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发(作者:比亚迪汽油车哪款最好)
中国石油进出口情况简介[指南]
中国石油进出口情况简介
在当今世界,各国对石油的争夺日益加剧。作为战略储备资源的石油一直以来
都是处于重要的地位。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可以说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我国
是石油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世界排名第五的石油生产大国。研究我国的石油进出口
现状,问题极其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来改善石油垄断的现状,二来加强国
家抗能源危机的能力,三促进国内能源
的合理稳定。
近几年大陆石油贸易概况
中国的石油消费日益增长,石油
对外依存度很高。国民经济的快速发
展和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又都对我
国能源安全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1993年开始,我国已由石油净出
口国变为净进口国,此后我国是有的
进口数额逐年攀升,2008年我国石
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突破50,“警
戒线”。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中国
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进一步扩大至
55.14%。目前中国每天的石油消耗量
为530万桶,而产量仅为350万桶,
其缺口180万桶需要进口,进口量约占三分之一。
中国石油的主要进口国和主要进口
路线。就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总23931
万吨,其中沙特(4195.3万吨)、安哥拉
(3217 .2万吨)、伊朗(2314 .7万吨)、俄
罗斯(1530 .4万吨)、苏丹(1219.1万吨)、
阿曼(1163.8万吨)、伊拉克(716.3万吨)、
科威特(707.6万吨)、利比亚(634.4万吨)、
哈萨克斯坦(600.6万吨) ,按照主要进口
路线而言,有海上进口路线,路上进口
路线,海上进口线,是从波斯湾,经过
霍尔木兹海峡,再经亚丁湾,绕过印度
办到南端,经过马六甲海峡,穿越红海到达中国,海上的石油进口量占中国石
油种进口量的58%,是中国最主要的石油进口路线,路上石油进口路线,可以分为
两条,东北进口路线,即中俄石油管道,由俄罗斯的斯科沃罗季诺到我国大庆,年
运油量为1500万吨,第二条是西北进口,即中哈石油管道,从哈萨克斯坦里海沿
岸城市阿克劳到我国新疆的阿拉山口。
大陆主要石油公司及市场制度
石油具有明显的金
融属性和国际属性,石油
企业对汇率的依存度也
特别高,货币价格变动将
对石油企业产生较大的
冲击。石油行业是资金密
集型的行业,无论是生产
性投入或是大宗商品贸
易,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
持。
我国石油石化行业
在经历了1998年的重组
以后,打破了上下游分割的行业性垄断,组建了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个上下
游一
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加上原有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主要从事海上勘探开
采,近两年才开始发展下游加工行业)和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主要从事石化产品
进出口业务),初步形成了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竞争格局。但是,这并不等于国内
市场形成了有效竞争。
我国三大石油集团或公司基本上是
按地域来组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和下
游批发市场也是按地区划分的。在石油
勘探开发环节,三大集团或公司“划地
域而治”,除了三家大型石油公司外,还
有一些小型地方企业。
成品油的批发环节实行严格的进入
管制,中国石油集团和中国石化集团拥
有成品油批发权,并被授权制订批发企
场机制。再次是批发市场的人为垄断(国内油品批发市场以两大石油公司为主,油
品进口以三家大型国有公司为主)。四是有关市场秩序的法律不健全,缺少独立的
市场监管机构,在某种程度上授予大企业集团行使政府职能。由于我国没有反垄断
法和独立的石油天然气市场监管机构,不敢也不能在石油天然气行业放开竞争。
石油产地分布及未来石油资源争夺态势
进入21世纪,资源取
代意识形态成为新世纪国
际争夺与控制的焦点。随
着各国把石油资源安全确
定为本国安全战略的主要
目标,未来全球石油资源
争夺将愈演愈烈,中东、
非洲、拉美及里海--中亚
和远东等地区的石油资源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世界现代石油工业诞生后的前100年,美国和前苏联左
右着世界石油形势,其中美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自1859年钻成第一口工业油井
以来,美国石油工业发展迅速,石油产量不断增加,1954年全美石油产量占世界
总产量的60%以上,1960 年也高达 33%,达到3.3亿吨。这期间,美国石油不仅
做到自给自足,还大量出口。20 世纪 70 年代--80 年代随着世界石油工业飞速发
展,中东石油产量迅速增加,1960 年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6%,约为2.8 亿
吨,到1972年则上升为35%,达9亿吨,超过美国和前苏联产量之和(8.5 亿吨,
其中美国为 4.9 亿吨),成为世界最大产油区,改变了长期以来美国主导的世界石
油格局,石油中心移到中东。
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 ,约3/4的石油资源集
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
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
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
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约
80%可以开采的石油储藏位于中东,其中62.5%位于沙特阿拉伯(12.5%)、阿拉伯联
合酋长国、伊拉
克、卡塔尔和科威特。
中东地区:中东海湾地
区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枢
纽位置,原油资源非常丰
富,被誉为“世界油库”。
据美国《油气杂志》2006
年最新的数据显示,世界原
油探明储量为1804.9亿吨。
其中,中东地区的原油探明
储量为1012.7亿吨,约占
世界总储量的2/3。由于勘
探的不断深入,极有可能上
升到70%--75%。在世界原
油储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东国家占了五位,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
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其中,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储量为355.9亿吨,居世界首
位。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从先前的115.0亿吨升至143.1亿吨,跃居全球第
二。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186.7亿吨,居世界第三位。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石
油需求持续攀升,世界将更加依赖中东石油,中东作为世界石油生产中心的战略地
位更加重要。这决定了中东将成为21世纪石油资源争夺最重要地区。
非洲地区:近几年,非洲石油发展迅速,是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
区,已引起世界高度关注,被誉为“第二个海湾地区”。2006年,非洲探明的原
油总储量为156.2亿吨,主要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湾地区和北非地区。专家预测,到
2010年,非洲国家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利比亚、
尼日
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苏丹排名非洲原油储量前五位。尼日利亚是非洲
地区第一大产油国。目前,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埃及等5个
国家的石油产量占非洲总产量的85%。对于谋求石油进口多元化的美国、亚太等石
油消费国家和地区来说,非洲是比较理想的地区。美国从布什当政时期开始加速向
非洲渗透。然而,非洲长期以来属法国利益范围,这决定了非洲也将成为石油资源
争夺的热点地区。
北美地区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加拿大原油探明储
量为24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原油探明储量为29.8亿吨,主要分布在墨
西哥湾沿岸和加利福尼亚湾沿岸,以得克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最为著名,阿拉斯
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产区。美国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但因消耗量过大,每年仍需
进口大量石油。墨西哥原油探明储量为16.9亿吨,是西半球第三大传统原油战略
储备国,也是世界第六大产油国。
拉美地区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原油储量和石油产
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委内瑞拉、巴西和厄瓜多尔是该地区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
家。委内瑞拉是美国等能耗大国在拉美地区进行石油资源争夺的主要目标。委内瑞
拉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大国之一。2006年,委内瑞拉原油探明储
量为109.6亿吨,居世界第七位。由于地缘等因素,美国一直致力于在委内瑞拉建
立亲美政权,以保障“石油后院”的稳定。2001年,委内瑞拉对美国原油出口量
超过1亿吨,约为美国同年总进口量的20%,委内瑞拉石油生产直接关系到美国石
油消费。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介入并加大在该地区的石油勘探,使拉美地区石
油资源争夺日益激烈。
2006年,巴西原油探明储量为16.1亿吨,仅次于委内瑞拉。巴西东南部海域
坎坡斯和桑托斯盆地的原油资源,是巴西原油储量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厄瓜多尔位
东部亚马孙盆地,另外,在瓜亚斯省西部半岛地区和瓜亚基尔湾也有少量油田分
布。
欧洲及欧亚大陆原油探明储量为157.1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其中,俄
罗斯原油探明储量为82.2亿吨,居世界第八位,但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
2006年的石油产量为4.7亿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也是该地区原油储量较为丰富
的国家,已探明的储量为41.1亿吨。挪威、英国、丹麦是西欧已探明原油储量最
丰富的三个国家,分别为10.7亿吨、5.3亿吨和1.7亿吨,其中挪威是世界第十
大产油国。
里海--中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总储量达900-2000亿桶(美国能源部2000年
估算),有“第二中东”之称。近几年,美国等西方国家、俄罗斯、中亚及周边国
家为控制该地区油气资源的生产与运输,展开了激烈竞争。美国通过阿富汗战争顺
利进入里海--中亚地区,填补了前苏联解体后留下的权力真空,削弱了俄罗斯在该
地区的影响和石油利益。我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也加大了对该地区的渗透。在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我国加强了与中亚四国的能源合作,土库曼斯坦与阿富汗、
巴基斯坦签订了建设输气管线的有关协议,伊朗与巴基斯坦、印度也草签了协议,
拟建伊朗到印度的输气管线。该区地丰富的石油资源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其
将长期成为世界能源争夺的热点地区。
亚太地区原油探明储量约为45.7亿吨,也是目前世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
区之一。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原油探明储量最丰富的国
家,
分别为32亿吨、9亿吨、6.8亿吨和5亿吨。中国和印度虽原油储量丰富,但
是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新兴的石油生
产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最重要的产油国,越南也于2006年取代文莱成为
东南亚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马来西亚近
海的马来盆地、沙捞越盆地和沙巴盆地是主要的原油分布区。
另外,在远东,美国、日本和中国等为控制该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展开了激烈
争夺。日本试图拦截俄罗斯输往我国的石油管线,美国计划修建输往摩尔曼斯克港
的石油管线。预计,为争夺远东油气资源的主导权所展开的竞争也将日益激烈。在
南中国海,周边国家为争夺该海域丰富油气资源而引发的争端将长期存在。
未来世界石油供需总体供大于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爆发严重石油危机的可
能性减小,但石油供需形势将继续受战争、政治波动及国际投机资本等非市场因素
影响而不断出现剧烈动荡,各能源大国为保障本国能源安全对全球石油资源的争夺
将日益激烈。总体看来,未来全球性石油资源争夺主要集中在中东、里海、远东、
20美元甚至30
美元的低油价
一去不复返了
目前,我国
已进入重化工
业阶段,制造业
快速发展使得
对石油等能源
消费急剧增加,
石油进口逐年
攀升,对外依存
度不断加大。因此,毫无疑问,高油价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小的
负面影响。一方面,不断飙升的国际油价将增加外汇支出、加大企业成本、增加居
民消费支出,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国际油价持续上
涨,将
抬升国内能源价格,并使以石油为能源或原材料的相关行业的价格上扬,形成
新的涨价因素。
因此,从长期来看,应积极实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我国经济健康
高油价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是油价上涨的最大受益者,而相关能源行业如煤炭、电力等
等行业也会由于能源的替代作用而受益;下游的加工和消费行业由于生产成本
和运输成本的提高,加之转嫁能力弱,利润受到比较大的影响:石油炼制、化纤制
造业、塑料加工业、橡胶制品业、建材业等行业转嫁能力弱、高油价打击较大;交
通运输行业、航空等服务业等可以利用价格调节手段转嫁成本、但总体效益下滑;
汽车生产企业由于产品销售构成负面影响,所以盈利水平下降。
中国解决石油问题的策略
建立中国的石油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石油储备模式。按照国际
能源机构(IEA)的分类,目前世界上大致有公司储备、政府储备和中介组织储备三
种储备体系,每个国家又有不同的组合。我国在起步阶段宜采取政府储备和公司储
备同时并举,在资金筹措上,建立国家石油储备所需的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建立
企业储备所需资金主要由企业承担,国家可以考虑在某些环节给予适当优惠。
促进石油进口渠道的多元化,目前,中国石油进口50%,60%来自中东地区,依
赖程度过大。进口中东石油必须经由马六甲海峡,而一旦出现意外,这条石油生命
线很可能被切断。为此,我国应该仿效美国和日本,对自己国家的进口采取分散化
方式,以避免对某一地区进口的过分依赖,从而带来石油危机。目前我国主要的进
口石油来源是中亚、俄罗斯、中东等地,在未来的若干年里,我国进口石油的主要
来源仍旧为中东,但可以逐步降低其在整体中的比例,提高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
例,开发新地区,比如非洲和南美。最近,墨西哥等国表示,拟增加原油产量,考
虑向中国出口原油。这样我国既可以充分利用国外成本较低的石油资源,又可以降
更多推荐
中国石油今晚12点要涨价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