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皮卡车哪个品牌最好-宝骏乐驰
2023年11月18日发(作者:比亚迪e6纯电动汽车)
比亚迪汽车公司的发展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5年,是一家香港上市的高新技术民营企
业。目前(2013年),比亚迪在全国范围内,已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等地
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
国、印度、台湾、香港等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已超过13万人。
比亚迪汽车坚持自主品牌、自主研发、自主发展的发展模式,以“打造民族的世
界级汽车品牌”为产业目标,立志振兴民族汽车产业。
关键词:
成就梦想;民族产业;电动汽车;品牌与定位;发展与改变
一、背景介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市场日益扩大,汽车产业发展异常迅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
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进入二十一世纪,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中国进入了汽车工
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国内汽车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日系、欧系、美系、韩系等各
系汽车争奇斗艳,国产汽车在各系进口车的夹缝中谋夺生存空间,处境较为艰难。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机动车的持有量的增加以及对石油不断消耗以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持续攀升
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在这些严峻的形势下,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是保证我国
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平衡的战略措施。
虽然比亚迪看准了全球发展的趋势,率先研发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
从许多方面来看还是存在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的必要性。首先从国内外环境来看,随
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先进技术汽车以其良好的环保、能源特性开
始成为国际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和热点之一。但目前我国电动汽车项目尚处于开发研制阶
段,还没有形成生产规模,在电动汽车的商业化运营模式探讨上更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欧
洲、美国和日本,还有一定的差距。对电动汽车的发展战略研究也是迫在眉睫。其次从可持
续发展的要求来看,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BYD)自成立以来平均每年以翻番速度迅速扩
张,从资本金250 万扩张到市值近800亿元,从单一的充电电池生产到跻身为世界手机业
举足轻重的多元化手机零部件的集成供应商。 今天,比亚迪除已成为充电电池的世界领先
企业外,还拥有IT 零部件制造和汽车制造两大产业,且其竞争优势明显。但是比亚迪在2015
年能否成为中国第一,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还存在诸多疑问。
如何在发展中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企业
只有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发展战略才能得到发展并获得成功。本文正是以此为出
发点,通过分析比亚迪的内外环境,结合现阶段的相关研究经验和成果,对比亚迪的发展战
略定量分析,从而提出对比亚迪公司发展有良好帮助的发展策略。
二、比亚迪公司的发展史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英文缩写是“BYD”,相信对绝大多数国人来说,这是个相当拗
口的名字,甚至很多不清楚的人可能以为这是一个外国企业而不是我们自己的民族企业。但
是这个名字实际上有个极富诗意的内涵:Build Your Dreams.意为“成就梦想”。从十几年
前,王传福发现自己从事的电池业大有可为后,毅然辞职,怀揣着借来的资金,开始涉足电
池业,带着二十几个员工,创办了比亚迪,开始了他传奇的创业史。不可否认,他成功了,
做到了,值得敬佩!
早在比亚迪进入电池市场开始,就树立了要成为二次充电电池领域里中国的一流企业,
继而赶超世界顶尖水平,成为该领域内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而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原因,
我们可以从比亚迪公司的战略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比亚迪公司战略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比亚迪电池产业。1993年,王传福创立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进入电池市场。
首先确定并制定好从核心技术做起,然后找到镍镉电池的突破口—成本和品质,发挥自主设
计生产线,以手工代替机器的半自动生产模式,把电池生产从资本密集型转变为劳动密集型
竞争策略,化整为零。
第二阶段:比亚迪IT产业。1997年,比亚迪发展为一个年销售近1亿的中型企业。之后
比亚迪正式进入国人尚没有想过进入的行业—锂离子电池行业。那时比亚迪的领导人高瞻远
瞩,认为中国的充电电池厂家要实现质的飞跃,必须涉足锂离子电池产业,否则将永远落后
于日本等竞争对手。正是比亚迪这种战略选择,使得比亚迪在该产业内迅速的发展起来,跻
身诺基亚、摩托罗拉等重要供应商的行列。
第三阶段:比亚迪汽车产业。不到十年即做到行业第一的企业,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布局的转
移与调整,成为比亚迪的自然选择。2003年1月23日,王传福在香港宣布动用2.54亿港币收
购西安秦川汽车77%股份,正式向传统汽车工业出击。在进军汽车行业的第一年,比亚迪收
购了北汽集团旗下的模具公司,组建北京比亚迪模具有限公司,拥有了在模具方面降低成本、
提高车身品质的能力。i同年4月, 上海比亚迪汽车研发中心成立, 下设多个20多个项目攻
关组, 分别从事比亚迪系列轿车车身、汽车电子、安全装置及电动汽车等方面的研究和探
索, 半年内就成功申报100多项国家专利。随后, 比亚迪成立了上海汽车工业园, 建立了构
架齐全的汽车研发体系和整车检测中心以及自己的碰搜线和各种环境实验室。
三、比亚迪公司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1)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由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引起的全球经济动荡,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普遍下降,中
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亦是有所放缓。但是比亚迪公司的整体表现依然理想。比亚迪公司的二次
充电电池业务虽然下滑,但还是依旧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比亚迪
的手机部件业务始终贯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垂直整合供应业务的经营策略,除了提供多元化
的手机部件以外,更进一步扩大其组装服务及原始设计制造服务的经营,带动手机部件业务
在逆境中发展;比亚迪的汽车业务在2008年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中高档商务轿车F6车型及
经济车型F0相继问世,丰富了比亚迪的产品线。此外全球首款新能源汽车F6DM双模电动车
也正式面世。比亚迪已与荷兰经销商签署协议,在欧洲荷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销售比亚
迪的新能源汽车,并计划将此车出口的以色列,作为进军中东市场的第一站。
尽管比亚迪公司的发展十分迅速,但其面临的挑战也同样严峻。
在国内,随着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比亚迪面对严峻的国内汽车市场还需要解决
很多问题。首先越来越多的的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如江淮汽车、长城汽车相继进入轿车生产领
域并且也有一定的企业如奇瑞、吉利也开始设计并制造新能源汽车。其次比亚迪自身设计制
造的混合动力电动车的电池充电等技术问题上还需要突破。
在国外,丰田和通用汽车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以后的发展重点,这无疑是比亚迪未来最大
也迫切需要解决的。国外政府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法规及税收优惠比国内更为齐全完
善,因此国外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将更为顺流。但是比亚迪在国外市场缺乏完善
的销售网络,在海外市场的销售将会滞后。
(2)销售现状
2013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为八百余万辆,仍居世界第一。在全国车市一片高歌猛
进的形式下,比亚迪公司的销售情况确是不尽如人意,转型,成为比亚迪的必然之选。
虽然比亚迪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现欠佳,但是在之前,都算是一个自主品牌成功崛起的案例。
作为自主品牌之一的比亚迪,我们见证了它从一个电池生产商的成功转型。现在的比亚
迪,已经是集IT、汽车和新能源业务为一身的多元化公司,其中电池、手机部件与组装业
务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这种成功是偶然的,也有其必然性。近年来,在多元化的过程中比
亚迪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其增长动能主要来自于汽车业务,2009年公司汽车年度
销量达到了近449,000 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 112%。
但是,作为一家相对年轻的汽车制造商,初始比亚迪以市场认可度来自于较高的高性价
比的车型,当这样的信息渗透了国内汽车市场中时,其销售数字的迅速翻番、网点的不断扩
大、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展也在情理之中了。
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比亚迪已走完了以低端产品打开市场的初期高速发展阶段,随着经
典车型的“老去”,国内自主品牌中高端产品竞争力不强的问题逐渐显现。机构分析认为,
由于比亚迪原销量较好的产品位于低端,难以对毛利较高的中高端产品的销售形成推力,而
迫于过高的销售目标的压力对原有低端产品的降价促销无疑将进一步影响毛利。公司发展的
必然,是让比亚迪渐渐步入品牌与品质的积淀期由于品牌积淀和转型的必然,使得比亚迪需
要转换其营销策略
(3)面临的不利因素
第一,过去两年受国家对1.6升及以下乘用车刺激政策影响,小排量乘用车出现透支性
消费,提前引发了该类车型的市场井喷。今年一旦退出,导致市场1.6升及以下乘用车的市
场份额出现下滑,以中小排量为主力车型的自主品牌自然首当其冲。前8个月,自主品牌乘
用车共销售393.02万辆,同比下降1.2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63%,占有率较上年同期
下降3.18个百分点。
第二,部分城市出台限购或限行政策对中低端的自主品牌销售带来强烈冲击。比如,2011
年北京开始实施车辆购置的摇号制度。该制度的推出,使得消费者纷纷修改自己的购车预算,
希望在得到幸运的牌照号之后,能够一步到位地实现自己的购车目标,由此导致众多潜在车
主弃自主品牌而转奔中高端车型。
第三,在比亚迪、奇瑞等自主品牌努力提升产品市场定位的同时,合资品牌们也在向中
低端车型市场强力渗透。如:上海通用雪佛兰通过新赛欧车型的上市,率先将合资产品的触
角伸向5万元价格区间,正式向自主品牌的传统阵地发起挑战。
第五, 涌动于中国市场的超发货币,正掀起一波波价格涨潮,并逐渐从产业链的上游
向中下游传递。于是,车企普遍面临生产资料、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的经营窘境,使得将价格
作为竞争利器的自主品牌失去了可供辗转腾挪的市场空间。
(4)自身存在问题
首先,比亚迪公司忽视了自身的品牌建设,没有造就其独特的品牌影响力。应从内部运
营方式改革,始终坚持着清晰且一贯的品牌定位,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与支持。
其次,比亚迪公司始终坚持“低价跑量”的经营营销策略,注重发展低端车市场,采用低价
营销造成销售混乱,货物积压,甚至各经销商跨区销售乃至恶性竞争。同时,比亚迪公司确
实高新技术人才和自主创新能力,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竞争形势,创新驱动才是专业升级
的重要支撑,比亚迪自主品牌想要真正独立发展,就必须走上自主创新之路。
另一方面,作为维护客户忠诚度及品牌口碑不可或缺的售后服务,是汽车企业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比亚迪公司仍存在着“重生产轻服务”的思想,在扩大产能的同时,
管理服务方面还有一定欠缺。
四、比亚迪公司的发展战略选择
一、优化产业链管理
虽说比亚迪实施自主研发发展战略提高了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但是作为一个多元化
发展的集团来说,并不是产品中所有的零部件,原材料的价格都可以通过自主研发来降低它
们的成本。如果比亚迪想要继续提高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
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比
亚迪公司需处于其汽车工业集成化供应链的核心地位, 在完成企业内部集成的基础上, 从
核心企业的角度向上对零部件供应进行集成, 向下对整车销售进行集成, 完成整个汽车工
业集成化供应链的构建, 然后对其运作、管理和评价做论述。而优化汽车工业集成化供应链
需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间建立信任、诚实和开放的关系。合作伙伴间的障碍主要是汽车工业集
成化供应链中的各成员不愿意与他人共享信息,也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争取汽车供应链
的最大利益。因此比亚迪需要克服这些障碍从而优化供应链管理。
二、调整产品结构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提高,而轿车的增长能力更为
突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竞争力仍主要停留在中低档小排量汽车领域,这使得他们在
市场需求由经济型小排量汽车向中高级车升级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市场份额下降,利润增
长下滑。比亚迪作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后起之秀也存在着这个问题。虽然比亚迪在新能源汽
车的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它所研发的中高档双核混合动力轿车也在2008年面世,但是单
一的产品结构依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比亚迪要灵活运用国家相关规定实行的政策,
利用国家设立的专项扶持资金,加大投入建立整车或零部件研发机构,并且大力加强研发,
加快技术和产品升级,大幅提高产品竞争档次,开发适合中国消费者使用的或者是需求的产
品。
三、组织结构优化
比亚迪公司在进入汽车行业之处就先后通过收购秦川汽车制造厂,并购汽车模具制造厂
等手段来调整组织结构,但比亚迪想要发展成为更强大汽车制造企业就必须深化组织结构的
调整。例如比亚迪企业规模偏小,形成不了规模经济。而汽车行业属于规模经济非常显著的
行业,若规模上不去,成本下不来,质量就难以保证。要解决这一矛盾,只能通过实施集团
化战略,在行业内进行广泛的兼并、联合、重组,促进强强联合,进一步提高生产集中度,
从而使比亚迪公司的规模经济迈上新台阶;而且随着我国新劳动法的实施,劳动力的成本也
在不断增大,若比亚迪的公司员工不断壮大,那么单是员工工资一项,就将是一笔不小的数
目。因此比亚迪以后应该提高生产效率,逐步调整“人海战术”和半自动化、自动化
比例,
以保持成本优势
。
四、提高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
度,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企业技术创新要解决好能力和动
力两方面的问题,既要有资金、技术等投入的能力,有创新的人才;更要有利于创新的制度
和激励机制,包括企业的产权制度、内部组织和管理制度、用人制度和分配激励机制等。比
亚迪要坚持自主创新,始终发展新能源汽车,真正拥有自己的独有技术,方能在世界市场立
足。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普遍提高,汽车社会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到来。
比亚迪公司只要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企业的自主转型和发展,就必能在未来是竞争
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旗帜。我们都将期待中国的汽车工业能够领先世
界,也希望比亚迪等民族企业能不负期望,让中国车跑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刘莹 比亚迪的昨天、今天、明天,《世界汽车》[J],2007年3月
[2]何伊凡 比亚迪:成本杀手的涅槃,《中国企业家》[J],2009年第24期
[3]比亚迪;梦想能否成真。《汽车观察》[J],2008年7月1号
[4]李磊 比亚迪赢在精准营销,《经营管理者》[J],2007年6月
[5] 比亚迪近年销售报表
路虎内饰图片-11年老款标致408怎么样
更多推荐
比亚迪公司官方网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