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现代ix35降价10万)

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2005年报 一中心成立及概况。 2005年2

月4日教育部发文教社政函20057号正式批准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入选第五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

心现任主任为张异宾教授副主任为刘怀玉教授。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胡福明教授。

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3人校内兼职研究人员4人校外兼职研究人员6人。中心现有

三个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社会理论研究学术带头人为侯惠勤教授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学术带头人为刘林元教授三当代国外马克思

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研究学术带头人为张异宾教授。 二会议情况。 12005年4月23日

—24日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中日文化研究中心、南

京大学哲学系联合举办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及其当代价值暨第二届

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与会代表共计70

余人。其中日方代表11人分别来自于名古屋大学、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大东文

化大学、东京成德大学、群马大学、千叶大学、情况出版社等单位中方代表60余人

分别来自于中共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

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南京政治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

南京大学副校长张异宾教授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郭广银教

授代表校方致辞并和胡福明同志共同主持了“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

心”揭牌仪式。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黄楠森教授与会并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中共中央编译局王学东副局长到会并代表中央编译局致辞。王局长首先肯定了“《德

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的重大意义。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献学、

版本学研究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它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经典作家的写作意图和思

维逻辑、把握其著作的整体结构和丰富内涵从而精确地再现经典作家的思想原貌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指出这项工作也有助于我们贯彻落实中央近期提出的“四个分

清”的要求。因为 “四个分清”正是以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原典”为前提的。

同时王局长还就本次研讨会涉及到的另外两个问题即关于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

形成过程中的历史作用问题和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价值问题发表了看法。

2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与中国人学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科学

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讨会2005年12月16—19日在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闹小⑽逯腥?峋?裎?傅忌钊胩教挚蒲Х⒄构塾肴说

娜?娣⒄沟哪谠诹?到?钥蒲Х⒄构鄣难?坝胙芯恳?蛏钊搿@醋匀??糠指咝!

⒖蒲谢?挂约捌渌?泄氐ノ坏淖?已д?20余人参加了会议。 在研讨过程中与会专家

认为实践越来越有力地证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确实

是全面正确地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

经验和错误教训。作为新的指导思想和战略决策它不仅立足现实切中时弊既能治标

又能治本而且从长远看对避免整个事业的大起大落保证顺利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具有关键性的重要意义。从理论层面看科学发展观是结合时代特征和我国国情创造

性地运用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典型表现是继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发展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重要成果。与会专家认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是包括在“以人为本”含义之中属于科学发展的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在整个社会发展理论和实践中居于重要位置。 在研讨会开幕上我国著名马克思

主义理论家黄楠森教授、中国人学学会会长陈志尚教授作了专题演讲。 32005年11

月25-27日我中心唐正东、刘怀玉、胡大平、尚庆飞、李跃华等人代表南京大学马克

思主义哲学学科点参加今年在浙江海盐召开的2005年长三角地区马克思主义哲学博

士点工作联系会议。 本次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主办南京大学、复旦大学、

苏州大学、南京政治学院等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点参加。会上复旦大学系主任孙

承叔教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陈学明和吴晓明教授、苏州大学

任平教授南京政治学院夏月清教授我中心的唐正东教授和刘怀玉教授分别就学校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和研究基地建设经验情况做了介绍。 三教育部招标项目。

第二季度由刘林元教授主持的“科学发展观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基本问题研

究”和由候惠勤教授所主持的“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理论的现代阐释”两个重大项目的

研究已经正式立项项目批准号分别为05JJD710005 05JJD710006并已经全面展开研

究工作。 第三季度经中心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张异宾教授主持申请《列宁的社会理

论与社会主义实践》和由唐正东教授主持申请《从革命到批判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的现代转型》两课题报送教育部社政司。并于本年年底教育部社政司正式发文批准

立项。 12月接学校社科处转教育部通知我中心尚庆飞副教授所申报的2005年度教育

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国外毛泽东研究的方法论批评》正式立项批准经费五万

元。 四成果获奖情况。 19月中心研究员刘怀玉教授博士学位论文《现代日常生活

批判道路的开拓与探索_列斐伏尔哲学思想研究》被评为江苏省2005年度优秀博士论

文。 212月中心主任张异宾教授所著《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

的一种文本学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获第九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

果二等奖。 312月中心研究员候惠勤教授、姜迎春副教授所著《冲突与整合如何认

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获

第九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12月23日经校学术委员会文科组评

审由我中心刘林元教授、尚庆飞副教授所主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南京

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获第五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五学术

交流。 19月22日解放军理工大学社科系教授姚顺良教授来我中心主持第3期学术工

作论坛题目为“追寻失落的一环——考茨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地位的重新审

视”。我中心师生及校内外相关人士参加了论坛并进行了相关探讨。 29月25日-10

月2日我中心主任张异宾教授赴韩国汉城、高丽大学讲学。 六举办工作论坛。 19

月22日中心工作论坛第三期中心兼职研究员、解放军理工大学社科系教授姚顺良教

授主讲题目为“追寻失落的一环——考茨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地位的重新审

视”。 210月6日中心工作论坛第4期由中心主任张异宾教授主讲题目为《拉康哲学的

问题式》。 311月10日中心工作论坛第5期由中心研究员刘林元教授主讲题目为《中

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412月8日中心工作论坛第6期由中心研究员胡

大平教授主讲题目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与希望的空间—晚期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

哈维》。 512月22日中心工作论坛第7期由中心研究员唐正东教授主讲题目为《资本

对生活世界的建构及其批判——法国调节学派的社会批评理论》。 七成果。 总数

68篇。 CSSCI54篇。 以基地为第一单位的成果粗体字45篇。 专职人员工作量统计

张一兵以基地为第一单位11篇其中CSSCI 9篇。 刘林元以基地为第一单位1篇其中

CSSCI 1篇。 侯惠勤以基地为第一单位1篇其中CSSCI 1篇。 唐正东以基地为第一

单位5篇其中CSSCI 4篇。 刘怀玉以基地为第一单位7篇其中CSSCI 5篇。 胡大平以

基地为第一单位6篇其中CSSCI 6篇。 张传平以基地为第一单位2篇其中CSSCI 2篇。

尚庆飞以基地为第一单位1篇其中CSSCI 1篇。 张 亮以基地为第一单位9篇其中

CSSCI 8篇。 姜迎春以基地为第一单位2篇其中CSSCI 2篇。 1、张一兵《文本学解

读语境的历史在场——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种立场》文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张一兵《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260000字商务印书馆2005

年版 3胡大平、姜迎春等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年2月版 4张一兵《文献学语境中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 CSSCI 5张一兵《拉康哲学的发生学研究》《哲学动态》2005年第1期

CSSCI 6张一兵《物化的信仰与幻象建构的社会现实》《东南学术》2005年第1期 7

张一兵《不可能的存在之真》《学术月刊》2005年第1期CSSCI 8张一兵《心路历程》

《学术月刊》2005年第1期 CSSCI 9张一兵《能指链我在我不思之处》《社会科学

研究》2005年第1期 CSSCI 10张一兵“柯热夫主奴辩证法中欲望关系“《北京行政学

院学报》2005年第1期CSSCI 11张一兵《拉康哲学的问题式》《哲学研究》2005年

第5期CSSCI 12张一兵《让理论在自省性的问题域中生长》《南京社会科学》2005

年第2期 CSSCI 13张一兵“超现实主义视域中的拉康与达利”《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 14张一兵“伪我要拉康的欲望理论”《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3期CSSCI

15张一兵“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河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16张一兵

“如何真实地呈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生史”《学术月刊》2005年第10期CSSCI 17张

一兵“德里达幽灵说的理论逻辑”《理论探讨》2005年第5期CSSCI 18张一兵“景观拜

物教商品完全成功的殖民化”《江海学刊》2005年第6期CSSCI 19张一兵“虚假存在与

景观时间”《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CSSCI 20张一兵“景观意识形态及其颠覆”

《学海》2005年第5期CSSCI 21刘林元“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要求”《毛

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7期CSSCI 22刘林元“论马歇尔的战略眼光《”学术界》

2005年第4期CSSCI 23刘林元“究竟什么是解放思想——邓小平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

是”《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CSSCI 24侯惠勤《“马克思恩格斯与基督宗教”

问题的当代性》《学海》2005年第2期CSSCI以基地为第一单位1篇其中CSSCI 1篇 25

侯惠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内涵和方法论特征》《红旗文稿》2005年第2期 26

侯惠勤“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4期CSSCI 27

侯惠勤《探索道德与市场的和谐》《光明日报》2005年6月9日第10版 28侯惠勤、姜

迎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研究综述”《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7期 CSSCI 29

侯惠勤“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若干倾向《”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10期CSSCI 30

唐正东《马克思与“劳动崇拜”兼评当代西方学界关于马克思劳动概念的两种观点》

《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CSSCI 31唐正东《马克思物质生产概念的哲学内涵

论析》《学术研究》2005年第5期CSSCI 32唐正东“《资本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

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33唐正东“诠释马克思主

义哲学应该坚持的两个原则”《哲学研究》2005年第10期CSSCI 34唐正东“从预设论

到内生性历史发生学”《学术月刊》2005年第10期CSSCI 35刘怀玉《总体的历史科学

视野——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方法论贡献》《南京大学学报》2005

年第1期 CSSCI 36刘怀玉《马克思新哲学革命的初始理论形态及其经济学局限》

《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CSSCI 37刘怀玉“为日常生活批判再辩护”《江苏行政

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以基地为第一单位7篇其中CSSCI 5篇 38刘怀玉《恩格斯

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创新问题》《探索》2005年第3期 39刘怀玉《历史唯物主义

的空间化解释以列斐伏尔为个案》《河北学刊》2005年第3期CSSCI 40刘怀玉“面向

生活的现代性哲学问题构成与反思——对马克思哲学当代意义的一种理解《”哲学动

态》2005年第10期CSSCI 41刘怀玉“深入探讨马克思哲学思想原创的差异化踪迹《”学

术月刊》2005年第10期CSSCI 42刘怀玉《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解释以列裴伏尔为

例》《河北学刊》2005年第3期 CSSCI 43刘怀玉《消费社会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

重要转向》《学术探讨》2005年第2期 CSSCI 44刘怀玉《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

体系创新》《探索》2005年第3期 45胡大平《恩格斯新时代的期待》《南京大学学

报》2005年第1期 CSSCI 46胡大平《全球化、表述危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土创

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1期 CSSCI 47胡大平“马克思最初遭遇生产力问题

的语境、理论逻辑和意义—兼论马克思文本解读的若干原则上”《人文杂志》2005

年第5期CSSCI 48胡大平“马克思最初遭遇生产力问题的语境、理论逻辑和意义下—

兼论马克思文本解读的若干原则”《人文杂志》2005年第6期CSSCI 49胡大平“?《德

意志意识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及其当代价值暨第二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

术研讨会?综述”《哲学研究》 2005年第10期CSSCI 50胡大平“从意识形态到历史科

学——穿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叙事”难题?《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CSSCI

51张传平《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轨迹与理论价值新探》《南京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 CSSCI 52张传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

化》《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CSSCI 53尚庆飞:“历史与结构:国外毛泽东研究

的方法论探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8期CSSCI 54尚庆飞“理解毛泽东

的思想、视角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5期CSSCI 55张亮《恩格斯马克

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第一推动力》《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CSSCI 56张亮《阿

多诺对胡塞尔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解读》《哲学研究》2005年第2期 CSSCI 57张亮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传统分期模式的形成与评价》《理论探讨》2005年第2

期 CSSCI 58张亮《让卢卡奇从晚年自传的阴影中走出来》《学术研究》2005年第3

期 CSSCI 59王浩斌《历史辩证法视域中的恩格斯》《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CSSCI 60张亮《卢卡奇寻找回来的青年时代》《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4月 61张亮

《马克思的自我意识哲学起源、发展与特征》《江海学刊》2005年第3期CSSCI 62

张亮《伦理的激情马克思中学时代的哲学世界观解读》《学海》2005年第3期 CSSCI

63张亮“第二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记”《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5年第4期CSSCI 64张亮“西方?马克思学?的恩格斯研究一个批判的评价”《教学与

研究》2005年第8期CSSCI 65张亮“《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评介”

《江海学刊》2005年第5期 66张亮“传统马克思哲学研究模式的历史形成一种知识社

会学审理”《学术月刊》2005年第12期CSSCI 67姜迎春《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理论特

色与实践意义》《学海》2005年第3期CSSCI 68姜迎春《价值多元与共同理想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哲学思考》《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7期CSSCI

更多推荐

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哲学,教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