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发(作者:雷克萨斯is300太快了)
中韩两国汽车贸易目前的现状
中韩汽车贸易在各自国家的地位
1、在中国方面的情况:
2003年中国整车出口4.3万辆,中国汽车业进出口总额182亿美元,出口
54亿美元,逆差74亿美元; 2004年出口7.8万辆,2005年中国汽车产品出
口总值达到197亿美元,同比增长56%。在汽车产品出口中,汽车零部件、附
件及车身占有很大比重,2005年出口金额达到85亿美元,同比增长51%,占
汽车产品出口的43%。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以低附加值、高人力和原材料消耗
型产品为主。出口企业以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为主,这两类企业出口金额
占出口总金额的56%。
①
在整车方面,2005年汽车(含底盘)出口数量达到17万辆,出口额16亿
美元,同比增长157%,但出口非常分散,遍及全世界179个国家,平均到每
个国家出口不足千辆。且在出口汽车产品中,载重车数量接近10万辆,其中约
90%为5吨以下的轻卡和皮卡. 2006年比2005年增长一倍左右,其中轿车出
口达到9万多辆,比2005年增长20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汽车出
口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2002年中国出口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2万辆,
2003年出口4.8万辆,2004年出口7.8万辆,2005年出口17.2万辆,
2006年出口34万辆。这表明中国汽车工业的综合实力在竞争中得到了明显的
加强
。
图一 2000—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销售统计
②
① 数字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年鉴〉,中国国家统计局出版,2005年。
② 图表来源: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统计,2005年。
1
中国政府已经把汽车工业定为国家支柱产业,把鼓励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定
为汽车工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中国要在10年内争取把汽车及其零部件出口从
110亿美元提高到1200亿美元。 2006年34万辆的出口量,只是分散在40-
50个国家中,平均起来数量非常有限。国内汽车厂商为了争抢海外市场,竞相
压价等不公平竞争现象很严重。由于价格压得太低,导致售后服务基本不能得
到保障。 2006年12月12日,美国商务部汽车事务办公室官员表示,中国汽
车工业的生产能力很大,出口也在稳步增长,但中国汽车工业还处于起步阶
段。虽然这样的论调让不少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嗤之以鼻,但确实反映出了目前
欧美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认知度。
2、在韩国方面的情况:
韩国汽车产业实现从出口化到最终实现国产化大致经历了20多年的风雨历
程,从80年代开始,韩国汽车开始大量出口。到1994年时韩国汽车的年出口
量达到73.8万辆,而1995年则为110万辆,增长48.6%,从而在世界汽车出
口国排名第6。而进入90年代中后期,韩国汽车业在西欧、美洲、东欧、中
亚、亚洲和大洋洲建立生产基地,实现生产本地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海外生
产体系和全球营销网络。1996年,汽车总产量达到281.3万辆。进入2000年
之后,韩国经济的腾飞被视为奇迹,而汽车业的发展在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
角色。同韩国的其他工业体系一样,汽车工业的发展是与国家的扶持政策分不
开的。
表1 2000年至2007年韩国汽车贸易进口销售量
①
( 单位:辆)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总进口销量 5384 5021 4785 4893 4571 4356 5874 5214
韩国国内总体销量 1200450 1249315 1159138 1025425 910725 147485 139675 1457421
进口销量所占份额 0.56% 0.54% 0.60% 0.46% 0.48% 0.62% 0.57% 0.58%
由美国进口的小量所占份额 0.16% 0.23% 0.21% 0.22% 0.36% 0.20% 0.18% 0.12%
由欧洲进口的小量所占份额 0.21% 0.26% 0.23% 0.24% 0.30% 0.22% 0.20% 0.14%
① 图表来源:中国国家信息中心,2007年
2
(二)中韩汽车产业的环境分析
劳动力资源方面:韩国国内资源有限,劳动力成本高,在零部件方面市场
需求量很大。而中国地大物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成本较低,这就可以
使两国在劳动人力资源方面可以互相弥补,在韩国汽车企业实施全球采购的情
况下,中国汽车市场的零部件质优价廉,双方的合作自然天成。韩方认为,在
韩国沿海地区,汽车产业主要分布在仁川、群山、蔚山等地,而这些地方与中
国的青岛、大连、上海、天津许多港口接近。从仁川海运到中国相关港口,只
有15到18小时。运输半径的缩短,为两国的合作增添了新的有利条件。而在
整个汽车产业层面上,中国的资源、劳动力与韩国的技术,已形成互补之势。
①
技术方面:现在许多国家汽车产业合作都难免遇到技术层次的合作问题,
不少国家出于保护本国核心技术等方面的需要,在具体的技术合作中会有所保
留,更不会让高端技术企业到海外投资。而中韩之间在汽车领域技术层面上比
较接近,因此合作会很自然。韩国不怕中国掌握一些技术,中国发展了,对韩
国自然会有回报。在中韩汽车产业合作方面,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先例。
资金方面:中韩两国汽车产业在各自国家都占有较重地位,尤其韩国政府
大力扶持汽车产业,国民也是一再支持本国产轿车,因此,韩国汽车制造业大
多数都得到了政府的资金帮助。而中国政府也在逐步重视发展中国国产轿车
业,也不断提供资金的援助来扶持国产轿车的发展。甚至设立了一些专门的款
项来支持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一)中韩汽车产业目前合作情况
中韩两国已经相互成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韩国是中国第六大出口市场,
第三大进口来源地,第四大吸收外资来源地,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第一大对外投资目的地。韩国采取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五大汽
车生产国,中国在汽车产业采取了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
争,对中韩双方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统计,现代汽车、起亚汽车和通用大
宇汽车不断扩大在华生产规模,是韩国对华出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中
国汽车工业产品质量提高以及价格竞争力的强化,韩国从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
正在急剧增长。韩国和中国汽车产业通过相互投资和技术交流使合作关系紧密
持续下去,双方通过相互互补和竞争追求着两国汽车业界共同发展。经过多年
的发展,建立中韩自贸区不会影响韩国汽车企业对华的总体战略,将增强韩资
汽车企业在华竞争力,有利于韩国在华投资企业降低进口零部件的成本,从而
扩大其在华市场份额,因此将带动韩国汽车发展。
中韩汽车产业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中韩汽车产业在技术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轿车生产大国,但是在产量迅速增加的时候,对
于中国的轿车工业来说却是更多的无奈。看看公路上跑的轿车中,有多少是挂
着自己的车标呢?我们没有拿得出手的汽车技术,因而也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
的轿车品牌。 中国汽车工业的制造的产品有四种类型,一个是引进国外现有
产品,二是在国外现有产品上进行联合设计,三是委托设计,四是自主开发。
①国内各大生产企业大多数都选择了合资引进国外现行产品的生产方式,这些
车型在国产轿车中的比例是最高的。关于联合设计的产品,这是有些国内厂商
利用国外现有产品进行设计只是针对中国特定市场而对原来国外的车型进行的
一些小的改进,没有对原型车的技术进行核心的改变,目前国内最少的车型是
(一)中韩汽车在投资资金规模上存在的问题
中韩两国的汽车产业在投资资金上存在的问题是双向投资失衡,中方对韩国
投资资金较少,且投资规模小,存在逆差现象。而韩方近几年来,不断扩大在
华投资,特别是韩国现代汽车,目前在中国已经具有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他
们成功设立了北京现代汽车公司。韩国汽车产业在一步步将他们的投资资金和
规模向中国转移,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这块“大蛋糕”,他们认为
中国汽车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对于中档轿车的投资更是持乐观态度。中方之
所以没有很多地在韩国汽车市场上的投资,除了受到韩国本土汽车的影响,更
主要是投资资金过大,而收益过小,因为韩国的国内劳动力与国内相比几乎相
差10倍,而且材料,零部件等其他费用相对国内来说也是较高的,所以一般的
中国汽车企业认为在韩国投资是非常冒险的,因此才产生这种投资资金上的逆
差现象。
发展中韩汽车产业贸易的对策
中国汽车企业应实施“产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首先,中国应注重在汽车产业贸易合作及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产业走出
去”的发展战略。实施标准化战略,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促经产业升
级和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扩大出口,加快与国际惯例接 轨等方面都有着
重要作用.实施标准化战略是要提高我国汽车企业的创新能力,汽车出口企业要
加强科技投入,以市场为导向与科技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携手开发自己的核心技
术,使其在汽车生产领域的技术处于明显的领先优势。其次,要加强认证工作。
中国汽车出口到韩国,就要通过他们要求和认同的认证,并获得相应标志。同时
企业还要通过一定的认证体系。再次,企业要培养相关人才,使其掌握国际汽车
生产技术等相关知识,熟悉国际上的标准生产程序和质量认证。最后,中国汽车
企业相关部门应该不断注重加强与韩国的科学技术交流、信息交流、人才交
流,既要学习韩国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也把自己的技术推广出去。同时
选派优秀的人才到韩国去学习,同时吸引韩国的优秀人才来为中国汽车企业服
务。通过学习,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进而实现双方互赢的经济的战略目标。
5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中韩两国的贸易发展前景是一片光明的,尤其是在
汽车产业方面发展的合作空间巨大,两国汽车产业合作是畅通的,也是理性
的,双方只要沿着“采购贸易-技术合作-资本合作”这样的“三部曲”来真正
实现共赢互利,这就是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所在,只要两国能够共同努力共同
营造,相信有一天中韩两国的汽车贸易合作产业会成为世界瞩目的成功产业,
同时也会带动世界汽车贸易产业的成功与发展。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1]草杰:《现代汽车的中国市场产略初见成效》,北京,《当代韩国》2005第2期。
[2]那英:《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03第4期。
[3]曹建海:《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北京,《管理世界》2003第4期。
[4]邱国栋:《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分析与策略》,东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版。
[5]徐斌:《中韩汽车合作为何能成功》,北京,《中国机电工业》,2002第11期。
[6]陈岩志:《中韩汽车合作现状》,北京,《中国机电工业》,2002第15期。
[7]史自力:《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北京,《经济经纬》,
2005。
[8]朱剑明:《中国汽车产业的大国优势和出路》,北京,《企业研究》,2005第6期。
[9]蔡文兴:《汽车排放标准与控制技术的发展》,上海,《上海汽车》,2000第9期。
[10]王晶:《韩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上海,《上海汽车》,2003第12
期。
[11]柯晓岸:《走进韩国汽车工业》,北京,《中国科技财富》,2005第4期。
[12]张江湖:《草根汽车走向世界》,北京,《中国科技财富》,2005第12期。
[13]张晓芳:《韩国模式启示中国汽车》,北京,《中国投资》,2003第1期。
二、韩文部分
[1]???: 《?? ??? ??》, ?? ,??????? ,2007 09
[2]???: 《?????????????》, ?? ,????? ,2005 02
[3]???: 《?????????》 ,?? ,????? ,2006 03
[4]???: 《????????????》, ??, ?????,2007 03
[5]???: 《????????》, ?? ,????? ,2005 12
[6]???: 《???????? ??》 , ?? , ????? ,2005 07
[7]???: 《?????? ?????》 ,?? ,????? ,2004 09
7
更多推荐
北京现代小轿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