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兰达2017款-江铃汽车报价及图
2023年11月21日发(作者:2018年汽车销量排行榜)
视野
VIEW
封面秀丨人物丨丨聚焦丨报告丨公司丨数说丨安徽丨锐语丨新品
中国
新能源车企骗补套路深
9月8日,财政部在《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中,点名了苏州吉姆西、苏州金龙、深
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以及河南少林客车五家典型问题企业涉及骗补10.1亿元,并开出了罚单。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再度引发公众关注。事实上,新能源汽车骗补调查启动至今已经超过7
个月,除了公布的五家车企,更详细的名单依然没有公开。有消息人士表示,“真实”的新能源汽车骗补名单,有
可能会像一个炸弹,威力将远超当年的家电企业骗补。毕竟,骗补名单与补贴、政策调整等紧密关联,对于任何
关联的一方来说,都可能是一颗地雷。
据中汽协统计,201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
产49.7万辆,销售约44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
20.7万辆,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60663辆,
同比增长2.5倍,纯电动汽车销量完成146719辆,
同比增长3倍。
一方面,传统车企新能源脚步加快,自主品牌迎
头奋进。特别是以比亚迪和吉利为首,两者皆要彻底
转型为新能源车企,到2020年新能源车将成为绝对
销售主力;而长安、众泰、江淮等自主品牌则已经以
纯电动为主生产。
另一方面,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新能源,牵手车
企资源优势互补,汽车作为PC、移动端之后的第三个
互联网入口,对此,互联网巨头垂涎已久。例如阿里
巴巴和上汽集团合作推出荣威城市SUV,乐视与北汽
集团联合推出EU260。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如火如荼,2010年开始的补
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可谓关爱满满,当时补贴的对象主
要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采取的方式则
是中央和地方财政直接对汽车生产企业给予补助。
自从财政部公布了5家“骗补”车企之后,关于
汽车业到底有多少“骗补”企业的疑问,一直悬在业
界上空。从9月中旬开始,行业内部还流传起一份
涉及面更广泛的骗补车企名单,名单内企业多达93
家。
这份名单中的车企们尤其是深陷舆论漩涡的客车
企业,已经等不起权威的正式名单。面对来势汹汹的
传言,一些企业率先发声。皖企安凯客车(000868)
在9月19日的晚间公告称,财政部《关于地方预决
算公开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
报》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的调查清查做了
初步通报,经核实,通报中未涉及公司。
不少业内人士也呼吁相关部委尽快公布完整的名
单,担心网传报告的核查结果不利于新能源车的乘用
车化发展,报告被误读会有风险。
沸沸扬扬的骗补风波之后,带来的是新能源汽车
市场的重新整顿。
可以看到,财政部目前明确定性为“骗补”的5
家企业都是通过虚报车辆合格证,未生产车辆即向国
新能源车企骗补四大招
第二招:有车缺电
第一招:有牌无车
车管所要看到车架号才
上牌?制度是死的,人
是活的。找点关系,就
算他们的汽车未达到推
广标准,甚至根本没有
生产出来,他们也拿到
了牌照,从而骗到补贴。
拿着缺斤少两的电池数,
甚至根本没有电池的汽
车滥竽充数。
公开资料显示,自2009年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对新能源汽车安排
补助资金334.35亿元。仅2013-2015年,中央财政花在新能源汽车补贴
上的钱就有285亿元,同时地方财政也拿出了200亿元的补贴。这一大笔
钱却产生了副作用,让新能源车企想着如何能多拿一点零花钱。
第三招:标示不符
一些比较幼稚的车企直
接虚标电池等产品性能,
从而获得正规新能源汽
车的补贴。
01
02
第四招:关联方及经销商闲置
03
汽车生产完了只要卖出去就可以拿
到补贴,于是这些车企把汽车低成
本甩给关联企业,或是卖给终端用
户,获取补贴后大量闲置。
04
家申请注册登记,申请财政补贴。这充分暴露了企业请注册登记,申请财车的技术沉淀
部门在监管方面
和政府部门在监管方面都存在漏洞。
其实,在骗补调查之前,中国已经开始启动补贴
标准退坡制,根据财政部去年已发布新的补贴政策:
2017年至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较2016年下
降20%,2019年至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
后补贴政策退出。
与此同时,国家还在补贴流程上进行了调整,根
本目的是要防止企业“作弊”。与去年先申报拿补贴,
年底再根据实际销量多退少补不同,今年开始,企业
先卖车,车上牌后,还要将运营数据上报,然后再根
据上报数据核对,核对好以后再发放补贴。
可以预见的是,流程改变后,骗补会好很多,对
处于骗补边界地带的认定也更准确。但流程的改变,
并不可能做到完全没有空间,而从根本上治理骗补,
是个系统工程。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与国家降低碳排放、改变能源
结构的总体战略目标相关的,意义和使命十分重大。
去补贴化时代来临,扶植政策该如何调整?中国工程
院院士陈清泉表示,“目前国内新能源车的技术沉淀不
够,顶层设计要兼顾包括政治、经济、民生、环保在
内的多种效益,要考虑整个产业生态链的发展,进行
跨界融合”。
从近期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的表态来看,新
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植政策将由普惠制转变为激励制,
如提高财政政策、企业和产品准入门槛,提高对新能
源汽车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未来的补贴政策也将向
技术更先进、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倾斜。
与之相应的政策也在不断破土而出。8月2日,国
家发改委印发《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
见稿)》,开始释放加强市场化管理机制的信号。8月
12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
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要求加强新能源汽车
准入、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监管,透露出新能源汽车
企业、产品的准入门槛在收紧。
种种迹象都表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在由量
变转化为质变,迈上一个全新的、更为健康的发展
阶段。
(编辑 刘娜)
东风本田艾力绅2022款图片及报价-林肯suv车型价格表
更多推荐
2万一3万电动汽车江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