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江铃福特领睿是合资车吗)

试析从独立后到20世纪上半叶阿根廷的欧洲移民潮

的成因

刘明+

内容提要关于阿根廷的移民问题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而阿根廷的欧洲移民

更在其历史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解释了从19世

纪初阿根廷独立到20世纪上半叶这段时期欧洲人移居阿根廷的原因。在笔者看来,经济、

科技因素是这一时期欧洲人移居拉美的主要推动力,当时欧洲和拉美的政治状况以及思想文

化等方面的因素使得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欧洲人对拉美更是青昧有加、情有独钟。此外,

文中还对美国移民问题上的排外主义和德国的世界政策做一简要分析,进而试图从一些新的

角度对这个问题加以理解、深化。

关键词阿根廷欧洲移民工业革命排外主义

对于许多人来说,阿根廷往往被视作一个以白人居民为主体的西方国家,其首都布宜

诺斯艾利斯更被诸多西方人士视作一个欧洲城市。放眼整个拉美大陆,除乌拉圭、哥斯达黎

加等少数几个国家外,其他国家白种人所占比例很少,有色人种占据了大部分比例。在经济、

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阿根廷虽不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但在广大发展中世界,至

少在拉美还是首屈一指的。而这一切都与大量移居阿根廷的欧洲移民密切相关,尤其是在阿

根廷独立后到20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正是他们的到来造就了阿根廷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同时也为当代阿根廷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阿根廷的独立为欧洲移民的涌入打开了大门。不过,在独立之初,阿根廷的欧洲移民

数量并不可观。从1825年至1857年的32年中,只有少数移民迁进来,虽然在19世纪40

年代封锁刚结束时,一些巴斯克人、法国人、加纳利群岛人、意大利人和英国人进入了布宜

诺斯艾利斯。1但是,在1857年到一战的这段时间内,有350万移民进入了这个国家,其

数量远远超过了其他拉美国家。尽管许多拉美国家努力吸引移民,但外来劳工却集中于少数

几个国家:阿根廷、巴西、古巴和乌拉圭。2阿根廷是接受外来移民最多的国家。1869年,

阿根廷进行了第一次普查,全国人口总数为1877490人。1895年第二人口普查时,阿根廷

人口增加到359491l入。到1914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人口达到7885237人。1869--1914

年问,阿根廷人口的年均增长率达到惊人的32.6%o,其中移民增长率为17.2‰,自然增长率

为15.4‰。3不难看出,外来移民在当时阿根廷人口增长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而这些外来移

民为主,来自南欧的意大利人居首位,其次是西班牙人,此外也有不少德国人、北欧人、俄

国人等。那么,问题在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欧洲移民来到阿根廷?是哪些因素促使他们

背井离乡、远走异域呢?下面,我将从以下诸方面来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

经济与科技的巨大推动

l、就业与工资方面

从18世纪开始,纵贯整个19世纪,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的两次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尤其是19世纪末

20世纪初,欧洲各主要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工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这使得

劳动力大量过剩,他们当中既有工厂工人,也有田地里的农民。此外,一些手工业者和服务

性行业人员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强烈的生存的欲望迫使他们远走他乡,到新世界去寻找工作

’刘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英)莱斯利?贝瑟尔《剑桥拉丁美洲史》第3卷第15章约翰?林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年4月第l版第644页。

2<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LatinAmerica>Volume

Cambridge

Histories0nl

in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08

IIThe

Long

Twentieth

Century

P.386

victorBulmer—Thomas

3韩琦《世界现代化进程(拉美卷)》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0年2月第1版第226页

26l

机会,而美洲与大洋洲便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阿根廷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许多欧洲移民来说,他们到阿根廷的目的就是“改善生活,塑造美洲”,而改善生

活才是重中之重。因为当时阿根廷的机械化水平仍较低,加之国内人口极少,导致阿根廷严

重的“用工荒”。正如一位在阿根廷的欧洲旅行家所说的:“由于缺少勤劳的入口,这个国家

的资源全部被忽略了”。1不难看出,在地广人稀的阿根廷,由于资源与人力的比例严重失调,

政府和地主们鼓励外来移民便成为当务之急,而那些“文明”的欧洲人必然成为他们的首选,

因为欧洲移民还有一个优势,即由于他们被免除了兵役,从而使得他们的工作具有连续性。

不过他们的初衷是要吸引更多的西欧、北欧人,而非相对落后的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

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阿根廷对那些身陷困境的欧洲人更具吸引力。阿根廷大部

分地处温带,潘帕斯平原有着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降水和温度条件极其适宜种植业和畜牧

业的发展,尽管许多土地已被一些大庄园主和早到的外国移民所占据,但拓殖空间仍是相当

大的。还应提到的一点是,阿根廷有着与欧洲相类似的农业模式,这就必然拉近了欧洲移民

与这个国家的距离。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欧洲移民都是长期定居在阿根廷,临时工占了很大的比例。最具代

表性的就是“燕子”,即在地中海农闲时自该地区来到阿根廷人烟稀少地区寻找工作的季节

工。他们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通常参加收割后就回国。这些移民虽不稳定,有时可能也

不是很可靠,但对于地广人稀、劳力奇缺,并且废除了奴隶制度从而断绝了奴隶来源的阿根

廷来说,确能缓解一下燃眉之急。

充足的工作岗位和较多地获取土地的机会的确十分重要,而优厚的工资待遇更吸引许多

欧洲人的目光。在19世纪70年代,阿根廷人的工资是同时期英国人工资的76%左右。而在

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阿根廷人的工资是英国人的96%。阿根廷和乌拉圭的工资水平要比

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工资高出200%。2这对于在那个时期经常处于粮食危机的意大

利、西班牙等国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诱惑。

2、工业革命的推动

阿根廷刚独立以后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国内局势不稳定以及考迪罗主义的盛行,使

得欧洲人望而生畏、止步不前。但进入19世纪60、70年代后,内战的逐渐平息和国家统一

局面的形成为欧洲移民的到来铺平了道路。正如上文所说,由于阿根廷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

条件,所以对于谷物、亚麻的种植以及牛、羊等牲畜的饲养十分有利。而此时的欧洲国家大

多已完成或接近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开始进入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欧洲国家对阿

根廷的温带农牧产品的需求大增,阿根廷政府也及时地制定了详细、周密的计划,大力生产

粮食、肉类、皮、毛、亚麻等出口产品。不过,当时阿根廷国内的劳动力数量远远不能满足

如此巨大的国际需求,即便把拉美其他国家流入阿根廷的移民包括在内也是如此。因此,阿

根廷要想满足国际需求从而使本国得以极大发展,吸引吃苦耐劳、熟谙技术的欧洲移民自然

成为当务之急。

还有一个由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因素促进并加速了欧洲人向阿根廷等国的转移。由于工

业的极大发展导致对原材料的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多,使得大量海外农牧产品进入欧洲市

场,与欧洲农牧产品竞争,使许多国家因此而失去市场,遭到巨大损失。特别是意大利,历

史上长期经受内乱、外侮,农业凋敝、工业不发达,城市难以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农民唯

有远走异域落户谋生。3

工业革命还引领了技术革命,极大地改善了阿根廷和欧洲的交通运输条件,从而为移

民的迁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首先是海运条件得到巨大改善。19世纪后半期,轮船已

广泛应用于航海,海船速度大大提高,大轮船横跨大西洋从7天、6天一直缩减到5天,其

他联系的船只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这不能不算得上是一次伟大的交通技术革命,因为在

早期的殖民探险和人口迁移那个时代,从欧洲到南美南部至少要花费将近半年的时间,在旅

途中由于缺少食物和水,卫生条件也很差,加之喜怒无常的海洋环境,许多移民没等到达目

的地就已死去。即使在1808年英国护送葡萄牙王室到巴西也需要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因此,

1(美)乔纳森?布朗《阿根廷史》中国出版集团2010年1月第l版第114页

2<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Latin

America>Volume

IIThe

Long

Twemieth

Century

p.386Cambridge

Histories

Onlin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08

victorBulmer-Thomas

3郝名玮“欧洲移民与阿根廷”拉丁美洲研究1997年第1期

4贾东荣“试论1857—1930年的阿根廷移民运动”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

跨海航行时间的缩短以及运费的下降、风险的减小都极大地促进了移民的迁徙。此外,欧洲

移民前往巴拉圭、玻利维亚等国的前哨位置亦增加了阿根廷移民的进入量。1

提到交通的改善就必须要提及铁路的作用。虽然古巴建成了拉美的第一条铁路,但在拉

美,铁路最发达的国家是阿根廷。自1846年阿根廷建成第一条铁路以来,到了1870年,全

国的通车里程已达到2400英里,到1915年更达到22200英里,居世界第八位。这就把在首

都及其其他重要港E1的欧洲移民源源不断地带到国内其他地区,同时也有利于一些欧洲移民

通过其他国家沿铁路线进入阿根廷。此外,铁路的延伸不仅使得种植小麦能够有利可图吸引

移民的到来,铁路公司也利用授予的土地进行垦殖的试验,组织移民来定居。

二、政治上的促进作用

1、舆论、宪法和民众的作用

在阿根廷尚处在国内政治动荡、考迪罗主义盛行的时代,许多知识界精英就已大力宣

扬引进欧洲移民的重要性。在这些人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胡安?保蒂斯塔?阿尔维蒂,以他为

代表的一些知识分子认识到:“若不引进移民,若不大力发展农业和工业,南美必然落后、

贫穷,……也许还将为其他强国所征服。”2对此,他们著书立作、大造舆论,从而鼓励欧洲

人移居阿根廷。在阿尔维蒂的《阿根廷共和国政治体制的基础及其出发点》这本书中有一句

格言:“欲治国,必移民。”3此外,谢里尔?马丁也在他的书中写道:“对于鄙视土著人和梅

斯蒂索人的上层阶级和知识分子来说,大量引进欧洲人是‘摆脱我们国民大众中原始群体’

的途径。”4

政府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虽然早在哥伦布第二次航行美洲时就已经开始组织移民,

但在殖民时期,非西班牙人禁止进入西属美洲殖民地。这个禁令一直到1812年才得以废除。

从19世纪50年代末始,特别是在1880年以后,除了90年代初几年外,移民大规模进入阿

根廷,并形成持续的高潮,一直到1930年左右才告一段落。除罗萨斯政府(1835年一1852

年)外,历届政府都专门成立了“移民管理局”,并在欧洲设立办事机构,广泛宣传,招募

移民。其实,早在里瓦达维亚任总统之时,就产生了鼓励欧洲移民垦殖的想法。他希望要使

阿根廷现代化,需要通过自由贸易、外国投资和移民来发展经济。但他的努力却收效甚微。

到了1852年,阿根廷就做出特殊努力来吸引欧洲移民。例如,1853年的宪法使外国人几乎

享有阿根廷人所享有的全部权力而不负担义务。此后的萨米恩托政府(1868一1874年)也

力求通过一系列改革,从而把阿根廷变成一个具有发达的农业、工业和商业的资本主义国家。

政府千方百计地奖励外国移民迁入阿根廷,为来自欧洲的移民支付旅费,并按优待的条件卖

给或租给他们以土地。5此外,在他之后的阿维利亚内达政府继续鼓励移民入境,为此在1876

年10月通过了关于移民入境和垦殖的法律。这些法律规定,移民可以得到一笔前往工作地

点的旅费。对于移民的就业订有优惠办法;为了他们在旅途上的方便让他们乘坐专用客船等

等。6一言以蔽之,鼓励欧洲人移民阿根廷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除了舆论和政府以外,阿根廷的本国许多民众(尽管不是全部)也对欧洲移民涌入阿根

廷持积极支持态度,因为这会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惠及整个国家和人民。在19世纪后期,

就国际贸易这方面来说,阿根廷正努力建成一个温带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大量肥沃的土地

的潜力只能通过外资和劳动力的涌入才能得以发挥。7此外,欧洲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技术

改进也需要并迫使阿根廷改进耕作等技术。对于阿根廷的心脏地区——布宜诺斯艾利斯省来

说,那里的农民乐于接受谷物种植和移民,因为这些使得他们得以扩大并使自己的农场集约

化,并且不会有投资上的负担,也不会改变已有的生产关系。8正是上述原因,使得阿根廷

1贾东荣“试论1857--1930年的阿根廷移民运动”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

2郝名玮“欧洲移民与阿根廷”转引自格斯通?戈里《阿根廷:殖民与垦殖》1964年第7页

3郝名玮“欧洲移民与阿根廷”拉丁美洲研究1997年第1期

4(美)谢里尔?马丁《拉丁美洲史》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第320至32l页

5(苏)叶尔莫拉耶夫《阿根廷史纲》三联书店第322页

6(苏)叶尔莫拉耶夫《阿根廷史纲》三联书店第322页

?:CornFeveti:ItalianTenant

FarmingFamilies

in

Faculty

of

Argentina(1895一l-。2)EUGENIA

SCARZANELLA

Argentina(1895—1912)EUGENIA

SCARZANELLA

Political

Science,University

of

Bologna

Grito

P.2

’:CornFever::ItalianTenant

Farming

Families

in

Faculty

ofPolitical

Science,University

of

Bologna

Grito

P.3

263

人无论是精英还是普通人,都十分希望有更多的欧洲人移居到这里,共同建设这个伟大的国

家。

2、政治避难与民族压迫

与澳大利亚最初是作为英国的政治流放地相似,在这一时期也有想都欧洲人移民美洲

来寻求政治避难。例如,在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失败后,许多人(主要以无产阶级为主)

为逃避政府的迫害,不得已离开法国前往阿根廷。此外,一些在欧洲历史上经常被压迫的民

族(如犹太人等)由于不堪忍受欧洲政府的残暴,也纷纷背井离乡来到阿根廷。在迁入阿根

廷的移民中,几乎迁入的所有俄国人、大部分的波兰人、为数不少的德国人和占总数13.9%

的其他国籍移民均属犹太人,阿根廷成为与美国、巴勒斯坦并列的世界三大犹太民族聚居地

之一。1

19世纪欧洲的每场革命和战争都夹杂着资产阶级的腥风血雨,同时也迫使大量的政治

受害者迁往国外,其中不乏德高望重的英雄人物,如意大利杰出的政治家加里波第就曾移民

阿根廷,只不过罗萨斯对他在身体和心理上所造成的伤害令他倍感失望。

不可忽视的思想文化因素

1、人种优越论

人种优越论不仅在北美十分突出,在阿根廷也极为明显。曾担任阿根廷总统的自由主义

理论家多明戈?萨米恩托声称,只有大量的外来移民才能够“把妨碍我们教化我国国民的卑

劣、愚蠢、野蛮和粗俗的克里奥尔人淹没在工业巨浪之中。”2此外,以阿尔维蒂为首的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者认为:古老的西班牙传统是黑暗的,高乔人是“野蛮人”,是乖僻、傲慢自

大和因循守旧的象征。克里奥尔文化是陈腐的、不活泼的,克里奥尔传统是独立后几十年间

政治纷乱的原因。他们认为,要改变这种状态,只有引进移民,增加新的血液和文化成分,

即“移民不仅对经济,而且对带来生活和不活泼文化的变化及使纷乱的政治过程归于秩序是

必需的。”3在很多阿根廷人看来,欧洲移民能帮助政府通过教育和卫生政策来动员本国民众,

从中不难看出,某种恐惧和偏见存在于精英们和下层民众的关系之中。产生这种偏见的根源

就是白人(欧洲人)至上的人种优越论思想。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1875—1874年发动“荒

漠远征”的原因了。在这场残酷的大屠杀和掠夺后,大量印第安人遭到驱逐,他们的土地也

被政府有效占领,从而使欧洲移民获得土地有了保障。

当然,欧洲人之所以称得上“优越”,这也是与他们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密不可分的。

许多移民做一些高乔人不愿意做的工作,如挖沟保护果园和菜园等。此外,尽管政府多次努

力,但还是没有办法让高乔人在工作中接受管理。4因此,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的欧洲移民

自然得到当地政府和当地人的青睐。

2、语言、生活习惯及其欧洲人的传统

语言和和生活习惯方面的相似性也是优势欧洲人移居阿根廷的主要因素。众所周知,阿

根廷是一个讲西班牙语的国家,那么西班牙人移居到这里在语言上的障碍是微乎其微的;此

外,西班牙语与意大利语在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与法语也多少有相通之处。因此,

这种语言上的纽带无疑更加方便了许多欧洲人移居拉美,也有利地解释了为什么来到阿根廷

的欧洲人多是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

生活习惯差别不大也发挥着主要作用。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阿根廷甚至拉丁美洲

绝大部分都是欧洲(尤其是西班牙、葡萄牙)文化与当地土著美洲文化的结合的产物,而前

者的作用更为突出。因此,欧洲人对于这个地方绝不会有在亚洲和非洲的那种生疏感,而且

宗教信仰自由的轻松氛围也会使他们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倍感神往。

当然,我们绝不能忘记这一点,即欧洲人的移民传统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也是移民的动

力之一。在开辟新大陆时是这样,对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人的世界性大迁徙也可以这么理

解。除了美国以外,拉美成为欧洲移民最多的地区。莫雷诺、赛瓦略斯、里斯坦?丰塔纳和

1贾东荣“试论1857—1930年的阿根廷移民运动”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

2(美)谢里尔?马丁《拉丁美洲史》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第320至321页

3贾东荣“试论1857—1930年的阿根廷移民运动”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

4伯恩斯《简明拉丁美洲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9月第l版

德卡斯略等人的地理勘察和探险为人们提供了这些地区的系统知识。1这些为移民的垦殖准

备了条件。可悲的是,随之而来的即是对拉美的疯狂瓜分。

四、国际环境的作用

1、美国排外主义的间接影响

在美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排外主义浪潮,其中就含有对一些欧洲人的排斥,而尤以意

大利人和犹太人为代表。许多意大利人来到美国时几乎一贫如洗,并缺乏在大城市生活所必

须的技术和文化。此外,在教育方面,由于意大利移民信奉天主教,因此当他们的子女进入

由新教控制的公立学校时,很多孩子因不堪忍受“盎格鲁撒克逊化”的重重压力而被迫辍学。

2而且意大利人所固有的那种愚昧、偏执的态度——尽早让子女工作以养家糊口——也造成

他们文化素质偏低,进而遭受社会的歧视。与此相比,犹太人的处境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东欧犹太移民规模巨大,加之其贫困不堪,而且聚居于城市贫民窑中,非常引人注目。他们

信仰正统犹太教,说意第绪语,衣着奇特,举止粗鲁,令主流群体心生反感。3所以,排外

主义便像瘟疫一样在美国蔓延开来。《1789年移民条例》就赋予总统驱逐对这个新国家有威

胁的移民的权力,而主要针对的就是非英语国家的移民。而后还出现了诸如“美国保护协会”

以及“限制移民联盟”等一系列机构来严格限制某些外来移民。这样,美国由建国初的自由

移民政策转向限制移民政策。许多移民为了生存和更好的生活,不得不放弃移居美国而转向

他处,阿根廷就是这些移民的主要接受国之一。

2、德国殖民野心的驱使

在19世纪末,世界已基本上被瓜分殆尽。英国与法国成为最主要的殖民帝国。俄国

和美国也基本完成了领土的扩张,日本的崛起及对朝鲜、中国渗透的步伐也明显加快。而此

时的德国虽是欧洲头号强国,但除了非洲几块可怜兮兮的殖民地外,一无所有。而拉美地区

虽有众强虎视眈眈,但仍是相对独立的。这就必然使得德国对之垂涎三尺,妄图通过大规模

移民拉美,尤其是向“可塑性极强”的阿根廷大量转移本国居民来达到他的殖民目的。

通过移民使阿根廷德国化成为德国政府的一项基本方针。正如德国经济学家理查

德?柯尼希向威廉二世建议的那样:“英国在亚洲找到了她的印度,德国必须在南美洲南部

找到他的印度。”4虽然德国移民大多愿迁往美国,但殖民协会极力扭转这一方向。因为移民

一旦进入北美就会被美国社会所融合,冯?米德力西亲王警告说:“不要让欧洲的孩子变成

美国的大入”5因此,殖民协会便制定了各种移民计划来促使本国居民移居阿根廷等拉美国

家。其办法之一就是在阿根廷等地大量购买土地,建立居留地。这些居留地都是单独存在的

公社,如同国中之国,以至于美国报纸称之为德国未来殖民地的“苞芽”。

综上所述,这一时期欧洲人移居阿根廷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经济、科技、政治、

文化思想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都有所体现。正是这些欧洲移民,使得阿根廷整个国家

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也同其他外来移民(如亚洲移民、拉美国家间的移民等)

~道,共同铸就了阿根廷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主要参考文献

一、专著:

l、苏振兴主编:《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3月第l版

2、李春辉主编:《拉丁美洲史稿》商务印书馆1983年4月第4版

3、林被甸、董经胜主编:《拉丁美洲史》人民出版社2010年3月第l版

4、韩琦主编:《世界现代化进程(拉美卷)》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0年2月第1版

5、Victor

Bulmer—Thomas

the

Cambridge

Economic肼story

ofLatinAmericaVolumeIIThe

Long

1贾东荣“试论1857一1930年的阿根廷移民运动”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

2王凡妹“试论意大利裔美国人在’肯定性活动’中遭遇的困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

3李爱慧“东欧犹太移民的涌入与美国反犹太主义的激化(1880--1920)”历史教学2005年第12期

4乐艳宁“威廉二世时期德国对拉美的渗透及德美矛盾”华东师大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2期(102

~108)

5乐艳宁“威廉二世时期德国对拉美的渗透及德美矛盾”华东师大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2期(102

~108)

Twentieth

CenturyCambridge

Histories

Onlin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8

二、译著:

l、(美)伯恩斯著,韩琦主编,王宁坤译:《简明拉丁美洲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9月第1版

2、(美)谢里尔?马丁著,黄磷译:《拉丁美洲史》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7年7月第l版

3、(苏)叶尔莫拉耶夫主编,北京编译社译:《阿根廷史纲》三联书店1983年5月第1版

4、(美)乔纳森?布朗著,左晓园译:《阿根廷史》中国出版集团2010年1月第1版

5、(英)莱斯利?贝瑟尔《剑桥拉丁美洲史》第3、4、5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三、参考论文:

1、乐艳宁:《威廉二世时期德国对拉美的渗透及德美矛盾》,载《华东师大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2

期(102—108)

2、李爱慧:《东欧犹太移民的涌入与美国反犹太主义的激化(1880--1920)》,载《历史教学》,

2005年第

12期

3、贾东荣:《试论1857一1930年的阿根廷移民运动》,载《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

4、王凡妹:《试论意大利裔美国人在’肯定性活动’中遭遇的困境》,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

学版)》,2010年第5期

5、郝名玮:《欧洲移民与阿根廷》,载《拉丁美洲研究》,1997年第1期

6、Eugenia

Scarzanella“’CornFever’:ItalianTenant

Farming

Familiesin

Facultyof

7、Roberto

PoliticalScience,University

of

“The

Bologna

and

Grito

theStatein

Argentina,1887—1907”

of

NewYorkatAlbany

Argentina(1895—1912)”

P.Korzeniewicz

Labour

Movement

Department

ofCaribbeanandLatinAmericanStudies.State

University

266

试析从独立后到20世纪上半叶阿根廷的欧洲移民潮的成因

作者:

作者单位:

刘明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本文链接:/Conference_

更多推荐

移民,欧洲,欧洲人,美国,国家,德国,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