月7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一部到达会宁城,与红十五军

团第七十三师胜利会合。10月8日,红四军第十师到达会宁

青江驿、静宁界石铺地区,同红一军团第一师胜利会师。9

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红军前敌总指挥兼红

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委兼红四方面

军政委陈昌浩,率红四方面军总部、第四军和第三十一军开

进会宁城,受到红一方面军指战员和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11日,在会宁城文庙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庆祝大会。朱德、张

国焘、徐向前、陈昌浩、陈赓出席了大会,朱德总司令宣读

了中丨共中央、中央工农民丨主政丨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

会联合发出的《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陈

赓、徐向前、陈昌浩分别代表红一、红四方面军致词,红四

方面军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李卓然向党中央发了致敬电。

当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广大指战员沉浸在幸福的会师

之中时,正在北进途中的红二方面军指战员闻知红一、红四

方面军已在会宁会师的消息后,心情十分激动,加快了行军

速度,以求早日分享大会师的欢乐。12日,红二方面军第六

军团(军团长陈伯钧,政委王震,参谋长彭绍辉,政治部主任

张子意,下辖十六、十七、十八师)到达通渭县常家河一带;

二军团(军团长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政委关向应,参谋长李

达,政治部主任甘泗淇,下辖第四、六师)和红三十二军(军

长罗炳辉,政委袁任远,参谋长郭鹏,政治部主任李干辉,

下辖九十四、九十六师)到达通渭县马营一带。18日,第六

军团到达会宁老君坡、苏家堡子等地,同前来迎接的红一军

团第二师五团(团长曾国华丨,政委郑雄)胜利会师。21日,

红二方面军二军团进入今宁夏西吉县境(时属甘肃隆德县

境),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政委关向应、副总指挥萧

克和随二方面军二军团行动的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等同志

与先期到达的红六军团领导人陈伯钧、王震在平峰镇 (今西

吉县平峰乡)与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

臻、政治部副主任邓丨小平及红二师(师长杨得志,政委肖华)

亲切会面。?

22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二军团与一军团二师在将台堡

(时属静宁,今属宁夏西吉县)会师。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设

在将台堡土堡内。参加会师的红二团领导人有贺龙、任弼时、

关向应、刘伯承、萧克等;红一军团领导人有左权、聂荣臻、

邓丨小平以及杨得志、肖华等。

会师后,红一师三团政委肖锋率部代表红一方面军把5万大

洋、20头肥牛、2000只壮羊、数万斤粮食、1000套棉衣、2

万斤羊毛等慰问品赠送给红二方面军。会师部队在土堡东侧

的广场上举行了规模盛大的联欢晚会。23日,红一军团一师

师长陈赓率领红三团全体指战员、中丨共静宁县委、县苏维

埃政丨府负责人与红二方面军六军团(军团长陈伯钧,政委王

震)在兴隆镇(今宁夏西吉县)会师。24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

部在将台堡召开了营以上干部会议。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

邓丨小平在会上传达了党的瓦窑堡会议精神和毛丨泽东《论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以及党中央关于对回民工作

的政策。将台堡会师与会宁会师是红军结束长征会师的两个

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将台堡会师标志着红

二、红四方面军胜利的结束长征,在党史、军史和革命史上

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11月12日,红二方面军六军团到

达豫旺堡。西方野战军,红二、红四方面军会集同心城,在

西门外河滩召开万人军民联欢大会,朱德、张国焘、彭德怀、

贺龙、关向应、萧克及豫海县回民自治政丨府主席马和福参

加了大会。会后,红十五军团徐海东、程子华、王首道、唐

天际,回民独立师师长马青年设宴招待了红二、红四方面军

的领导。随着形势的变化,由于海(原)打(拉池)战役未能实现,

宁夏战役未能实施,红四方面军一部分渡河向河西走廊前

进;西方野战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分向山城堡

转移。

西征的历史功绩西征红军在征战过程中,一方面进行政权建

设,一方面做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一方面做基本

群众的工作,一方面做争取地方实力派上层人士、宗教上层

人士统战工作。8月30日,彭德怀司令员发布了《西征中统

战工作》的指示,指出:“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是我

们西征战斗任务之一,是和我们消灭敌人的战斗任务一样的

重要”,“要以最大的力量将这一工作做好”。按照这一指示,

红军向当地群众做了大量的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宣传动

员工作,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各项政策和革命道理,用自己

模范的行动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影响、教育和感染了人

民群众。帮助建立了革命政权,打土豪、分田地、支援前线,

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播下了革命火种,唤醒了

民众。

马鸿逵部在宁夏堵击红军的经过

我们认为站在国民党发动派的视角能更加准确的看待那

段历史的艰辛。

兵力部署

1935年9月,马鸿逵接蒋介石电令,着截击北上

红军。马鸿逵也怕红军北上,攻占宁夏,失去自己统治的地

盘。因此,即向定边调动人马,积极布防,并亲到吴忠堡集

合军官和部分士兵,面授机宜,他说:“红军由海、固北上,

我们在同心筑有工事,可做防御,你们看情况,不对时就往

后撤。”他的思想是:惧怕红军力量强大,不能抵挡,必要

时放弃河东,坚守河西。当时即派骑兵第二团(团长马光宗)

的一营(营长孙兆祥)、二营(营长马希良)、三营(营长

田凤翔)和骑兵第一团的第三营(营长陈廷琳)驻防同心、

王家团庄一带;派骑兵第一团(团长李得仓)的第一营(营

长马进锐)、第二营(营长马彦)驻防盐池;派骑兵第二旅

的第四团(团长马全忠)、第一营(营长马如林)驻防豫旺。

1935年10月间,又调骑兵第二团和第一团的一、

三2营到达定边。其原住定边的高桂滋部八十四师的1个步

兵营,就回东边去了。

1936年2月,调骑兵第二团回驻金积,调骑兵第

一团(欠第二营)到盐池、调骑兵第一团第二营驻定边。

盐池之役

1936年5月,红十五军团到了定边,与马鸿逵的

骑兵接触。红军进攻定边东城,马鸿逵部骑兵稍有抵抗,即

由西城撤退,直到盐池,连同第一、三2营,全部退到灵武。

另派骑兵第二团第一营(欠一连)到盐池接防。

红军占了定边以后,又继续北进,6月15日,红

军到达盐池附近,20日包围了盐池,21日攻城。当时,孙

兆祥营的20个连(每连只有60余人)共计120余人,有步

枪100余支,轻机枪2挺。红军从城东南进攻,城内配合县

长屈伸带领的当地壮丁队200余人,守了一夜。第二天晚12

点红军进攻东城,营长孙兆祥当场被击毙,县长屈伸趁夜逃

走,士兵一部分由西北逃跑,其余人马完全被俘,红军遂占

领了盐池。

预旺之役

红军在进攻盐池的同时,也向预旺进攻。预旺守

军营长孔庆福和县长董天祥所带壮丁队300~400人守城。6

月11日夜,红军开始攻击,蒋介石派飞机于12日助战,并

在南关城外投弹轰炸。守了两周,城内无水,人心恐慌,即

派壮丁队挖井,挖了30余丈深,始得见水,又继续坚持固

守。红军围攻20余天,并向城上守军喊话,因此城内壮丁

纷纷起义,红军遂于6月27日进城。马鸿逵部营长孔庆福

跳城,跌坏了腿而逃走;县长董天祥不知下落,据说被起义

壮丁打死了。

韦州之役

1936年6月28日,红军进攻韦州。当时,马鸿逵

对盐池、豫旺两县的失守,视为无足轻重,能守则守、丢也

无妨,但对韦州则非坚守不可,他认为韦州在军事、政治上

都较为重要。

此时韦州城内有地方保安团队100余人,壮丁也

有200~300人。马鸿逵派骑兵第一团的第三营(营长陈廷

琳)先守东南关,并拆毁了东南关的民房,以便坚守城池。

7月3日的夜间,红军攻到韦州城根,并一度架上云梯,攻

上北城,打死了壮丁队长苏瑞林。红军四面围攻,战斗极为

激烈,情况紧急,危在旦夕,城内军民迭向马鸿逵电报求援。

马鸿逵当时考虑,如果韦州一失,即影响金、灵和宁夏全省,

遂派骑兵第一团(欠一营)、骑兵第二团(欠一营)、骑兵

第三团(欠一营)、骑兵第四团的第一营、省保安处骑兵第

一大队(队长何得良),共计骑兵约1400人,另附迫击炮

一排,八二迫击炮2门、机枪4挺,由骑兵第二团团长马光

宗统一指挥,向韦州解围。当时,估计红军来攻者不过2000

人,据说是由徐海东指挥的。

当时,马鸿逵令马光宗限7月2日到达石沟驿,3

日到惠安堡,4日拂晓前解韦州之围。马光宗奉令后,率部

由金积县、吴忠堡等地分别出发,于7月2日夜12点到石

沟驿集中。3日早5时,召集营以上军官,下达解围任务,

并令以骑兵第二团为前卫,其余为本队,开始向惠安堡前进。

部队到白塔水时,侦悉惠安堡已被红军占领。这

天上午,马光宗以电话向马鸿逵汇报情况,马鸿逵指示要先

击退惠安堡的红军,再去解围,或者绕道前进。马光宗认为

惠安堡有坚固的碉堡,不可进犯,也不宜久缠,还是绕道前

进的好,当时,马鸿逵未作决定,即说:“待研究后再给话。”

直到下午4时马鸿逵电话通知,决定绕道前进,并说:“须

要注意红军的夜袭。”

下午6时,部队从白塔水出发,取道小煤山向韦

州方面前进。4日晨天未明时到达十里墩,即下马徒步,向

韦州进扑。当时,红军在韦州东南关一带,马部骑二团的二、

三2营和一团的一营,即向东关进扑,三团为预备队,一团

的二营向东南包围,四团的三营向北关包围,保安队在塘房

梁戒备,掩护骑兵后卫,防备红军袭击,共出了5个营。到

达时,红军尚未发觉,正在向韦州进行攻击,既发现宁夏援

兵到来,遂转回方向迎击,韦州之围乃解。

当韦州被围后,29日,蒋介石派飞机曾在东关投

弹轰炸。30日拂晓,有红军2000余人猛烈攻城,并架云梯

上城,被机枪扫射,即退到南关民房隐蔽。7月1日又攻城,

守兵死亡3名。

当围攻紧张之际,马鸿逵为避免消息泄漏,用阿

拉伯语在电话中通知守军说:“4日早晨在十里墩望见大火,

就是援军到了。”守军果然在4日的早晨看见十里墩起火,

即向城外红军射击,打到下午2时,红军撤退。此时电线破

坏,城内没有无线电。马鸿逵即派参谋长马光天于4日坐战

斗机到韦州上空侦察,并在东关一带投弹、扫射,并侦悉红

军退到红城水一带,骑兵正在一面尾追,一面作工事,以防

红军反击。当时,据侦查报告,红军在撤退中也曾构筑工事,

有准备反击的情况。

此次马部在韦州战役中,死亡营副马玉清1人,

伤亡士兵20余人,壮丁10余人。红军也伤亡几人,被俘50~

60人。

红城水之役

在韦州解围以后,马鸿逵令马光宗即行撤回。原

驻守军及地方反动士绅等,均感恐慌,出面挽留说:“你们

走我们也走哩!”马光宗即率部在韦州以西的山梁上停留未

动,并派骑二团团副马绍祖到石沟驿在电话上向马鸿逵报告

韦州军、绅坚决挽留的情况。马鸿逵指示说:“(1)准派

保安处骑兵第一大队队长何得良率部留驻韦州,共同防守。

(2)由马光宗把红城水的红军情况侦察明白,准备进攻。”7

月5日早晨,马光宗派营长田凤翔率队向红城水搜索前进,

其余部队随后跟进,到红城水即与红军接触。这时,红军主

力部队在下园煤山上,上园仅有少数警戒,马部骑兵即占领

了上园,也占据旧红城水。当日下午,红军主力部队由煤山

出击,马部由上园撤到旧红城水。红军又从南面进攻,在南

城根战斗激烈。6日晨4时20分,马光天又乘战斗机侦察,

侦悉旧红城水战斗激烈,并有红军600~700人正在通向预

旺的道路上构筑工事,没有后退的模样,同时还有接济的部

队从罗山下来,乃投弹4枚,红军有所伤亡。飞机回宁,汇

报情况后,马鸿逵又派马光天飞到红城水上空,给马光宗投

送命令,限即刻率队撤回,以免遭到袭击。马光宗接到命令

后,以战斗正在胶着状态,尤其骑兵撤退,目标显明,打算

在黑夜再退,主意犹豫未定,恰好有连长马得录靠近身边,

低声建议说:“要攻就攻,要退就退,不敢延到天黑,恐怕

红军袭击。”马光宗听了,才有了决心,于是决定立即退却,

并派一团二营营长马彦在北城外布置掩护,遂秘密传出口

令:“准备全部退却,以预备号做准备,前进号做上马,冲

锋号做撤退。”正当红军听见冲锋号音,准备战斗之际,马

骑兵业已远扬。最后马彦还打了一排子枪,作为掩护,安全

撤回。当马部骑兵正在撤退之际,忽然一阵狂风暴雨,更使

红军无法追击。马光宗当天退到韦州休息,6日率队经过惠

安堡回到金积县,当时,惠安堡的红军已于4日东撤。这次

战役,马部的营长马进锐受伤,并被击毙士兵10余人。

10月1日,红城水的红军派出一部步兵,在甘沟

驿一带游击。韦州马鸿逵的骑兵即派八连连长马生荣、九连

连长马文光率队截击,红军略有伤亡,被俘50~60人。

马鸿逵部在韦州和甘沟驿,前后共俘虏红军约100

人,均送往宁夏,由马鸿逵处理。马鸿逵即将老弱的编给官

兵子弟学校充任伙夫,其余的拨到工程队作修桥补路及建筑

营房等体力劳动。事后传说,红军团长冯义隆在甘沟驿战斗

中牺牲。

截击长征红军

1936年西安事变以前,蒋介石曾令马鸿逵向甜水、

萌城一带截击长征红军。当时,马鸿逵即派步兵第十旅(旅

长马全良)、第一团(团长马得英)、第二团(团长马昌贵)

和骑兵第一旅(旅长马光宗)、第一团(团长马彦)、第二

团(团长马进锐)等开始出动。

11月8日,骑兵由吴忠堡出发,经过石沟驿,开

往惠安堡。11月12日,步兵由金积县出发,向惠安堡前进,

第一团驻白塔水,第二团驻石沟驿,马全良本人则带手枪连

到达惠安堡。

马鸿逵的企图,是敷衍蒋介石的命令,部队只到

惠安堡为止,再不向萌城前进。此时,红军已由豫旺、甜水

堡、山城堡向陕北前进,胡宗南部在后跟进。到山城堡,红

军把胡宗南的一个团击溃,胡部队即撤到惠安堡附近的大水

坑、韦州、下马关一带驻扎,再未前进。其纪律很坏,搜劫

粮秣,当地群众,颇受涂炭。

当时,马鸿逵以为与胡宗南部队混合驻扎,诸多

不便,即令马全良和马光宗率步骑各队撤回金积县和吴忠堡

一带防地驻扎。不久,西安事变发生,胡宗南部于12月20

日由惠安堡等地出发,经过吴忠堡、金积县和中卫县一带,

开往甘肃。

马鸿逵出兵堵截红军,虽然是奉蒋介石的电令,实

际上主要原因是他反共反人民的本质所决定,是为了巩固自

己封建军阀割据统治的地盘。当时,红军因抗日任务紧急,

未再向宁夏方面进军,这就使马鸿逵又得以继续苟延残喘地

盘踞了多年,直到1949年9月,宁夏全部解放。

毛主席在六盘山上—《清平乐·六盘山 》在1935年10月所

作的一首词。为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抒发了“长

缨在手”定当“缚住苍龙”的革命豪情。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作品译文:

长空高阔白云晴朗,望着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边。

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

途。

六盘山上高峰挺拔,强烈的西风吹卷着红旗。现在革

命的武装正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哪一天才能打倒国民党

反动派?

永不能忘却的事实—六盘山长征纪念馆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宁夏固原市境内的六盘山主

峰之上,2005年9月18日落成,总投资4000多万元,占

地面积5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整体建筑由纪念馆、

纪念碑、纪念广场(迎壁墙三面红旗、铜铸红军群雕)、纪

念亭、吟诗台等五部分组成。

1、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由1986年所建的六盘山

红军长征纪念亭改扩建而成,占地面积2159平方米,由

展厅、纪念碑、红旗造型的影壁墙、青铜雕塑等部分组成。

纪念馆共有四个展厅,由 “红军不怕远征难”、“红旗

漫卷西风”、“三军过后尽开颜”、“不到长城非好汉”4

部分组成,展示了红军长征中的上百件遗物、文物、图片

资料,仿制了毛主席住过的窑洞等等,再现了中国工农红

军长征3次经过六盘山区时的斗争历史以及六盘山儿女

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建设家园的情景。

2、纪念碑:位于海拔2832米的纪念馆顶部,碑高

26.8米、长18米、宽4.5米,正面是江泽民题写的“六

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名,东西两侧分别是毛泽东主席

手书的著名诗词《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

碑的背面镶刻着“巍巍六盘,浩浩长风。长征精神,永放

光芒”的碑文。影壁墙:高12米,长60米,由3面红军

军旗构成,上面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长征精神永放光

芒”8个大字。

3、纪念广场:占地1万平方米,门口两旁两组群雕

再现了回汉人民欢迎红军和红军翻越六盘山的场面。

4、纪念亭:坐落在纪念馆对面的山峰上,长征纪念

亭呈红、黄、蓝三色,亭子匾额上的“长征纪念亭”五字

是胡耀邦同志的手迹。

5、吟诗台:毛泽东同志吟诗台青砖作墙、作台,一

赭色山石立其上,诗台周遭遍插红旗,西风搅动,猎猎作

响当年毛泽东同志就是在这里构思了那首著名的诗词《清

平乐 六盘山》。

纪念馆2005年11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第三

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被团中央命名为第四

批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更多推荐

红军,六盘山,骑兵,长征,宁夏,会师,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