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发(作者:尚酷大众2019)

未萌之机和隐含风险——电动汽车大讨论(整理:重庆大学金镝)

柴迷:去年9月我就认为乘用车和地产一样是两个不错的行业。2012年汽车产量1500-1600万辆了,未来我对再保持双位数增长的疑问很大,但我认为在销售的产品结构中有几点大方向要注意:

1、购车主力是80后,其中女性比例增加很快

按调查公司的研究,她们选择汽车的优先顺序依次是外观、内饰 空间大、易操纵、性能。

以前购车决定权基本在男性,工科男为主。我这段泡了些汽车论坛,发现买车人很多是要面子,特别是3、4线城市(我认为面子不值钱)。这点我没想到,这也解释了长城汽车的好卖。

所以未来的个性选择和能充面子的车好卖过机械性能好的车。而机械性能恰好是德系车的优势。

2、换代

德系的换代2011年是高峰,今年下半年是日系开始换代。

3、限购

去年新能源补贴结束后新的政策一直没有出来。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在方案上没有结论,但按苗部长说法,上半年要出来。有说法是省油5%到100%(全电动)之间分16档进行补贴。国家加地方,估计一线城市补贴都很大。以前因为我们国家自己逻辑混乱和头脑发热,非要搞弯道超车,加上国内厂家在混合动力方面根本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所以忽悠政府上EV。所以混合动力只有3000元的补贴。

EV是脑残才会上的,根据能量守恒,燃煤发电→充电→转为动能,北京要卖EV一定会导致周边燃煤电厂开足马力,那空气更糟糕。

前几天听了两天华南锂电论坛,日本韩国专家认为在混合动力上锂电在价格、寿命、安全性综合起来看不如镍氢电池,但长远看动力电池肯定是锂电,虽然技术上现在还有不少挑战,但最后肯定能解决。

丰田的路线最实际:混合动力→PHEV插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

要形成一个产业的良性发展,一定是在消费者、厂商都能找到价格、利润、安全、销售规模和速度都有好的平衡上才能发展下去,否则都是瞎指挥。

所以我相信混合动力的地位一定会提上来,按照强混的节油率,应该会把补贴提到3-5万之间。全世界强混只有丰田。中国的基本都是轻度或中度混合,所以BSG、ISG电机有一定需求,但我觉得这个没有竞争力。而丰田这些产业全是内部做,从电池到电机到BMS。

所以上混合动力,是最容易实现,也是目前技术条件下最环保的办法。但基本只有日本厂商受益,这时期的中日关系以及国内厂家利益。

所以政策两难。估计最终还是折中,混和动力和插电混合动力、纯电动同时上,形成规模依次是HV、PHEV、EV。

锂电两年很悲惨,特别是动力电池,几乎倒了不少。还是先做电子类的锂电的日子好过些,特别是今年一季度,智能手机,PAD,移动电源的需求强劲,相关厂商也就恢复不错。但汽车用电池的量是这些的N倍。如果政策出来,需求爆发,产品价格上涨,如果刚好哪个厂商的生产线在今年投产,那。。。。。。

所谓的PEG游戏加成长型投资,机会就在于大的行业和新的变化。在其中选择增量大的东西。我看好丰田系两款车,锂电正极隔膜和电解液,这方向的增量会比较猛。

唐纳德:觉得汽车后面的机会可能不在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基本都限购,因为拥堵和性价比的原因新能源车能否在一些城市放量还要再观察。后面的机会应该在3-4线城市和小城镇的放量。

重庆大学金镝:赞同。因为城镇化导致的出行路径加大(相对现在主要在主城区出行而言)会对汽车行业的发展形成有力的支撑。

柴迷:鲁泰和江淮都属于拐点型,加上50%以上增长,在低PE的时候起来回报就高了。其实投资只能按平均ROE 和增速算,但中国股市喜欢这种短期思维,但如果幸运地能有3年PEG游戏,那你就发财了。

我觉得这是个游戏,基本是普通人搞不懂的就有的炒。银行谁都懂的生意(天天看见,容易理解,但不知道分析要点,那是另外一件事情),去年和一家人吃饭,席间那大妈对我的银行不以为然——切,银行有啥炒头,现在我也只是研究,没敢大搞。

柴迷:基础设施建设时间长是一个主要的问题。但苗是二汽出来的,一、二汽在几年前论证方案时候就施压了,混合死顶。估计现在没法顶。因此我想买广汽,尊瑞百公里4-5个油,在中国比普锐斯实际。现在差价4万左右(最低配),补贴估计可以抹平。安静,起步很舒服。2厂大概一天可以生产600架凯美瑞,和雅力士共线。但调整为混动很容易。1、2厂总产能19万辆,其中尊瑞3万,但转换很快。我问过工厂的人。大部分部件都进口。

西峯:尊瑞也是我目前最看好的一款。就看相关部门打压力度如何了。

山湖水:继续打压是确定的,专利和技术都在丰田手上,没法搞!

柴迷:上周末我准备找4S试车,拍个照上来的,后来下雨,我就没去了。问过广丰的人,确实省油,有经验的司机大概4升多。按平均10个算,节油率高,估计能弄到4万以上补贴。发现一个我不喜欢的公司可能从想不到的角度受惠:比亚迪。现在双模好像是秦,测试节油率它可以用电,补贴到手,卖价就很低,但开车也没有人监督你是用没用电,就是个汽油车开着。太流氓了。反正我不买它。

firstrump:我个人不看好日系车,局势一紧张,销量就往下走,这个不确定性太大。节能是大趋势,山西马上要上充电站,公交车新购也会大幅加大电动的比例,长期受益。短期来说,增量还得看普通车辆,国产品牌扩大中低端份额是趋势,中高端依旧是合资的天下,无非日系转向美德。从股票操作思路讲,还是盯住月度季度增速比较容易把握股价。

柴迷:如果我没有银行,我大头会买广汽,小钱买杉杉、沧州。因为广汽可以看2-3年的,且逐步从去年8月后恢复了。你可以看看销售数据,日元贬值,长期而言有利。

柴迷:清明的时候我坐了我妹妹家的PRADO ,好像不错,但上下车好像高了点。里面安静,动力好。他们是用在大兴安岭的野外。5台长城皮卡,半年后基本报废两台了。长城SUV那就是忽悠首次买车的屌丝的,便宜,够大,外表有面子。机械性能和底盘很糟糕。

应该是PRADO是最理想选择吧。路虎毛病多,修得贵。夏天它也可以给你屁股加热的。

mlle:我准备从今年开始陪女朋友到处乱跑,没辆越野不行啊。之前准备买长城,丈母娘要杀了我。我试了很多车,还是觉得普拉多好,奥迪后排太硬,逛论坛听说途锐陆虎听说小毛病多,麻烦。所以想问问专家。

二元思考:途锐要买柴油的,值得信赖。路虎就算了,老美有句话大意是,买路虎要提前准备招个修理工做女婿。

如果无关民族气节,PRADO绝对是好车。

卡宴的柴油版马上要上市国内了,550的扭力,城市平均油耗12,高速9以下,这个值得考虑。如果不希望太低调,途锐不要选择(豪车泡妞指数倒数第一)。

丹涯山:普拉多是陆地巡洋舰的另一个版本,论越野性能还得是后者,你可以再试试后者,纯越野车没那么舒适的。国人爱面子,德国货,精品的象征,哈哈。

学经济家:跑的野的话只能推荐丰田(霸道)或三菱(帕杰罗或劲畅)。正在降价中,三菱这几个月降10万了, 霸道还不知能硬挺几天。不很野的话,随便一个销量大的带四驱的都行。

98飞雪连天:电动汽车百公里电耗12度,折算标准煤不足4公斤,热值换算到燃油3升多一些,汽车的效率比燃煤电厂可差远了,能量守恒定律不是这么算的。

从燃料来说,煤炭的品级是无法与石油相等的,折算成热值,石油价格是煤炭的10倍,何况中国的石油主要依赖于进口。

电动汽车无论如何都比燃油汽车节能环保,关键在于目前技术不能过关。

Teslafans:混动就是一个过渡路线,机械和电子上都平添了很多复杂性,很难做好。北京是典型的受端电网,本地周边很少发电厂,有也上超临界,脱硫环保很好。就是全用煤电动车也比內燃车环保的多,无论是碳足迹还是污染物。

说EV不环保的不是属于别有用心就是没脑子,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混动车能省油呢?有没有想过石油采上来再炼化成汽油柴油再运输到加油站要不要污染呢?

柴迷:混合动力是过渡这都知道,但这个过渡可以是10年。EV本身方向没问题,但基础设施要达到比较充分让大家去掉了所谓的续航焦虑是要很长时间的。混合动力简单易行,直接买车回去就行了。

当然,混合动力目前走得比较好的还是丰田的,出台政策如果包含混合动力,是担心利好了日系,国内车厂基本没得玩。我们只能搞轻度混合。

我个人认为如果百姓要买车,凯美瑞尊瑞和普通车差价大概4万,如果补贴一视同仁,就按省油5%到100%分16档来做,估计可以补贴4万,就可以买混合动力了。丰田刚出了款PHEV,也是基于用户的易用方便。上汽的研究投入算比较多的,但其中一款轻混的省油只有20%,一款PHEV(好像是550)应该是他们的主力。

做工业,价格和量是个矛盾的地方,而要量起来,基础设施缺口又太大。大家对纯电动的安全性还是担心,这是锂电论坛上听得最多的关于动力电池的词语。假设7月份政策出台,给市场一年时间,各种车的销量变化我认为是混合动力最好,这时候各个公司的业绩和股价变化就不同了。

而存量低的电池车上个1万辆也是很大的增量,拉动材料公司业绩。

因为要写细太花时间所以原帖没展开。财务数字和各厂家的达产量我自己都有笔记,各人可以自己去判断选股。只是写个思路,回应firstrump兄以分享我的思路而已。

如果你有研究成果要分享,可以说说你选好的A股目标。海外的就算了,没办法操作的事情。不为了赚钱而斗气的事情我不干

更多推荐

混合,动力,选择,认为,基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