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奥迪新款图片)
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相关史料及
其分析
作者:王韡
来源:《音乐生活》2020年第03期
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流行音乐迎来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
个繁荣期。发生了众多流行音乐文化事件,笔者经过诸多方式的搜集,现整理出以下几条史料
并进行简要分析。
此时期,中国流行音乐交流非常频繁且多样,这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歌手们开
始进入港澳台地区进行演出,甚至走出国门。1992年7月3日至6日,当红歌手成方圆、毛阿
敏、那英、陶金、蔡国庆、解晓东、孙楠等集体赴香港演出,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举办了名
为“中国风”的流行演唱会。此次在香港的演出,引起了巨大轰动。香港的音乐人、歌手以及演
艺界人士对内地的歌手有了更为直接的了解,也加速了日后的双方合作活动的展开。1992
年,腾格尔带领他的“苍狼”乐队到台湾地区举办了个人演唱会。1996年8月3日,歌手韦唯还
在美国的亚特兰大奥运村世界剧场举办了个人演唱会,其分别使用中英文演唱了《亚洲雄风》
《爱的奉献》等歌曲。第二,很多国外歌手及乐队纷纷来大陆进行演出。1993年2月,美国
的现代流行音乐乐团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为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举行义演音乐会。1995
年,澳大利亚的“空气补给”乐队来国内演出。1996年2月13日,冰岛女歌手比约克在北京工
人体育馆举办个人演唱会。1997年3月9日,西班牙男歌星胡里奥·伊格莱西亚斯(Julio
Iglesias)在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个人演唱会,其中国内女歌手周艳泓与其对唱歌曲《当你说你爱
我》(when you tell me that you love me)。1997年11月,日本著名音乐人小室哲哉在北京首
都体育馆举办了“小室家族演唱会”。1999年7月2日至4日,英国、美国、法国、巴西以及中
国的乐队在北京日坛公园举办了“喜力节拍99夏季国际流行音乐节”。2000年7月14日,韩国
NRG组合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办演唱会。2000年7月15日,韩国歌手安在旭在北京工人体育
馆举办演唱会。2000年8月27日,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中国大陆的乐队与组合在北京中华
世纪坛举行了“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倒计时1周年大型演唱会”。2000年9月16日,瑞典
流行歌手罗伯特·威尔斯(Robert Wells)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了“激情2000”大型演唱会。另
外,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港澳地区回归祖国的怀抱。两岸三地的流行歌手相互之间的演
出交流更为频繁。
随着歌手演唱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在各种国际流行音乐演唱大赛中纷纷获得了好成绩,
为祖国赢得了荣誉。1991年,在上海举办的亚洲音乐节歌唱比赛中,朱虹获新人歌手大奖。
1993年,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第四届“亚洲之声”国际流行音乐比赛中,范春梅获一等奖,参赛
曲目为《黄河源头》《黑头发飘起来》《这样的故事》;艾敬获阿拉木图市长奖、最佳音响
奖,参赛曲目为《我的1997》。1994年,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第五届“亚洲之声”国际流行音
乐比赛中,白雪获第一名。1994年,在罗马尼亚举办的第七届“金鹿杯”国际流行音乐比赛中,
朱虹获第五名。1995年,在罗马尼亚举办的第八届“金鹿杯”国际流行音乐比赛中,罗中旭获第
一名,参赛曲目为《星光灿烂》;李娜获音乐电视第三名,参赛曲目为《嫂子颂》。1996年3
月,在日本滨松市举办的第二届亚洲歌手公开赛中,陈琳获特别荣誉罗兰大奖,参赛曲目为
《阳光与生命》。1996年7月,在罗马尼亚举办的第九届“金鹿杯”国际流行音乐比赛中,张迈
获音乐电视一等奖,参赛曲目为《黄河源头》。1996年,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第七届“亚洲之
声”国际流行音乐比赛中,叶凡获银奖,参赛曲目为《花街》《黎民百姓长久》。1997年,在
罗马尼亚举办的第十届“金鹿杯”国际流行音乐比赛中,陈红浪获特别奖和国际艺术节联合会
奖。1997年,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第八届“亚洲之声”国际流行音乐比赛中,郭蓉获三等奖,参
赛曲目为《黄河源头》《人生无悔》《红旗飘飘》。1997年,在乌兹别克斯坦举办的第一届
“东方旋律”国际音乐节上,谢琳获二等奖。1997年3月,在日本举办的“97JAPAN OPEN”国际
音乐比赛中,郭蓉获卡哇伊大奖,参赛曲目为《红旗飘飘》。1997年,在香港举办的第二届
亚洲流行音乐节歌曲大赛上,朱桦获特别奖——Minoru Endoh大奖,参赛曲目为《朝夕相
伴》。1998年,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第九届“亚洲之声”国际流行音乐比赛中,谭晶获二等奖,
参赛曲目为《唐古拉》。1999年,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第十届“亚洲之声”国际流行音乐比赛
中,丁丹获二等奖,参赛曲目为《希望在你手中》。1999年,在美国举办的格莱美评奖中,
杭天琪获荣誉象征奖。1999年,在亚洲音乐节歌唱比赛中,倪睿思获最佳歌手奖。2000年7
月,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第十一届“亚洲之声”国际流行音乐比赛中,孙洁获二等奖,参赛曲目
为《天女散花》《青藏高原》《一个真实的故事》。2000年7月,在匈牙利举辦的“梅迪亚”国
际音乐节中,金波获最佳新人奖。2000年,在乌克兰基辅举办的第十届“斯拉夫”国际艺术节青
年通俗歌手大奖赛中,冯瑞丽获第二名。2000年,在朝鲜举办的第十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
中,郭蓉获金奖(最高奖)。2000年,在俄罗斯举办的首届现代德尔菲国际艺术大赛中,冯
瑞丽获银奖。从以上获奖情况可以看出,我国歌手此阶段的获奖成果明显比80年代要多,奖
项的规格和含金量也越来越高,尤其在1995年之后,中国音乐逐渐与世界接轨有很大的关
系。
对于流行音乐教育体制的建立,著名流行音乐人、中国流行音乐学会主席付林曾指出,
“国内现在想学现代流行音乐的人很多,但投师无门,因为权威的学校还没有出现。”
(一)公立院校
1989年,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开始招收培养流行音乐演唱的专业人才,执教教师为姚峰
教授(歌手姚贝娜之父)。1993年,沈阳音乐学院建立了通俗演唱专业(系级建制),三年
制专科建制,1999年升格招收四年制本科生。2000年其正式命名为通俗音乐系,2003年改名
为流行音乐系。1993年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成立社会音乐系,其中招收流行音乐演唱专业的学
生,2006年社会音乐系中的流行音乐演唱专业与电子键盘演奏专业合并成立了流行音乐系。
1995年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成立,随后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
也都开始招收流行音乐演唱专业的学生。2000年之后,四川音乐学院通俗音乐学院、天津音
乐学院现代音乐系、吉林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广东文
艺职业学院音乐系等院系都设置了流行音乐演唱专业。这些专业院校中流行音乐演唱专业的设
立,对流行音乐演唱的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理论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民办私立院校
1993年4月,北京通俗音乐培训中心成立。1996年6月,其扩大建立为北京现代音乐研
修学院。1993年9月,歌手杭天琪成立了北京天琪艺术学校。1993年北京迷笛音乐学校成
立。1997年北京明日之星艺术学院成立。2000年之后,河北传媒学院音乐工程系、中北国际
演艺学校、北京演艺专修学院流行音乐学院等院校系纷纷成立,它们中都建立了流行音乐演唱
或者相关专业。需要指出的是,受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的邀请,2000年12月,意大利流行
声乐教育家恩瑞卡·贝克奇亚在该校进行了为期5天的流行声乐系列讲座。恩瑞卡·贝克奇亚讲
述了流行音乐演唱的发声方法与技巧、即兴演唱、流行音乐的节奏训练以及美国爵士乐、巴西
音乐等方面的相关内容,这是首次国外的流行声乐教师在我国讲学。
这些公办与私立院校经过几年的招生与培养,塑造了一批成功的歌手,例如:庞龙、黄鹤
翔、李宇春、何洁、周笔畅、魏晨、纪敏佳、江映蓉、蝌蚪合唱团、吴莫愁等。
由于流行音乐的迅猛发展,学术界的学者逐渐开始对其关注,并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
很多学者开始把流行音乐纳入到自己的研究范畴之中,这也促使了一些流行音乐相关学术会议
的召开。例如:1992年11月18日,在广州的中山大学举办了陈小奇作品研讨暨欣赏晚会。
1993年3月23日,在上海召开了徐沛东作品研讨会。 1993年5月,在上海召开了“台湾歌手
罗大佑、黄舒骏作品研讨会”。1993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音乐的现状与未来研讨会”。
1994年4月,在南京举办了“光荣与梦想——94南京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回顾及趋势研讨会”。
1994年5月,首届广州流行音乐研讨会召开。1994年9月3日至5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
了“流行音乐制作与传播研讨会”。 1995年12月16日至18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了“全国第
二届流行音乐研讨会”。1996年5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了“乐评及乐评人讨论会”。1996年
6月13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了“当代中国歌坛发展研讨会”。1996年初,在上海召開了“中
国当代创作歌曲研讨会”。1996年9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了“96流行音乐研讨会”。这
些研讨会的召开,促进了流行音乐演唱及相关理论方面的提升。
1994年1月22日,“94新民谣新歌试听会”在北京举行。1994年1月29、30日,“94歌坛
新生代大型演唱会”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1994年8月6日,北京音乐台在首都体育馆举行
了“丹侬之夜”演唱会。1994年,音乐人李海鹰、陈小奇分别在北京、广州两地举办了个人作品
音乐会。1995年1月8日,“辉煌94——精品群星耀京华”,大型演唱会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
行。1995年6月24、25日,中国首届“不插电”流行音乐会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行。1996年11
月8日、9日,“96奇然——中国歌坛十年大型演唱会”在首都体育馆举行。从以上这些音乐
会、演唱会的举办可发现,此时的流行音乐演唱、创作等方面已经相对成熟,水平也较高。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原创作品层出不穷,很多作品都在社会中广为流传。这些歌曲受到
了港台地区甚至国外歌手的青睐,他们开始选择其中的一些歌曲进行翻唱,此现象与20世纪
80年代国内歌手翻唱港台地区及国外歌手歌曲的现象形成一定反差,这说明此时国内流行歌
坛的创作能力与演唱水平具有了一定实力。例如:香港的飞图唱片公司购买了歌曲《涛声依
旧》(毛宁演唱)的海外版权,并由香港歌手梁雁翎演唱。华纳唱片公司购买了歌曲《原来爱
过以后》的版权,由台湾歌手叶倩文、香港演员周润发演唱,并收录在叶倩文的专辑《完全是
你(精选金曲)》中。艾敬演唱的歌曲《我的1997》被日本歌手加藤登纪子进行了日语翻
唱。黄格选演唱的歌曲《对你的爱越深就越心痛》被香港歌手,被誉为“歌神”的张学友翻唱,
并收录在其个人专辑《祝福》中。由李海鹰创作、刘欢演唱的歌曲《弯弯的月亮》被香港歌手
吕方翻唱。
随着流行音乐演唱实践活动的大量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开始出现,主要的表现是
流行音乐演唱以及相关理论著作的出版。例如:1992年,南京艺术学院声乐系顾雪珍出版专
著《通俗歌曲演唱入门》。1993年,音乐人付林出版专著《歌星成功之路》。1993年,中国
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曾遂今出版专著《现代通俗歌曲观念与技法》。1994年,潘乃宪出版
专著《声乐实用指导》。1995年,钱建明出版专著《通俗歌曲演唱与伴奏》。1996年,徐竞
存出版专著《跟我学唱歌:通俗唱法卷》。1997年,中南民族学院艺术教研室主任黄滔出版
专著《通俗歌曲与演唱技法》。1999年、2000年潘乃宪先后出版专著《流行歌曲演唱的探讨
与研究》《圆你歌星梦:现代通俗歌曲唱法探秘》等。这些著作的出版,对中国流行音乐演唱
理论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港台流行音乐占据中国的市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国
内流行音乐人、歌手的崛起与不断努力,此时形成了国内流行音乐、港台流行音乐、欧美流行
音乐并置在中国传播的新局面。同时,此时期的流行音乐风格与演唱风格更加多元,这也致使
音乐的受众开始分流且细化。①当然,这也与受众人群的心理定势有一定关系。“定势就是一
种心理活动的习惯”,当社会流行主潮流开始发展变化时,一部人的心理一定要随之开始发生
变化,诸多人士不自觉的会产生从众心理。为此,乐评人金兆钧曾指出,“在(20世纪)90年
代初期,初中生是放弃内地,直奔港台;而高中生就开始放弃港台,直奔欧美;大学生则是自然
而然地热衷于摇滚乐”。
课题项目: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20年中国传媒
大学青年教师托举项目)“流行音乐学的设置与建构研究”、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教学改革创新
项目“流行声乐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190095)、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双一流”学科建
设新时代青年拔尖科研人才支持项目“中韩流行音乐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
CUC18QB38)、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项目“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与
审美”(项目编号:YL19010125)结项成果之一。
注释:
①《如何培养自信心与抗挫折能力——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要点》[J].音乐生活,
2019年(12):66.
王韡 博士、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副教授、
河北大学与精英集团有限公司在站博士后
更多推荐
流行音乐,演唱,中国,举办,歌手,音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