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发(作者:雪佛兰11年款有几款)
型号:GZK644
GZK 644
型号:GZK5100 别名:广客电车 型号:GZK6100A侧置路牌版 别名:侧牌
型号:GZK6100A正路牌版 别名:正牌 型号:GZK6100AD-T 型号:GZK6100AD2-T 别名:康明斯 型号:GZK6100ED 别名:6100东风底盘
广客巴士品牌GZK 6100
型号:GZK6100AD-T空调车正路牌(单后门版) 型号:GZK6100AD-T空调车正路牌(大后门版) 型号:GZK6100AD-T空调车(侧置路牌版) 型号:GZK6101AD
GZK 6101系列
型号:GZK6101AD2(后折门版) 型号:GZK6101AD2(后摆门版) 别名:香槟色型号:GZK6101AD2(后摆门版) 型号:GZK6101AD3
70年代中期,首次出现了一种由广州市客车装配厂出产的“铰接式”公共汽车,这种长达14.
双层巴士
2米公共汽车,实际是由两节车厢组成的公共汽车。这种车可装载150多人,比以前“火柴盒”多出4倍。那时两节车厢各安排一个售票员。由于车身比较长,乘客太多,所以售票员和司机有一套特殊的“暗语”沟通,例如按一下短铃声是“有乘客下车”;“两短”是“请关门”;“一长”是“车上有特殊情况或危险,司机停车”等等。但这种车由于车身过长,占地面积大,跑不快不够灵活等原因,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逐渐被淘汰。 广州市最早引入双层巴士
是1985年,当时引起全国注目,也深受乘客欢迎。据悉,1994年,广州市共有双层巴士130多辆,当时曾有人预言双层巴士是市内公交车发展的方向。然而,几年过去了,双层巴士在广州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将近于无,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广州市内的道路情况越来越复杂,不利于双层巴的运行。如国产的双层巴高达4米,而市内部分天桥和立交桥的限高也是4米;另外,过于低矮的电车电线也让双层巴望而却步。其次,双层巴士本身的质量很成问题。进口的双层巴由于是旧车翻新,维修量大,零件价格昂贵,且车型过时,国外厂家已不再生产;国产的双层巴在设计上也有缺陷,同样存在着维修量过大的问题,营运成本过高使汽车公司难以承受。现广州全部退役的双层巴士共20辆,是广州客车厂1993年自行设计生产的,双层巴士曾成为广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博物馆收藏的一台双层巴士,行走28路线(广州火车站到车陂),是1993年12月由广州客车厂自行研制生产的,于2001年4月退役。这台车长11.95米,高4米,宽2.48,座位数共90(上层56人,下层34人)。1993年,广州全国率先试行公共汽车无人售票,而第一辆前门上后门下的公共汽车就是由广州客车厂生产的广州牌客车,同时广州客车厂也都到了最辉煌的时期。当时的广客的生产供不应求,买广客巴士要排队“走后门”。广客巴士曾创下月产1300辆的高产记录。
编辑本段最后的广客
2005年12月23日,是“广州牌”最后一天为人民服务的日子,当天晚上22时之后,一汽巴士公司40路线的5辆“广州牌”客车直接开到珠江新城的一个临时停车场
最后一天运营
等待报废,“广州牌”在广州成为历史。 从那天起,改制为广州市一汽巴士公司的广州市第一公共汽车公司最后一批广州牌旧型客车完成客运任务,退出线路客运服务。这是广州推进绿色环保公交,争创一流“和谐公交”的必然趋势。 退出一汽巴士营运的旧车型是原广州客车厂生产的“广州牌GZK6100AD-T和D2-T”型,于1999年投入营运服务非空调的车型。随着广州城市建设发展和市民对公交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在市政府大力发展绿色公交的要求下,一汽巴士全力推进公交车空调LPG化,老旧型客车被大容量、大玻璃、视线广阔和空调环保的大巴所取代。该批退役报废车共有39台,原来分别在14、40、57等线路营运。
在广州这个繁杂的大都市,每天都有很多东西在我们身边不知不觉地溜走了,以自己所在的城市命名的“广州牌”就是其中之一,但这种蓝白相间的大客车,在我回首的一刻,总是挥之不去。 随着广州的不断发展,在1994年6月,广州全国率先推出了空调公共汽车,广州市民从此告别了炎热的车厢,广州客车厂也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被市场经济彻底淘汰出局。虽然广州客车厂已经关闭破产,但是这些见证着广州发展的广州牌客车在我们心目中依然继续着它的辉煌。
编辑本段巴士模型 GZK643大通道铰接车
广客巴士与广州人一起走过了那一段不平凡的日子,喜;怒;哀;乐掺杂其中。作为那
段日子的纪念,广客巴士模型更是广州街坊所离不开的。在文德路、东晓市场等较
为多见巴士模型的模型店。 广客巴士模型资料: 比例:1/76 ,长130MM,宽30MM,高40MM,重200克。 材料:锌合金压铸车身,PVC轮胎,GP透明车窗,ABS内座底板。 表面处理:负离子喷漆,高温烘干,车身图案和文字用最新转移印水贴纸工艺。 评价:这款模型是按广客的要求订做,参照原型车“广州牌GZK6100AD-T城市公共汽车”仿真制造,该车款在全国首创无人售票,上车投币每位一元。就模型的工艺水平而言,真是物似主人形,可说的遗憾真是太多了。但因为是广客巴士的模型处女作,特别是如今广客的功成身退,作为最佳的纪念品非它莫属了。图中是几款动手DIY改装的广客巴士,真正的我们身边的公交车模型。
广州人心中的广客
小时候,邻居是一位在广州客车厂工作的赵师傅。上世纪70年代里的一天,赵师傅把一辆崭新的大客车开到屋后,说是要去试车,我和两个小伙伴闻声翻过后墙,爬上马路边那辆还散发着浓烈油漆气味的新客车。 车上的座位还未装好,我们几个小孩一直在车内蹲着,赵师傅一直把车开到芳村,顺手拎回了几尾漂亮的金鱼。那时候从大沙头到芳村可算是挺远的一次郊游了。 当时我正上小学,识字不多,但车头上“广州”两个银光闪闪的字至今记忆犹新。那时的公共汽车都叫“人民汽车”,就如“人民银行”、“人民邮政”、“人民医院”一样。当时广州的名牌不多,熟识且数得上来的有“红棉牌自行车”、“红星牌汽水”、“红卫牌卡车”和“广州牌客车”等等。 上中学后,经常乘18路线上学。当时这趟线路是从大沙头到梅花村,因为不是主要线路,还轮不上用“广州牌”客车,用的是一种解放前留下的、像卡车一样凸出车头的、只有一个车门的“道奇”车。木做的车壳、木做的座椅和木做的车门,乘客上下车时,售票员要使劲“哗”的一下拉开和关上车门。 那时广州市市区所有“人民汽车”的票价按乘搭站的远近,分为4分、7分、9分、11分共4种。我从家里到就读的第16中学旁边的“中山医”站,要7分钱车票,如果提前一站在“东川路”站下车的话,只需4分钱车票。为了每天省下6分钱,我经常走一站路,路上还可以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沙河粉,当时广州一碗沙河粉的价格是5分钱。不久之后,家长每月给我买一张学生月票,“断”了我的这条“财路”。 有一天,18路线也和经过我家附近的4路线、12路线一样,换上了标有“广州”两字的新客车,车门再不用售票员用手拉,但这种“广州牌”车身很短,只有一个车门,不像12路线的“广州”一样有两个车门,或像4路线的“广州”那样,不但有两个车门,还再拖着一个有一个车门的拖车。我常坐在这种拖车的第一排,做着“客车司机”的梦。 上高中后,三哥参军进了部队,给我留下了一辆与“广州牌”一样大名气的“红棉牌”自行车,那时学校里很少有学生骑自行车上学,一是120多元一辆的自行车“很贵”,二
是还要托人走后门找买自行车的“自行车票”。 有了一辆自行车之后,我就很少再乘坐“人民汽车”了。但每天骑车抄近路到学校的路上,总要经过在东湖边梅花巷尽头生产“广州牌”大客车的广州客车厂,常常能见到一辆辆崭新的“广州牌”大客车驶出厂门。如今的梅花巷已不知何处,广州客车厂也搬走了,原地成了海印桥的引桥和高高架起的内环路以及从早到晚车水马龙的海印电器城。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广州城里的“广州牌”客车也发展到鼎盛时代,城区马路各条线路几乎清一色是“广州牌”,甚至在广西、湖南等一些大中城市里,也能见到“广州牌”的身影。“广州牌”视线好、通风透气、颜色清新的新颖设计,在南国的城市里也算得上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的自行车“退役”之后,又换了一辆“嘉陵”摩托车,已很久没有搭乘过公共交通工具的我,有一天突然发现市内各线路汽车的名字由“人民汽车”变成了“公共汽车”,再后来,又换成了一个更加时尚的名字“××巴士”。车身颜色也由原来蓝白两色变成五颜六色,并印上了令人目眩的广告,有一段时间甚至还有一些两层楼高的红红绿绿的双层巴士行走于广州的主要街道。“广州牌”是日见稀少了
更多推荐
广州,巴士,双层,客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