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9日发(作者:2021本田crv新款)
丰田为什么要使用一系列2.5L和2.7L的直四发动机?
【ApertureScience的回答(69票)】:
问题比较长,我们一点点看。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0.5升是内燃机每个气缸最理想的排量值”,大概就是讲一群德国技术宅10前研究出的理论,如果每个排量为0.5升的气缸采用冲程大于缸径的设计布局,那么当活塞抵达上止点时,发动机缸内面积与容积之比将达到最小值,这可有效改善燃烧过程,从而在优化动力输出的同时兼顾油耗及排放控制。
不知道这群德国技术宅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这个结论的,但如果这个理论对发动机评价起到的影响十分重大的话,我觉得各大车厂应该早就把它写进开发流程里了,然而在我目前看过的开发资料里,暂时还没人把这条理论拿来当作设计和开发的依据。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发动机排量在设计初始就是要考虑一系列例如动力,燃油经济性,排放,搭载车型,商品竞争力,成本等因素,在我的理解中并非单纯设定为所谓单气缸理论排量就行的,虽然欧洲人造了很多2.0l的L4,但我觉得题主看的那篇文章中这句话对他们的选择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0.5升的排量值正好与 全球各地的汽车税收法规相吻合。”
之前一直觉得丰田那几台大排量的直四发动机其实还挺坑的,作为一名非专业的伪车迷,判断依据不外乎以下几个:
1. 数据(来源于汽车之家,伪车迷只会这么看数据 )
1AR-FE L4 2672ml 188Ps 252N·m
2AR-FE L4 2494ml 184Ps 235N·m
3AR-FE L4 2672ml 188Ps 252N·m
2TR-FE L4 2694ml 163Ps 246N·m
4GR-FSE V6 2500ml 209Ps 253N·m
N52B25 L6 2497ml 218Ps 250N·m
VQ25 V6 2496ml 235Ps 253N·m
数据一目了然,前4款丰田的直4发动机中数据最高的1AR-FE在排量大了近200ml的情况下,最大功率仍比自家的V6和宝马的L6发动机少了20和30马力,与沃德十佳的VQ25更是差了47马力之多。
目前好像大部分汽车爱好者对发动机好坏的评价基本上也就只看动力性能指标了,诚然,动力性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但评价一台发动机好坏是否光看动力性就可以了呢?我觉得远远不够。和动力性能并列的起码有燃油经济性,排放,驾驶性。而且即使是动力性,光看最大扭矩和最高功率其实也并不科学,作为爱好者起码看一眼外特性曲线啊。
就拿1AR来说明一下,它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在同年代的同排量L4中属于top class,至于为什么比同排量V6动力弱,我个人判断是基于成本和耐久性。就比如在汉兰达上同时还有3.5L的2GR可以选择,1AR作为低配车型的发动机在我看来是基于扩充商品线给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来开发的,选择搭载这款发动机车型的车主比起动力应该上会更注重性价比,所以1AR并没有必要压榨性能压榨地太狠,毕竟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性能越高发动机耐久性必然越差,况且基于中国国内油品问题,开发那些需要喂高标号油才能活的性能机不如开发一台结实耐操性能刚好够用的发动机。
真想要要动力强的可以加钱上2GR。
2.使用情况
无论是RX270的1AR-FE还是ES250的
2AR-FE似乎都是中国独有?进口普拉多的2TR-FE不知道什么状况,美国和欧洲似乎也没有2.7版本的卖?至于汉兰达用的3AR-FE似乎仅仅是把1AR-FE国产后改了个编号,4S就好意思说RX270的发动机和汉兰达的完全不一样啊,太不靠谱了
最近比较忙我也不一个个去查题主的说法是不是正确了,好像题主觉得中国独有=发动机比较烂?
其实我反倒觉得某些厂商没重新标定就直接把欧洲卖的发动机拿到国内来才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中国的行驶环境,自然环境,油品等和国外都不同,进口发动机不重新标定就拿过来时间长了肯定会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而中国独有=重新设计+标定=多花钱这个常识我希望广大汽车爱好者重新认识一下……当然最理想的发动机当然是国外生产+国内标定了……
3AR和1AR虽然不是完全不一样,4S销售水平良莠不齐很正常,我目前也就觉得宝马的4S比较正规,其他的多少都有些不靠谱的销售。但题主真的觉得3AR只是改了个编号这么简单?压缩比都不一样了起码燃烧室形状重新设计过了吧……
3.使用感受
我开过朋友的ES250和RX270,抖动方面没什么印象了,加速虽然确实不怎么样,但是这个跟变速箱,车重都有关,也不作参考,只说能说说声音了,也许是我心理作用我总觉得高转声音像干嚎,不如6缸的低沉有力
没看明白你想表达什么……声音和发动机进排气设计关系更大……而且V6天生平衡性好噪声比L4小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4.自己的一点发动机知识(可能是错的 )
v型发动机因为曲轴与连杆夹角的问题,理论上输出功率应该弱于直列发动机,只是平
顺性更佳,但上面的数据却恰恰相反,应该是因为丰田这几款发动机都是4缸的吧?印象里接触到的大部分汽车,发动机排量超过了2.4的都会用6缸发动机,仍然用4缸就会令升功率显著降低。丰田仍用4缸就是为了节省成本?
我感觉题主的知识有点颠覆我的世界观……我觉得同排量V6一般比L4功率高好像应该是常识?题主自己在一开始好像也列出来了?“V型发动机理论上输出功率弱于直列发动机”是基于什么原理我反正是不太清楚……我只知道V型发动机因为其布置有助于提高缸径缩短行程,更擅长高转速工作,因此功率一般更大,而直列发动机机体因为只有纵向的运动,低速扭矩特性会更好。
丰田用大排量直四成本肯定是一个考虑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需要考虑的东西我上文已经提过就不再重复了。
那这款发动机用在汉兰达上也罢了,用在es和rx这种价位的车上面也太没诚意了吧
看不太懂为什么在es和rx上用L4就是没有诚意了,要更好的加钱上V6啊……又不是没有……
题姑且是答完了,不过因为最近比较忙我也没什么心情花大量时间去查资料所以本文内容干货不多,有不同意的可以点反对+没有帮助,实在是没空一一回复……
最后说一下,答这个题的目的是想普及一个常识,各大厂商推出一款发动机前是经过大量研讨分析以及基于各种考虑的,光是看一眼最大扭矩最高功率就评价这发动机好不好我觉得姿势水平实在是不太高……起码扔个外特性曲线说低扭怎么怎么样扭矩提升线性不线性最大扭矩点早了晚了最高功率转速太高太低什么的才显得稍微逼格高一点点嘛……
其实说这么多废话不如直接丢开发资料里的图比较简单直接,不过那属于重要机密,根本弄不出来不说即使弄出来如果传到网上估计不知道什么时候法院传票就过来了……什么时候闲得蛋疼的话我手抄一
部分出来给大家看看好了……
【HawkChen的回答(7票)】:
您能够拿出这么多数据以及个人使用感受,已经非常值得尊敬了。丰田的作风一直很保守,尤其在日本发生经济危机之后。我们看到的2.5和3.0发动机(型号就不列了)从90年代就陆续沿用下来,中间有不断的小幅技术性提升,比如3.0还出过涡轮版本,最后都取消了,换上直喷,丰田认为这样才是最稳定的表现。2.7升发动机据我个人的理解是专门针对suv和北美市场车型衍生出的引擎型号,在2.5的基础上进行扩缸。丰田的自然吸气有着很高的稳定性与耐久性,如果硬要找个性能标杆,只有雷克萨斯上的LFA了,不过那是赛车级调教,太耍赖…is F车型的v8 5.0引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用于雷克萨斯nx200的2.0T引擎率先在中国市场投放,这也是丰田针对国人喜好的一个策略,这台发动机应该不是中国特供,一旦在中国获得良好的反响,就会在全世界投放。就像15年前的大众一样,把涡轮增压和双离合放到中国市场试水。只是丰田比大众要保守的多,企业精神也好,民族恩怨也好,都没有给丰田留出像大众这样犯错的机会。
补充一下,上面提到的宝马2.5升n52发动机的表现很棒,这完全符合宝马运动的定位,并且从发动机技术来讲,宝马的无极气门升程在行业里也是数一数二,但是这台引擎的耐久性不敢恭维,valuetronic的气门弹簧故障率相对较高,这也是宝马为什么在M车系的高强度、高性能引擎里取消这项气门升程技术的原因之一。
丰田车也许没有非常漂亮的性能表现,但是其稳定性是非常棒的。这也是为啥丰田能在全球都获得数一数二口碑的原因吧。
我对丰田这个品牌不是非常精通,在这里做一个回答,除了一些主观分享,也希望能够学到更多关于丰田的知识。
【王君山的回答(0票)】:
看价格,看定位。V6的成本通常要比直四高,喏,六条进气歧管,六个喷油嘴,六个火花塞……多了去了,自重还大,油耗还高。像丰田这种精打细算的车厂,那么在对动力性和平顺性的要求不那么高的车
型上,自然就配置L4啦,通常35万以下吧,进口普拉多和中东版还有锐志除外啊。V6车主多半比较有情怀,自然愿意多花钱买单。锐志便宜,主打运动,V6+后驱,所以锐志也是名气在外。
【张三的回答(1票)】:
2.7直列4缸美版highlander也用。
马力,尤其是最高马力不是性能的唯一指标。尤其是对丰田这样注重可靠性的厂家。
【刘南飞的回答(0票)】:
你感觉的没错,就是基于成本、稳定的考虑。
比性能的话,丰田的发动机确实一般。
丰田为自己设定的消费者群体就是不怎么关心发动机及其动力性能的人。大叔大妈们才不知道关心那几十马力呢。
省油不,耐操不,空间大不,样子突兀不?
顺便说下,AR2.7L 要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今后中档车是2.0和2.0T的天下。
【JasonWu的回答(0票)】:
泻药,无奈题主问题的槽点太多,手机上无力回复,先占坑吧
【虽则如云匪我所思的回答(0票)】:
好腻害
【陆酷酷的回答(0票)】:
大叔大妈们才不知道关心那几十马力呢。
【陆么么的回答(0票)】:
用于雷克萨斯nx200的2.0T引擎率先在中国市场投放,这也是丰田针对国人喜好的一个策略,这台发动机应该不是中国特供,一旦在中国获得良好的反响,就会在全世界投放。
原文地址:知乎
更多推荐
发动机,中国,性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