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发(作者:摩托车之家报价及图片)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作为重庆的支柱产业,重庆摩托车产业虽然具有发动机配套资源丰富、骨干品牌、

大排量摩托车生产以及海外出口等优势,但在企业管理、产品竞争力以及基础研发等

方面,与广东板块已经有着明显的差距,在未来的竞争中已面临危机和挑战。本文在

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产业经济学相关原理以及详实的产业运行数据,从组织

状况、产业结构、产业集中度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重庆摩托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从板块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对其当前的发展优势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比较分析对其存

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以期有针对性地提出产业发展的改进思路及对策,

而促进重庆摩托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重庆摩托车产业;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ABSTRACT

As the pillar industry of Chongqing, motorcycle industry has a rich matching engine

rich resource. But i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Guangdong plate has the obvious

disparity. Chongqing motorcycle plate has already faced the crisis and challenge in the

future competition. In this paper, we systematically study Chongqing motorcycle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from the organization with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detailed industry operation data.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dustry improve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otorcycle industry in Chongqing.

Key words: Chongqing motorcycle industry industrial cluster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 1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摘要 ................................................................................................ !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未定义书签。

一、前言 ........................................................................................ !未定义书签。

二、重庆摩托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 !未定义书签。

() 重庆摩托车企业组织状况分析 ................................... !未定义书签。

1. 摩托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状况 ............................... !未定义书签。

2. 整车生产企业的发展状况 ....................................... !未定义书签。

3. 科研和技术开发状况 ............................................... !未定义书签。

() 重庆摩托车产业结构分析 ........................................... !未定义书签。

1. 重庆摩托车产品结构分析 ....................................... !未定义书签。

2. 技术来源分析 ........................................................... !未定义书签。

3. 产业上下游特征分析 ............................................... !未定义书签。

() 重庆摩托车产业集中度分析 ....................................... !未定义书签。

1. 主机厂可分为高、中、低三档 ............................... !未定义书签。

2. 小规模零部件生产厂商繁多 ................................... !未定义书签。

三、重庆摩托车产业的发展优势 ................................................ !未定义书签。

() 重庆摩托车产业内部优势 ........................................... !未定义书签。

1. 发动机配套资源丰富 ............................................... !未定义书签。

2. 骨干品牌优势 ........................................................... !未定义书签。

3. 技术劳动力资源丰富 ............................................... !未定义书签。

() 重庆摩托车产业外部优势 ........................................... !未定义书签。

1. 西部农村市场需求强劲 ........................................... !未定义书签。

2. 大排量摩托车技术优势 ........................................... !未定义书签。

3. 海外出口优势 ........................................................... !未定义书签。

四、重庆摩托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 !未定义书签。

() 产品市场缺乏竞争力 ................................................... !未定义书签。

() 企业管理粗放导致互相打压 ....................................... !未定义书签。

() 板块整体创新及开发能力较弱 ................................... !未定义书签。

() 行业未能形成真正门槛 ............................................... !未定义书签。

五、重庆摩托车产业发展建议及对策 ........................................ !未定义书签。

() 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和扶持 ....................................... !未定义书签。

() 利用金融扶持建立共性技术平台 ............................... !未定义书签。

() 推行特色品牌发展战略 ............................................... !未定义书签。

() 实现企业差异化发展 ................................................... !未定义书签。

结论 ................................................................................................ !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未定义书签。

致谢 ................................................................................................ !未定义书签。

一、前言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摩托车产业形成了重庆、广东、江浙、齐鲁四大产

业板块。作为中国摩托车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重庆市摩托车产业对重庆市的经济发

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经过“军转民”的初级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以及行业成熟阶

段之后,重庆摩托车产业现已形成摩托车研发、生产、经营、零部件配套等完整的产

业链条和行业协调、销售运输、信息集散等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了在国内具有较强市

场竞争能力的摩托车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产品集散地,涌现出嘉陵、建设、力帆、

宗申、隆鑫等著名摩托车品牌。重庆摩托车产业虽已在四大板块当中扮演着行业龙头

的角色,但是板块内部却存在不少问题。最近几年,重庆摩托车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来

自学者、政府机构的关注和研究,现已获得众多的理论研究成果。范卿泽、王小明用

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对产业(行业)区位商的计算与分析比较, 确定摩托车产业为重庆

的特色产业,并大力倡导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从而加快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徐小

[1]

钦、张军、李强从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角度分析了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

形成的机理,研究了基于产业集群基础之上的技术创新能力,并以此提出了增强重庆

市摩托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策略。刘军跃、白静、杨晓蕊通过对重庆摩托车

[2]

产业优劣势分析,认为构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系统是提升重庆摩托车产业整体技术创

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传统习惯以及影响力的不同,摩托车产业经济的研究总是

[3]

依附于汽车之后。本文将对重庆摩托车产业进行单独研究,分析其具有的发展优势和

面临的挑战,为其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建言献策。从而为当地发展自身优势

产业提供借鉴,并促进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0

二、重庆摩托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重庆摩托车产业在经过“军为民用”的基础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无序竞争

阶段之后,现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为了比较系统的研究重庆摩托车产业的发

展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其展开研究,即组织状况、产业结构以及市场集中度。

() 重庆摩托车企业组织状况分析

零部件件生产企业、整车生产企业以及科研认证机构都是摩托车产业组织的重要

组成部分。

1. 摩托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状况

随着重庆摩托车产业的迅速成长,出现了大量的摩托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并专注

于汽车和摩托车配件的生产。按照零部件制造先保证市内后开拓全球的思路,市内配

套增量得到了快速增长,内部配套率达到68%零部件企业中的代表如秋田齿轮、

德离合器、云阳曲轴、志成缸头等厂商的零部件已进入了全球著名摩托车公司的采购

范围。这些企业生产的零部件达到了很高的专业化程度,如曲轴、缸头、缸体等发

[4]

动机的重要零部件都具有很高质量水平。2011年重庆市零部件出口交货值达到59.1

亿元,同比增长30.19%,其中摩托车零部件出口值达到38.8亿元

[5]

2. 整车生产企业的发展状况

重庆摩托车整车企业的资本构成主要来自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民营企业(力帆、

宗申等),另一部分是国有企业(嘉陵、建设等)。经过快速发展,整车企业的生产规

模在四大板块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摩托车整车生产基地和出口

基地。截止2010年底,重庆摩托车行业现有目录内整车生产企业20家,形成了1000

万辆整车、130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规模,并且拥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骨干企业。据

2008-2010年的产销量统计,重庆摩托车企业进入20强的企业数量分别为556

(2.1)

2.1 中国摩托整车前20强企业板块分布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重庆 7 7 5 5 6

江浙 4 4 3 4 3

广东 5 5 8 8 7

鲁豫 3 3 4 3 4

其他 1 1 0 0 0

资料来源:《摩托车信息》2011.10

1

近年来重庆摩托车产品大量出口到海外,隆鑫、力帆、银翔、宗申、建设一直居

于中国摩托车行业出口前列。2009年,中国摩托车出口10强中,重庆摩托车企业就

占据了5 (2.2)为了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重庆摩托车企业开始以海外投资建

厂和合资的方式进行国际化道路。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3家重庆摩托车企业在印尼、

越南等国设有生产基地或者是海外代表机构。

2.2 中国2009年摩托车出口前10位统计

企业名称 出口量() 同比增长(%)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36.38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84,614 -50.15

广州大运摩托车有限公司 296,791 1.06

重庆银翔摩托车(集团)有限公司 293,504 -21.99

金城集团有限公司 281,219 -54.46

增城市海利摩托车有限公司 263,687 36.6

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246,391 -51.36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227,619 -63.6

江门市中港宝田摩托车实业有限公司 190,037 0

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182,546 -29.91

资料来源:《中国机械工业统计年鉴2010

630,891

由于国内大部分城市 “限摩”政策的施行以及 “国3”标准的采用,大大增加

了摩托车的生产成本,城市需求规模正在持续萎缩。虽然在量上持续保持增长,但是

增速减缓并出现负增长。从农村人口人均摩托车保有量来看,西部地区明显低于东海

沿海一带,农村摩托车市场还存在很大的潜力。农村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摩托车的特

殊用途,将使三轮摩托车成为农村市场的主导产品。以娱乐功能为主导的大排量摩托

车,开始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正在成为城市摩托车需求市场的新宠。目前,在大

排量摩托车生产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建设、力帆、宗申、嘉陵等几家企业。2006

年建设的JH6002.98万元的价格面向全球销售,并试图通过这款车进入欧美中级

市场。宗申则计划投产1000cc的摩托车,这是目前国内最大排量的摩托车,价格预

计在2-3.5万,而力帆的400cc也已经投入到市场中进行销售。

3. 科研和技术开发状况

尽管重庆摩托车产业在中国四大产业板块中独占鳌头,但是在摩托车方面的科研

投入做得比较少。广东大长江摩托的迅速崛起,体现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更是突显了重庆摩托车产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上的短板。在摩托车技术人才培养方

面,并没有建立起与之对应的摩托车技术学校,只有宗申、嘉陵、建设等龙头企业在

2

内部建立了技术人才培养机制,无法对板块内部的小型企业形成有效的帮助。宗申集

团在发动机上的研发技术上进行了改进,现已研发ZS244FMI.B摩托车发动机,并成

为中国第一个获得电动摩托车生产许可的企业。虽然龙头摩托车企业在摩托车技术研

发上表现出了资金和技术优势,但是随着摩托车产业的利润越来越低,大型的摩托车

企业为了保持利润增长的可持续性,开始实现多元化发展,并逐渐将重心往其他产业

偏移。

() 重庆摩托车产业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是体现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应对未来摩托车的发展趋势方

面,重庆摩托车产业还需要不断进行改善。本文从产品结构、技术来源、产业上下游

特征三个方面对产业结构进行分析。

1. 重庆摩托车产品结构分析

中国摩托车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小排量摩托车的生产上,而重庆的主要摩托车生产

企业主要分布在较大排量的摩托车上。全行业产销排名前五位的摩托车品种依次为

125ml110ml150ml100ml50ml二轮车。与前几年相比,除125ml150ml

之外其他三个品种市场占有率呈下降的趋势。到2010年,上述五个品种累计生产

2353.85万辆和销售2342.59万辆,约占摩托车产销总量的88.18%88.10%2009

年相比,125ml150ml两个品种市场占有率分别提高0.780.79个百分点。从目

前比较集中的小排量结构来看,重庆摩托车企业所生产的摩托车产品排量结构分布则

比较分散,在50ml110ml125ml150ml这五种常见排量结构上的生产分布比较

平均。而广东、江浙板块生产的摩托车排量结构则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125ml

150ml的生产上。

就产品的造型结构来看,重庆市摩托车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跨骑式摩托车的生产

上,约占总量的70%以上。其余为弯梁和轻便车,生产踏板车的企业更是微乎其微,

因此重庆摩托车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比较单一。

2. 技术来源分析

重庆摩托车企业的生产技术来源主要来自军工技术的衍生、合资生产、自主研发

三个方面。在重庆摩托车产业的起步阶段,嘉陵、建设两家国有企业建立起了其在摩

托车行业的重要地位。随后重庆摩托车板块的隆鑫,广东板块的大长江先后通过与日

本的多家摩托车企业合作推出摩托车新品,丰富了产品类型单一的摩托车市场。随后

嘉陵与本田企业进行了长达10年的合作,建设与雅马哈则合作建立了建设雅马哈摩

托车企业。宗申通过不断地自主研发,目前已具备年产摩托车200万辆、摩托车发动

400万台,并建立起了独立的宗申动力研发中心。同时期发展起来的力帆集团,

已拥有自主研发的90(100)电启动,立式100(110)型发动机,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3

的摩托车电喷技术、水冷技术和多气门技术。

3. 产业上下游特征分析

重庆摩托车产业的产业上游主要是提供原材料的企业包括钢材、铝材、橡塑高分

子生产企业;而产业下游则是从事摩托车销售的经销商以及最终消费者;而产业主体

则是摩托车生产企业(图2.1

产业上游 产业主体 产业下游

(原材料) (零部件、整车企业) (代理商、消费者)

2.1 产业分布示意图

摩托车产品的生产需要用到大量的铝材、钢材、橡塑高分子等原材料,因此上游

产品价格的任意波动,都会对摩托车企业主体造成巨大的影响。近年来因铁矿石贸易

谈判受阻,钢材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这给摩托车企业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企业只

好通过增加生产成本来维持生产。而在下游的消费端,部分摩托车企业没有及时提供

与之配套的售后服务,使得消费者原件替换的诉求无法得到真正满足。此外,产业内

部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摩托车物流体系,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 重庆摩托车产业集中度分析

近年来,中国摩托车产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集中趋势,表明产业的成熟度进一步

提高。重庆板块主机厂集中度虽强于其他板块,但是零部件的集中度却不断被弱化。

1. 主机厂可分为高、中、低三档

截止2011年,重庆市摩托车企业累计产销摩托车1029.7万辆和1009万辆,占

全国摩托车企业总产销量的38.13%,因此重庆摩托车整车企业集中度明显高于其他

板块。重庆现有已注册摩托车企业18家,其中的隆鑫、力帆、宗申、嘉陵和建设,

年产能力都超过150万台,五家企业的销量之和占到重庆摩托车企业总销量的60%

属于主机厂中的高档企业。中档整车企业的年产量能力在20-50万之间,像这样的

企业一共有5家,总销量在150-200万之间。低档类企业则主要包括大部分年产量

10万以下的企业,这些企业之间的竞争已呈现白热化。由此可以发现重庆摩托车

板块的整车生产主要集中五家大型高档企业。

2. 小规模零部件生产厂商繁多

2007年总数达到2489家,但规模以上企业仅为471家,占比降为18.92%,而

2010年总数达到2700百家,数量虽然在增加,但是规模企业减少到393家。

4

三、重庆摩托车产业的发展优势

作为重庆市的支柱产业,摩托车产业一直占据着重庆工业的绝对地位。板块凭借

其强大的产业规模以及本土雄厚的工业基础形成了多方面的发展优势,下文将从板块

内部和板块外部两方面的优势对其进行分析。

() 重庆摩托车产业内部优势

雄厚的工业基础不仅推动了重庆摩托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还为完善内部配套体系

提供了条件,整个行业拥有发动机配套资源丰富、骨干品牌、技术劳动力资源丰富等

内部优势。

1. 发动机配套资源丰富

板块内部现已具备30种发动机零部件的生产能力,不断丰富的零部件产品吸引

了众多整车企业的目光,并体现出巨大的自主生产和配套优势。如秋田齿轮、利德离

合器、云阳曲轴、志成缸头已成为广东板块以及江浙板块发动机零部件的重要供应商,

在发动机配套市场中已备较强的竞争力。重庆发动机配套优势还吸引了济南、湖北、

四川等地的整车企业迁入重庆。嘉陵、建设、力帆、宗申等主要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动

机配套资源,不仅能够用于自身企业摩托车的生产组装,还能够对其他无发动机生产

能力的企业提供配套供应。近年来重庆摩托车产业已实现发动机零部件的对外出口,

主要针对越南和印度的整车生产厂家。此外,来自欧美的高端摩托车生产厂家已经将

部分零部件厂商的产品纳入了自己的采购范围。与其他三大板块相比,巨大产能优势

和丰富的配套资源是不能相比的。

2. 骨干品牌优势

以嘉陵、建设为代表的军工企业,早已在行业内部建立起了品牌优势,在市场上

已培养起了忠实的消费者群体,其产品质量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宗申、

帆、隆鑫、银翔为代表的民营企业,更是具备了十足的品牌竞争力,连续进入中国摩

托车生产企业10强。力帆在发动机的创新上已具备世界名牌摩托车企业的水平,是

国内第一家自主研发水门技术和电喷技术的摩托车企业。宗申通过不断地自主创新,

现已具备电动摩托车的生产技术,并成为中国摩托车企业中第一个获得电动摩托车生

产许可的企业。隆鑫则通过与宝马之间的技术合作,引入了宝马汽车的管理体系,使

自身的品牌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 技术劳动力资源丰富

重庆市是西南地区的人口大市,人口数量达到了3000万,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

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现已形成一批素质较高的技术人才队伍,具有劳动力价格

5

相对低廉的优势。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以及重庆邮电大学都设有

汽车机械化专业,可以为汽摩产业提供专业化人才。汽车摩托车制造业既是资金和技

术密集型行业,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丰富的、多层次的、相对沿海地区价格低廉的

劳动力资源,将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本地研究学者所做的相关学术研究

也将有利于重庆市汽摩企业应对挑战和升级,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 重庆摩托车产业外部优势

与广东、江浙、齐鲁三大板块相比较,重庆摩托车产业板块同样具有一定的外部

优势,如大排量摩托车技术领先、西部农村市场、海外出口等优势。

1. 西部农村市场需求强劲

据有关部门预测,随着国家增长模式的转变,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将成为重要的

增长手段,这给中国摩托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20112015年我国

摩托车的年需求量有可能保持在20003000万量之间。伴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

略的推进以及面向农村的惠农政策(摩托车下乡补贴)的不断深入,西部地区城乡居

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

力,有利于提高西部农村地区的摩托车消费。西部农村地区每千人保有摩托车的比例

远低于中国平均水平,这意味着西部农村摩托车市场还存在很大的潜力。由于西南地

区的四川省以及云贵高原的地理位置都非常特殊,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而身处重庆的

重庆摩托车生产企业凭借其地理优势,迅速布局西部农村摩托车消费市场。

2. 大排量摩托车技术优势

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市场不断向外开放,哈雷、杜卡迪等国外大品牌

看准商机,纷纷进入了中国市场。其以娱乐功能为主的大排量摩托车,正在受到中国

消费者的青睐,大排量摩托车正在成为城市摩托车需求的主力。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

方式的不断变化,消费者不仅注重摩托车的实用性,而且开始追求摩托车的娱乐性,

这让技术含量要求高的大排量娱乐性摩托车在城市有着较好的前景。虽然大排量摩托

车的成本造价昂贵,但是其带来的利润空间远远大于中小排量摩托车。国内的摩托车

企业中只有重庆摩托车板块的几家领军企业实现了大排量摩托车的研发和生产,其他

企业现在还局限于125ml110ml150ml的生产。首先,这类车型的生产造价成本

比较低,能够找到合适的消费对象。其次,在大排量生产技术处于完全落后的地位,

无法进行研发和生产。这为重庆摩托车企业进入国内高端摩托车消费市场提供了机

会,因此需要把握机会发挥自身在大排量摩托车市场的技术领先优势。

3. 海外出口优势

摩托车海外出口一直是重庆摩托车企业的强项,在摩托车企业出口量排名前十的

企业中重庆摩托车企业就占据了5席,力帆、隆鑫、建设、宗申连续7年进入前十强,

6

体现出重庆摩托车在出口方面的巨大优势。作为重庆市的支柱性产业,重庆市政府给

予了重庆摩托车出口很大的优惠政策,鼓励当地摩托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进行海外出

口,给予进行海外出口的摩托车企业出口补贴。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表

现低迷,出口市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重庆摩托车出口市

场开始出现好转。2010年,摩托车出口量超过10万辆的企业共有26家,比上年多

5家;累计出口700万辆,占摩托车出口总量的82.81%其中,出口量排名前十

[8]

位的企业依次为:隆鑫、力帆、宗申、广州豪进、银翔、金城、广州大运、大长江、

航天巴山和嘉陵,分别达到82.12万辆、68.40万辆、46.06万辆、45.12万辆、44.67

万辆、38.49万辆、32.77万辆、32.37万辆、29.17万辆和22.99万辆。与上年相比,

前十强企业新进了嘉陵和航天巴山两家重庆板块的企业。上述十家企业中重庆摩托车

板块企业累计出口摩托车293.41万辆,占前十强摩托车出口总量的66.36%。东南亚

市场和非洲市场一直是重庆摩托车企业的重点出口对象,其中非洲市场的需求量增幅

明显。伴随着重庆摩托车企业走出去的方针,重庆的大型摩托车企业已经打开了南美

市场,重庆摩托车在海外市场的销量正在不断地增长。与此同时,重庆摩托车板块的

宗申开始向美国本土市场进军,现已完成对美国本土的一家摩托车制造商的收购,

始投产电动摩托车,产品主要面向美国市场的本土消费者。

7

四、重庆摩托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受到国内广东、江浙板块以及国外摩托车企业的冲击,重庆摩托车产业面临着双

重竞争压力,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多方面的挑战。与以大江为代表的广东摩托车板块

相比,重庆摩托车企业表现出产品市场缺乏竞争力、管理粗放、研发能力弱、行业门

槛过低等问题。

() 产品市场缺乏竞争力

重庆摩托车产业板块的总销量在四大板块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是单个企业在

产品市场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嘉陵自2003年被大长江夺去了单个企业产销量最高

的桂冠之后,第一的位置连续7年被大长江占据。通过最近3年嘉陵、力帆与长江的

产销数量分析(表4.1),大长江在2008年—2010年产销量年均增幅达到29.32%

体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作为重庆摩托车板块中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的代表,力帆的

3年年均增速为17.46%,嘉陵则只有11.22%,与大长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根据

2010年三家企业产销量的环比增速对比可以看出,力帆环比增长13.97%,嘉陵环比

增长只有7.97%,远低于大长江的21.45%。相对于大长江的持续增长,重庆摩托车

板块的企业遇到了增长阻碍。

4.1 20082010年重庆板块典型企业与大长江销量增长比较表(万辆)

企业 2008 2009 2010 年均增幅

力帆 97.17 133.20 157.14 17.46%

嘉陵 131.85 137.19 148.13 11.22%

大长江 189.48 232.59 282.48 29.32%

资料来源:中国摩托车商会网,2011.3

在产品造型结构方面,重庆摩托车板块生产的摩托车产品显得比较单一,而广东

和江浙的摩托车企业生产的产品则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重庆摩托车生产企业主要生产

跨骑式摩托车,其占全部产品的70%轻便式摩托车和弯梁车以及踏板车的生产都比

不上广东摩托车生产企业的规模。由于重庆摩托车企业的产品品种单调,因此不能够

完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诉求。而汽车和电动车正在对摩托车构成替代威胁,随着私

人汽车消费市场的不断升温,许多城市家庭选择购买汽车来代替对摩托车的购买。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国外的摩托车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这些企业在摩托

车生产上讲究做工精细,不管是外表还是发动机以及降噪方面都很讲究。在外形方面,

国外品牌的摩托车更注重色彩的变化,而重庆摩托车的色调则比较单一。产品的样式

也显得更加人性化,而重庆摩托车的产品样式则比较俗套。合资品牌或者是大长江的

8

外件的质量档次比较高,耐磨不容易发生变形。在发动机方面,从消费者的反应来看,

重庆摩托车发动机存在推动力不足的问题,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容易熄火,推力好的发

动机通常情况下表现出噪音大的情况,而且在路况不好的情况下震动比较厉害。与其

他优秀的摩托车产品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 企业管理粗放导致互相打压

重庆摩托车企业之所以当前面临如此多的挑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与企业的管理

有关,重庆摩托车企业面临着管理粗放的问题。虽然宗申、力帆、嘉陵、建设等几家

大型的上市摩托车企业引进了先进的职业经理人的管理系统以外,企业的发展还受到

了投资者和市场的严格监督,但是其他的二线、三线企业还属于家族式经营的管理模

式。生产端并不愿意投入资金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使得自身的产品毫无竞争力。

忽视生产过程中对摩托车产品的管理,以至于产品的质量口碑严重下降。由于没有一

个系统的公司经营模式,大量的摩托车企业并没有建立起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员工

也没有归属于公司的荣誉感,从而导致企业生产员工的流动频繁,同时较低的工资水

平也降低了员工生产的积极性。企业一旦将摩托车产品销售出去之后,就对消费者不

闻不问,低劣的产品质量以及“忽悠”的销售方式给消费者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企

业在管理上缺乏自我约束意识造成出口市场极度混乱,使得行业整体利益受损。虽然

嘉陵、建设、银翔、巴山等与日本的摩托车企业进行了技术上的合作,但是没有真正

的去研究其取得成功的发展战略。如重庆摩托车企业中的代表性企业隆鑫与宝马进行

了长期的合作,但是却没有真正学到人家的核心技术,只是一味的进行概念炒作,

没有静下心来进行学习和研究。

() 板块整体创新及开发能力较弱

虽然板块内的嘉陵、宗申、力帆、宗申、隆鑫等大型摩托车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开

发团队,在技术研发上也体现出了资金优势,但是并不能改变重庆摩托车产业整体的

创新及开发能力较弱的情况。由于没有一个机制比较健全的共性技术开发平台,处于

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摩托车生产企业毫无技术储备可言。部分企业还处于引进日本

技术进行组装生产的阶段,更有甚者完全效仿其他企业的摩托车产品,打着其他企业

的品牌进行销售。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出来的摩托车产品已经趋于同质化,并没有任

何产品个性可言。另一方面,对于摩托车的相关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由于

规模小经常出现资金流断裂的情况,更何况拿出资金去投资风险极高的技术研发。

术创新是摩托车产业的生命线,从近几年广东和江浙板块的摩托车企业的强劲表现就

能够看得出来,重庆的中小型摩托车企业已经遭遇严重的技术瓶颈。在“国3”标准

实行后,重庆的这一部分摩托车企业在技术上达不到相应的标准,正面临着被淘汰的

风险。

9

() 行业未能形成真正门槛

由于零部件企业缺乏规制和监管,行业的流动性也很大,大量的企业进入和退出。

零部件企业之间生产规模悬殊巨大,厂商数量庞大,导致竞争加剧,面临较大的生存

压力。不管是从重庆摩托车整车企业数量还是从摩托车零部件企业的数量来看,重庆

摩托车企业数量庞大,真正能够形成规模和竞争力的摩托车企业也只有几家民营和国

有企业,其余的摩托车企业都属于有量没有质。尽管重庆摩托车板块内部出现过企业

之间的整合,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又有新的企业出现,以至于出现了越是整合企业数量

越多的特殊现象。重庆摩托车产业是重庆市的重点产业,得到了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支

持,整个摩托车产业享有税收上的减免和相应的政策优惠。这使得有一部分主业并不

专注摩托车零部件以及摩托车生产的企业进入到摩托车行业。这些企业在摩托车零部

件以及整车生产上并没有实质的经验,从而导致“重庆制造”的质量和口碑下降。

五、重庆摩托车产业发展建议及对策

前文以产业理论为基础对重庆摩托车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重庆摩

托车产业所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重庆摩托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

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及对策。

() 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和扶持

保持对重庆摩托车产业发展政策优惠的同时,当地政府应该加强与摩托车产业协

会的信息沟通,加大对整个摩托车产业的宏观调控。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利用社会的有

效资源,组织一个半政府性质的排量免费检测结构,对重庆摩托车产业中的二、三线

摩托车企业的产品进行跟踪检测,帮助这一部分企业达到“国3”的排量标准,降低

排量检测的成本费用。政府部门应该出台一系列政策提高整个行业的准入门槛,对零

部件企业从事摩托车组装生产进行严格限制,并鼓励零部件企业之间的整合,实现零

部件企业的规模化发展。针对产业内部假冒生产其他企业品牌的厂家,政府部分应该

加大惩罚力度,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并以政府为依托加强对整个行业的监管,

挥行业协会的公信力,保证行业内部的和谐发展。重庆摩托车产业的产品造型结构比

较单一,过多注重对跨骑式摩托车的生产,踏板车成为了重庆板块的生产弱项,虽然

重庆摩托车产销量占全国总量的40%但是踏板车的产量却极少。有关部门可以出台

有关踏板车的减免税政策,对生产踏板车的摩托车企业给予新产品的政策优惠,从而

鼓励重庆的摩托车企业生产踏板车,增强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重庆摩托车产业应该积极调整自身产业结构,树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加强自身企业的管理和规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从产品质量上进行约束,争取

做到产品的精益求精,实现整个行业的生产高效化和规模化。建立起客户为导向的产

品服务意识,通过产品质量的提高实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加快摩托车货运物流公司

的建设,完善现有产业结构的物流体系。

() 利用金融扶持建立共性技术平台

重庆摩托车产业中存在数量庞大的二、三线企业,缺乏自主研发的能力。重庆摩

托车产业协会可以与重庆的相关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鼓励当地的金融机构对板块

内部具有发展潜力的二、三线摩托车企业进行投资,帮助其进行技术研发。金融机构

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摩托车产业进行技术研发投资。首先,由于技术研发投资是一个高

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为了降低金融机构的投资风险,金融机构可以控股摩托车企业

的形式进行技术研发投资,以企业股东的身份为摩托车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

持;其次,相关金融机构可以与产业内部的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双方可以按照一定的

比例出资建立专门的公共技术研发机构,由独立出来的技术研发机构帮助其他企业进

11

行技术攻关,实现新技术在二、三线企业的快速推广,而这些企业可以根据新技术应

用所获得收益提取一定比例作为研发机构的发展基金;最后,金融机构可以对重庆摩

托车产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与重庆本地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将摩托车技术的研发项

目在高校进行挂牌,帮助企业培养核心的技术人员。

() 推行特色品牌发展战略

在未来竞争中品牌战略将成为重庆摩托车产业群的法宝,重庆摩托车生产企业可

以借鉴日本优秀摩托车生产企业的发展经验,学习人家的发展策略。在与这些企业建

立技术合作的同时,将其中的优秀经验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用于自身的发展和壮大。

日本的几家摩托车企业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摩托车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源于其独特

的品牌策略。为了促进重庆摩托车品牌影响力的快速提升,产业协会可以联合摩托车

企业举办全球性的摩托车论坛或摩托车展览会等活动,使本地企业真正融入到全球化

的竞争之中。重庆的摩托车企业不要一味追求产品的销售数量,应该加强其产品的品

牌推广,扩大其摩托车的品牌效应。重庆摩托车的企业当前面临产品同质化的现象,

并没有表现出自身的个性化。鼓励在整体战略下推进品牌差异化,各整车生产企业可

根据全市总体规划,结合自身特点努力建设特色品牌

[6]

() 实现企业差异化发展

摩托车企业可以借鉴广州板块和江浙板块中优秀企业的发展经验,实现自身的差

异化发展,发展多样化车型,找到自己的优势,才是解决恶性价格竞争的根本途径。

[6]

板块内部的龙头企业,如隆鑫、宗申、力帆、建设等几家大型企业可以走中高端摩

托车产品路线,向日本的本田、美国的哈雷以及意大利的杜卡迪等顶级摩托车企业看

齐,生产利润较高的大排量娱乐型摩托车,进军欧美高端市场。板块内部的二、三线

企业应该将重心放在中小排量摩托车的生产,从产品外形方面寻求差异化,加强产品

的外形设计,使产品外形构造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规模较小的摩托车生产企业,

当以技术要求较低的农用摩托车生产为核心,发展其在农用摩托车的生产优势,并在

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农用机车周边产品的生产,形成完整的农用机车设备配套体系。

本文通过企业组织状况、产业结构、市场集中度三个方面对重庆摩托车产业的发

展现状进行了比较详细地研究,对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以及产业结构和产业集中度

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研究认为,重庆摩托车产业既存在优势又存在问题,板块内部

具有发动机配套资源丰富、骨干品牌等优势,板块外部又存在来自西部农村市场需求

强劲、大排量摩托车生产技术领先、海外出口带来的新机遇。通过分析发现,重庆摩

托车产业出现市场表现疲软;缺乏竞争力;研发能力相对偏弱;企业管理粗放;出现

相互打压等问题。针对遇到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其中主要包

括:1)发挥政府调控作用,提高产业竞争力;2)利用金融扶持建立共性技术研发

平台;3)借鉴优秀企业的经验,实现企业的差异化发展。希望此次研究能够有助于

重庆摩托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虽然对重庆摩托车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挑战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

议和对策,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只提出了重庆摩托车产业的市场优势,限于条

件的原因,未对如何利用现有优势促进摩托车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做出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 范卿泽,王小明.比较优势理论与重庆特色产业的发展[J].重庆大学学报,2007,9(30):13-15

[2] 荀启明,杜娟.重庆摩托车行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R].重庆蓝皮书—2006年汽摩产业发展报

,2006:39-49

[3] 刘军跃,杨晓蕊.构建重庆摩托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系统及政府应发挥作用[J].重庆工学院学

,2008,22(8):30-32

[4] 唐芳.重庆摩托车主导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11):107-109

[5] 刘书海.重庆摩企,哪里是捷径?[J].摩托车信息,2008(8):28-31

[6] 钟欣.重庆摩托车产业集群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6.10

[7] 刘军跃,白静.构建重庆摩托车产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

,2009(25):54-55

[8] 陈珍梅,张成.重庆摩托车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J].摩托车信息,2009(7):96-97

[9] 丁良旭.产业集群视角下的摩托车产业发展—以重庆摩托车产业为例[J].摩托车信

,2006(15):28-30

[10] 吴鸣,程正敏.重庆摩托车产业国际营销策略研究[J].内燃机与摩托车,2010,39(5):53-55

[11] 林子.重庆上半年摩托车产量下降[J].摩托车信息,2011(8):7-9

[12] 刘丽.重庆摩托车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9(6):30-33

[13] 姜鑫,罗佳.重庆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量化研究[J].商业研究,2010(35):79-83

[14] 王全意.钻石模型下重庆摩通用发动机竞争力提升路径探究[J].现代经济,2011,10(6):36-38

[15] 王东强,田书芹.重庆摩托车产业名牌簇群发展战略模式选择研究[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

,2008,7(6):79-83

[16] BainJ, Relation of Profit to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merican Manufacturing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8,7(5): 32-33

[17] Yukihito SATO. Perfecting the Catching-up: The Case of Taiwan’s Motorcycle Industry [R]. IDE

Discussion Paper, 2009,3(195):22-34

[18] Tim Padmore , Hervery Gibson. Modeling Systems of the Innovation: A Framework for Industrial

Cluster Analysis in Region[C].Research Policy, 1998,6(8):16-23

14


更多推荐

重庆力帆集团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