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日发(作者:s600l奔驰价格v12)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大使访谈/人物?对话固 

两次亲身感受过中国的这个最传统的节日的欢乐和兴奋。 

2006年春节我刚来中国的时候,中国各地浓厚的节日 

济发展快车道的现代化国家,越来越开放的世界思想文化交 

流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一定的挑战,但是中国却在全 

氛围当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意识到一个国家 

的传统的重要性。对我们意大利人来说,文化传统同样是至 

关重要的。一起吃年夜饭,一起放鞭炮是中国人表达快乐 

的方式,而意大利人也同样是把和家人团聚看做是新年的意 

球化浪潮中很好地保持了自己文化上的特色。 

在这一点上,意大利也有很多经验可以和中国分享。 

众所周知,意大利是世界上集中最多文物古迹的国家之一, 

而且文化艺术创作也非常丰富,所以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 

艺术成果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可以说从北到南, 

义所在。在这一点上,两国人民是共通的。令人遗感的是, 

中国今年春节期间遭遇到了自然灾害,许多家庭因为暴风雪 

而不能团聚。在此我也以意大利政府和我个人的名义向受灾 

的中国人民表示同情和理解。同时我也看到中国政府为缓解 

灾情,克服困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对此我十分钦佩。 

我在来到中国上任之后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用 

从东到西,整个意大利就是一个庞大的“天然博物馆”。 

意大利在历史上有很多个不同的民族聚居在各地,但 

是他们对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不是抛弃或毁灭,而是加以 

保护,甚至还要扩建和美化。所以意大利培养出了很多保 

护和修复文物的专业人才,他们在全世界都得到了认可, 

句话来概括就是要实现“更多意大利在中国,更多中国 并向世界各国提供帮助。这些文物已经是全人类的共同财 

在意大利”。因此,我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要促进中意两国 

在各个方面的交流活动,特别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 

当然交流也是双向的,我们也在致力于双边的经贸往来和 

商业合作。联系两国的纽带不仅仅是互相的投资贸易,还 

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以,我们迫切渴望两国人民的友 

谊能够进一步得到深化,相互的理解和支持能够长存。 

在来之前,为了增强对中国的认知,我做了大量的准 

产,而不是只属于某一个国家或民族了,就像万里长城一 

样是象征了全人类的文明成果。 

“Made by Italians”,而不是“Made in Italy” 

意大利与中国一样,不仅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而 

备工作,但是来中国后我实际遇到的情况比预想的更多, 

更复杂,也更有意义。 

“文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 。 

而不是只属于某一个国家或民族的” 

“意大利对中国的印象和中国对意大利的印象一样, 

就像照镜子,也可以说,意大利人对中国的古老悠久的历 

史有比较好的认识,但对现代的中国并不十分了解。现在 

在意大利的中国人有20万至30万人,所以不管是在罗马还 

是在米兰人们都有更多的机会来认识现代的中国。所有的 

意大利人都知道中国的卫星到了太空,都知道了中国的运 

动员在奥运会得到了很多金牌,但是所有的人也知道,中 

国在足球方面比意大利还差一点。这些重要的新闻,几乎 

每天都有。现在几乎隔一天在电视上就能看到上海外滩的 

镜头,同样现在在中国,意大利的法拉利汽车,还有比萨 

饼,以及各种高级奢侈品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意大利 

前任驻华大使曾这样评价过他眼中的中国。 

《对外传播》:您做大使期间,与中国各个阶层的人物 

定都有过接触,那么,现在您眼中的中国和您以前的印 

象有什么区另q? 

谢飒:’在来中国之前我就已经知道我将去的国家已经发 

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下飞机后我看到的中国又是远远超 

出我的想象的。20年前我就曾经来中国旅游过一次,那时 

的中国还处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虽然两次来的总体印象 

反差很大,但有一点却没有改变,也是给我最大震撼的一点, 

意大利驻华大使里卡尔多?谢飒(Riccardo Sessa) 

(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提供) 

那就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驶入经 

27 

维普资讯

固人物?对话/大使访谈 

且具有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意大利不仅是艺术与文学的摇 意大利”,那么这次活动之后还有什么让人期待? 

篮,而且还是世界发达经济体之一;意大利地处地中海的中 谢飒:我也经常对周围的人说,中国和意大利是两个 

心地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 文化强国。文化是两国人民进行充分交流的一个天然工具。 

在意大利的艺术和音乐里,你可以领略到西方最新的艺术流行 过去两年中我们举办了很多意大利文化在中国的交流活动, 

趋势;意大利是个美丽的国家,有多姿的风景、中世纪的建 有各种演出和展览,也包括你提到的“意大利文化年”,这 

筑、文艺复兴的艺术、音乐、电影和时装。意大利人是热情 些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欢迎。因此应 

好客的。意大利有高品质的生活,从各地的美丽广场,到民 观众的要求,我们在新的一年中将会举办更多有新意的主 

风民俗,到对体育和美食的热爱。”谢飒大使谈起意大利总 题活动。 

是滔滔不绝。 3月上旬意大利米兰小剧院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了意大利 

《对外传播》:意大利是个迷人的地方,从佛罗伦萨起源 著名作家哥尔多尼的作品——《一仆二主》,这是一出有着 

的文艺复兴运动至今还散发着醉人的艺术芬芳。您也曾经说 59年全球成功历史的特别长寿的戏剧。米兰小剧院此前已 

可以用三个词形容意大利人的生活,第一个是创造力,第二 经多次来中国演出,所以中国观众也非常熟悉。 

个是美丽,第三个是激情,这让我们非常地向往。那么您对 

中国的文化艺术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了解多少? 

另外,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的作品《图兰朵》 

于近期和中国观众见面。由于普契尼在去世之前没能完成整 

谢飒:我总是向世界各国的人们介绍意大利人的生活方 部作品,所以这次演出也有中国歌剧作家补充创作,并融入 

式是“创造艺术”的体现,这是对意大利传统历史的因袭和 诸多中国的音乐元素。可以说这是两国艺术上合作的结晶。 

继承,是意大利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的核心。所以我常 由于中国今年将举办奥运会,所以我们大使馆也会借奥 

挂在嘴边的是“Made by Italians(意大利人创造)”,而不 运东风举办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我们将在北京市海淀区建立 

是“Made in Italy(意大利制造)”。全世界的消费者从意大 一个专门的“意大利之家”,在奥运会期间每天都会举办各 

利的商品里都能感受到其精妙的技术、实用性和观赏价值。 种不同的活动,有音乐,展览,戏剧等,到时中国观众就能 

我想意大利人的这种生活状态也可以成为中国人所追求的和 有丰富的选择。在我们的工作日程上,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 

谐社会、和谐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人民正在以令世界 已经是过去式了,因为各项节目都已经安排妥当。我们相信 

震惊的速度创造着巨大的财富,这样的发展是可喜的,这种 这也将会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 

对美好生活的奋进和意大利的社会文化是相似的,甚至在许 现在我们开始着眼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届时我们的 

多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上也是共通的,比如,在家庭的重要 文化活动将会从2009年开始,持续长达6个月,并延伸出 

性上。意大利人和中国人一样,对家族根源有很深的认同感 上海,到达其他重要的大中城市。 

和归属情节。 另一方面,我们还在协助举办两项中国文化在意大利的 

交流活动。一个是将在佛罗伦萨举办的中国汉唐文化展览, 

“文化是两国人民进行充分交流的一个天然工具” 

. 

另外一个是今年6月将在罗马举办的“中国文化年”。相信 

这两项活动也会得到意大利人民的热烈欢迎。 

 2006年,- 意大利文化年”在中国成功举行 当时在北 

京街头很容易看到以“‘意向中国”为主题的招贴海报,上面 沿着马可.波罗的足迹 

是大卫像和兵马俑互相用对方的语言问候“你好”。 

中N和意大利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同是具 

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因此“中国意大利年 -将对中国了 

中国对意大利足球有着特殊的情感,在中国刚刚开始电 

视转播的时候,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就是第一个被转播的足 

解意太利文化、国家和人民以及两国的情感交流 起到重要 球比赛。中国电影也已经多次在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 

的作用,这次文化交流自然而然成为对话与沟通的平台。 金狮大奖.中意两国已建立上海一米兰、苏州一威尼斯、南 

同时,中国文化也将逐步在意大利进行展示,包括中国 京—佛罗伦萨等40对友好省市和地区关系。现在两国之间的 

文明系列展和“走向帝国”中国文物展等;此外,2006年的 民间交流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历史的先驱马可波罗为后人 

威尼斯狂欢节主题也被定为“龙腾狮舞——献给中国的狂欢 留下了探索的足迹,也让人感受到中意友谊的源远流长。 

节” .。对于接下来两国进一步加强文化联系的重要工作, 

谢飒大使显得踌躇满志。 

《对外传播》:过去马可?波罗是当时唯一的信使,他说 

中国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在今天信 g-传播这样发达的时代, 

《对外传播 去年是中国的“意大利文化年”。2月27 意大利人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今天的中国呢? 

El佛罗伦萨五月剧团在北京保利剧院的音乐会将标志着意大 谢飒:的确近几年来,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得到了不断加 

利文化年活动的正式结束 两国举办了很多文化交流的展览 深,这种友谊的纽带也在从老一辈人中传递到年轻人手中。 

和演出等活动。您在意大利对此次活动是否也有所了解?您 民间的各种交流活动也在自发地举办中,其根源在于两国人 

曾经说过两国要努力实现“更多意大利在中国,更多中国在 民对对方文化的渴望和对本国3C4g_&扬的热情。从中古时期 

维普资讯

大使访谈/人物?对话固 

开始,意大利人就对中国的文化很感兴趣,所 

以现在在意大利,中国热的持续并不是偶然。 

古代的马可?波罗是通过他写的书使意大利人 

民撩开了中国的神秘面纱,而现在的意大利人 

同样渴望更多关于中国的各种信息,他们利用 

各种手段,如电视,互联网等满足对中国的好 

奇心,我们现在举办的各种促进活动也正是顺 

应了这种需求。其中互联网正在发挥着越来越 

强大的传播效力,现在人们只要随身携带手机 

就能随时上网,随时跟踪来自中国的各种消息。 

实际上,现在国外对中国的了解还是不能 

满足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所以中国也在努力 

和世界沟通 让其他国家更多、更好地认识中 

米兰街景(网络供图) 

国。相信在这种共同的努力下,中国会和世界更加紧密地融 

现在不断膨胀的富裕人口和中产阶级将会对意大利的奢侈 

合在一起,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各种便利。 

品形成强大的消费能力和提供更多的商业良机,进而促进 

意大利对华贸易的兴旺。现在的世界工业链中,很多国家 

经济融合 

都有能力产服装,造汽车,盖高楼,但是总有一些可以做 

得比谁都好,并形成独有的工艺和品牌。意大利就要努力 

 

多年来,意大利_直是中国在欧洲的重要贸易伙伴,中意 

成为其中最出色的,并且是最有特点的;这样才能风靡全球。

经贸关系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197o年两国建交时,双边贸易 

举个例子,现在许多中国人已经把意大利的咖啡、橄榄油 

额仅为12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以来即以年均近20%的速度增 

和葡萄酒作为同类产品的首选。其中意大利2007年出口到 

长,意大利是向中国提供赠款和优惠贷款较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葡萄酒总量就比上年增加了147%。现在已经有越来 

意大利利用在 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的较大优 

越多的中国企业和意大利开展合作,这对促进两国的经济 

 

势,不断扩大在华投资,‘增加在华生产项目,加强多渠道经 

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推动力。

济联系,与中国在急救医学、农业开发、基础卫生和教育、 

文物保护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中意经贸合作的互补性很强。以“中小企业王国”著称的 

《对外传播》//:您在中国期间接受了许多媒体人的采访,您 

在意大利也曾有过记者的工作经历,您认为中国媒体人与西方 

国家的媒体人在思维与工作习惯上有何不同之处?我们很想 

了解您对中国媒体人的看法。您希望我们的报道有哪些改进? 

意大利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经验,其中小企业在双边经 

 

贸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意大利企业已同中方开展了良 

您平时看中国的哪些报刊,哪些文章给您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好的合作。意大利政府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在华开展业务,投资 

谢飒:随着世界各国在文化和思想领域越来越融合,新 

在不断提高,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越来越受到国外同行的认 

出的信息量也非常的惊人,这些对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融入 

中国市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谢飒大使在言谈中一直强调的 

闻记者的工作方式也越来越全球化。中国记者的专业化程度 

是两国贸易的均衡发展,这也将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外传播》:在人们眼里,今天的大使和过去的大使不 

可。我注意到中国的记者队伍非常庞大,他们每天向外界输 

太一样了。过去的大使,主要任务是传播两国友谊,润滑两 

 

国关系,但是今天的大使却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招商引 

世界都是积极的推动因素。

资,大使是否在这方面也感到很辛苦?请您介绍一下两国经 

济贸易方面的合作情况。意大利将如何利用北京奥运会和上 

由于我本身中文水平有限,所以只能涉及有限的一些 

中文媒体,或者通过我的同事们把中文报道翻译成英文或 

意大利文来了解。我比较关注的是中国政治经济领域的报 

海世博会的机遇更好地和中国进行经济合作? 

谢飒:实际上,作为大使我的很多精力都用在了促进两 

道,因为这对我的工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希望中 

 

国经贸往来和招商引资上了。现在两国的经贸关系处于比 

国的媒体能多以英文直接报道,这样方便国际读者的阅读,

较密切和活跃的时代。去年两国的双边贸易数据是非常振 

或者对中文报道用英文作一个总结概括,这样至少可以了 

奋人心的,特别是意大利对华出口总额实现了快速的增长。 

解中国发生了什么事。还有另外一点,从今天起我会特别 

但同时要注意到意大利对华的贸易逆差仍然很大,对此两 

关注你们的杂志!愁 

国政府已经制定了在2010年两国贸易总额再翻一番的同时 

要平衡贸易关系,缩小贸易逆差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 

(稿件反馈请发至zhoujin—gongwu@sina.corn,欢迎读 

 

就要促进中国企业家到意大利去投资。在这方面,意大利 

者与主持人交流。)

的投资环境有自己的优越性,持别是在奢侈品领域。中国 

2008/04/ 外 播;29 

更多推荐

中国,意大利,文化,举办,意大利人,国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