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沃尔沃s60l参数配置)
药物化学的产生和发展
河南大学 王朝义 学号 1
19世纪,在自然科学分化的基础上,各门经典学科也开始分化。药理学首先从药物学
中独立出来,药物化学也开始萌芽。20世纪初,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研究对
象、应用领域逐步建立和完善。时至今日,药物化学已发展成为药物学中一门强大的分支,
成为专门研究化学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结构测定、化学制备、结构与药效相互关系、
药物作用的化学机理,以及寻求新药途径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药物化学的萌芽时期
1.药物化学产生的物质基础
18世纪,以机器为特点的大工业迅速发展,钢铁、冶金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副产
品,如煤焦油等。纺织工业的发展,对染料的需求大大增加。19世纪,有机化学工业从无
到有发展很快。人们在煤焦油中分离出苯、萘、蒽、甲苯、苯胺等一系列新的化合物。1856
年,化学家帕金以苯胺为原料合成了苯胺紫—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染料。以后化学家又合成
了一系列染料,发现了药物和香料。例如,把以前几乎毫无用处的煤焦油,变成苯胺紫染
料、茜红染料(茜素),近年甚至把它变成药品。这些源源不断出现的有机化合物提供了潜
在的药品原料。
1859年,化学家利用大量易得的苯酚十分便利地合成了水杨酸, 1875年发现了它
的解热镇痛作用,但由于它对胃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因此被搁置了近20年,直到1893年,
化学家霍夫曼将其制成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经过六年临床试验后大量生产。1884年,
化学家克诺尔在研究奎宁时偶然合成了氨基比林,1886年,发现其有退热作用,其衍生物
匹拉米洞于1893年在一个染料厂被合成出来。1886年,发现染料中间体苯胺及乙酰苯胺
(退热冰)有解热镇痛作用,1887年合成了其衍生物非那西丁。这些有机合成药物的偶然发
现使人们意识到:有机化学合成能提供自然界没有的新药物。有机合成工业的发展为药物化
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对这类新化学药物的研究必然会导致药物学的分化,药物化学
的产生是必然的了。 2.药物化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伴随着有机物质的提纯、分析及合成,有机化学理论逐步建立,至19世纪下半叶,
已初步形成了一些科学的概念和理论。如化学家已经为日益增多的有机化合物建立了分类
系统;提出了“同系列”概念((1843),原子价概念(1857)、碳碳四价相连的概念(1858);提
出了有机结构理论(1861);发现了同分异构现象(1864)、碳的四面体结构和旋光异构现象;
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1865)和有机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1874);提出了立体化学的概念。19
世纪从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有机化学理论,指导人们对染料、香精、药物等有机产品的进
一步合成利用。有机化学理论的建立成为药物化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3.药物化学分化的内在条件
从18世纪开始,化学家就依靠经验,开始对天然物质进行分析,提制到一些纯净的
天然有机化合物。如药剂师舍勒(C. W. Sheele,1742-1786,瑞典)1769年提纯了酒石酸,
1776-1786年用酸或碱处理动植物组织提取出大量的有机酸,如尿酸、草酸、乳酸、柠檬
酸、苹果酸、五倍子酸等。到了19世纪,更多的有机化合物被分离提取出来,不少物质
被证明有较强的药效。药剂师塞尔杜纳((F. W. Serturer,1783-1841,德)于1805年从鸦片
中提取出纯的吗啡结晶,并在狗身上试验证明了麻醉作用。1818年,德国药剂师米斯纳提
出了“生物碱”的概念,建议将植物中弱碱性的成分命名为生物碱(Alkaloid)。
更多推荐
药物,化学,有机,结构,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