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8日发(作者:奔驰官方网站旗舰店)

精心整理

因图片很多,又是制作过程中拍摄的,所以不会会有太多的文字出现,不过后面会陆续为大家分享详细情况。

电控部分(自动转换,局部)

底盘上安装的工具箱

车内的小餐桌

炊具(车外部分)

多媒体投影仪

登车梯

反光条效果

反光条效果

围观

尾部

中国沈阳

退休夫妻牵手天涯

自制房车走遍中华

情系祖国五湖四海

爱洒华夏万户千家

快要退休了(还有半年),到那时就不用再为工作而忙碌了。孩子又不在身旁,小家庭在地球的那一面过得还算可以,也免除了我很多的牵挂和劳累,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很快就要到了所谓的又有时间又有钱的年代(钱虽然不是很多,但老两口享用足矣)。身体还很好,还是那么爱动手、动脑。这种激情给我力量,给我奔向远方的动力。

梦想一:情系祖国五湖四海。

驾着自己制作的房车,载着加起来一百二十多岁的老两口,在白山黑水中四海为家,沿边境、走海疆,环游中国。看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奔腾入海,观怒江大峡谷、钱塘江潮、壶口瀑布那惊心动魄的画卷;在天涯看日升月落、在海角听渔舟唱晚;在乌苏镇拥抱中国的第一缕阳光,在漠河看中国北极的绚丽极光;在大小兴安岭的林海中漫步,在呼伦贝尔的大草原上翩翩起舞;在额济纳品味万亩胡杨,在喀纳斯领略奇异风光;在塔克拉玛干寻找沙漠绿洲,在帕米尔高原采摘冰山雪莲;在布达拉宫的广场上引吭高歌、驾风而行,在古格王朝的废墟中抚今追昔、荡涤心灵……

梦想二:爱洒华夏万户千家。

驾着自己制作的房车,载着全套的影音设备,老两口奔向农村、山区、海疆、边防。他们来到农村山区,给这里的人们播放一场病虫害的防治、森林防火普及知识、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等实用知识的影片,向他们传授一些致富的经验;他们来到海疆兵站,为那些远离父母、保家卫国的辛勤的战士们送上一场他们喜爱的影片;在云贵高原的一所偏远小学,他们为因为路远不能回家而住校的几名孩子放映一场《喜羊羊与灰太狼》时,孩子们的脸会……;在大兴安岭的一个小山村里,他们为一位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从没有照过相的老人拍摄并打印出一张A4大照片时,老人的心会……;在黄土高原的一个正在建新房的农家,他们送上一场电影,以农家的名义招待他的街坊邻居,汉子的笑容会……

情系祖国五湖四海,爱洒华夏万户千家----这就是我的梦想,也是老伴的梦想。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不正是我们gov-ern-ment所倡导的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吗。在快乐中多做些公益事业,修养了情操,锻炼了身体,延缓了衰老,延长了寿命,何乐而不为呢?

一、车型的选择

1)退休后有大把的时间,我的房车每次出行的时间预计会长达几个月。所以,房车必须尽可能做到宽敞、舒适,设施齐备,必须像个家的样子,要有家的温暖,否则出去的时间不会太久就会想回来了,回来就不太爱出去了。

2)另外,考虑到本人的B1驾照和退休之后的驾乘,所以准备选用高端单排轻卡(栏板型)做为原型车。

首先说明一下为什么要选择高端单排栏板轻卡?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既然是环游四海,车辆的可靠性、驾驶的舒适性、车体的刚性结构等各项性能、指标必须要达到某个标准。并不是说低端的、或者低配的轻卡就必然会出现某些问题,但出于长期性的考虑,如果银子够的话还是尽量选择高端、高配的吧,伤不起呀。

至于单排问题:高端的宽型单排准乘人数一般确定为3人,本人是与老伴一起出游,3座足矣。现在核定准乘人数是按照驾驶室准乘人数确定,双排的确定为5至6人,但总感觉5、6人挤在一个2×4米的箱子里不太舒服也不太方便,不是夫妻的人挤在一起那种感觉,元芳,你懂的。

为什么选择栏板车?

在改装房车过程中千万不要突破交通法规对车辆改装的限制,特别是想要环游全国的车友,在路上的时间长,中奖的机会就多,别指望在厢货上开窗也能合法上路。栏板车的好处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一个大箱子放在车上,只要你不超宽、不超高、不超长、不超重,车上又没有违禁品和别人的老婆(液化气罐需要加固和伪装,以后会有详细介绍),谁又能耐你何呢?检车时将箱子卸下,栏板货车呀,啥毛病没有,堂堂正正检车,高高兴兴过关。

轻卡车做为房车的感觉是:车体宽敞,可改动性强,改装起来过瘾;低调、不张扬。当然如果想吸引眼球也可以,你把箱子做成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模样拉着到处跑,估计有关部门很快就会请你去做客的。

先发几张房车完成后的照片:

交流供电系统:

外电:50米长2.5平方毫米的防冻电缆线轴,用于借电时使用;

2000瓦NFA纯正正弦波逆变器,连续输出功率1800瓦,为1匹家用变频空调、YAMAHAP7000S音频功放系统及周边设备、电磁炉等大功率交流电器提供电源;

600瓦NFA纯正正弦波逆变器,连续输出功率550瓦,为先科71升电冰箱、电褥子等小功率交流电器提供电源;

日本原装1000瓦本田数码发电机,最大交流输出功率900瓦,备用电源;

NFA2000W逆变器

1000瓦本田原装数码发电机

直流供电系统:

12V640AH硅能电池副电池组

日本原装本田数码发电机,12V输出8.2A;

12V400W太阳能电池板(4块100W单晶太阳能电池板并联使用,配接20A12VCM30智能型太阳能充电控制器)。

60A直流电源,借电时为车内的直流用电设备提供12V直流电源,可减少使用副电池组的次数,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

太阳能电池板及控制器

影音系统

影音系统由下列器材组成:

1、YAMAHAP5000S专业后级大功率功放(输出功率2*500W,最大可达2*1000W);

2、DBXDSP8000数字话筒前级效果器(具有双混响防啸功能);

3、舒尔UB88KTV无线话筒麦克风;

4、两只JBLSRX715专业舞台音箱;

5、HITACHI日立HCP-2650X投影机;

6、麦乐迪K8HM2086KTV点唱机系统,内存3.2万首原唱歌曲,并可无限下载。

在车的一侧安装有84寸高清投影幕,K歌和放映影片时,整个系统能够提供2600流明、分辨率为1024*768的高清图像和53Hz-20kHz高音质音响。

功放机、无线话筒、前级效果器

警报系统

警报系统由红外线报警器、语音警示放大器、LED投光灯、4路监控录像机、原产美国联邦信号AS380两部。报警系统开启后,在物体(人、动物等)进入房车9米范围内,红外线报警器探测感知,同时启动语音警示放大器、LED投光灯和4路监控录像机,30W扩音机马上播出语音警示“你已进入到视频监控区域,110报警系统已经启动,请您立即离开”。若反复播出三次后被测物体还没有离开监控区域,在主人未解开报警状态的情况下,两只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串联的AS380极具震撼性的警报声将响起,这阵势估计对心存不轨的人很具杀伤力的,在野外对野兽也有很大的驱赶功效。

美国联邦AS380报警器

氧气供应系统

氧气供应系统由两只15L氧气瓶、氧气表、吸入器、吸氧管和氧桥组成。两只15L的氧气瓶贮氧量可达4200L(指工作压力为13Mpa时的贮氧量),可连续提供52小时的氧气。因为我们年纪都已经偏大,高原缺氧那是很挠头的事。所以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氧气供应系统是很有必要的。缺氧的时候、晚上就寝的时候、驾车的时候、运动的时候都可以吸吸氧。路上遇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请他到车上吸吸氧,那绝对是一桩大大的善事。

15L氧气瓶及连接件

自2007年起,就产生了开着自己改造的房车周游全国的梦想。特别是近几年,在设计思路日趋明晰后,就想逐步地将自己的设计方案、车辆选型、工具采购、材料准备、施工方案、制作工艺等各项内容通过这个平台向坛内的弟兄们展示一下,使大家一起来分享我美好的梦。

接上篇:自制房车牵手天涯—Demi号房车改装全过程(1)

继续发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晒晒工具先。首先声明,本人并不是工具党,只是从小就酷爱工具,喜欢自己动手,收藏工具是一种爱好,且到了成癖的状态。

奇瑞切割机(底座是铸铁的,切割金属时机身不抖)

博世POF1300ACE雕刻机

博世GSB-13RE冲击电钻

博世GBH2-26DRE电锤

博世GSP12-2充电螺丝刀

博世TWS6000角磨机

博世GHO18-82手持电刨

博世GBM-13RE手电钻

博世小工具箱

博世GMP1修边机

博世GDM13-34云石机

继续晒工具

博业砂带机

地恩地小砂轮机

地恩地小台钻

F30汽钉枪

博世激光测距仪、水平仪

冀发10寸小台锯

牧田角磨机

日本岩田W-71喷漆枪

日立砂纸机

瑞奇电剪刀

瑞奇热风枪

塑料焊枪

威克士电圆锯

斜切锯(感应电机,无噪音)

木工压刨

电缆连接头液压钳

码钉枪

蚊钉枪

继续晒工具,再发一些手动工具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各种夹子

刷子、铲子等

各种气枪

磁性支架、定位垫块

雕刻机用木工铣刀

各种铣刀、磨头、中心孔定位器

钻头

丝锥、板牙

拉马、铁刨

管子板牙

各种扳手

内六角扳手

壁纸刀、勾刀

也是剪刀

卡簧钳

管钳、大力钳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木工锤、橡胶锤、史丹利斧头

锉刀

组合扳手

套筒扳手

皮带冲子

木工凿子

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材料和配件、备件搜罗了近90%,虽然原定计划2014年春季开始施工,由于手太痒痒了,所以,2013年秋儿子一家回国探亲走后就急不可耐地动手了。

这里需要重点说明一下。我的这台房车从设计到施工完完全全是我一个人手工制作的,没有经第二个人的手,所以,一切制作必须适合一个人操作。鉴于此,整体设计为板式结构、装配式车厢,所以,车厢的几面大板还是准备在我的材料库(兼生产车间)里DIY,整理了一下,腾出了4.5米宽7米长的一块绝对空间,高度能有3.8米(加工工具、设备不在此范围内)的场地供我折腾,够用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标准的、平整的工作台是必须的。备好材料了,先做一个与我车厢一般大的(4.2米×2.0米)工作台,高度为0.90米,与车体同高,一是DIY时不用太哈腰,老腰不方便哪;二是将来车厢与车体分开时做为存放箱体的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平台。工作台为装配式可移动型,在此房间内制作完成大板后(包括框架的焊接、保温层的安装、外衬板的固定以及外层铝板的粘接等)就会移到我的车库进行下一步的工序,所以工作台必须采用装配式;我固定在房梁上的1吨手动葫芦是不可移动的,只好工作台在此范围内移动。为此,淘了四个单只承重420公斤的带锁紧万向轮,这样就可以解决工作台的移动问题了。在工作台上制作工件前,会用激光水平仔细仪校正好整个工作台的水平度和平整度,校正后用四根梯形丝杠将工作台的四角顶起并固定,以免制作出的工件出现扭曲现象。

制作车箱体的材料都比较长,一个人干起来肯定会带来很多麻烦,先制作两个可调高度的托架,这样,在下料、切割、钻孔、锯切时就会得心应手了。

先上些PP,没有按顺序来,大家自己排序吧。

为了制作出高标准的车厢,一个高标准的平台(或者称之为工作台)是必须有的,蹲在地上焊接一是老腿受不了,二是出来的产品平整度难以保证。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哪段时间不准备出去走了或者因为修车、检车等原因需要将箱子卸下来,放在哪里?不能放在地上,太低了不好装车。所以,制作一个与车厢一般大、与货车箱体一般高的平台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需要在工作间内制作装配式的箱体,完成后再将箱体的几个面全部移到车库进行统一组装,我的工作平台必须具备可移动、可拆卸功能,主架采用100*100*4大截面方钢管;横梁采用40*80*4方钢管;操作平面采用40*40方管焊制的框架覆以2毫米镀锌板(四周压角);四只单只承重420公斤的带刹车万向脚轮;30毫米丝杠制作的顶升装置,保证平台的水平度、平整度。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横梁用的料

先前制作的托架,就是干这个用的。

看看我的焊接手艺,能通过吗?

为了牢固,万向脚轮的底座直接焊在了主架上

平台的主框架和横梁焊接完毕,组装一下试试,看看效果如何。

30毫米丝杠螺母,每个角都有,调整平整度用。

可拆卸、连接部分

心目中的房车就要开始制作了,经过多次思考,还是把我的梦想----自己亲手制作的房车起个名字吧,没说的,就用我日夜思念的小孙女的名字给我的房车命名,天经地义的事。

提起我的小孙女,多啰嗦几句哈。

2001年,正在东北大学读大二的儿子在我们老两口的怂恿下,去了新西兰梅西大学,继续完成他的学业。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完成了学业、找到了工作、拿到了绿卡、娶了个洋媳妇......话有点多,别见怪。

2006年5月,4.5公斤重的小孙女来到了人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心和思念。2006年底,全家三口一起回来了,小孙女用她那明亮的大眼睛第一次看到了中国,看到了爷爷、奶奶,看到了很多很多与姥姥、姥爷不一样的面孔但同样爱着她的人。2008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年初我去了新西兰,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后将她带到了中国,并在爷爷奶奶身边生活了2年零3个月,这段时间是我最快乐的、也是带给我最美好回忆的时间,她让我享受了幸福的天伦之乐。2010年4月,由于签证到期和需要上幼儿园、上小学的原因,她带着眷眷的思恋之情和一口正宗的东北话回到了她的祖国,从此开始了我日日夜夜深情的思念......,这就是我想用小孙女的名字命名我的梦想、我的房车的初衷。

小孙女的全名:Demi-leighalexisthomson-yu,名字有点长,就用我们常叫的Demi吧,还很好记,至此,我的房车名字正式确定:Demi号。

发两张孙女小时候在中国时的两张照片吧。

还是一些准备工作。

由于完全由一个人制作,有的部件会超过200斤,故在车库的房梁上固定了一根工字钢,在上面安装了一个电动小升降机,带电动跑车的,起重600公斤。

对台钻进行了校正,确保钻孔的质量。

校正无齿锯锯片的垂直度,以保证锯出来的材料各个面的角度得到统一。

将平台制作完毕(但没有喷漆,想等箱体焊接完成后一并喷漆),尺寸还是很精确的:长4202毫米(长了2毫米);宽2000毫米(不差分毫);高度980毫米;对角线一边是4654毫米,一边是4653毫米,说明还是很方的,这种精度的平台用来完成我的作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一点体会:想要做出高标准的成品,每一步都要精益求精。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最大程度地控制住每一步的精确度,最后组装时才能做到最小的误差,才能做出精品。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既然平台已经完成,趁着天气还没有太冷,准备开工,也不用选择黄道吉日了。第一步先下料,在小库里完成钻孔、扩孔、铣槽、预埋螺栓、长条形平垫、吊装件等,如果进展顺利,可将两侧及前后四片焊好(上下两片不能在小库焊,两米宽,立起来门也出不去)。这些完成后就转移到车库,因为那里有暖气,冬季也可进行部分施工。

用于调整平台水平度的支腿,配合激光水平仪进行调整,水平仪定N个基准点,用支腿调整水平面。

不多说了,随着箱体的工程进度,会有大量PP及说明奉上,欢迎大家拍砖(轻拍、轻拍)。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包括精神上的、工具上的、材料上的、设施上的等等,在众多朋友和族友的关注、等待、支持下,2013年10月21日终于启动了为期一年八个月的、用小孙女名字命名的板式房车制作的第一锯,很是值得庆祝一番,因为答应过小孙女不再喝酒,当时连喝三大杯茶水以示庆祝。我会记住那一天----2013年的10月21日,期盼多年的房车开始进入了制作阶段,真正开始过瘾了!

既然是第一锯,就得见点光亮。

这个平台还真够大,图纸直接铺在了上面。

必须严格控制住精度。

随着工程的进展,也会采购一些配件等,那就也与转帖一起转过来吧。

动中通卫星天线

下料、划线。六个面大框的料基本齐活,中间的小的短料在焊接过程中随时切割,不然会有误差的,因为说是40*40的方管,实际尺寸是在39.0-39.4毫米左右,如不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严格控制,几段赶在一起就有了2-3毫米的误差了,所以要随焊随切,才能保证精度。

材料切割完毕后将部分摆在了平台上,动用了N个夹子,并进行了认真的校正,做好了划线准备。顺便说一句,这个平台制作的太有用了,下料、划线那是真的方便,直着腰干活还不累,爽。

解决电动扳手万向节的困惑。

框架的40*40的方管焊接成六片后,每片之间还要用M10的高强度螺栓进行连接(间隔25公分),M10拉铆螺母需要钻13.5毫米的孔,如果将螺母固定在方管的正中,那么中心线到管子的边缘每侧只有19.5毫米,而且是先安装好外侧衬板和铝蒙皮才能进行组装。电动扳手安装套筒扳手的中心线距扳手的边缘最少得有30毫米,外侧有衬板的限制,这就意味着安装螺丝时扳手是斜的,这样能顺利将螺丝安装到位吗?找时间进行了一下实验,还真是不行,螺丝是歪的,不对扣。突然间想起用套筒扳手带的万向节试试,完活。

开孔器稍微有点大,25毫米的,其实23毫米就够了,安装M10高强度螺丝的套筒外径是20.5毫米。总装完成后,全部的这种开孔将被注入发泡胶,一是减少噪音,二是防止螺丝松动。

这块很脏的板子模拟为外衬板

就是这个小家伙,还真管用。

补充一下我为什么选择轻卡的主要原因之一: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按照规定,C1驾照的准驾车型包括:小型、微型载客汽车,轻型、微型载货汽车,轻、小、微型专项作业车,小型、微型自动挡载客汽车,轻型、微型自动挡载货汽车,低速载货汽车(原四轮农用运输车),三轮汽车(原三轮农用运输车)。

还有,年龄达到60周岁,持有准驾车型为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到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换领准驾车型为小型汽车或者小型自动挡汽车的机动车驾驶证;年龄达到70周岁,持有准驾车型为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到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换领准驾车型为轻便摩托车的机动车驾驶证。同时规定,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在记分周期结束后十五日内,提交县级或者部队团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

在我国,交通管理部门把汽车分为大型汽车和小型汽车。小型汽车是指:总质量4.5t(不含)、乘坐人数(驾驶员除外)9人(不含)或车长6m(不含)以下的汽车。如轿车、吉普车、微型车、轻型客车、轻型载货汽车及小型专用汽车都属于小型汽车。小型汽车使用尺寸前后一致、蓝底白字的汽车号牌。

开始钻孔和拉制螺母。

开始钻孔,先前制作的支架发挥了作用(见右下角)

先用5毫米的细钻头钻一小孔,孔细,定位准确。

再用13.5毫米钻头钻孔,用来安装拉铆螺母。

再钻两个35毫米的透孔,用来安装登车梯子的平台用。

试一下,正好。

拉铆螺母和拉铆抢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开始拉制螺母

每根横梁上共16颗拉铆螺母,总计228颗螺丝将箱体的六个面总装在一起,看看效果。

用一根4毫米厚的扁钢钻好与螺母相对应的孔,通长穿入方管中,替代圆形的平垫,大大增加了螺母、螺丝连接处的强度,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制成后发现,这个扁钢完全没必要选那么厚的,无形中增加了很多重量。

使箱体脱离主车设计了两种举升方案,一是配合千斤顶、丝杠的举升机构,制作时会有详细介绍;二是如果遇到相应较好的条件----吊车的情况下,就用吊环起吊。但怕吊环螺丝直接固定在车厢的四角起吊时受力较大,制作箱体的方管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拉力,所以进行了如下的设计:用扁钢制作了一个连接件,16毫米粗的螺栓焊接在连接件上,连接件用2个10毫米粗的圆钢焊接在四个角的立柱上,吊环螺母就固定在这引申出来的16毫米螺栓上,这样,起吊的力就作用在立柱上,通过立柱向四处分散,不会对方管造成影响。

还有,很讨厌暴露在外边的螺栓等金属件上锈流淌下来的锈水造成的痕迹,所以,凡是外漏的吊环螺丝(起吊和固定遮阳棚)、自攻钉及其他螺丝,全部采用304不锈钢材料。

(顺序有点乱)

制作车厢最底部顶升车厢用横拉杆的滑道,用文字不太好说明,大家还是随着进展看吧。顺便说一下,买了几年的西湖牌小钻铣床,加工精度稍差些,但用起来还是很顺手的,用板锉再修整一下,精度没问题。

还是先钻成5毫米的小孔,定位精确些。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再扩成10.3毫米的孔

铣、铣、铣,因为小平台行程太小,每个长孔需要分两次、从两个方向铣,事先对小平台的移动进行了仔细地校正,铣出来的长孔很平直,很理想。

制作支撑杆的拉杆部分。

制作几个中间是直径35毫米的堵头(中间能来回抽动的厚壁无缝钢管直径是34毫米,每侧0.5毫米的间隙),将方管的顶端封起来,一是美观,更主要的是增加强度,不然中间的圆管直接顶在方管上,管壁会变形的。

就是这样来回地抽动,圆管上还有一些定位的装置,还没有制作。

制作了一批(大的8个,小的16个)这样的加固件,每个方管铣的长槽顶端都是拉杆定位点的着力点,只靠2毫米的方管壁是不行的,停车时做为防摆动支点还尚可,但做为与主车分离时的负重支撑就不够了,所以,这些支点都焊了一块与方管等宽的、4毫米厚的加固件,不用通长都焊,不是支点的地方用不着,还增加重量。

4根610毫米的厚壁(5毫米)无缝钢管,强度绝对够,但有点重。制作过程中发现,轻卡制作房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对整车重量不用限制的那么严格,整体重200公斤不算啥,反正能拉好几吨呢,别的车型就应该仔细考虑了。

钢管和加固件

制作完的样子,拉杆完全缩进去了,外漏的1.5厘米有他用

拉出一半的样子,注意定位销(虽然看得不太清),用的10毫米的圆钢。

换个角度。这三个孔是用作固定支撑杆用的,以后会看到使用方法。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还有管头处的一个垂直安放的8毫米圆钢(两侧焊在拉杆上)是用来拉出拉杆用的,如果拉杆不是很灵活地被拉出来,就用一个专用的小钩子将它勾出。

解决电动扳手万向节的困惑。

框架的40*40的方管焊接成六片后,每片之间还要用M10的高强度螺栓进行连接(间隔25公分),M10拉铆螺母需要钻13.5毫米的孔,如果将螺母固定在方管的正中,那么中心线到管子的边缘每侧只有19.5毫米,而且是先安装好外侧衬板和铝蒙皮才能进行组装。电动扳手安装套筒扳手的中心线距扳手的边缘最少得有30毫米,外侧有衬板的限制,这就意味着安装螺丝时扳手是斜的,这样能顺利将螺丝安装到位吗?找时间进行了一下实验,还真是不行,螺丝是歪的,不对扣。突然间想起用套筒扳手带的万向节试试,完活。

开孔器稍微有点大,25毫米的,其实23毫米就够了,安装M10高强度螺丝的套筒外径是20.5毫米。总装完成后,全部的这种开孔将被注入发泡胶,一是减少噪音,二是防止螺丝松动。

这块很脏的板子模拟为外衬板

就是这个小家伙,还真管用。

补充一下我为什么选择轻卡的主要原因之一:

按照规定,C1驾照的准驾车型包括:小型、微型载客汽车,轻型、微型载货汽车,轻、小、微型专项作业车,小型、微型自动挡载客汽车,轻型、微型自动挡载货汽车,低速载货汽车(原四轮农用运输车),三轮汽车(原三轮农用运输车)。

还有,年龄达到60周岁,持有准驾车型为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到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换领准驾车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型为小型汽车或者小型自动挡汽车的机动车驾驶证;年龄达到70周岁,持有准驾车型为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到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换领准驾车型为轻便摩托车的机动车驾驶证。同时规定,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在记分周期结束后十五日内,提交县级或者部队团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

在我国,交通管理部门把汽车分为大型汽车和小型汽车。小型汽车是指:总质量4.5t(不含)、乘坐人数(驾驶员除外)9人(不含)或车长6m(不含)以下的汽车。如轿车、吉普车、微型车、轻型客车、轻型载货汽车及小型专用汽车都属于小型汽车。小型汽车使用尺寸前后一致、蓝底白字的汽车号牌。

开始钻孔和拉制螺母。

开始钻孔,先前制作的支架发挥了作用(见右下角)

先用5毫米的细钻头钻一小孔,孔细,定位准确。

再用13.5毫米钻头钻孔,用来安装拉铆螺母。

再钻两个35毫米的透孔,用来安装登车梯子的平台用。

试一下,正好。

拉铆螺母和拉铆抢

开始拉制螺母

每根横梁上共16颗拉铆螺母,总计228颗螺丝将箱体的六个面总装在一起,看看效果。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用一根4毫米厚的扁钢钻好与螺母相对应的孔,通长穿入方管中,替代圆形的平垫,大大增加了螺母、螺丝连接处的强度,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制成后发现,这个扁钢完全没必要选那么厚的,无形中增加了很多重量。

使箱体脱离主车设计了两种举升方案,一是配合千斤顶、丝杠的举升机构,制作时会有详细介绍;二是如果遇到相应较好的条件----吊车的情况下,就用吊环起吊。但怕吊环螺丝直接固定在车厢的四角起吊时受力较大,制作箱体的方管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拉力,所以进行了如下的设计:用扁钢制作了一个连接件,16毫米粗的螺栓焊接在连接件上,连接件用2个10毫米粗的圆钢焊接在四个角的立柱上,吊环螺母就固定在这引申出来的16毫米螺栓上,这样,起吊的力就作用在立柱上,通过立柱向四处分散,不会对方管造成影响。

还有,很讨厌暴露在外边的螺栓等金属件上锈流淌下来的锈水造成的痕迹,所以,凡是外漏的吊环螺丝(起吊和固定遮阳棚)、自攻钉及其他螺丝,全部采用304不锈钢材料。

(顺序有点乱)

制作车厢最底部顶升车厢用横拉杆的滑道,用文字不太好说明,大家还是随着进展看吧。顺便说一下,买了几年的西湖牌小钻铣床,加工精度稍差些,但用起来还是很顺手的,用板锉再修整一下,精度没问题。

还是先钻成5毫米的小孔,定位精确些。

再扩成10.3毫米的孔

铣、铣、铣,因为小平台行程太小,每个长孔需要分两次、从两个方向铣,事先对小平台的移动进行了仔细地校正,铣出来的长孔很平直,很理想。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制作支撑杆的拉杆部分。

制作几个中间是直径35毫米的堵头(中间能来回抽动的厚壁无缝钢管直径是34毫米,每侧0.5毫米的间隙),将方管的顶端封起来,一是美观,更主要的是增加强度,不然中间的圆管直接顶在方管上,管壁会变形的。

就是这样来回地抽动,圆管上还有一些定位的装置,还没有制作。

制作了一批(大的8个,小的16个)这样的加固件,每个方管铣的长槽顶端都是拉杆定位点的着力点,只靠2毫米的方管壁是不行的,停车时做为防摆动支点还尚可,但做为与主车分离时的负重支撑就不够了,所以,这些支点都焊了一块与方管等宽的、4毫米厚的加固件,不用通长都焊,不是支点的地方用不着,还增加重量。

4根610毫米的厚壁(5毫米)无缝钢管,强度绝对够,但有点重。制作过程中发现,轻卡制作房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对整车重量不用限制的那么严格,整体重200公斤不算啥,反正能拉好几吨呢,别的车型就应该仔细考虑了。

钢管和加固件

制作完的样子,拉杆完全缩进去了,外漏的1.5厘米有他用

拉出一半的样子,注意定位销(虽然看得不太清),用的10毫米的圆钢。

换个角度。这三个孔是用作固定支撑杆用的,以后会看到使用方法。

还有管头处的一个垂直安放的8毫米圆钢(两侧焊在拉杆上)是用来拉出拉杆用的,如果拉杆不是很灵活地被拉出来,就用一个专用的小钩子将它勾出。

解决电动扳手万向节的困惑。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框架的40*40的方管焊接成六片后,每片之间还要用M10的高强度螺栓进行连接(间隔25公分),M10拉铆螺母需要钻13.5毫米的孔,如果将螺母固定在方管的正中,那么中心线到管子的边缘每侧只有19.5毫米,而且是先安装好外侧衬板和铝蒙皮才能进行组装。电动扳手安装套筒扳手的中心线距扳手的边缘最少得有30毫米,外侧有衬板的限制,这就意味着安装螺丝时扳手是斜的,这样能顺利将螺丝安装到位吗?找时间进行了一下实验,还真是不行,螺丝是歪的,不对扣。突然间想起用套筒扳手带的万向节试试,完活。

开孔器稍微有点大,25毫米的,其实23毫米就够了,安装M10高强度螺丝的套筒外径是20.5毫米。总装完成后,全部的这种开孔将被注入发泡胶,一是减少噪音,二是防止螺丝松动。

这块很脏的板子模拟为外衬板

就是这个小家伙,还真管用。

补充一下我为什么选择轻卡的主要原因之一:

按照规定,C1驾照的准驾车型包括:小型、微型载客汽车,轻型、微型载货汽车,轻、小、微型专项作业车,小型、微型自动挡载客汽车,轻型、微型自动挡载货汽车,低速载货汽车(原四轮农用运输车),三轮汽车(原三轮农用运输车)。

还有,年龄达到60周岁,持有准驾车型为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到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换领准驾车型为小型汽车或者小型自动挡汽车的机动车驾驶证;年龄达到70周岁,持有准驾车型为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到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换领准驾车型为轻便摩托车的机动车驾驶证。同时规定,年龄在60周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岁以上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在记分周期结束后十五日内,提交县级或者部队团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

在我国,交通管理部门把汽车分为大型汽车和小型汽车。小型汽车是指:总质量4.5t(不含)、乘坐人数(驾驶员除外)9人(不含)或车长6m(不含)以下的汽车。如轿车、吉普车、微型车、轻型客车、轻型载货汽车及小型专用汽车都属于小型汽车。小型汽车使用尺寸前后一致、蓝底白字的汽车号牌。

开始钻孔和拉制螺母。

开始钻孔,先前制作的支架发挥了作用(见右下角)

先用5毫米的细钻头钻一小孔,孔细,定位准确。

再用13.5毫米钻头钻孔,用来安装拉铆螺母。

再钻两个35毫米的透孔,用来安装登车梯子的平台用。

试一下,正好。

拉铆螺母和拉铆抢

开始拉制螺母

每根横梁上共16颗拉铆螺母,总计228颗螺丝将箱体的六个面总装在一起,看看效果。

用一根4毫米厚的扁钢钻好与螺母相对应的孔,通长穿入方管中,替代圆形的平垫,大大增加了螺母、螺丝连接处的强度,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制成后发现,这个扁钢完全没必要选那么厚的,无形中增加了很多重量。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使箱体脱离主车设计了两种举升方案,一是配合千斤顶、丝杠的举升机构,制作时会有详细介绍;二是如果遇到相应较好的条件----吊车的情况下,就用吊环起吊。但怕吊环螺丝直接固定在车厢的四角起吊时受力较大,制作箱体的方管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拉力,所以进行了如下的设计:用扁钢制作了一个连接件,16毫米粗的螺栓焊接在连接件上,连接件用2个10毫米粗的圆钢焊接在四个角的立柱上,吊环螺母就固定在这引申出来的16毫米螺栓上,这样,起吊的力就作用在立柱上,通过立柱向四处分散,不会对方管造成影响。

还有,很讨厌暴露在外边的螺栓等金属件上锈流淌下来的锈水造成的痕迹,所以,凡是外漏的吊环螺丝(起吊和固定遮阳棚)、自攻钉及其他螺丝,全部采用304不锈钢材料。

(顺序有点乱)

制作车厢最底部顶升车厢用横拉杆的滑道,用文字不太好说明,大家还是随着进展看吧。顺便说一下,买了几年的西湖牌小钻铣床,加工精度稍差些,但用起来还是很顺手的,用板锉再修整一下,精度没问题。

还是先钻成5毫米的小孔,定位精确些。

再扩成10.3毫米的孔

铣、铣、铣,因为小平台行程太小,每个长孔需要分两次、从两个方向铣,事先对小平台的移动进行了仔细地校正,铣出来的长孔很平直,很理想。

制作支撑杆的拉杆部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制作几个中间是直径35毫米的堵头(中间能来回抽动的厚壁无缝钢管直径是34毫米,每侧0.5毫米的间隙),将方管的顶端封起来,一是美观,更主要的是增加强度,不然中间的圆管直接顶在方管上,管壁会变形的。

就是这样来回地抽动,圆管上还有一些定位的装置,还没有制作。

制作了一批(大的8个,小的16个)这样的加固件,每个方管铣的长槽顶端都是拉杆定位点的着力点,只靠2毫米的方管壁是不行的,停车时做为防摆动支点还尚可,但做为与主车分离时的负重支撑就不够了,所以,这些支点都焊了一块与方管等宽的、4毫米厚的加固件,不用通长都焊,不是支点的地方用不着,还增加重量。

4根610毫米的厚壁(5毫米)无缝钢管,强度绝对够,但有点重。制作过程中发现,轻卡制作房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对整车重量不用限制的那么严格,整体重200公斤不算啥,反正能拉好几吨呢,别的车型就应该仔细考虑了。

钢管和加固件

制作完的样子,拉杆完全缩进去了,外漏的1.5厘米有他用

拉出一半的样子,注意定位销(虽然看得不太清),用的10毫米的圆钢。

换个角度。这三个孔是用作固定支撑杆用的,以后会看到使用方法。

还有管头处的一个垂直安放的8毫米圆钢(两侧焊在拉杆上)是用来拉出拉杆用的,如果拉杆不是很灵活地被拉出来,就用一个专用的小钩子将它勾出。

解决电动扳手万向节的困惑。

框架的40*40的方管焊接成六片后,每片之间还要用M10的高强度螺栓进行连接(间隔25公分),M10拉铆螺母需要钻13.5毫米的孔,如果将螺母固定在方管的正中,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那么中心线到管子的边缘每侧只有19.5毫米,而且是先安装好外侧衬板和铝蒙皮才能进行组装。电动扳手安装套筒扳手的中心线距扳手的边缘最少得有30毫米,外侧有衬板的限制,这就意味着安装螺丝时扳手是斜的,这样能顺利将螺丝安装到位吗?找时间进行了一下实验,还真是不行,螺丝是歪的,不对扣。突然间想起用套筒扳手带的万向节试试,完活。

开孔器稍微有点大,25毫米的,其实23毫米就够了,安装M10高强度螺丝的套筒外径是20.5毫米。总装完成后,全部的这种开孔将被注入发泡胶,一是减少噪音,二是防止螺丝松动。

这块很脏的板子模拟为外衬板

就是这个小家伙,还真管用。

补充一下我为什么选择轻卡的主要原因之一:

按照规定,C1驾照的准驾车型包括:小型、微型载客汽车,轻型、微型载货汽车,轻、小、微型专项作业车,小型、微型自动挡载客汽车,轻型、微型自动挡载货汽车,低速载货汽车(原四轮农用运输车),三轮汽车(原三轮农用运输车)。

还有,年龄达到60周岁,持有准驾车型为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到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换领准驾车型为小型汽车或者小型自动挡汽车的机动车驾驶证;年龄达到70周岁,持有准驾车型为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到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换领准驾车型为轻便摩托车的机动车驾驶证。同时规定,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在记分周期结束后十五日内,提交县级或者部队团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在我国,交通管理部门把汽车分为大型汽车和小型汽车。小型汽车是指:总质量4.5t(不含)、乘坐人数(驾驶员除外)9人(不含)或车长6m(不含)以下的汽车。如轿车、吉普车、微型车、轻型客车、轻型载货汽车及小型专用汽车都属于小型汽车。小型汽车使用尺寸前后一致、蓝底白字的汽车号牌。

开始钻孔和拉制螺母。

开始钻孔,先前制作的支架发挥了作用(见右下角)

先用5毫米的细钻头钻一小孔,孔细,定位准确。

再用13.5毫米钻头钻孔,用来安装拉铆螺母。

再钻两个35毫米的透孔,用来安装登车梯子的平台用。

试一下,正好。

拉铆螺母和拉铆抢

开始拉制螺母

每根横梁上共16颗拉铆螺母,总计228颗螺丝将箱体的六个面总装在一起,看看效果。

用一根4毫米厚的扁钢钻好与螺母相对应的孔,通长穿入方管中,替代圆形的平垫,大大增加了螺母、螺丝连接处的强度,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制成后发现,这个扁钢完全没必要选那么厚的,无形中增加了很多重量。

使箱体脱离主车设计了两种举升方案,一是配合千斤顶、丝杠的举升机构,制作时会有详细介绍;二是如果遇到相应较好的条件----吊车的情况下,就用吊环起吊。但怕吊环螺丝直接固定在车厢的四角起吊时受力较大,制作箱体的方管承受不了这么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大的拉力,所以进行了如下的设计:用扁钢制作了一个连接件,16毫米粗的螺栓焊接在连接件上,连接件用2个10毫米粗的圆钢焊接在四个角的立柱上,吊环螺母就固定在这引申出来的16毫米螺栓上,这样,起吊的力就作用在立柱上,通过立柱向四处分散,不会对方管造成影响。

还有,很讨厌暴露在外边的螺栓等金属件上锈流淌下来的锈水造成的痕迹,所以,凡是外漏的吊环螺丝(起吊和固定遮阳棚)、自攻钉及其他螺丝,全部采用304不锈钢材料。

(顺序有点乱)

制作车厢最底部顶升车厢用横拉杆的滑道,用文字不太好说明,大家还是随着进展看吧。顺便说一下,买了几年的西湖牌小钻铣床,加工精度稍差些,但用起来还是很顺手的,用板锉再修整一下,精度没问题。

还是先钻成5毫米的小孔,定位精确些。

再扩成10.3毫米的孔

铣、铣、铣,因为小平台行程太小,每个长孔需要分两次、从两个方向铣,事先对小平台的移动进行了仔细地校正,铣出来的长孔很平直,很理想。

制作支撑杆的拉杆部分。

制作几个中间是直径35毫米的堵头(中间能来回抽动的厚壁无缝钢管直径是34毫米,每侧0.5毫米的间隙),将方管的顶端封起来,一是美观,更主要的是增加强度,不然中间的圆管直接顶在方管上,管壁会变形的。

就是这样来回地抽动,圆管上还有一些定位的装置,还没有制作。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制作了一批(大的8个,小的16个)这样的加固件,每个方管铣的长槽顶端都是拉杆定位点的着力点,只靠2毫米的方管壁是不行的,停车时做为防摆动支点还尚可,但做为与主车分离时的负重支撑就不够了,所以,这些支点都焊了一块与方管等宽的、4毫米厚的加固件,不用通长都焊,不是支点的地方用不着,还增加重量。

4根610毫米的厚壁(5毫米)无缝钢管,强度绝对够,但有点重。制作过程中发现,轻卡制作房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对整车重量不用限制的那么严格,整体重200公斤不算啥,反正能拉好几吨呢,别的车型就应该仔细考虑了。

钢管和加固件

制作完的样子,拉杆完全缩进去了,外漏的1.5厘米有他用

拉出一半的样子,注意定位销(虽然看得不太清),用的10毫米的圆钢。

换个角度。这三个孔是用作固定支撑杆用的,以后会看到使用方法。

还有管头处的一个垂直安放的8毫米圆钢(两侧焊在拉杆上)是用来拉出拉杆用的,如果拉杆不是很灵活地被拉出来,就用一个专用的小钩子将它勾出。

解决电动扳手万向节的困惑。

框架的40*40的方管焊接成六片后,每片之间还要用M10的高强度螺栓进行连接(间隔25公分),M10拉铆螺母需要钻13.5毫米的孔,如果将螺母固定在方管的正中,那么中心线到管子的边缘每侧只有19.5毫米,而且是先安装好外侧衬板和铝蒙皮才能进行组装。电动扳手安装套筒扳手的中心线距扳手的边缘最少得有30毫米,外侧有衬板的限制,这就意味着安装螺丝时扳手是斜的,这样能顺利将螺丝安装到位吗?找时间进行了一下实验,还真是不行,螺丝是歪的,不对扣。突然间想起用套筒扳手带的万向节试试,完活。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开孔器稍微有点大,25毫米的,其实23毫米就够了,安装M10高强度螺丝的套筒外径是20.5毫米。总装完成后,全部的这种开孔将被注入发泡胶,一是减少噪音,二是防止螺丝松动。

这块很脏的板子模拟为外衬板

就是这个小家伙,还真管用。

补充一下我为什么选择轻卡的主要原因之一:

按照规定,C1驾照的准驾车型包括:小型、微型载客汽车,轻型、微型载货汽车,轻、小、微型专项作业车,小型、微型自动挡载客汽车,轻型、微型自动挡载货汽车,低速载货汽车(原四轮农用运输车),三轮汽车(原三轮农用运输车)。

还有,年龄达到60周岁,持有准驾车型为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到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换领准驾车型为小型汽车或者小型自动挡汽车的机动车驾驶证;年龄达到70周岁,持有准驾车型为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到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换领准驾车型为轻便摩托车的机动车驾驶证。同时规定,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在记分周期结束后十五日内,提交县级或者部队团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

在我国,交通管理部门把汽车分为大型汽车和小型汽车。小型汽车是指:总质量4.5t(不含)、乘坐人数(驾驶员除外)9人(不含)或车长6m(不含)以下的汽车。如轿车、吉普车、微型车、轻型客车、轻型载货汽车及小型专用汽车都属于小型汽车。小型汽车使用尺寸前后一致、蓝底白字的汽车号牌。

开始钻孔和拉制螺母。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开始钻孔,先前制作的支架发挥了作用(见右下角)

先用5毫米的细钻头钻一小孔,孔细,定位准确。

再用13.5毫米钻头钻孔,用来安装拉铆螺母。

再钻两个35毫米的透孔,用来安装登车梯子的平台用。

试一下,正好。

拉铆螺母和拉铆抢

开始拉制螺母

每根横梁上共16颗拉铆螺母,总计228颗螺丝将箱体的六个面总装在一起,看看效果。

用一根4毫米厚的扁钢钻好与螺母相对应的孔,通长穿入方管中,替代圆形的平垫,大大增加了螺母、螺丝连接处的强度,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制成后发现,这个扁钢完全没必要选那么厚的,无形中增加了很多重量。

使箱体脱离主车设计了两种举升方案,一是配合千斤顶、丝杠的举升机构,制作时会有详细介绍;二是如果遇到相应较好的条件----吊车的情况下,就用吊环起吊。但怕吊环螺丝直接固定在车厢的四角起吊时受力较大,制作箱体的方管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拉力,所以进行了如下的设计:用扁钢制作了一个连接件,16毫米粗的螺栓焊接在连接件上,连接件用2个10毫米粗的圆钢焊接在四个角的立柱上,吊环螺母就固定在这引申出来的16毫米螺栓上,这样,起吊的力就作用在立柱上,通过立柱向四处分散,不会对方管造成影响。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还有,很讨厌暴露在外边的螺栓等金属件上锈流淌下来的锈水造成的痕迹,所以,凡是外漏的吊环螺丝(起吊和固定遮阳棚)、自攻钉及其他螺丝,全部采用304不锈钢材料。

(顺序有点乱)

制作车厢最底部顶升车厢用横拉杆的滑道,用文字不太好说明,大家还是随着进展看吧。顺便说一下,买了几年的西湖牌小钻铣床,加工精度稍差些,但用起来还是很顺手的,用板锉再修整一下,精度没问题。

还是先钻成5毫米的小孔,定位精确些。

再扩成10.3毫米的孔

铣、铣、铣,因为小平台行程太小,每个长孔需要分两次、从两个方向铣,事先对小平台的移动进行了仔细地校正,铣出来的长孔很平直,很理想。

制作支撑杆的拉杆部分。

制作几个中间是直径35毫米的堵头(中间能来回抽动的厚壁无缝钢管直径是34毫米,每侧0.5毫米的间隙),将方管的顶端封起来,一是美观,更主要的是增加强度,不然中间的圆管直接顶在方管上,管壁会变形的。

就是这样来回地抽动,圆管上还有一些定位的装置,还没有制作。

制作了一批(大的8个,小的16个)这样的加固件,每个方管铣的长槽顶端都是拉杆定位点的着力点,只靠2毫米的方管壁是不行的,停车时做为防摆动支点还尚可,但做为与主车分离时的负重支撑就不够了,所以,这些支点都焊了一块与方管等宽的、4毫米厚的加固件,不用通长都焊,不是支点的地方用不着,还增加重量。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4根610毫米的厚壁(5毫米)无缝钢管,强度绝对够,但有点重。制作过程中发现,轻卡制作房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对整车重量不用限制的那么严格,整体重200公斤不算啥,反正能拉好几吨呢,别的车型就应该仔细考虑了。

钢管和加固件

制作完的样子,拉杆完全缩进去了,外漏的1.5厘米有他用

拉出一半的样子,注意定位销(虽然看得不太清),用的10毫米的圆钢。

换个角度。这三个孔是用作固定支撑杆用的,以后会看到使用方法。

还有管头处的一个垂直安放的8毫米圆钢(两侧焊在拉杆上)是用来拉出拉杆用的,如果拉杆不是很灵活地被拉出来,就用一个专用的小钩子将它勾出。

解决电动扳手万向节的困惑。

框架的40*40的方管焊接成六片后,每片之间还要用M10的高强度螺栓进行连接(间隔25公分),M10拉铆螺母需要钻13.5毫米的孔,如果将螺母固定在方管的正中,那么中心线到管子的边缘每侧只有19.5毫米,而且是先安装好外侧衬板和铝蒙皮才能进行组装。电动扳手安装套筒扳手的中心线距扳手的边缘最少得有30毫米,外侧有衬板的限制,这就意味着安装螺丝时扳手是斜的,这样能顺利将螺丝安装到位吗?找时间进行了一下实验,还真是不行,螺丝是歪的,不对扣。突然间想起用套筒扳手带的万向节试试,完活。

开孔器稍微有点大,25毫米的,其实23毫米就够了,安装M10高强度螺丝的套筒外径是20.5毫米。总装完成后,全部的这种开孔将被注入发泡胶,一是减少噪音,二是防止螺丝松动。

这块很脏的板子模拟为外衬板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就是这个小家伙,还真管用。

补充一下我为什么选择轻卡的主要原因之一:

按照规定,C1驾照的准驾车型包括:小型、微型载客汽车,轻型、微型载货汽车,轻、小、微型专项作业车,小型、微型自动挡载客汽车,轻型、微型自动挡载货汽车,低速载货汽车(原四轮农用运输车),三轮汽车(原三轮农用运输车)。

还有,年龄达到60周岁,持有准驾车型为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到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换领准驾车型为小型汽车或者小型自动挡汽车的机动车驾驶证;年龄达到70周岁,持有准驾车型为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到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换领准驾车型为轻便摩托车的机动车驾驶证。同时规定,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在记分周期结束后十五日内,提交县级或者部队团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

在我国,交通管理部门把汽车分为大型汽车和小型汽车。小型汽车是指:总质量4.5t(不含)、乘坐人数(驾驶员除外)9人(不含)或车长6m(不含)以下的汽车。如轿车、吉普车、微型车、轻型客车、轻型载货汽车及小型专用汽车都属于小型汽车。小型汽车使用尺寸前后一致、蓝底白字的汽车号牌。

开始钻孔和拉制螺母。

开始钻孔,先前制作的支架发挥了作用(见右下角)

先用5毫米的细钻头钻一小孔,孔细,定位准确。

再用13.5毫米钻头钻孔,用来安装拉铆螺母。

再钻两个35毫米的透孔,用来安装登车梯子的平台用。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试一下,正好。

拉铆螺母和拉铆抢

开始拉制螺母

每根横梁上共16颗拉铆螺母,总计228颗螺丝将箱体的六个面总装在一起,看看效果。

用一根4毫米厚的扁钢钻好与螺母相对应的孔,通长穿入方管中,替代圆形的平垫,大大增加了螺母、螺丝连接处的强度,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制成后发现,这个扁钢完全没必要选那么厚的,无形中增加了很多重量。

使箱体脱离主车设计了两种举升方案,一是配合千斤顶、丝杠的举升机构,制作时会有详细介绍;二是如果遇到相应较好的条件----吊车的情况下,就用吊环起吊。但怕吊环螺丝直接固定在车厢的四角起吊时受力较大,制作箱体的方管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拉力,所以进行了如下的设计:用扁钢制作了一个连接件,16毫米粗的螺栓焊接在连接件上,连接件用2个10毫米粗的圆钢焊接在四个角的立柱上,吊环螺母就固定在这引申出来的16毫米螺栓上,这样,起吊的力就作用在立柱上,通过立柱向四处分散,不会对方管造成影响。

还有,很讨厌暴露在外边的螺栓等金属件上锈流淌下来的锈水造成的痕迹,所以,凡是外漏的吊环螺丝(起吊和固定遮阳棚)、自攻钉及其他螺丝,全部采用304不锈钢材料。

(顺序有点乱)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制作车厢最底部顶升车厢用横拉杆的滑道,用文字不太好说明,大家还是随着进展看吧。顺便说一下,买了几年的西湖牌小钻铣床,加工精度稍差些,但用起来还是很顺手的,用板锉再修整一下,精度没问题。

还是先钻成5毫米的小孔,定位精确些。

再扩成10.3毫米的孔

铣、铣、铣,因为小平台行程太小,每个长孔需要分两次、从两个方向铣,事先对小平台的移动进行了仔细地校正,铣出来的长孔很平直,很理想。

制作支撑杆的拉杆部分。

制作几个中间是直径35毫米的堵头(中间能来回抽动的厚壁无缝钢管直径是34毫米,每侧0.5毫米的间隙),将方管的顶端封起来,一是美观,更主要的是增加强度,不然中间的圆管直接顶在方管上,管壁会变形的。

就是这样来回地抽动,圆管上还有一些定位的装置,还没有制作。

制作了一批(大的8个,小的16个)这样的加固件,每个方管铣的长槽顶端都是拉杆定位点的着力点,只靠2毫米的方管壁是不行的,停车时做为防摆动支点还尚可,但做为与主车分离时的负重支撑就不够了,所以,这些支点都焊了一块与方管等宽的、4毫米厚的加固件,不用通长都焊,不是支点的地方用不着,还增加重量。

4根610毫米的厚壁(5毫米)无缝钢管,强度绝对够,但有点重。制作过程中发现,轻卡制作房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对整车重量不用限制的那么严格,整体重200公斤不算啥,反正能拉好几吨呢,别的车型就应该仔细考虑了。

钢管和加固件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制作完的样子,拉杆完全缩进去了,外漏的1.5厘米有他用

拉出一半的样子,注意定位销(虽然看得不太清),用的10毫米的圆钢。

换个角度。这三个孔是用作固定支撑杆用的,以后会看到使用方法。

还有管头处的一个垂直安放的8毫米圆钢(两侧焊在拉杆上)是用来拉出拉杆用的,如果拉杆不是很灵活地被拉出来,就用一个专用的小钩子将它勾出。

开始制作的时候总是想等每扇的框架焊接成型后再做防锈处理,所以只是在下料后进行了除锈,并未进行防锈。晚上锻炼身体走圈时(80%的理念、构思、想法、设计都来自于每晚一小时的走圈中)突然感觉,到那时再喷漆则需要将框架翻几遍身才能把每个面都喷到,底面和上面的尺寸是4.2米*2.0米,翻几个身谈何容易。考虑了一下,还是先喷漆后焊接,这样虽说也有弊端,就是焊接时喷过漆的地方和没有喷过漆的地方起弧不一样,不好保证焊接质量。但是还是有办法修正的,就是用角磨机将焊口处的防锈漆砂掉,这样就可以了,虽然说麻烦一点,但还是利大于弊的,还能保证喷漆质量。至于焊口处的防锈,在打磨之后直接用刷子刷上就可以了。

说干就干,武装好了,开干。

将方管平铺在工作台上

将标有每根方管标号的地方用分色纸贴好,不然都喷上了漆可就不好找了。

名牌产品,金飞马的防锈漆。

日本岩田的喷枪、防毒口罩。

看看效果如何?工作间里太呛人了,PP没有多拍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将车厢的右侧(前进方向的右侧)在平台上排列一下并精确地划好了线,这面比较复杂,从图的下方算开始,有发电机舱门、液化气舱门、音箱门、入口门、电池舱门等共五个门,方管就是这些了,为了减轻重量,其余的采用优质松木。还不准备进行焊接,待六个面的材料全部按此处理完毕之后,再统一进行焊接。

精度完全够用,一是有这个高标准的平台,所有的材料可以在平台上排列开来,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纸进行测量、划线,再用足够的夹子做以固定;二是下料时就要严格把握住尺寸的精确性,不要有丝毫的误差,同时也得益于锐奇的无齿锯,铸铁的平台就是好,不抖动,锯起料来真是爽;三是不要怕麻烦,每根料都要与图纸反复对照,用尺多量两次,防止有误差。哈哈,4.2米长的框体排到最后,竟丝毫不差,直角尺一上,所有的角绝对90度,太满意了。

根据设计图纸将箱体的六个面分别标号,即1--6号(升顶部分另行标号),每个标号内的每个材料又分别编号,与图纸上的编号相对应,尺寸、方向必须一致,不然就乱套了,上百个经过精心切割的材料,没有编号理都理不清。

将每个面的框架主材切割完毕后·,根据图纸尺寸与编号,平铺在工作平台上,四周用夹子固定牢固,仔细地校正角度,确保每个直角都保证是90度,对角线尺寸也必须一致,并且经过几次校正。这步是整个工作的基础,这步精度保证了,才能保证以下的测量、加工精度。然后,严格按照图纸的尺寸进行测量、划线、下料、磨角,并从一个方向(前后均可)向另一侧排列,需要固定的地方一定要用夹子固定。还有,一定要用划针划线,不要用笔,笔保证不了精度。

为什么一再强调要严格按照图纸的尺寸进行施工?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因为这一步做的是用方管焊接成的框架结构,每根方管都可视为是一根预埋件,下步,有很多零部件是需要在方管上固定的,如不严格按照图纸尺寸施工,待两侧的内外饰层安装完毕,需要固定零部件时还能找出方管在什么位置上吗?

右侧框架的管线位置进行钻孔,又将左侧框架排列完成。板式车厢最繁杂的底面(序列号1号)排列完毕,精确度极高,设计宽度为2米,实际尺寸丝毫不差,设计长度4.2米,实际长度大了1毫米。这样,就像一张1:1的实际图纸呈现在面前,可以很直观地看清楚每个部位的实际大小。

左侧(3号)框架

底面(1号)框架

支撑拉杆部位

底部框架全景

底部框架(后部)

底部框架(前部)

网淘了四只电动推杆,最大推力600公斤,推杆长度500毫米。因为将推出速度更改为全部推出时间为30秒,则推力减小为100公斤,足够了。试了一下,办公桌上放了两箱复印纸,用一只推杆,轻松地将办公桌和两箱纸顶了起来。估计我的升顶部分为150公斤以内(含四块太阳能电池板及倾斜支撑部分、全景天窗、动中通卫星天线等),用四个推杆应该没问题。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制作穿线用的孔,费了这么大力气,不能走明线呀,都要埋在保温层中,所以,要有很多这样的孔。

先用20毫米的开孔器钻成这样

再用铣刀铣成这样。

沈阳的天气开始见冷了,仓库里的温度更是低得厉害,为了保护我的老腰,利用周六和周日的公休时间,将车库进行了整理(因为车库是暖库),将前一阶段加工的工件和工作平台挪到了车库,躲开了寒冷(其实车库也不是很暖,只不过不会上冻而已)。并仔细地校正了平台,为下一步正式开始焊接做好了准备工作。搬迁最大的困难就是那个大平台,拆解、运输(虽然不远,但不能扛着走呀)、安装、调试,总算结束了。可车库地方小,放不下那些工具柜,只好在墙上安装了一个临时的搁板,将就吧。

与原先的仓库相比较,车库的宽度明显赶不上前者,不过平台两侧还有80公分的间隔,稍挤些。

校正平台

陆续将工具转移过来

买了三根6分热镀锌管,制作了几个管夹子,其中3米的2个、2.2米的3个、1.5米的2个,这种夹子在制作车厢时很有用的。平常的F夹、G夹只能夹小一点的材料,最大的F夹也就是1.2米,这回自制的几个夹子可以组合使用,完成不同长度的夹紧工作。比如3米和1.5米的通过丝扣、管箍的联接能达到4.5米,制作车厢时可以夹住纵向(4.2米)方向,而2.2米的则专为横向夹紧制作的。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夹铁管和套扣的工具

套出来的扣还是很光滑的

带丝杠的一头,直接拧在套好的扣上,很简单

管夹的另一侧,很方便,带自锁的。

将车厢六个面(不含升顶部分)最后一个面的材料加工完毕,拉铆螺母、导线穿孔等均已完成,把这个面、也是最简单的一个面定位焊接一下,只是定了下位,进行了校正,没有正式焊,立起来看了一下,很理想,下步准备正式开始焊接。

其实我的进度挺快的,原计划一直到2013年底都是收集资料、准备材料、图纸设计阶段,没有想这么早动手。但没忍住,还是动手了,而且进度也挺快的(完全一个人的工作,哪步都得手到)。

发几张PP,其中有管夹子使用的图片:

先将四框用电焊点一点,再测直角。测对角线时,一侧比另一侧多了4毫米,管夹子派上了用场,对角拉回来再固定焊接,哈哈,丝毫不差。

未完待续......

4

自2007年起,就产生了开着自己改造的房车周游全国的梦想。特别是近几年,在设计思路日趋明晰后,就想逐步地将自己的设计方案、车辆选型、工具采购、材料准备、施工方案、制作工艺等各项内容通过这个平台向坛内的弟兄们展示一下,使大家一起来分享我美好的梦。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接上篇:自制房车牵手天涯—Demi号房车改装全过程(6)

为了增加强度和减轻重量,采用方钢管与木方相结合的方法。就是用方钢管焊接成骨架后,通过结构胶粘和钻尾钉紧固的方法,将木方固定在骨架两侧,然后再用胶和汽钉将内外衬板固定在木方上,中间夹放挤塑板(用发泡胶充填所有缝隙),这样形成一种三明治结构。最外层是1.5毫米的铝蒙板,这样的结构还能保证铝板的平整度。比老外全部用木材制作箱体会牢固很多,更适合中国的道路。

将准备制作骨架的加拿大松整理一下,备了很多,有一半就足够用了。由于是板材,需要用台锯改一下,再用压刨压成同一个尺寸(40*30毫米),用木方与方钢管相结合,既增加了强度,有降低了重量,还便于加工。

先用台锯将以前准备的木板锯成木方。

再用压刨四面刨光,尺寸严格控制在30*40毫米。这就是我的压刨,没用过几次,只是有时做点木工活时才能发挥它的作用。由于是压刨,保证了所有木料的同尺寸。

诱人的刨花。淡淡的颜色,淡淡的清香,那令人陶醉的松木香味........,做过木工活的坛友,你会知道的。

车厢的2号、3号框架是两个立框,长度4200毫米,高度1520毫米,入口门、液化气舱门、发电机舱门、电池舱门、音箱外门以及两个杂物仓舱门都需要安装在这两个框架上,制作难度上仅次于底部框架(1号框架),考虑到它会有一个向下的力,所以在焊接时用各种夹子加以固定,使其整体向上部稍微拱起(4200毫米的长度拱起量为3-5毫米),待立起安装时本身重量(含上部升顶部分和电池板等)下压,会正好将其找平。没有学过材料结构力学,笨法想是这么个理,就这么干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焊口

打磨后的焊口

继续发帖,各位不要着急,好戏在后头,慢慢看。

一位朋友搬家,需要焊接几组货架(一共需要五组。刚完成二组),他急着用,不能耽误呀。

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活,说它不大吧,其实也就是五组架子;说它不小吧,主要是从买料、砂光、喷漆、下料、焊接、补漆、制作隔板完全是自己一个人,没用任何人搭一下手。搞过焊接的人都会知道,这么大个的方形结构没有人帮手是很难搞的,几个面都要90度,所以,这才需要动脑呢,这才是DIY的乐趣呢。夹子、夹子、还是夹子,这下弟兄们知道我为什么预备那么多夹子了吧,有人说我是“夹子党”,夹子真有用。那几天只要有时间就忙于给朋友焊那几个架子,快完成了,准备抓紧点把焊点处补漆,最后安装搁板就完活,整完后好继续焊接我的车厢框架。

上几张工作图吧。

电圆锯裁板

曲线锯切角

砂带机磨边

裁好的隔板

成品

在制作房车的整个过程中,有很多朋友总是感觉进度慢,这里解释一下哈:一是每天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制作房车只能是利用业余时间;二是整个过程完全是一个人的行为,需要的时间就比较多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比如使用夹子,每夹一次两头就要来往数次);三是对精度的要求,反复测量,反复比对,误差要做到最小;四是一些其他施工步骤也需要同步进行,比如木方的加工就用了我四个半天的时间,还只是按标准加工出来60根木方,当时还不知够不够呢。有时还有需要购买一些材料、工具等,特别是到了工具市场、材料市场,不逛够能出来吗?这也得时间呀。其实我感觉还是挺快的,比预计的提前了五个月左右就开工了,组装时估计会遇到些麻烦,毕竟是DIY产品,不是工厂化生产,制作精度和装配精度不知能否保证,到时可能还需要有些修整。

别着急,慢慢来,尽可能多的享受DIY的乐趣,很快就做完了,您就没有看的了,我也就没有过瘾的了。

3号框架焊接结束,至此,周边的四个框架全部焊接完毕。为了能更精确地确定上、下两部分框架的尺寸,检验一下前段时间已完成部分的精度,同时也是为了看看效果,体验一下箱内空间设计是否与想象的箱内结构相符,所以,将四个边框组装了一下,上图:

下部是平台(镀锌板部分),不是车厢底。

有很多拉铆螺母的部位是准备固定备胎的,原备胎的位置安装灰水箱(安装备胎时证明有点高了,降低15公分就更完美了)。

每根方管上都有编号,同时标明方向,与图纸相对应,不然还真不好区分。

总结下哈:从精度上看还是可以的,这次试验性组装,一是想要看一下拉铆螺母位置是否准确,结果:所有螺母全部通过,一次性成功,很满意;二是详细测量了组装后的几何尺寸,为制作最复杂的箱底框架提供精确地数据。从数据上看,宽度无误差,正好是2000毫米,长度短了将近2毫米,无大碍,安装时先将侧面螺丝松几扣,待后部框架固定好后再拧紧就行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由于那些还没有送走的货架占了很多地方,我的小电动葫芦没有发挥作用,全靠自己一个人将那些铁家伙搬上了平台,很累,一是重量,前后两个还可以,左右的能有一百多斤,费了很大劲楞把它拽上去了;二是体积,4.2米长,顾得了前顾不了后,下次一定用电动葫芦。估计框架全部完成后能有450公斤左右。

开始制作最难的1号框架了,为此还真得多说两句:首先,这是最复杂的一个,其他的框架都要固定在它的身上,纵横交错,钻了近百个大小不同的孔,有突起(驻车顶升机构)也有下降(淋浴的集水槽和入口门底框),还有抽拉(登车梯的平台底梁);其次是它的重量,竟占了整个框架的三分之一,用了30多米方管,还有厚壁无缝管、4毫米厚通长的螺丝平垫;再就是它的尺寸最大,4200*2000,一点不差,搬动起来很费劲,翻身时不得不动用我的杀手利器。

用5毫米厚的铁板制作了4个固定三角,焊接在底部的四个角上,用20的螺丝将箱体固定在车的底盘上。

这就是我的杀手利器,没有它我自己是无法让这么大的物件翻身的。

大家好,感谢大家的忍耐,继续发图。

因为不会电脑制图,就用下面这些图片说说我的设计。

这是后视方向,固定备胎、第二水箱、移动坐便外开门。

方管上钻了很多这样的孔,有穿电线的,有走水管的。

登车梯的平台,两根34毫米的无缝管,内部有限位,拉出来后固定梯子用。

内藏的拉手,一是方便拉出,二是为了用锁头将梯子锁住,以免被蟊贼顺手牵羊。

看看这些孔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梯子平台底管收回的样子

换个角度看看

入口门的位置

电池仓,再往里是变频空调的室外机。

淋浴的地方,集水槽,下沉30毫米,四周都有排水管,防止车辆停车时因倾斜而致污水溢出。

很关键的部位,顶部升顶的地方,升高500毫米。

放置变频空调室外机组的地方,两侧是电池仓和电源仓(逆变器、直流电源、大电流充电机、水管盘、遮阳棚、烧烤炉、洗车机等)

自左至右:洗衣机、液化气罐、发电机仓

自左至右:杂物仓、氧舱、冰箱

自左至右:移动坐便、第一清水箱。

为了安装外侧板和内饰板,方管焊制的框架需要镶嵌木框,以便将九厘板和指接板固定在木框上,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替代一些方铁管来减轻箱体重量,二是更能保证铝敷板的平整度,三是有利于安装门、窗等,四是将隔热保温用的挤塑板直接粘贴在九厘板和指接板中间。

电焊机、切割机暂退二线,斜切锯、压刨、砂带机冲上前线,还有手电刨、修边机等很多木工工具,还有一台带锯,来回搬动太重,放在工作间,用时上那里加工一下。

部分板材和木方,不是全部,用点搬过来点,没地方放。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免钉胶和钻尾钉,其实只用免钉胶就可以,为了牢固度,免钉胶加钻尾钉。

加工点门口用的木条(一会再介绍用法)。自己干,不方便上台锯(需要有人做下手),就用电圆锯加铝靠山锯成条状。

再用压刨压平,并保证同一尺寸(这就是压刨的好处)。

免钉胶,近几年兴起的一种装饰用胶,顾名思义,免钉就是不用钉,可将很多材料(特别是不同材质)牢固地粘接在一起。

整体木框均采用30*40加拿大松,加拿大松质轻、易加工,但密度不够,制作门边感觉强度欠佳,所以,所有门、窗的内衬板均采用20厚的橡木板,以保证很好的固定门铰链。同时,由于使用20厚的木方,就比使用30厚的每侧多出10毫米,使门、窗整体宽出2公分来,本来就很紧凑,能多出2公分就很不容易了。

汉港白胶,很好的胶,以前装修使用过。

留出固定开关暗盒的方孔。暗盒俗称86盒,为什么叫86盒?您猜?当然有的童鞋知道的。

先做出点样板看看效果如何,还算周正吧。

将2号框架的木框全部镶嵌完毕,并将衬板粘贴好,3个门口和2个投光灯口也加工出来了,立起来看看,下一步是3号框架,边上站着的那位。

镶嵌完木框的样子,好像用不着这么密,但还是按设计走吧。

用的是1013码钉,不能用直排钉,直排钉能将九厘板钉透,那样强度就不够了,还是上码钉吧。

码钉的效果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先用手电钻钻一个稍大一点的孔(大于修边刀的直径),然后用修边刀直接铣出孔,就这个样子。

安装投光灯的孔

修边刀有点老了,不然边缘会很光滑的。

发电机仓和液化气仓门孔。

立起来看看。

四周框架的外衬板都这样制作完成后就开始粘贴保温层,保温层完成后贴敷外层铝板,这几项工作完成后就可以组装了。

下午没什么事,再发点。

准备将已经完成镶嵌木框的两个框架做保温处理,用40毫米B级挤塑板,省得到时还得翻一个个。挤塑板的切割是个问题,刀切边缘不齐整还费力,小带锯切割粉沫太大,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做个电热切割器吧,前几年在旧物市场买了一个500W的调压器,买挤塑板时厂家送了几米电热丝,做台锯时剩点电木板的边角料,就是它们了。

下边暂时用一个重物吊着,电压调到24V就可以了,再高一点电热丝就发红了。

切割面平整度还可以。

先把这两块处理了

利用一天的时间,就将两个侧框的保温板粘上了。

先将切割器又完善一下,仿照台锯的原理,在边上安装了一个用方铝管制作的简易的可移动的靠山,可以使切割的挤塑板切口更平直。

这样的B2级挤塑板我预备了50张,估计会剩余一些。

开始切割

用的是耐候结构胶,在此之前试过白乳胶,施工倒是很方便,只怕粘接强度不够,放弃了,还是用结构胶吧,只是这个黑颜色讨厌,如有别的颜色就好了。

先用刮刀将结构胶刮平、刮匀,全部刮到,一是粘接面大,二是防潮、防水。

第二个框是立着粘的。

预留出穿线管的空隙。

框架的下部(图片的右侧)有一排没有安装保温板,是因为最底部还有很多与底框相连接的螺丝孔,如果安装上保温板,势必将螺丝孔堵死了,到时就没法组装了,所以待整体组装在一起后再安装这部分的保温板。

比较乱的现场

下面的这个帖子是2014年1月5日前后的工程,回想起那段光阴,心里还是醉的。

前后左右四个框架的木框、衬板、保温层镶嵌完成,由于工作内容一致,就没有拍PP。

将喷过氟碳漆的12张铝板运到铁西的瑞兴成不锈钢制品店进行了切割(同时定制了不锈钢集水槽)。因为外敷的铝板还要掏很多孔,回来后试了几个工具,看看效果。

用砂带机将板面砂光、砂平。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先用薄板切割器进行了切割,优点:切口没有毛刺,缺点:切口不直,没法利用靠山,故淘汰。

用16毫米开孔器钻两个孔

分别试用了几根不同齿形的锯条,锯齿太细夹锯,太大也不行,最后确定左数第二个(那上面不是锈,是油漆)。

博世的曲线锯上场,很好用,就是忘了拍一些锯过的照片,后补吧。

铝板比九厘板衬板小1厘米,为的是进行防水防潮处理。铝板是用结构胶粘在衬板上的,结构胶用刮板刮平、刮匀,铝板又不会透水,能进水的地方只能是它们相接的边缘。如有一点水进到夹层中,木板会腐烂,方管会锈蚀,所以说制作过程中每一步都要考虑防水。先用透明防水胶涂刷两遍,宽度5厘米左右,待铝板粘贴完毕,相接处再进行两次防水涂刷,包铝角时再将缝隙灌满结构胶,粘贴角铝用台湾的两面胶(1毫米厚,也是为了给最后打玻璃胶留出余量),估计这些步骤会有效地做好防水。说的可能不太明白,一点点看吧。

对了,补充一下,为了防水漆能更多地渗入到木材中去,事先将漆进行了加热(放在电暖气上,千万不要用明火加热)。

为了下步更好地进行防水处理,将涂刷防水漆的部分用分色纸粘贴起来,经过修理将不需要涂结构胶的地方遮盖住,铝板贴完后再将分色纸揭下来。这样,没有胶的地方待组装后再涂三次防水漆(不用金弗的,味太大,新购的木蜡油),这样防水才能保证。

很讨厌先前买的黑色结构胶,这回买的是白色的,看着就舒服。

磁白色

揭开一个角看看效果,很平的,这主要取决于以下两点:一是水平制作先粘贴后组装,如果是立面粘贴平整度很难掌握;二是1.5毫米厚的铝板能将小的坑坑洼洼垫平,还是厚点好。

这两张的颜色还是比较真实的。本来准备喷金色氟碳漆的,色板也交给了厂长,不知什么原因变成了这个颜色,花了很多钱也不能再重新喷漆了,好在老伴还是很喜欢这个颜色的,说是耐脏、低调,不扎眼,纯金色的太扎眼了。

看到铝板边缘露出的衬板了吧?每侧留出1公分的边缘,最后用角铝包角。

正好库里有一些复印纸,压上。

制作集水槽

0.9毫米304不锈钢压制的集水槽及代用的不锈钢下水口。

304不锈钢很硬,好在事先准备了钴钻头,但速度也不能太快。

切了两块耐力板,贴膜,做观景窗的保温夹层窗。用19*19毫米的不锈钢方管焊制成方框,用一种台湾产的两面胶(厚度1毫米,宽度18毫米)粘贴,再用透明玻璃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胶封边。安装时整块保温玻璃是夹在内外侧板之间的,很牢固,密封也非常好,有利于保温盒隔热。

普及下耐力板的相关知识

耐力板(又称PC板,聚碳酸酯,实心板、防弹玻璃、卡布隆板,实心板,聚碳酸脂板,航空**板)是以高性能的工程塑料聚碳酸酯或聚碳-----酸脂加工而成。

特性:耐撞击、打不破:强度超过强化玻璃、压克力板数百倍,坚韧安全、防盗、防弹效果最佳。可圆拱、可弯曲:加工性佳、可塑性强、能依工地现场实际需要,弯曲成拱形、半圆形等式样。

材质轻、易搬运:重量仅及玻璃一半,搬运安装省时省力,施工管理便捷容易。

耐候性、采光优:可长期抗紫外线照射,采光效果特优,能节省大量节源开销。

(1)透光性:耐力板透光率最高可达89%,可与玻璃相妣美。UV涂层板在太阳光下爆晒不会产生黄变、雾化、透光不佳,十年后透光流失仅为10%。

(2)抗撞击:撞击强度是普通玻璃的300倍,钢化玻璃的20倍,用3kg锤两米坠下也无裂痕,有“不碎玻璃”的美称。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3)防紫外线:PC板一面有抗紫外线(UV)涂层,另一面经过抗冷凝处理,集抗紫外线、隔热、防雾滴功能于一身。可阻挡紫外线穿过,极适合保护贵重艺术品及展品,使其不受紫外线破坏。

(4)重量轻:比重仅为玻璃的一半,节省运输、搬卸、安装以及支撑框架的成本。

(5)阻燃:耐力板为难燃一级,即B1级。PC板自身燃点是580℃,离火后自熄,燃烧时不会产生有毒气体,不会助长火势的蔓延。

(6)可弯曲性:可依设计图在工地现场采用冷弯方式,安装成拱形,半圆形顶和窗。最小弯曲半径为采用板厚度的175倍,亦可热弯。

(7)隔音性:耐力板隔音效果明显,比同等厚度的玻璃和亚加力板有更佳的音响绝缘性,在厚度相同的条件下,耐力板的隔声量比玻璃提高5—9DB。在国际上是高速公路隔音屏障的首选材料。

(8)节能性:夏天保凉,冬天保温,耐力板有更低于普通玻璃和其它塑料的热导率(K值),隔热效果比同等玻璃高25%,最高至49%。从而使热量损失大大降低。

(9)温度适应性:PC板在-40℃时不发生冷脆,在125℃时不软化,在恶劣的环境中其力学,机械性能等均无明显变化。

(10)耐候性:耐力板可以在-40℃至120℃范围保持各项物理指标的稳定性。人工气候老化试验4000小时,黄变度为2,透光率降低值仅0.6%。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11)防结露:室外温度为0℃,室内温度为23℃,室内相对湿度低于80%时,材料的内表面不结露。露水会延着板材的表面流走,不会滴落。

温馨提示:在我的房车使用过程中发现,耐力板的耐磨程度非常差,建议贴汽车用的高硬度防爆膜,以免长时间擦洗划伤表面。

制作集水槽的四个下水口

为什么要做四个下水口?

房车不像在家里,停的位置会受很多限制。不是每次都停得很水平,如果只在集水槽中心部位设置一个下水口,在车内淋浴时集水槽内的污水就有可能流淌进车内。所以在集水槽的四周设置四个下水口,不论车辆停放的如何倾斜,污水都会经最低的下水口流走,到车底汇合后再统一流到灰水箱中(到时会有介绍)。

这是个配件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304不锈钢的,小老板南方人,说了五遍也没听懂,懂不懂没关系,叫什么名字也没关系,能用就行。

加工完成待组装

两把钻同时上阵,省得老是换钻头。右边上的是6.5毫米钴钻头,左边上的是20毫米不锈钢开口器(有点小,后来又换的32毫米的)。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下水口不只是夹的胶垫,中间还夹的免钉胶,够牢固了吧,待干后再修一下边就美观了,所有材料均选用304不锈钢(包括螺丝)。

靠在墙上看了一下,还真不小(900*800),在那么小的天地里能有这么大的集水槽,满足了。

经过2400多公里的试车(国道占60%、高速公路占10%、坑洼路面及乡道占30%),总体耗油量将近百公里12升,还很理想,先前估计得14-15升呢,毕竟是150马力的车车,还始终拉着那么大个“家”。

再发几张敷铝板的作业

根据设计和进度,箱体的四面框架都需要安装木框、衬板,帖敷铝板,最后一扇的铝板帖敷完毕了,虽然只是重复前段时间的工作,还是拍了些细节的PP贡献个大家。

粘贴挤塑板和铝板全部采用这种结构胶,虽然贵了点,但质量很好,用得放心。

用刮刀全部刮到,这样粘起来牢固,没有空隙,防止水分进到里边腐蚀木材。

用曲线锯掏中间的孔,具体办法前面介绍过。

日产的专门用来锉铝的平锉,别看齿比较大,用起来还是很顺手的。

这个步骤很关键:每块铝板校正好后,用4.2毫米的钻头在铝板四周钻四个孔,连九厘板一起钻透,安进去一颗4毫米的拉铆钉(记住不要用拉铆抢拉,只是放进去即精心整理

更多推荐

制作,安装,进行,螺丝,平台,房车,扳手,需要