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世界上最快的摩托车)
54
绿道与生态景观 / Greenway 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张剑辉.风景旅游绿道规划设计研究——以浙江省淳安县环千岛湖绿道规划设计为例.中国园林,2020,36(S2):54-58.
风景旅游绿道规划设计研究
——以浙江省
淳安县环千岛湖绿道规划设计为例
Study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enic
Tourism Greenway—A Case Study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Qiandao Lake Greenway
in Chun\'an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张剑辉
ZHANG Jianhui
摘 要:
环千岛湖绿道规划设计立足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资源
优势,通过对区域内的风景资源、居民、旅游的结合,立足于
地域性的景观风格表达,注重与绿道环境的结合,注重于与区
域旅游发展的结合,打造具有淳安特色的风景旅游绿道,服务
和促进旅游发展、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是风景旅游绿道规划
设计的一次探索与实践。
关 键 词:
风景园林;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绿道;地域化
文章编号:
1000-6664(2020)S2-0054-05
DOI:
10.19775/.2020.S2.0054
中图分类号:
TU 986
文献标志码:
A
收稿日期:
2020-06-02
修回日期:
2020-07-09
Abstrac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greenway around Qiandao
Lake is based on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national scenic area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scenic resources, residents and tourism
in the area, and based on the expression of regional landscape
styles, it focuses on the combination of greenway environment to
create the scenic tourism greenway with Chun\'an features, serve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scenic
spots across the region,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cenic areas; tourism
development; greenway; regionalization
自绿道建设在中国逐步发展,各省市编制了
相应的绿道规划设计导则:2012年浙江省住房
和城乡建设厅印发的《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
导则》中,根据绿道所处的区域及功能要求将绿
道分为城镇型绿道、乡野型绿道及山地型绿道3
类
[1]
;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绿道
规划设计导则》中,根据所处区位及环境景观风
貌,绿道分为城镇型绿道和郊野型绿道2类
[2]
。
从实践中看,以上分类方式适合区域之间的绿道
分类,而在区域或者县市域范围内,往往需要通
过对绿道环境特征的总结,再结合绿道在区域内
所承担的特定的功能,将两者相结合以形成绿道
的特定属性,形成绿道的主题。
以环千岛湖绿道为例,绿道所处的千岛湖
风景区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境内,是浙江省杭州
市“两江一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
部分,以秀美的湖岛景观为核心,结合湖区周边
乡镇形成了世界级高品质的山水景观资源与地域
特征明显的乡村景观资源(图1~4)。随着淳安县
旅游发展,淳安县面临着“如何在以湖区为中心
的观光旅游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旅游市场需求,
强化休闲体验游憩产品,重新构建全域空间的游
憩系统,拓展旅游的地域范围”的发展诉求。绿
道作为一种线性开放空间,能串联景区、乡镇、
农业园区、旅游节点等,可实现从湖区游向乡村
游的拓展,是淳安县旅游产业转型、旅游空间拓
展、实现全域旅游的重要媒介。
根据所处的环境特征,环千岛湖绿道依托千
岛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优越的自然风光为主
要空间载体,属于风景名胜型绿道
[3]
:将绿道规
划设计原理运用于风景区建设,以自然人文资源
为基础,通过线性廊道连接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
景观来以实现风景名胜资源的传承,并进一步为
游客及市民提供方便、可达、安全及较好景观价
值的休闲游憩场所的绿色开敞网络空间
[4-5]
;在
功能上,环千岛湖绿道被赋予了在社会经济上,
通过绿道建设,拓展淳安新旅游空间,强化城乡
互动,促进全域景区化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的愿景。综合以上环境特征及功能诉求,环千岛
湖绿道的主题可确定为风景旅游绿道,相较于风
景名胜绿道,风景旅游绿道在注重构建联系节点
的网络、发挥生态与游憩功能外,更强调绿道在
旅游、促进区域发展的功能诉求。
1 风景旅游绿道规划设计重点
1.1 突出风景资源导向
风景旅游绿道规划设计为连接型绿道设计
[6]
,
注重利用线性廊道尽可能联系区域内的景点与资
源,因此宜突出以风景资源为导向,构建具有环
境特征、资源丰富、进入便捷的绿道网络。
环千岛湖绿道线路规划布局以绝版湖岛景观
这一风景资源为导向来作为绿道线路布局的重要
原则,注重联系园区、村落、山林自然环境等资
源类型,实现联系农业园区10余处、历史乡村3
处及其他旅游节点,成为这些旅游区域与节点的
进入路径。
1.2 突出联系城乡空间
绿道规划应与城乡空间发展格局相联系,形
成良好互动。村镇与居民作为风景名胜区的重要
组成部分,可作为绿道服务设施的重要载体。将
重要的村镇整合入绿道体系,借助绿道促进村镇
发展,加强城乡联系。
环千岛湖绿道重视绿道体系与乡镇的结
合,绿道联系了淳安县重要的9个乡镇、40余个
乡村(其中中心村、特色村近10个),以景区化
要求建设沿线的乡村,推动精品村建设及乡村
旅游发展。
1.3 突出地域特色
绿道规划设计充分利用项目的地域特征、
用地条件,塑造具有典型乡土特征的绿道景观形
象。主要通过服务设施风格的乡土化、绿化景观
的适地化、材料的本土化,形成融合乡土风光、
融入自然生态景观的绿道风貌。
1.4 突出绿道功能体系的拓展
绿道的建设与区域发展目标相结合,通过绿
道的建设,使绿道上的资源点、村镇等绿道所串
联的节点因为绿道的植入而有了新的发展契机,
使绿道在实现基本的生态、游憩等功能外,被赋
予了更多的功能
[7]
。
通过绿道将沿线20余处茶园、果园等农业
园区整合入绿道系统,结合旅游发展要求,提升
农业园区的产品品质,为本区域的乡村旅游提供
了新的契机,有助于打造千岛湖环湖旅游的乡村
旅游休闲产业链,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
2 环千岛湖绿道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2.1 绿道选线规划设计
绿道选线以串联景观资源的兴趣点优先——
环千岛湖绿道围绕千岛湖中心湖区建设,围绕闻
名于世的千岛湖湖岛风光——集合了山水观光资
源、传统村落、农业园区、乡土文化旅游资源点
中国园林
/
2020
年
/
第
36
卷
/
S2
55
12
34
图1 沿绿道滨湖风光
图2 沿绿道城乡风光
图3 沿绿道山谷风光(引自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环千岛湖绿道经济规划》)
图4 沿绿道田园风光(引自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环千岛湖绿道经济规划》)
等43处风景旅游资源,是风景资源较为集中的的乡村拓展的辐射方式,共设2条。
区域。绿道选线以近湖、连资源点为优先,绿道按绿道沿线的资源特色,可进一步细分为展
主线整体临湖率达到60%,同时尽可能串联较现千岛湖的湖光山色、观赏千岛湖自然山水、体
多的资源点。验滨湖多样景观的滨湖体验绿道(图5~7);展现
环千岛湖绿道按级别分为主线、支线、延展的是千岛湖地方特色的乡村生活、农田景观、农
线3种。业产业发展等的乡村田园绿道(图8);了解千岛
主线全长约140km,80%以上实现了绿道湖自然植物资源,观赏自然山林景观,体验山村
的独立,线形平顺,确保安全与舒适。环湖南线生活的自然乡野绿道;联系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
绿道与公路规划设计、施工的同步进行,实现了资源的历史人文绿道;结合风情小镇建设的风情
绿道依托公路、局部结合景观资源分离,形成整小镇绿道。
体线位平顺与特色段落营造。环湖北线部分段落绿道的建设除新建绿道外,充分利用现有
将已不使用的公路改造为绿道、部分段落将田间的资源如山林土路、公园林荫道和度假区游览道
道路改为绿道。 等,以实现与公园、景区内丰富的休闲设施有机
支线指绿道与周边景点、景区、游览点的联衔接
[8]
。
系通道,是挖掘千岛湖旅游资源、丰富绿道特色2.2 绿道服务设施
的重要部分,更是联系乡村、串联区域资源点、环千岛湖绿道服务设施由驿站、配套服务设
推进乡村游的重要媒介。支线绿道在可能的情况施、标识等组成。
下实现小区域的环线,共9条。绿道服务设施充分考虑绿道使用的多种功能
延展线是由主线出发、联系离主线较远且有需求、结合区域旅游发展诉求、游客规模和游客
相当旅游、开发价值的绿道线路,是绿道体系中需求分级设置。驿站风格及与环境的结合上,突
主线、支线外的补充,是从湖区向更广、更深远出不同绿道的特色和服务条件;与村镇发展结合
56
中国园林
/
2020
年
/
第
36
卷
/
S2
5
6
7
8
上,优先结合村镇形成服务体系,兼容现有综合
体、农家乐、农业园区等;绿道驿站建设优先利
用村镇闲置资源。服务设施注重间距控制。建筑
采用新乡土风格,与环境相融合。
驿站为绿道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
一级、二级、三级驿站为主体,主题驿站为补充
的多层级多类型的服务体系。一级驿站结合中心
镇及大型综合体布置,间距约15~20km,共计
7处。一级驿站规模较大,多为新建,建筑风格
以新乡土为主(图9)。二级驿站结合村庄或农家
乐布置,间距约5~10km,共计14处。三级驿
站景观节点布置,强调与自然景观环境的融合,
成为绿道沿线的休憩点、观景点,共计26处。
材料与建筑样式更强调乡土化,以夯土墙、块石
等材料为主(图10、11)。主题驿站强调旅游服
务功能,与园区、景区相结合,部分选用绿道沿
线零星用地发展为特定主题的驿站,如青年旅
社、垂钓俱乐部等。
2.3 绿道植被规划
绿道植被景观是形成绿道景观特色的重要元
素,强调植物景观与环境景观的融合。环千岛湖
绿道的植物景观主要考虑了与自然秀美的山水环
境与淳朴自然的乡村田园景观的结合。
环千岛湖绿道植被规划设计注重:
1)结构群落化:模拟自然群落,维护环湖绿
廊生态系统的稳定;
2)植材乡土化:选用乡土树种,保证植物材
料的适应性和风貌的乡土化;
3)段落特色化:依据绿道各段的立地条件,
营造季相变化、塑造特色;
4)景观适地化:植物景观适应立地条件融入
千岛湖整体湖岛景观中。
环湖绿道总体营造野趣自然的植被景观,根
据不同植被特色分为:
1)春花秋叶景观段落——为环湖南线,以
山樱、黄山栾树、重阳木、苦楝为骨干树种
(图12);
图5 绿道局部绕离
图6 绿道骑行桥
图7 并行公路建设绿道
图8 利用田间道路建设绿道
中国园林
/
2020
年
/
第
36
卷
/
S2
57
9
12
10
11
13
图9 绿道驿站
图10 绿道休憩设施
图11 绿道停留点
图12 绿道春季景观
图13 绿道秋季景观
2)秋季色叶景观段落——为环湖北线,以枫
香、无患子、杨树为骨干树种(图13);
3)在边坡及林下分段落片植大花金鸡菊、常
绿鸢尾、萱草、花叶美人蕉等宿根观花地被,营
造自然野趣的花海景观(图14、15)。
对于因道路施工形成的诸多山体创面、挡
墙,采用了垂直绿化、坡面植物的多样化等方式
进行了景观化处理。
岛湖绿道,实现了联系环千岛湖的旅游资源、统
筹城乡发展并促进淳安县经济发展的目标,成为
淳安县新的形象名片,带动了淳安县旅游迈向新
的台阶。
总体上,环千岛湖绿道立足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形成了以下几大鲜明的特征。
1)资源品级极高——绿道主线以新建设的环
湖公路为依托,充分考量生态、地貌、用地等建
设条件,实现绿道主线尽可能利用国家级的湖岛
多样的环千岛湖绿道景观。
3)友好度高——充分考虑绿道使用者的感
受,体现对各类骑游者的友好:独立且连续
的绿道主线占比约90%,实现绿道骑行的安
全性;平顺的绿道线形满足骑行的舒适感;
绿道沿线设置的43处各级驿站,提供了齐全
的服务。
4)带动效应强烈——环千岛湖绿道穿越9个
乡镇、串联40个村庄。绿道建设完成后,推动乡
村旅游从2014年的330万人次增加至2017年的
638.8万人次、2019年的794.80万人次,乡村
旅游收入从3.56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7.4亿元、
2019年的10.28亿元(图16、17)。环千岛湖
绿道的建设充分推动了淳安县全域景区化的建
设,拓展了千岛湖旅游的发展与空间。
3 实施效果
淳安县环千岛湖绿道以打造世界级绿道为目
标,通过多年的建设,实现了环湖优美的湖岛景
观资源、山林景观资源、自然乡野的溪流景观与
质朴的村落景观的挖掘并串联,打造了以观赏自
然山水景观为主、体验乡村田园景观为辅的环千
资源,实现主线的临湖率达到55%,滨水率达
到75%,充分利用了风景名胜区资源。
2)景观多样性高——除绝版湖岛外,环千岛
湖绿道串联了众多乡镇、田园、历史古迹等,沿
线自然的山林景观、湖岛结合形成的多变临水景
观、山林谷地等多样风景,打造了景观风貌丰富
58
中国园林
/
2020
年
/
第
36
卷
/
S2
14
15
1617
图14 绿道野趣花海景观
图15 绿道边坡景观
图16 绿道竞跑
图17 绿道骑行
注: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由淳安县交通投资有
限公司提供。
项目获奖信息:
2015年度浙江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16
年度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优秀勘察设计)综合工程一
等奖
项目组成员:
张剑辉、赵鹏、孙霖、吴丹丹、朱振通、叶麟
珀、邵琴、汪瑾、韩林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
院.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Z].2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Z].2016.
[3] 刘滨谊,余畅.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
园林,2001,17(6):77-81.
[4] 王彦玲,徐文辉,刘宁,等.风景名胜区绿道网络构建初
探[J].中国城市林业,2014,12(1):52-54.
[5] 王彦玲.西湖风景名胜区绿道网络构建研究[D].临安:浙
江农林大学,2014.
[6] 阿查纳·萨玛,钟惠城.作为景观协同工具的绿道[J].风
景园林,2010,17(6):48-51.
[7]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
院,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广东省城市绿
道规划设计指引[Z].2011.
[8] 蔡瀛,何昉,李颖怡,等.融入城乡的绿道网选线思路与
规划方法[J].规划师,2011,27(9):32-38.
(编辑/王媛媛)
作者简介:
张剑辉
1980年生/男/浙江东阳人/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
规划设计研究二所副所长/研究方向为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及风景
绿道规划设计(杭州 310017)
更多推荐
绿道,景观,旅游,千岛湖,资源,风景,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