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红旗10万一15万越野)

粮食市场价格变动调研报告范文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定

和世界和平,因此各国都极为重视和关注粮食的生产、储备和

安全问题。近期,受全球气候因素等导致的产量下降和需求强

劲的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目前,粮食

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

发出“粮价继续上涨会引发战争”的警告。在世界银行和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春季年会上,“新的粮食和农业危机正在形成”

已成为共识。世界粮食计划署负责人表示,粮价上涨是一场

“无声的海啸”,正引发二战以来首次全球粮食危机,已威胁

到全球2000万贫困儿童,使一亿多人陷入贫困中。这场危机使

世界粮食计划署“面临成立45年来最大的挑战”。

与国际粮食“吃紧”形成对比,粮食自给率十年保持在

95%的中国显得“从容”许多。国内粮价上涨表现出温和性、

结构性和可控性等特点。这显示,从目前来看,迄今国际粮价

飞涨尚未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明显冲击。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粮食市场价格不可能完

全不受世界形势影响。那么,世界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对我国

及湖南到底有哪些影响。影响程度如何。为此,本文试图通过

对有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当前粮食供求、价格走势状况

目前,世界粮食供应形势异常吃紧,价格屡创历史新高;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粮食生产,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确保了粮食

连续四年增产。

(一)世界粮食供求及价格形势

1、世界粮食供应形势异常吃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

面:

一是产不足销状况未改变。2009年世界粮食总产量为

20.75亿吨,比上年增长4.6%,总消量为20.98亿吨,产不足

销。

二是粮食产量的上升空间不大。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的研

究结果显示,即使粮价上升10%,产量也只会上升1%—2%。除

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的欧盟仍有少量增产空间外,其它国家要提

高粮食产量都将面对过度开发农田、使用转基因技术等具有争

议性问题,供给增长缓慢形势短期难以改变。

三是粮食库存降至历史最低点。世界粮食产量在近8年中

有7年低于消量,供求缺口由库存弥补,导致粮食库存降至历

史新低,目前仅能满足54天全球消费,全球粮食库存已达到

30年来最低点。

四是全球变暖、自然灾害增加,严重威胁粮食生产。一些

研究显示,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同时出现的气候异常现象,已严

重地威胁到粮食的生产。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近些年全球气

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将增加对全球农业生产的威胁程

度。

2、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创历史新高

在气候变化和农民改种能源作物的影响下,泰国、越南、

印度、埃及等大米输出国近几个月限制大米出口以保证本国供

应。3月份国际市场大米价格继续大幅上升,离岸价格由月初

每吨467美元上涨至月底的608美元,尤其3月27日泰国大米

出口报价比上日暴涨30%,创下20年来的新高。全月平均,泰

国大米(含碎10%)离岸价为每吨530.9美元(约合人民币每

吨3716元),比上月上升21.1%。

与上年同期相比,3月份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和大

米价格分别上升137.5%、36.4%、79.2%、66.6%。1—3月平

均,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和大米价格比上年同期分别上

升120.9%、29.0%、80.8%、42.8%。

(二)国内粮食供求平衡,价格温和上涨

1、全国粮食产量、人均占有量有了明显恢复

我国粮食产量从1998年突破1万亿斤大关、人均占有量达

到840斤后,由于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转向非农产业及种粮

比较效益低等原因,粮食耕种面积连年调减,产量一路走低。

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了1990年以来的谷底,为0.86万

亿斤,人均占有粮食668斤。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人均粮食

占有量分别比最高水平的1998年低15.9%和20.4%。

二、粮食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

(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粮食价格的涨落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高低。粮价基本

稳定不等于“僵化”不变,“超稳定”的市场粮价“弊大于

利”。从2003年第4季度到2004年的粮价上涨,就是多年来

粮价低迷的合理回归。从2005年到2009年,国家对粮食主产

区又成功采取了最低收购价政策措施。连续四年增长的粮食产

量证明,粮价适度上涨和合理“托高”粮价产生了巨大的、积

极的作用,提高了粮食主产区和粮农的积极性。

2、农民对粮食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更强。2004年,我国

全面放开了粮食收购市场。粮食市场流通体系的结构性变革新

局面已经形成,并对价格形成新的作用。这主要表现为各地的

粮食个体商贩、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崛起。他们的壮大和成长直

接拉近了城市消费者与农民的距离,使得粮食流通效率提高,

粮食流通成本降低。这样一来,也提高了农民对粮食价格变动

的敏感程度,农民在粮食定价体系中的作用加强,并在粮食储

备职能上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据湖南调查总队抽样调查,

2009年末湖南农户人均存粮490.79公斤,比上年末增长16%,

人均存粮创历史最高记录。农户存粮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惜

售粮食。惜售原因一部分来源于农资价格上涨所导致的生产成

本的提高,更主要的是来源于农民对粮食价格的变动更加敏

感,来源于农民对国家支持粮价政策以及粮价上涨趋势的把

握。

随着粮食价格的走高,一些地方的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不

再认为种粮亏本了。XX县区三市镇东岸村种植大户刘献忠说:

“现在种田国家什么都不要,还贴钱给我们,而且农产品收购

价格又提高了,这确实是惠及了我们农民。2007年,我承包了

45亩水田,镇政府奖励了我400元,一年除去成本还赚了2.7

万元。2008年我将承包83亩水田,只要年成好,预计要赚5-6

万元,不比在外打工差。”

(二)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1、粮食价格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逐渐减弱。当粮食收入

在纯收入中仍占有相当比重时,粮食价格直接影响着收入。随

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农民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收入比重不断

提高,粮食收入的权数日益变小时,粮食价格对农民收入的影

响程度将逐渐减弱。2009年,我省农民获得的人均现金收入为

4455.19元,比上年增加了13.4%,而农民家庭出售的农产品现

金收入增加了5.2%,其中,出售粮食获得的现金收入比上年只

增加2%,大大低于人均现金收入和出售农产品获得的现金收入

的增加幅度。

2、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主体。随着经济的高速

发展,我省大量农民进城就业,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

的主体。1995年,我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只有

18.8%;2007年,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提高到了43.9%。

工资性收入具有明显的刚性,受制于外出就业和农村二、三产

业发展的影响,与粮食产品价格变化没有直接的关系,这是粮

食价格变化对农民收入影响减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粮食商品率不高。我省农民生产、生活消费的一个显著

特点是自给性强,生产的粮食中占有相当比例用于自己消费。

2009年,我省农民人均出售粮食191.65公斤,占当年人均粮

食生产量的35.8%,农民自种自食的比例高达64.2%。因此,粮

食涨价所增加的另一部分收入是实物收入,既为农民感觉不到

明显实惠的隐性收入,而农民用于现金支付的生产和生活支

出,受价格上涨影响感受明显。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农民

从粮食价格上涨中得到的好处比预想的要小得多。

(三)对市场物价的影响

近期cpi持续创近年新高,主要原因之一是食品价格特别

是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如果再深入分析,其内在原因就是粮

食价格上涨,因此粮食价格的未来走势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

cpi的走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分析,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对

cpi的影响在逐年下降。我国cpi最高的时期是在1994年,最

高时达到27.7%,那时cpi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是粮食价格的

持续走高和粮食占cpi比重过大。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粮食

所占的权数在逐年下降。1995年粮食的权数为6.4%,2004年

为3.1%,2007年为2.8%。粮食所占权数的逐年下降说明粮食

对cpi的影响在逐年下降,这个下降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

湖南的情况与全国也大体相同。

(四)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2009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上扬。市场物价的持续快

速上涨,势必影响城乡居民的生活。据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

队调查,2007年湖南城乡消费价格上涨,对各收入层次的城乡

居民家庭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低收入家庭生活造

成的冲击最大。2007年,我省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

为36%和49.6%,均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低收

入的恩格尔系数由2006年的48.9%提高到2007年的53.7%,一

年中提高了4.8个百分点。据分析,恩格尔系数的上升,主要

是受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以及居民膳食结

构的变化,居民对价格变动的承受能力有所增强。从总体上

看,城乡居民食用粮食支出占消费性支出、食品支出的比例已

极低,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受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不是很

大。以2007年为例,城镇居民中,粮食支出的比重占食品支出

的比重、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9.1%和3.3%,农村居民中,

粮食支出占食品支出的比重、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

19.4%和9.6%。其中,收入越高,影响越小;收入越低,影响

越大。

通过分析,可以作出如下判断。一方面,粮价上涨对中高

收入群体带来的影响不大。这些居民认为,粮食价格相对于近

年来其他农产品价格来说是有所偏低,其价格的提高本身就说

明种植粮食成本提升,合理适当的粮食价格上涨也可提高农民

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让他们多种粮,多产粮,这样最终也是为

了防止由粮食短缺而引起的物价高涨。另一方面,粮价上涨对

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还是带来了一定影响。据调查,面对物价上

涨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一些低收入群体以减少消费量作为应

对物价上涨的主要手段,一些家庭不得不改变生活习惯和消费

行为,或者缩减消费数量和购买价格低廉的替代商品。在物价

持续上涨压力下,一些低收入群体的心理预期压力较大。据调

查,有九成以上的中低收入家庭表示难以承受目前物价的上

涨。他们担心粮食价格继续上涨会影响到日常生活,会波及到

相关商品价格的全面上扬。据对XX市调查,有两成的居民(主

要为偏低、低收入户)希望大米价格不要再涨了。如XX市毛纺

厂一居民反映,他家三口人,收入主要来自打短工和摆烟摊,

一个月下来全家只有900元左右收入,过去每个月的生活费基

本上控制在700元以内,粮食消费是价格最低的散装大米。

2009年9月份以前最低价只要2.6-2.8元/公斤,而到最近已

上涨到3.2元/公斤,仅此一项每月要多支出15元左右,加上

前期猪肉和蔬菜价格的涨价,目前每月要比2007年上半年多支

出100-150元。他说,如果大米价格继续上涨,今后的日子会

更加难过。

三、后期粮食市场价格走势预测

粮食是特殊商品,关系到国计民生。在我国,粮食价格除

受市场机制的影响外,还受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因此2008年

及以后湖南粮食价格,从供求形势、政策取向等方面看,将是

有控制性的温和上涨。

1、维持和拉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一是种粮成本增加。据湖

南调查总队调查,今年以来,我省农资价格逐月走高。1-4

月,我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分别为119.5%、126.4%、

132.9%和135.6%。由于农资价格的上涨,使每亩双季稻平均增

加成本100元左右。种粮成本增加,增强了粮价上涨的动力。

二是政策效应托高粮食价格。今年国家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

价,早稻最低收购价标准提高了10%,中晚稻提高了9.7%,此

举对粮食市场价格起到了托高作用。三是国际市场的影响。尽

管我国的粮食消费主要依靠国内生产,在国内粮源充裕、严格

控制粮食出口的情况下,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影响不

会很大。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粮食市场

价格走势不可能不受国际市场影响,特别我国石油产量有限,

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会使粮食生产成本水涨船高。四是气

候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年初,南方十几个省遭遇冰雪灾害,一

些地方的农业设施就破坏。据统计,南方雪灾至少造成我国

2530万亩农作物绝收。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中央农村工作领

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今年要保持粮食价格稳定,难

度很大。

内容总结

(1)粮食市场价格变动调研报告范文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近些年全球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将增

加对全球农业生产的威胁程度

(3)2009年,我省农民获得的人均现金收入为4455.19元,比上年增加了

13.4%,而农民家庭出售的农产品现金收入增加了5.2%,其中,出售粮食获

得的现金收入比上年只增加2%,大大低于人均现金收入和出售农产品获得的

现金收入的增加幅度

更多推荐

粮食,价格,农民,影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