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5日发(作者:jeep的suv车型大全)
EXCLUSIVE专题53
榜一大哥的幸福生活2021年各细分市场销量排行榜三甲车型浅析2021年终究是匆匆过去了,回顾2021年车市,虽然有疫情、金融,以及芯片危机和政策调整等多方面的影响,但是我国汽车市场还是展现出表现比较繁荣的景象。2021年全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40.8万辆和2148.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1%和6.5%,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的局面,同时产销总量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在各个细分市场上,也涌现出一款款业绩骄人的产品,作为市场和消费者眼中的焦点,这些名副其实的榜一大哥,不仅让企业赚的盆满钵满,也收获到无数消费者的芳心。这一次,我们就走近这些霸榜的“大哥”,探寻它们刷榜的实力。撰文/王小雷
54专题EXCLUSIVE
紧凑型轿车轩逸是典型的日系舒适型的动态质感,1.6 L自然吸气发动机与CVT变速器相匹配,营造了一种线性、平顺的动力输出模式。虽然不带有激情的色彩,但是很年度冠军东风日产轩逸符合驾驶风格谨慎的普通家用车消费者。底盘调校也是偏柔性的舒适感。与宽敞的后排空间和偏软性的座椅一起,可以带给乘客极佳的舒适体验。这种纯粹的舒适感,也是网约车主选择轩逸的充分理由。再有就是轩逸稳定的产品质量和较好的口碑,虽然说现款轩逸沿用老款的动力总成,但是这也不失为一种稳妥的办法。HR16发动机经过全新调校,动力有所提升,同时获得了更佳的燃油经济性,更重要的是成熟的动力总成提供了稳定的性能和质量,这一点无论对于什么样的消费者和购车用途都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东风日产轩逸蝉联紧凑级轿车年度销量冠军是其舒适性、平顺性、燃油经济性和空间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此之外,全新的轩逸E-POWER,以及与新款轩逸同堂销售的轩逸经典款也对其成为年度冠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编辑观点:东风日产轩逸非常适合以城市使用为主,对燃油经济性和舒适性有较高要求的普通家庭和网约车主。它常规的动力表现对于这些车主来说不算是弱点,反而是成就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的最佳辅助手段。指导价:11.9万~14.49万元全年总销量:493 868辆2021年紧凑型轿车细分市场中,东风日产轩逸以累计销售49.39万辆的成绩,超过第二名10万余辆,蝉联A级车市场冠军。在2021年,东风日产轩逸累计9个月拿下月度冠军,提前数月锁定冠军宝座,最终拿下年度销冠没有任何悬念。东风日产轩逸蝉联销冠与其亲民的价格、使用的性能和稳定可靠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现款轩逸保有时尚与朴素共生的外观设计,对审美口味的兼容能力更强。内饰设计在以符合潮流的科技配置辅助下,实现了科技水平、实用性与美观的良好结合。得益于严谨的空间规划和设计,东风日产轩逸的空间舒适性也成为消费者最为追捧的一大卖点,“小天籁”的美誉也是对其越级的空间表现的一种认可。东风日产轩逸是很多网约车主青睐的对象,除了内外设计和优质的空间表现外,一流的燃油经济性也是车主们最为认可的优点。
EXCLUSIVE专题55
年度亚军上汽大众朗逸指导价:11.29万~15.89万元全年总销量:391 356辆2021年,上汽大众朗逸凭借39.1万辆的业绩获得年度总销量亚军。虽然亚军这个名头听上去还不错,但是这是朗逸继2019年夺冠以来第二次失利,而且与冠军销量相差10万辆,若不能大幅度提升产品力和性价比,这样的差距很难再赶上。作为上汽大众首款自主研发的产品,朗逸可以说自上市以来就持续获得了消费者的热捧。首先从设计上来说,经历过数次改款和换代,朗逸的内外设计在保持大众家族风格的同时,也得到了更具个性化的改进。不过整体偏中庸的设计倾向,并没有和多数年轻消费者产生共鸣。其次就是优质乘坐空间这个最为优秀的特质,这也是朗逸作为自主研发产品,揣摩中国消费者心理的体现。再次就是大众品牌成熟且雄厚的技术功底。1.4T和1.5L两款动力总成,以及手动、自动和双离合三款变速器给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充足的选择空间。从动力来说,两款发动机可以满足谨慎和激情两种不同的驾驶风格,可以完美适用于1.5 L车型城市中低速路况,大众品牌标志性的韧性悬架调校能提供带有韧性质感的舒适体验。在更高规格的1.4T动力,也可以在韧性悬架调校辅助下,获得更加平稳扎实的高速行驶表现,让朗逸获得了更为宽泛的使用环境。此外,遍布各地的经销商,提供了专业、便捷的服务。大幅度的优惠也让朗逸的价格更具吸引力。编辑观点:选择朗逸的大多是讲求实用,且行事风格比较低调的消费者。认同大众品牌的品牌内涵和技术优势。虽然干式双离合变速器还是对一些特殊的使用环境比较敏感,但是常规动力车型还是能很好地承担起大部分家庭的使用要求。此外,大众的底盘调校也能带来不同于日系产品的动态体验。年度季军一汽丰田卡罗拉指导价:10.98万~15.98万元全年总销量:316 973辆卡罗拉在紧凑级轿车领域里一直扮演着“万年老三”的角色,近两年新产品不断问世给卡罗拉带来不小的压力。但是,卡罗拉还算是比较坚挺,换代给卡罗拉带来了与时代审美潮流相吻合的外观和内饰设计,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审美口味。同时,丰田在节能、舒适性和产品质量的优势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也没有在销量和排名方面有特别明显的增长。其实在同价位合资产品中,卡罗拉的配置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同价位合资产品中,卡罗拉是唯一全系标配8气囊、主动刹车、车道偏离预警、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等高技术含量主被动安全配置的车型。空间和燃油经济性不比竞争对手差,四轮独立悬架配置也是同级别中最厚道的。但是,1.2T和1.5 L两款3缸发动机被很多人喷得体无完肤,也直接影响到卡罗拉的销售。其实要论性能和整体表现,卡罗拉不会输给谁。相较于卡罗拉节能、舒适和高配置这些优点,3缸发动机可能存在的怠速抖动真的不算什么。就算是担心3缸发动机的抖动,卡罗拉双擎版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编辑观点:卡罗拉是一款很家庭化的产品,具备主流家用车的一切属性。包括平顺的动力、优秀的燃油经济性、舒适性、低廉的后期使用费用,还有超高的配置和性价比。是有较高节能和安全保障要求的消费者的最佳选择。双擎版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更适合短途通勤的用车要求。
56专题EXCLUSIVE
中型轿车年度冠军广汽丰田凯美瑞指导价:17.98万~26.98万元全年总销量:179 776辆调校方面,凯美瑞也一改以往单纯的绵软型舒适的“油腻”姿态,以带有紧凑质感的悬架调校迎合带有时尚风格的外观设计。虽然2.0 L和2.5 L两款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不带有明显的运动色彩,但是一般中高速和满载的动力输出要求也是可以满足的。而常规谨慎型驾驶风格下的平顺质感和一流的燃油经济性则更符合低调、谨慎型驾驶者,以及普通家庭对舒适和低用车成本的要求。在配置水平方面,凯美瑞也是十分厚道的,尤其是安全保障配置,全系车型一视同仁,标配7气囊、主动刹车、自适应巡航、倒车影像、车道保持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安全配置。自动空调、车联网、负离子发生器和坡回顾过往两年,凯美瑞的销量在中型轿车阵营中一直处在第一梯队的中后部分,若不是大众遭遇危机,凯美瑞几乎没有登顶的可能。甚至想超越雅阁都会有些困难。但是,2021年凯美瑞登上中型轿车销冠宝座也是有其必然性的。作为一款在中国具有极高知名度,且在中国市场久经考验的产品。凯美瑞也在多年的市场磨练中逐渐练就了过硬的本领。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消费群体年龄不断下降,凯美瑞首先在设计上主动迎合潮流审美,经过不断改进,从中规中矩的商务造型,向符年轻消费者的时尚审美口味靠拢。同时坚持高质量的制造工艺和舒适高档的选材及内饰氛围,提供给消费者符合丰田风格的舒适乘坐体验。丰田凯美瑞始终坚持自吸的传统动力,虽然动力表现确实不如增压发动机那样有冲劲儿,但是技术简单成熟也带来了低廉的维修成本和稳定可靠的质量。在底盘
起辅助等舒适便利配置也一应俱全。即便最低配车型也能实现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和便利性。编辑观点:虽然凯美瑞在通过改款换代向年轻时尚和均衡性能的方向改变,但是其本质里的日系风格和舒适性特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仍然是最适合以舒适、平顺、节能和省心为主要要求的消费者。同时较高的配置水平也能带给消费者更超值的功能性和便利性体验。
EXCLUSIVE专题57
年度季军广汽本田雅阁指导价:16.98万~25.98万元全年总销量:165 627辆作为日系三剑客之一,雅阁和凯美瑞一样在中国市场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雄厚的群众基础。在以往的销量表现中,甚至还优于凯美瑞。2021年年度季军并不是雅阁的最佳表现,芯片危机带来较大的影响。和凯美瑞、天籁一样,全新雅阁也在外观造型和内饰设计中融入了年轻时尚的元素。沉稳中带着活力的内外设计可以说老少通吃。但是消费者选择雅阁的主要原年度亚军华晨宝马3系因还是,它有口皆碑的品质质量,也是雅阁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开不坏的雅阁”是绝大多数消费者追求的,可靠的质量不仅关乎到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是美好心情和低用车成本的前提。雅阁率先应用增压发动机体现了这个产品满足消费者全面用车需求的积极态度,虽然增压发动机曾经出现过问题,但是积极的解决问题,以及发动机本身的性能优点是不能磨灭的。在兼顾油耗的同时带来优质的动力输出,打破了日系车单纯舒适的形象。同时,混动版车型也能以优秀的燃油经济性和自吸发动机平顺的动力输出,满足安逸型消费者对舒适驾控的要求。编辑观点:就像我坚定地粉标致一样,雅阁车主也基本上都是铁粉。办公室同事对雅阁的评价不仅包含了对节能、舒适、质量的赞扬外,也称赞雅阁越来越有乐趣的驾驶质感,以及安全、智能科技等诸多方面。指导价:29.39万~39.89万元全年总销量:173 000辆华晨宝马3系拿下年度亚军,属实是出乎意料。但是,也带着一些必然性。中国消费者不断提升的消费水平,成就了中型轿车市场的繁荣景象,也给宝马3系拿下亚军奠定了基础。身为豪华品牌的一员,宝马3系凭借宝马品牌坚实的口碑、可靠的性能成为中型豪华轿车阵营中的主力产品。宝马3系标准轴距车型的运动特性贴合年轻消费者对极致性能和驾驶乐趣的需求,而长轴距版的宝马3系则通过加长和均衡的性能改造,在空间和舒适性方面迎合中青年消费者和高端家用车消费者更为实际实用的需求。而且宝马3系价格与竞争对手也是比较亲民的。除了提供标准轴距和加长轴距,宝马3系的2.0T发动机还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动力调校,以及后驱和四驱两种驱动型式。给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宽泛的选择空间。尤其是长轴距版的宝马3系,融入了大众化需求的元素以后,它不再只是一个适合“开”的玩具,而是拥有了更全面的性能表现。编辑观点:曾经的宝马3系还只是年轻人追求的,最接近他们梦想的动感精灵。而今天的宝马3系也开始用“L”展示它迎合中国消费者的态度,虽然加长和悬架调校风格的改变会降低它纯粹的运动。但是,在中国市场上,显然是均衡的性能表现才能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58专题EXCLUSIVE
中大型轿车质打造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奥迪能够以豪华品牌的姿态在中国站稳脚跟,和奥迪品牌深度挖掘中国消费者喜好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奔驰和宝马有着极高的品牌知名度,但是奥迪则占据了年度冠军一汽-大众奥迪A6L首先以合资姿态进入中国市场的先机。此外,奥迪首先引入加长理念,让中国消费者最先认识到国际级豪华品牌也可以为了市场需要而做出结构性的巨大改变。这也是奥迪品牌通过本土化改进赚取到的口碑利益。其实,到了中大型这个级别,不同品牌产品在性能指导价:41.98万~65.6万元全年总销量:150 054辆奥迪A6L已经两年蝉联中大型轿车年度冠军,而且在2021年奥迪A6L一直是中大型轿车市场的领跑者。可以说是从年初红到了年尾。但是,在2019年正式换代之初,奥迪A6L还没有展现出如今这种所向披靡的势头,毕竟突然变成了一幅年轻化的形象与此前的“官车”形象相差甚远,直到2019年下半年才开始逐步增长,中大型轿车销冠也被奔驰E级顺势夺下。随着消费者对全新奥迪A6L设计的不断接受和认可,以及奥迪A6L自身在价格、功能和性能方面的不俗表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展现出惊人的市场号召力。虽然我们经常把奔驰、宝马和奥迪这三款产品简化成BBA,并将它们定义为豪华品牌三剑客。但是对于奔驰和宝马来说,始终没有正视过奥迪,也没有把奥迪作为品牌的竞争对手。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奥迪品牌及奥迪A6L在豪华品牌领域,在自身产品性能和豪华品和功能方面的差异是在不断减小的。就比如与奔驰E级和宝马5系相比,奥迪A6L的轴距并不是最长的,但是却有着不逊于对手的空间表现;2.0T和3.0T两款发动机在机械性能方面也有全能的表现;在配置和豪华营造方面,奥迪也有自己独特的呈现方式。奥迪A6L持续高调的增长势头,一方面得益于国内汽车市场的消费升级,国人对中大型轿车的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也和亲民的价格有关。在如今竞争十分残酷的汽车市场,没有点优惠确实是不好卖车的,而奥迪A6L也是很会利用优惠和价格设定这种影响理念的。更容易赢得关注价格和性价比的消费者。编辑观点:真正不差钱的,想要一辆豪华、有面子的汽车的消费者,不会把目光投向五六十万元这个中高价位区间上的产品。奥迪A6L还是一款有较高档次、较全面性能的实用性产品,适合规模有限、车辆预算相对有限的中小企业,用于商务接待用途。
EXCLUSIVE专题59
年度亚军华晨宝马5系指导价:42.89万~55.19万元全年总销量:149 153辆不只是奥迪会玩儿亲民的招数,可以说宝马品牌玩的更高。如果说奥迪A6L用加长和豪华吸引消费者,顶多是在自己的品牌文化和产品性能上进行了加强。而宝马5系做的,则是近乎于颠覆自己品牌精髓。都知道宝马是一个注重驾驶乐趣和性能的品牌,宝马能把3系最关乎性能极限的轴距加长,已经可以理解为向销量妥协。宝马5系也差不多,现款宝马5系也把悬架调校和整体的驾控质感向大众化的驾控需要倾斜了很多,乐趣的成分在逐渐减少。当然,身为中大型轿车,宝马5系本身也不是以把驾驶乐趣为主的消费者作为目标消费群体。而是通过宝马的豪华定位,以及向舒适、商务和功能性倾斜的宝马5系,向更广泛的购车者示好。也正是因为这种把豪华商务和驾控乐趣良好的兼顾,宝马5系拿下了年度亚军,而且与榜一奥迪A6L的差距很小。2022年还是有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编辑观点:即便是中大型轿车,宝马5系的目标消费群体也没有像奔驰E级和奥迪A6L那样瞄向以商务用途为主的消费群体。而且即便宝马5系在性能方面进行了均衡,但是驾控能力仍然是它的主基调。也使得宝马5系在实现商务目的之余,更适合对驾驶乐趣有一定要求的家用高端车消费者。年度季军北京奔驰E级指导价:43.99万~54.42万元全年总销量:134 631辆不同于奔驰C级,奔驰E级轿车已经能够比较完整地体现奔驰品牌的豪华精髓,而且在豪华品牌阵营,奔驰产品本身就是自带光环的,奔驰两个字就是豪华、性能和价值的代表。但是两年前的2019年,奔驰E级还是中大型轿车市场的老大,两年时间里不仅排名下滑到了第三名,销量也从2019年的15.7万辆,跌至13.4万辆。有声音说奔驰E级销量下滑,原因主要在于外观设计比较失败,我无法考证这个问题。销量肯定是和设计有一定关系的,我也感觉现款E级的外观过于圆润,失去了老款那种强大的气场,和商务精英的格调。但是,关系也不会太大,毕竟现款奔驰E级的外观也没有那么的不堪。尤其对于奔驰这个品牌,设计对购买欲望的影响不应该大于奔驰品牌的号召力。奔驰E级仍然是可以凭着“奔驰”两个字就慷慨解囊的产品。编辑观点:要说销量下滑一定是多因素的造成的,外观设计要承担责任,投诉量也要承担责任,甚至芯片短缺导致的产能不足和加价现象也要承担责任。不过,设计是见仁见智的,其他问题也不是致命性的。奔驰品牌仍然是散发着光芒,奔驰E级也仍然是高端商务的代表车型。
60专题EXCLUSIVE
小型SUV求下失去了翻身的机会。反而是像XR-V这样打着小型的旗号,以近似于紧凑级的尺寸、宽敞的后排和储物空间,以及1.5T地球梦科技强劲动力,鹤立鸡群。让年度冠军东风本田XR-V原本在定义上不具备太多功能性的小型SUV,也拥有了与紧凑级SUV相近的空间和功能性,让消费者在错位的级别上获得了超值的感觉。2.6 m轴距不只是卡住了级别的限制,也卡住消费者对空间的想象,进而对选择产生了影响。第二个必然性就是XR-V的定价策略。小型SUV本身就带有低价位的属性,当年宝骏510拿下销冠,也和低廉的价格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而本田XR-V属于“小型”范畴,但实际上却隐含着越级的优势,同时价格又与真正的紧凑级产品有着比较鲜明的差距,而且合资身份和本田的家族血统,也是消费者选车时的加分项。“并不小”和“价格较低”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给XR-V创造了很多的商机。编辑观点:可以说小型SUV这个概念是被XR-V玩坏了,也可以说是小型SUV这个定义成就了XR-V。对于本田XR-V,你完全可以把它当做一个紧凑级SUV来用,尤其是空间方面,甚至比一些紧凑级SUV还要大。1.5T发动机也完全可以满足城市路况对动力的要求,虽然中低配车型的配置水平一般。但是它本来也就是适合一些简单的用车要求,并不是一款注重全能的产品。指导价:12.79万~17.59万元全年总销量:187 776辆本田XR-V也是第二次蝉联小型SUV销冠了,自从宝骏510从神坛跌落之后,霸主的宝座就被XR-V抢得。虽然小型SUV这个细分市场的竞争车型相对较少,在整个SUV市场中的占比也比较小,但是XR-V的销量却备受瞩目,而且是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XR-V能够拿下销冠有几个必然性,首先是XR-V具备越级属性。大部分企业推出小型SUV都是以年轻的单身贵族或是小两口作为目标消费群体,所以在设计上也尽力以时尚和动感讨好年轻消费者。但是,我个人感觉XR-V的设计并不是那种能让年轻人一见钟情的尤物形象。事实上它的尺寸更接近紧凑型SUV,并没有“小型”特有的可爱和灵动。而XR-V能拿下小型SUV销量冠军,这种带有越级意味的尺寸反而给它带来了无限的商机。想当年昂科拉、翼博那些第一代的小型SUV上市之初,更多的是利用了一种小资的汽车生活的概念,以年轻人、个性的汽车生活为卖点。但是真正那些严守尺寸限制,或者被同家族紧凑级产品压制的轴距限定在2.6 m以内的“真”小型SUV,都在消费者放不下的空间要
EXCLUSIVE专题61
年度亚军广汽本田缤智指导价:12.78万~17.68万元全年总销量:173 899辆年度季军广汽本田缤智不仅复刻了东风本田XR-V的全部产品特性,也复刻了XR-V的市场表现。可以说XR-V获取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的一切优点,缤智也都是具备的。在性能表现几乎完全相同,配置水平相差也不大的前提下,这全年1万多辆的销量差,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两款产品在设计上的差别,对消费者的喜好和选择产生了影响。除了内外设计上的差别,两款车的整体表现几乎相同。越级的空间优势和品牌优势同样是缤智的核心卖点。东风本田XR-V和广汽本田缤智的指导价并不完全相同,配置档次相同的款式,缤智比XR-V多900元。虽然配置上也会稍多一些,但是并没有影响功能性和使用,所以略高的价格就显得比较明显。编辑观点:确实存在一些对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两个企业有不同喜好的消费者,但是单从车辆的功能和性能来说,选择XR-V或者缤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在外观所呈现的视觉效果上会有些不一样,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的视觉感受不会完全相同。所以在缤智和XR-V之间做选择的话,凭眼缘或者优惠幅度去选就好了。吉利缤越指导价:7.58万~11.98万元全年总销量:144 367辆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产品的主要差距在于价格、配置和性价比。缤越拿下第三名完全得益于前面说的那三点。当然,以缤越为首的自主品牌产品和合资品牌产品面向的消费群体也没有太多的交集。选择自主产品的消费者,大部分是冲着配置和性价比去的,需要以低廉的价格获取更高的便利性、舒适性和安全配置,同时比较简单的用车要求也不需要特别强的机械性能。尤其是小型SUV这种以城市通勤和代步的用车要求来说,自主品牌的高配置确实能带来更优质的驾乘体验。当然,缤越并不只是靠堆砌配置赢得消费者,吉利汽车在设计、品质和性能等方面的研发投入,也使得旗下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有了长足的发展。编辑观点:自主品牌主要强调的是实用性,高配置、多功能就是实用的一处体现。而且近年来吉利的品质口碑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和合资品牌之间在性能和耐用性方面的差距也越来越小。
62专题EXCLUSIVE
紧凑型SUV也牢牢把握住高性价比这个自主品牌的核心利器。现款哈弗H6无论是机械性能、空间、时尚科技配置,还是高技术含量的主被动安全保障都达到或者远超同级别年度冠军哈弗H6合资产品的水平。哈弗H6细密的档次划分和众多的款式也是成功的秘诀之一,从曾经的红标、蓝标、运动版、冠军版,到现在的国潮版。包括多款外观设计、发动机、变速器,两驱、四驱。哈弗H6总是以丰富的车型,给消费者提指导价:9.89万~15.70万元全年总销量:370 438辆哈弗H6不仅是紧凑级SUV市场的年度冠军,也是整个SUV市场的年度销量冠军。并且哈弗H6在紧凑级霸榜纪录已经超过100个月,中国汽车市场的无数个记录都是哈弗H6刷新的,在世界范围内,能达到这种持续高销量的产品也寥寥无几。哈弗H6成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长城汽车在SUV领域丰富的经验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而且专注于SUV也让长城汽车和哈弗H6在SUV不断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市场红利。另一方面归功于长城汽车积极的研发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让哈弗H6始终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长城汽车在SUV领域里投入的大量时间和金钱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第三个方面是长城汽车选择了正确的发展路线,紧凑级的哈弗H6是长城产品阵营的核心,紧凑级也是最符合大众化需求的细分区间,长城汽车抓住了这个热度最高的细分区间。在不断提升哈弗H6机械性能和整体品质的同时,供最宽泛的选择空间,以精细化的产品配置,精准地满足消费者各不相同的购车要求。虽然近两年优秀的产品层出不穷,但是至今仍然没有哪款产品能够撼动哈弗H6的销冠地位,而且越来越多高新技术的应用也让哈弗H6拥有了越来越强的产品性能,曾经在动力性、动态质感方面的不足已经逐渐填平,安全技术、智能化、互联技术的快速提升不仅巩固了产品的综合性能,也赢得了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以超高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带给消费者物超所值的消费体验。编辑观点:哈弗H6几乎满足了目前中国普通家用车消费者的所有对车辆的要求,包括空间、配置、安全、舒适和便利在内的诸多购车诉求。虽然这么多要求不可能在一款车上完全体现出来,但是多样化的设计、多样化的动力和配置组合,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同时,高性价比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也能让消费者的钱包感到满意。
EXCLUSIVE专题63
年度亚军长安CS75指导价:10.39万~15.49万元全年总销量:281 862辆虽然长安CS75拿下亚军,但是榜一大哥的位子离它还是有点远,年初拿了一个月的紧凑级销冠宝座,也是没有坐稳。长安汽车在SUV领域起步较晚,相对于哈弗H6来说,CS75的基础不够坚实。而且长安汽车在CS75根基不牢,市场认可还不够扎实的时候就过早布局其他级别产品,分散了CS75的更新和研发力量。不过随着CS75PLUS的问世,也在逐步弥补紧凑级CS75低龄消费群体上的缺失,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在不断提升。近几年长安汽车在技术研发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蓝鲸动力总成大幅提升了CS75的性能水平,也提升了整车的综合实力。双车战略是目前长安CS75最佳的存在形式,依靠CS75PLUS打通年轻消费群体,抓住消费主力。同时以老款CS75简约中庸的设计和1.5T常规动力笼络保守型和成熟型审美的消费者。年度季军吉利博越指导价:9.18万~14.28万元全年总销量:224 895辆吉利博越的市场反馈和销量很稳定,近几年的年限量基本上都是保持在20万~25万辆的水平。其实吉利博越刚上市的时候,这款车的整车品质和机械性能绝对是自主品牌中一流的水平。但是,这几年的时间里,品质和机械性能方面的优势并没有给它带来更编辑观点:长安汽车近几年在产品品质方面的进步也很明显,蓝鲸动力总成对性能也有实质性的提升。作为消费者来说,长安CS75是一个实用且可靠的选择。实用性和功能性都能满足一般家庭的使用需要。多的收益。和哈弗H6相比,博越的更新换代速度慢,在配置水平和价格方面也显得有些傲慢。空间没有对手大、配置没有对手高,高科技配置也没有对手全面。自主品牌在配置和性价比方面的优势,似乎是被吉利博越丢弃了。虽然博越的资格比较老,但是吉利似乎并没有打算继续打造博越这个更有群众基础的牌子,而是相继开发了星越等多款产品。全新的2022款博越才刚刚换上了新外形,而更高技术和性能的2.0T发动机还没有配到博越上。细分车型较少、动力规格单一、配置水平跨度较大导致了消费者选择空间较小。照这种势头继续下去,2022年吉利博越可能会失去第三名的位置。编辑观点:虽然说吉利博越享受着吉利品牌高品质战略的福音,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只有高品质这一个优点是不够的,而且竞争对手提升品质的脚步也没有听下过。博越的份额很有可能被竞争对手和自家产品分割掉。
64专题EXCLUSIVE
中型SUV顺性也是不错的。相对低廉的价格和中型SUV的尺寸是很容易拨动消费者心弦的方式,而瑞虎8PLUS则是将瑞虎8车系年度冠军奇瑞瑞虎8调性拔高的产品,以更前卫时尚的设计、更高档的配置、更高规格的动力总成,在更高的价位上为消费者提供一款高品质、高豪华感和高实用性的产品。瑞虎8 PLUS首先在外观设计上就体现了高端性,日曜星河前脸设计时尚感和豪华感兼具。内饰设计秉承了“豪装陆地飞行舱”的设计概念,兼具科技与质感。电子挡杆造型配合三辐式多功能方向盘以及贯穿式空调出风口,则提升了豪华感。面向更讲求驾乘品质和更高消费能力的消费者,瑞虎8PLUS还提供了高端且丰富的配置。比如瑞虎8PLUS全系标配的SONY音响,虽然略显浮夸,但是至少说明了它追求档次的态度。瑞虎8以中型SUV的定位,紧凑级SUV的价格在15万元区间上抢夺了不少市场份额。奇瑞旗下也有瑞虎7这样的紧凑级产品,但是在紧凑级市场上强大的对手太多,与其正面硬钢,不如避其锋芒,主攻自主品牌较少涉及的中型SUV领域,可以说是一个很有胆量也很明智的迂回战术。编辑观点:虽然奇瑞瑞虎8不是价格最低的中型SUV,但是在10万~15万区间上,瑞虎8可以说是做得最认真,也是最下本钱的一款产品。顶配不到17万元的价格、中级SUV的级别,再加上2.0T发动机、SONY音响、四驱系统和主动刹车、自适应巡航等一大堆高技术含量的配置,如果不是赔本赚吆喝的话,那真得感叹一下汽车的利润空间。指导价:9.58万~16.99万元全年总销量:160 937辆奇瑞瑞虎8算得上是2021年SUV市场上的一匹黑马,虽然上市以来的销量一直不错,但是能够登顶中型SUV销冠确实很不容易的,而其中主要的功劳我觉得应该归功于瑞虎8PLUS的上市。瑞虎8的主要策略是依靠低价、高配的中型SUV这个理念,展现出产品超高性价比和超高实用性的姿态。这种“物超所值”的形象,恰好也是很多消费者追求的。当然,想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还不止低价和高配这些比较低阶的标签,奇瑞也为瑞虎8打造了一个过硬的性能。瑞虎8搭载的是奇瑞自主研发的鲲鹏动力1.6TGDI发动机,这台发动机曾获得2019“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称号,在技术层面达到了较高水准。这台发动机采用的全铝材质,配备的缸内直喷、进排气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电子水泵等技术,让这台发动机既有强劲性能,也有不俗的燃油经济性表现。与之匹配的第三代格特拉克7挡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换挡速度和平
EXCLUSIVE专题65
年度季军上汽通用别克昂科威指导价:20.99万~30.99万元全年总销量:146 476辆2021年中级SUV市场比较诡异,在2019和2020年拿下两届销冠的一汽-大众探岳全年销量不足9万辆,如凭空消失了一般。昂科威在年初表现也比较平淡,连续4个月销量没有过万。不过昂科威也算是中级市场的老资格,有较为扎实的群众基础。此外,年度亚军一汽-大众奥迪Q5L昂科威车系细分出昂科威S、昂科威S GS和昂科威Plus三款车型,组成了一个不同定位的家族车系,各不相同的产品特性对于消费需求的适应范围更广。从入门的昂科威S到高端的豪华子品牌艾维亚版,满足指导价:39.68万~48.7万元全年总销量:149 384辆如果说瑞虎8是低端中型SUV收割机,那么奥迪Q5L就是指向追求提升生活品质的家庭的刚性需要。奥迪品牌在几十年时间里深耕中国市场最大的成果,就是让奥迪品牌深入人心,并且将豪华牢牢地与奥迪产品连接在一起。即便奔驰和宝马不认这个竞争对手,但是在市场层面,奥迪却实实在在地从奔驰和宝马手中狂抢着份额。其实奥迪Q5L在豪华上可能拼不过奔驰GLC,在极限性能上拼不过宝马X3。但是奥迪Q5L的综合表现更加均衡,这也符合消费者全方位的购车诉求。就是在高档质感、机械性能、品牌价值、技术水平和实用性方面的表现都能达到良好的水平。并不一技压天下,而是注重均衡的整体表现。而且,奥迪Q5L在价格上也很亲民,大幅度的优惠所营造出的高性价比形象也成为奥迪产品的一个鲜明标签。编辑观点:在豪华品牌阵营中,奥迪是一个比较低调的品牌,正如奥迪旗下产品均衡的性能特征一样。不显山不露水,但是该有的都有,该做的都能做到。动力可盐可甜、悬架软硬兼顾,加长也给奥迪Q5L带来了优秀的乘坐和储物空间表现。了不同用车需求的消费者。昂科威是比较标准的美系风格,外观风格粗犷饱满,内饰设计也有自己的特色风格。动力和底盘调校偏向运动风格,同时又能以较好的颠簸吸收能力和备受好评的静音工程提供舒适的驾乘体验。编辑观点:五座和七座、两驱和四驱、15.T和2.0T,还有高端子品牌艾维亚版独有的设计特征和高端的售前、售后服务,在适中的价位上,昂科威家族以丰富的车型给消费者提供了宽泛、自由的选择空间。
66专题EXCLUSIVE
中大型SUV础上加入了豪华的元素。它中大型的定位赋予其中大型SUV应有的超大空间,以及在大空间基础上规划出的7座布局。对于真正有7做需求,购车预算不是特别高,年度冠军上汽大众途昂同时又在中级SUV中间得不到空间满足感的消费者,能够在途昂身上找到喜点。同时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降低了消费者们选择的门槛。2+3+2的座椅布局是7座SUV的标准座椅布局方式,在可前后移动的第二排座椅辅助下,标准身材的成年人也可以在第三排获得不错的头部和腿部空间,并没有强烈的压抑感。在满载7人的情况下,286 L的行李厢容积也能保证标准旅行箱和一定的物资存放。从机械性能来说2.0T 和2.5T两款发动机对于满载的动力要求是完全满足的。配备全时四驱的车型不太适合中等强度以上的越野,但是应对低难度的复杂路况和湿滑路况下保证车辆的稳定能力还是比较轻松。结合载人能力和载物能力,途昂基本上可以实现全能。编辑观点:虽然说途昂三四十万元的身价已经是比较高的了,但是从途昂的本质来说,它仍然是一款注重实用的产品。每一分的购车成本基本上都用在了很实际的功能和性能上。配置和内饰材质、工艺上体现的豪华只是让消费者强化物有所值的认知。指导价:29.2万~40.2万元全年总销量:54 589辆在SUV范畴里,中大型SUV领域可以算是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区了,这个区间的产品数量远少于紧凑级,同时关注该区间的消费者和销量也比较少。不过这个区间还是有火热的一面,只不过卖得最火的都是奥迪Q7、奔驰GLE、宝马X5这些进口车型,它们的销量没有计入国产车的销量排行榜。在可统计的国产车型中,途昂是当之无愧的冠军,而且途昂已经是连续第三年拿下中大型SUV年销量冠军。消费者比较熟悉的哈弗H9、长安CS95都是出于这个区间,但是它们并没有凭借更加低廉的价格获得消费者和市场的关注。我觉得主要是因为真正需要中大型SUV的消费者还没有对自主品牌产品建立起足够的信心,而且哈弗H9的越野倾向明显,只是少部分有越野需要的消费者关注。途昂的路线就很清晰,选择奥迪Q7、宝马X5这些豪华品牌的消费者需要的就是豪华品牌包含的高端身份和全面的的性能。而途昂则是在突出实用性的基
EXCLUSIVE专题67
年度亚军凯迪拉克XT6指导价:39.27万~55.27万元全年总销量:37 998辆凯迪拉克XT6是中大型SUV阵营中少有的国产豪华品牌,虽然凯迪拉克位列豪华品牌第二阵营,但是鲜明的品牌特征和品牌内涵也给凯迪拉克XT6提供了不错的市场空间。凯迪拉克品牌带有鲜明的美系特征,凯迪拉克XT6也是从外到内流露着美系粗犷豪迈的气息。内饰设计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材质和配置的豪华特征突出。凯迪拉克XT6有6座和7座两种座椅布局方式。6座版突出高档豪华的商务感,可作为商务接待用途。而7座版标准的2+3+2座椅布局则是标准的家用车布局格式,2 863 mm轴距提供的空间基础不够大,但是第二排座椅可以前后移动,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舒适度也还可以。2.0T动力对于XT6这种中大型SUV来说,不是以提供强劲乐趣为目的,而是通过充足的动力储备和偏动感的悬架调校,提供比较稳健平顺的动态质感。包括全时四驱系统也是为动态稳定性提供支持,在越野通过能力方面的贡献不是很大。编辑观点:凯迪拉克XT6和别克昂科旗算是同门兄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品牌。没想到的是,几乎同样的车,价格更高的凯迪拉克XT6会比昂科旗卖得好。昂科旗艾维亚版不是更香吗?年度季军上汽通用别克昂科旗指导价:29.99万~35.99万元全年总销量:33 601辆昂科旗是上汽通用别克的旗舰产品,集合了别克品牌在动力、工艺水平、静音工程等方面的全部优点。在设计方面,昂科旗以一种成熟长者的姿态匹配它的旗舰定位,迎合那些拥有雄厚实力、事业和家庭兼顾的社会精英人士的审美口味。外观设计大气威猛,又不失与时代审美相同步的时尚元素。内饰细节上更是精益求精。2 863mm轴距为昂科旗的7座设计提供了更充足的空间基础,同样是“2+3+2”的布局方式,昂科旗的第三排空间更宽敞也更人性。遍布全车的40多处实用储物空间,能够照顾到全车每一位成员,进一步提升了乘员的乘坐舒适感。在2.0T动力总成的动力优势、四驱系统的稳定和通过性优势、7座设计的承载能力优势,以及昂科旗更加丰富的安全、舒适和便利配置的合力之下,身为旗舰车型的昂科旗也实现了性能与功能的全面飞升。编辑观点:即便拥有了旗舰定位和全面的功能性,昂科旗也没有让人高不可攀,29.99万~33.59万元的价格,在同级别车型中占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在性能、功能、品质、豪华的辅助下,这样亲民的价格使得昂科旗获得了更高的性价比。消费者不仅获得了优质的驾乘体验和全面的功能,也必然能获得满满的超值感。
68专题EXCLUSIVE
MPV全系无气囊,安全性几乎全部来自于ABS,前置发动机增加了车头的空间,但是也仅仅是比最早期平头小面的安全性稍高了一些。短车头在碰撞中仍然不具备足够的吸能效果。虽然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几乎不具备什么优点,但是低价就是最大的优点,在低价格基础上,多人承载能力,简单结构带来的维修便利性和低廉的后期成本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五菱宏光的优点和卖点。所以五菱宏光就是一款发家致富的工具属性,甚至比代步属性的要求还要低。从2014年的年销75万辆,到2021年的25万辆,虽然五菱宏光仍然是不可动摇的MPV王者,但是销量大幅下滑的事实也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一款低成本高回报的赚钱型产品,市场保有量也是有限的。而且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汽车产品综合性能的年度冠军上汽通用五菱宏光不断提高,五菱宏光也需要不断地提升综合性能才不至于走向没落。编辑观点:虽然品相不怎么样,但是五菱宏光却实实在在地填补了一大块市场空白,也满足了一大群特定用车需求的消费者。没有充分的安全保障,没有前卫的科技配置,没有宽敞舒适的乘坐空间,这都没关系,价格便宜就完了。帮助人们脱贫致富也是它的一项丰功伟绩。指导价:4.6万~7.98万元全年总销量:255 922辆前有长城哈弗H6在SUV领域写下史诗级的发展历程和辉煌业绩,后有五菱宏光称霸MPV市场。在我看来,五菱宏光不应该属于MPV这个范畴,虽然MPV(多用途汽车)的概念中包含了货车的功能特性,但是它的主要功能应该是从旅行轿车延伸出来的载人功能。以载人功能为主的话就应该把乘坐空间、乘坐舒适性作为主要的功能和性能。而五菱宏光较小的车身尺寸,低价导致的低配置,无论是空间舒适性、便利性和安全性都达不到让驾乘着获得优质体验的地步。但是五菱宏光的低价位和车辆的设计却满足了很多最低端用车需求的消费者。专职载货用途的2座版,以及5座、7座和8座这几种以载人为主的座椅布局型式,也不难看出每一款座椅布局对应不用的功能性。两座车型完全就是货车的属性,而在2 720 mm轴距打造出来的空间中布置8个坐席,空间舒适性也是可想而知,这样的座椅布局型式通常也是单纯满足承载人数的要求,而对舒适性几乎没有要求。不仅没有空间舒适性可言,安全性更是无从谈起,
EXCLUSIVE专题69
年度亚军上汽通用别克GL8年度季军广汽传祺M8指导价:23.29万~53.39万元全年总销量:170 011辆指导价:17.98万~36.98万元全年总销量:66 397辆别克GL8才是MPV这个概念的标准形态。GL8就是专注于载人功能的,能够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有充足的尺寸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宽适的多人乘坐空间。动力方面也充分的支持多人乘坐所需要的动力性。GL8的核心功能就是载人能力,面对不同消费档次的消费者和不同的用车环境,别克GL8也在逐步丰富自己的产品。近30万元的价格跨度上,GL8衍生出多种不同定位,不同档次和规格的产品。4座、6座和7座三种不同的座椅布局,就是满足不同的承载要求。与7座SUV不同的是,GL8在满载7人时,还有比常规7座SUV充足的储物空间。真正适应载人和商务用途对空间的各种要求。从家用到普通商务接待,再到顶配艾维亚版打造的奢侈级行政座舱,别克GL8在载人能力方面具备了适应各种用途需要的能力。编辑观点:别克GL8是一款经典的商务MPV,虽然商务和家用的定位之间没有准确的界限。能够符合商务接待的车辆,能够实现优质的空间舒适性和豪华感,而舒适和豪华对于家用来说也是很需要的。除了艾维亚版那种追求极致豪华的车型和部分专门以座椅布局、特殊配置满足行政要求的车型外。别克GL8其他产品也都可作为家庭使用。广汽传祺M8是MPV市场的后起之秀,也是在MPV市场常年不景气的状况下,广汽传祺坚持保留完整产品线和全品类的结果。传祺M8主打的是商务用途,大师系列号称是“商务精英人群的专属名片”。传祺M8的设计就很吸引人,外观设计有些埃尔法的影子,突出“大”的视觉质感。同时内部空间规划合理,4座版车型主打奢侈级的豪华行政座舱,后排两个席位,拥有最高级别的空间、豪华和舒适感。而7座版车型也拥有优质的空间表现,无论是商务接待还是家庭用途,舒适方面都是没问题的。广汽传祺M8配备全新第三代390T发动机拥有390 N·m的峰值扭矩,能够保证比较轻松的满载加速能力,并兼顾到静音能力和燃油经济性。同时自主品牌在配置和性价比方面的优势也集中在传祺M8身上,中高配车型配备的后排座椅加热、通风和按摩功能,让消费者以较少的预算就能获得高端的性能和功能。编辑观点:传祺M8的销量和GL8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想要挑战GL8的地位也比较难。但是凭借空间、动力、配置和价格优势,相信传祺M8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只不过MPV市场的整体需求量还是相对有限,尤其是这些中高价位的车型,还是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70专题EXCLUSIVE
新能源车 — EVkm续航车型慢充需要6.5 h,170 km续航车型充满电需要9 h。而且这种短续航里程的产品,也有较强的地域限制,本来续航里程就不多,在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年度冠军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 EV120 km续航里程也会大打折扣。再加上电池衰减,可以说诸多方面都限制了五菱宏光MINI EV的适用环境。所以五菱宏光MINI EV这样的微型电动车只适合短途、低速的通勤或者代步用途。此外,虽然纯电驱动看上去是环保的,但是在高销量的背后,这种低技术水平的产品是不是也隐藏着产品生命周期短而导致的大量淘汰车型回收等不环保的问题。话说回来,我对五菱宏光MINI EV的态度和五菱宏光差不多,并不很看好这种低价、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不否认五菱宏光MINI EV有着灵活、低价、便捷等独有的优势,非常适合小城市里短途通勤使用,但是消费者对这种低价格、低技术含量、低续航里程的产品需求终究还是有限的,在越来越多城市实施限购政策的环境下,消费者也需要这样一个珍贵的购车指标放在一个拥有更高功能性和更高性能的产品上。社会终究是要越来越进步的,科技水平是要越来越高的,新能源产品也是要越来越完善的,消费者需求也是越来越多的。编辑观点: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是目前纯电动车的两大焦虑所在。低续航里程限制了车辆的行走空间和车辆的功能性,慢充较长的时间也不适合远途使用。但是存在即合理,五菱宏光MINI EV能有42万辆的年销量也说明它能符合很多消费者的需求。其实120 km的续航里程对于五菱宏光MINI EV已经足够了,本身不具备跑长途的条件,短途通勤代步,拉长充电周期就是最佳的使用环境。有个封闭的车身,雨雪天买菜、接送孩子或者短途上下班就是最适合的用途。而对于充电效率的焦虑,在充电足够便利的情况下也不是太大的问题。所以说选择五菱宏光MINI EV的关键在于一个它适合的用车环境。指导价:2.88万~5.06万元全年总销量:426 484辆五菱宏光MINI EV可以说是重走了五菱宏光的发家之路,抓住了新能源市场日益成熟和消费者对新能源车需求日益增长的契机。五菱宏光MINI EV给我的感觉就是正规版的老年代步车,而且国家整治非法电瓶车也给五菱宏光MINI EV这种微型电动车创造了巨大的市场。虽然是一款低价位的微型电动车,但是五菱宏光MINI EV显然没有单纯地以低价格为借口来糊弄事儿。首先在设计上就让消费者眼前一亮,娇小的车身在设计师笔下变得灵动可爱。而且小尺寸车身也让停车变得异常方便,这样的特性在拥堵的大城市和停车位紧张的地区显得尤为珍贵。不过,内饰材质、配置、安全保障等方面也是五菱宏光MINI EV无法回避的短板,低价位、低成本是这些短板的主要原因,在高速或者城市道路上驾驶,安全的问题还是挺严重的。另外,现款五菱宏光MINI EV不支持快充,120
EXCLUSIVE专题71
年度季军特斯拉MODEL Y指导价:30.184万~39.79万元全年总销量:200 131辆2021年年初上市,仅用一年时间,特斯拉MODEL Y就拿下了20万辆销售业绩。这其中有中国消费者的疯狂追捧,也是产品综合性能的一种体现。年度亚军特斯拉MODEL 3用水到渠成这个成语形容特斯拉MODEL Y是很合适的,特斯拉MODEL 3在短时间内燃爆市场为特斯拉MODEL Y积累起了足够的关注度,同时特斯拉MODEL Y的SUV结构也非常符合当下中国消费者的需要。可以说,特斯拉MODEL Y卖的顺风顺水。设计、性能、空间表现相比特斯拉MODEL 3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迎合了中国消费者追求产品多功能性的主要需求。此外,在充电站布局方面,特斯拉也是相当积极,给消费者用车铺平了后路。同时在充电效率方面,特斯拉也在用不断的技术开发解决消费者的焦虑。像特斯拉MODEL Y这样有较长的续航里程,有高密度的充电网络,又有高效的充电效率的话,那么这款产品就具备热销的条件。编辑观点:在2021年底,特斯拉MODEL Y的月销量就开始超越MODEL 3。特斯拉MODEL Y有中国消费者更喜欢的SUV结构,产品本身的性能和功能性也都很强。相信在2022年特斯拉MODEL Y的销量会超过MODEL 3。指导价:27.67万~34.99万元全年总销量:272 972辆2021年对特斯拉MODEL 3很不友好,刹车失灵、自燃事件频发,但是2021年也是特斯拉MODEL 3的福气之年,这些负面色彩严重的事件并没有拉住特斯拉MODEL 3火爆的销售局面。消费者挤爆特斯拉展厅的画面也还历历在目,短时间大批订单考验了特斯拉的产能,四五个月的交付期也考验了车主们的耐性。特斯拉这个外来物种能在短短时间内力压国内传统车企和新兴新能源车企占据新能源销量榜亚军,实力自然是不容小觑。特斯拉Model 3的无边框车门、溜背的车身、超大的全景天窗,以及15英寸的超大中控屏幕,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眼球。流畅的线条和未来概念的内外设计首先撬开了消费者的视觉审美关。其次是优质的性能、多种动力电池规格和续航里程规格给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方向。最重要的还是两次降价彻底击碎了消费者观望的态度和心理防线。不到30万元买一辆拥有468 km续航里程,拥有炫酷内外设计的特斯拉产品,成了很多年轻白领的梦想和目标。编辑观点:特斯拉MODEL 3的降价无疑是热销的主要推动力,也显示了资本的巨大力量。虽然我对特斯拉这个品牌有一些担忧和负面的看法,但是市场和消费者能认可的话,本身也是无可厚非的。只是希望未来特斯拉能用稳定的产品质量回报消费者的这一份认可。
72专题EXCLUSIVE
新能源车 — PHEV年度冠军比亚迪 秦PLUS DMEV动力单元,一台骁云插混专用1.5 L自然吸气发动机和一台前置永磁同步电动机。在满油满电情况下,综合指导价:10.88万~14.88万元全年总销量:113 656辆2021年是新能源市场爆发的一年,新能源产品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也有一款款产品在不断刷新新能源产品的销量纪录。在新能源领域中,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是目前最为活跃的两块阵地。秦PLUS DM就是PHEV阵营中的佼佼者。近年来,比亚迪在刀片电池技术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直接惠及了旗下产品,电池安全性、容量密度和耐久性等性能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提高产品性能表现的同时,也直接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借助价格方面的的优势,也让秦PLUS DM等产品具备了更强的产品竞争力。秦PLUS DM有纯电续航55 km和120 km两个版本,纯电续航55 km车型符合传统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常规表现,相对较低的价格也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而120 km版本车型以更高的纯电续航里程,可以适应更广泛的用车要求。秦PLUS DM的120 km纯电续航车型在短途通勤时,其功能特性更接近纯电动车。相较于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使用上有更高的自由度和便利性。秦PLUS DM采用两套驱动续航里程可达1 245 km。在不使用电力驱动的情况下综合油耗仅3.8 L/100 km。这样性能表现可以说是秦PLUS DM热销的重要原因,能获得最高的续航里程,也能实现最为经济的燃油消耗。也是因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可油可电的特殊结构,不只是降低,可以说直接消除了消费者对于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的焦虑。很多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是因为牌照问题,但是目前国内各个城市对待插电式混合动力这种车型的政策不一样。比如北京地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可以用电动车指标购买,但是不享受纯电动车不限号的政策。而上海等地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限制就少很多,这种宽松的政策也更适合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发展。编辑观点:今天的比亚迪已经成为新能源市场上的头部企业,虽然它没有一款产品能够达到五菱宏光MINI EV那样惊人的销售业绩。但是深耕新能源领域,以及它在汽车领域里积累起的丰富经验,正在逐步让它的产品阵营变大变强。丰富的汽车产品可以轻松地转化为新能源车型。而且产品的性能、质量、设计和耐用性,也越来越强,越来越成熟。
EXCLUSIVE专题73
年度亚军比亚迪宋DM指导价:13.58万~20.28万元全年总销量:79 508辆2021年12月宋DM以15 120辆的历史最好成绩,拿下PHEV市场月度销量亚军,较2020年同期上涨1
650%。宋PRO DM和2021年刚刚诞生的新产品宋PLUS DM贡献出了全部的力量。宋PRO DM和宋PLUS DM的动力总成相同,都采用骁云动力1.5 L发动机,配合DM-i超级混动技术。宋PRO DM和宋PLUS DM都有纯电续航51 km和110 km两种版本。其中宋PLUS DM顶配车型采用骁云动力1.5TI高功率发动机,纯电续航里程100 km。宋PLUS DM的轴距更长、配置水平更高,价位区间也更高,面相更高驾乘品质要求的消费者。和特斯拉MODEL 3的销量高于MODEL Y一样,比亚迪宋DM这样一款紧凑级SUV车型的销量一样没有拼过秦DM。不过就宋PRO和宋PLUS展现出的产品实力来看,已经具备了“黑马”的各方面潜质,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比亚迪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SUV车型多功能实用性的市场号召力。相信比亚迪宋DM的系列车型一定会创造出更好的业绩。编辑观点:比亚迪DM-i及新能源其他领域的技术在比亚迪宋系列车型的身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要归功于成熟领先的新能源技术,更要归功于宋的紧凑级SUV定位为其吸引到了众多的粉丝。年度季军比亚迪唐DM指导价:19.28万~28.98万元全年总销量:48 152辆PHEV市场年销量三甲被比亚迪包圆并不奇怪,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可谓是相当雄厚,尤其是DM-i超级混动技术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状态。其高续航、高燃油经济性和高效率的特性在各款车型上都能完美适配。进而使各款搭载DM-i技术的产品拥有了非常高的性能表现。不过目前国内消费者显然对中高价位的自主新能源产品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信心,包括燃油车在内,自主品牌中型SUV都没有几款销量成规模的产品。反观唐DM凭借插混技术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已经实属不易。比亚迪唐DM的中型SUV定位相对来说还是略微小众了一些,而且近20万元的起步价也高于主流价位区间。高于以实用为主,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对产品和价位的预期。虽然比亚迪唐DM同样拥有续航里程、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优势。但是在20万元以上的价位上,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合资品牌。编辑观点:大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需求主要还是集中在中低价位上,唐DM的优势除了自主品牌固有的高配置之外,其适应的消费群体还是相对有限。大部分消费者还是冲着唐DM的新能源牌照去的。或许只有等到唐DM的价格进一步降低,才能迎来一波销量上冲。
74专题EXCLUSIVE
2021年车市整体回顾市场不积极的恶性循环。2021年,我国SUV销量为1 010.1万辆,占乘用车总销量的47%;轿车销量为993.4万辆,占乘用车总销量的45.97%;MPV销量为105.5万辆,占乘用车总销量的4.9%。根据乘联会发布的2021年乘用车产销量数据。2021年全年狭义乘用车产销量均为正增长。其中,零2021年我国乘用车产量为2 140.8万辆,同比2020年增长7.1%。轿车和SUV依旧是我国乘用车主要生产车型,占比之和超90%。其中SUV继2020年之后产量再一次超过轿车,达1 003万辆,占乘用车总产量的46.8%;轿车产量为990.8万辆,占乘用车总产量的46.3%。自汽车行业开始“遇冷”后,消费主力不断减少,加上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完善、高铁线路网的扩散、城市限行等因素影响,近几年年期间我国乘用车销量逐年下降,2021年,随着我国乘用车行业回暖,加上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的带动下,我国乘用车销量开始回升。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为2
148.2万辆,同比2020年增长6.5%。从销量细分种类结构来看,我国乘用车细分市场逐渐呈现出轿车和SUV平分天下的局面。MPV市场份额持续被挤压,并陷入市场需求减少,厂商面对MPV售销量达到2 014.6万辆,同比增长4.4%;批发销量为2 109.8万辆,同比增长6.7%。2021年12月狭义乘用车产量同比增长7.2%,零售销量同比下滑7.9%,批发销量同比增长2.3%。2021年吉利汽车、东风日产、长安汽车和上汽通用的全年销量均突破100万辆。其中,上汽通用共销售1 277 261辆,同比减少9.2%;吉利汽车共销售1
213 021辆,同比减少2.8%;东风日产共销售1 134
889辆,同比减少6.4%。2021年,长安汽车销售1
116 033辆,同比增长18.5%,是销量破百万汽车企业中唯一实现销量增长的企业。虽然2021年大众旗下多款重量级产品销量大幅下跌,但是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仍然位居车企年销量榜的榜一和榜二位置。一汽-大众全年共销售1 778 389辆,同比减少15.7%;上汽大众全年共销售1 457 111辆,同比减少7.1%。
EXCLUSIVE专题752021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331.2万辆,同比
增长181%;零售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与上年同期相比,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呈高速增长势头。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强烈反差,既揭示了新能源车对燃油车形成的部分替代效应,也反映了车市加速向新能源化转型的趋势。虽然新能源补贴政策持续退坡,但是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硬性需求,也在不断降低补贴减少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传统车企和新兴新能源企业在产品和技术方面的大力开发也在助力新能源车持续火爆的销售局面。目前积压大量前期未交付订单,因此大部分新能源车型销量不会受到退坡明显影响。根据最新发布的政策,新能源方面2022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将实现贯穿2022年全年的补贴。随着新能源产业链的规模扩大与成本优势,预计在2022年新能源车仍然会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量势头。在产品层面上,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 EV、特斯拉MODEL 3和特斯拉MODEL Y这三款纯电动车的年销量位居纯电动车销量榜前三位置。而从企业层面来说,2021年新能源市场最大赢家是比亚迪,据比亚迪官方公布的2021年年度销量数据显示,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全年销量593 745辆,比2020年增长了231.6%。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销量最高的车企,同时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新能源产品销量突破50万辆的企业。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等业内领先技术,以及比亚迪多产品布局,旗下绝大多数新能源产品均取得了优异的销售业绩。从A0级到C级轿车,从SUV到MPV,产品覆盖了主流的级别、类型和价位。新兴新能源车企中,小鹏汽车的表现最为抢眼,全年共销售98 155辆。其中小鹏P7全年共销售60 569辆,同比增长高达295.5%。蔚来汽车全年共销售91
429辆,理想汽车全年共销售90 491辆,均排在小鹏汽车身后。整体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已经步入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的新阶段,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
更多推荐
消费者,产品,品牌,市场,销量,空间,新能源,性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