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3日发(作者:北京80越野车报价)
美国政府的原因
美国政府关门了,有点令人费解。美国政府没钱了(政府收入花完了),不能再办公了,10月1日政府停止工作,众多雇员不用上班,等到政府有钱了再开始上班。” 在美国,政府是一种对社会进行管理的行使政策的机关。每次大选,各总统候选人都提出不同的施政纲领,告诉选民自己领导的政府将如何执政,实际上就像是几个自我品牌的推销员,向消费者推销自己,让选民象消费者一样进行选择。
那么美国政府为什么会关门呢?《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九款规定“除依照法律规定拨款外,不得从国库中提出任何款项,一切公款的收支报告和账目应定期公布”。
针对宪法的该款规定,美国1870年通过了《反预算过度法》(ADA),明确了政府应该如何获得和使用预算,禁止政府超预算花钱,任何联邦公务员违反《反预算过度法》将被处以最高两年的监禁并罚款5000美元。在国会未能通过政府预算案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暂停除国防、基础医疗和社保等紧急公共服务外的机构。
在美国每个财年(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日)结束前,总统要签署13个拨款法案,也就是下一财年的政府开支。但有时总统提出的预算在国会很难通过,通常情况下是总统的预算开支太大,国会在对待总统的预算上会要求削减。而总统班子若不同意按照国会的要求削减预算,就会出现预算缺口。总统与国会之间会就此进一步协商,若在最后期限前不能达成妥协,政府就会关门。
简单地说,按照美国宪法的规定,美国政府花钱必须获得国会
的批准,否则“政府没有花钱的法定权力”(government does not have
the legal authority to spend money)。
通俗点讲,美国政府只是美国这个大家庭聘用的管家,管家做计划怎么花钱,但必须经过这个大家庭的主人,即美国全体公民的批准,才能拿到钱,才能花钱。
美国政府开销的钱来自拨款。每个财年,总统提出预算,用于全美的国防、外交、教育、交通、商务、医疗、社会保障等等方面,其中包括联邦政府各机构的开销。罗列详细开支的数百、上千页的预算,递交国会讨论批准。通常,国会能接受的数额比总统要求的少,或者不认可有些项目,便会要求总统削减。若总统“头皮硬”,不让步,而国会也不吃素,预算就无法通过。到一定的限期,政府就无法花钱,只好关门。
美国的财年从10月1日开始至次年9月30日结束。今年新财年开始前,国会未能通过奥巴马政府的预算,所以,10月1日,零点开始,政府就无权花费。政府没有钱保持运转,必须关门。除了有关国家安全及社会保障的部门以外,基本“关门大吉”。什么护照、签证服务,国家公园,国家动物园、植物园,统统关掉。连白宫、国会,都只留少数必要的人员。
约有80万联邦政府公务员,即联邦雇员(Federal employees),必须“富漏”(furlough),即:无薪“被休假”。工资一天一天“漏”掉。
国防部不关门,文职人员回家“富漏”,武职人员仍然坚守边防保家乡、远征他国当警察,但不发军饷。
美国政府关门,不是天方夜谭,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多次,自1977年,一共发生了17次。关门天数最多的是一次,也就是17年前的最后一次,长达21天。这次,是第18次。关门几天,不知道。啥时国会和总统在花钱的法案上达到一致,啥时才重新开门。
奥巴马作为美国堂堂总统,咋无力令国会跟他时时保持一致?
道理很简单,美国政府包括三个分支(Branches)。
一个是立法(Legislative)分支。象征性建筑是国会大厦(the U.S.
Capitol)。国会由参议院(Senate)和众议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组成。每个州有两个参议员名额;众议员名额则根据各州人口,按比例分配。参议员和众议员都是选民投票选举产生的,是代表美国全体公民的。
一个是执法行政(Executive)分支。象征性建筑是白宫(the White
House),主要由总统坐镇。国务院、国防部、教育部、交通部、商务部、劳工部等等,“各部委”都属白宫领导。
一个是司法(Judicial)分支。象征性建筑是最高法院(the Supreme
Court)。最高法院由九名大法官组成。大法官由总统提名,但须经国会批准而任命。
这三个分支都服从于至高无上的美国宪法(Constitution)。
美国总统所领导的政府只是联邦政府的一个分支,它经常跟国会打交道。假如国会议员跟总统都是一个党派,或者多数跟总统是同一党派,事情就非常好办,到时候表决,总是投赞成票,“不给国家添乱”。但问题是美国国会中有两个党派,虽然大方向一致,但具体问
题时常观点不一。比如这次,奥巴马的全民医疗保险计划,便遭到了许多共和党人的反对。
一心一意要搞有美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的奥巴马,常常受制于国会共和党人的羁绊,无法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
美国政府无法随意花钱。不要说类似“高峡出平湖”的特大项目,就是在加州建一条高铁,重重困难都令奥巴马头疼不已。2011年初,奥巴马在国会作《国情咨文》,很感慨地说,有很多事要做,“改进我们的学校,改变我们使用能源的方式,减少我们的赤字—没有一件是容易的。它们全都需要花费时间。而且,更困难的是,我们每件事都要争论:费用,细节,每条法律的文字。”“当然,有些国家不存在这个难题。如果中央政府要修一条铁路,他们就会修成一条铁路,不管有多少家房子被推土机推平。如果他们不希望......”
美国政府关门了,有点令人费解。美国政府没钱了(政府收入花完了),不能再办公了,10月1日政府停止工作,众多雇员不用上班,等到政府有钱了再开始上班。”在美国,政府是一种对社会进行管理的行使政策的机关。每次大选,各总统候选人都提出不同的施政纲领,告诉选民自己领导的政府将如何执政,实际上就像是几个自我品牌的推销员,向消费者推销自己,让选民象消费者一样进行选择。
那么美国政府为什么会关门呢?《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九款规定“除依照法律规定拨款外,不得从国库中提出任何款项,一切公款的收支报告和账目应定期公布”。
针对宪法的该款规定,美国1870年通过了《反预算过度法》(ADA),明确了政府应该如何获得和使用预算,禁止政府超预算花钱,任何联邦公务员违反《反预算过度法》将被处以最高两年的监禁并罚款5000美元。在国会未能通过政府预算案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暂停除国防、基础医疗和社保等紧急公共服务外的机构。
在美国每个财年(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日)结束前,总统要签署13个拨款法案,也就是下一财年的政府开支。但有时总统提出的预算在国会很难通过,通常情况下是总统的预算开支太大,国会在对待总统的预算上会要求削减。而总统班子若不同意按照国会的要求削减预算,就会出现预算缺口。总统与国会之间会就此进一步协商,若在最后期限前不能达成妥协,政府就会关门。
今年,由于奥巴马向国会提交的2011财年预算方案会造成150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在2010财年结束时也没得到国会的批准,因此,从2010年10月1日起,美国政府一直在《应急预算方案》的支持下运转,而这个预算在3月4日已经到期,此后已经接连通过紧急追加预算,而目前预算方案也将即将到期,若不能在期限前达成最终的预算案,政府就得“关门”。
美国是大社会,小政府。政府必须服从宪法,服从社会。
美国政府的权力,被控制在国会,国会议员都是民众普选的,总统更是普选的,普选中尽管也会存在问题,但是宪法是不可亵渎的,有神圣的法律威力,所以叫宪政。宪政可不是代表政府的,宪政就是宪法政治,是国家对民众的一种思想,一种态度,一种责任。
美国政府关门了,不是国家混乱了,政府干不下去了,也不是政府失信于民,被人民抛弃了。更不要理解为是因为美国没钱了,政府的日子混不下去了。
关门不是倒闭,也不说关闭,而是显示出政府在如何花钱上非常精细,预算没有得到通过,政府就不能得到钱,国会议员都是全民投票选举,所以国会“基本”上是“全民”意向,也就是说政府支出需要得到“全民”的支持,不然不能随便花钱,如果没有“全民”同意,政府甚至都没有钱发工资,所以就要“政府关门”。
美国的政府预算是非常精细的,需要国会通过,为防止联邦政府过度花钱而得不到控制,在1906年制定的“反缺陷法”里规定,国家可以再政府机关缺位的情况下,国家进入最低保障状态,就是说军队、公检法,不能随便移动只有在人身或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才可出动。
历史上美国政府多次关门,自1981年以来,白宫和国会之间因各种冲突造成联邦政府部门被迫关团的事件共有10次。由预算僵局引发的政府部门停止办公是第5次了,该次全美共有80万联邦雇员被迫回家,休假。占联邦政府非军事人员总数的40%。
美国第一次这样的事件发生在1981年11月23日。当时里根总统否决了国会呈交的临时预算法案。并命令241000名非必需的联邦政府雇员当天中午停止工作回家休息。并精简某些行政管理事务,以便向国会施加压力,使其进一步削减1982年财政年受的经费开支。经过协商。政府和国会重新达成了一致,联邦雇员第二天恢复了工作。1984年10月4日。国会两党因民权法辩论陷入僵局.未能通过预算法案,里根总统命令部分联邦政府部门停止办公,50万联邦雇员回家,联邦工作人员于第二天恢复工作。1986年10月17日,白宫和国会之间由于一些小问题使联邦政府预算谈判搞得异常复杂,造成国会错过了最后期限。迫使里根政府的50万工作人员当天下午回家,第二天恢复工作。1987年12月19日,白宫和国会在有关资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的谈判陷入僵局。部分联邦政府部门被迫关闭半天。1990年10月7日。国会拒绝当时的布什政府提出的预算方案,迫使联邦政府关闭3天。此外,在1982年的9月和12月、1983年的12月
和1985年的9月也发生联邦政府的一些部门被迫关闭的事件,但那4次关门的时间极短,联邦雇员并没有中断工作。
(
更多推荐
政府,国会,总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