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5日发(作者:奥迪a4有几款车型)

第3课 盛唐气象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

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民族交往与交融。

教学难点:民族交往与交融;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中国诗词大会》节选)

唐朝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将进酒》《望岳》《琵琶行》朗朗上口;诗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李白、杜甫、白居易之名如雷贯耳。盛唐造就了诗歌盛世,而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近五万首唐诗,也足以带我们领略那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图文展示

曲辕犁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材料一:凡织纴之作有十(一曰布,二曰绢,三曰衪,四曰纱,五曰绫,六曰罗,七曰锦,八曰绮,九曰裥,十曰褐),组绶之作有五,线之作有四,练染之作有六。

——《唐六典》

材料二:江湖语云:“水不载万。”言大船不过八九千石。然则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博,此则不啻载万也。

——《唐国史补》

材料三:始回纥至中国,常参以九姓胡,往往留京师,至千人,居赀殖产甚厚。

1

——《新唐书》

2.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提示:(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其中代表:越窑、邢窑、唐三彩。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材料展示

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自是西北诸藩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旧唐书》

2.阅读教材“民族交往与交融”一目,说说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的原因。

提示:原因在于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深得西北各族的拥护与爱戴。

3.教师追问:唐朝实行哪些开明的民族政策?结合教材试举例说明。

4.图片展示

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乌廷玉《隋唐史话》

5.阅读教材和上述材料,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概况及其影响。

提示:(1)概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2)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师生共同总结: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

(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2)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过渡:经济繁荣、民族关系友好、对外交流广泛,国力强盛的唐代会出现怎样的社会生活风貌?

目标导学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图片展示

2

2.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提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目标导学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展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画像

2.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的内容。

提示:(1)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2)杜甫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3)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3.史料解读

材料一: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忆昔》

材料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学生分组朗诵材料中的诗句并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特点。

提示:(1)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2)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3)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

5.填写唐朝书法和绘画大家的基本概况简表。

艺术家

颜真卿

柳公权

阎立本

吴道子

代表作

《颜氏家庙碑》

《金刚经碑》

《历代帝王图》

《送子天王图》

作品特点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了解了唐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学习了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尤其是与吐蕃的关系,认识到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还了解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朝时期,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3

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勤劳刻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提问、回答过程中,适时、合理引导。

《盛唐气象》

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4

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设计思路说明:

借助视频的视觉直观,烘托课堂气氛。盛唐气象一课,如何能让学生在课本材料的基础上形成大唐盛世的感性认识?将课本内容分解为四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分别为经济的繁荣,和睦的民族关系,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采用分解演绎式的逻辑层层推进教学。

课堂中在每个模块,都通过史料,图片来展示,借助问题探究的方式,逐一化解,逐一突破。唐朝经济发展这一部分,教材文字叙述精练,图文并茂。因此依托课文,进行读图,读材料,加深了解。这一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从宏观上把握两点:一是唐代高度发展的经济、文化对各族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二是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通过引导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唐代强盛的国力、开明宽容的民族政策和广泛的对外交流,为开放与包容社会风气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文学艺术繁荣多彩与唐朝经济繁荣、社会开放密切相关。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体验诗歌绘画蕴含的美。

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之前面学习的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政治局面,在融入到本课中,加以提升。总结后向学生展现了一幅多层次,宽领域的繁荣开放的盛唐画卷。

教材分析

唐朝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手工业、商业繁盛,使唐朝社会经济呈现高度繁荣景象。同时,唐朝时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之间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融,以及唐朝对外交流的广泛,使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兼容并蓄,社会生活异彩纷呈。经济的繁荣、社会风气的开放以及民族交往、交融的加强,体现了盛世唐朝的繁华景象,也造就了文化的兴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5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

教学重难点

繁荣的经济,和睦的民族关系和唐代的文化是本课的重点,和睦的民族关系是难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上春节档的电影《妖猫传》片断,直接借助影片里的大唐风貌,引入课堂。大唐盛世的缔造者们,以高超的治国谋略,为后世留下了一段千古盛世佳话,让我们一同走入盛唐,感受盛唐。

(二)新课教授

1.盛唐气象之繁荣的经济

【小组合作探究·唐朝农业发展的表现】

出示任务:学生结合PPT上的图片材料“曲辕犁”“桶车”,阅读教材思考“唐朝的农业发展的表现?”

反馈指导: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与同桌交流,整理答案。引导学生大胆发言。

教师设疑:课文为什么在讲述唐朝农业发展时,特意给出了“曲辕犁”,这件新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PPT展示史料:唐人陆龟蒙《耒耜经》中对曲辕犁有所记载。它的特点主要有:第一解决了操作比较费力的缺点;第二调节耕地深浅的构造;第三可以控制耕垄的宽窄;第四犁牵引、摆动和换向比较方便;第五,既便于碎土,又易于形成窜垡。曲辕犁特别适宜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

6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思考:结合材料,简要说一说曲辕犁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工具的改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它的出现标志着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日渐成熟。

【小组合作探究·唐朝手工业业发展的表现】

出示任务:将全班学生分为纺织业小组,制瓷业小组和造船业等小组,引导学生观察历史图片,结合课文,简要说一说各小组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手工业方面表现:(1)纺织业:品种繁多,丝织工艺水平最高,蜀锦冠于全国。

(2)陶瓷业:生产水平很高。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是杰出代表。

(3)其他行业: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小结:手工业的发展体现在手工业生产部门多、生产水平高等方面。在制瓷业方面,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釉色以黄、绿、蓝为基调,故称为“唐三彩”,盛唐时期,唐三彩十分流行。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形成“南青北白”局面。

【过渡】:“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这样的长安城,不仅留在了诗人的笔尖下,也令外国友人神往。唐朝时的长安城可以窥见昔日的商业发展境况。

出示任务:PPT展示中外画家两幅长安城西市的场景,思考画家于细节处描摹如此细腻,请判断他们想给读者传递出什么样的信息?

【活动探究·唐朝的商业发展】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课件上的史料图片,自主学习与交流。

商业:(1)表现: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

长安城是唐朝商业繁荣的一个缩影,借助以下材料让我们一同走进大唐的都城——长安

PPT呈现长安城的布局和白居易的诗句“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教师指导:引导学生思考:你能说说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吗?

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

PPT继续展示

7

材料一

是时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俄而高丽及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于国学之内。鼓箧①而升讲筵②者,八千余人,济济洋洋焉,儒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

材料二

今京师之人,不啻百万。

——[唐]韩愈著,马其昶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注释】①箧(qiè):小箱子。②讲筵:讲经、讲学的处所。③赀(zī):财产。

出示任务:结合课本相关史事以及材料,反映出长安城在当时具有怎样的地位?

教师小结: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过度】:盛唐的长安城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朝拜式的目光,同时唐太宗的对与周边民族关系的处理也收获了少数民族献上了“天可汗”的美称!

2. 盛唐气象之和睦的民族关系

出示任务: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的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活动探究·唐朝的民族关系】

出示任务:观察地图,吐蕃人生活在哪里,是哪个民族的祖先?

【历史小话剧】以小组为单位,编演历史小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教师设疑:在西藏的布达拉宫里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嫁,到底文成公主入藏后给西藏地区带来什么?

8

PPT呈现材料: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概况和影响?

出示任务:仔细阅读课文,你还可以说出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的史实?

反馈指导: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与同桌交流,整理答案。引导学生大胆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此外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过度】:长安城中繁华,不禁的让我想看看大唐那个时代的长安人是过着怎样的生活,请大家与我一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揭开唐人社会生活的面纱。

3.盛唐气象之开放的社会风气

【活动探究·盛唐社会风气】

出示任务:PPT呈现唐代社会生活的图片,指导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9

小结:唐代强盛的国力、开明宽容的民族政策和广泛的对外交流,为开放与包容社会风气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过渡】:唐朝是中国历史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4.盛唐气象之多彩的文学艺术

【比一比·感受诗歌中国】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与教材介绍的唐代诗人,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尽可能的展示诗歌诵读小比赛

学生展示,教师适时的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师小结:中国是诗歌的王国。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以图证史】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几幅历史图片,结合课本,认识特点,完成表格

教师展示图片,最后呈现表格。

教师总结:

文学艺术繁荣多彩与唐朝经济繁荣、社会开放密切相关。

10

【补充拓展·总结提升】

PPT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归纳思考:唐前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盛世气象?

师生共同小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调整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唐朝人民辛勤劳动;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等统治者的励精图治。等等这些原因,是剖析盛唐气象的得出来的,其实也是任何一个太平盛世所需要具备的。

课堂小结

唐朝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手工业、商业繁盛,使唐朝社会经济呈现高度繁荣景象。同时,唐朝时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之间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融,以及唐朝对外交流的广泛,使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兼容并蓄,社会生活异彩纷呈。经济的繁荣、社会风气的开放以及民族交往、交融的加强,体现了盛世唐朝的繁华景象,也造就了文化的兴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多,涉及到盛唐局面的内容也较广。因此,面面俱到有可能导致形散神也散。为了提升课堂效率,有必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处理课文知识。

11

探究式的学习,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课堂后半段,教师当引导学生加强对盛唐繁荣局面的横向联系,进而总结提升,得出盛唐气象——积极进取,繁荣开放。

12

更多推荐

学生,民族,发展,历史,材料,经济,文成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