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1日发(作者:奔奔游戏解说地铁逃生)
关于安全
以下是日常维修工作中一些最重要的安全注意事
项。但是将实施维修和修理步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本手册中包含的维修及修理说明仅供具备资格的
一切危险逐一提出警告是不可能的,只有维修人员维修说明
专业修理工使用。在未受过适当培训以及未具备适当工具和设备的情况下,试图进行维修或修理工作将会导致自己或他人受伤,而且还会损坏车辆或造成不安全隐患。
本手册详细说明维修、保养及修理时的正确方法和步骤。在实施某些步骤时,需要使用专门的工具和指定设备。任何试图使用不在东风本田推荐范围之内的替代零组件、工具或采用其他维修步骤的人员,必须明确,此举是否对其人身安全和车辆的安全行驶带来危险。
如果需要更换零组件,应使用东风本田提供的正确零组件。特别提醒不要使用质量低劣的零组件进行更换。
为了用户的安全
正确的维修和保养对于保证用户的安全和车辆的可靠性是十分重要的。维修车辆过程中的任何错误或疏忽均会导致操作故障、车辆损坏或他人受伤。
警告
不正确的维修或修理将会造成不安全隐患,导致用户或他人严重受伤,甚至死亡。
必须严格遵照本手册和其它维修资料中规定的步骤和操作前注意事项进行维修和修理。
为了自身的安全
因为本手册仅供专业修理工使用,故在此并未对许多基本的车间安全操作提出警告(例如,热零组件—戴上手套)。若未接受过车间安全培训或未熟练掌握安全维修操作知识,我们建议不要试图实施本手册中规定的操作步骤。
警告
未严格遵循操作说明和操作前注意事项将会导致自己严重受伤,甚至死亡。
认真遵循本手册中规定的步骤和操作前注意
事项。
本人才能够确定是否该执行接受的任务。
重要的安全注意事项
· 确认你本人已经清晰地了解所有基本的维修店安全操作规程,并且穿戴相应的服装,使用安全的设备。在执行任何一项维修任务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 维修开始前,阅读所有操作说明,并确认自己具备相应的工具、更换或修理零组件,以及安全、全面地执行该任务所要求的技能。
- 在锤击、钻孔、研磨或工作在加压空气或液体以及弹簧或其它储能组件周围时,一定要戴上适宜的防护眼镜、护目镜或护面罩,保护双眼。如果其它维修工作也可能使眼部受伤,也应戴上眼部保护物。
- 必要时,使用其它的防护物品,例如,手套或安全鞋。处理热的或锋利零组件可能会造成严重烧伤或割伤。在需要手握有可能使自己受伤的任何零组件之前,应戴上手套。
- 当举起车辆时应注意自己与他人的安全。当利用举升机或千斤顶举升车辆时,确保车辆安全支撑。一定使用千斤顶支架。
- 每次焊接时,要注意戴上经认可的焊接头盔、手套和安全靴保护自己。你会被热零组件灼伤,因此,到该区域工作前,要使热零组件冷却下来。
- 每次喷漆时,要戴上经认可的防尘口罩、护目镜和手套避免接触油漆和有害化学品。只能在通风良好的烤房内喷涂。
如何使用本手册
本手册中阐述了2007型号系列CR-V事故故障修理内容,并对车身损坏零组件的更换进行说明。
请在使用本手册前,通读上述操作说明,熟悉其中的要求及说明。
说明:参阅CR-V维修手册、规格要求、导线线束位置、安全支架点等。
另外我们还编制了下述手册,使维修工作更简单。开始维修前,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手册。
· 车身维修手册—车身涂层维修概要之涂层基本说明P/N62PRM30;
· 车身维修手册—车身维修概要之车身基本说明P/N62BRM30。
特别说明
注意事项
未严格遵循操作说明会导致人身伤害。
说明:提供有用信息
参考
符号
更换
在批量生产车身焊接图与拆卸/安装图中,符号具备下列含义。
批量生产车身焊接图
点焊
点焊节距
MIG焊接
MIG焊接长度
2层板焊接
单位:
mm (in.)
3层板焊接
焊接次数
4层板焊接
4层板焊接
拆卸/安装图
说明:
· 焊接符号不指明具体的焊接部位。
· 具体焊接部位,参见批量生产车身焊接图。
点焊
MIG塞焊
MIG对接焊或角焊
点焊
角焊
对接焊
MIG塞焊
车身尺寸图
车身测量尺寸指的是定位轮毂前缘或上缘之间与/或大样图中所示孔之间的距离。
黑点:测量点
黑点
向前
向前
向前
大样图
车辆维修图中所示测量孔通常为孔的中心。
防锈
下图给出密封剂涂抹部位。
密封位置
车轮罩上部延伸部位
减震器壳体
大样图
一般说明
涂装说明
* 更换
车身尺寸图纸
防锈
带星号(*)的部位包含SRS组件,维修时需特别注意。
一般性说明
辅助安全保护系统(SRS)....................................................1-2
引爆后辅助安全保护系统(SRS)零组件更换/检查...............1-4
识别号码的位置..................................................................1-5
举升支撑点.........................................................................1-7
车身规格/车轮定位.............................................................1-8
汽车外部组件的拆卸/安装..................................................1-9
车身结构.............................................................................1-11
车门与保险杠加劲梁...........................................................1-12
镀锌钢板的维修..................................................................1-13
高强度钢板构架区域及其维修注意事项.............................1-14
一般性说明
辅助安全保护系统(SRS)
本车型的辅助安全保护系统(SRS)包括位于方向盘毂中的驾驶席安全气囊、杂物箱上部仪表板内的助手席侧安全气囊、前排座椅安全带收卷器中的安全带张紧器、前排座椅安全带下部固定器中的座椅安全带外卷边张紧器、前排座椅靠背侧安全气囊和车顶侧的侧帘安全气囊。辅助安全保护系统(SRS)装置与气囊装置隔开,配备内置传感器。辅助安全保护系统(SRS)零组件所在部位进行钢板作业、涂装作业以及维修作业时,应严格遵守下列注意事项:
? 辅助安全保护系统(SRS)装置(包括安全传感器及安全气囊碰撞传感器)位于仪表板下部、侧安全气囊碰撞传感器位于每一道车身门槛上。前安全气囊碰撞传感器位于前保险杠左右两端后面。 对前纵梁、仪表板下部及车身门槛进行维修时,应避免铁锤或其他工具的强烈撞击。不得用焊炬等对上述部位加热。
? 在车身中间柱以下部位进行涂装或车身修理作业时,应特别小心。应确保座椅安全带收卷器与张紧器不受热气枪、焊接装置或喷涂装置的影响。
? 辅助安全保护系统(SRS)电气线束、插头应与相应的黄色编码保持一致。在对本区域进行修理作业时,应千万小心,不要损坏线束。
? 在烘干辅助安全保护系统(SRS)零组件所处位置周围的涂漆面时,加热温度不得超过100℃(212℉)。
? 如果必须在辅助安全保护系统(SRS)零组件周围区域进行强烈撞击或进行高温作业时,应在作业开始前,拆下相关零组件。
? 必须及时更换任何受损或变形的SRS相关零组件。
说明:有关辅助安全保护系统(SRS)相关零组件引爆后的工序、辅助安全保护系统(SRS)零组件的拆除与更换,请参见CR-V维修手册有关保护系统章节内容。
转向线盘
存储清除信号(MES)插头(2芯)(黄)
驾驶席侧安全气囊
前助手席侧安全气囊
辅助安全保护系统(SRS)
装置(配备内置传感器)
OPDS传感器/座椅靠背
右侧安全气囊
右侧碰撞传感器(1号)
右侧座椅安全带张紧器
数据传输插头(DLC)
右侧座椅安全带外卷边张紧器
前助手座椅起坐开关
左侧安全气囊
ODS装置
左侧座椅安全带外卷边张紧器
左侧座椅安全带张紧器
左侧碰撞传感器(1号)
图示为左侧驾驶型,右侧驾驶型与之相似。
1-2
前右碰撞传感器
左侧帘安全气囊
右侧帘安全气囊
前左碰撞传感器
左侧碰撞传感器(2号)
(2号) 右侧碰撞传感器图示为左侧驾驶型,右侧驾驶型与之相似。
1-3
一般性说明
引爆后辅助安全保护系统(SRS)零组件更换/检查
说明:在对辅助安全保护系统(SRS)进行任何修理作业之前,采用HDS辅助安全保护系统(SRS)菜单检查DTC,有关布局不太明显的零组件(如座椅安全带张紧器、乘员位置检测系统(OPDS)传感器、侧安全气囊传感器等),请参见DTC 故障诊断索引。
座椅安全带张紧器引爆处发生碰撞后,应更换下列部件:
? 辅助安全保护系统(SRS)装置
? 座椅安全带张紧器
? 座椅安全带外卷边张紧器
? 前碰撞传感器
前安全气囊引爆处发生碰撞后,应更换下列部件:
? 辅助安全保护系统(SRS)装置
? 引爆的侧气囊
? 座椅安全带张紧器
? 座椅安全带外卷边张紧器
? 前碰撞传感器
侧安全气囊引爆处发生碰撞后,应更换以下零组件:
? 辅助安全保护系统(SRS)装置
? 引爆侧安全气囊
? 引爆一侧的侧碰撞传感器(1号)
? 引爆一侧的侧碰撞传感器(2号)
? 中间支柱下部装饰件
? 整个座椅架
? 所有相关装饰件卡夹
1-4
侧帘安全气囊引爆处发生碰撞后,应更换以下零组件:
? 辅助安全保护系统(SRS)装置
? 引爆侧帘安全气囊
? 引爆一侧的座椅安全带张紧器
? 引爆一侧的座椅安全带外卷边张紧器
? 引爆一侧的侧碰撞传感器(1号)
? 引爆一侧的侧碰撞传感器(2号)
? 车顶装饰件
? 前支柱装饰件
? 中间支柱上部装饰件
? 中间支柱下部装饰件
? 后部装饰件
? 前把手
? 后把手
? 所有相关装饰件卡夹
? 遮阳板
车身侧面或后部中度和严重碰撞后,在修理过程中,应检查侧帘安全气囊或其他组件是否损坏。然后更换所需组件。
发生碰撞后,如果侧帘安全气囊引爆,即使无任何损坏,也应更换一侧的所有装饰件卡夹。更换安装在以下零组件上的卡夹。
? 前支柱装饰件
? 中间支柱下部装饰件
? 后部支柱装饰件
? 前把手
? 后把手
? 遮阳板
修理过程期间,检查以下区域:
? 检查所有辅助安全保护系统(SRS)线束,不要修理,更换所有损坏的线束。
? 对转向线盘进行热损伤检查,如有损伤,应立即更换。
车辆完全修理后,打开点火开关至ON(II)。如果SRS指示灯亮起约6秒钟,然后熄灭,则SRS正常。如果指示灯无法正常运行,则应参见CR-V维修手册使用HDS SRS菜单方法读取DTC。如果无法获取代码,则应参见CR-V维修手册进行SRS故障症状排除。
识别号码的位置
说明:图示为左侧驾驶型,右侧驾驶型与之相似。
K24Z1发动机型号
R20A1型发动机
车辆识别号码(VIN) 车辆识别号码(VIN)
(KE、KG、KS及KN车型)
发动机号码 变速箱号码(自动) 变速箱号码(手动)
车辆识别号码(VIN)
车辆识别号码(VIN) (KD、kk、KY车型)
发动机号码 变速箱号码(自动) 变速箱号码(手动)
1-5
一般性说明
识别号码的位置(续)
N22A2发动机型号
车辆识别号码(VIN) 车辆识别号码(VIN)
发动机号码 变速箱号码
1-6
前部左侧车门框
铭牌
举升支撑点
说明:将悬挂系统或燃油箱等较重部件从车后拆下时,首先应用一定高度的安全架将车辆前端支起。当大部分重量从车后拆除时,车辆重心会发生变化,使车身从举升机上向前倾斜。
车架举升机
1. 将举升机举升挡块(A)放置在车辆前支撑点(B)和后支撑点下方(C)。
2. 用举升机将车辆举升若干英寸,并轻轻摇晃车辆,确保其支撑牢固。
3. 举升机将车辆完全升起,并检查提升点与举升挡块之间是否接触良好。
安全架
使用安全架支撑车辆时,采用与车身底架支撑式举升机相同的支撑点(B和C)。在任何只有一个千斤顶支撑的车辆上部或底部工作时,一定要使用安全架。
千斤顶
1. 将车辆前端提升时,设置停车制动器。将车辆后部提升时,应将换挡杆置于空档。
2. 堵住当前未提升的车轮。
3. 将千斤顶放置在车辆前端顶升支架(A)或后端顶升支架(B)下方,并确保顶升支架位于千斤顶提升台(C)的中心位置。用千斤顶将车辆顶起至足够高度,使之与车辆下方的安全架相适应。
4. 将安全架放置在支撑点下方,并对其作适当调整,以使车辆保持水平。
5. 将车辆放下,使之正好落在安全架上。
1-7
一般性说明
车身规格/车轮定位
前轮定位
外倾
内倾
轮胎缘距
0°00′±45 ′
3°02′± 1°
0±2 mm (0±0.08 in.)
36°29’ + 2°
31°14’(参考)
车轮转动角 内
外
后轮定位
外倾
轮胎缘距
-1°30′ +-45’
2+2-1mm(0.08+0.08-0.04
)
1-8
汽车外部组件的拆卸/安装
说明:
? 有关发动机盖、车门、行李箱盖的对准调整,请参见CR-V维修手册。
? 更换垫板时,不得剥落前翼子板侧面的薄膜。
? 向内或向外调节车门时,更换装配螺母(A)(90102-SFA-3050)。
? 使用点密封剂涂抹配合表面,然后安装前翼子板、发动机盖、车门、行李箱盖和铰链。
发动机盖
行李箱盖
发动机盖铰链
外板
垫块
行李箱盖铰链
右翼子板
对准标记
后车门上部铰链
注油孔
(续)
前翼子板
前翼子板支架
前车门上铰链
前车门下铰链
前翼子板下部支架
前车门
轨道螺栓
薄膜
外板
后车门
后车门下铰链
1-9
一般性说明
汽车外部组件的拆卸/安装(续)
后车轮罩角撑板
后保险杠梁
(KE、KG和KS车型)
仪表板上部延长部分
前内侧下部支柱角撑板
保险杠上梁支架
前保险杠梁(KX和KZ型号)
蓄电池座
至保险杠上梁支架
前保险杠(KX和KZ车型除外)
1-10
车身结构
Hss:高强度钢板 Zn:镀锌板
序号 组件名称 序号 组件名称
中间支柱紧固件(Hss)
侧门槛加强件(Hss、Zn)
前部内侧下支柱(Hss、Zn)
前部内侧上支柱(Hss、Zn)
车顶纵梁(Hss、Zn)
车身中间内部支柱(Hss、Zn)
车顶板
后部内侧板(Zn)
车轮罩拱延长部分(Zn)
后车轮罩(Zn)
内侧门槛(Hss、Zn)
前底板(Zn)
前底板架(Hss、Zn)
中间底板横梁(Hss、Zn)
侧门槛延长部分(Hss、Zn)
后底板(Zn)
后底板上部横梁(Hss、Zn)
后板(Zn)
后架上部紧固件前部(Hss、Zn)
后架上部紧固件后部(Hss、Zn)
后架A(Hss、Zn)
后架B(Hss、Zn)
后底板横梁 (Zn)
1 1-1
一般性说明
车门与保险杠加劲梁
CR-V汽车上所使用的加劲梁主要是由与高强度钢同等金属材料制成。
高强度钢受热时,钢的强度将降低。如果车辆在事故中其高强度钢受损,车门加劲梁弯曲,试图将其矫直时,加劲梁可能会断裂。
因此,任何时候,当车门加劲梁与保险杠加劲梁受损时,应立即更换,不得修理。
说明:如果车门加劲梁受损,则应更换整个车门板总成。
后保险杠加梁
不得修理
后车门加劲梁
不得修理
前保险杠加劲梁
不得修理
前车门加劲梁
不得修理
1-12
镀锌钢板的维修
CR-V一些型号车辆部分面板上使用的镀锌钢板所要求的维修工艺与普通钢板不同。有关镀锌面板的位置,请参阅“车身结构” (见1-11页)。
镀锌(5-6 微米)
钢板
1. 镀锌钢板在进行点焊之前,应清除待焊接部位两侧的油漆。焊接后,应在边缘涂抹密封剂。
说明:应确保抛光表面完全密封以防生锈。
2. 镀锌钢板的电气连续特性也与普通钢板不同,进行点焊时,电流应增强10~20%,或延长电阻焊接通电时间。同时,焊点数也应增加10~20%。
说明:镀锌钢板的MIG焊接工艺与普通钢板相同。
3. 在镀锌板上涂抹油灰或车身填料,应将镀锌全面磨光以增强粘性并防止起泡。
说明:应严格遵守生产商规范,只可在镀锌钢板上使用环氧基油灰和填料。
4. 进行涂装作业时,应使用螺栓或插销保护地线以及地线装配孔。
地线
专用螺栓
地线装配孔
插塞
1-13
一般性说明
高强度钢板构架区域及其维修注意事项
尽管新型高强度钢板厚度比普通型高强度钢板薄,但新型钢板的强度更高。随着锻压工艺的改进,其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本车辆主车架和车厢构造组件采用此类新型高强度钢板,使车辆重量更轻,并大大提高了强碰撞承受车架的安全性能。
修理新型高强度钢板部分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 车架上所有新型高强度钢部件均采用点焊连接。拆解时,使用钻头锋利的钻孔机在点焊部位打孔。
? 由于新型高强度钢板比以前的钢板更加坚硬,所以改形极为困难。
如车架部分采用新型高强度钢板构造,应使用车架校正机器进行改形。校正完后,检查车身和车架上非新型高强度钢板材料因挤压造成的损坏情况。
? 高强度钢比普通钢更具有回弹性,所以在校直过程中,必须近距离观察车身尺寸。
? 如果修理工作中焊接次数合适,更换零组件应使用电焊。更换零组件焊接位置参见用户手册中“更换”内容。如果电焊无法满足修理要求,使用MIG焊机进行焊接。
内侧门槛
前内侧上部支柱
前底板横梁
后架上部紧固件后部
中间底板横梁
中间内侧支柱
后底板横梁/下部横梁
车顶纵梁
后架A/B
车顶侧紧固件
:新型高强度钢板
前内侧下部支柱
车架横梁
后架上部紧固件前部
前端车架横梁板
中间支柱紧固件
侧门槛延长部分
侧门槛加强件
前支柱上部紧固件
前底板横梁后部
前底板架
侧架延长部分
仪表板横梁
前侧架/后挡板
前支柱下部紧固件
车轮罩上部横梁
前保险杠延长部分A/B
1-14
喷漆说明
喷漆安全预防措施..............................................................2-2
概述....................................................................................2-3
喷漆规格比色表..................................................................2-4
塑性材料特性......................................................................2-5
外部塑料部件的类型与材料................................................2-7
软休整防护底漆涂层
一般安全预防措施..............................................................2-8
涂层表................................................................................2-9
喷漆说明
喷漆安全预防措施
2
2-2
概述
三涂三烤(3C·3B)油漆面层为CR-V增添细腻迷人的光彩。本章节主要对涂料缺陷、修补以及维修等事项进行说明。本手册旨在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帮助您了解有关油漆修补的基本知识。请按照本手册的说明,选择正确的喷涂缺陷、修补以及维修涂料,以及正确的喷涂方法。
面漆修补的基本原则
对油漆损伤部位进行修补时,通常使用指定的双组分丙烯酸聚氨酯;采用与生产工艺相同的操作工艺,分别对三层漆进行打底研磨与烘烤处理,以保持原有漆膜厚度,并确保喷涂质量与原有漆面相当。
工厂涂装工艺流程
预处理
电镀底漆
(车身修补底漆)
二道底漆
面漆
工艺特点
预处理与电镀
预处理过程,去除整个车身上的油脂、清洁车身并采用磷酸锌浸渍工艺镀锌。用纯水对车身进行清洁后,放置于装有可溶性底漆的电解槽(阳离子电镀)内 。
车身内表面、角落、车身柱、底梁、板接缝处形成完整的抗腐蚀涂层。然后在最易生锈的部位喷涂修补底漆(见2-9页)。
二道底漆
在处理好的表面喷涂二道底漆,以防止进一步的损伤。
面漆
为达到高密实度、高平滑度、高明亮度与耐久性,面漆使用瓷漆配合聚脂树脂或丙烯酸树脂。
漆层剖面视图
透明涂层
瓷漆
二道底漆
珍珠色底漆
约120±20微米
3层珍珠漆(白珍珠)
透明涂层
修补底漆
底漆(电镀)
有色底漆
基体金属
2-3
喷漆说明
喷漆规格比色表
P.:珍珠漆 /M.:金属漆
油漆
代码
颜色
名称
油漆
代号
颜色
名称
NH-578
塔夫绸白
NH-624P NH-711M
净白 P. 中度银M.
B-92P
夜鹰黑P.
B-536P
宝蓝P.
NH-684P
亮灰 P.
B-538M
青银M.
R-522P
宝石红
P.
G-526M
绿茶M..
NH-663M
卫星银 M.
R-81
米兰红
R-525P
探戈红P.
YR-559M YR-566M NH-691M NH-700M
香槟银
M.
米色M. 水纹银M. 雪花银M.
NH-636P NH-630M
亮白 P. 银石M.
说明:修补和喷漆后,在前驾驶室和后驾驶室的可见表面上喷涂黑色漆(已喷涂B-92P,B-536P和NH-684P的除外)。
车门外装饰件
黑(NH-70 上釉20)
车门外定型件
缎镀铬金
侧挡风玻璃装饰件
黑 (NH-70上釉20)
挡风玻璃定型件
黑(NH-70 上釉20)
前柱角边框装饰件
车身颜色
前围盖板
黑(NH-696)
上部前格栅
?底部车身颜色
?定型件缎镀铬金
下部前格栅
缎镀铬金
前保险杠上部表面
车身颜色
后部玻璃定型件
缎镀铬金
车门玻璃外部挡风雨条
缎镀铬金
车门镜框
车身颜色
侧门槛板
灰白金属漆(NH-537M)
前轮罩拱保护装置
灰白金属漆(NH-537M)
前保险杠侧装饰件
灰白金属漆(NH-537M)
前车顶侧装饰件
黑 (NH-70上釉20)
后车顶侧装饰件
黑 (NH-70上釉20)
上部尾板装饰件
黑 (NH-70上釉20)
前保险杠下部表面
灰白金属漆(NH-537M)
后车门四分之一外侧装饰件
黑 (NH-70上釉20)
后牌照装饰件
缎镀铬金
右后保险杠表面
车身颜色
车门外把手
黑 (NH-70上釉20)
前车门下部装饰件
灰白金属漆(NH-537M)
下部尾板装饰件
车身颜色
后车门下部装饰件
灰白金属漆(NH-537M)
后轮罩拱保护装置
灰白金属漆(NH-537M)
后保险杠表面
灰白金属漆(NH-537M)
后保险杠下表面
灰白金属漆(NH-537M)
左后保险杠表面
车身颜色
2-4
塑性材料特性
? 修护前检查塑料零组件的耐溶剂性和耐热性。
? 根据塑料零组件特性选择修护材料。
? 少量酒精短时间处理可去除油脂,切勿进行浸泡。
? 相关清洁剂的其它信息,请与油漆和材料供应商联系。
标准代码
AAS
名称
丙烯腈
苯乙烯
丙烯腈
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
丙烯腈
乙烯
苯乙烯
丙烯腈/乙烯
丙烯二烯
橡胶/苯乙烯
丙烯腈
苯乙烯丙烯酸脂
乙酸丁酸纤维素
乙烯醋酸乙烯酯
聚酰胺
聚丁烯对苯二亚甲基
聚碳酸脂塑料
聚乙烯
苯酚甲醛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甲醛
聚丙烯
聚苯醚
聚苯乙烯
聚氨基甲酸酯
耐热温度℃(℉)
80 (176)
说明
ABS 80 (176)
AES 80 (176)
A/EPDM/S
ASA
CAB
E/VAC
PA
PBT
PC
PE
PF
PMMA
POM
PP
PPO (PPE)
PS
PUR
80 (176)
80 (176)
80 (176)
80 (176)
80 (176)
160 (320)
120 (248)
80 (176)
80 (176)
80 (176)
100 (212)
80 (176)
100 (212)
60 (140)
80 (176)
不宜使用电池用酸(如硫酸)。
不宜使用溶剂。
不宜使用制动液、蜡、脱脂剂。
不宜使用溶剂。
用水洗净脱脂剂。
不宜使用溶剂。
不宜使用溶剂。
(续)
2-5
喷漆说明
塑性材料特性 (续)
标准代码
PVC
SAN
SMC
TPE
TPS
TPO
TPU
UP
名称
聚氯乙烯
苯乙烯丙烯晴
片状成型料
热塑聚酯合成橡胶
热塑苯乙烯合成橡胶
热塑烯族烃/合成橡胶
热塑/尿烷合成橡胶
聚酯
耐热温度℃(℉)
80 (176)
80 (176)
180 (356)
80 (176)
80 (176)
80 (176)
80 (176)
110 (230)
说明
不宜使用溶剂。
用水洗净脱脂剂。
用水洗净脱脂剂。
用水洗净脱脂剂。
用水洗净脱脂剂。
不宜使用碱。
2-6
外部塑料部件的类型与材料
说明:
? 有关塑料部件名称,参阅塑性材料特性(见2-5页)。
? 树脂零组件下侧印有显示所用材料类型的标准代码。
图示
车门镜框
(ABS)
侧挡风玻璃装饰件
(AES) 前柱角边框装饰件
(ABS)
车辕罩
(PP)
上部前格栅
?底部(PP)
?定型件(ABS)
下前格栅
(ABS)
前保险杠上表面
(PP)
侧门槛板
(PP)
前轮罩拱保护装置
(PP)
前保险杠侧部
(PP)
前保险杠下表面
(PP)
后车门角部外侧装饰件
(AES)
前车顶侧装饰件
(AES)
后车顶侧装饰件
(AES)
上部尾板装饰件
(AES)
后牌照装饰件
(ABS)
右后保险杠表面
(PP)
车门外把手
(PC)
前车门下部装饰
(PP)
下部尾板装饰件
(PP)
后保险杠表面
(PP)
后保险杠下装饰件
(PP)
左后保险杠表面
(PP)
后车门下部装饰
(PP)
后轮罩拱保护装置
(PP)
2-7
软休整防护底漆涂层
一般安全预防措施
石块会刮掉油漆和底漆,使金属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从而导致金属氧化。如果未能及时修补,则氧化层厚度会加大。软休整防护底漆涂层会保护上述原因导致的损伤。
? 首先在E.D.(静电处理)底漆上涂一层软休整防护底漆涂层,然后喷涂二道底漆和面漆。
? 软休整防护底漆涂层晾干后会形成光滑的表面,应使用喷涂方法,使保护漆层控制在20微米厚。
漆层剖面视图:
面漆
二道底漆
+
抗石击防护底漆涂层
电镀
基体金属
? 软休整防护底漆涂层喷涂在最易被刮伤的区域(见2-9页)。
? 更换零组件时,喷涂软休整防护底漆涂层,在软休整防护底漆涂层区域喷涂底漆(双组分氨酯头二道混合底漆)。
喷漆程序
2-8
涂层表
表示应用抗石击底漆涂层区域。
说明:确保对前后轮罩拱进行喷漆。
单位
:mm(in.)
发动机盖表层
(续)
2-9
更换
*前舱壁
大规模生产车身焊接图.......................................................3-2
拆卸....................................................................................3-3
安装....................................................................................3-4
*前车轮罩/减震器罩
大规模生产车身焊接图.......................................................3-5
拆卸....................................................................................3-6
安装....................................................................................3-9
*前侧架/车架横梁
大规模生产车身焊接图.......................................................3-12
拆卸....................................................................................3-13
安装....................................................................................3-15
*前柱外板
大规模生产车身焊接图.......................................................3-17
拆卸....................................................................................3-18
安装....................................................................................3-19
*侧门槛外板
大规模生产车身焊接图.......................................................3-21
拆卸....................................................................................3-22
安装....................................................................................3-24
*顶板
大规模生产车身焊接图.......................................................3-26
拆卸....................................................................................3-27
安装....................................................................................3-28
*后侧外板
大规模生产车身焊接图.......................................................3-29
拆卸....................................................................................3-30
安装....................................................................................3-31
*后板
大规模生产车身焊接图.......................................................3-32
拆卸....................................................................................3-33
安装....................................................................................3-34
后底板/后车架
大规模生产车身焊接图.......................................................3-35
拆卸....................................................................................3-36
安装....................................................................................3-37
底板绝缘件
绝缘件位置.........................................................................3-40
绝缘件尺寸.........................................................................3-41
标有星号(*)的部件包含SRS零组件,维修时,应特别注意。
前舱壁
大规模生产车身焊接图
装配螺栓
装配螺栓 舱壁上部侧架
舱壁上部中心架
前减震器延长部分
舱壁侧支架
前侧架
舱壁下部横梁
3-2
拆卸
·拆下舱壁上部中心架,并将其更换。
·拆下舱壁上部侧架、舱壁侧支架和舱壁下部横梁,并将其更换。
说明:将舱壁上部侧架和舱壁侧支架整套更换。
舱壁上部中心架
舱壁上部侧架
舱壁侧支架
舱壁下部横梁
前侧架
3-3
前舱壁
安装
1. 夹住新舱壁部件,并安装舱壁上部中心架。最后测量前舱壁对角线。
2. 检查车身尺寸。
? 发动机舱(见4-2页)
? 前减震器延长部分(见4-4页)
? 发动机舱和前底板下视图(见4-6页)
? 修理图顶视图(见4-10页)
? 修理图侧视图(见4-12页)
3. 将新部件预焊到位。
4. 临时安装发动机盖、前护板、前大灯和前保险杠,然后检查水平度和间隙。
5. 进行主要部分焊接。将舱壁侧支架(A)和舱壁下部横梁延长部分(B)焊接到前侧架(C)。将舱壁上部侧架(D)和前减震器延长部分(E)焊接。
3-4
6. 左侧;安装蓄电池座(A)( N22A2型发动机除外)。
前车轮罩/减震器罩
大规模生产车身焊接图
前轮罩
减震器罩
2板焊:KE、KG、KS、KQ和KZ车型除外
3板焊:KE、KG、KS、KQ和KZ车型
仪表板上部侧横梁
前减震器延长部分A
前减震器延长部分B
仪表板下部
前端车架横梁
减震器延长隔板
装配螺栓
车轮罩上部横梁
3-5
前车轮罩/减震器罩
拆卸
拆下车轮罩上部横梁,然后更换减震器延长隔板。
前减震器延长部分A
减震器延长隔板
前减震器延长部分B
前端车架横梁
车轮罩上部横梁
3-6
检查前端车架横梁、前减震器延长部分B和前车轮罩固定位置是否破损,如必要,则将其更换。
前减震器延长部分B
前车轮罩
前减震器延长部分A
前减震器延长部分B
前侧架
前端车架横梁
前副架支架
(续)
3-7
前车轮罩/减震器罩
拆卸(续)
? 检查减震器罩固定位置是否破损。
? 如必要,将减震器罩和前减震器延长部分A整套更换。
仪表板下部
减震器罩延长部分
仪表板上部
减震器罩
减震器延长部分舱壁
仪表板上部侧横梁
减震器罩
仪表板上部侧横梁延长部分
3-8
前减震器延长部分A
安装
1. 夹紧新减震器罩、前轮罩、前减震器延长部分、前舱壁和前端车架横梁,然后测量前舱壁对角线。
2. 检查车身尺寸。
? 发动机舱(见4-2页)
? 发动机/变速箱固定位置(见4-3页)
? 前减震器延长部分位置(见4-4页)
? 发动机舱和前底板下视图(见4-6页)
? 修理图顶视图(见4-10页)
? 修理图侧视图(见4-12页)
3. 将新部件和前舱壁预焊到位。
4. 临时安装前副车架,然后检查前侧架位置。
5. 临时安装发动机盖、前护板、前大灯和前保险杠,然后检查水平度和间隙。确保车身线条流畅。
6. 进行主要部分焊接。
? 焊接减震器罩(A)和前侧架(B)。
? 焊接前减震器延长部分A(C)和仪表板上侧横梁(D)。
[视图:X]
[视图:Y]
7. 从助手席侧,对仪表板下部(A)和减震器罩延长部分(B)上的孔进行塞焊。
(续)
3-9
前车轮罩/减震器罩
安装(续)
8. 将前轮罩(A)焊接到前侧架(B)和减震器罩(C)上。
9. 将前轮罩(A)和前减震器延长部分B(B)焊接到前减震器延长部分A(C)上。
3-10
[视图:Y]
10. 将前端车架横梁(A)焊接到前侧架(B)和前减震器延长部分B(C)上。
11. 将新的减震器延长隔板(A)安装在减震器延长舱壁上(B)。
说明:将密封胶(C)涂抹在隔板周围和车轮罩上部横梁(D)的内部,确保没有缝隙。
12. 焊接车轮罩上部横梁(A)。
3-11
前侧架/车架横梁
大规模生产车身焊接图
装配螺栓
KE、KG、KS和KH车型驾驶席侧。
侧架延长部分
副架后部支架
前侧架
装配螺栓
前端车架横梁
前减震器延长部分 B
车架横梁
内侧门槛
前车轮罩
减震器罩
车架横梁
前侧架
车架横梁
内侧门槛
车架横梁
副架后支架
仪表板下部
[视图:X]
[视图:Z]
3-12
拆卸
拆卸前侧车架时,将侧架延长部分,车架横梁和副车架后支架放置在适当的位置。
前侧架
车架横梁
侧架延长部分
后板
前侧车架
副架后支架
后板
前侧车架
(续)
侧车架延长部分
3-13
前侧架/车架横梁
拆卸(续)
检查车架横梁、侧架延长部分和副车架后支架位置是否损坏。如有必要,则将其成套更换。
车架横梁
副架后支架
车架横梁
内侧门槛
侧车架延长部分
KE、KG、KS和KH车型驾驶席侧。
3-14
安装
1. 夹紧新侧架延长部分、车架横梁、副车架后
支架、前侧架和前舱壁,然后拧紧固定螺栓。
最后测量前舱壁对角线。
2. 检查车身尺寸。
? 发动机舱(见4-2页)
? 发动机/变速箱固定位置(见4-3页)
? 前减震器延长部分位置(见4-4页)
? 发动机舱和前底板下视图(见4-6页)
? 修理图顶视图(见4-10页)
? 修理图侧视图(见4-12页)
3. 将新部件和前舱壁预焊到位。
4. 临时安装前副车架,然后检查前侧架和侧架延长部分位置。
5. 临时安装发动机盖、前护板、前大灯和前保险杠,然后检查水平度和间隙。确保车身线条流畅。
6. 进行主要部分焊接。
? 焊接前侧架(A)、侧架延长部分(B)、车架横梁(C)和副车架后支架(D).
? 从助手席侧,铆焊仪表板下部(E)和前底板(F)上的孔。
(续)
3-15
前侧架/车架横梁
安装(续)
3-16
7. 将前侧架(A)焊接到减震器罩(B)和前车轮罩(C)上。
8. 将前减震器延长部分(A)焊接到前端车架横梁(B)上。
前柱外板
大规模生产车身焊接图
前柱上部紧固件
前柱下部紧固件
在四点(A)
前柱内隔板
侧门槛加强件
前柱外隔板
3-17
前柱外板
拆卸
? 拆下车轮罩上部横梁(见3-6页)。
? 切断或撬开前柱外板,然后更换前柱外隔板。
说明:考虑维修前侧外部维修部件时,选择好切割部位。
? 检查前柱下部紧固件位置是否损坏,如有必要,则将其更换。
? 拆卸前柱下部紧固件后,更换前柱内隔板。
前柱上部紧固件
前柱下部紧固件
外板
前柱内隔板
侧门槛加强件
前柱外隔板
前侧外部维修部件
3-18
安装
1. 将新的前柱内隔板(A)安装到前柱下部紧固件(B)内部。
说明:将密封胶(C)涂抹在隔板的周围和前柱内部下侧(D),确保没有缝隙。
2. 调整新的前柱下部紧固件,然后点焊在指定位置。
3. 切割新的外板(前侧外部维修部件),使其与车身对正。
4. 夹紧新的外板,然后检查车身尺寸。
? 前减震器延长部分位置(见4-4页)。
? 挡风玻璃/门框(见4-8页)。
5. 临时安装挡风玻璃、车门、发动机盖和前护板,然后检查水平度和间隙差值。确保车身线条流畅。
6. 拆下新外板,将前柱下部紧固件(A)焊接到上部紧固件(B)和侧门槛加强件上(C)。
7. 将新前柱外隔板(A)安装到前柱下部紧固件(B)上。
说明:将密封胶(C)涂抹在新外板(D)内部隔板的周围,确保没有缝隙。
(续)
3-19
更多推荐
维修,车身,使用,车辆,进行,焊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