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发(作者:奥迪a4l车身尺寸)
8 内燃机与配件 2012年第5期 小排量高速柴油机的增压器匹配 Turbocharger Matching of Little Displacement& lIigh Rotating Speed Diesel Engine 徐晓波1,2周乃君’刘石源 周成尧 (1中南大学2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本文讨论了小排量高速柴油机增压器的匹配的难点,针对增压器的匹配难点采取相 应的方案,合理地对增压器参数进行调整,可以实现使普通增压器性能最优,达到发动机在现阶段 的用户要求,从而达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柴油机增压器 匹配 Key words:Diesel engine Turbocharger Matching 1 概述 中国整车企业近几年都在大力发展柴油轿车. 因为柴油机可以很好地把性能提升和环境保护结 量高速柴油机已被我国大部分企业青睐。 2小排量高速柴油机的技术发展趋势 自然吸气高速柴油机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断改 合起来.如涡轮增压柴油机可实现单车省油35%和 扭矩提升50%左右。对中国这样一个年产销汽车 1000万辆(其中多于2/3为乘用车)的汽车消费大国 进与完善,技术已发展至巅峰,受本身结构的限制。 在现现阶段,已不能满足降低排放和燃油消耗的需 求,发展至上个世纪末已经慢慢地在退出历史舞 台;取而代之的是涡轮增压、高压共轨+涡轮增压中 冷等新技术的发动机,他们符合目前节能减排的需 求。尤其是目前柴油机各项技术不断完善,3.0L ̄量 以下的柴油发动机更体现其卓越的性能.使用的范 围越来越广。 而言,先进轿车柴油机技术意味着:如果汽车50%采 用柴油机的话,中国每年将节省430万吨燃油和减 少520吨二氧化碳排放。 2008年以来.国内掀起了一股柴油机热.国外 先进柴油机企业和技术服务提供商极力在中国寻 求合作。国内柴油机企业在提升原有柴油机技术水 平的同时大力扩产、投产:江铃2008年投产JX4D24 2.4L柴油机装载全顺车型:云内动力历经5年之久研 为了满足日趋严格的排放标准和实现柴油机 的节能.目前已经研究或正在研发各种新技术.其 中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被认为是实现柴油机节能 减排的主要措施之一。具体又包括以下多种类型: 发的1.6L、1.9L轿柴在2009年已投产;长城汽车大多 数SUV装载了长城2.8L欧Ⅲ智能节油王柴油机;玉 废气涡轮增压或废气涡轮增压中冷+EGR后处 理装置技术: 机械增压+废气涡轮增压复合增压技术: 废气涡轮两级增压技术: 废气涡轮可变截面增压技术: 柴、吉利和浙江银轮的合资公司上马了最终产f ̄,3o 万台的2.O峙乔车柴油机;玉柴已成功研发了1.2L、1. 6L、2.OL高性能的柴油发动机,2.66L的商用柴油机 年产超过了5万台以上;常柴同样上马了一个最终 30万台产能的轻型柴油机项目;长丰汽车和上汽都 有各自的轻型柴油机规划;东风成立了一个轻型发 废气涡轮增压+电辅助增压技术; 废气涡轮增压与排气系统集成增压技术。 不论采用哪种增压方式,增压器与柴油机的匹 配技术是其核心。图l是高速柴油机的技术发展趋势。 动机公司,3.0升ZD30柴油机已批量投产:最近奇瑞 已对外公布了新研发的1.0L轿柴发动机。可见小排 徐晓波周乃君刘石源 周成尧:小排量高速柴油机的增压器匹配 9 H恸率(k-w/D 图1小排量高速柴油机的技术发展趋势 3小排量高速柴油机的增压器匹配 技术分析 3.1匹配技术难点分析 由于小排量的高速柴油机转速高,所需流量范 围宽,升功率高,同时还需适应不同环境、气候,因 此在匹配此类型废气涡轮增压器时必须合理地设 计匹配选型,反复地进行各种试验验证,不断地优 化。才能满足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需求。目前小排 量高速柴油机废气涡轮增压器在匹配过程中存在 着共同的难点: (1)低速需大扭矩,但是燃油消耗太高、烟度值 太大.不能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表1为某发动机厂 的492ZLQ高压共轨发动机在低速时的负荷特性,其 扭矩、比油耗与排气烟度值的试验结果,从试验结 果可以看出,在相同情况下,发动机同一转速时,增 大发动机的扭矩,其油耗及烟度相应的变大。因此, 如何在提高发动机扭矩的同时而不使燃油消耗增 加、烟度变大,满足排放法规的需求,这已是目前急 需要解决的问题。 表1小排量高速柴油机的技术发展趋势 转速(dmin) 扭矩(N.m) ( kw比油耗 排气烟度 .h) (FSN) 12oo 216 249.7 5.5 120o 194 240.4 4.5 l2oo 173 234.8 2.2 lOo0 2o4 278.4 6-3 1ooO 179 251-3 5.9 10oO 151 240 2.5 9o0 165 265 5.7 900 143 258 4.2 90o 128 254 2.1 (2)由于废气涡轮增压器涡轮的旋转部分有一 定的质量.因此在工作时具有惯性还存在滞后性。 因此如何降低增压器的旋转部分质量,又不降低其 强度.提高瞬态加速响应性也是当前增压器匹配的 难点。 (3)由于环境变化对增压器的转速有很大的影 响,在低温时,空气的密度增加,进气量变大,会使 功率增大.会使发动机的耗气特性线向增压器的喘 振线靠近:在高温时,进气温度高,空气的密度变 小,进气量变小,功率会变小,发动机排温会变高, 增压器的工作条件变恶劣,增压器的转速会升高: 在高原上时.由于空气稀薄,会使增压器在高速时 易超速。因此如何匹配好增压器,使增压器能适应 不同的环境要求,保证在高温高原条件下不超速, 同时兼顾中低速性能,及适应低温等不同环境条 件,使发动机的耗气特性线有效地穿过增压器的压 气机特性曲线的最佳效率圈。【l】 (4)小排量高速柴油机由于发动机转速高,其 爆发压力受到发动机零件强度等的影响.因此发动 机要求增压器具有低压比(一般压比小于2.5,标定 点在2.1左右)、小流量特点,即发动机所需过量空气 系数低,但时充量效率要求高,发动机所需的热效 率高,有利废气能量利用率高;同时要求控制响应 灵敏,动态加速时烟度低,所以加大了增压器的匹 配难度。 图2某0.9L高速柴油机的外特性下的进气量与压比的关系 图2为0.9L高速柴油机的外特性下的进气量与 压比的关系.发动机转速在最大扭矩点以上时由 零件的机械强度等限值的要求影响,其压比都小 于2.2’在低速时希望能够有足够的压比和进气流 量,才能满足发动机在低速大扭矩低油耗高响应性 的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如何在现有的技术上 做出更大的突破达到低速、高速性能的兼顾? 10 内燃机与配件 2012年第5期 3.2解决途径与方法 虽然现在人们对各种新技术进行了充分的研 究,但是由于新技术在现阶段广泛投入到应用当中 存在许多的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解决。如两 级增压器技术:安装空间大.如何精确控制发动机 在高低速之间增压器的精确转换;可变截面增压技 术:如何提高控制与调节机构的可靠性;同时由于 以上技术对材料要求非常高,因此生产、制造成本 非常高.在目前用户不易接受.其价格是普通增压 器的1.5-2倍,同时由于一些新技术对发动机本身的 要求非常高,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如对油品的要 求,不然容易造成增压器提前损坏。给用户造成很 大的损失;因此如何提高普通带阀增压器的性能。 使普通带阀增压器与发动机匹配后的性能达到最 优,在当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下面讨论小排量高速柴油机的增压器匹配方 备眷芒 等竹静尊JA 法。 (1)精确计算,合理选型 以前都是采用比较传统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标 定点、最大扭矩点、低速点所需的进气量及所需压 比,同时对影响因素不能修正.因此只能进行初略 的选型.这种方法增加了匹配的难度。同时也不能 使性能匹配达到最优,只能反复通过试验来进行调 整,使开发周期延长,成本增加。目前采用最多是 GT--POWER模拟软件,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况要 求,建立发动机模型,选取不同的边界条件,输人各 种参数进行反复模拟计算,得到发动机在不同工况 下最佳匹配点,同时可以分析发动机的爆压、排温 等限值是否超标,为发动机的匹配提供有力的理论 依据。根据模拟计算的结果,可从增压器的型谱中 进行选型。合理地选择压气机、涡轮机,使增压器与 发动机联合运行时,发动机的耗气特性线在压气 机、涡轮机的特性高效区工作。同时又具有非常充 裕的喘振裕度,保证增压器能适应发动机在不同的 环境下工作。一般根据情况选择2~3个方案的增压 器。通过精确地计算,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试验 成本。 (2)发动机台架匹配试验 在发动机台架上对已选择好的增压器进行台 架匹配试验,先进行发动机的外特性试验,对比所 选择地增压器与发动机联合工作后的各种性能参 数是否已达到设计要求,然后对各方案的增压器在 相同情况下,进行外特性、排放对比试验,优选方案 后进行万有特性试验,对比发动机的最高工作效率 范围是否符合发动机的使用要求 如图3所示某厂 2.0L发动机在试验台架的测试的发动机耗气特性描 绘在压气机特性曲线上,发动机在全工况时的耗气 特性线在压气机的高效率范围内.高速时通过旁通 放气机构,控制最高增压压力在2.2以内,喘振裕度 也比较宽广,其匹配效果比较理想。 L U O^n} / , -’_’-I-I J… ,U 0 7 3 V ’ / ,、 / .,’ -- 人 / 1 、O.73 l O,65 ,—/一 /‘ 一、 ’、 。\ 、> 0 63 ㈠ f— 上0.7,1 ,’ ,、 ’\. \}、 、 3 3z3n ̄ ,/ ,-、 f_ ,. ■● J , 。 》 / / /, -= 《 ~1/, ' ‘ ><,, ,1 / 41 )m/s /, , Air : ” /'x // D _, 毫 ,,366I| 、~ ^. - }— -I ‘/ 缮 簧 O 57 !, 3 1, m/s 一 - ~: 、二: 一, 、I艇“ Is 209m/ ̄ Massflow|‘g,● 图3 2 OL发动机与增压器压气机的匹配曲线 (3)调整增压器参数 通过发动机台架的试验数据。进行充分地分 析,调整增压器的各参数。使增压器与相应的发动 机匹配眭能最优。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调整压气机的工作特性。 圈4型号1增压器与发动机外特性T作点的匹配情况 图4、图5为2.5L高速柴油机压气机的匹配情况, 比两个图上对比.得出型号l增压器与此发动机匹 配的综合效率要低于型号2的匹配效果:两种方案 中增压器与发动机工作点的匹配都效果相当.都比 较好;前者的增压器的最大效率过低,因此选择后 徐晓波周乃君刘石源 周成尧:小排量高速柴油机的增压器匹配 u 者进行试验。 图5型号2增压器与发动机外特性工作点的匹配情况 小型高速柴油发动机由于发动机转速高,对零 件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所以对爆压有一定的限 制,因此所需的压气机特性为小流量低压比,同时 由于发动机工作转速范围非常广,压气机需要有宽 广的流量区域。 (2)调整扩压器的宽度及入口攻角。 图6扩压器宽度对压气机工作性能的影响 图6为叶轮出气端直径为40rnm,压气机a/r为 0.36匹配不同的扩压器宽度,对压气机工作性能的 影响曲线,虚线为扩压器的宽度为2.5mm,细线为扩 压器的宽度为3.0 mm,从对比曲线可知,在低转速 情况下,大扩压器的最大质量流量明显大于小扩压 器最大质量流量。在相同的流量下,小扩压器的压 比明显比大扩压器高,在高转速度下,两个压气机 堵塞流量差别不大,但发生喘振压比差别很大。压 比的差别可能是因为叶轮出口密度增大,从而使径 向速度分量减小,因此宽扩压器人VI攻角过大,从 而产生更大的损失。在最高旋转速度下两台压气机 堵塞质量流量差别很小,这意味着叶轮内部没有发 生堵塞流动现象,因为如果是叶轮内部产生堵塞, 那么流量差别应该很小。因此可以根据发动机的 设计要求进行调整合适的扩压器宽度及进口攻角 等参数。 (3)调整叶轮的进出口几何尺寸、叶片的出气 口高度,叶片形状。可以采用商业软件NUMECA进 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高效率的叶轮。 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叶片轮缘一轮毂方向的负 荷可以提高叶轮效率,后加载方式可以改善离心压 气机叶轮性能:叶轮进口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子午 形面和叶片角的变化对叶片负荷分布有较大影响。[51 (4)可采用二次进气方式,在低速可以拓宽流 量3~5%.高速时可以达到8%,可以使压气机更能适 应高原、高温条件下工作。如图7所示结构。 在喘振时-r作 在堵塞-i-作 图7二次进气方式的压气机 (5)调整涡轮机的工作特性。 由于小排量高速柴油机的排量小,其废气质量 流量小,流速快,因此如何高效地利用其废气能量,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涡轮端的参数选择不合理,会 造成排气温度升高,油耗高等不利于发动机燃烧。 (6)涡壳流道的形状、各截面面积大小、各截面 的质量中心、喉口位置、流道宽度对涡轮机特性的 影响。图8是涡壳流道的关键参数。 (7)涡轮叶轮参数的调整:涡轮叶片进气角度、 出气角度、叶片数、叶片宽度、叶片高度、进气冲角 等参数对流量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来车用涡轮增 压领域广泛利用混流式涡轮,其具利用有效率高、 最高效率点u/CO小的特点,有助于提高脉冲增压系 统中排气脉冲波的能量利用。16] (8)提高增压器的总效率。 优化增压器的轴承结构、润滑系统,使增压器 的机械效率损失最低,从需提高增压器的总效率。 12 内燃机与配件 2012年第5期 合理地减少高速旋部分的质量,减少能量损失。如 通过对车用涡轮增压器涡轮叶轮减重结构优化。可 降低涡轮转子的转动惯量用。同时降低旋转部分的 不平衡量,提高整机动平衡的精度。 棚、 — 鼍 I■■-- ?心嘲 _^l -.‘If II簟 _ 图8涡壳流道关键几何参数 (9)合理地匹配涡端与压端两轮参数,使两端 动机匹配达到性能最优,从而达到节能减排,降低 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大鑫.涡轮增压与涡轮增压器.兵器工业第七O研究所, 1997 能够符合:流量平衡、能量平衡、转速平衡三大原 则,保证增压器与发动机联合运行时各工况稳定。 (10)微调发动机的参数:喷油泵、喷油器等燃 烧系统的参数,使发动机的燃烧热效率达到最优。 (11)合理地设计进排气系统,减少能量的损 失。 [2]落宋守信.内燃机增压技术.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3】柴油机设计手册编委会.柴油机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农 业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 4结论 (1)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是实现柴油机节能减 排的主要措施之一,而增压器及其与柴油机的匹配 【4】顾宏中,涡轮增压柴油机性能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出版社,1998:7—11. 【5】杨策瑚辽平.买靖东.老大中.王航. 技术是其核心。 (2)提出了增压器及其与柴油机的匹配的技术 方案:即通过精确地理论计算,充分地进行台架对 比试验,对增压器的参数及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燃 油系统进行优化匹配。可以实现使普通增压器与发 两个离心压气机叶轮的设计与性能比较.《北京理工大学学 报》第24卷第9期2004年9月. [6】施新.刘荣.鲍捷.唐波.增压器混流涡轮的设计和试验研 究.《车用发动机》第2期(总第174期)2008年4月 【7】赵俊生.马朝臣.胡辽平.车用涡轮增压器涡轮叶轮减重结 构优化.《内燃机工程》第29卷第1期20o8年2月
更多推荐
增压器,发动机,柴油机,涡轮,匹配,技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